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实验
川芎嗪逆转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现状
养、 细胞 毒实验 、 T—P R、 R C 流式细 胞仪等 方法 、 察川芎 嗪 观 对体外培养 H p 2A eG / DM 细胞 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 川芎 嗪可
以 使细 胞 膜 表 面 的 P—g l0表达 减 弱 增 加 阿 霉 索对 H p 2 p7 eG /
3 川芎唼对 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株影响 曲正 等 观 察 中 药 川 嗪 ( MP) 胃癌 耐 药 细 胞 系 I芎 T 对
耐药细胞的耐 药作 用, 结果 显示 l O / O mg L和 3 0 g L T 2 m / MP 对细 胞 的抑 制 率 均 小 于 5 %。 两者 无 显著 差 异; 0mg L 10 /
T MP加 丝裂 霉 索 ( MMC 组 与相 应 浓 度 MMC组 比较 。 胞 抑 ) 细
有在体外逆 转 H p 2 A M 细胞 多药耐药 的效应, eG / D 具有临 床 应用前景 2 川芎唼对肺癌细胞多药耐药株影响
’
4 川芎唼对急性 白血病 ( 血癌 ) 多药耐药影响 赵永辰等 考察川芎嗪注射液作为急性 白血病 多药耐药逆 转剂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 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该作者按
有 效成分之一, 具有钙通 道阻滞活 性, 副作 用小, 毒 价格低廉
的特点, 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1 川芎唼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株影响
S Mmc 7 1A 一7 2 / DM 的 逆 转 及 其 机 制 , 用 用 MT 采 T法 检
药至终浓度为 0 4 g m , v . / lM1r比色法 测定川芎 嗪 ( ) T 对
制率有显著差异 ; 加入 3 0 g LT 2 m / MP的阿霉 索( D 、 A M) 长春
地 辛 ( DS 、 V )MMC组 与 相 应 浓 度 各 药 物 组 比较 。 细 胞 抑 制 其 率 有 显 著 差 异 。 中 IP 其 P CVD +TMP I P S 、P CMMC+T MP组 与相 应 浓 度 各 药 物 组 比 较 , 显 著 差 异 ; 铂 ( 有 顺 C—D P 加 D ) T MP组 与相 应 浓 度 C—D P组 比 较 , 胞 抑 制 率 无 显 著 差 D 细 异 ; 为 无 明显 细 胞 毒浓 度 的 T 认 MP 可 显 著 逆 转 S C P A一1人 肺腺癌细胞株对 A M、 D 、 D V S MMC 的耐 药 性 。 对 C D 但 D P介 导 的 耐 药 性 无 影 响 [l 4。
川芎嗪对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能 。结论 :MP对 小鼠小 细胞 肺癌 有明显 疗 效 , 作 用机 理 与其 本 身对 小 细胞 肺 癌 实体 瘤有 抑 制作 用 T 其
和提 高荷瘤 小鼠免疫 功能有 关。
关 键词 川 芎嗪 小细胞 肺癌 肺 肿瘤
四甲 基 吡 嗪 (erm ty yaie T ) 是 中药 同时注射 T 10 g・ g 和 CI 0 2 g 荷瘤 对照组 t a e 1 rz , MP , t hp n MP O m k .m ; t X
川 芎 中的一种 生 物碱 单体 , 已能人 工 合成 , 现 临床 用 和正常对 照 组 : 次 腹 腔 注 射生 理 盐 水 ( S 0 4 l 每 N ) 。m ,
于治 疗心 血 管疾病 ¨ 。T MP能 抑制 小 鼠小 细胞 肺 癌 每天 2次。疗 程均 为 1d 4 。第 l 5天观 察 小 鼠体 重变
化 疗组 、 瘤 T 荷 MP与 化疗 药 联 合 治疗 组 及 正 常 对 照
2 结 果
组, 每组 l 0只 。除 正常对照 组外 , 他各 组小 鼠右臀 2 1 T 其 . MP对 肿瘤重 量及生 长抑制 率的影响 T P治 M 部 下皮 下接 种 小细 胞肺 癌 细 胞 2×l。个 ( 细 胞肺 疗组 、 O 小 化疗 组 及 T MP与 化疗 药 联 合 治疗 组 肿瘤 重 量
T MP对 小 细 胞 肺 癌 的 治 疗 作 用 , 讨 T 探 MP的 抗 肿 长抑制 率 =( 照组平均 瘤重 一治疗组平 均瘤 重 ) 对 对 /
瘤 作 用机 制 。
照组平 均瘤 重 ×10 。 O%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药 品 .
