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

合集下载

内审现场审核的方法

内审现场审核的方法

内审现场审核的方法
内审现场审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面谈: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各自职责的理解和落实情况,以及对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了解程度和执行情况。

2. 抽样检查:通过抽样检查的方法,收集客观证据,检查实际的活动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具体方法包括查阅文件和记录、观察实验室活动、对活动或结果的验证、核查仪器、设施、环境条件、样品等以及客户反馈和投诉等来自外界的信息。

3. 现场观察:审核员亲自到现场观察各项活动,检查设施和记录,以收集客观证据。

4. 验证:通过验证来确认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记录查阅:查阅相关的记录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记录、检验报告、质量记录等,以获取相关信息。

6. 比较分析:将收集到的信息与标准、法规、行业要求等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体系的符合性。

请注意,内审现场审核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审核范围和要求来确定,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

在选择和使用内审现场审核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程序。

内审流程及审核技巧

内审流程及审核技巧

内审流程及审核技巧内审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审核活动,旨在评估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系统。

内审流程是指在内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流程和步骤。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内审流程及一些审核技巧。

一、内审流程1.确定内审目标:内审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并与现有管理体系和要求相契合。

2.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内审活动的基础,应包括审核时间、地点、内审对象、内审标准和方法、内审人员等。

3.准备内审工作:内审人员应收集和准备相关资料和文件以进行内审工作,包括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政策和程序等。

4.进行内审活动:内审人员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活动,包括现场观察、文件和记录的查阅、访谈内审对象等。

5.收集内审证据:内审人员应收集和整理内审活动中获得的证据,以评估内控体系是否有效、合规和符合要求。

6.分析内审证据:内审人员应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评估,以发现潜在问题和机会,并形成内审结论。

7.写作内审报告:内审人员应撰写内审报告,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内审活动的结果,内容应简明扼要,提供具体改进建议。

8.发布内审报告:内审报告应及时发布给相关人员,如组织管理层和内审对象,以确保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9.追踪内审结果:内审人员应追踪内审报告的执行情况和改进措施的效果,并及时汇报内审结果。

二、审核技巧1.预备和准备:内审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熟悉内审对象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并对内审标准和方法有清晰的了解。

2.采用多种证据:内审人员应采用多种证据来支持内审结论,包括文件记录、现场观察和访谈内审对象等。

3.注意聆听和观察:内审人员应注意聆听内审对象的陈述和解释,并观察现场的情况和细节,以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4.针对重点和风险领域:内审人员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组织的重点和风险领域,以确保内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遵循审核流程:内审人员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审核流程进行内审活动,不要跳过任何重要的步骤和环节。

内审的名词解释

内审的名词解释

内审的名词解释内审,全称为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或审计机构,对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评估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是在法律、行为准则以及内部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组织的经济、财务和运营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和全面的审计,向管理层提供关于内部控制状况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建议和改进措施。

内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从组织内部的视角出发,旨在帮助组织提高经营效益、防范风险,保护组织利益。

其核心任务包括:第一,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二,审查经营活动的合规性,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第三,评估风险管理和运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内审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内审计划。

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的时间、范围、对象和方法等内容,需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才能确保合理性和可行性。

接下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估。

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通过审查和分析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风险管理评估则是对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然后,进行实质性的内审工作,包括采集证据、分析数据、核查账务等。

在内审实施中,内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根据内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向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并监督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内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内审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对组织内部活动的审计,内审人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而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组织避免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其次,内审可以保障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内审人员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可以确保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内审还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可靠的信息,优化组织的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

内审的职业要求

内审的职业要求

内审的职业要求
内审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通常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技能和资质。

以下是一般性的内审职业要求:
1.教育背景:大多数内审职位要求申请人具备相关领域的本科或
更高学历,如会计、财务管理、商业管理等。

一些特定行业可
能还需要相关专业学位。

2.专业认证:考取相关的专业认证通常是内审职业的一项要求。

常见的内审认证包括:
•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由全球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发。

•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认证。

•注册风险与控制专业人士(CRMA):针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专业认证。

3.工作经验:一些高级内审职位可能要求具备一定年限的相关工
作经验。

通常,内审员需要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财务或业
务领域有相关经验。

4.技能:内审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
•审计技能:能够进行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

