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新与扩散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创新的扩散是农业推行的一个核心问题。
依照罗杰斯(Rogers)的说明,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必然的时刻内,通过必然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进程。
农业创新扩散的一样规律是农业推行的大体规律。
第一节创新的概念和特性一、创新的概念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J ·A·Schumpeter),美籍奥地利人,今世西方闻名经济学家,1939年他在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提出了闻名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
依照熊彼得的观点,所谓创新确实是成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也确实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他将“创新”和“发明”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他说,发明是新技术的发觉,而创新那么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他列举了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纳新技术或新生产方式;(3)开辟新市场;(4)取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应用于农业推行中的创新能够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能够是新的方式或思想转变。
通俗地讲,只若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行对象生产与生活有关的各类有效技术、知识与信息都能够明白得为创新。
二、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相对优越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讲明。
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于潜在采纳者的特点,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
2.一致性一致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体会和潜在采纳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高,意味着它对潜在采纳者的不确信性越小。
3.复杂性复杂性是指人们以为某项创新明白得和利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
第二章 发散思维与创新PPT演示课件
发散思维的类型
• 立体思维 • 平面思维 • 逆向思维 • 侧向思维 • 横向思维 • 多路思维 • 组合思维
11
立体思维
•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
进行思维。
•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
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
里种花生等
•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
• 7、奥运门票以前的后事当场或提前几天发售,这 次他却提前一年发售,从而得到一笔可观的利息。
23
• 8、奥运会的火炬接力赛以往都是著名运动 员和社会名流包揽,这次他以每公里3000 美元的价格出售火炬接力权。人们都以获 得这一权利为荣,慷慨解囊,争相认购。 从1984年5月8日开始,到7月28日,历时 80多天,经过全美32个州和一个特区,全 程15000公里。此举一石多鸟,既满足可广 大美国人的愿望,又筹到45000万美元资金。
• 你知道丁渭是怎样做的吗?
16
• 丁渭的做法:先下令开挖皇宫前的大街, 不出几天,这条大街就变成了一条大沟, 接着,把汴河的水引入到大沟之内,使之 成为零时河道,很方便的解决了运输问题。 皇宫修复后,将这些废墟上的杂物垃圾填 入沟中,重新整为平地,恢复大街原貌。 就这样,在挖渠——放水——运物——填 废——还原这一系统工程中,不仅巧妙的 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也大大加快了工程 进度。也使得国家“省费万计”。
间,整个皇宫化为一片废墟。火灾之后,真宗命 令丁渭迅速组织修复皇宫。当时,这么好大的工 程,困难确实不少。比如说,取土就非常不容易, 因为要到郊区去取土,非但路途遥远,运输也很 不方便。与此同时,还要运输各种建筑材料,而 且这些废墟上的垃圾杂物也很难清理运走,再加 上修复皇宫的期限十分紧迫,这诸多困难让人感 到真是难上加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整理(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老师主讲)
第一章导论1、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农业推广人员通过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3、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4、农业推广组织框架模型。
6、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1)直接功能:增进农村人口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生产及生活技能;改变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 )间接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第二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对创新、采用、扩散三个概念的理解。
(1)创新: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2)创新的采用:创新的采用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它通常是指个体农民对某项技术选择、接受的行为。
(3)创新的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四要素:创新、传播的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2、两种扩散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3、创新采用过程及其阶段。
1)认识阶段:农民初听到或通过其他途径意识到某项创新的存在,但未获得此项创新详细的信息,农民不一定相信创新的价值。
第2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本章概要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1)传播方式的结合 2)议程设置 3)社会控制弱化
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2)技术接纳模型 3)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第一节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 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控制权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受众总是处于被动的接收端,面对大众媒介“推 送”给他们的内容,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他们 的反馈是十分有限的,是严重滞后的。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 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它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 “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 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 断。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1.3 影响采用率的创新特征
1)相对优越性:认为某项创新优越于它所取代的 旧主意的程度。
2)兼容性:认为某项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经 验、预期采用者需求的共存程度。
3)复杂性: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4)可试验性:某项创新在有限基础上可被试验的 程度。 5)可观察性:某项创新结果能为他人看见的程度。
专家指出,对二甲苯属于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 对胎儿有极高的致畸率。生产该化学物品的工厂 应与大城市相距100公里才能保障安全。
案例:厦门缓建高危石油化工厂事件
2007年4月至5月,有网民贴出一条题为《反污染! 厦门百万市民疯传同一短信》的帖子,反对厦门 兴建对二甲苯的石化项目:翔鹭集团已在海沧区 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剧毒化工品一旦生产, 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 的生活将与白血病、畸形儿一起度过。该短信在 结尾号召市民参加游行,以向市政府表达反对之 意。