14 免疫 功能检 测方 法 .
采用 碱 性磷 酸酶 一抗 碱性
川芎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Ya e h n P n q n, i g An ig, ta n Xu s e g, e g Ya i M n p n e l
I s tt o ie f iae o i lH ue C l g r dt n lC iee dc e 4 0 6 nt ue f L v r fl tdH s t bi ol e f T a io a hn s Me i n 3 0 1 i A i p a e o i i
A S R C 0b e t e Tosu yt ep a maoo i l f c a d me h ns o u n i g 1 t o y r r BT A T jei : td h h r c lg a ef t n c a i v c e m f Cb a x0 qn o b n t i h —
Ch a Xi n q n c u d p o t h y t e i u n o g [ o l r mo o t e s n h ss
o o a r t i . o c u i n: u n Xi n q n c n p o t a tlg e l o s c e e c t k n s t tmu a e c l ft t lp o en C n l s o Ch a o g i a r mo e c ri e c l t e r t y o i e o s i l t e l a s p o i r t n a d p o en s n h ss r l e a i n r t i y t e i. f o KEY W ORDS C tlg ai e a Ce l u t r d lc l e u Ch a o g i u n Xi n qn M TT
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用。 1. 5 对血液流变状态的影响 川芎嗪对血小板体 内外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全血高切比粘度 下降 ,低切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 细胞压积明显下降 ,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 [ 12 ] ,对血 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川芎哚在一定程度 上也具有上述作用 ,但其作用较川芎嗪弱 [ 13 ] 。 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2. 1 对哮喘的作用 川芎嗪对正常人静息外周血 淋巴细胞 ( PBL )胞质及胞膜 PKC均无明显影响 ,但 能抑制哮喘介质诱导的 PKC 活化及淋巴细胞的活 化 (刘先胜 , 2003 ) ; 还可以明显抑制哮喘大鼠气道 壁 Ⅲ型胶原的合成 ,使网状基底膜层增厚减轻 ,气道 壁内外径比值较哮喘组增大 ,抑制气道重建初期纤 维化 (杨莉 , 2003 ) 。哮喘患者存在着 Th1 / Th2 型 细胞因子的失衡 ,即 Th2 的数目增多或功能亢进 , Th1亚群数目减少或功能降低 。川芎嗪能有效降低 哮喘大鼠白介素 24 ( IL 24)的水平及 IL 24 / γ2干扰素 ( IFN 2γ)的比例 ,但对 IFN 2γ无明显作用 ,故认为川 芎嗪具有抑制 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和调节免疫失 衡的作用 ,对 Th1细胞作用较弱 [ 14 ] 。 2. 2 对缺氧 - 呼吸抑制的改善 脑干严重缺氧时 , 神经元功能严重受损 ,会引起呼吸抑制 。实验发现 , 川芎嗪 可 以 使 缺 氧 后 脑 干 多 处 的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 nNOS)表达显著增加 ,明显抑制缺氧后脑干神经核 团表达 FOS蛋白 ,并可能通过这两个途径对抗缺氧 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 ,保护脑干神经元 ,使缺氧后出 现呼吸抑制的时间明显推迟 ,存活时间明显延 长 [ 15 ] 。 3 抗癌作用 3. 1 自身抗癌作用 川芎嗪作用于 Bel27402 细 胞 ,可抑制细胞增殖 ,显著降低甲胎蛋白 (AFP)分泌 量和 γ2谷氨酰转肽酶 (γ2GT)和醛缩酶 (ALD )活性 , 升高酪氨酸 2α2酮戊二酸转氨酶 ( TAT) 、鸟氨酸氨基 甲酰转移酶 (OCT)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具有 诱导 Bel2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 16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川芎嗪的含量
图 1 盐 酸 水苏 碱 对 照 品 的 H L P C分 离 图谱
好 , 敏度较高。 灵 5 2 盐 酸 水 苏 碱 属 于 季 铵 盐 型 生 物 碱 , 极性 很 大 。 在 试 验 . 其 中我 们 曾 尝 试 用 C 8柱 , 果 即 使 将 水 相 比例 提 高 至 9 % , 1 结 5 在色 谱 图 中 盐 酸 水 苏 碱 仍 没 有 保 留 。 将 色 谱 柱 换 成 氨 基 柱 后 其色 谱 保 留 时 间 为 7 4 n 与 相 邻 色 谱 峰 达 到 了 基 线 分 离 。 .mi, 每 个 样 品 进 样 可 在 1mi 完成 , 合 常 规 分 析 . 0 n内 适
良好 。
5 讨论 51 E S 是一种质量型通用检 测器 , 而 适用 于结构 中没 . L D 因
有 共 轭 体 系从 而 紫 外 吸 收 较 弱 的 化 合 物 。 盐酸 水 苏 碱 是 一 种 生物 碱 。 在 紫 外 末 端 有 吸 收 , 适 用 于 紫 外 检 测 器 , 用 仅 不 而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测 定 盐 酸 川 芎 嗪 的 含 量
4 6 回 收 率 的 测 定 精 密 称 取 已 测 知 含 量 的 供 试 品 1 0g . . ,
平 行 操 作 6 , 别 精 密 加 入 盐 酸 水 苏 碱 对 照 品 甲醇 溶 液 ( 份 分 浓 度为 20 ・ .1mgmLI ) . , 供 试 品 溶 液 制 备 项 下 方 法 制 1 2 5mL 按
好。
碱的含量【 . J 中成药 [ . 0 , 9 7 : 1 ~附 l 】 J 2 72()附 5 ] 0 6 [ ] 维, 【彭 2 苏薇 薇, 强. . 贾 等 产妇康颗 粒质量 标 准研 究 [] 中药材 J.
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与检测进展川芎嗪(Tetram ethylpyrazine,TMP),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是从中药川芎的根中的提取的生物碱,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
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
临床上川芎嗪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性疾病,部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
川芎嗪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重视,进而引发了大量科学研究,现就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1 川芎嗪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1.1 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川芎嗪不仅阻滞细胞外钙经钙通道进入细胞,而且也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储存钙释放,防止钙超载所致水解酶的激活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稳定心肌细胞,从而稳定心肌电生理特征。
川芎嗪能提高机体内源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从而抑制白细胞呼吸爆发全过程和抑制高钙催化黄嘌呤的转化过程,提高了心肌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膜的损伤,维持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1]。
1.2 对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的作用川芎嗪对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及脑梗死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阮琴[2]观察川芎嗪和川芎挥发油对小鼠全脑缺血30min 及再灌注60min后SOD活性、LDH活性、MDA含量的影响,发现服用川芎嗪,能显著提高脑组织LDH活性;灌服川芎嗪和川芎挥发油,可显著降低MDA含量以及可显著提高SOD活性,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防治脑缺血性损伤。
