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民法案例分析

民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法律关系分析法
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 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 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 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一 种案例分析方法。
步骤一:厘清案件事实所涉及到与案件有关的的法律 关系;
这个案例涉及到哪些法律关系?
案例分析的注意事项
注意分析顺序和答题顺序的不同。 不苛求写出具体法条,回答出相关法条所属
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名称,或写“根据 民法规定”;如有必要,可以进一步指出该 法条的内容(如不能精确记忆,可以说出大 致内容,但要点不能有误)。 尽量使用法言法语。
得到相应的法律效果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 论:苏格拉底会死
☆ 以《民法通则》第111条为例,运用到法律方法
上,即: 大前提:第111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
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 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法律规范)
小前提:甲不履行合同义务。(案件事实) 结 论:甲应该(或乙可以要求甲)承担相应的违 约责任。(得出结论) 法律规则(或者说完全性法条)兼备法律构成要件 (行为模式)和法律效果(后果模式)两个部分。
2. 定论
定论就是在第一步确定案件事实(小前提)的基 础上,结合第二步查找适用核心关系与有关联的法律 关系的法律规范(大前提),通过逻辑三段论运用得 出结论的过程。
例解:
甲和乙订立一个买卖家俱合同,乙是买受人, 乙的妻子不知乙已经付钱给甲,又向甲付了款, 乙在运回家俱途中,撞伤了丙,乙跑掉了,丁 把丙送到医院抢救,花去了一些费用。
民法案例分析

民法典法律指引案例分析(3篇)

民法典法律指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民事法律关系日益增多。

为了更好地规范民事行为,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

民法典作为一部综合性民事法律规范,对民事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民法典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某市居民张某与李某系邻居,两家住宅相邻。

张某在自家的土地上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李某认为张某的楼房影响了采光,遂与张某协商,要求张某将楼房高度降低。

张某认为李某的要求不合理,拒绝降低楼房高度。

李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降低楼房高度。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张某的楼房是否影响了李某的采光,以及张某是否应当降低楼房高度。

(二)民法典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给相邻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相邻权利人之间因通行、排水、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的,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的楼房高度并未超过城市规划标准,且在建设过程中已取得相关审批手续。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张某的楼房并未给李某造成损害。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条的规定,李某可以与张某协商解决相邻关系纠纷,但不得强迫张某降低楼房高度。

综上,法院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四)民法典法律指引本案中,民法典的法律指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相邻关系原则: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明确了相邻关系原则,即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 规定相邻关系纠纷解决方式: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了相邻关系纠纷的解决方式,即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一)法律关系分析法概述整个民法的内容,不外乎法律关系之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及其变动和变动的原因.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法律关系分析方法的优点:第一,在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时,能够条分缕析地分析各种权利义务。

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将各种法律关系比分开来,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第二,排除非法律关系的因素。

很多生活关系由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社会规范调整,法律并不介入,如民法学说上所谓的“好意施惠关系”、“自然债务”等理论。

例如,甲乙二人素来交好,甲邀请乙到家里做客,此为好意施惠关系,由当事人的私人友谊调整,而不构成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及违约责任问题。

第三,把握法律关系的要素。

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发生变动,但它本身并不是法律关系内在的要素。

第四,把握法律关系的变动。

一定的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及其变动的效果,是将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法律关系加以连接的中介(二)法律关系分析法的特点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不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权利义务内容。

及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用法律。

特点:第一,考察案件事实,在此基础上在适用法律,把案件事实的分析与法律的适用作为两个步骤。

第二,它是对法律关系三要素的全面考察,第三,是法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

其不仅是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且适用于法学研究和民法体系的构建。

(三)法律关系分析法的运用第一步,考察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四个步骤:1.明确争议的核心关系,围绕该核心关系还有哪些“有关联的法律关系”,二者关系如何。

关于民法的讨论分析

关于民法的讨论分析

关于民法的讨论分析民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体系,涵盖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如财产权利、合同关系和家庭关系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民法的一些关键方面,包括其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等。

