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的过程,例如如何画线条、如何混合颜色等,让学生观察并学习。
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示范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画画的技术。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逐渐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绘画作业,要求学生模仿或者创作一些简单的画作。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绘画比赛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并实践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善作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颜色的画笔、颜料、纸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艺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技巧。
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示范教学、实践练习、实践活动和提供艺术材料和工具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希望以上策略对您有所帮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细胞、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美术教学既要注重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动手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动手能力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动手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通过不同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培养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艺术基本功,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美术教学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室中布置一些美术作品、艺术品,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各种美术用具和材料,保证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比如绘画、剪纸、折纸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创作出各种作品。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美术爱好者或专业画家给学生讲解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并进行示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性指导在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各种实践操作任务,指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真思考,充分动手,体验实践的快乐。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递归美术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前,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的时间,以及练习方法等。
2. 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
通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训练,学生才能逐渐掌握美术技巧和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3. 及时纠正错误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发现他们的操作错误,并进行纠正。
这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培养错误操作习惯,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4. 鼓励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巧和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创意,并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5. 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多样性的材料和不同种类的工具,让他们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通过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同时,这些策略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有利于他们终身受益。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前言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小学阶段是美术教育最早的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
小学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美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1、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素材和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实践是实现创新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
学生应该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对各种形状和材料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且通过学习中获得个人创新能力的经验。
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经验将成为学生后续创新行为的前置条件,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理解和经验的依据。
2、发展大脑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思想的塑造期,不同的学科对于学习者大脑的不同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他们的大脑是相对柔软的,学习能力也是相对高效的,因此,小学时期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大脑逐渐发展,学生需要通过艺术作品的动手实践来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分析情形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对大脑作用的不同方面进行养育。
因此,保持动手能力的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养护大脑,让小学生的大脑开发出更多的潜力和能力,也有利于以后的从事更复杂的学科和工作。
3、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是人类重要的机能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
通过动手能力的实际掌握,能够训练大家手部协调能力和创意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笔触、颜色的搭配和调和。
所以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还必须注重对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能力的培养,掌握不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色彩的应用、以及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塑造复杂的形体、表达思想等绘画技能。
三、造就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1、励志激发鼓励小学生在学习和动手实践时,找寻住眼前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作品完成后,给学生及时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在学习中更为投入,对美术的兴趣持续发酵。
2、多元素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设置多元元素,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措施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作为小学基础科目之一,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具有重要作用。
动手能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将从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为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学校的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同于以前单纯强调对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手工、泥塑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的教学内容也得到了重视。
因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在小学美术中也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在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教育实施时间短、实践经验少,造成教师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中缺少系统理论的指导,走了不少弯路。
一、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1.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仍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着重强调对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在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中,虽然也包含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应该通过更加广泛的教学方式开展。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教学模式的完善,是美术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因循守旧,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使得本应该充满活力与乐趣的美术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从教时间长的教师,对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们起着直接的表率带头作用。
二、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强化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教师能在向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对学生的美术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对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进行指导和训练,从而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本文从美术教学入手,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全面彰显美术教学的价值,使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针对性地锻炼。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前言动手实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较为重要的构成元素,也是保障美术教学活动高效化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探索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合理化设计和优化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有助于对小学生的综合美术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训练,从而使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新时期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把握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的现实需求,教师要注意从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发,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指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从多角度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充分彰显美术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价值和作用,指引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使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针对性地培养。
下面就尝试结合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课程,对有效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一、课前思维引导,激活学生实践操作意识课前准备环节质量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师优化课前思维引导工作,能激活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尝试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对美术学习进行思考,对主要学习内容和方向做出初步的判断,从而为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实践中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做好准备。
在具体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引导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准备好课堂所需学习素材,重点引导学生准备需要实践操作的素材,从而为学生在课前阶段激活动手操作意识创造条件,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动手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校应该配备充足的美术教具和材料,比如各类颜料、画笔、彩纸、剪刀等。
教室要有宽敞明亮的空间,方便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
还可以在学校设立美术角落或者美术活动室,供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展示作品。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剪纸、折纸、捏泥塑等,培养他们的操作技巧和创造能力。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规则。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静物观察和速写,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捕捉事物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特征。
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将观察到的事物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注重绘画技巧和材料的教学。
学生应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比如不同类型的画笔、不同质地的颜料等。
应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比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是最基础的技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创作作品的水平。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天性的个性和创造性,将音乐、文学、自然等多个领域的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古代建筑模型,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制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制作技能。
二、提示学生应用一些基础绘画技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花时间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比如线条、色彩、透视等,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也能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例如,画线条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而绘制色彩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颜色的使用,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绘制透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的感觉,帮助学生在三维画面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并锻炼学生的构图能力。
三、多方位的实践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
例如,设计和制作绘画工具;探索和应用各种颜料的特性和变化;设计并制作卡通人物、玩具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熟练掌握各种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四、专业素养的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要忽视专业素养的教育。
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习惯,比如素描、构图、色彩搭配等基础绘画技巧,以及场景设计、工艺制作等创作技巧。
同时,通过教育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形象思维的练习和自由表现的培养等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动手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关键要素。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知识、更好的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教师从教材的选择和设计入手。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材。
