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复习)行政法复习重点
1、行政法法源(制定法法源)2、行政立法(论述题,我国行政法) P553、行政法律程序性基本原则(简答) P75 4、行政机关概念(名词解释) P91 5、行政机关性质与特征(简答) P91 6、行政机关职能与职权(简答) P91 7、行政相对人概念(名词解释) P139 8、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方面)(简答) P139 9、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裁决 P169 10、行政规范性文件(名词解释)P176 11、行政解释性文件(名词解释)P183 1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简答) 13、行政确认(名词解释)P249 14、行政裁决(名词解释)P254 15、行政处罚原则(论述)P271 16、行政法制监督设置的必要性(论述)P145 17、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论述) 18、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论述) 19、行政复议(名词解释) 20、行政复议的特征(简答) 21、行政复议管辖(名词解释)P387 22、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3、行政诉讼特殊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4、移送管辖(名词解释) 25、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简答) 26、行政诉讼判决(名词解释) 27、行政赔偿(名词解释) 28、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论述) 29、行政赔账的侵权损害范围(问答) 30、行政赔账义务机关(名词解释) 31、行政赔偿方式P559一、名词解释1. 行政法的法源:即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
2. 行政机关:指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3.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4.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行政法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环节。
2、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法律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4、行政许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之决定的行政行为。
5、行政规划在静态上是指为处理行政事务、实施行政事业或制定行政政策而由行政机关确定的行政指导性目标;在动态上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和制订出规划蓝图以具体明确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出为实现行政目标所必需的各项部署和安排的行政活动程序。
6、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才去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
7、行政契约(行政合同、行政协议)是指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为执行公共事务,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适用行政法规则,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权利和义务,且有较多特殊性的履行机制的协议。
8、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基于申请而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决定的制度。
9、行政编制广义的行政编制是指国家系统中从事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的设置、规格、职能、内部机构、人员规模和结构比例等的总和。
狭义的行政编制仅指使用行政经费,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的总合。
10、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11、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性地收取税费或私有财产的行政行为。
12、审计监督是指行政机关的审计部门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依法对有关行政机关、国家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行政法: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特点:A属于国内公法B内容庞大,没有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法典C程序法与实体法经常合在一起,程序法占有重要地位D行政法目的在于控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3、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同点:A性质不同: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的不同B范围不同:行政法不能调整所有的行政关系C与行政法联系不同D时间先后不同:行政关系存在在先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A在多数情况下,其变化(形成、变更、消灭)具有单方意志性,主要由行政主体决定B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C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对等性、不可自由处分性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A含义: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
B意义:落实法治原则,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弥补现行行政法律规范的漏洞;方便学习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属性C:特点:全过程、约束主体的多方性、特殊情况下司法适用的的可行性D原则:一、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活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应受宪法的直接约束;行政应受一般法律原则(民主、效率、公正、公平)的约束;行政应受法律约束;违反的法律行为应当接受审查并承担不利后果;行政法原则具有层次性;遵守法律,在法律和行政法规。
地方法规有冲突时,法律优先二、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的启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无法律即无行政三、职权法定及不得越权原则四、比例原则对行政的裁量权的限制,是行政权行使的内在界限(1适当性原则:行政行为方式必须要符合行政及法律授权的目的2必要性原则:行政行为不超越实现目的之必要限度,采取对相对人影响最轻微的手段3衡量性原则: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即任何干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应低于达成目的的所获得的利益才合算。
即衡量成本与收益)五、诚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指现代法治国家中,基于保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考虑,行政主体对其在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可预测的行为、承诺、规则、惯例、状态等因素,必须遵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变更时也必须作出相应补救措施。
行政法期末重点总结
行政法期末重点总结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行政争议解决等。
二、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行政机关的构成形式和内部结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行政组织可以分为独立行政机关和从属行政机关,也可以分为集中行政机关和分散行政机关。
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做出的具体行动。
根据行政目的和效果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命令行政行为、决定性行政行为和行政合同行为。
行政行动的合法性可以从程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察。
四、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步骤。
行政程序主要包括行政行为的制定、公开、送达、执行和变更等环节。
行政程序的主要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自由裁量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和效率原则等。
五、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和处罚的活动。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律适用原则等。
六、行政争议解决行政争议解决是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和裁决的过程。
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方式来解决行政争议。
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满意时,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重新审查和决定的程序。
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满意时,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审查和裁决的程序。
七、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对违法行为所进行的追究和承担法律后果的制度。
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违法责任和行政不作为责任。
行政违法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赔偿等。