首先,我们将讨论民法的历史背景。

民法的概念源于古罗马法,在欧洲的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欧洲大陆多数国家,民法是原则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则以普通法为主。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民法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次,我们将讨论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具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由意志原则和公平原则等。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律对待人民的一致性和不歧视性,确保人民在法律面前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自由意志原则强调了合同的自愿性和自由选择性,使得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公平原则则体现了法律对于公正和合理的追求,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和权益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民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民法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更新。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民法提出了新的需求。

例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合同和知识产权等新兴法律关系的产生,对于民法的适用和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也对于民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法律的公正和平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民法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在民法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民法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民法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求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注重民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不同的民法规则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确保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最后,要注重民法的公正性和保护性。

民法应该坚守公正和保护的原则,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人权。

综上所述,民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体系,涵盖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

在讨论民法时,我们应该关注其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等。

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

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

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一、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案例及分析方法1.关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例及分析方法。

此类案例的特点是,行为能力问题经常与订立合同、立遗嘱、致人损害等结合在一起。

例如:公民甲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

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张花12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

甲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甲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问:商场是否有权拒绝甲父母的这一要求?此类案例分析方法是:在理解案情基础上,正确认定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程度,判断行为人的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的关系。

行为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无责任,对方当事人有无过错等,从而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效以及哪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等。

本案例中,甲虽然从年龄上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由于其年龄达到16周岁以上,其收入能够维持一般的生活需要,属于“有固定的收入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属于“被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人,商场在买卖中也无过错,因此,该买卖行为合法、有效,甲的父母无权要求退货,商场有权拒绝甲的父母的退货要求。

2.关于公民的监护问题的案例及分析方法。

常见的监护案例类型主要有:监护人的范围和监护资格的问题、监护人的确定问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问题几种。

例如:甲15周岁,为一痴呆人,一日,甲父外出办事,匆忙之中忘了将甲托人照管,结果甲私自玩打火机将邻居家的房屋点燃后烧毁。

问:邻居家的损失应由谁负责赔偿?此类案例的分析方法是:结合案情,首先分清案情中的监护属于哪一种监护(是对精神病人的监护还是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以及哪些人有法定的监护责任,以确定监护人和有关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在监护案件中,一般是以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如果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也要适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于第三人故意引诱、教唆被监护人所引起的,则应当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如果被监护人在受委托单位或个人处接受管理时致人损害,除另有约定外,应由监护人承担责任。

民法学习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法律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

民法学习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法律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

民法学习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法律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2023年了,如何应用民法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案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民法学习方法指的是通过学习民法基本理论,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用民法学习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案件,并以最近的一起案例为例。

一、了解法律背景和案件事实首先,在应用民法学习方法进行案件分析前,需要对法律背景和案件事实有清晰了解。

对于法律背景,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此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例,而对于案件事实,需要详细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例如个人资产和收入情况等。

案例如下:小王家中有一名家政服务员小李,负责家里的日常清洁,小李每月工资为2500元。

去年圣诞节前,小李要求加薪至每月3000元。

小王考虑到小李表现优异,应给予加薪,双方口头约定,自去年12月份起,小李每月工资为3000元。

但是,今年6月底,小王突然将小李工资降为原来的2500元,小李感到极其不满意,认为小王违反了合同。

小王则表示,双方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证明。

二、分析案件其次,应用民法学习方法分析此案件。

首先需要对本案件涉及的合同法进行系统学习,合同法涵盖了诸如民事权利的起源、权利人的主体身份、合同的要件、合同的效力、合同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学习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案件中的关键问题。

在本案中,主要争议是在于小王是否应当仍然给予每月3000元的工资给小李。

辩论双方的观点可以分别归纳如下:小李:口头协议具有法律效应,小王应该依据双方协议继续支付小李每月3000元的工资。

小王:没有书面合同证明,也没有经过正式的合同签订程序,因此不存在口头协议的合法效应。

基于该案件所涉及的情况,民法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个关键问题,即口头约定的效力和违约责任的适用。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没有双方签署书面合同,因此,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来判断口头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案例分析方法-韩祥波

【民法】案例分析方法-韩祥波

法考民法主观题案例分析方法@民法韩祥波到了主观题阶段,民法需要强调的是:方法、方法、还是方法!1.民法主观题案例分析,需要的知识依然是大家已经全面学习过的内容,感觉知识点不扎实的同学,可以翻翻背诵版的资料,尤其是担保法(包括保证与担保物权)部分与合同法部分。

