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钠及其化合物
2019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化合物复习专题——钠及化合物(有答案)
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2.掌握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并了解焰色反应。
知识研读一、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沸点低(97.7℃),密度比水小但比煤油大。
钠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可作为核反应堆的导热剂。
2.钠的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钠元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钠原子极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金属钠表现出非常强的还原性,因此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1)钠与O2反应常温下,新切开的金属钠表面的银白色金属光泽迅速变暗,因为钠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4Na + O2=2Na2O加热条件下,钠跟氧气剧烈反应,金属钠先熔化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2Na + O2△Na2O2+11 2 8 1(2)钠与H2O反应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并用滤纸将表面的煤油吸干,用小刀切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到水中,在烧杯口盖上玻璃片,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迅速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该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化学方程式:2 Na + 2 H2O =2 NaOH + H2↑离子方程式:2 Na + 2 H2O =2 Na+ + 2 OH-+ H2↑思考:试解析上述现象答案:(3)钠的保存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的金属钠则用蜡密封保存在铁筒中。
【例1】下列关于钠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切下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钠熔成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有热量放出B.从钠能与水反应可推知钠也能与盐酸反应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切开一块钠,呈银白色,很快变暗,说明钠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答案】C现象解释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小球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2Na +O 2=====点燃Na 2O 2,故C 选项错误。
钠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钠及其化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钠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中的重要内容。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注重实验探究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钠的化学性质,并认识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的性质,对金属的通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钠这种较为活泼的金属的特性还知之甚少。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规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心理特点方面,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不够完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理解钠的氧化物、钠盐的性质和用途。
(3)学会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的化学性质,如钠与水、氧气的反应。
(2)钠的氧化物、钠盐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2、教学难点(1)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2)钠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钠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3.1 –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了解)一、钠单质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Na――――――――→O 2、Cl 2、H 2O 、H +等-e-Na +二、钠(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掌握)①钠和空气和氧气的反应: 钠和空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 变暗(生成了氧化钠)→ 变白(生成氢氧化钠)→ 潮解 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钠和氧气的反应: 常温: 4Na + O 2 == 2Na 2O加热: 2Na + O 2 == Na 2O 2; 2Na + Cl 2 == 2NaCl; 2Na + S == Na 2S 等反应实验:A 、实验过程: ①→②→③→④→⑤→⑥→⑦B 、反应原理: 2Na +O 2∆=====Na 2O 2,2Na 2O 2+2H 2O =4NaOH +O 2↑ C 、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 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D、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E、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掌握)②钠与水反应: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反应实验:A、反应原理:2Na + 2H2O == 2NaOH + H2↑B、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⑤因为生成强碱,使得酚酞溶液变红☆(了解)③钠和酸、盐溶液、氢气的反应☆(了解)钠与酸的反应:A、反应原理:2Na + 2HCl == 2NaCl + H2↑B、实验现象: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专题04 钠及其化合物【考题猜想】(12大题型)(解析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
专题04钠及其化合物【题型1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保存】【题型2钠与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反应】【题型3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分析】【题型4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题型5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题型6Na2O2与CO2、H2O反应过程的固体质量变化】【题型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题型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与除杂】【题型9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实验】【题型10焰色试验】【题型11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无机转化与推断】【题型12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探究实验】01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保存【例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在空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快速游动D.由于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需要保存在煤油中【答案】A【解析】A选项金属钠硬度较小,质软,A错误;故选A。
