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01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c0fa88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1.png)
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
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
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
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
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
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地理
14.下列关于该纬线所经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中国华北平原发展水田种植业,盛产水稻 B.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发展畜牧业 C.图兰平原临近里海,灌溉水源充足 D.地中海沿岸牧草丰盛,乳畜业发达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地理 (2022·广东模拟)北纬40°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这里 环境多样、物产丰富。图6.2.12为“亚欧大陆沿40°N纬线的 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图6.2.12
·地理
13.该纬线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多样,体现在( D ) ①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 ②地表起伏大,植被类型不同 ③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 ④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势( C )
A.中间低、四周高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北高南低
·地理
2.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的
气候特点是( A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气候类型比较单一
A.①②③B.②ຫໍສະໝຸດ 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地理
3.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教版(共20张PPT)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教版(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2e62cc1711cc7931b716e8.png)
A B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刚果河AB段流向:呈向心状
亚洲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状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知识总结
1No 描述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一般方法: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04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分析三者的关系
1.地形影响气候 2.地形影响河流 3.气候影响河流(水文)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1.地形影响气候( 地 形 影 响 了 气 候 的 类 型 、 特 点 、 分 布 )
读北美洲地形图,描述北美洲的 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地势起伏较大, 东西高、中间低。 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 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 山地和高原。
描述气候的特点
02
知识框架
单一或复杂多样
气 气候类型的构成 哪种气候类型面积大
候 特
有无独特、显著的气候类型
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格局
•
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 竟是与 群体相 通的, 所以个 体的理 解中也 有普遍 性。理 解作为 现实的 行为具 有通向 实践的 品格, 艺术品 正是通 过理解 走向现 实,并 在生活 中发挥 作用的 。不是 别的, 正是理 解擦亮 了艺术 品的生 命之光 。
•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 子”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 子”字有 着鸟飞 形象的 暗示, 成为一 个表现 生命的 单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cf84eb9b89680203d82566.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菲律宾;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6.5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6527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6.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环境的保护
-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
2. 自然环境的利用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流动- 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人口政策与措施
2. 城市问题
-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分析
- 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 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1. 全球气候变化
-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1. 如何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e371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d.png)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3)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81°N~11°S,经度范围:26°E~170°W。
(4)相对位置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亚洲地理分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西亚沙特阿拉伯气候炎热干旱;南亚恒河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北亚东西伯利亚气候寒冷;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气候湿热。
第二节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的水系特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源远流长。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3、亚洲的世界之最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4、亚洲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
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位置: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因素:地势起伏大6、季风气候的利弊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岛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4ee301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3.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022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练习题--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2022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练习题--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366595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4.png)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江苏泰兴实验中学期中)歌曲“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A.天山B.阿尔卑斯山C.昆仑山D.珠穆朗玛峰答案D歌曲“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这座“山”是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读六大洲最高、最低海拔与平均海拔比较图,完成2—3题。
2.(2021山东青岛二十六中期中)地势起伏最悬殊的大洲是()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非洲答案C亚洲的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 848.86米,是世界陆地最高点,死海海拔为-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亚洲地势起伏最悬殊。
3.(2021山东青岛二十六中期中)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欧洲答案D欧洲平均海拔为34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4—5题。
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4.(2021广西河池凤山期中)图中甲、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青藏高原、大西洋B.青藏高原、太平洋C.德干高原、太平洋D.蒙古高原、北冰洋答案B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之间,海拔高,是青藏高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方,是太平洋。
5.(2021广西河池凤山期中)下面能反映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的是()A B C D答案C由“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读“亚洲地势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2021山东东营广饶期中)图中甲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答案A亚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65e8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3.png)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4bf2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f.png)
恒河、印度河
印度 巴基斯坦
内流河:
印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内流河
鄂 毕 河
锡尔河
阿姆河
叶勒 尼拿 塞河 河
塔里木河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太 平
印度河
恒河
澜 沧
江
洋
度
洋
湄
公
河
3.读图找出亚洲河流的特征,形成特征的影响因素?
①亚洲河流源远流长; 亚洲面积大,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
②呈放射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 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向四 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流。
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 为主,平原面积少; ②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 低。
高原 山脉 平原
方法总结:
如何归纳描述地形特点?