行政不作为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采取必要行动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对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行政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法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法治意识、加强行政程序保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建立行政法官制度等。
行政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2-15分1、行政(1)含义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和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活动。
(2)特征①国家意志性②有执行性③法律性④强制性2、行政权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实现行政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目的的所享有的各种权力的总称。
它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形态。
3、几组概念的区分(1)行政权与行政职权行政职权:具体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根据他们的任务、职位而依法所赋予的行政权。
行政权是一种权利。
行政职权是一种权利也是义务。
关系: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
4、权力与公民权利权利:指法律上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权力:一种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另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权,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①:权力主体不同。
权力的主体:国家机关和组织;权利的主体: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
②:权力的行使是国家行为;而享受权利不是国家行为。
③:权力是法律所确认;而权利是法律所赋予。
④:权力不能自由处置;而权利可以转让或放弃。
⑤:权力具有单方性;而权利的享有必须义务的履行为相对。
5、行政法(1)含义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特征形式上:(1)难以制定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3)行政法律规范表现形式不统一,层次多。
内容上:(1)调整对象的确定性;(2)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变性;(3)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交织在一起。
6、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1)管理论(2)控权论(3)平衡论7、行政法的渊源(1)含义: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
(2)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成文:宪法、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际条约和协定、法律解释非成文:习惯法、行政先例、行政判例8、冲突与适用(1)使用规则①上位法优于下位法②特别法优于一般法③新法优于旧法④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⑤行为地法优于人地法(2)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不一致时①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不一致时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使用是,有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决定在该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决裁。
行政法学期末复习
行政法学期末复习行政法学一、名称解释1、行政法:指规定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且表示于外部的法律行为。
(86)3、行政立法:即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具有普遍性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得活动。
(105)4、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它既是一种重要的行政行为,也是现代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重要的的事前控制手段。
(119)5、行政处罚:指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127)6、行政裁决:行政裁决作为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的类型,是指行政主体依职权或应申请按照程序处理特定民事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
(138)7、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0)8、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驶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发生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42)9、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受理后,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163)10、行政救助:是指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行政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行政规范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140)11、即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害状况予以预防或制止而采取的强制行为。
(133)12、代执行:是指行政主体自行或雇人代替不履行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133)二、选择与填空1、行政法的特点a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典b形式广泛,数量众多且富于变动性c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法规范并存2、行政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选择)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4、行政行为的特征5、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6、行政处罚的种类a警告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d责令停产停业e暂扣许可证或执照和吊销许可证或执照f行政拘留g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政处罚7、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的条件要求第一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第二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行政法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津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
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8、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9、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10、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1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13、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14、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15、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1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7、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1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
19、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0、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21、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方式。
22、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23、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行政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章⾏政法的概念第⼀节⾏政与⾏政法1.三种最基本的⾏政法上的⼈:⾏政主体(包括⾏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政相对⼈(直接被⾏政机关的活动所约束的⼈)、利害关系⼈(没有被⾏政⾏为直接约束,但明显受到⾏为的波及的⼈)2.⾏政是国家⾏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段发⽣作⽤的活动。
是对⾏政职权的⾏使。
(1)⾏政是国家⾏政主体的活动。
法⽆授权,不得为之;⾏政活动只能由⾏政主体本⾝或其他组织或个⼈以⾏政主体的名义作出。
(2)⾏政是⾏政主体的特定活动。
⾏政只是⾏政主体的部分活动;⾏政主体为⾃⾝利益⽽从事的其他活动,如借贷、租赁、买卖等,不属于⾏政。
(3)⾏政是⾏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活动的总称。
3.公⾏政和私⾏政:公⾏政须通过⾏政⽅式来解决,私⾏政属民法的调整范围。
