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十五篇
【2019年整理】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生: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总结,一边(点击课件)
(点击课件)本课重点:(学生讨论填表)
原因内容本质作用特点
加强中央集权
大一统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文化专
制
政治:正统
文化:主流
外儒内法
济之以道
(点击课件)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生:春秋时期:产生
战国后期:发展
秦朝时候:受到打击
西汉初年:不受重视
汉武帝以后:正统思想,地位独尊
(点击课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理论的重点:先秦儒学重视现实问题(仁、仁政),而汉代新儒学把儒学神学化。
(天人感应、君权神思维训
练
授)
(2)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汉代新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3)汉代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融入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和改造。
板书设
计
补充资
料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2.了解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3.了解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4.掌握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汉武帝统一后对思想文化的整合,推动各派思想向儒家思想大一统。
全国文化的大一统,是继统一政权取得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汉代的思想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文化大一统:汉代的统一思想文化,主要以儒家为主,形成了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代的儒学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所用的理论武器。
汉代百姓虽仍信仰先秦的各种宗教,但仅作为个人的信仰,已经不能影响政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大力发展属官制度,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
3.科举制度的确立:汉武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使文人士大夫成为荣宠可仕的阶层,使得儒家思想更得以传承,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科举制下,唯有儒家思想的精英才有机会进入朝廷,为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汉初的思想文化呈现出诸子百家并存、竞相涌现的局面。
其中,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如下:1.汉初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得各种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发展。
2.儒家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强调仁爱、爱人心路、师道传承等方面,使得人们更能够体验人性中的美好追求和价值目标。
3.汉初爱国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战争,人们开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表现出更加关切和思考,儒家思想中的爱国思想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
3. 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汉代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汉代儒家思想的整合:汉武帝时期,经过整合,把当时各种思想融为一体。
2.《四书》的问世:《四书》是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和紧密程度,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极品)
二、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P13教材小字
新儒学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 据势力,适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2、做法:
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 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3、影响:
(1)政治: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A:儒学确立正统地位,逐渐成 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3)思想B:不利于其他学说自由发展, 摧残了文化。
主观目的:以思想的大一统 来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材料2:“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 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 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B “ 天人感应”(基础)、 “君权神授”
双重影响:(1)神化君权 (2)借神权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 胀和防止暴政
③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 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 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回答:①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思想主张。 ②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 ③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②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 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 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 纳。
2、著作:
《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
3、主要思想主张: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
教学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从容说课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处于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
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
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与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
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由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它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后来还有哪些主要代表?他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生春秋时期的孔子。
主要思想有:①核心——“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大一统》精美课件
同: 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董仲舒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继承: ①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 ②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 ■发展: ①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 ③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
2、汉代儒学之新
归纳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
1、原因:①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②黄老之学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董仲舒的新儒学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4、评价: 积极①政治: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 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 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背离: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适应并促进
黄老思想
武帝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淘汰黄老
利集权、专制
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
阅读教材回答: 1、从汉初 到 汉武帝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之学一直居 于支配地位。 2、黄老之学主要包括,一是 黄帝学说二是老子学说 ,它强 调 治身和治国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阅读史料回答:3、汉初为什么要推行黄老之学?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 度,后世无法”。
政治: 中朝、 推恩、 刺史、 察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件
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它强调“无为而不
自 主 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 学 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 习 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影响: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地位丧失 原因: 自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 主 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学 习 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 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 问 题 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 情 境 汉武帝赦免了他。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说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当时 教 师 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思 解 读 想有利于强化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获得统
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 教 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师 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 解 读 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 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有汉武帝, 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兴盛时间: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
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领会:本课通过从“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历史史实:理解概念: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学说、三纲五常、太学、董仲舒。
理解记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内容,西汉儒学教育的发展。
2、历史史论:分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与时代需要,探讨儒学在西汉“独尊”的因素。
从秦“法家治国”到汉“儒家治国”的变迁,探讨其体现的治国理念的变化。