【变式1-1】下列有关钠单质的事实对应解释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钠保存在煤油中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煤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蒸气Na OB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22C钠蒸汽充入灯泡中制成高压钠灯钠的焰色为黄色,穿透能力强D钠可以用小刀切割钠质地柔软【答案】BA.钠与煤油不反应,且比煤油密度大,钠沉在底部,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钠与氧气、水反应,故A正确;B.Na是活泼金属,易被氧气氧化,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是因为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Na2O,故B错误;C.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钠蒸汽充入灯泡中制成高压钠灯,会发出黄光,穿透能力强,故C正确;D.钠的硬度小,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故D正确;故选B。
【变式1-2】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Na2O2——淡黄色固体,可用作漂白剂B.Na2O——白色固体,性质不稳定C.Na2CO3——性质稳定,可治疗胃酸过多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发酵粉【答案】C【解析】A.Na2O2——淡黄色固体,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A不选;B.Na2O——白色固体,性质不稳定容易和空气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B不选;C.Na2CO3——性质稳定,但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C选;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以使糕点疏松,可用作发酵粉,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D不选;故选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学案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 核心素养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 2O 2、NaOH 、Na 2CO 3、NaHCO 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了解Na +、K +的检验方法。
1.宏观辨识——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微观探析——能从钠的原子结构理解其性质,领悟结构决定性质。
3.科学探究——领悟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方案,并实验探究过程。
4.模型认知——以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利用图像法进行分析。
考点一| 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ρ=0.97 g/cm 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81 ℃,沸点为882.9 ℃。
(2)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与非金属反应⎩⎪⎨⎪⎧ O 2⎩⎨⎧ 常温:4Na +O 2===2Na 2O 点燃:2Na +O 2=====△Na 2O2Cl 2:2Na +Cl 2=====△2NaCl②与H 2O 反应:2Na +2H 2O===2NaOH +H 2↑。
实验探究:Na 与H 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③与乙醇反应:2Na +2C 2H 5OH ―→2C 2H 5ONa +H 2↑。
④与酸(HCl)反应:2Na +2HCl===2NaCl +H 2↑。
⑤与盐(CuSO 4)溶液反应:2Na +2H 2O===2NaOH +H 2↑,CuSO 4+2NaOH===Cu(OH)2↓+Na 2SO 4(答案合理即可)。
⑥与熔融盐TiCl 4反应:4Na +TiCl 4=====熔融Ti +4NaCl 。
(3)钠的保存与用途①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②用途:2.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化学式Na 2O Na 2O 2 阳、阴离子个数比Na +与O 2-之比为2∶1 Na +和O 2-2之比为 2∶1 氧的化合价-2 -1 颜色白色 淡黄色 与H 2O 反应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与CO 2反应Na 2O +CO 2=== 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22试剂现象 反应原理并解释 SO 2气体- Na 2O 2+SO 2===Na 2SO 4 FeCl 2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Na 2O 2+4FeCl 2+6H 2O===4Fe(OH)3↓+O 2↑+8NaCl Na 2SO 3溶液- Na 2O 2+Na 2SO 3+H 2O===Na 2SO 4+2NaOH 氢硫酸溶液变浑浊 Na 2O 2+H 2S===S↓+2NaOH 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NaOH ,Na 2O 2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 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Na 2O 2的强氧化性使之褪色 2222(1)气体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若CO 2、水蒸气(或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 2O 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气体体积的12,等于生成氧气的量,即ΔV =V (O 2)=12V (原气体)。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钠点耀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 + O2=—=Na2O2点耀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 + O2=2Na2OA4、钠和硫共热:2Na+S^^=Na2s5、钠和水反应:2Na +2H2O^=2NaOH + H2f2Na + 2H2O^=2Na+ + 2OH- + H2 f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 + 2HCl^=2NaCl + H2f2Na + 2H+^=2Na+ + H2 f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 + CuSO4+2H2O^=Na2so4+Cu(OH)2;+H2 f2Na+Cu2+ + 2H2O^=2Na+ + Cu(OH)2 ;+H2 f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 + 2AlCl3+ 6H2O^=6NaCl + 2Al(OH)3;+3H2 f6Na +2Al3+ + 6H2O^=6Na++Al(OH)3;+3H2 f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 2H2O^=NaAlO2+3NaCl +2H2f4Na+Al3+ + 2H2O^=4Na++AlO2- + 2H2 f高温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工4NaCl+Ti二、氧化钠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 + H2O=2NaOHNa2O + H2O^=2Na+ + 2OH-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2^=Na2CO3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 + 2HCl^=2NaCl + H2ONa2O + 2H+^=2Na+ + H2O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 + CuSO4+H2O^=Cu(OH)2J+Na2sO4Na2O + Cu2+ + H2O^=Cu(OH)2J+2Na+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 + 2AlCl3+ 3H2O^=2Al(OH)3 J+6NaCl3Na2O + 2Al3+ + 3H2O===2Al(OH)3 J+6Na+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3^=NaAlO2+3NaCl2Na2O+Al3+ ==AlO2-+4Na+三、过氧化钠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 + O2f2Na2O2+2H2O===4Na+ +4OH-+O2 f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f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NaCl +2H2O+O2f2Na2O2+4H+=^4Na+ + 2H2O + O2 f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 f2Na2O2+ 2Cu2+ + 2H2O^=2Cu(OH)2J+4Na++O2 f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6Na2O2+4AlCl3+ 6H2O^^Al(OH)3J+12NaCl + 3O2 f6Na2O2+4Al3+ + 6H2O^=4Al(OH)3J+12Na++3O2 f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2Na2O2+AlCl3+ 2H2O^=NaAlO2+3NaCl + O2f2Na2O2+Al3+ + 2H2O^=AlO2-+4Na+ + O2f7、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4Na2O2+4FeSO4+6H2O^=4Fe(OH)3J+4Na2sO4+O2f4Na2O2+4Fe2+ + 6H2O^=4Fe(OH)3J+8Na+ + O2f四、氢氧化钠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2H2O^=2NaAlO2+3H2f2Al + 2OH- +2H2O^=2AlO2- + 3H2fC12+2OH-^=Cl- + ClQ- + H2OA3、氯气通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3C12+6NaOH^^=5NaC1 + NaC1O3+ 3H2OA3c12+ 6OH-^^=5C1- + C1O3-+3H2OA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S+6NaOH --------2Na2S+Na2sO3+3H2OA3S+6OH-^^=2s2-+SO32- + 3H2O5、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 + 2NaOH + H2O^=Na2SiO3+ 2H2fSi + 2OH- + H2O^=SiO32- + 2H2f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12O3+ 2NaOH^=2NaA1O2+ H2OA12O3 + 2OH-^=2A1O2- + H2O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 + CO2^=Na2CO3+ H2O2OH- + CO2^=CO32- + H2O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 + CO2^=NaHCO3OH-+CO2^=HC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 H2O2OH-+SO2^=SO32- + H2O1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OH-+SO2^=HSO3-11、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2O5+ 6NaOH^=2Na3PO4+3H2OP2O5 + 6OH- ^=2PO43- + 3H2O12、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NaNO2+ NaNO3+ H2O2NO2 + 2OH-^=NO2- + NO3- + H2O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 + NO2+ 2NaOH^=2NaNO2+ H2O14、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SiO2^=Na2SiO3+H2O2OH-+SiO2^=SiO32- + H2O15、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Na2SO4+H2OSO3+ 2OH-^=SO42- + H2O16、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l + NaOH^=NaCl + H2OH+ + OH-^=H2O17、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 + NaOH^=CH3COONa + H2OCH3COOH + OH-^=CH3COO- + H2O1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硫化氢:H2S+2NaOH^=Na2S+2H2OH2s+2OH- =S2- + 2H2O1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硫化氢:H2s+NaOH^=NaHS+H2OH2S + OH-^=HS- + H2O20、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H+ + OH-^=H2O21、磷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3PO4+3NaOH^=Na3PO4+3H2OH3PO4+3OH-^=PO43- + 3H2O22、将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NaOH^=NaAlO2+ 2H2OAl(OH)3 +OH- =AlO2- + 2H2O23、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gNO3+ NaOH^=AgOH ;+NaNO3Ag+ + OH- =AgOH ;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Na2sO4+Cu(OH)2;CU2+ + 2OH-^=Cu(OH)2 ;2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Fe(OH)3;+3NaClFe3++3OH-^=Fe(OH)3 ;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A13+ + 3OH- ==Al(OH)3 ;27、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4NaOH^=NaAlO2+3NaCl +2H2OAl3++4OH- =AlO2- + 2H2OA28、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4cl + NaOH^^=NaCl + NH3f+H2OANH4+ + OH;NH3f+H2O29、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ANH4HCO3+NaOH -------- N aHCO3 + NH3 f+H2OANH4++OH-二NH3T+H2O30、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ANH4HCO3+2NaOH ------- =Na2cO3+NH3f+2H2OANH4+ + HCO3- + OH-^^=CO32- + NH3f+2H2O31、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 NaOH^=Na2CO3+ H2OHCO3- + OH-^=CO32- + H2O3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CaCO3 ;+NaHCO3 + H2OCa2+ + HCO3-+OH-^=CaCO3;+H2O3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CaCO3;+Na2CO3+ 2H2OCa2+ + 2HCO3- + 2OH-^=CaCO3 +CO32- + 2H2O34、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2NaOH^=Mg(OH)2 ;+2NaHCO3Mg2+ + OH-^=Mg(OH)2 ;35、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4NaOH^=Mg(OH)2 ;+Na2CO3+ 2H2OMg2+ + 2HCO32-+4OH-^=Mg(OH)2 ;+2CO32- + 2H2O五、氯化钠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NaCl+AgNO3^AgCl ;+NaNO3Cl-+Ag+=AgCl ;A2、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NaCl + H2sO4^^=Na2so4+2HCl T电解3、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2NaCl +2H2O 2NaOH + H2T+Cl2T电解2Cl- +2H2O = 2OH- + H2T+Cl2T电解4、电解氯化钠的熔融液:2NaCl 2Na + Cl2T六、碳酸钠1、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CO32- + Ca2+^=CaCO3;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CO3+ BaCl2^=BaCO3;+2NaClCO32- + Ba2+^=BaCO3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Na2cO3+ H2O=NaHCO3+ NaOHCO32- + H2O^^ HCO3- + OH-4、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盐酸:Na2cO3+ HCl^=NaHCO3+NaClCO32- + H+^=HCO3-5、碳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盐酸:Na2cO3+ 2HCl^=2NaCl + CO2T+H2OCO32- + 2H+^=CO2T+H2O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cO3+ 2CH3COOH^=2CH3COONa + CO2T+H2OCO32- + 2CH3COOH^=2CH3COO- + CO2T+H2O 7、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CO2+ H2O^=2NaHCO3CO32- + CO2+ H2O^=2HCO3-8、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CO2+H2O^=2NaHCO32Na+ + CO32- + CO2+H2O^=2NaHCO3;9、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CO3+ 2AlCl3+3H2O^=2Al(OH)3 ;+6NaCl + 3CO2 f3CO32- + 2Al3+ + 3H2O^=2Al(OH)3;+3CO2 f1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2cO3+ 2FeCl3+ 3H2O^=2Fe(OH)3;+6NaCl + 3CO2 f3CO32- + 2Fe3+ + 3H2O^=2Fe(OH)3;+3CO2 f七、碳酸氢钠1、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NaHCO3+ H2O=H2cO3+ NaOHHCO3-+H2O^^ H2c O3+OH-2、碳酸氢钠溶液滴入盐酸:NaHCO3+HCl^=NaCl + CO2f+H2OHCO3- + H+^=CO2f+H2O3、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醋酸:NaHCO3+CH3COOH^=CH3COONa + CO2f+H2OHCO3-+CH3COOH^=CH3COO-+CO2 f+H2O4、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HCO3+AlCl3^=Al(OH)3 ;+3NaCl+3CO2 f3HCO3-+Al3+^=Al(OH)3 ;+3CO2f5、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HCO3+ FeCl3^=Fe(OH)3 ;+3NaCl + 3CO2 f3HCO3- + Fe3+^=Fe(OH)3 ;+3CO2 f6、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 NaOH^=Na2CO3+H2OHCO3-+OH-^=CO32-+H2O7、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 =CaCO3;+NaOH + H2OCa2+ + HCO3-+OH-^=CaCO3;+H2O8、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2NaHCO3 + Ca(OH)2 =CaCO3; +Na2CO3 + 2H2OCa2+ + 2HCO3- + 2OH-^=CaCO3; +CO32- + 2H2OA9、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 f +H20一、镁点燃1、镁在氧气中燃烧:2M g+O2==2M g O点燃2、镁在氯气中燃烧:Mg+CI2=^^MgCI2点物3、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点燃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 + CA5、镁与硫共热:Mg+S :MgSA6、镁与水共热:Mg+2H2O^^=Mg(OH)2十% f7、镁和盐酸反应:Mg + 2HCI^=MgCI2 + H2 fMg + 2H+^=Mg2+ + H2 f8、镁和醋酸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H2 fMg+2CH3COOH^=2CH3COO- + Mg2+ + H2 f9、镁和氯化镂溶液反应:Mg + 2NH4CI^MgCI2 + 2NH3 f +H2 fMg+2NH4+^=Mg2+ + 2NH3 f +H2 f 10、将少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Mg+2FeCI3^=2FeCI2 + MgCI2Mg+2Fe3+ Mg2+ + 2Fe2+ 11、将过量的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2FeCI3^=3MgCI2 + 2Fe3Mg+2Fe3+^=3Mg2+ + 2Fe 12、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Q4^=MgSQ4+CuMg+Cu2+ Mg2+ + Cu13、镁和浓硫酸反应:Mg+2H2SQ4^=MgSQ4+SQ2f+2H2Q14、镁和浓硝酸反应:Mg+4HNQ3^=Mg(NQ3)2+2NQ2 f+2H2QMg+4H+ + 2NQ3-^=Mg2+ + 2NQ2 f+2H2Q15、镁和稀硝酸反应:3Mg+8HNQ3^=3Mg(NQ3)2+2NQ f+4H2Q3Mg+8H+ + 2NQ3-^=Mg2+ + 2NQ f+4H2Q二、氧化镁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MgQ + 2HCl^=MgCl2+ H2QMgQ + 2H+^=Mg2+ + H2Q2、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Q + 2CH3CQQH^=(CH3CQQ)2Mg+H2QMgQ + 2CH3CQQH^=Mg2+ + 2CH3CQQ- + H2Q3、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Q + 2NH4Cl^=MgCl2+ 2NH3 f+H2QMgQ + 2NH4+ ^=Mg2+ + 2NH3 f+H2Q4、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Q + 2FeCl3+3H2Q^=3MgCl2+ 2Fe(QH)33MgQ + 2Fe3+ + 3H2Q^=3Mg2+ + 2Fe(QH)3三、氢氧化镁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Mg(QH)2+2HCl^=MgCl2+2H2QMg(QH)2+2H+^=Mg2+ + 2H2Q2、氢氧化镁和醋酸反应:Mg(QH)2+2CH3CQQH^=(CH3CQQ)2Mg+2H2QMg(QH)2+2CH3CQQH^=2CH3CQQ- + Mg2+ + 2H2Q 3、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QH)2+ 2NH4Cl^=MgCl2 + 2NH3f+2H2QMg(QH)2+2NH4+^=Mg2+ + 2NH3f+2H2Q 4、氢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Cl33MgCl2+2Fe(OH)33Mg(OH)2+2Fe3+^=3Mg2+ + 2Fe(OH)3一 A5、氢氧化镁受热分解:Mg(OH)2^^MgO + H2O四、氯化镁1、氯化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MgCl2 + 2AgNO3^2AgCl ;+Mg(NO3)2Cl-+Ag+==AgCl ;2、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Cl2+ 2NaOH=Mg(OH)2 ;+2NaClMg2+ + 2OH-^=Mg(OH)2 ;3、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MgCl2+ 2NH3-H2O^=Mg(OH)2 ;+2NH4ClMg2+ + 2NH3-H2O^=Mg(OH)2;+2NH4+4、氯化镁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MgCl2+ 2NaAlO2+4H2O^=Mg(OH)2;+2Al(OH)3 ;+2NaClMg2+ + 2AlO2-+4H2O^=Mg(OH)2 ;+2Al(OH)3 ;电解5、电解氯化镁的熔融液:MgCl2 -------- Mg+Cl2f电解6、电解氯化镁的溶液:MgCl2+ 2H2O --------------Mg(OH)2 ;+H2 f+Cl2 f电解Mg2+ + 2Cl- +2H2O ,Mg(OH)2;+H2 f+Cl2 f五、碳酸镁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MgCO3+ 2HCl===MgCl2+ CO2f+H2OMgCO3+ 2H+===Mg2+ + CO2f+H2O2、碳酸镁与醋酸溶液反应:MgCO3+ 2CH3COOH===CH3cOO)2Mg+CO2f+H2OMgCO3+ 2CH3COOH===2CH3COO- + Mg2+ + CO2f+H2O3、碳酸镁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MgCO3+CO2+ H2O===Mg(HCO3)2MgCO3+ CO2+H2O===Mg2+ + 2HCO3-4、碳酸镁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CO3+ 2FeCl3+3H2O===3MgCl2+ 2Fe(OH)31+3CO2f3MgCO3+ 2Fe3++3H2O===3Mg2+ + 2Fe(OH)3 "3CO2f5、碳酸镁加入氯化铵溶液中:MgCO3+ 2NH4Cl===MgCl2+ 2NH3f+CO2fMgCO3+ 2NH4+===Mg2+ + 2NH3f+CO2f6、碳酸镁高温煅烧:MgCO3高温MgO + CO2f六、碳酸氢镁1、碳酸氢镁与盐酸反应:Mg(HCO3)2+2HCl===MgCl2+ 2CO2f +2H2OHCO3- + H+==£O2T+H2O2、碳酸氢镁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2NaOH===Mg(OH)J+2NaHCO3Mg2+ + 2OH-===Mg(OH)2;3、碳酸氢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HCO3)2+4NaOH===Mg(OH)2l+Na2cO3+2H2OMg2+ + 2HCO3-+4OH-===Mg(OH)2; +2CO32- + 2H2O4、碳酸氢镁与澄清石灰水反应:Mg(HCO3)2+ 2Ca(OH)2===Mg(OH)2l+2CaCO31+2H2OMg2+ + 2HCO3- + 2Ca2++4OH-===Mg(OH)2l +2CaCO3 1+2H2O5、碳酸氢镁受热分解:Mg(HCO3)2MgCO3l+CO2T+H2O一、铝点燃1、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Al2O3点燃2、铝在氯气中燃烧:2Al + 3Cl2r=^=2AlCl3A3、铝和硫共热:2Al + 3S^=A12s34、铝与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Al2(SO4)3+3H2 f2Al+6H+^=2Al3+ + 3H2 f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2H2O^=2NaAlO2+3H2f2Al + 2OH- +2H2O^=2AlO2- + 3H2fA6、铝和浓硫酸共热:2Al + 6H2sO4^^=Al2(SO4)3+3SO2 f+6H2OA7、铝和浓硝酸共热:Al + 6HNO3=Al(NO3)3+3NO2 f+3H2OAAl + 6H+ + 3NO3- Al3+ + 3NO2f+3H2O 8、铝和稀硝酸反应:Al+4HNO3^=Al(NO3)3+NO f+2H2OAl+4H+ + NO3- =Al3+ + NO f+2H2O8、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Al + 3AgNO3^=Al(NO3)3 +3AgAl + 3Ag+^=Al3+ + 3Ag9、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2A1 + 3CU2+^=2Al3++3Cu高温10、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2A1 + Fe2O3一^A12O3+ 2Fe高温11、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8A1 + 3Fe3O4= 皿4A12O3+9Fe有温12、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2A1+3Cug^LA12O3+ 3Cu而温13、铝和二氧化镒高温共热:4A1+3MnO2= 皿2A12O3+ 3Mn二、氧化铝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A12O3+3H2SO4^=A12(SO4)3+3H2OA12O3 + 6H+^=2A13++3H2O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2O3+ 2NaOH^=2NaA1O2+ H2OA12O3 + 2OH-^=2A1O2- + H2O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2ALO_及生4A1 + 3O. f2 3冰晶石2三、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A1(OH)3 +3H2sO4^A12(SO4)3+6H2OA1(OH)3 +3H + =A13+ + 3H2O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OH)3 +NaOH^=NaA1O2+ 2H2OA1(OH)3 +OH-^=A1O2- + 2H2OA3、加热氢氧化铝:2A1(OH)3 A12O3+3H2O四、硫酸铝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A12(SO4)3+3BaC12^=2A1C13+3BaSO4;SO42- + Ba2+ ^=BaSO4 ;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A12(SO4)3+ 6H2O^^2A1(OH)3+3H2SO4A13+ + 3H2O^^A1(OH)3 +3H +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12(SO4)3+6NaOH^=3Na2sO4+2A1(OH)3;A13+ + 3OH- =A1(OH)3 ;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8NaOH^=2NaAlO2+ 3Na2SO4+4H2OA13++4OH- =AlO2- + 2H2O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12(SO4)3+3Ba(OH)2 ^=2A1(OH)3 ;+3BaSO4 ;2A13++3SO42- + 3Ba2+ + 6OH-^=2A1(OH)3 ;+3BaSO4 ;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12(SO4)3+4Ba(OH)2 ^=Ba(A1O2)2 +3BaSO4 ;+4H2O2A13++3SO42- + 3Ba2+ + 8OH-^=2A1O2- + 3BaSO4 ;+4H2O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3Ba(OH)2 +2KA1(SO4)2 ^=2A1(OH)3 ;+3BaSO4 ;+K2SO43Ba2+ + 6OH- + 2A13++3SO42- ==3BaSO4 ;+2A1(OH)3 ;8、向明矶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KA1(SO4)2+2Ba(OH)2 ^=KA1O2 + 2BaSO4 ;+2H2OA13+ + 2SO42- + 2Ba2++4OH- =A1O2- + 2BaSO4;+2H2O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12(SO4)3+6NH3.H2O^=2A1(OH)3;+3(NH4)2SO4A13+ + 3NH3-H2O^=A1(OH)3;+3NH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A12(SO4)3+3Na2CO3+3H2O^=2A1(OH)3;+3Na2SO4+3CO2f2A13++3CO32- + 3H2O^=2A1(OH)3;+3CO2 f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A12(SO4)3+6NaHCO3^=2A1(OH)3;+3Na2SO4+6CO2 fA13+ + 3HCO3- =A1(OH)3;+3CO2f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A12(SO4)3+3Na2S+6H2O^=2A1(OH)3 "3Na2sO4+3H2s f2A13++3S2- + 6H2O^=2A1(OH)3;+3H2S f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Al2(SO4)3+6NaHS+6H2O^=2Al(OH)3 "3Na2sO4+6H2s fAl3+ + 3HS- + 3H2O^=Al(OH)3 "3H2s f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Al2(SO4)3+3Na2SiO3+ 6H2O^=2Al(OH)3 ;+3Na2SO4+3H2SiO3;2Al3++3SiO32- + 6H2O^=2Al(OH)3;+3H2SiO3 ;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2(SO4)3+6NaAlO2+ 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 + 6H2O^=4Al(OH)3;五、偏铝酸钠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NaAlO2+ 2H2O=AI(OH)3+NaOHAlO2- + 2H2O^^Al(OH)3+OH-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NaAlO2+ HCl + H2O^=Al(OH)3;+NaClAlO2- + H+ + H2O^=Al(OH)3;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NaAlO2+4HCl^=NaCl+AlCl3+2H2OAlO2-+4H+=Al3+ + 2H2O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 3H2O^=2Al(OH)3;+Na2CO32AlO2- + CO2+3H2O^=2Al(OH)3;+CO3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 CO2+ 2H2O^=Al(OH)3+NaHCO3AlO2- + CO2+ 2H2O^=Al(OH)3+HCO3-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Al3++AlO2- + 6H2O^=4Al(OH)3;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NaAlO2+ NH4Cl + H2O^=Al(OH)3;+NaCl + NH3 fAlO2- + NH4+ + H2O^=Al(OH)3;+NH3 f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NaAlO2+ FeCl3+6H2O^=3Al(OH)3;+Fe(OH)3 ;+3NaCl3AlO2- + Fe3+ + 6H2O^=3Al(OH)3;+Fe(OH)3 ;。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最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最全知识点总结1、知识点1:钠原子结构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
