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明清史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历史背景
4、文学艺术大发展。
文学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 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1640——1715)《聊斋志异》、吴敬梓 (1701——175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3)的《红 楼梦》;戏剧作品有明代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清初 洪 昇 ( 1645——1704 ) 的 《 长 生 殿 》 、 孔 尚 任 ( 1648——1718 ) 的 《桃花扇》;
历史背景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更加强化、完善、成熟的时期,也是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达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时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明太祖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指挥使司主军事;)、设通政使司行“敷奏 封驳”之事;废中书省、废丞相“关白”之权、分相权于六部;掌控 军权(兵部、都指挥使司、都督府)立严刑峻法、三法司(刑部、都 察院、给事中)协同断案;改科举(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兴文字狱、设 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朱元璋设“东缉事厂”、明成祖朱棣设 “锦衣卫”、明宪宗设“西厂” )、大力削藩(二十五王与宁、晋、 燕三王);
第一节 概述[3]
1840年帝国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历年不 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 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音乐的理论、乐器、技 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它对我国新音乐的形成 具有启蒙意义。
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年——1633年)的《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年— 1661年)的《天工开物》、徐宏祖(1586年——1641年)的《徐霞客 游记》。数学发展、测绘技术、明长城6000多公里、明清宫殿群、天 坛等。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过程
坐着的大臣
站着的大臣
跪着的大臣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 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祖 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还有坐处。 到宋朝,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 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到明清,大臣得跪 着奏事了,清朝大臣上朝得穿特制的护膝。 请思考:君臣关系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材料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 丞相始也。‛——黄宗羲 材料2:‚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最终 变成独裁的权力。有好处也有很大的问题, 好处是防止权臣专政,巩固了统治;问题 是君主专制独裁,加大了社会的风险 性。‛——《政治文明历程》 结合材料,从丞相的职能和作用角度 评价明太祖的废相举动?
Y(程度)
Y(程度)
0
秦
明清
x( t )
0
秦
x (t) 明清
图1:中国封建社会君 图2: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趋势 主专制发展趋势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影响
1、君主专制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2、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3、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4、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 污腐化 5、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 的重要因素 6、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清史专题论文【范本模板】
明清史专题论文题目浅析明朝经济发展状况学院文史学院姓名严文科专业历史学学号283020215浅析明代经济发展状况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王朝,从它的诞生、成长、繁荣到消亡,其特殊的经济发展状况,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明朝前期明初统治者在元末农民战争猛烈扫荡旧生产关系落后环节的基础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使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当时,明太祖告诫各地官吏:“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
"为此,他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与民休息.朱元璋特别强调奖励垦荒和移民屯田。
到明太祖后期,土地大量开垦,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而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成为中国历史又一鼎盛皇朝.二明中后期15 世纪 40 年代至 17 世纪 20 年代,即明英宗正统年间至明神宗万历末年。
总的形势是,大明帝国繁荣强大的时代已告结束.政治上官方势力抬头;法制日益松驰,官员更加腐化。
财富争夺日益激烈化。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封建贵族地主疯狂兼并地土地,“皇庄"遍畿内;王府庄田、勋戚庄田、中官庄田、大量扩张,遍布各地,都是权力的变生物。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不断激起暴动抗争。
小农经济遭受破坏,也使政府财政陷于困境。
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军备败坏,导致政治危机不断加深。
加上北方鞑靼、瓦刺崛兴,屡屡破关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不断登陆骚扰,明皇朝内外交困,国力渐衰.三明后半期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使明中朝的社会危机得以缓解,一条鞭法的实施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张居正为了抑制兼并,均平赋役,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的基础上,进行赋役改革,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1)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力役合并到一起,如里甲、均徭及杂役等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一起征收。
第六讲 明清史史料
二、明史史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基本史料 1.《明实录》:明历朝编年体史书,3045卷 辑录的专门史料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校勘,1962年版,正文133册,校勘 记、附录40册。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 2.《国榷》108卷谈迁 敢于直书、善于评论、考订详实、叙事简单 3.《明通鉴》90卷夏燮 4.《明史纪事本末》80卷谷应泰
5.《古今图书集成》:又名《古今图书汇编》,清康
熙年间陈梦雷原编,雍正年间蒋廷锡奉旨校勘重编, 是中国古代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的一部类书。全 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汇编,32 典,共6109部。每部录汇考、总论、图表、列传等9事, 多将原书整部、整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方便 查核。
5.《明史》336卷张廷玉等
修撰时间最长,95年 郑天挺先生的评介:《及时学人谈丛》
6.《明史稿》310卷王鸿绪(万斯同)
7.有关明史的编纂和考订书籍 黄云眉《明史考证》1-8册 8.正德《明会典》(180卷)与万历《明会典》(228
卷) 王圻《续文献通考》
9.王世贞《弇州史料》(100卷)、《弇山堂别集》(100卷) (二)其他史料 1.纪传体:郑晓《吾学编》、张萱《西园见闻录》、何乔远
4.《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四库全书》的总目录,由清代永瑢、纪昀等编纂, 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全书著录收入《四库》 的古籍和存目,按经、史、子、集分为四大类,每一 大类又分若干小类。每一部书都有提要,内容包括版 本源流、著者事迹、内容概括、文字异同、价值大小 等,对古籍的参考和使用带来很大便利。
近百年明清史研究回顾PPT课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明清史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学科的交叉可以为明清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可能性
与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主要探讨明清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如赋税政策、土地政策、水利建设政策等。