3、历史史识:探讨“大一统”学说及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分析董仲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本课分析】一、知识能力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方法运用典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考点,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其进步思想对稳定社会、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影响。
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报道:2009年11月8日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乡河北衡水举行公祭大典,纪念这位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诞辰2200周年。
董仲舒在历史上有何作为?后人为何如此尊重他?同时,运用课件展示西汉印象图片。
北京奥运西汉丝绸之路电影《汉武大帝》董仲舒公祭大典1★“设计小贴士”:把久远的历史人物运用新闻视频和文字报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历史问题探究的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板书)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该方式有何特点?学生总结: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下列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 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 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 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 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 败了,武帝成功了。 —— 顾颉刚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汉初休养 • 生息的需要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积极 2、“限田、薄敛、省役”等仁政思想
评 价
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 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 色彩,纯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 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应批判
合作探究5: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 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的道理。 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实质都是文化专制的政策。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实行 焚书坑儒,不仅没有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 皇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主要内容
“春秋大一统”(核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汉化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的思想大一统
[目标导航]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原因:适应_休__养__生__息__政策的需要。 2.内容:包括__治__身__、__治__国___两个方面。
3.实质: 它强调“无为而不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是一种“_________积__极__无__为___”的哲学观。 4.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5.衰落。 (1)原因。 ①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 体系。 (2)结果:汉武帝时,被新儒学所取代。
[易错易混] 黄老之学不同于早期道家思想,它吸 收了法、儒、墨、阴阳等家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提出背景: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 统事业。 (2)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3)主要观点。 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思想。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 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 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探究问题] 材料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 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 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 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 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 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精神 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待人: 真诚,宽容,理解和体贴他人,有爱心,彬彬有 礼,与人和谐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人: 善良、诚信、讲信誉、正派、讲义气、先义后利 *做事: 谨慎、果断、不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课后探究: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 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 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 为正确吗?为什么?
积极:巩固_大__一__统__国__家__,
加强_中__央__集__权_ 消极:排斥其它_学__派__, 禁锢__思__想____。
大 一 统
政治 大
一统
天人感应(核心) A_君__权__神__授_______ B__天__谴__论__(_仁__政__) _
积极:限制__君__权____ 和防止___暴__政____。 消极:___唯__心____主义, 加强和神化了__皇__权____。
汉初 经济残破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适应并促进
武帝时 国力渐强 不甘无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淘汰黄老
利集权、制地方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萧规曹随
曹参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 ,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 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汉初,___经__济__残__破__,__百__废__待__兴__。 2.内容:__治__身_____(养生),_治__国______。 3.特点:“___无__为__而__无__不__为__”(积极无为)
_______董___仲__舒__的__新__顺儒应学了统治者的需求。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 104年)西汉思想家和政 治家。他一生治学,苦 读经书。有高尚的道德 修养,优雅的言谈举止。 他融合了百家思想, 创立了新儒学。
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必修
思想大一统对统治的影响
1 政治影响
分析思想大一统对政治的影响,以及与儒臣 和功臣的斗争。
2 统治的稳定性
探讨思想大一统对统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以及其意义。
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 大一统课件岳麓版必修
在本课中,我们将探索汉代时期的思想大一统,包括儒学、医学、宗教思想 和文字方面的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令人着迷的历史。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探讨汉武帝时期的思想统一 现象,重点关注儒学在其中 的地位。
各思想体系的关系
了解儒学与兵法、道家、法 家、纵横家等思想体系之间 的相互关系。
影响与意义
探究儒学大一统对政治和统 治稳定性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的医学大一统
医学大一统
揭示汉武帝时期医学统一的现象 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医书的整理与传播
了解医学著作在大一统时期的整 理和传播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医学的地位探索医学在大一统社会中的地位 与价值。
汉武帝时期的宗教思想大一统
1
宗教思想大一统
介绍汉武帝时期宗教思想大一统的现象。
2
天人合一思想
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在大一统时期的影响。
3
中心宗教思想
以太一、太素、天帝为中心的宗教思想的特点及传播。
汉武帝时期的文字大一统
文字大一统
揭示汉武帝时期文字统一的现 象。
两种文字性质的书写 体系
讲述计书、大房、鸟葬两种文 字性质的书写体系。
从大一统到小篆的演 变
探索文字在大一统背景下从大 篆逐渐演变为小篆的过程。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九十四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九十四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
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此文物可佐证( )A、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D、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已有所传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这里“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 )A、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C、三纲五常D、民贵君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 )A、兼爱、非攻、尚贤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施行仁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
这说明( )
A、唐文化多元共荣
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
C、君权的极度强化
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
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D、汉朝国力的强盛
【答案】:
【解析】: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答案】:
【解析】: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
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据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答案】:无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羽,字云长。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
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
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
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
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
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
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
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
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
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
——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
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
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
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
王充很少偶像崇拜。
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