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2、知识点2: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知识点3:钠的化学性质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e-→Na+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A、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2=2Na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Na2O2B、与硫反应2Na+S=Na2S(研磨易爆炸)C、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2)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如下:注:钠与水反应在钠的周围有白雾生成,此白雾是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与酸反应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 2Na+2HCl=2NaCl+H2↑钠与稀硫酸反应 2Na+H2SO4 =Na2SO4 +H2↑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
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而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的浓度。
(4)与盐的反应与熔融盐的反应4Na+TiCl4(熔融)==Ti+4NaCl与盐溶液反应将钠加到盐溶液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若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弱电解质等,则氢氧化钠和盐再反应;否则钠只与水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逐步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
(3)在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能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形成证据推理意识,培养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4)通过学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魅力,发展社会参与意识。
(5)了解与纯碱有关的化学史,感受化学工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体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建构。
难点: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
二、教学建议1.在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的指导做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钠的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获取证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之后让学生关注钠这种活泼金属。
与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不同,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学生从未见过钠,更谈不上了解它的性质。
于是,可将实验2—1与“钠与水的反应”这一探究活动整合在一起,带领学生认识钠与水的反应,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串来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什么?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有何变化?为什么?钠投入水中之后,处于水中的什么位置?说明什么?钠的状态有何变化?说明什么?钠如何运动?说明什么?滴有酚酞的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说明什么?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产生气体的成分?……对于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教材给了非常明确的探究步骤,即预测、实验、结论,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按照教材的提示,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基于实验得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
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观察到的冒烟、有火光、有气味等“异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2.运用对比的策略进行钠的化合物的教学钠的化合物的教学内容中,重点是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钠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3. 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1.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教学准备:1. 钠元素的样品;2.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样品;3.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4.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钠元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钠的兴趣;2. 提问:你们平常在哪些物质中接触到钠?钠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包括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等)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等);2. 介绍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并讲解它们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观察氢气的生成和钠的变化;2. 进行钠与氯气的反应实验,观察氯化钠的生成;3. 进行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观察碳酸钠的生成。
四、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自行配对,进行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如制备氯化钠溶液、制备碳酸钠溶液等;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否正确。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并进行交流;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3. 总结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掌握;2.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并了解更多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的理解。
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钠及其化合物
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紫色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 D.④⑤解析:选C。
钠受热熔化,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Na2O2固体。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②过量的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③少量CaO投入到过量的NaHCO3溶液中④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A.①③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①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与FeCl2反应生成Fe(OH)2沉淀,最后转化为Fe(OH)3沉淀。