Cheng 等[3]发现川芎嗪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改善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并降低其风险提供良好的途径,这可能由于其激活HIF-1α和TNF-α,并抑制细胞凋零,从而减小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梗塞区。
1.3 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川芎嗪对血小板体内外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全血高切比黏度、低切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对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与检测进展川芎嗪(Tetram ethylpyrazine,TMP),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是从中药川芎的根中的提取的生物碱,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
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
临床上川芎嗪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性疾病,部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
川芎嗪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重视,进而引发了大量科学研究,现就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1 川芎嗪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1.1 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川芎嗪不仅阻滞细胞外钙经钙通道进入细胞,而且也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储存钙释放,防止钙超载所致水解酶的激活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稳定心肌细胞,从而稳定心肌电生理特征。
川芎嗪能提高机体内源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从而抑制白细胞呼吸爆发全过程和抑制高钙催化黄嘌呤的转化过程,提高了心肌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膜的损伤,维持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1]。
1.2 对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的作用川芎嗪对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及脑梗死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阮琴[2]观察川芎嗪和川芎挥发油对小鼠全脑缺血30min 及再灌注60min后SOD活性、LDH活性、MDA含量的影响,发现服用川芎嗪,能显著提高脑组织LDH活性;灌服川芎嗪和川芎挥发油,可显著降低MDA含量以及可显著提高SOD活性,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防治脑缺血性损伤。
Cheng 等[3]发现川芎嗪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改善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并降低其风险提供良好的途径,这可能由于其激活HIF-1α和TNF-α,并抑制细胞凋零,从而减小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梗塞区。
1.3 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川芎嗪对血小板体内外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全血高切比黏度、低切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对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外伤后遗症的药学分析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外伤后遗症的药学分析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植物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本文将从药理学、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药理学1.药代动力学川芎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的植物提取物。
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在人体内经过快速吸收,峰浓度出现在注射后1小时左右。
川芎嗪的半衰期为4-6小时,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排泄。
2.药理学作用川芎嗪注射液具有很多药理学作用,主要包括:(1)神经保护作用。
川芎嗪能够减轻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从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抗炎作用。
川芎嗪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减轻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神经元死亡率和脑功能障碍。
(3)抗氧化作用。
川芎嗪能够清除自由基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脑功能损伤。
二、临床疗效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外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失能率和死亡率。
具体来说,川芎嗪注射液可以减少脑损伤后的脑水肿,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同时,川芎嗪还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记忆和思维功能。
三、副作用虽然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如:(1)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呼吸急促、昏迷等。
(2)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川芎嗪注射液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3)其他副作用。
川芎嗪注射液还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四、结论综上所述,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和再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但与此同时,川芎嗪注射液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因此,在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和剂量的调整。
川芎嗪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
药 物 研 究
T e me i i e su y h dcn td
2 ・ 4
C ieeju l f tn m dc eadeh oh r c hns ma o ho e in n tnp amay o e i
川芎 嗪提 取 工 艺及 质 量 标 准研 究
132 1 回收 率 的 测定 -..