•沟通技能: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有效传达审计结论和建议。

•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复杂的数据和信息。

•风险管理:了解和评估组织的风险。

5.道德操守:内审员需要保持高度的道德操守,遵守专业行为准
则,保持独立和客观。

6.继续教育:内审员通常需要参与持续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
以保持专业水平和了解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法规。

请注意,不同组织和行业可能对内审职位的要求有所不同,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根据雇主和特定职位而异。

在考虑内审职业时,建议查看具体招聘信息和相关行业标准。

内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

内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

内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内审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制度、流程等进行审核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运作的合规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内审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或专业的内审团队负责执行,以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并提供改进建议。

内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如下:1. 确定内审目标:在进行内审之前,需要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要审查的业务流程、制度和政策,以及内审的时间和资源限制。

2. 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内审的指导文件,其中包括内审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分配等信息。

内审计划应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风险进行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3. 收集信息:内审人员需要收集与内审目标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可以通过文件审查、访谈员工、观察业务流程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信息应准确、全面,并与内审目标相一致。

4. 分析和评估: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内审人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他们会比较实际情况与组织的规定和最佳实践,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5. 提出改进建议:基于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内审人员会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应具体、可行,并与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

内审人员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组织改进。

6. 撰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的最终成果,它记录了内审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建议。

内审报告应准确、清晰,并包含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支持。

报告应提交给相关的管理层和部门,并确保及时跟进改进措施。

7. 跟踪和监督:内审并不止于报告的提交,还需要跟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内审人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在需要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8. 审核和认证:一些组织可能需要进行外部审核和认证,以证明其内部运作的合规性和质量。

内审人员可以协助组织准备和应对外部审核,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以上步骤和流程,内审可以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提高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相关活动、制度、程序以及管理流程等进行评估和审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内审方法和技巧:
1. 制定内审计划:明确内审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制定一个详细的内审计划,确保各项内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收集资料:收集与内审对象相关的文件、记录、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梳理和整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内审对象的情况。

3. 进行现场观察:通过亲自到现场观察,了解实际操作和流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 进行访谈:与被审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提出问题并听取其意见,了解其对内部运作的理解和看法。

5. 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异常和趋势,帮助发现问题。

6. 与相关方沟通:与各个相关方进行沟通,包括内部员工、管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内部运作的看法。

7. 引入外部专家:如有需要,可以请外部专家进行独立的内审评估,他们能够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

8. 使用内审工具:使用一些专业的内审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问题分类表、问题追踪表等,有助于系统地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

9. 保持专业态度:内审人员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内审准则,确保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0. 提出改进建议:在完成内审工作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有助于组织优化管理和提升绩效。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一、引言内审是指对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合规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内审可以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二、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在进行内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内审目标是指希望通过内审达到的目的,可以是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等。

内审范围是指要审查的内容和领域,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

三、制定内审计划制定内审计划是为了保证内审的有序进行。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内审的具体内容、内审的责任人等。

制定内审计划需要考虑到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内审的时间和资源,确保内审的顺利进行。

四、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在内审开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内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组织的文件、记录、报告等。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是为了为内审提供依据和参考,帮助内审人员更好地了解组织的情况和问题。

五、开展内审工作内审工作是整个内审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开展内审工作时,需要根据内审计划和内审目标,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和评估。

内审工作可以通过查阅文件、观察实际操作、进行访谈等方式进行。

在内审工作中,需要保持客观、公正和严谨的态度,确保内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整理内审结果在内审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内审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内审结果可以包括问题的发现、改进建议、风险评估等。

整理内审结果的目的是为了向组织提供有关问题和改进措施的信息,帮助组织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七、编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对内审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内审工作的成果之一。

内审报告应包括内审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编写内审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审的结果和观点,同时还要注意报告的结构和格式,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

八、内审报告的审核和批准内审报告完成后,需要进行内审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内审报告的审核是为了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批准是为了确认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内审基本知识

内审基本知识

内审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内审1、顾名思义,内审就是工厂内部审核,称为一方审核,就是内审。

2、工厂按照ISO9001:2008标准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文件的“文件”就是用文字把我们日常所外地人的工作按先后顺序记录起来,就形成了文件;反过来又用这个文件的“文件”来检查我们的工作是否如写的那样去做;然后我们就说我们是这样做的。