关注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占有关系和土地流转制度,揭示了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等方面,以了解当时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局限性。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新材料与新方法的运用
新材料的发现
近年来,大量明清时期的档案、文献、文物等被发现和整理。
新材料的出现为明清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和线索。
引入计量史学、统计学等新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模型预测。
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历史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文本挖掘,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语言文字与语言学研究
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
艺术风格与技法
探讨明清时期的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发展状况,分析艺术风格和技法的演变趋势。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考察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方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分析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文学流派与思潮
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以及重要作家作品,分析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民众情感中的作用。
明清史名词解释
明清史名词解释
明清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出现了许多重要人物。
以下是明清史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1.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百科全书。
2.仁宣之治:明朝仁宣二帝在位期间,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3.土木堡之变: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土木堡之役中被俘虏,明朝军队大败,后英宗被释放回朝。
4.弘治中兴:明朝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改革税制,重视教育,国家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5.嘉靖大礼议:明朝嘉靖年间,为了确定正统皇帝的地位,发生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大礼议之争,最终嘉靖皇帝成功确定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6.东林党争:明朝末期,东林党和阉党之间长期的政治争斗和权力斗争,对明朝的灭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一些工商业者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8.抗清斗争:明朝灭亡后,一些忠于明朝的官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清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9.大顺政权: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后被清朝军队击败。
10.南明政权:明朝灭亡后,南方的明朝官僚和地方势力建立了多个小政权,统称为南明政权,它们与清军进行了长期的抵抗。
以上是明清史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
《高中历史必修课件-明清时期》
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
1
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和民变频发,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2
清朝的建立与征服
清朝建立后,经过多次战争征服其他政权,稳定了国家局势。
3
内忧外患与社会动乱
明清时期,内忧外患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文化艺术与思想变迁
文学与戏剧
明清时期的文学与戏剧经历了 各种风格的转变,展现了社会 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变迁。
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动荡与清朝的建立,最终形成了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状况
农业经济
农业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经济 支柱,农民对国家财政的贡 献举足轻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在明清时期,商业与手工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经济的 持续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
明清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 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与知识的积 累。
《高中历史必修课件——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有着丰富的背景和 独特的特点,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起源于明朝衰落,清朝兴起的背景。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 荡不安,为清朝建立埋下了伏笔。
时代特点
明清时期有着显著的特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 文化艺术的繁荣等方面。
绘画与艺术
明清时期的绘画与艺术形式丰 富多样,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审美追求。
思想与科学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学呈现出 丰富多样的发展,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与变革。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海外殖民与外交联系,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产 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历史简介ppt课件
③乾隆朝:乾隆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也形同虚设
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 纸等。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 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 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息”; • (5)外国商船到广州停泊时,“酌拨营员弹压稽查”
23
六、闭关锁国政策利弊
• 闭关锁国政策利
利:一定程度上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维护 国家安全。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 统治,它推行了近200年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 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24
• 闭关锁国政策弊端
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 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 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11
二、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原因
1、为了防范自卫 2、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 心理,缺乏发展观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 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12
三、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易, • 1759年颁布《防范外事规条》五条, • 1809年颁布《民夷交易章程》 • 1831年《防范夷人章程》
19
五、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
• 1、禁止私人出洋贸易,关闭和收缩对外贸易 港口。
• 2、推行牙行制度和公行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 3、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 • 4、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西学东渐新颖性一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二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原因三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过程四分期1明朝2清朝五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六闭关锁国政策利弊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0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ppt课件明清历史