第二章发散思维与创新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7
•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 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 思索问题的过程。
•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 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 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 性。
2020年9月28日
8
•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 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 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2020年9月28日
14
• 但是,丁渭却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 采取的“一举而三役济”,实则是一个工 程连环运作、先后照应、互为补充的过程。 此过程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运用 及相互衔接上,思维科学称之为“立体思 维”,也就是多维度的变通思维。
2020年9月28日
15
• 立体思维从大局着眼,从宏观的高度寻找 微观层面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国企所作所 为常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的奇效。
2020年9月28日
11
立体思维
•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
进行思维。
•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
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
里种花生等
•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
草下种食用菌。
•
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
•
立体开发资源:煤、石头、开发产品
• 你知道丁渭是怎样做的吗?
2020年9月28日
16
• 丁渭的做法:先下令开挖皇宫前的大街, 不出几天,这条大街就变成了一条大沟,
接着,把汴河的水引入到大沟之内,使之
成为零时河道,很方便的解决了运输问题。
教育政策创新与扩散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政策创新与扩散的理论与实践摘要:本报告旨在研究。
首先,我们将探讨教育创新的意义和目标,并分析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创新教育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因素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推动教育创新和扩散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第二章教育创新的定义和目标2.1 教育创新的概念2.2 教育创新的目标第三章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3.1 教育的一般性问题3.2 教育在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创新教育的案例4.1 案例1:芬兰的教育改革4.2 案例2:新加坡的教育创新4.3 案例3:中国的高等教育创新第五章创新教育成功因素与挑战5.1 成功因素5.2 挑战和障碍第六章推动教育创新和扩散的策略和建议6.1 层面的策略和建议6.2 教育实践层面的策略和建议6.3 资源和合作的策略和建议第七章结论7.1 总结研究结果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创新和扩散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
教育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性,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
因此,研究教育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育创新与扩散的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分析教育创新的意义和目标,以及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介绍创新教育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因素和挑战,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或地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
最后,通过提出推动教育创新和扩散的策略和建议,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路径。
第二章教育创新的定义和目标2.1 教育创新的概念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制度,以解决教育问题和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教育创新包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学生评估等方面的创新。
2.2 教育创新的目标教育创新的目标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公平和包容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参与。
第二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三)评价阶段:产生兴趣之后,农民根据以往资料对该项创新的 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四)试用阶段 经过评价,若农民决定试用,一般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检验一下农
业创新成果的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以便确定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五)采用(或放弃)阶段
1
2
3
4
试验示范期 发展期 推广期 交替期
农业推广工作时期
时间
时间
农业创新S形扩散曲线
第三节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 一、经营条件的影响
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
❖ 二、农业创新自身特点的影响
一般地说,农业创新自身的技术特点对其采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 因素:一是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简便易行就容易推广,技术越复 杂,则推广的难度就越大;二是技术的可分性大小:可分性大的如 作物新品种、化肥、农药等较易推开,而可分性小的技术装备(农 业机械的推广)就要难一些;三是技术的适应性:如果新技术容易 和现行的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而经济效益又明显时就容易推开, 反之则难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与基本规 律
❖ 一、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一)传习式扩散方式
(二)接力式扩散方式
(三)波浪式扩散方式 (四)跳跃式扩散方式
父
子
孙
(a)传习式传播方式
师 徒 徒孙
(b)接力式传播方式
科技成果中
心
科
技
成
果
引
进
(c)波浪式传播方 (d)跳跃式传播 点
式
方式
❖ 二、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一、本章学习目标:1.应用:个体采用过程和创新的扩散规律;2.理解:提高创新采用率的途径;3.识记:群体采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本章主要内容创新的采用与扩散是农业推广的一个基本问题。
创新的扩散过程创新的扩散包括四个要素: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1.创新创新指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观念的总称。
2.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人们之间相互传播信息过程中所利用的手段或经过的途径。
经常使用的沟通渠道有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沟通渠道。
3.时间创新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被人们所采纳,因此它要有一定的时间界定。
4.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指一组有着共同的问题,期望达到某种共同目标的相互关联的个人和组织。
创新扩散的规律创新扩散一般要看规模和速度,扩散的规模和速度一般以采用率来衡量。