②中NaOH过量,Al元素以AlO-2形式存在,因此既无沉淀产生,也无气体生成。
③中CaO溶于水生成Ca(OH)2,C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但无气体产生。
④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
3.(2014·济南模拟)下列对一些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解析:选A。
8电子结构为稳定结构,A对;NaCl晶体中也有离子,只是不能自由移动,B错;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的主要原因是钾的原子半径比钠的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较弱,C错;纯碱不能电离出OH-,D错。
4.(2014·杭州质检)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 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解析:选A。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案: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归纳,掌握钠的性质;(2)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3)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能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2)科学思维:通过钠的原子结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理念,并能够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探究中。
(3)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评价,学生能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科学价值观:通过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大海中的化学资源,并引出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同时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接着展示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图片,并介绍实验室中钠单质的制取方法。
然后提出疑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钠单质的图片,并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随后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在实验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出钠的性质。
例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说明钠具有还原性和活泼性。
接着,教师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3)教师介绍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中氯化钠的来源、金属钠在化工、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等。
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为什么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说明了什么性质?”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
一起来看看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欢迎查阅!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二、氯化钠: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
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钠的化学知识点一、钠单质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
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钠及其化合物》优教课件(第一课时)
有气体生成 反应剧烈
有碱性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
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你的预测是否一致?
2Na+2H2O==2NaOH+H2
思考
一、通过以上对钠的学习,大家知道我们要将钠保存在煤油里 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提示:钠可以与氧气、水反应,保存必须隔绝空气和水。 二、以上对钠的性质进行了学习,根据钠的性质特点,如果说金 属钠不慎着火,应该用什么去灭火呢?
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
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2、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 自己的特性。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星 D.金属钠着火可以干燥的沙土灭火
思考与交流
1、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观察钠表 面有些什么变化? 2、根据钠表面发生的变化 说一说为什么钠有这样的 性质?
实验视频:钠在空气中被氧化
二、钠的化学性质
容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
4Na+O2==2Na2O
表现很强的还原 性,非常活泼
常温在 空气中
被氧气氧化变暗
钠非常活泼,加热有什么变化呢?
把钠放在水中又有些什么变化呢?
交流:从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
角度,预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实验视频:钠与水的反应
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等方面观察 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22 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1 范围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态钠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3 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4 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1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水溶性钠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用微孔滤膜采集,水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589.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微孔滤膜,孔径0.8 μm。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 mm或40 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L/min~10 L/min和0 L/min~2 L/min。
4.2.5 具塞比色管,10 mL 。
4.2.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化器和钠空心阴极灯。
4.3 试剂4.3.1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
4.3.2 硝酸镧溶液,5 g/L 。
4.3.3 标准溶液:用水稀释国家认可的钠标准溶液成10.0 μg/mL 钠标准应用液。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氢氧化钠除外):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小采样夹,以1.0 L/min 流量采集2 h ~8 h 空气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讲 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 2+2Ag +2NaCl===Na 2Mn 5O 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Ag +Cl --e -===AgClB .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 是还原产物解析 由电池总反应式可知,Ag 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氧化产物AgCl ,每生成2 mol AgCl ,即生成1 mol Na 2Mn 5O 10时,转移2 mol 电子,故A 、D 错误;B 正确;Na +应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 错误。