而 后 用 大 孔 吸 附 树 脂 分 离 的方 法 .得 到 质 量 和 收率 稳 定 的
川 芎总 提取 物 ,收 率 为 06 ,其 巾川 芎 嗪 占 5 7 . % %~ %,阿 魏 酸 占 2 %一 2 ,川 芎 嗪 和 阿 魏 酸 二 者 共 占 2 %~ 9 近 0 2% 5 2% 年 发 现 ,川 芎 嗪 对 C R ( 性 肾功 衰 竭 ) F 慢 、小 儿 急 性 偏 瘫 、 腹 膜 透 析 液 的 超 滤 、肾热 缺 血 时 等 1 都 有 一 定 作 用 。 因 而 3 1
报 道 : 川 芎 的 总 生 物 碱 和 酚 性 成 分 有 较 明 的 扩 张 冠 脉 ,
C C 板 上 , 以石 油 醚 氯 仿 ( : )展 开 1 c M 11 7 m,用 改 良碘 化 铋钾 试 剂 皿 色 ,斑 点 呈橘 黄 色 。 1 川 芎 嗪 的定 量 测 定 . 3 l . 非 水滴 定 法 l1 3 取 1 0 川 芎 的 提 取 物 ,定 容 于 10 l 醋 酸 溶 液 中 , 5g 0m 冰 取 1 r 加 0 %结 晶 紫指 示 液 1 .用 OO m / 的 高 氯酸 滴 O l a . 5 滴 .l l l 定 液 滴 定 至 溶 液 呈 兰绿 色 ,耗 j 氯 酸 滴 定 液 24 ,空 白 }高 } . ml
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症状包括头晕、头昏、眼花等。
由于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本文旨在研究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眩晕门诊所就诊的9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人,女性44人。
年龄在4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人。
实验组采用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对照组采用丹参射流加川芎嗪。
2、治疗方案(1)实验组:口服醒脑静每次1粒,每日3次,加服丹参注射液10ml,每日1次,川芎嗪2ml,每日2次。
(2)对照组:口服丹参射流每次2ml,每日3次,加服川芎嗪2ml,每日2次。
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
3、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疗效采用眩晕自评量表(DHI)评估,评分范围是0-100分。
分数越高,眩晕症状越严重;分数越低,眩晕症状越轻。
4、结果分析(1)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眩晕自评量表(DHI)评分从治疗前的54.6±7.8分降至33.9±8.1分,对照组患者的DHI评分从治疗前的55.3±8.5分降至41.2±7.9分。
实验组治疗后DH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81,P<0.05),表明实验组治疗结果更好。
(2)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SF-36)总分为86.4±7.2分,对照组为72.3±6.9分。
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464,P<0.01),表明实验组治疗结果更好。
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建议在眩晕症状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醒脑静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
川芎嗪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
标题: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工艺07药硕,李德伟【关键词】川芎,生物碱,药理作用,提取工艺中药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 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血淤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肝郁气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胸胁疼痛,头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等疾病。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呼吸、泌尿系统及妇科方面的疾病。
所含有效成分为四甲基吡嗪(川芎嗪) 和阿魏酸等。
此外尚含有挥发油、蒿本内酯和丁烯苯肽等烷基本肽类化合物。
味辛, 性温。
归肝、胆、心包经。
阿魏酸提取及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现将近年来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提取工艺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含氮化合物中的川芎嗪是川芎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四甲基吡嗪,为川芎中最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以下为川芎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对心脏的作用川芎嗪对离体豚鼠灌流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肌收缩和增加冠脉流量。
川芎嗪对麻醉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和心肌顿抑有保护作用。
左保华等亦证实川芎嗪可有效预防再灌注大鼠的心律失常。