明清时期留下的历史遗 产,如建筑、艺术品和 文化传统,对现代中国 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这些遗产不仅具 有历史价值,还为现代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 资源。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和 治理经验可以为现代中 国提供借鉴。例如,如 何在保持国家稳定的同 时推动政治改革和经济 社会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 衰落可以为现代中国提 供教训。例如,如何应 对全球化挑战,如何推 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以 及如何保护国家经济安 全。
CHAPTER 05
明清的对外关系
与西方国家的交往
郑和下西洋
明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与多 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 文化、贸易的交流。
西方传教士的来华
明清时期,有许多西方传教士如 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中国传播 教义,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 知识。
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朝贡体系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如朝鲜、 日本、琉球等维持着朝贡体系下的交 往,互相派遣使节,进行贸易和文化 交流。
清朝的兴起
满族的起源与崛起
满族在明朝时期逐渐崛起,通过 与蒙古结盟,在东北地区建立了 后金政权,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清朝的建立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下, 后金政权逐渐壮大,最终在1636 年改国号为清,标志着清朝的正
式建立。
清朝的早期扩张
清朝建立后,迅速向南扩张,通 过征服中原地区和南明政权,实
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为 现代中国提供了丰富的 文化资源。同时,我们 也应思考如何在新时代 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 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 交流。
CHAPTER 04
明清的文化与科技
明朝的文学与艺术
小说创作
明朝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如《水浒传》、《西游记》和 《红楼梦》等经典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模块:明清时期专题
a.最初名称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军机处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c.特点: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1)概念: • 专制主义:专制与民主相对,其主要特征是皇 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 是地方服从中央,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是管理方式。 • 二者之间的联系:【正相关】 • 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 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 集权不力时。
②近代中国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 ③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1. 封建统治者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 注意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封建经济 继续发展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了封建制 度和封建经济的严重阻碍 3. 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比,发展速度缓 慢,整体水平开始落后于西方
〖链接高考〗
(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 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 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 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 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结合所学思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封建制度、市场因素、资金因素、政策因素、传统 观念、自然经济、劳动力
高考明清时期知识点
高考明清时期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考试中,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明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和发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明朝的建立与太祖朱元璋密切相关。
太祖朱元璋在经历了多次战争后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起了明朝的政权。
在朱棣登基后,明朝的国家政权逐渐稳定,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明朝政府高度重视科举制度,明成祖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兴修水利、厉行节约、提倡农桑、改革官制等。
这些改革都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明代的海外航海和文化交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海外航海和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明朝海外航海的重要事件之一。
郑和率领的船队多次出使东南亚国家,展示了明朝的国威和中国的繁荣。
在海外航海的过程中,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三、明代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明代是中国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的时期之一。
明朝的文人雅士们在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环境下,积极从事文化艺术创作。
明代的文人绘画和书法成就卓著,如沈周、文徵明、唐寅等都是明代文化艺术的代表。
此外,明朝还发展了很多传统文化,如戏曲、杂剧、戏剧等。
明朝的文化繁荣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明朝的衰败为清朝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不安成为明朝政权的致命伤。
在这种背景下,清朝的建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是清朝的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发展。
五、清朝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著名的"满汉全席"制度。
清朝时期有明显的社会阶级划分,满族是统治者,其他的汉族则是被统治者。
通史专题 明清
通史专题五明清明清时期(1368-1644-1840)是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时期。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逐步形成监阁共理的政治体制;清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经济上,农耕经济出现了辉煌、迟滞。
一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重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封建政府继续严厉贯彻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经济逐步迟滞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
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心学影响较大;八股取士、文字狱等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市民文化兴起,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抨击,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成就;一批总结性的科技、文化著作诞生。
了解: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建立大明,年号洪武,以胡惟庸谋反案和蓝玉案为契机,大肆诛杀功臣,设锦衣卫,废丞相。
1398-1402年为建文帝统治时期(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
朱棣统治时期,派遣郑和五下西洋,命令解缙主编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设立东厂。
随后明朝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诸如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嘉靖时期大礼仪之争、张居正改革、东林党争、明末三大疑案、明末农民起义、明与后金战争等。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此后南明政权延续到1662年。
1644年明亡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启了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严厉推行剃发令,招致汉民族激烈反抗,清推行了屠杀政策。