采用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项创新的累计采用者的数量占社会系统所有成员的百分率,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些人采用创新的同时,可能还有原来采用创新的人放弃了创新。
在创新扩散初期采用率很低,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者的数量会逐渐增加,采用率逐渐提高,最终被社会系统内的大多数成员所采纳。
创新一旦被社会系统内的许多成员采用,采用率会再度下降直到终结;创新的扩散速度一般是开始时较慢,然后变快,最后又变慢,通常采用者的比率达不到百分之百,见图典型扩散规律的S型扩散曲线。
典型扩散规律的S型扩散曲线在创新的扩散初期,绝大多数农民由于对创新的不了解,因此他们会对创新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大多数农民不敢承担风险。
但是在农村中总有一些具有创新头脑的农民,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思想等创新反应敏感,同时他们不怕承担风险。
那么这些农民就会对创新感兴趣并进行实验,随后又有一些农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加入到采用队伍中来。
那么他们的实验对更多的人的采用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其他的人看到有人从创新的采用中受益的时候,他们会立即主动紧跟其后,积极的效仿。
创新的扩散过程
2.与创新者保持联系,指导与协助创新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3.保持敏感性并不断的总结经验。
创新的采用过程
个体采用过程指单个农民对一项创新从初步得知到决定采用所经历的认识过程和行为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农民在采用创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经历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试
(4)晚期多数,他们始终对创新表示怀疑,但是看到人们纷纷试用成功并从中受益,他们迫于自身心理的压力或者处于外界的压力,向晚期多数者学习,开始采用此项创新。
(5)落后者,这些人往往资源短缺,行动缓慢。
提高创新采用率的途径
1.
农民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性格、及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对事物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农民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为前提,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必须由直接参与的人去实现,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并掌握了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推广。
3.自我推动阶段
自我推动阶段是指社会系统中有更多的人主动向采纳者学习的阶段。
4.浪峰减退阶段
当创新被社会系统内的大多数成员所采纳,成为了一种规范。创新的规模达到了最高峰,也就是采用者的数量达到了最多。这时创新的采用率会逐渐的下降直到最后的终结。
扩散过程的关键
在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是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决定着扩散能否有更多的采用者,能否大规模的推动。因此,推广人员的任务是要想办法促成关键阶段的到来。推广人员在扩散过程的关键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2.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是人们之间相互传播信息过程中所利用的手段或经过的途径。经常使用的沟通渠道有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沟通渠道。
技术创新 扩散的理论 、方法与实践
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本书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在于理论上的创新性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上的开拓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学术思想方面,鉴于技术创新扩散问题涉及技术创新的产生、流通、应用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用系统分析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
因此,本书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统一,同时注重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科学思想和研究分析方法,去揭示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二,在内容范围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既介绍了国外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成果,又反映了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进展;既有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方法研究,又有具体的有关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特别是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传统产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见解,与国内外同类著作相比具有独到之处。
内容简介本书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弹论、方法和实践问题,介绍了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简史,对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代表性理论流派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讨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宏观和微观模型,对其性质、模型参数估计和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并用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和采用者的采用行为进行了理论考橐和实证分析;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模式、政策措施和经验,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历史、现状、制约因素、经验教训和发展机遇,并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政府经济和科技部门的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16)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4学时)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1、农业推广的涵义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创新采用者分类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农业推广学总结2
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3、学习2013年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 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根据当地情况,从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的角度,谈谈如 何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
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是一
【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
通俗地讲,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与推广活动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产品、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 农业创新 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1.相对优越性 2.一致性 3.复杂 4.可试验性 5.可观察性 2、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创新采用过程 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