川芍噪有对抗脑垂体后叶素(Pit)引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2)对脑血管的作用川芎嗪能显著增加缺血大鼠血浆中NO 含量,降低MMS 总量和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血比黏度,对大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岑得意等用大鼠脑梗塞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梗塞的作用,结果显示川芎嗪iv可显著改善大鼠异常神经症状和抑制 ALP活性的下降,显著抑制 ADP致血小板的聚集。
3)对机体其他血循环的作用蔡英年等以雪貂活体左下肺叶灌流实验表明:肺动脉灌注或静脉注射川芎嗪,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均明显大于体动脉。
朱上林发现川芎嗪可以明显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清转氨酶、LDH;减轻肝细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SOD 胞的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活性。
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川芎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痛经等疾病。
川芎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川芎嗪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川芎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的形成。
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栓素B2(TXB2)的释放,从而减少血小板活化和血栓的形成。
此外,川芎嗪还能够增加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tPA)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血栓的形成。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川芎嗪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够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等氧化产物的生成。
此外,川芎嗪还能够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川芎嗪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的产生,降低迟发型变态反应(DHR)和血管渗透性的增加,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川芎嗪还能够抑制编码炎症调节基因的转录因子(如NF-κB)的活化,减少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进展。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抗炎作用,对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川芎嗪还具有调节血管张力、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
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够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O)合成酶的活性,增加NO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另外,川芎嗪还能够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抗小鼠实验性癫痫的研究
昆明种小 鼠, 体重 1 8  ̄2 2 g , 雄性 ( 南方 医科大学 动物实验
中心提供) 。 1 . 3 试剂
小鼠 5 O只 , 分组 指标 同 1 . 5 . 1 . 按表 3剂量灌 胃给药 。模 型组
戊 四氮注射液 、 士 的宁 注射 液 、 匹罗 卡 品注 射 液均 购 自 S i g a ma 公司, 安定 ( 地西泮注射 液) 购 白天津金 耀氨 基酸 有限
1 . 5 . 2 戊 四氮癫痫小 鼠 预实验确定 9 5 以上动 物 出现 阵 挛性 抽搐 的戊 四氮 剂
量, 用生理盐水 配成 8 . 5 mg / ml 溶液 。选取小 鼠 5 O只 , 分组 指
1 . 1 药物
标同 1 . 5 . 1 。按表 2剂量灌 胃给药 , 模型组给予等体 积 的生 理
1 材 料 与 方 法
只( =1 0 ) , 随机 分为 模型组 、 川 芎 嗪高 、 中、 低剂 量组 和安 定 组 。按表 1 剂量灌 胃给药 , 模 型组给予 等容积 的生理 盐水 , 给 药6 0 mi n后 , 电刺激 1 次, 计算 各组小 鼠发生惊厥 只数及 惊厥
率 。结果见表 1 。
上动物强直性惊 厥发 作 的参数 为 ( 1 0 0 V ̄ 2 Hz ) 以后 肢强 直性 伸直为指标 , 阳性者人选 。选取符 合惊厥 标准 的 昆明小 鼠 5 O
脑损伤 , 海马 C A1神 经 元 的缺 血 性 损 伤 有 改 善 和 保 护 作 用l _ l 卅] 。既往 已有研究表 明川 芎嗪能抑 制大 鼠癫痫模 型 的癫 样放 电, 对大 鼠癫痫 模 型神经 细胞 的损 伤具 有保 护[ 3 ] 。本 研究采用实验性 小 鼠为 动物 模型 , 研究 川芎 嗪在 不 同实 验 物 种 中的抗癫痫作用 , 进 一步证实川芎嗪的抗癫痫效应 。
川芎嗪防治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于 同一薄层板上 , 各点均为 3 展开 , 皿. 晾干 , 扫描结果 . s R D= 292 异板精密度试验 .
