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原)
1《草原》课件(共24张PPT)
这段话中,哪些是直接写景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对比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 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 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 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 较大的国际影响。他勤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写了 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 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代表作有《四 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草原》摘 自他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渲染
勾勒
“渲染”是 用水墨和淡 的颜料在宣 纸上涂抹。
“勾勒”指用 线条画出事物 的轮廓。
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 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 色渲染”的国画很相似。
设身处地,畅谈感受。
假如你身处这样的境界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思考: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课后第二题)
我们以后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 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 让读者感同身受。
练习背诵
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美好的境界更值得 我们用心灵感受,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 忆的深处吧!
第二课时
情感表达
作者是如何在写景叙事中表达情感的?
请你找出第一自然段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反复朗读。思 考:作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1《草原》 (共28张PPT)【完美版课件】
比喻: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
绿色渲染:绿的比较柔和 翠色欲流:绿的程度深 轻轻流入云际:绿的范围广,与 天相接;线条柔和
比喻:把
比作
。
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成语)
郁郁葱葱 青翠欲滴 绿意盎然 绿草如茵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 写的。
草原美景使作者沉醉,在这种境界里,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从这句话中你 知道了什么?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小声吟唱 神奇美丽
在这种境界里 你想干什么?
写一写
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这个物品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 真是一个不错的发明。
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有 了如此的感慨?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 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晴朗
新鲜
“一碧千里”在你 脑海中是一幅怎样 的画面?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写出了绿的范围广。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亲切会见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 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借物抒情
拟人手法,写出了骏马和大牛陶醉在美景中。同 时借物抒情,草原一碧千里,作者也陶醉了。
背诵指导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的动植物。
接下来,我们将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详解】第一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位于我国的北方。
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
这些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美丽。
首先,课文开头点明了草原的重要性,将其称为祖国的瑰宝。
接着,这里描述了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辽阔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
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长满的绿油油的青草,形容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的美丽景象。
第二段:在草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站在草原上,你会看到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还有采食的牛群和羊群。
天空中,飞翔的雁和鹰在自由地舞蹈。
在高高的天空上,我们还可以远远地看到驼队行进的身影。
本段主要描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作者通过描写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以及采食的牛群和羊群,生动地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同时,天空中飞翔的雁、鹰和驼队行进的身影也增添了草原的神秘感和壮丽景色。
第三段:夜晚,草原的星空特别明亮,像银河一样美丽。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画出了美丽的图案。
在大草原上,可以听到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
夜晚的草原充满了动物们的生活之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段描述了夜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动物们的声音。
首先,用形容词明亮来形容夜晚草原的星空,进一步提到星星们在天空中组成美丽的图案。
然后,描绘了夜晚草原充满的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使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我们要珍爱它。
我们要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不乱丢废纸、不破坏青草,让草原永远美丽、绿色。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草原。
最后一段号召珍爱草原并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群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这次我去了草原,那里的天空比其他地方更加美丽,空气清新,天空明亮,让我想高歌一曲,表达我的快乐心情。
草原一片碧绿,四周都是XXX,羊群在XXX上下来走去,就像在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小丘的线条很柔美,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绿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景象令人惊叹,又让人感到舒适,想要久久地站着欣赏,也想坐下来吟唱一首美丽的小诗。
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骏马和大牛也会静静地站着,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去的是XXX虎旗,汽车行驶了150公里才到达目的地。
整个路程都是草原,行车非常自由,只要方向正确,怎么走都可以。
刚进入草原,听不到任何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快速飞行的小鸟。
走了一段时间,远处出现了一条弯曲的明亮的带子——河流!牛羊和XXX开始出现,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鞭子的轻响声。
很快,一群马出现在远处的小山上,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群马奔跑,衣袂飘扬,像一条彩虹飞向我们。
这是主人来欢迎远方的客人。
他们见到我们后,立即转向,欢呼着,飞快地跑来,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原本寂静的草原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我们跟着马过了小山,看到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面有很多马和车,很多人从几十公里外骑马或坐车来看我们。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我们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热闹闹地握着,握住不放。
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我们的心是一样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要民族团结互助。
本文介绍了著名作家XXX和他的写作背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检测预情况,包括指名认读生字新词和书写指导。
最后,学生再次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文章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草原人的好客和欢乐的联欢场面,以及离别时的深情告别。
课文第一自然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XXX先生通过怎样的手法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41张PPT)
迂 回 例:山间的羊肠小道迂回曲折。
草 原
GRASSLAND
二
字
(ju shu) 过分束缚自己,显得不自然。
词 百
拘 束 例:上语文课时同学们一点也不拘束,都会积极发言。
花
(xiu se)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羞 涩 例:这是她第一次登台表演,所以显得有些羞涩。
草 原
GRASSLAND
字词 近义词
巧记:勒( lè )索者把他的钱榨得一十二净,他只能勒( lēi )
紧裤腰带过苦不堪言的日子。
草 原
GRASSLAND
字词 多义字
二
字
词 百
①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与“浅”相对。例:深井、深水
花
② (颜色)重。例:深色、深红