2.分析案例的基本思路蕴含在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之中,即民事法律事实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法律关系有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事实包括事件与行为,行为又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3.面对主观题,觉得茫然,正是因为不知道民法总则中这些基础概念的指导意义。

正如当代人驾车需要导航,这体系性思维框架,就是诸位回答主观题的导航仪。

示例:若案例涉及问题,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思考路径如下:首先明确行为是一种法律事实;其次,明确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再次,若是法律行为,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单方还是双方?单务还是双务?财产还是人身?诺成还是实践?要式还是不要式?负担还是处分?等等。

4.案例分析,一定是围绕法律关系展开。

作为基础要求,分析案例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找主体;第二步,分析发生在各主体之间的法律事实,并根据法律事实分析可能引起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各种权利义务、法律效力等;第三步,给各主体分配相应的民事责任。

主观题案例考察涉及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步中。

示例:2014年4月明光机械厂为融资,将其正在制造的数字机床、现有及将有的原材料抵押给阳光公司(抵押权人)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机床制造好投入生产3个月后出现故障,明光厂无法修理,遂交给宝光修理厂修理。

机床修理好之后,明光厂依约将2万元修理费打入宝光厂指定账户,并派人去宝光厂拉回机床。

宝光厂以明光厂未付半年前另一笔修理费为由拒绝归还机床。

后经协商,宝光厂归还了机床。

2014年10月,明光厂未经阳光公司同意将该机床以合理价格出卖给宝花公司。

后明光厂不能向阳光公司履行到期债务。

案例分析法律思路及方法(3篇)

案例分析法律思路及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法律思维,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法律思路及方法,旨在为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2019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乙公司支付货款。

合同约定,若甲公司不能按时提供货物,应向乙公司支付违约金。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未能按时提供货物,导致乙公司遭受损失。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三、法律思路1. 确定案件性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本案的性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因此,本案属于民事案件。

2. 确定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以及违约金的支付问题。

3. 分析法律依据(1)关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关于违约金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四、案例分析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向乙公司提供货物。

然而,甲公司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导致乙公司遭受损失。

因此,甲公司构成违约。

2. 违约金的支付根据合同约定,若甲公司违约,应向乙公司支付违约金。

由于甲公司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导致乙公司遭受损失,故甲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五、法律方法1. 文书审查法在分析案件时,首先应审查合同、证据等法律文书,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法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探讨

法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探讨

法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在法学领域中,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原理和适用,提高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法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包括其定义、特点、应用以及相关的具体案例分析技巧。

一、案例分析方法的定义与特点案例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详细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法律问题、规则和原则,并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论证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具体性:案例分析方法着重于具体案例的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原理和概念。

2. 综合性:案例分析方法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法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法律条文的解读、案例比对和类比、法理和判例的分析等。

3. 深度和宽度:案例分析方法要求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识别问题、查找相关法律文献、推理和逻辑分析等多个层面。

4. 反思性:案例分析方法强调反思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案例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法学教学和法学研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中,案例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法学课程的教学中,如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法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原理和适用。

2. 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案例分析方法常用于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从业人员的案件分析和判决书写中,通过对类似案例的比对和类比,有助于确保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3. 学术研究:在法学研究中,案例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案例研究和比较法研究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揭示法律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三、案例分析方法的具体技巧1. 案例选择: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案例,可以更好地体现法律原理和适用,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民法案例分析

民法案例分析

民法案例分析民法案例分析是法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分析案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和司法实践的运作方式。

本文将以一个案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家水果店的店主,他在店铺外面放了一排展示柜,用于展示各种水果。

某天,一位顾客小张在小明的店铺前经过,看到柜台上有一箱苹果,刚好自己对苹果有需求,于是进店购买。

但在离店铺不远的地方,小张发现购买的苹果并不是新鲜的,于是他要求退货,并要求小明退还购买款项。

案件分析: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关于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我们可以对此案进行分析。