也就是说在符合ISO9001:2008的标准前提下:怎么写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定;对这个从“做”到“写”,再到“说”的过程进行检查,就叫内审。

3、内审是一个组织或工厂重要的持续改进信息的来源;其输入的是各种内审的准备工作,如制订内审计划,成立内审小组、内审日程、编制查检表、文件审核、现场审核、过往审核的改善事项、客户反馈的信息等。

其输出是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4、内部审核主是去找问题,外部审核就是去找符合的依据。

二,为什么要做内审工作1、不论策划工作有多完整,由于执行人员的能力、执行力度和其它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都很可能会发生对标准、目标、方针的偏离,因此需要有自我检查和纠正机制对不符合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

2、确定品质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要求以及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维持,经过内审及时发掘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完善体系。

三,内审的依据1、ISO9001:2008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四阶文件:品质手册,程序文件、三阶文件、表单窗体。

四,审核分为两个阶段1、体系文件的审核:审核文件的符合性,确定能否进行现场审核,了解公司的品质管理体系。

2、符合性审核:也就是现场找符合的依据。

五,内审的目的1、内审就是为了对公司品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查。

2、符合性:确定品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就是判断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满足标准的要求,也主是:标准要求的要写到。

3、有效性:确定品质管理体系的文件是否得到具体实施;就是确定文件是否已经执行,有没有按文件写的去做;也就是:写到的要做到。

内部审核时内审员的工作内容

内部审核时内审员的工作内容

内部审核时内审员的工作内容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开展的一种自查自纠活动,通过对组织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检查,评估和监督,以确保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审员是内部审核工作的执行者,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核计划制定:内审员根据内部审核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审核的重点和方法等,确保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资料准备和整理:内审员在实施审核之前,需要提前收集和整理与被审核对象相关的各类资料和文件,包括组织架构、流程图、制度文件、数据统计等,以便进行审核的准备和依据。

3.现场调查和采集证据:内审员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被审核对象的各项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内控措施,并采集相关的证据和资料,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风险评估和问题发现: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通过对被审核对象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寻找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以提升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运营效能。

5.内部控制评估:内审员需要对被审核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包括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运作、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性等方面,以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意见。

6.编写审核报告:内审员需要根据审核的结果和发现,编写详细的审核报告,对问题的性质、原因、影响和建议进行说明和分析,向管理层提出整改和改进的建议。

7.跟踪和监督整改:内审员在审核完成后,还需跟踪被审核对象的整改进展情况,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改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的执行,内审员能够有效地发现组织内部的问题和风险,为管理层提供改进和决策的依据,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内审主要审什么(内审主要范围)

内审主要审什么(内审主要范围)

内审主要审什么(内审主要范围)01内审是什么,主要审是什么?在岗位相对完善的公司,会计岗位不仅包括普通会计和财务人员,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

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内审员的配置。

大多数公司没有招聘计划来开放这个职位。

会计师在这个问题上难免会有疑问。

什么是内部审计,什么是主审计?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是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的简称,是对组织内各种业务和控制的独立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公认的政策和程序,是否符合法规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利用资源,是否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内部审计更关注公司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内部治理。

如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等。

、以及人事部门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审核。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实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真实性和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数据真实性和公平性证明;2.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确定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审计的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和资金使用效果,其中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应是首要任务。

4.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5.审计明确的产权审核清楚其产权归属,以免损害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或其他企业的利益。

6、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的特点,审核各项管理等方面。

内部审查的内容是什么?内部审计的主要审查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审计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便于企业经营者真实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管理评审(Management Review)和内审(Internal Audit)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两项重要的机制,它们虽然都与管理有关,但其目的、内容、参与人群和执行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由企业领导层或管理团队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的管理绩效评估活动。

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有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和要求。

在管理评审中,管理层会对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政策、程序和绩效进行全面审查,评估其与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一致,是否有效执行。

管理评审通常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主持,参与的人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员工,以确保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管理情况。

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目标和政策、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工作流程、关键绩效指标等方面。

评审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组织绩效。

内审内审是由企业内部专业的审计人员或团队进行的独立、客观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内审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内审的执行方式通常包括审计调查、文件审计、资金追踪、数据验证等,通过客观的数据和事实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

内审的执行人员通常是企业内部的专业审计人员,他们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知识。

区别对比1.目的不同: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管理绩效和达成目标的情况,而内审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执行人员不同:管理评审由企业的管理团队主持,参与人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内审由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或团队执行。