1.观察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大致比例 (主要地形类型)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少; 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
1.P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圈画 出高原和山地(青藏高原、帕米 尔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 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喜 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 山脉、大兴安岭、东西伯利亚山 地)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海 拔范围;
2.图6.8《亚洲的地形》上圈画其他 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 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
地形
海拔高低
特征
山地
一般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高耸陡峭
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
丘陵
一般在500米以下
起伏较大
平原 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沿海
七年级下册地理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3b81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9.png)
亚洲的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多样
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 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寒带气候等。
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夏 季受到海洋气流的影响, 冬季受到大陆气流的影响 。
气候差异大
亚洲的气候差异很大,从 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这 使得亚洲的自然环境和生 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02 第二章 亚洲的人文环境
总结词
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但地区差异显著。
VS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数 超过14亿。近年来,虽然人口增长速度 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同时 ,中国的整体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但不同 地区之间的人口素质差异明显。政府采取 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儒家思想
以孔孟之道为核心,强调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
注重修身养性、礼仪规范。
道家思想
以老庄之道为核心,强调自然 无为、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 平静和宇宙的和谐。
佛教文化
自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 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 佛教等不同流派。
古代科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举世瞩目 ,包括中医、天文、历法、数
亚洲的范围
亚洲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 北濒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东 北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亚洲的地形地貌
01
02
03
地形地貌类型多样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 高原、山地、平原、盆地 等。
山脉和高峰
亚洲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 高峰,如喜马拉雅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阿尔泰山 脉等。
平原和盆地
亚洲也有许多平原和盆地 ,如西西伯利亚平原、恒 河平原、塔里木盆地等。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59619c23169a4517623a3b7.png)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1e6357f61fb7360a4c657e.png)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日本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东南亚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 洲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1页 0118页 0138页 0153页 0181页 0218页 0249页 0355页 0360页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一节 日本 第四节 俄罗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一节 美国 第十章 极地地区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9b5f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1.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还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掌握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PPT,详细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40ed04e1f01dc281e53af0e0.png)
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气候特点是
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势
1.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2.地势: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3.主要地形区 二、河流 1.主要河流
长河 众多, 2.特点 发源于中部 山地、高原,
呈放射状分布。
生活体验悟知识------- 气候
根据生活体验谈一谈:
我们的家乡(仪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地形地势特征,你
勒拿河
能推断亚洲河流的特点
(流向、大多发源于哪
鄂毕河
太
里)吗?
叶尼塞河
黄河
平
长江
恒河 湄
河流的特点:
公
河
洋
长河 众多,
发源于中部印山地、高原度,
洋
呈放射状分布。
观察地图
外 流入太平洋的有: 黄河、长江、湄公河 流 流入印度洋的有: 恒河、印度河 河 流入北冰洋的有: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终年严寒 纬度位置:跨纬度广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
雨 常绿硬叶林
地形
长年皆夏
1、指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2、分布范围是?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4、这种气候类型有哪些特点?
B.大陆性气候广 布
资料:
亚洲东部和南部 是世界上季风气 候分布面积最广 、季风特点最为 显著的地区。
想一想
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有何共同特征?
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三、气候
读图,回答问题:
1.全球共有11种气候, 亚洲有哪几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笔记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笔记 2](https://img.taocdn.com/s3/m/75af9014b7360b4c2e3f6460.png)
④波斯湾,⑤阿拉伯海, ⑥红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里海。 海峡、运河:⑩霍尔木兹海峡,⑾苏伊士运河,⑿土耳其海峡,⒀尼罗河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 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 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 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 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E德国 F意大利 地形、半岛:A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①西欧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 海洋、海峡: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罗的海 ⑧英吉利海峡 ⑨地中海 ⑩直布罗陀海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 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 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区高于5000米,被称为“世 界屋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分 布在亚洲东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 在亚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亚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亚山 地~~分布在亚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 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 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 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 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 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fa74acf705cc175527097b.png)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地形、地势特点: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州面积的3/4。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
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5. 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面积广大,内陆远离海洋)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见P7图6.9要能填图) 亚洲有47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11个国家和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
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
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
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º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活动:让学生沿东经80º画出一条线,通过小组讨论,说出沿东经80º的地形变化特点。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4、根据前面掌握的分析亚洲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结合“活动”第一题第(3)问,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º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分析深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一般能够判断出东西高、中间低即可。
5、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按教材提示,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读图小组讨论亚洲河流的流向问题,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大致以什么样的方向流入海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并根据结论结合亚洲的地势特点思考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最终归纳得出: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6、结合“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读图6.11和图6.12,解释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间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庞大的支流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板书设计:
1、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2、亚洲地势沿30ºN的地势变化特点:低——高——低
3、亚洲河流的流向: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