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骨伤本科专业教学进程表

合集下载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剖析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剖析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教学内容:l 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2 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

3 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基础设置1. 专业概述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与骨伤学为基础,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学科。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骨伤学基础理论、技能,并能结合中医特色治疗手段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人才。

2.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骨伤科医学人才:•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骨伤科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骨伤学基础理论和医学诊疗技能;•具备中医骨伤科诊断、治疗和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能力;•具备中医骨伤科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

3. 专业课程设置3.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3.2 骨伤学基础课程•骨的发生、发展与营养•骨与骨关节疾病学•骨伤科诊断与治疗技术学•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学3.3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科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创伤中医学•骨伤科典型病症中医治疗学3.4 临床实践与实习•临床实习•病例讨论与学术交流4. 实践教学环节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参与以下实践教学环节:•实习:通过在医院骨伤科学门诊进行实习,学生将接触真实的患者和病例,学习并实践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讨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参与骨伤科病例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骨伤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术交流:学生将参与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报告。

5. 就业前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就业:•中医骨伤科门诊•医院骨科•中医医院•私人医疗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中医药管理和咨询部门结论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基础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理论知识和骨伤科学基础理论的骨伤科医学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获得全面的中医骨伤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毕业生将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可以在医院门诊、学术研究机构等领域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见习)24,网络××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

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常见病的辩证诊治规律急重病疑难病的诊断、救治的原则杨凌以及了解和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新成果。

在教学中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积极性,以适应新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一)总论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引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指培养具备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等综合医疗技能的专业人才。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优秀的中医骨伤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络、气血论等。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等。

•中医方剂学:掌握中医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

•中医药学基础: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

•中医针灸学基础:学习针灸的基本理论、穴位、操作技巧等。

2.2 专业课程•骨伤科学基础:了解骨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解剖、骨伤病理等。

•中医骨伤理论:学习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骨伤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掌握中医骨伤诊断和治疗技能。

•中医康复医学: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内科学:学习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知识,为综合诊疗提供基础。

2.3 实习实训课程•临床实习:在相关医疗机构进行骨伤科的临床实习,掌握临床诊疗技能。

•骨伤科实训:进行骨伤科实际操作的训练,如骨折复位、石膏固定等。

3. 课程特色与优势•融合中医与西医的优势:本科课程设置旨在使学生既掌握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了现代骨伤科学的知识。

•临床实践能力强:通过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进行临床实践,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强调康复医学:本科课程设置中注重康复医学的学习,使学生在骨伤科领域具备康复治疗的能力。

•学科交叉融合:本科课程设置中将中医学科和现代骨伤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医疗能力。

4. 就业前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在政府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私人诊所等中医骨伤科相关部门就业。

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等,并有机会深造研究生或进修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简要介绍,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旨在培养具有全面中医骨伤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 . 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 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用)课程编号:081560英文名称: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

C.M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数: 54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2 学时;上机学时: 0 学时;课外实践:0 学时;其他学时:0 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5 学分;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骨伤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突出中医药内涵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骨伤科手法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骨伤教研室以形态直观,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为特点,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内容形象化。

以多媒体教学配合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

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了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 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 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 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

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中医骨伤科教学日历 2015年 已修改111

中医骨伤科教学日历 2015年   已修改111
多媒体
彭六明
3.13

7-8
教室
2

3.19

5
教室
1

6-8
教室
3
临床检查
多媒体
邹旦
3.20

5-6
教室
2

3.26

5
教室
1

6-8
教室
3
2
治疗方法
多媒体
谭俊

3.30

7-8
教室
2
1
4.1

7-8
教室
2
2
创伤急救
多媒体
刘义
4.2

5
教室
1
1

6
教室
1
1
骨折概论
多媒体
谢一波

4.9

5
教室
1
1
6
5.12

5-6
教室
2
2
5.15

5-6
教室
2
2
十一
5.18

5
教室
1
1
6
教室
1
筋伤
多媒体
肖亚
5.22

5-6
教室
2
2
7-8Leabharlann 教室22内伤
多媒体
彭六明
十二
5.27

5-6
教室
2
2
筋伤
多媒体
肖亚
5.29

5
教室
1
1
内伤
多媒体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 (2)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 (2)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1. 课程目的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骨伤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巧和预防控制等知识,培养学生用中医骨伤学的学术思维和治疗方法解决临床骨伤疾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大纲2.1 课程设置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程包括课堂讲解、学习案例分析、相关文献阅读等,实践课程包括床边授课、开展诊疗和临床实习等。