根据该章节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问题:1. 合同成立:在本案例中,小张和小明之间的购买和销售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一种合同关系。

在小张看到展示柜上的苹果,并以货币方式购买后,双方即形成了一个购买合同。

2. 商品质量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商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消费者合理的预期要求。

即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合理地期待商品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如无明显瑕疵、新鲜等。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消费者享有退货权利。

即在购买商品后,若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不满意或存在质量问题,他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退还购买款项。

根据以上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小明所经营的水果店的性质,小张购买的苹果被视为商品;若小张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购买的苹果确实不符合合理预期的质量要求,小明应当退还购买款项,并且若小张要求退货,小明也应当接受退货并退还购买款项。

结论:基于以上的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明作为商家,应当确保其销售的商品质量符合合理预期要求,如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退货并要求退还购买款项。

对于本案例中的小张,若他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购买的苹果不符合合理预期的质量要求,他有权退货,并要求小明退还购买款项。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法总则案例分析

民法总则案例分析

民法总则案例分析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的基本法律规范,它规定了民事权利的保护原则,明确了民事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也规范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效果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民法总则的具体适用情况。

案例一:小明与小华的借款纠纷小明借给小华1000元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约定一个月后小华还款。

然而到期日,小华却以自己没有钱为由不归还借款,并且与小明断绝联系。

小明因此将小华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借款。

分析: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借款关系,应该依法确定。

本案中,小明作为借款人,小华作为出借人,他们之间存在明确的借款事实,且有相应的借条等证据证明。

小华未按约定还款,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二:王某与李某的房屋买卖纠纷王某购买李某名下的一套房屋,双方商定价格为100万元人民币,王某支付了50万元作为首付款,并签订了合同。

然而在交房之前,李某却将房屋卖给其他买家并将首付款据为己有。

王某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分析:根据民法总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应当按照民法总则规定的基本原则、合法的目的和方法合理解释。

本案中,王某与李某签订了买卖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李某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且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三:张某闯红灯事故张某驾驶车辆闯红灯,与小王驾驶的车辆相撞,造成了财产损失。

小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分析: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一条规定,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与其人身权益相一致的财产权益。

根据我国交通法规定,驾驶车辆闯红灯违法,属于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事故。

本案中,张某违反了交通规则,造成了小王的财产损失,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的基础法律,它适用于各种民事纠纷案件。

在具体案例中,可以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条款来判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案例分析思路及步骤(3篇)

法律案例分析思路及步骤(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法律原理、掌握法律技能、提高法律思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法律案例分析思路及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法律案例分析。

二、法律案例分析思路1. 问题识别首先,要明确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即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

在分析案例之前,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确保分析方向正确。

2. 法律规范针对识别出的法律问题,查找相关法律规范,分析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适用范围、效力等级等。

同时,关注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了解法律规范的变迁。

3. 案例事实分析案例中的事实情况,包括当事人、事件、时间、地点、证据等。

通过梳理事实,为后续的法律适用提供依据。

4. 法律关系梳理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分析法律问题的解决路径。

5. 法律适用根据法律规范和案例事实,分析法律问题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关注法律规范的解释、适用原则、法律漏洞等问题。

6. 案例评析对案例进行综合评析,包括案例的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等方面。

同时,探讨案例对法律实践的影响,以及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三、法律案例分析步骤1. 阅读案例首先,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例背景、当事人、事件、时间、地点、证据等基本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案例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 问题识别根据阅读案例的结果,明确案例中的核心问题。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找出案例中的关键词汇,如“合同”、“侵权”、“犯罪”等,结合法律知识,判断涉及的法律问题;(2)关注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如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的承担等;(3)思考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3. 查找法律规范针对识别出的法律问题,查找相关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查阅法律法规全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2)参考法律解释、案例指导、司法解释等辅助材料;(3)关注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了解法律规范的变迁。

分析一个法律案件的方法(3篇)

分析一个法律案件的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件分析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从而为法律适用、司法判决和法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一个法律案件分析方法,从案件背景、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法律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在分析一个法律案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案件的基本背景,包括案件类型、涉及的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等。