3.内容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政策等方面的审查,内审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体系、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和评估。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内审通过使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内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风险基础审计法:内审人员首先会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确定审计的优先次序,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集中精力在可能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上。

分析性复核法: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发现异常或不一致之处,从而揭示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对数据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以便快速识别出异常情况。

抽样审计法:由于内审资源有限,内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交易和记录进行详细检查。

因此,他们会采用抽样审计法,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询问法:内审人员通过与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看法和经验,从而获取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访谈能力。

观察法:内审人员通过亲自观察组织的运营过程和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流程图法:内审人员可以绘制流程图来展示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有效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发现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穿行测试法:内审人员会选取一笔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或事项,从头到尾检查其处理过程,以确认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方法和技巧外,内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执行内审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任何外部压力或干扰。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一、概述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活动、管理和运营进行独立的、有系统的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通过内审,组织可以识别和纠正问题,提高管理效能,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二、内审程序1.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在进行内审之前,需要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内审目标是指内审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结果,范围是指内审的覆盖范围和审查的内容。

2. 制定内审计划在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后,需要制定内审计划。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内审人员的分工和任务、内审的方法和工具等。

3. 进行内审准备内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准备内审材料、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等。

内审人员需要对组织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管理状况。

4. 进行内审活动内审活动是指实际进行内审的过程。

根据内审计划,内审人员将对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运营过程、绩效指标等。

内审活动可以采用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

5. 撰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的最终成果,它包括对内审过程的总结和评价、问题的发现和建议的提出等。

内审报告应该准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以便组织能够根据报告中的建议进行改进和提高。

6. 进行内审跟踪和监督内审跟踪和监督是指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改进措施得到落实。

三、内审步骤1. 计划阶段确定内审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内审计划,确定内审人员和内审时间。

2. 准备阶段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准备内审材料,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

3. 实施阶段根据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活动,包括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

4. 报告阶段撰写内审报告,总结内审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5. 跟踪和监督阶段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改进措施得到落实。

四、内审的重要性内审在组织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识别问题和风险通过内审,可以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其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管评与内审的区别:1、参加人员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3、工作环境不同;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7、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的管理程序:1、管理评审策划在管理评审前30天,由总经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2、发布会议通知,总经办在管理评审会议前15天下发《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

3、管理评审准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相关工作,调查有关情况,收集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4、召开管理评审会公司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计划》主持评审会议。

管理者代表报告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5、发布评审报告总经办将《管理评审报告》(包括确定分发范围)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在评审会议结束后的8个工作日内,依据分发范围分发至相关部门、人员。

内审的意义和价值

内审的意义和价值

内审的意义和价值内审是指企业或组织自我审核和评估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的过程。

内审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内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检查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策略等,内审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防止潜在的损失和问题的发生。

2.优化内部控制:内审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优化其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在适当的控制范围内进行。

通过检查和评估企业的流程、制度、政策等,内审能够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3.改进管理决策:内审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管理层做出更加明智和正确的决策。

通过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评估和检查,内审能够发现问题和机会,为管理层提供改进策略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4.保障合规要求:内审可以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的合规要求。

通过检查和评估企业的运营活动,内审能够发现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纠正,保证企业的声誉和合法性。

5.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内审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治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决策和运营都符合最佳实践和行业标准。

通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的评估,内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透明、负责任的治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增强内部沟通和合作:内审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内审的过程中,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内审,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减少内部矛盾和冲突,提升整体绩效。

总之,内审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内部控制,改进管理决策,保障合规要求,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内部沟通和合作。

通过内审,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内审工作要点

内审工作要点

内审工作要点一、引言内审(Internal Audit)是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运营、程序和业务流程。

内审工作对于保证企业或组织的合规性、提升效率和预防风险具有关键作用。

本工作要点旨在为内审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执行内审任务。

二、内审工作要点1.明确审计目标:在开始任何审计之前,内审团队应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这有助于确保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详细列出每一步的行动计划,包括要审查的部门、业务或项目,以及使用的审计工具和技术。

3.收集证据:内审人员需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件审查等方式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

这些证据应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4.分析证据: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组织在运营、程序和业务流程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5.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审计发现,包括好的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6.沟通与反馈:与被审计部门或管理层进行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审计结果和建议,并讨论如何实施改进措施。