2.2 课程内容第一章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1.中医骨伤学的概念和特点2.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3.骨伤疾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第二章骨伤疾病的中医诊断1.骨伤疾病的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2.骨伤疾病的脉诊和舌诊特点第三章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1.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2.伤科经典方剂及其现代应用3.针刺和推拿治疗骨伤疾病的技巧4.各类骨伤疾病的治疗案例分析第四章骨伤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骨伤疾病的预防策略2.骨伤疾病的康复指导和预防方法2.3 教学方法本课程既注重理论的学习,又强调实践和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讲解、案例探讨、床边授课、临床实习、文献资料阅读等。

3. 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是能力的发展情况。

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课堂考试、期末复习考试等方式进行;能力的发展情况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课的考核方式进行。

4. 参考文献1.刘茂, 岳岭. 中医骨伤科学[M]. 2016.2.吴明清. 临证针灸岐义及实践[M]. 2015.3.张超. 骨伤科治疗学[M]. 2017.4.任雪梅, 吕振英. 中医针灸按摩手法与技巧[M]. 2014.。

2014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2014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2
34 17
17 ※

BG0901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5 42 20 20 2 2.5
★ BG0701001 大学英语(一)
4
68 68
4
★ BG0701002 合计
17门 BZ0301012
大学英语(二) 小计 中医学导论
4
68 68
4
41 696 457 100 139 12 7.5 3.5
医患沟通 卫生法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公共体育(一)
2
34 17 4 13
1
17 17
2
34 24
10 1.5
2
34
34
2
1 1 41
BG0801002 公共体育(二)

2
34
34
2
AQJY100001 安全教育
1.5
25 8
8 9 ※※※※※※※※
JY0101001 就业指导
1
17 17


CQJY100001 创业教育
合计16门 01sy2 01sy3 01sy4
小计 实验2(中诊、解剖、组
胚 实) 验3(生理、生化、免
疫) 实验4(病理、诊断)
50.5 855 824
31
2
34
34
1.5 25.5
25.5
2
34
34
3.5 10 14 14.5 8.5 2
1.5 2
01sy5 01sy6
实验5(药理) 实验6(外科学)
1
17
17
1
17
17
1 10.5
1
01sy7

大四下学期骨科方向课程表

大四下学期骨科方向课程表

大四下学期骨科方向课程表
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08级第八学期课程表(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2012.2.20 --2012.5.25)1—14周
星期
时课
间程
一二三四五
上午1 案例教学专家座谈
博士论坛
见习
中医骨病学
见习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2
3
自习中医筋伤学中医筋伤学
4
下午5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
(4-14周)
自然辨证法★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骨伤科生物力学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中医骨病学
(4-14周)
6
7
晚上8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公共任选课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公共任选课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
(1-3周)
9
10
注:1、上课地点:三元里校区XK302课室。

2、带“★”为限选课,余为组选课。

3、《自然辩证法》与07级中西医合班在图四上课。

《骨伤科局部解剖学》在大学城基础楼解剖实验室上课。

4、学生人数:30人,见习分六小组。

5、1-14周课堂教学,16周起临床实习。

6、课程表只体现本学期每周的公选课和限选课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以教学日历表为准。

第一临床医学院办公室
2011.12.5。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代码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代码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代码一、概述1.1 课程名称:《中医骨伤科学基础》1.2 课程代码:MED-101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4 课程学分:3学分1.5 开课学院: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二、课程目标2.1 了解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2.2 掌握中医骨伤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2.3 培养学生对于骨伤科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2.4 提高学生对中医骨伤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课程内容3.1 中医骨伤学概论- 中医骨伤学的定义和范畴- 中医骨伤学的历史渊源- 中医骨伤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3.2 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 骨伤学的基本概念- 骨伤的病因病机- 中医骨伤学的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学的临床疗效3.3 中医骨伤学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的应用- 针灸、推拿、跌打等辅助诊断方法- 现代医学影像学在中医骨伤学中的应用3.4 中医骨伤学治疗技术- 针灸疗法在骨伤学中的应用- 推拿疗法在骨伤学中的应用- 中药疗法在骨伤学中的应用- 外治疗法在骨伤学中的应用- 药石疗法在骨伤学中的应用- 骨伤学康复技术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4.2 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实习,提高学生对中医骨伤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4.3 学术讲座:邀请中医骨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考核方式5.1 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实习报告:考核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3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中医骨伤学相关的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编写有关《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教材,准确、权威地传授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6.2 实验设备:购置相关的中医骨伤学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在实践中的需求。