4.⾏政的特征:(1)⾏政具有国家意志性(2)⾏政具有执⾏性(3)⾏政具有法律性(4)⾏政具有国家强制性5.⾏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变现形式多样,没有统⼀完整的法典。
第⼆节⾏政法的渊源与分类1.⾏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政法规、地⽅性法规、⾃治条例和单⾏条例、规章、有权法律解释、条约和协定第三节⾏政法的基本原则1.⾏政合法性原则(依法⾏政原则)基本含义:⾏政主体的设⽴,拥有⾏政职权和⾏使⾏政职权都必须得到法律的授权;法律优先原则:⾏政⾏为不能与上位法律相抵触和违背。
①⾏政主体的设⽴必须合法。
⾏政主体是能以⾃⼰的名义拥有和⾏使⾏政职权,并能以⾃⼰的名义为⾏使⾏政职权的⾏为产⽣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机关或组织。
②⾏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法。
⼀切⾏政⾏为都以⾏政职权为基础,⽆职权便⽆⾏政。
③⾏政职权的⾏使应当合法。
④违法⾏使⾏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PS:案例“在家看黄⽚违法吗?”2.⾏政合理性原则(⽐例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核⼼)含义:是指⾏政⾏为应当具有基本的理性、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及⽴法⽬的。
行政法的复习资料
行政法的复习资料行政法的复习资料行政法作为法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组织的法律制度。
对于学习行政法的同学来说,合理的复习资料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的思路和参考。
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是研究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组织的法律制度的学科。
行政法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等。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效率原则和责任原则等。
对于行政法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其基本概念和原则,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行政法的法律体系行政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宪法法律、刑法、民法等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与宪法法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进行了规定,同时行政法也要遵循宪法的规定。
行政法与刑法、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法与刑法、民法的交叉适用和衔接问题上。
了解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法。
三、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所做出的具体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等。
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等。
对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要素、种类和效力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等相关知识。
四、行政组织的法律制度行政组织是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划分、内部组织和人事管理等方面。
行政组织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和撤销、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和行政机关的内部组织等。
了解行政组织的法律制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行政法的相关规定。
五、行政法的发展趋势行政法作为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行政法的法治化建设,推动行政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强化行政法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三是注重行政法的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行政法的研究和交流。
行政法期末复习
行政法期末复习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绪论一、行政法概念含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包括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律的总称。
内涵:①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力的法。
②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决定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责。
③行政法除了奉行法治,这些原则的目的还旨在保证公共领域内的权力行使的责任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二、表现形式(重点是中国的)1、成文法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颁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另外,还有条约和协定、法律解释等)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注意论述题、名词解释、选择题)一、行政法定原则(要求行政符合法的形式正义)1、含义:所谓行政法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任意行政”,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等内容。
2、子原则:A、职权法定原则a、含义:所谓职权法定原则,就是指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与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承担法律责任。
b、内涵:①行政职权来源于法;②行政职权受制于法;③越权无效,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B、法律优先原则含义:即法律相对于行政权的优越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行政作用与法律抵触者无效。
C、法律保留含义:法律保留,是指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
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和行政立法权。
二、信赖保护原则1、含义: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信赖该行为有效存续而获得的利益。
2、起源:联邦德国是信赖保护原则的起源之地3、适用条件:a、存在信赖基础:行政行为生效且此生效事实被相对人获知。
这一基础行为有抽象与具体两种。
b、具备信赖行为:相对人基于对行政行为的信赖采取了信赖行为。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第七章行政行为原理第一节概念一.概念多歧的行政行为(1)行政活动(2)行政行为(3)行政处理(4)行政决定(5)行政处分(6)其他。
二.行政行为的不同含义(1)最广义: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行政行为(2)广义:公法性的行政行为(3)狭义:公法性的行政法律行为(4)最狭义: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定义(1)定义: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作出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法行为(2)特征1.公法行为2.包含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3.包含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第二节分类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分标准(1)对象是否特定(2)效力朝向(3)发生效力的方式二.外部行政行为与内部行政行为三.违法的行政行为与合法的行政行为四.作为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的行政行为(1)作为义务来源:法定、约定、先行行为、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上级机关交办、检察建议等(2)作为义务的形式:程序性义务(作出答复)与实体性义务(作出实质性履行的行为)五.程序性行政行为与实体性行政行为(1)程序性行政行为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性行政行为的作出而产生的行为,例如受理、通知、送达、组织听证、调查等行为。
实体性行为是指最后产生的结果(2)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关注的是行政行为的结果,即行为的“瞬间摄影”,而对于行政的过程是关注不足的第三节功能一.设定权利与义务二.形成权利与义务三.确认权利与义务第四节形式(1)书面形式:最为常见的行政行为形式(2)口头形式:【法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订)第87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据事实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3)动作形式:比如交警指挥交通(4)电子形式:例如交通信号灯(5)默示形式: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宪法与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行政法的特征包括(A、B、C)A.具有强制性B.具有公共性C.具有特殊性D.具有私法性2.行政机关的属性包括(A、B、C)A.行政管理机关B.行政监督机关C.行政执法机关D.司法机关3.行政行为的种类包括(A、B、C)A.单行行政行为B.复合行政行为C.连续行政行为D.独立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的种类包括(A、B、C)A.一般行政许可B.特殊行政许可C.简易行政许可D.复杂行政许可5.行政复议的种类包括(A、B、C)A.法定复议B.自由裁量复议C.合法性审查复议D.监督性复议6.行政诉讼的种类包括(A、B、C)A.一审行政诉讼B.二审行政诉讼C.再审行政诉讼D.特别程序行政诉讼7.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A、B、C)A.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B.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C.特别强制措施D.一般强制措施8.行政契约的种类包括(A、B、C)A.单方行政契约B.双方行政契约C.多方行政契约D.无限制行政契约9.行政复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B.对行政行为的事实审查C.对行政行为的裁量审查D.对行政行为的追究刑事责任10.行政诉讼的原则包括(A、B、C)A.合法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独立性原则D.速裁性原则论述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复议是行政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受案范围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是由法律规定和行政复议机关的职权所决定的。