以下是一个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案件类型:民事纠纷涉及法律关系:合同纠纷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张三,男,30岁,某公司员工被告:李四,男,35岁,某公司总经理案件事实:张三因工作原因离职,与李四签订了一份离职协议,约定李四支付张三离职补偿金。

后李四未按照协议支付补偿金,张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事实认定1. 证据收集在分析案件时,首先要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而证据收集是认定事实的基础。

以下是证据收集的步骤:(1)查阅案件卷宗,了解案件基本情况。

(2)审查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3)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2. 事实认定根据证据收集结果,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

以下是事实认定的步骤:(1)分析证据之间的关系,确定证据链条的完整性。

(2)判断证据是否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3)根据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本案中,根据证据收集结果,认定以下事实:(1)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离职协议。

(2)离职协议中约定李四支付张三离职补偿金。

(3)李四未按照协议支付补偿金。

四、法律适用1. 确定法律关系在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

在本案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为合同关系。

2. 查找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本案提供法律依据。

以下是查找法律法规的步骤:(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一、引言案例分析是法学学科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旨在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对于民法领域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解题。

本文将以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为题,探讨案例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二、案例分析步骤1.了解案例背景信息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案例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案例的当事人、争议点和现行法律规定等。

通过了解案例的背景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案件的脉络。

2.提取案例要点在了解案例背景信息之后,我们需要提取出案例中的要点。

这些要点往往是案件争议的焦点和关键。

通过提取这些要点,我们可以对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要点的提取可以采用标注或摘要的方式进行。

3.分析案例的法律问题针对案例中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

这包括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和理解,以及对先前的判例和相关学说的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法律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依据。

4.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在分析了案例的法律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将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起来,解决问题。

这包括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适用和解释,以及对相关判例的参考。

通过合理运用法律知识,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5.总结案例分析的结论最后,我们需要对案例分析的结论进行总结。

这包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通过总结结论,我们可以提高对民法领域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案例分析技巧1.注重细节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应注重细节。

案例中的细节往往包含着重要的线索和信息,对于解决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案例,并动用所有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对细节进行精准的把握。

2.运用逻辑思维案例分析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思维。

我们需要对案例中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通过合理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清晰准确的结论。

3.多角度思考对于一个法律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这包括从当事人的角度、法官的角度、社会公众的角度等。

民法典案例解读以及案例分析

民法典案例解读以及案例分析

民法典案例解读以及案例分析
民法典的案例解读着重于对《民法典》规定进行深入理解,对重大民事权利义务问题加以论述分析,以为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民法典具体条文找到解决之道。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有关单位订立合同,并强行限定回执支付双方利益往来时,该法律条文。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三条规定:“单位缔结合同时可以限制回执支付的双方利益往来。

有关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决定回执支付的双方利益往来。


解读这一条文,首先要强调的是,单位缔结合同时可以限定回执支付双方利益往来,因为在缔结合同时,双方当事人是自愿自发的,可以约定限制双方利益往来,也可以灵活安排双方利益往来,以匹配双方利益。

但是,这种限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能侵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双方当事人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案例分析注意事项(3篇)

法律案例分析注意事项(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然而,在法律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法律案例分析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二、案例选择与解读1. 案例选择(1)关注典型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全面认识。

(2)关注最新案例:关注最新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发展的动态,掌握最新法律法规。

(3)关注疑难案例:选择具有争议性、复杂性、创新性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解读(1)准确理解案情:对案例中的事实、法律关系、争议焦点等进行准确解读,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分析法律依据:结合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找出适用的法律条文。

(3)注意案例的特殊性:分析案例的特殊性,如地域、行业、政策等,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案例。

三、案例分析步骤1. 确定争议焦点:根据案例情况,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分析法律依据:结合法律法规,分析争议焦点涉及的法律问题。

3. 比较案例:找出与案例类似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案例的处理结果。

4. 提出观点: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5. 总结归纳:对案例分析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案例分析技巧1. 善于归纳:对案例中的事实、法律关系、争议焦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分析效率。

2. 注重逻辑:在分析过程中,保持逻辑清晰,使观点有理有据。

3. 善于运用法律条文:结合案例,准确运用法律法规,提高分析准确性。

4. 关注案例的特殊性:针对案例的特殊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观点。

5. 拓展思维:在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法律问题,还要关注案例背后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等。