康熙帝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三征葛尔丹、抵抗沙俄侵略、兴文字狱、实施禁海,并于1712年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在位期间,大肆改革,建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整顿吏治、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废除贱籍、推行密折、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平罗卜藏丹津叛乱,设驻藏大臣。
第六章 明清史
作者: 盘亭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46-50页
主题词: 资本主义萌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清史;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多民族国家;朱元璋;明清时期;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封建统治
摘要: <正>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最后阶段,因此这一时期有许多为前几个历史时期所不具有的时代新特点。
最突出地表现为一方面在旧的封建社会母体内逐渐孕育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幼芽——资本主义萌芽至少在明代中期终于破土而出了,预示着封建社会的衰败与终将被取代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十分顽强,仍然到处施行着扼杀新生事物的淫威,特别是专制主义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封建统治空前强化,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资本主义的难产,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
另外,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得到空前未有的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从我。
明清史公开课资料课件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03
铁犁牛耕普及,精耕细作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手工业发展及特色产品
官营手工业
规模庞大,分工细致,技艺精湛,产品精美,如景泰 蓝、珐琅器等。
民营手工业
面向市场,生产灵活,产品实用,如棉纺织业、制瓷 业等。
特色手工业产品
如苏绣、粤绣、蜀锦等,具有地域特色,享有盛誉。
商业城市兴起与海外贸易拓展
奏折制度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一种重要文书形式。奏折制度的 实行有利于皇帝直接了解地方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系形成
皇权加强
明清时期,皇权不断加强。皇帝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等措施,将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自 己手中。同时,皇帝还通过厂卫制度、密折制度和奏折制度等手段加强对官员的监视和控制。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地位和评价
东方封建制度代表
明清时期作为东方封建制度 代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 有重要地位,对东西方文化
交流与碰撞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殖民扩张对象
明清时期中国成为西方殖民 扩张对象之一,殖民侵略给 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也使中 国人民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联系日 益紧密,中西文化交流互鉴 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 于封建制度阻碍,未能发展成为近代工业。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导致社会矛盾和民族 矛盾日益尖锐。
文化专制与思想僵化
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人们思想,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启示作用
6明清复习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回顾历史
时期 与西藏地区的联系与管辖
唐朝
元朝 清朝
吐蕃首领联姻文成公主
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册封领袖,设置驻藏大臣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回顾历史
时期 与台湾的联系与管辖
三国
元朝 清朝
卫温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台湾) 设置台湾府
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
巴尔喀什 湖北岸 抵西伯利 亚
至外兴安 岭,库页 岛
跨葱岭
清 朝
及西沙, 南沙
达太平洋
喜马拉雅 山为界
包台湾, 附属岛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回顾历史
时期 西汉 唐朝 清朝 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设置 西域都护 设置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设置 伊犁将军
(四):对外关系 由开放到闭关锁国
(五):文化成果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清 朝 周 边 形 势 》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国际:侵略——已经临界。 国内:专制——制约发展, 闭关——疏离世界。
各族共同创造历史,中央对地方管辖有传承与发展。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四):对外关系
郑成功收 复台湾
1644年
戚继光抗倭
明朝
1368年
雅克萨反 击沙俄
清朝
1840年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明清史
【时间阶段】
明朝(1368-1644年);清朝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
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结束。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中国处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的前夜。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经济:
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3、对外政策: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4、思想文化:
承古萌新;在思想领域,产生了反封建民主思想;在科技领域,中国虽仍在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则明显落后于西方;在文学艺术领域,则开始出现鞭挞封建礼教,反映封建制度没落的小说和戏剧作品。
【知识清单】
【网络特征】
【易错扫描】
1. 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提示: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儒学”。
()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3.明清民主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
()
提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并未超越传统儒学。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是“恶君”,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
因此明清民主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4.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春秋时期。
()
提示:最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而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5.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提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
6.“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
提示:“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7.租佃关系就是雇佣关系。
()
提示:租佃是指封建地主把土地租种给农民,农民付给地主报酬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而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8.明清时期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时期。
()
提示: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拓展归纳】
2、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促使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古代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古代商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地主势力的加强。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如隋、唐、北宋的重要城市(如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1. 原因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2.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