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
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 系。不仅包括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 生活等。 推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及其
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育)指导,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Hands 、
3、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扩散 美国学者罗杰斯(Rogers )认为,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 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传播的过程。
根据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征变化,可将把其分为4个不同阶段,相应地推广工作分 为4个时期: (1)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 (2)发展阶段(发展期) (3)成熟阶段(推广期) (4)衰退阶段(交替期) 一项农业创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 广期,更新在交替期。阶段性、时效性、交替性规律 4、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经营条件(2、创新本身的技术 特点术技术的复杂性。技术越易行越易推广, 越复杂,越难推广。
农业推广问答题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1、试述农业推广的概念和性质。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概念及行为。
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
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
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2、试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特征。
(一)原始农业推广模仿推广(二)奴隶社会农业推广农师推广(三)封建社会农业推广“劝农” 、“课桑” 、“教稼”(四)清末农业推广(19世纪末)创办农务学堂(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1927——1949)(基本停滞状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4、晏阳初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以文艺教育救“愚”。
第二章 创新
• 兴趣阶段 兴趣阶段:农民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一步了解关于创新的更为
详细的资料和信Leabharlann 。创新采用的范围、条件、成本、风险、规模、收益等方面的问题
• 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农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创新作出评价。
创新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用
• 试用阶段:对创新进行小规模采用,以减少大规模采用的风险。 试用阶段
示范阶段;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试验示范期进入成熟期,让 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 ,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交替性规律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的寿命是有限的,最终都要进入衰退期,而新 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 启示: ①在推广工作中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即在一项创新尚未出 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不失时机地积极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 保证创新扩散的连续和发展,以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②选择 适当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 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层)。
创新更为普通的定义为: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主观 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技术、新产品或新设备,也可以是新 的方法或思想。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与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有 关的各种实用技术、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 新信息等
二、创新的特性
第二章 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原理
第一节 创新的采用
一、创新的定义
按熊彼得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有 五种存在形式: 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新的栽培方法
二、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接受
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即从信息获得到最终采用, 要经历一系列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可分为不同阶段。
不同研究者有各种理论: 三段论:认识→试行→采用 四段论:认识→确信→试行→采用
或认识→兴趣→评价→采用 五段论:认识→兴趣→评价→试用→采用(或放弃)
二、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接受
②紧要阶段(关键阶段);
③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④从众阶段(浪峰减退阶段)
八、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与创新扩散曲线
(一)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 从农业创新总体看,发展是永恒的,农业创新扩散的周
期长短是无限的(农业成果永远需要创新)但是对每一项具 体的农业创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从突破→减退,起跑 →冲刺,时间上又是有限的。每一项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就是一个周期。这就是周期性。
山区 45.25 7.78 丘陵 80.76 0.84 平原 62.15 1.12 平均 71.03 1.63
4.22
35.22 7.25 100
3.60 13.24 1.56 100
16.02 19.34 1.36 100
7.78 17.47 2.10 100
五、信息来源对农业创新接受的影响
唐永金等(表1919-84)农在村四不川同省行的业调农查民采用创新的信息来源(%) 行业类型 乡镇推广站 大众媒介 集市贸易 亲朋邻居 外地带回 合计
六、农业创新的扩散
(一)基本概念 农业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
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更广大的地 区),使创新普及应用的过程。即创新采用人数的增加、 地区的扩大。
六、农业创新的扩散
(二)农业创新扩散方式
第2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13
最新课件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4 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区别
2)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 设置的效果。
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信息极大丰富起来,
也使得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报道和不愿意报道的新闻 事实通过网络得以传播。过去,传播的任务主要由 有组织的传播机构来承担,它们传播的目的是非常 明确的。而网络就像一个大市场,谁都可以在里面 随意地向别人发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使得议程设 置的难度加大,其效果受到限制。
先驱者(Innovator); 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s); 早期大多数(Early Majority); 晚期大多数(Late Majority); 迟缓者(Laggards)。