答案 B2.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 2O 2或K 2O 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 2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 2O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需要水和CO 2的质量相等C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 .Na 2O 2的漂白原理与SO 2的漂白原理相同解析 Na 2O 2的电子式为Na +[··O ······O ······]2-Na +,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 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 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 项错;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 项正确;Na 2O 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 2易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故原理不同,D 项错误。
答案 C3.将0.01 mol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 mL 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 2O 2 ②Na 2O ③Na 2CO 3 ④NaCl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或者原子守恒可知,0.01 mol 的Na 2O 2和Na 2O 分别与H 2O 反应都生成0.02 mol NaOH ,因此①、②中阴离子浓度相等,又由于Na 2CO 3溶液中CO 2-3发生水解:CO 2-3+H 2O HCO -3+OH -,故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大于0.01 mol ,而④中Cl -的物质的量不变,为0.01 mol ,因此四种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①=②>③>④。
答案 C4.①将0.100 L 1.00 mol·L-1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0.100 L 1.25 mol·L -1的盐酸中; ②将0.100 L 1.25 mol·L -1的盐酸逐滴滴入0.100 L 1.00 mol·L -1的纯碱溶液中,两种操作产生CO 2的体积比为 ( )A .5∶2B .2∶5C .2∶1D .1∶1解析 纯碱与盐酸反应时,操作顺序不同反应进程也不同。
操作①:纯碱滴入盐酸中,发生反应: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生成的CO 2与盐酸用量有关:n (CO 2)=12n (HCl)=12×0.100 L ×1.25 mol·L -1=0.062 5 mol 操作②:盐酸滴入纯碱中,发生反应:Na 2CO 3+HCl===NaCl +NaHCO 3(1)NaHCO 3+HCl===NaCl +CO 2↑+H 2O(2)则反应(1)消耗盐酸:0.100 L ×1.00 mol·L -1=0.100 mol 生成0.100 mol NaHCO 3,过量盐酸(0.025 0 mol)与NaHCO 3反应生成0.025 0 mol CO 2,所以:n (CO 2)①∶n (CO 2)②=0.062 5∶0.025 0=5∶2。
答案 A5.某溶液中含有HCO -3、CO 2-3、SO 2-3、Na +、NO -3五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Na 2O 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 )A .NO -3B .CO 2-3、NO -3 C .SO 2-3、NO -3 D .CO 2-3、NO -3、Na +解析 Na 2O 2粉末加入溶液中,SO 2-3因被氧化而减少,因有NaOH 生成,则HCO -3与之反应生成CO 2-3,使CO 2-3、Na +均增加,HCO -3减少,整个过程中只有NO -3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A6.将0.4 g NaOH 和1.06 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 -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解析 准确理解向NaOH 和Na 2CO 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的先后,是先跟碱反应再跟盐反应。
并且与Na 2CO 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 +Na 2CO 3===NaHCO 3+NaCl ;进行完全后,再发生: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答案 C7.标准状况下,将3.36 L CO 2气体通入200 mL 1.00 mol·L -1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 (CO 2-3)与c (HCO -3)的比值为(不考虑CO 2-3、HCO -3的水解) ( )A .1∶1B .1∶2C .2∶1D .1∶3解析 n (CO 2)= 3.36 L 22.4 L·mol -1=0.150 mol n (NaOH)=0.200 L ×1.00 mol·L -1=0.200 mol 2NaOH + CO 2=== Na 2CO 3+H 2O0.200 mol 0.100 mol 0.100 mol此时过量CO 2:0.150 mol -0.100 mol =0.050 mol ,进一步与Na 2CO 3反应:Na 2CO 3 + CO 2 + H 2O===2NaHCO 30.050 mol 0.050 mol 0.100 molc (CO 2-3)c (HCO -3)=n (CO 2-3)n (HCO -3)=0.100 mol -0.050 mol 0.100 mol =12。
答案 B8.有一钠块放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已氧化变质,且仍为白色块状固体,称其质量为25 g 。
将其全部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得到溶液1 000 mL ,并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下的纯净物),再取此溶液100 mL ,用1 mol·L -1的盐酸滴定至中性,用去70 mL ,并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干燥的沉淀1 g ,则金属钠的氧化率为 ( )A .71.4%B .81.6%C .18.4%D .28.6%解析 由于钠块表面氧化变质的部分不一定都是生成Na 2CO 3(可能有NaOH),故“沉淀1 g ”作为干扰信息应舍去不用。
由钠块与水反应收集到0.1 mol H 2,可求出未被氧化的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再根据电中性原则,求出取出的100 mL溶液中n(Na+)=n(Cl-)=1 mol·L-1×0.07 L。
答案 A二、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1、K2)关闭好,目的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是________时,打开活塞K1、K2,加热试管Ⅲ约5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
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________Na2O2+________C18O2+________H18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旨在利用对比实验,探究Na2O2与CO2反应的环境,故实验步骤中,首先让Na2O2与干燥CO2反应,必须保证整个环境中不能有H2O,故通入反应装置前CO2必须干燥。
答案(1)以防止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浓H2SO4过氧化钠与干燥的CO2不反应(3)带火星的小木条在试管Ⅱ的液面上复燃,同时,Ⅲ内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4)2Na2O2+2C18O2+2H182O===2Na2C18O3+O2↑+2H2O10.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Ⅲ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Ⅲ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填选项代号)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