五、案例分析误区及应对1. 误区一:只关注案例事实,忽视法律适用应对:在分析案例时,既要关注事实,又要关注法律适用,确保分析全面。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引言:民法是指规范市民个体之间的行为关系的法律体系,是法律的重要分支之一。

而对于学习民法的学生来说,掌握解析案例的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民法案例分析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民法课程中的案例题。

第一部分:案例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1. 阅读案例在开始解析案例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案例内容。

理解案件的背景、事实经过以及当事人的主张和诉求,对于后续的分析和提出合理的法律观点至关重要。

2. 确定争议焦点通过阅读案例,我们需要确定案件中存在的争议焦点。

这些焦点通常涉及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在确定争议焦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找出案件中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

3. 找出法律依据解析案例,必须清楚相关法律条文,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案例背后的法律规定。

在找出法律依据时,可以借助法律教材、法律数据库或法律相关的网站,确保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符合法律规定。

4. 进行法律分析在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后,可以开始进行法律分析。

将案例事实与法律规定相对照,分析事实与规定的关系,判断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或者依法承担责任。

在进行法律分析时,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条理性,确保解析的严谨性。

5.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解析案例的最后一步。

解决方案应当基于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和适当的法律分析,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考虑到当事人的合理利益。

第二部分:案例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案例分析是学习民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仅依靠理论知识很难解析出完整的答案。

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角度思考民法案例经常存在多种解释和看法,而且不同的法律学派也会对案件的解析有不同的观点。

因此,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角度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民法案例分析大学生宿舍财产被盗的赔偿责任判定

民法案例分析大学生宿舍财产被盗的赔偿责任判定

民法案例分析大学生宿舍财产被盗的赔偿责任判定近年来,大学生宿舍财产被盗事件屡有发生,涉及到的赔偿责任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基于民法案例分析,探讨大学生宿舍财产被盗的赔偿责任判定。

一、案例背景某大学G校的两位学生小明和小华住在同一个寝室。

一天,小明的笔记本电脑被盗,他认为是宿舍楼内的管理不善导致了财产的损失。

小明向学校提出赔偿请求,学校则认为他应该自行承担损失,因为学校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安保措施。

二、分析及判定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案例进行分析:1. 学校的安保义务学校作为宿舍的管理者,有义务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学生的财产安全。

在案例中,小明主张他的笔记本电脑被盗与学校没有采取足够的安保措施有关。

然而,学校声称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安保措施,如配备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

因此,是否学校尽到了安保义务成为关键问题。

在国内类似案例中,法院的判决多数倾向于认定学校已尽到了安保义务。

这是因为学校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安保措施,而且大学宿舍区通常不属于对外开放区域,入住学生也都是学校的学生。

因此,学校在安保措施上不必过度负责,只要采取了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即可。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明很有可能无法证明学校存在安保责任的疏忽。

2. 学生个人保管责任除学校的安保义务外,学生个人也有保管自己财产的责任。

大学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个人财产保管责任由学生自行承担。

在案例中,小明是否采取了适当的保管措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法律实践中,学生的个人保管责任是被普遍认可的。

法院通常要求学生采取合理的保管措施,如将贵重物品存放在保险箱中、及时锁好宿舍门窗等。

如果学生没有采取合理的保管措施,那么在被盗财产的赔偿问题上,学生将承担较大的责任。

3. 侵权行为的确认针对宿舍财产被盗的案件,需要确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盗窃行为本身被视为侵权行为,在确定侵权行为后,被盗物品的所有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案例中,如果小明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有人进入宿舍并偷走了他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可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最近一直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民法学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方法论的探讨研究,我国大陆地区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的发表,但是相比于具体的立法研究而言,学界关注的并不是很热烈,没也有形成一个研究热点。

但是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我认为我国民法学研究水平要寻求进一步提升的话,我们就必须对法学方法论投入更多的精力,唯有如此,才有助于我们把我国的民法学研究引向深入,也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立法研究、司法适用和法学教育。