首先,制约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因素包括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职权和行政行为的性质等。
在法律规定方面,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法律文件为依据。
行政复议机关的职权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行使职权时所拥有的受理、调查、审查和决定等权利。
而行政行为的性质则是指行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及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等。
其次,受案范围的意义在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制的正常运行。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其中,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以自己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权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即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被国家行政机关会法律法规组织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被管理方及相关的厉害关系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及相关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履行行政职责实施监督的组织和公民,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或专门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组织和公民。
2. 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㈠行政法的成文法形式: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行政规章⑥决议、决定、命令、通知等文件⑦法律解释⑧国际条约或协定㈡行政法的不成文法形式:①行政惯例②行政判例③行政法律原则(另一个说法)A、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该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整理]20000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A、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监督行政关系2.下列各项中( A )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A、判例B、规章C、地方性法规D、司法解释3.下列( C )项属于行政主体。
A.国务院办公厅 B.政法委C.北京市人民政府D.被委托的组织4.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
( B )A.确定力 B.单方性C.拘束力 D.执行力5.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D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C、国务院D、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6.行政征收的实施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7.下列( D )是行政机关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的许可。
A.开业经营许可 B.生产许可C.汽车驾驶证 D.律师资格证8.签订行政合同的最主要方式是( C ).A.拍卖B.邀请发价C.招标D.直接磋商9.因各种不同等级法律文件之间产生的法律适用冲突是。
( B )A.特别冲突 B.层级冲突C.平级冲突D.区际冲突10.我国在( D )中第一次确定了听证制度。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B、《商标法》C、《国家赔偿法》D、《行政处罚法》11.下列何项是行政主体和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相同方式( D )A、行政赔偿B、行政处罚C、行政处分D、通报批评12.行政系统内部一般监督中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是( A )。
A.上下级监督 B.职能监督C.主管监督 D.审计监督1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申请人的损失包括( B )A、所有损失B、直接损失C、间接损失D、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14.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王某被公安机关非法拘禁,该案中赔偿请求人是( A )A、王某B、王某父母C、王某之妻D、王某的成年子女15.市工商局的赔偿费用由(A )支出。
A、市工商局B、省工商局C、市人民政府D、省人民政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A、宪法B、法律C、判例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2.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A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拥有和行使行政职权,并能够对行
使行政职权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机关和组织。
2.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
工资福利的人员。
3.行政法: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
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
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
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
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
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6.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或
者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上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
政机关对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7.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
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8.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所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
的行为。
二、简答:
1.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规章;(7)法律解释;(8)国际条约
2.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
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行政拘留;(6)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暂扣或者吊销执照;(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行政许可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
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
让原则;(7)监督原则
4.行政诉讼特有原则:(1)当事人选择复议原则;(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
合法性原则;(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4)不适用
调解原则;(5)司法变更有限原则
5.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6. 行政法的特征:
(一)内容上:
(1)行政法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
(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交织并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二)形式上:
(1)行政法没有完整、统一的行政法典
(2)行政法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7. 行政复议的原则:
(1)合法原则;(2)公正原则;(3)公开原则;(4)及时原则(效率原则);(5)便民原则;(6)有错必纠原则;(7)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原则;(8)诉讼终局原则
8. 行政强制措施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财务;(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强行进入场所,交通管制,通讯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