7.跟踪与监控:对已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8.持续改进:定期对内审程序本身进行审查和改进,以适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9.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其独立性的情况。

10.培训与发展:为内审团队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他们具备执行任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11.使用现代工具:利用现代的审计工具和软件,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12.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内审工作,识别、评估和管理与组织运营相关的潜在风险。

13.合规性审查:确保组织的运营和业务流程符合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14.遵循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确保内审工作符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要求。

三、结论总的来说,作为企业的“体检医生”,内审团队需要全面、细致地执行各项任务,以确保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内审岗位职责和权限

内审岗位职责和权限

内审岗位职责和权限一、引言内审是指对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评估和审核,旨在为组织提供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和指导。

内审岗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负责评估、审计和监督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二、内审岗位职责1. 内部控制评估内审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提出改进意见。

内审员需要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法规,收集数据和证据,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2. 风险管理内审员需要对组织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

他们需要参与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内审员要确保组织对风险的处理措施合理有效,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3. 合规性审计内审员负责对组织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确保组织遵守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他们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对组织的活动进行合规性检查,并向管理层报告违规情况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4. 资产保护内审员需要保护组织的资产免受损失和滥用。

他们要审计和监控资产的使用情况,确保合理有效的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审员还需要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组织信息资产的安全。

5. 业务流程改进内审员根据对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的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他们需要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了解业务需求和瓶颈,提供优化方案,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三、内审岗位权限1. 数据获取和分析内审员有权获取组织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问卷调查、访谈、文件审查等)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2. 风险评估内审员有权对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他们可以制定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

3. 内部控制测试内审员有权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确认。

他们可以进行抽样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

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

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运营、管理和控制过程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审查的一种管理工具。

通过内审,组织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确保其运营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下面将介绍内审过程的七个步骤。

1.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内审的第一步是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内审目标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明确需要审查的业务流程、部门或项目。

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组织的风险和关键业务领域。

2. 制定内审计划在确定内审目标和范围之后,制定内审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审查方法和技术、内审人员的选择等内容。

制定内审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进行内审准备工作内审准备工作是内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内审之前,内审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管理体系。

内审人员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内审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开展内审活动内审活动是内审过程的核心部分。

在内审活动中,内审人员需要根据内审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文件审查、访谈等工作。

内审人员应遵循内审的方法和程序,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评估组织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控制情况。

内审人员还应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分析内审结果在完成内审活动后,内审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他们应该识别出组织的优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内审人员还应评估组织的风险和合规情况,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6. 编写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过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内审人员应根据内审结果编写内审报告,报告应包括内审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内审报告应准确、清晰地表达内审的结论和意见,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证据支持。

内审报告还应具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组织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和采纳内审的建议。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

内审的程序和步骤内审是指企业内部自我评估和审查的过程,旨在帮助企业评估其管理体系和运营情况,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将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步骤:1.确定内审目的和范围:企业需要明确内审的目的,如提高管理体系的效率、发现潜在的风险等。

同时,需要确定内审的范围,包括哪些部门、流程或文件将被审查。

2.编制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整个内审过程的蓝图,包括审查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内审员的分配等。

编制内审计划时,需要参考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审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进行内审准备:在正式进行内审之前,内审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情况进行了解。

这包括阅读相关文件和记录、与负责人、员工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等。

准备阶段还包括确定内审的方法和工具,如文件审查、访谈、问卷调查等。

4.进行内审活动:内审活动包括文件审查、访谈、观察等。

文件审查是指审查组织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如政策文件、工作指导书、文件流程等。

访谈是指与员工、管理人员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情况的看法。

观察是指直接参观企业的工作场所,观察工作流程、设备状态等。

5.收集证据和数据:在进行内审活动时,内审员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和数据,以支持审查结果和发现。

收集的证据和数据可以来自文件审查、访谈记录以及观察记录等。

6.分析和评估:在收集足够的证据和数据之后,内审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组织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工作流程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7.提出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结果,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内审的范围和目的、审查的方法和过程、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等。

内审报告需要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同时具备足够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帮助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

8.进行内审跟踪:内审的工作并不止于报告的提交,在内审报告提交后,还需要进行内审跟踪,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内审跟踪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和评估来实施,以检查改进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内审相关知识