我们知道,方法在古希腊语中,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

法学之所以称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具有一套独立的方法理论。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所谓法学知识可以看作是法学方法展开的结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陆法系的理论认为,从广义上讲,民法学就是民法解释学,二者为同义语。

现代法学理论中,法学方法逐渐从法学知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关于方法的学问。

德国一般称之为“法学方法论”,日本一般称之为“法解释学”,但其研究对象实质上大体一致。

采法学方法论的概念更为贴切,因为法学方法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包括法源论、法条论、法解释论、法体系论等,还包括法律事实认定的方法,可见,法学方法的理论是围绕着法律适用的过程和司法“三段论”的模式展开的。

长期以来,在民法案例的分析中,我国一直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来分析案例,欠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

在实务中,有一些法官常常是先确定了事实,然后就直接确定结论,然后为了支持结论再去寻找一些法律依据;也有的判决中,事实清楚,法律的适用也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对事实和法律的适用的连接点分析;还有的在判决中,很多人常常从事实就直奔结论,判解缺乏推理过程,使得逻辑的三段论不能得到运用,也是缺乏逻辑的推理过程。

这些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实务中逻辑三段论和民法解释学等方法不能得到广泛地认可和采用,判决缺乏说理性。

同时,缺乏统一的法学方法为共同基础,这也导致了法律人在讨论问题时语境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隔阂。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法官、律师等的正确严谨的法律思维方式,掌握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实务中,案例分析的基本思维的确立还可有效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保证法官依法裁判,从而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法治的实现。

法学方法对于司法裁判、法律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法学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体现。

可以说,法学方法的核心就是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与案例分析的方法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法学方法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案例分析的问题,今天我这个关于民法方法论的演讲想给大家介绍案例分析方法的两种利器,即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和请求权基础的方法。

一、什么是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法学方法论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传统。

在英美法系国家,注重归纳法和论题式的思维,往往采用Case by case的分析方法;而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演绎法和体系化的思维,自从萨维尼创建法学方法论以来,一直采取一种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来分析案例。

尽管分析手段各异,但是都是针对案例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分析方法。

我们这里倡导一种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它属于法学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采用一种规范严谨的方法探讨每一个个案,以准确的认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这种分析方法必须是具有一定规范性。

一方面,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案例,而不是每一个案例就有一种方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不是每个人自我设计或自我构思的方法,在分析案例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未必不能有效的分析案例,但是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分析方法,就缺乏方法论上的统一性,以至于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各说各话的现象。

同时,每个人各自采纳自我设计的方式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

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而每一个都是按照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去进行案例分析,我们欠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

它也就决定了在中国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其意义非常重大。

这对于培养法官、法律学生正确严谨的法律思维极为重要。

第二,案例分析方法不仅是一种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工具。

也就是说,案例分析工具主要不是一个证据的分析和运用的过程,不是单纯确定客观的事实,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上的事实,一种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也就是确认三段论中的小前提。

并且,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律的适用,也就是如何使小前提符合大前提,这样就必须对适用的法律(即大前提)进行解释。

所以,案例的分析是一个事实认定和法律解释的过程。

举一个例子说,甲委托乙购买“飞鱼”牌家具,乙听成是购买“飞翼”牌家具,而甲和出卖人丙也曾有过接触,告知丙要委派乙购买家具。

但是乙购买的家具不符合甲的要求,甲是否必须接受呢?在对这个案例对分析过程中,就不仅仅需要对多项法律事实进行分析,而且更涉及到对解释方法运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对授权行为完全按照文意解释的方法,只要我对你作出的授权的意思表示到达了相对方,那么这个授权就是清楚,如果代理人因为理解错误而从事别的行为,就转化为越权行为,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另外一套法律规则来解决。

但是如果按照目的性扩张的解释方法,法律设定代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护交易第三人,就对上述法律事实作另一种解释,不适用无权代理,而应当按照授权不明,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可见,采取不同的解释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第三,案例分析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结构。

例如在请求权的基础分析方法,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案件,其思维的步骤和程序的固定的,这也决定了案例分析方法是法律人驾驭复杂的法律关系,以简驭繁的有力工具。