6.3 图书资料:收集中医骨伤学领域的专业图书、期刊和论文,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支持。

中医骨伤科基础课程情况及要求

中医骨伤科基础课程情况及要求
38%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章节
实践教学内容
第五章 辨证诊断
第六章 筋骨关节检查法
第八章 手法
第九章 固定疗法
期末操作复习 及操作考试
合计
摸诊、动诊、量诊
各部位检查法及神经 功能检查法
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
夹板及石膏固定、皮 肤牵引、布托牵引
各部位特殊检查、正 骨手法、理筋手法
实践 学时
2 8 6 4
4 24
踏实肯干、团结协 作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内容
单元划分、课时分配
单元
教学内容
第1单元 骨伤科基本理论与知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6
14
2
第2单元 骨伤科常用检查法及辅助诊断
20
12
8
第3单元 骨伤科常用治疗方法
操作练习与考试Biblioteka 总计241410
4
4
64
40
24
62%
理论学时 40
实训学时 24
实践地点与教学方式
教师演示、学生角色扮 演及练习、临床见习
教师演示、学生角色扮 演及练习、临床见习
教师演示、学生角色扮 演及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演示、 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角色扮演及练习、 教师答疑及指导
课程考核
平 时 成 绩
期终
考核类型
考核项目
课内考核
出勤、纪律 单元检测
实训考核
实训报告 操作规范及熟练程度
期末考试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学科总评
分值 5 5 5 15 70
100
合计
30
70 100
五、课程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 2.课堂认真听讲 3.课后复习 4.勤于思考、善于模仿、不懂就问 5.反复操作练习、熟能生巧 6.网络查阅资料、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正骨调理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正骨调理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正骨调理专业课程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正骨调理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

2. 培养学员具备中医正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水平。

3. 增强学员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正骨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2)实践课程:正骨手法操作、病例分析、临床实习等。

2. 课程进度安排(1)第一学期- 第1-4周: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 第5-8周:中医诊断学、中医正骨学- 第9-12周:中医骨伤科学、正骨手法操作(2)第二学期- 第1-4周:病例分析、临床实习- 第5-8周:临床实习、临床实习- 第9-12周:临床实习、毕业论文撰写3. 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2)实践教学:采用现场演示、实操练习、临床实习等多种形式。

四、师资力量1. 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正骨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2. 聘请临床医生、实习护士、康复治疗师等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答辩等形式。

2. 实践考核:采用实操考试、病例分析、临床实习报告等形式。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医正骨教材。

2. 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医院,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

3.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促进学员学术交流。

七、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2. 中西医结合:融合中医正骨、西医康复等理论,拓宽学员的视野。

3. 注重职业道德: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素养。

八、课程保障措施1.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优化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学设备,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计18门
小计
2.5 42 42
57.5 976 946
30
2.5 3 实验
实 践 课
见习 实习
01sy1 01sy2 01sy3 01sy4 01sy5 01sy6 01sy7
BGJS01001 F0009005 F0009006 F0009010 F0009011 BYSX001
2
34 34
3.5 60 60
2 3.5
★ BZ0403003 骨伤手术学
3.5 60 60
3.5

BZ0402003 中医妇科学

BZ0401005 中医儿科学

★ BZ0409001 针灸学
4
68 64
4
3
51 48
3
3.5 59 56
3
4 3
3.5
57.5
★ BZ0403012 推拿学
2
34 34
3.5 59 56
3
3.5