内审相关知识

内审相关知识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等进行自我评估和监督的过程。

内审旨在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

下面将介绍内审的定义、目的、原则、程序和技巧。

一、定义内审是指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对组织的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等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和监督的过程。

内审人员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对组织的决策、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进行评估,提供改进建议,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效益。

二、目的内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独立的评价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运营效率和内部控制,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效益;2. 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合规经营,规避风险;3. 评估组织的治理结构和决策过程,提供改进建议;4. 促进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团队协作。

三、原则内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独立性:内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避免利益冲突;2. 客观性:内审人员应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和监督;3. 综合性:内审应综合考虑组织的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和财务状况;4. 有效性:内审应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组织创造价值。

四、程序内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规划:确定内审的目标、范围和时间安排,制定内审计划;2. 执行:根据内审计划进行内审工作,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信息;3. 报告:编写内审报告,总结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4. 跟踪:跟踪内审建议的实施情况,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五、技巧内审人员应具备以下技巧:1. 沟通技巧: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需求和问题;2. 分析技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3. 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4. 项目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内审工作,控制时间和资源的使用;5. 持续学习能力:保持对内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内审是组织进行自我评估和监督的重要过程,其目的是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页 共 23 页
表格编号:MR-01B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部门:
序 号 6.3.1 6.3.2 6.3.3 6.3.4 6.3.5 6.4.1 6.4.2 6.4.3 7.1.1 7.1.2 审 核 项 目
审核员:
审 核 观 察 结 果 记 录
日期:
评价 符合 不符合
组织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性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6.3) 组织是否采用一种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发展工场、设施及设备的计划? (6.3.1) 组织的工场配置是否尽量减少材料的转移和搬运、优化对场地空间的增值 利用,及是否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6.3.1) 组织是否开发并实施对现有作业有效性的评价和监控方法?(4.2.4.11) 组织是否制定应急计划,以在紧急事件下满足顾客要求,如:公共事业供 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和售后市场退货等?(6.3.2) 组织是否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6.4) 组织的质量方针与实施是否针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对员工造成潜在风险降低 至最小程度的方法,特别是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和制造过程活动中?(6.4.1) 组织是否维持生产现场处于有序、清洁的状态,并按产品和制造过程需求 进行适当的恢复?(6.4.2) 组织是否已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7.1) 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与质量管理体系中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7.1) 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是否确定了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对产品的特定需求,建立过程、文件和资源? c) 针对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控、检查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 受准则? d) 产品满足要求的实现过程及其结果,以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7.1) 组织的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出形式是否适于组织的运作方式?(7.1) 作为质量计划的一部分,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包括了顾客要求和对本身技 术规格的参考?(7.1.1) 组 织 是 否 为 产 品 的 开发 定义 了接 受准 则 , 当被 要求 时 , 是否 由顾 客批 准?(7.1.2)
4.2.3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5.1.1
5.1.2
第2页 共 23 页
表格编号:MR-01B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部门:
序 号 5.1.3 5.2.1 审 核 项 目
审核员:
审 核 观 察 结 果 记 录
日期:
评价 符合 不符合
5.3.1
5.6.6
5.6.7
5.6.8
第4页 共 23 页
表格编号:MR-01B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部门:
序 号 审 核 项 目
审核员:
审 核 观 察 结 果 记 录
日期:
评价 符合 不符合
5.6.9
6.1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2.10 6.2.11 6.2.12
组织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 资源需求?(5.6.3) 组织是否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 为实施、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透过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度?(6.1)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是否 是能够胜任的?(6.2.1) 组织是否: 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需要的能力? b)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员工认识到他们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 量目标做出贡献? e) 维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6.2.2) 组织是否确保负有产品设计职责的人员有资格达到设计要求,和熟练的掌 握适用的工具和技术?(6.2.1.1) 组织是否对产品设计需求所适用的工具和技术进行识别?(6.2.1.1) 组织是否建立并维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识别培训需求并达成所有从事对产 品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的能力?(6.2.2.2) 对从事特殊指派任务的人员是否根据所受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历进 行资格考核?