在设计课程和考核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给予重视。
比如,在课堂上安排手工制作、模型制作、剪纸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手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评价作品时,除了察看学生作品的艺术性,还要考察学生制作的过程和技术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提高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画、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技巧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创设比赛和竞赛,培养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在创作过程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动手能力。
再次,学校与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协同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借鉴教育部的美育计划,使美术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日用品、垃圾材料等帮助孩子进行手工创作。
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适时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掘自己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美术教
学中,动手能力不仅是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和制作美术手工品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创
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课堂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将老师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手工创作。
例如,在学习绘画水
彩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掌握水彩画的颜
料和画具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再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
例如,在手工制作环
节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手工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设计制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最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课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取得进步和成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注
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创作、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在小学课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动手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创意转化成实际的作品。
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了每一位美术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一幅名画,让学生了解画作的背后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作品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热爱美术,才能促进他们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首先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利用各种形状的拼图让学生动手拼贴;或者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小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老师也可以利用示范的方式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示范的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老师也可以利用作业或者小班评比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美术作品展示平台在美术教学中建立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的作品得到一定的肯定和认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或者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人,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得到自信和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师要应用有效策略,让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不断提升,并且不断提高创作质量,让其动手能力随之得到良好培养,才会更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会有效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发展。
以下对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小学美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前言:小学美术课堂丰富有趣,教师通过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积极融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并且会让其动手能力、创作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重有效调动学生的动手兴趣,引导学生可以认真观察,才会教学目的更好落实。
一、借助电教技术,点燃动手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视角更加丰富,才会更有效点燃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投入到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加生动、直观的去展示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心态变得轻松,就会让其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去参悟美术作品的内容,的研究创作过程。
不仅可以有效点燃学生的动手兴趣,还会让其想象力得到良好激发。
如,《纸盒城堡》这一课,教师可以将不同童话动画片中的城堡,整理成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导入课程时,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同学们经常会在动画片中看到许多城堡,那么城堡与我们居住的房屋有哪些区别呢?”。
就会有效引起学生的互动。
一些学生会说:“城堡有许多间房间,而且十分美丽。
”;也会有学生回答:“城堡十分神秘,里面有好多玩具。
”等等。
接下来,教师再说:“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城堡都有什么样的呢?”。
此时,教师再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城堡的生动图画。
就会让学生将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件中。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同学们想不想去亲手制作一个自己的城堡呢?”。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注重基础技能的教学在课堂上,要重视基础技能的教学,如素描、造型、色彩等基本技能。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讲解,示范教学和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够逐渐掌握基本技能。
二、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美术课堂中,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可以设计各种绘画、手工制作等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展现自己的舞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通过让学生分析、比较、分类、综合、创新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多元化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热情。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及时给出鼓励和指导。
教师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注重基础技能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动手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doc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摘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
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福州教院一附小刘鑫淼[摘要] 在小学美术学科素质在教育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形成参与定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正确评价学生绘画能力。
从而使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培养参与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
在如今的新课程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儿童喜爱画是其天性。
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
惟我独尊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
可见,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艺术体验。
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是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的参与与亲身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与能力,笔者试图从心理、行为、环境三个角度来加以分析:(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1、激发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工具,以及美术作品的展示区。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导引等。
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示范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导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通过这些方法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多样性的练习任务。
练习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
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绘画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制作手工艺品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能和提升动手能力。
教师要注重独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制作等活动。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能。
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从世界中获得灵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学生作品不仅仅要求准确度和技巧,更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性的练习任务、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希望以上策略能够对老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美术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学科,也不是单纯的“画画课”,它同样强调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中除了要讲解必要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更要注重对于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结合近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对于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总结了几点浅见,梳理如下:一、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手脑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
在美术活动课中,老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画画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颖的泥名片》一课,让学生了解一张泥名片要有什么内容。
然后利用教师亲自示范泥名片的做法,让学生明白泥名片是怎么做出来的,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步骤,如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并在学生制作之前先要明白以下问题:1、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形状。
2、用身边不同的小东西对自己的泥名片进行装饰。
3、底板可以用多种颜色4、不要使用太相近的颜色,否则名字会不明显。
5、底板不要太小,如果太小名字和装饰很难进行。
本课中我从观察力的培养“对比泥名片和纸名片的区别”,从概括能力的培养“用了哪些方法制作”,从创造力的培养“你能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表现出来吗?”等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
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我在巡视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如:选材、构思、色彩、新意等方面予以肯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能力摘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关键词:心理行为环境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
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
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缩短师生距离。
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
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
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活动,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
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
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
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
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
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加强技法训练。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
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
在彩塑课《青蛙》一课中,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
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
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选择创作途径。
(1)、观察比较法。
中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比低段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地、自主地观察事物、分析异同。
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
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玩做结合法。
学生天性爱玩,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
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
《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
在游戏之余,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创作便得心应手、各具其态。
本策略实施中要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暴露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的活动和相互的讨论悟出道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教育目标。
(三)、环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
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
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
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
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
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
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
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
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
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
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
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
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