案例分析方法的展开其实就是形式逻辑三段论的过程。

形式逻辑三段论在司法中的运用可以说是近代法治的产物,它遵循了判解的说理性,使法官的思维过程得以在判决中展开,同时也使当事人能够了解判解结果的形成,从而增强裁判结果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三段论就好像是判决中的程序规则一样,维护了法院的裁判权的正当性,并对裁判权作出了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其滥用之虞。

可以说,三段论在司法中的运用是法治文明的组成部分。

司法裁判的三段论过程中可以具体体现为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例如,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指的是通过对事实(小前提)的整理与说明,通过对法律(大前提)的解释,建立起大前提与小前提之间的联系,是三段论推理过程中的一部分。

但这种方法其实是形式逻辑在法律思维中的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它必须与法律解释方法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

即案例分析方法即要考虑逻辑思维的三段论,又要和法律的解释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

第四,方法论在各个部门法中的应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所指的解释方法是指民法解释的方法。

法学应当有总的方法,但这种总的方法应用到各个部门法中又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说关于对法律解释的方法。

因为各个部门法的规范对象不同,所以法律解释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在刑法基于罪行法定原则,主要采取文意解释的方法,而不能对刑法条文任意进行扩张解释,否则违背罪行法定的原则。

所以探讨法律解释方法,它应该指的是各个部门法所特有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们说的法律解释方法指的是一种民法的解释方法,案例分析法是民法的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案例分析法与民法解释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多重性格导致的后果天使恶魔善于议论多面性2004-4-10 14:47:19 鲜花(0) 鸡蛋(0) [广告] 05四联法硕招生简章72antony头衔:我什么都不懂等级:版主威望:130文章:2064积分:3272注册:2004-3-27第2楼二、探讨案例分析方法的意义法学方法是民法理论的活的灵魂,民法学就是民法解释学,表明法学方法论在民法学的基础性建构作用。

探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沟通理论和实务,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指引和规范司法裁判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案例分析方法的研究尤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限制法官恣意裁判,保证法律的安定性。

法律推理本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采取三段论模式:大前提是“找法”,即寻找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小前提是确定案件事实;最后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将抽象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得出结论,即判决意见。

但在一些中国法官那里,它却变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复杂错综的工程,首先确定判决结果,然后在法律条文和案情证据的丛林中殚精竭虑地寻找论证的路径,这就是学者所谓的“被倒置的法律推理”。

在这个过程中,判决结果不是法律推理的产儿,而是法律推理的指南。

至于这个判决又是如何被首先确定的,却是一个黑箱。

因此,法学方法的确立有助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官依法裁判,从而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法治的实现。

第二、有助于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仅仅付诸个人的法感情断案,不能带来可靠的公正,法官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才更可能达到以普遍或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公正。

法学分析方法体现了法律的形式正义,使得司法成为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裁判的技术化、形式化,使得判决书的公开和监督成为可能,判决书是裁判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最终成果和物质载体,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和透明性,判决书公开使得法官的推理方法和论证过程受到公众的监督,以保障司法公正。

第三、有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

法学方法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采用标准化的程式,可以提高法官思维的明确性,简化思维的过程,避免分析案件的思维误区,从而使得司法裁判更具有效率,并且保障审判的质量。

例如,法官面对一个新的案件不必考虑从何处下手,只需按照分析方法指引的步骤操作即可。

因此,有学者称,案例分析法可以与流水生产线相比较,使生产效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大为提高。

第四、对于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法律人的思维能力,提高其专业素质,促进法学专业共同体的形成。

王泽鉴先生认为,请求权基础的寻找,是处理实例题的核心工作,请求权基础是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必须彻底了解,确实掌握的基本概念及思考方法。

作为基础的思维方法,法学方法是每一个法律人入门的必修功课,有助于培养法律人共同的学术思维和话语,排除法律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障碍,不至于思路迥异、各说各话的现象。

----------------------------------------------多重性格导致的后果天使恶魔善于议论多面性2004-4-10 14:47:35 [广告] 05四联法硕招生简章72antony头衔:我什么都不懂等级:版主威望:130文章:2064积分:3272注册:2004-3-27第3楼三、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一)法律关系分析法概述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定的生活关系”,即法律规范所调整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