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 久、时间长。例:深夜、年深日久
④ 很,十分。例:深知、深信
⑤ (感情)厚。例:深情、深情厚谊
景
蒙古国,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资 料
和北部为呼伦贝尔高原、乌珠穆沁盆地、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西部
为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高原。
草 原
GRASSLAND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WORDS AND PHRASES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字词 写字表
二
花
例:那幅画的渲染手法很见工夫。
渲染
② 比喻夸大地形容。
例:这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这样大肆渲染。
草 原
GRASSLAND
字词 多义词
二
字
词
百
① (景象)繁盛活跃。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笔记
《草原》课文笔记1. 重点句子:(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看到美景后的喜悦。
通过使用“更可爱”、“清鲜”、“明朗”等形容词,描述了草原的独特魅力。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通过“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和情感。
同时,通过使用“奇丽”一词,形容了小诗的美好和独特。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蒙古族同胞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通过使用“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等词语,描绘了作者与蒙古族同胞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的痛苦。
2. 课文分段:第一段: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这一段通过对草原的景色进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段:描绘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的动人情景。
这一段通过描写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
第三段:写进了蒙古包外,主客相互见的礼节和热情欢恰的场面。
这一段通过对蒙古包外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与蒙古族同胞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欢恰的场面。
第四段:写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和蒙汉两族的友谊。
这一段通过对蒙古包内情景的描写,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两族之间的紧密友谊。
3. 写作方法:(1)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主观感受,使景物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如“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这句话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小丘比作中国画,表现了作者对小丘的赞美之情。
(2)善于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中就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1课《草原》说课稿-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草原》是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属于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其中,本篇课文《草原》主要记述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
其他文本则通过描写花的生长过程、春天的景色和父母的爱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
老舍的《草原》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美和独特魅力。
在文中,老舍描写了草原的广袤和壮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老舍也描写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让读者了解到蒙古族人民淳朴豁达的品质和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在本篇课文中,老舍通过对草原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民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本篇课文,让他们了解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篇课文来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阅读方法以及作者的意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
二、说学情《草原》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以及作者对于草原的热爱和思考。
本单元主要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有老舍的《草原》和宗璞的《丁香》。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广袤的草原景色和草原民族的生活,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丁香》是一首描写春天丁香花盛开的诗歌,通过对丁香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与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四年级的《大漠孤烟直》、五年级的《大草原》等课文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草原的自然景观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此外,在语文课外,学生也可能通过电视、电影、书籍等渠道了解到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的相关知识。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可能没有直接接触过草原和蒙古族文化,因此缺乏与本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
第1课《草原》课件(共35张PPT)
重点词汇:
xuàn rǎn gōu lè
清鲜 一碧千界 回味 洒脱 迂
yū huí
jū shù xiū sè
回 疾驰 襟飘带舞 马蹄 拘束 羞涩 摔跤
shuāi jiāo
天涯
多音字组词:
lè (勒索)(勾勒)
勒
lēi (勒紧)(勒脖子)
情景交融
一幅美丽的草原 风光图。
喜迎远客
默读2—5自然段,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草 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找出相关语句。
比喻:把河比作带 子;男女老少穿着 各色的衣裳比作彩 虹。
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远客。
主客联欢
热情好客
联欢话别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 情谊,不忍心立即分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 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 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课时2
分析课文:
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 ,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 慨?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首奇丽的小诗。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草原 的内心感受。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 、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 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 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再次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第1课《草原》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襟飘带舞 左邻右舍
狂风暴雨 风起云涌 日新月异 天翻地覆 山穷水尽 聚精会神 海枯石烂 心宽体胖〔pán〕 刀光剑影 天怒人怨 国泰民安 欢天喜地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 加强艺术效果。 造句:老画家用橙色的染料渲染出一幅美丽的黄昏图影。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就好似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造句:一群健壮的骏马正在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上奔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翠色欲流〞是指什么?赏析一下这句话。 “渲染〞“勾勒〞均是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 绘画用语,“渲染〞是
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精笔细 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 描,景中含情。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 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 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 果;“勾勒〞是指用线 因此,他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条画出轮廓;双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 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 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 沟》等。
字词学习
tǎn
地毯
jìng
chén
环境 陈列
biān
shɑng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回的明 如玻璃的带子——河!