29 % 。 .9
取 同一样 品供试液 分别点 于 5块
川芎性辛 、 ^肝、 心包经 . 温. 胆、 活血行癖 、 散风止 痛 . 治胸腹 主 痛. 瘀血肿痛等b. 】 川芎嚓是 Ⅲ芎中提取丹离的生 物碱 制剂。现代
研究表明 : 川芎具有解痉抑茁抗感染镇痛镇静等作用 . 是有 效的血管 扩张保护剂. 可增加锸血管开放效 目. 促进 血流 . 抑割血栓 形成 . 调节 各种血管物质 的释放 , 减轻血管 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 改善锸 循环。 增加冠脉流量 , 增加脑血管 漉量 , 减轻脑 组织缺血 性损 害 . 减轻平滑
维普资讯
・
14 ・ 6
中国中医药 科技 吸取 同一样 品供试 液分别点 5个
20 年第 9卷第 3 02 期
29 1 同板精密度试验 ..
23 %。 .7
扰 。本 文曾经采用高 效液相法测 定 , 由于有 一定 的干扰 , 使
得结果不是很理 想 。从 以上 实验可 以看 出当归药材 中腺苷 含量相差较大 , 故在生产 中要注意当归药材的来源及质量。 (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贵助项 目) 参 考文献
坏 死 继 发 感染 所 致 的啦 血 症[1 2。
II 实验动物 .
颗粒混合饲料喂养 。大 鼠及饲料均 由华中科 技大 学同济医学院动物 3 讨论
实验中心提供。 I . 实验斌 荆 2 舯4 司, 公 加蒸馏水配成 5 %的溶液 。注射用川芎礤 . 注射用维生索 E 均 昀白北京第五制药厂。 , 13 造摸 方法 取大鼠 1 只 自由蚀水 , . 3 0 禁食 1h 2 后称体重。躔 腔注 射2 %戊巴比妥钠 ( m 10) 05 l 0g 麻醉 后, / 上躔 正中切 口进腹 . 向胆胰管 内注射 5 %牛黄胆酸钠溶液( . b Og , O 1 ' O)注射完毕保留 3 i 后关腹 。 m l mn 1 分组覆蛤药 实验大鼠共丹 4 , . 4 组 未经造模大 鼠为正常组 . 造横 成功的 6 只大鼠随机丹成 3 , 8 组 即模 型组 . 结药 I 维生素 E组 ) 组( . 给药 Ⅱ 川芎嗪组 ) 组( 。正 常组和模 型组大 鼠两后肢 注射 O 9 %生理 盐水 ( m k) 给 药 I组注射维生 素 E 5n g , 1 l g, 0 / (。 ) 给药 Ⅱ组注射川 芎嚓(0 k) 5 ̄/ g
豚鼠气管实验报告
1. 了解豚鼠气管的结构特点;2. 掌握豚鼠气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 探讨川芎嗪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豚鼠;2. 实验仪器:显微镜、气管平滑肌组织切片机、细胞培养箱、酶标仪、恒温水浴箱等;3. 实验试剂:川芎嗪、生理盐水、钙通道阻滞剂、磷酸盐缓冲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的处理:选取健康的豚鼠,将其麻醉后,无菌操作下取出气管,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备用。
2. 气管平滑肌组织的制备:将豚鼠气管组织进行切片,制成气管平滑肌组织片。
3. 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将气管平滑肌组织片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制成气管平滑肌细胞。
4. 实验分组:将气管平滑肌细胞分为以下四组:(1)对照组:正常培养的气管平滑肌细胞;(2)川芎嗪组:在培养液中加入川芎嗪;(3)钙通道阻滞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钙通道阻滞剂;(4)川芎嗪+钙通道阻滞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川芎嗪和钙通道阻滞剂。
5. 实验指标:(1)观察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2)检测气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3)检测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力。
1. 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连接紧密;川芎嗪组和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连接疏松;川芎嗪+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形态严重变形。
2. 气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对照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1.20±0.05)μmol/L;川芎嗪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0.85±0.03)μmol/L;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1.05±0.04)μmol/L;川芎嗪+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为(0.75±0.02)μmol/L。
3. 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力:对照组细胞收缩力为(1.23±0.06)g;川芎嗪组细胞收缩力为(0.90±0.04)g;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收缩力为(1.15±0.05)g;川芎嗪+钙通道阻滞剂组细胞收缩力为(0.65±0.03)g。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病例4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各20例,疗程21天。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彩超影像学表现。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退黄效果明显。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川芎嗪注射液临床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引起胆红素不同程度的代谢障碍,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西医通过缓解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来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医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我们多年临床发现慢性乙肝黄疸多有瘀像,我科多年一直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黄疸,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和病程采用分层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3-68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例、中度13例、重度6例;对照组20例,男14岁,女6例,年龄22-7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0年12月份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
