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0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9年高中地理第0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中地理第0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中地理第0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15 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1.大气受热过程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

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和转换具体表现如下:如下图所示: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保温作用过程。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这些热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保留,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方向的辐射就把地面散失的热量返还回来一部分,使地面温度得到保持.因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关键是大气逆辐射。

图示如下:(2)意义:保温作用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会降到很低3.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2)掌握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3)了解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图表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2)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3)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大气层的厚度及成分变化规律;(2)大气对地球环境的保护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大气的基本概念;(2)提问:同学们认为大气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2. 教学基本内容:(1)讲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和垂直分布,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2)介绍大气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现象;(3)阐述大气的主要作用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气作用的理解;(2)提问:同学们认为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四、课堂小结2. 强调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大气分层结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层的特点;2. 调查生活中可能导致大气污染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大气的基本成分、分层结构、作用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实际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酸雨、雾霾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大气知识的掌握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对大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4(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回顾】1. 大气受热的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甑逍ftt时I——〉itiat揺射票薦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锋面与天气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主要区别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射向于宙空何射向宁宙空间令人哉上売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 小中 大天气图冷殊律/rryrrrrnTTrTT^r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 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 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 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 徐徐爬升,冷却凝 结产生连续性云雨暖气团平衡抬 升或爬升,形成 持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 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 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 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 来冷气团的位置, 气温上升、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单一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 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 的大风、沙暴、寒潮在我国出现得较 少,大多伴随着 气旋出现。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1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1

地球上的大气一.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二. 学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的重要知识点三. 重难点讲解:构建知识网络四. 复习方法指导:重难点释疑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作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它对气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

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

如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

在描述中要注意以下区别:(1)高温和温和(凉爽):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

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其夏季均温在20℃以下。

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

气候描述中的“高温”与天气描述中含义不同,“高温天气”一般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

(2)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寒冷”。

3、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价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资源。

在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光、热资源,有利的条件是(生长期内)光热资源丰富,但有些地区可能两者不同时具备,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够充足。

(2)降水量,有利的条件是雨量充足或雨量适中,但不同的农作物生产对雨量要求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为旱作物,它们对水分的需求量要少于水稻生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复习本章根底知识,了解本节根本内容,将自己掌握不好的记下来,留在上课解决。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第二章我们学习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二章的章末复习。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相应的天气特征。

4.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5.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判断。

三、推进新课师:现在我们先练习一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大屏幕上的13道题目,大家用10分钟完成,看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好又快!开始!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师:同学们,时间到!完成的同学举手,没完成的先暂时停下来,因为我们是定时训练。

现在我们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拟多的,老师讲解。

板书: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要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共四节)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共四节)

高三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共四节)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一、考纲要求1、了解大气的受热进程,并可以解释相关大气现象。

2、了解热力环流的构成进程,并学会用实例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3、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图上判别风力及风向二、背默写内容1、__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3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热力环流的构成进程5、画出白昼和夜晚的海陆风6、画出白昼和夜晚的山谷风7、画出因城市的热岛效应发生的热力环流5、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三个,如下:〔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构成________的直接缘由思索:水平气压梯度力能否改动风向和风力〔2〕、地转倾向力:与________垂直,北半球向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思索:地转倾向力能否改动风向和风力〔3〕、摩擦力:与_________相反思索:摩擦力能否改动风向和风力6、画出北半球近空中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hPa〕7、画出北半球空中二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0(hPa)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考纲要求1、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构成、散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海陆散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构成、散布及其气候特征3、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构成与特点及其差异二、背默写内容1、画出地球上的三圈环流图,并标注六风七带2、由动力作用构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由热力作用构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夏季_________移,夏季___________移4、1月份,北半球东亚滞留在陆地上的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气压称号〕所切断,从而构成从陆地吹向陆地的___________季风〔风向〕,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节构成的气候特点区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月份,北半球东亚滞留在陆地上的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气压称号〕所切断,从而构成从陆地吹向陆地的___________季风〔风向〕,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节构成的气候特点区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6、1月份南亚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从陆地吹响陆地的____________(风向),7月份南亚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从陆地吹响陆地的___________(风向),在这两个缘由的作用下南亚构成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气候在印度容易惹起的自然灾祸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南亚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的洋流构成典型的季风洋流,夏季呈_____时针,夏季呈_______时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大气层结构复习1.1 复习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1.2 讨论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1.3 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1.4 通过实例了解大气层对航天活动的意义。

第二章: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复习2.1 复习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式。

2.2 探讨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3 分析大气压力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4 通过实验了解气压的测量和应用。

第三章:大气运动复习3.1 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2 探讨风的形成原因: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3.3 分析大气垂直运动:上升和下沉气流。

3.4 通过图解了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第四章:降水复习4.1 复习降水的形成过程:水汽凝结、云滴生长、降水粒子形成。

4.2 讨论降水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4.3 分析降水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4 通过实例了解降水的测量和预报。

第五章:气候与大气的关系复习5.1 复习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水体、陆地、生物。

5.2 探讨大气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温度、湿度、风向等。

5.3 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5.4 通过案例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第六章: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复习6.1 复习大气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6.2 讨论大气成分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6.3 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其气候效应。

6.4 通过实例了解大气成分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第七章:大气污染复习7.1 复习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来源。

7.2 探讨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7.3 分析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和措施。

7.4 通过实例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挑战。

第八章: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复习8.1 复习常见的气象现象:雷电、台风、沙尘暴等。