(6.2.2.2) 组织是否关注满足顾客特定要求的培训?(6.2.2.2) 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组织是否对新到职或调整工作的工作人员提 供适当的在职培训,包括合同工和代理工作人员?(6.2.2.3) 是否告知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不符合顾客质量标准的后 果?(6.2.2.3) 组织是否建立了一个激励员工去实现质量目标、进行持续改进、和建立促 进创新的环境的过程?(6.2.2.4) 组 织 的 员 工 激 励 过 程 是 否 包 括 促 进 整 个 组织 对质 量和 技术 的认 知程 度?(6.2.2.4) 组织是否具有一个衡量过程,以确保员工理解他们的工作相关性和重要性 的程度,和他们对达到质量目标的重要程度?(6.2.2.4)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任命一名管理阶层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 职责为何,必须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授权: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维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5.5.2)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指派人员代表顾客对质量要求的需求;包括选择特 殊特性、建立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与开 发?(5.5.2.1)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在组织内已建立适当的交流过程?(5.5.3)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在组织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5.3)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按策划的时间间隔来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 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5.6.1) 组织的管理评审是否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 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6.1) 组织是否维持管理评审的记录?(5.6.1) 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评审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所 有要求,极其绩效的趋势?(5.6.1.1) 管理评审是否包括对质量目标进行监控、并对不良质量的成本作定期报告 和评估(见ISO/TS16949:2009(E)要素8.4.1和8.5.1)?(5.6.1.1) 管理评审的结果是否留作记录,为以下各项内容的达成提供最基本的证据: -质量方针规定的目标? -业务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 -顾客对所提供产品的满意度?(5.6.1.1) 组织的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括以下方面的资讯: a) 内审结果? b) 顾客反馈? c) 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计划? g) 改进的建议?(5.6.2) 管理评审是否包括对实际的和潜在的售后市场失效、以及其对质量、安全 或环境的影响的分析?(5.6.2.1)
5.4.5
5.5.1 5.5.2 5.5.3 5.5.4
第3页 共 23 页
表格编号:MR-01B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受审部门:
序 号 审 核 项 目
审核员:
审 核 观 察 结 果 记 录
日期:
评价 符合 不符合
5.5.5
5.5.6 5.5.7 5.5.8 5.6.1 5.6.2 5.6.3 5.6.4 5.6.5
5.4.1 5.4.2 5.4.3 5.4.4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监控产品实现过程和其供应过程,以确保它们的有 效性和效率?(5.1.1) 最高管理者是否以增进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并予 以满足?(5.2)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质量方针: a) 与组织的目的相适应? b) 包括了对遵守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体制? d) 在组织内充分得到沟通和理解? 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3) 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在组织中相关部门和层级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 见 ISO/TS16949 ( E )技术规范 7.1 节 ) ? (5.4.1) 组织的质量目标是否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维持一致?(5.4.1)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义了质量目标和测量方法? 组织的质量目标与测量是否包含在业务计划中,并由最高管理者用以开展 组织的质量方针?(5.4.1.1)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实现 , 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 ISO/TS16949(E)中 4.1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般要求? b) 当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维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 性?(5.4.2) 组 织 的 最 高 管 理 者 是 否 确 保 组 织 内 的 职 责、 权限 得到 规定 和传 达? (5.5.1) 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过程是否迅速通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授权的管理 者?(5.5.1.1) 负责产品质量的组织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是否有权停止生 产?(5.5.1.1) 为 覆 盖 所 有 班 次 的 组 织 生 产 作 业 是 否 指 定了 负责 确保 产品 质量 的人 员?(5.5.1.1)
内部质量.2 4.1.3 审 核 项 目
审核员:
审 核 观 察 结 果 记 录
日期:
评价 符合 不符合
组织是否按照ISO/TS16949:2009(E)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 件?(4.1) 组织是否按照ISO/TS16949:2009(E)的要求,实施和保持已建立的质量管理 体系?(4.1) 组织是否按照ISO/TS16949:2009(E) 的要求,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4.1.1.1)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间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能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4.1.a,b,c)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援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这些过 程的运作和监控? b) 监控、测量和分析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这些过程? c)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和持续改进? (4.1.d,e,f) 组织是否按照ISO/TS16949:2009(E)的要求,管理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 求的过程?(4.1) 组织是否对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实施控制?(4.1) 对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的控制,组织是否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 识别?(4.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以下方面: a) 文件化叙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ISO/TS16949:2009(E)所要求的文件化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 ISO/TS16949:2009(E)所要求的记录(见4.2.4)?(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