所有病例肝功能中总胆红素大于病例总胆红素83.6±13.2umol/L。
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治疗,抗病毒根据病情选用核苷(酸)类似物。
2.1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选用甘草酸二铵150mg加入5%GS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还原性谷胱甘肽1.2加入5%GS1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
川穹嗪
川芎嗪的化学、药理与临床应用许海燕09药剂一班学号:048009105摘要川穹嗪(ligustrazine)异名川穹嗪1号碱,化学名2,3,4,5-四甲基毗嗪,简称为四甲基毗嗪(tetramethylyrazine-TMP),我国首先从常用的中药川穹根茎中分得四甲基毗嗪【1】。
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及脑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等作用,为一个钙拮抗剂。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心衰、肾衰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川芎嗪;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前言】川芎嗪是著名活血化瘀而兼理气功用重要川芎的一种生物碱,近二十余年来,经我国城乡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历久不衰。
全国各地不少医疗科研单位陆续发表有关论著,揭示川芎嗪的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也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已被列入公费医疗用药。
第一章川芎嗪的化学1.1 川芎嗪的结构本品为无色针状晶体,MP80~82℃(显微熔点仪,毛细管封闭法测定)。
具有特殊气味,有吸湿性,易升华,易溶于热水,石油醚。
溶于氯仿,稀盐酸,微溶于乙醚。
分子式为C8H12N2,分子量为136。
1.2 川芎嗪的合成方法(1)丁炔醇路线;(2)氨基丁醇路线;(3)丁二醇路线;(4)丁二酮双肟路线;(5)β-溴代乙酰丙酸和氨置反应管中,热至120~130℃得四甲基毗嗪;(6)丁酮路线1.3 川芎嗪的衍生物2-甲氨基-3,5,6-三甲基吡嗪,氘代川穹嗪第二章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2.1 川芎嗪的吸收可自胃肠道很快吸收入血,口服给药1小时药物吸收率可达40%—50%左右。
TMP吸收进入肝脏后,可通过胆汁排泄途径进入消化道,被小肠及大肠上皮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2.2 川芎嗪的体内分布3H-川穹嗪放射自显影研究表明【2】,川穹嗪主要分布于脾脏、胆汁、大脑、肾脏、小肠等器官。
TMP可较持久而稳定地存留于大脑内,提示大脑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川芎嗪的含量检测方法选择:
川芎嗪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 UV)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气相色谱法( GC) 、薄层扫描法等。
酶标仪测定速度快, 试剂用量少, 但300 nm 以下96孔板的紫外吸收和加样量差异会增加测量误差。
紫外标准曲线的斜率明显高于酶标仪, 说明紫外的吸光度值对浓度的敏感程度高于酶标仪。
酶标仪的的样品池96孔板通常由聚苯乙烯制成, 该材料在400 nm 以上无紫外吸收,400 nm 以下具有较强紫外吸收, 因此, 酶标仪的检测波长通常在400 nm 以上。
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通常由无紫外吸收的石英玻璃制成, 故其常用检测波长范围较酶标仪宽, 在200~ 700 nm 范围。
紫外分光光度法( UV) 操作简单,快速,但测灵敏度偏低,所需样品容量大。
检测生物样品,复方制剂及低浓度川芎嗪溶液中的川芎嗪成分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
该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气相色谱法( GC) 、薄层扫描法是近年来川芎嗪定量检测的新进展。
2 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方法
2.1 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药物的溶解度是制备药物制剂时首先掌握的必备信息, 也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因此,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常成为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首要步骤。
传统的药剂学增溶手段有超细粉碎、成盐、添加增溶剂、助溶剂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增溶新技术应用到口服药物研究中。
方法有:①、修饰药物结构。
其中又包括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将药物修饰成拟二肽或三肽结构。
②、微粉化技术包括固体分散体技术(对于难溶性药物口服固体制剂来说, 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状态是主要影响溶出和吸收的因素。
)、共研磨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乳化和自微乳化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和制成磷脂复合酶。
2. 2 提高药物肠黏膜渗透性在影响口服药物吸收利用度的各种因素中, 药物透过胃肠道黏膜渗透性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亲水性的药物往往在口服后生物利用度很低, 主要是因为它们通过细胞旁路的肠道渗透性差。