3
51 48
3
3

54 916 871 17 28 8.5 8 13 11.5 6 3 4

3
51 51
3
习 52
3.5 59 54
5
3.5

4
68 68
4
BZ0403006 中医骨伤科基础
3
51 48
3
3
★ BZ0403011 中医筋伤学
3.5 60 60
3.5
中医 ★ BZ0403009 骨伤内伤学 BZ0403007 中医骨病学
0.5 4.6 6.4 4.6 2.4
5* 5周
2周
2周
1周
4* 4周
1周
1周 1周 1周
4
*
52*
24.5
0.5 4.6 6.4 4.6 2.4
193.5 2890 2274 415 201 21 20.5 20.5 18.5 28.1 27.1 28.9 9.9
26.5
8*
8*
220
16.5 24.5
年 9、10
翻转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17周) 学期
应 修 学 分
BGXS01001 形势与政策
2
34 32
2※
※※※
BG0603009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1 34
17 2
BG0602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4 24
10
1.5
选修课 D2KT0001
实验1(中基) 实验2(中诊、解剖、组胚) 实验3(生理、生化、免疫) 实验4(病理、诊断) 实验5(药理) 实验6(外科学) 实验7(针灸、预防) 小计 课内合计 军事理论与技能 临床课程见习 暑期见习 转段考试 临床技能培训 毕业实习 小计 必修课 限制性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含网络课程) 第2课堂 总计
生物化学
2.5 42 42
2.5
BJ0111012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2.5 42 40
2
2.5
★ BJ0415001 ★ BJ0212012 合计17门 ★ BZ0404008A ★ BZ0404008B ★ BZ0406005
病理学 药理学 小计 中医内科学 (一) 中医内科学 (二) 中医外科学
卫生法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公共体育(一) 公共体育(二)
1
17 17
2
34 24
10 1.5
2
36
34 2 2
2
36
34 2
2
1 41
AQJY100001 安全教育
1.5 25 8 8 9 ※ ※ ※ ※ ※ ※ ※ ※
JY0101001 就业指导
1
17 17


CQJY100001 创业教育
2
附表二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专业(学制5年)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限制性选修课部分)
修订时间:2018年10月
课 课考
程 平
程 模
试 性
课程代码
台 块质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各学期 周学时分配
0.5 8 8
0.5
BJ0105008 医古文
3
51 42 9
3
★ BJ0101001 中医基础理论
5
85 80
55
★ BJ0102001 中医诊断学
4
68 68
4
中医 ★ BJ0207001 中药学 ★ BJ0103001 方剂学
5
85 85
5
85 77 8
5 5
BJ0101004 内经选读

★ BJ0104002 伤寒论
0.5 8
8
0.5
5
85
85
5
4
68
68
4
3
51
51
3
1
34
34
1
0.7 12
12
0.7
2.3 40
40
2.3
16.5 298
298
0.5 5 4 3 1 0.7 2.3
169 2890 2274 415 201 21 20.5 20.5 18 23.5 20.7 24.3 7.5
2 2周
*
18.5
★ BG06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1 34
17
2
★ BG06020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2 60
42
3.5
★ BG0603011 医学伦理学
1
17 17
1
人文 BG0606001 医患沟通
2
34 17 4 13
1
社科 公 与自 共 然科 课学
BG0603005 BG0102002 BG0801001 BG0801002
业 基
BJ0104005 金匮要略

★ BJ0104004 温病学

★ BJ0107001 人体系统解剖学
BJ0108001 组织胚胎学
3
51 48
3
3
3
51 48
3
3
3
51 48
3
4
68 64
4
3
54
4
2
34 34
2
2
34 32
2
2
★ BJ0109001 生理学
3
51 51
3
临床 医学

BJ0110002
34 17
17 ※

BG0901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5 42 20 20 2 2.5
★ BG0701001 大学英语(一)
4
68 68
4
★ BG0701002 大学英语(二)
合计17门
小计
4
68 68
4
41 700 457 100 143 12 7.5 3.5
31
1
BZ0301012 中医学导论
附表一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专业(学制5年)本科指导性教学进程(必修课部分)
修订时间:2018年10月
课 课考
程 平
程 模
试 性
课程代码
台 块质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各学期 周学时 分配
学 分
总计
自学 第1学年
第2学年
第3学年
第4学年
第5学
讲 课
实践
、网 络、 1 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5 学期 6 学期 7 学期 8 学期
2
★ BZ0404005 诊断学
3.5 59 59
3.5
★ BZ0404003 内科学
4
68 64
4
4
临床 ★ BZ0406008 外科学
4
68 60
8
4
医学 BZ0404025 急诊与灾难医学
2.5 42 42
2.5
BZ0112005 预防医学
2.5 42 42
2.5
★ BZ0404016 传染病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