8.2 讨论气象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8.3 分析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8.4 通过实例了解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高一课堂教学设计《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doc

高一课堂教学设计《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doc

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年级高一班级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回顾和记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

2、通过纲要信号图,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线索。

3、通过基础练习,提问评讲,突破热力环流、风的受力、三圈环流、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变化等重难点。

3、通过知识的回归整理,帮助学生巩固和学会迁移、运用知识,为迎接期末考试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激励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增添学生的学习信心,树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重点热力环流、风的受力、三圈环流、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气候及其成因、气候变化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受力、三圈环流、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特征与成因
教学方法自主练习、背默、体系构建
教具准备知识复习提纲
作业四全:A:第二章基础知识填空
默背:第二章基础知识(即印发的学案)




课堂教学过程。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讲学课件高中地理新人教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讲学课件高中地理新人教版
第六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②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必(修3二)《判遗断传各与种进气化压》场的天气状况:
三、微专题
【典例示范】读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解析】(5)热电厂会污染大气,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威海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 圈之外,适宜布局在②处;城市绿地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内,布局在 ①必处修。二 《遗传与进化》
五、课堂达标
下图为我国某地冬、夏季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第三1章.下细列胞叙的述基正本确结的构是(
三、微专题
微专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第.三大章气细的胞受的热基过本程结构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第六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三、微专题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第(三1)章解细释胞温的室基气本体结大构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讲学课件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课
一、导学目标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 构建章节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章 细2 胞的基掌本握结本构章节重点微专题及其方法技能。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二、课堂导入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性。

2. 理解大气层的作用和功能,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3. 掌握大气的动态变化,包括风、气压、气候系统等。

4. 能够分析大气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特性:回顾大气的基本组成,如氮气、氧气、水蒸气等,以及大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等特性。

2. 大气层的作用和功能:介绍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功能,如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平流层的臭氧层保护作用、高层大气的电离层等。

3. 大气的动态变化:复习风、气压、气候系统等大气运动和变化规律。

4. 大气的环境问题:讨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大气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5.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讲座,介绍大气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大气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报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报告,展示他们对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4. 讨论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互动性。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气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小组报告表现:评估学生在报告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4. 课堂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和讲义: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2.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3. 案例分析和数据:提供实际的大气环境问题案例和相关数据,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 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 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复习1. 低层大气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两者体积合占99%。

2.杂质:大气中的杂质含量,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

通常,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于海上,城市于乡村,冬季于夏季。

杂质会使大气能见度,但作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把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和。

4.对流层特征:(1)高度:低纬地区高千米,中纬度地区高千米,高纬度地区高千米;夏季较,而冬季较,地区尤其明显。

(说明:一般规律气温越高,对流就越旺盛,对流层就越高。

)(2)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因为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

(注意,其实根本热源主要还是太阳。

)(3)运动:因为上部而下部,空气容易产生,随着空气的上升,把近地面的和向上空输送,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思考:对流层内大气是否有大气的水平运动?(4)天气: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与人类关系密切。

(5)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可以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污染物扩散,会大气污染。

特别说明:对流层一般平均每上升100米,对流层气温约降低0.65℃。

如果降低的幅度小于0.65℃或者不是降低反而升高,都属于逆温现象。

5.平流层特征:(1)高度:自对流层顶向上至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

(2)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平流层主要靠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3)运动:上热下冷,大气,不易形成对流。

大气以运动为主。

(4)天气:水汽杂质含量少,天气以为主,能见度,有利于飞行。

6.高层大气:气压很,密度很。

气温变化从下往上是先后。

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说明:人造卫星在高层大气里运行,极光是发生在这一层。

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从而影响到无线电短波通信。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和作用,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

人教版高一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套教案

目录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第一课时 (3)第二课时 (1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8)第一课时 (19)第二课时 (27)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39)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50)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12【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气象事件,如台风、干旱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大气知识,如“大气压力是如何随高度变化的?”、“风向是如何形成的?”等。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气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特征、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风向与风力的形成、气候系统等。针对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气相关知识。
4.总结学生提出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的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课教案(2课时)
一:知识纲要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5)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2.2 气压带和风带
1、大气环流及意义
2、三圈环流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
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

3
低气压带 23
660
026/ 2302666034/ 6603400 高气压带 冬至日 春分日
太阳位置
4)季风环流
2.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

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3)适应气候变化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二:重点知识网略
冷热不均
高气压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低气压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
地球分转 “带”变成“块”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注意点:
①海拔相同则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②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等压面凸起处气压高,等压面低下处气压低。

压线之间的夹角α越大;反之,夹角愈小;摩擦力为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④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言, 北半球,
顺时针方向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射。

反气旋中心控制的地区,中心空气下沉,天气晴朗。

注意:气旋、反气旋的不同位置盛吹不同风向的风。

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学会判断低压槽、高压脊、鞍部,比较不同等压线密度下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同一图中,等压线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和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风力小。

)。

重点难点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的形成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由于地球表面积的海陆相间分布及其热力
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特别是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分裂成块状分布。

②季风环流的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引起一年中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从而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以东亚最典型,以我国为例:冬季,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阿留低压之间存在很大的气压梯度,形成势力强大、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简称副高)势力增强,与亚洲低压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形成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即夏季风。

值得强调的是:南亚是世界著名的热带风季风气候区,它的形成虽然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但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而形成。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受亚洲低压的吸引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给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带来大量暖湿气团和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