4.“河〞后面的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会这样呢?
“河〞字后面加感慨号,表达了作者一行人见到 河的惊喜之情。为什么见到河这么惊喜呢?因为河在 草原上非常重要,有了河,就意味着有人家。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1《草原》课件(共64张PPT).ppt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草原美景和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颂扬之情
43
回顾全文
风光美
草 原
人情美
天空 空气 草地 小丘
明朗 清鲜 一碧千里 线条柔美
羊群 白色的大花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书写指导:足旁要窄小,立字 下横与冖的横是一笔、要长, 巾字下框要窄、不封闭。
fǔ
假如你身处在这样的境界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段话中,哪些是直接写景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 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 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
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有《茶 馆》、《春华秋实》。《草原》摘选自他写的《内蒙 风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
《草原》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由老舍先生所写。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深厚感情的赞扬。
在《草原》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通过细腻清新的语言,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章第一段描绘了明朗的天空、四面的小丘、移动的羊群、欲流的翠色、静立的骏马和大牛等元素,构成了一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第二段则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而第三段则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可以借助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美景。
总之,《草原》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字词、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知识点1、易错字音:渲(xuàn)染迂(yū )回马蹄(tí)2、课文内容(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课文写作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3)作者介绍: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立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3、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答: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涯,边际。
天涯,天边,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大地与天空相按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扣,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4、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例句:吃完饭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着刚吃过的烤鸡翅。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回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角色扮演:体验草原民族生活习俗
01
角色扮演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04
学生选择角色,了解该角色的生活习俗和特点。
02
角色设置:设置牧民、马头琴手、摔跤手等草原民族角色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
0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
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开垦耕种
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会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会 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 坏,同时也会对当地气候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草原地区旅游观光,体验草原文化和生活习俗。 这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新
在传承草原文化的同时,当代社会也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将传统马头琴与现 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 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活动流程
06
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角色扮演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
分享交流的目的: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草 原美景和活动,增加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享方式
分享内容: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可 以包括草原日出日落、骑马奔驰、蒙古包住宿体验等。
学生提前准备好分享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文字描 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一导入
你们都去过哪里,看到过哪些美景呢?哦,你去过西湖欣赏到了如诗如画的夕阳晚照。
你还去过海上,观赏到了壮观迷人的海上日出。
那你们去过草原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草原。
二字词襟
三初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能不能再简洁一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概括为草原的风光,那么,第二部分可以概括为,对,草原的人情。
板书风光人情四品读
草原的风光是那么美丽,那还等什么?让我们赶快跟着作者去一饱眼福吧。
请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勾画出你觉得最美的句子。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作者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让你觉得很美!那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对,比喻。
是的,作者就是抓住了羊群和草原的特点,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绿毯,既生动贴切,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也像作者这样想象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辽阔的大海,那羊群就是海上的朵朵浪花。
如果把草原比作广阔的天空,那羊群就是天上的片片白云。
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这么美的句子,谁想来读一读?你想来读,读的可真美,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这生机勃勃的草原中了。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小丘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哦,柔美。
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丘的柔美的?是的,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评价。
渲染勾勒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了,我们知道渲染就是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勾勒就是对,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是呀,也只有用渲染那种绿色才能翠色欲流。
读了这句话,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丘缓缓的高起,又缓缓的低下,像是绿色的波浪,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放眼望去,仿佛整个草原都在流动,与天边的白云融在了一起。
文章美,你的描述更美。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注意轻轻的,舒缓的读。
嗯,这是多么柔美的小丘。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里,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骏马和大牛都沉醉在这美景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是呀,连骏马和大牛都忍不住沉醉,更何况是初到草原的我们呢。
请同学们跟随悠扬的音乐再次读一读这一段,沉醉在这美景中吧。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抓住修辞手法置身于草原如画的美景中,那草原的人民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部分。
2组“马上的男女老少……飞过来”这句话仿佛让你看到蒙古同胞远来迎客的场景。
那鲜艳的服装,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带,如同彩虹一般美丽,一个飞字更是让你感受到了蒙古同胞迎客时的急切,热情。
评价
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5组你找到的是款待客人的部分。
你能来读一读吗?读的可真好,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闻到了手抓羊肉的香味儿,看到了献歌敬酒的热闹场景,可真是其乐融融!
同胞这么热情好客,相处的这么愉快融洽,也难怪到了夕阳西下之际,作者这样感叹道(请你们)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蒙汉两族人民情义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在这草原上诉说着依依惜别之情。
五拓展总结
是呀,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人,让人怎么忍心去分别?在蒙汉两族人民依依惜别之际,他们又会诉说些什么呢?课后的时候展开想象,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