2. 3 增强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消化道内的
母体药物量。
消化液中的药物有可能因其在胃肠道环境下发生化学降解或者酶降解以及在肠道下段被细菌菌丛代谢, 从而使得母体药量减少, 降低生物利用度。
可以制成肠溶片剂、应用代谢酶抑制剂、应用纳米载药技术、制成纳米混悬剂、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结肠靶向制剂。
2.4 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药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是影响药物的释放、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过短, 必然会导致药物来不及吸收甚至溶出, 因此, 除了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外, 相应的提高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也是很好的手段。
方法有制成胃肠道生物粘附制剂、胃漂浮制剂、抑制肠壁细胞代谢及外向性载体转运(。
药物一相代谢的主要酶系CYP3A 和多药耐药性的外排泵P-糖蛋白( Pgp)在小肠协同作用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CYP3A4和P-gP在肠道细胞的部位很临近, 即P-gP 是位于细胞膜的跨膜蛋白, CYP3A4则位于细胞内光面内质网, 另外二者底物的特异性明显重叠, 提示肠道CYP3A4 和P-gp可能协同作用, 成为口服给药吸收的屏障。
所以, 将药物与P-gp和CYP3A 抑制剂合用可有效提高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3.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3.1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
一般认为:药物脂溶性越高,越易被吸收;小分子水溶性药物易吸收,水和脂肪均不溶的药物,则难吸收。
解离度高的药物口服很难吸收。
3.2药物的剂型。
口服给药时,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
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水溶夜吸收迅速,混悬济或油脂剂由于在注射部位的滞留而吸收较慢,故显较慢,作用时间久。
3.3吸收环境。
口服给药时,胃的排空功能、肠蠕动的快慢、pH值、肠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胃排空迟缓、肠蠕动过快或肠内容物多等均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皮下或肌肉注射,药液沿结缔组织或肌纤维扩散,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其吸收速度与局部血液流量和药物制剂有关。
由于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故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
休克时周围循环衰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速度减慢,需静脉给药方能即刻显效。
静脉注射时无吸收过程。
4.研究药物肠道吸收方法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 vivo)、在体法(in situ)、体外法(in vitro)等。
4.1 体内法本方法是指经口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尿液等,测定药物浓度,绘制体内药物的经时曲线,计算Cmax、Tmax 等药动学参数来评价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此法能够真实反映药物体内的总体吸收情况,但它是综合了物化、生理、剂型等因素的结果,很难从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不能特异性的反映肠道的吸收情况,且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如存在个体差异大带来的误差、实验结果受所研究物质在体内分解的影响等,故不能特异性的反映肠道的吸收情况, 不适用于药物开发早期的快速筛选和大规模评价。
4.2 在体法本法主要是应用于完整动物实验,具有完整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保证肠道神经完好无损,直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常用于研究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动力学。
主要有在体肠灌流法、肠襻法、肠道的血管插管法和测氮法等。
4.2.1在体肠灌流法在体灌流方法根据灌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向灌流、循环灌流和振动灌流等。
该法即可以在不同时间测定灌流液内药物浓度的变化,又可以从血液中取样,以获得药物透过肠上皮细胞的情况,但该法只限于溶液状态给药,pH值、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其测定的准确性。
4.2.2 肠襻法该法操作简单,但由于肠腔中存在大量内容物,样品处理较复杂。
4.2.3 肠道的血管插管法本法中药物的吸收量是以药物被吸收到血液的变化量来计算,不受动物的大小及血容量的限制,能真实反映药物在小肠吸收的通透情况。
但是,实验结果受所研究药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影响。
4.2.4 测氮法通过测定动物排泄物与所给食物中氮的量的差异来计算该药物的吸收量。
该方法不需要给动物做手术,对动物本身无生理影响,方法简单。
但是,该方法较粗略,在研究有机物质如氨基酸时易受到动物肠内细菌及内源性物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
4.3 体外法体外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实验环境和条件便于控制,使影响因素单一化、简单化,但不能反映药物在机体的实际吸收状态,因此多用此法研究肠吸收机制等。
该法主要包括外翻肠囊法、肠片孵育法、膜囊泡、细胞培养模型
法、平行人造膜通透性测定法、in silico、药物溶出/吸收动态仿生系统法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川芎嗪在肠道中的吸收行为,所以综上所述,主要选择体内法和在体肠灌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