25
最新课件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1.1 个人创新性的类型
1)先驱者是采用“创新”的先锋,但是过快速 接受“创新”常显示出其喜好冒险与鲁莽的特点。
20
最新课件
5、新媒体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
1)在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上,我们需要具体对象具 体分析。发布在BBS、个人博客上的信息,其真实性 在整体上不如传统媒体;但是,在知名网站上发布 的信息,其真实性还是得到了网民的充分认可的。 在我国,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 往往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分别处于传播的 两端,他们是互动的、反馈是及时的并直接影响 传播的过程和内容。
6
最新课件
相关概念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 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 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这一定义仅指传播的单 向过程,没有包括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4 20 29 42 67 95 100 100 100 16 先驱者
1935
18 44 5年75 100 100 100 100 21
1936
20 41 62.5 100 100 100 36
1937
19 55 100 100 100 61
两年
1938
25 79 100 100 46
1939
第2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 第三节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基本要求
掌握创新的概念和特性、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S理论) , 理解农民在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并能够针对农 民创新采用过程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创新采用过程的不同阶 段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 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 断)。
第三节、影响创新采用和扩散的因素的影响因素
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
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 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可分性大的如作物新品种、 化肥、农药等就较易推开;而可分性小的技术装备(农业机 械的推广)就要难一些。 第三,技术的适用性。如果新技术容易和现行的农业生 产条件相适应,而经济效益又明显时就容易推开;反之则难。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采 用 者 数 量 ( 累 计 数 )
农业创新S型扩散曲线
时 农间业推广工作时期
S型扩散曲线的成因
采 用 者 数 量 累 计 数
时间
(
)
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
在农业推广学中,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 称为“S扩散理论”。郝建平等(1989)归纳并 系统提出了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 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这些规 律对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有较大的作用。
农业创新扩散的方式
传习式扩散方式 接力式扩散方式 波浪式扩散方式 跳跃式扩散方式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 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 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 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失传
发 展 生 产 、 改 善 生 活 的 强 烈 要 求
2.兴趣阶段
农民对此项创新的方法和效果,表现出极大 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并初 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承受风险的能 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的打算。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 方法。
3.评价阶段
农民根据以往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 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农民在邻居、朋友或推广人 员的协助下进行评价,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创新先驱者”, “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 数”, “后期多数”,“落后者”。
2、创新采用者分布规律
创新采用者分类及其分布曲线
3、不同采用者在采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
案例一:日本某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的过程 案例二: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过程
案例一:日本某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的过程
从
试
从 认 识 到 采 用 的 时 间 越 来 越 长
农业创新S型扩散曲线
大量研究表明,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成果从采 用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扩散趋势可用S型曲 线来表示。
S型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创新采用 者累计数量(或累计百分数)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 扩散曲线为S型扩散曲线。
而扩散速率曲线则可以用常态或近似常态分布 曲线来表示。
S型扩散曲线
3.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 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 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
应用
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说在
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该 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 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
同时,也要选择适当的交替点,既要使前
对农民 的作用 给予初次信息。
农民 接触
互相帮助,反应密切,在 评价阶段作用较大。
双向沟通,信息内容适合当地情况, 直接接触。
帮助决策,指 导行为改变。
推广 人员
传播特定信息,传授技术 技能,提供咨询服务,在 各阶段均起作用。
双向沟通,信息种类多,有权威性, 帮助决策,指 内容具普遍性、特殊性、地方性, 导行为改变。 可利用其系统进行传播。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败统 的观
危念
机的
创新在农民群体中的扩散过程
舆
论
压
力
农民群体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的过程 、
旁
观
者
“驱动力”
“阻力”
的
冷
嘲
当驱动力≧阻力时,创新就会扩散开来 热
讽
、
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
突破阶段 “驱动力” “阻力”
紧要阶段 创新先驱者 早期采用者
5.采用阶段
也称为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价得出是 否采用的决策,如果该项创新较为理想,农民 便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状况,决定采用的 规模,正式实施创新。
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为主要方法
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的影响
罗杰斯研究了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这项创新过 程中,开始采用的时间与采用者人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两者的关系曲线呈常态分布曲线,他同时用数 理统计方法计算出了不同采用时期采用者人数的比 例,并且按照采用时间的先后,把不同时间的采用 者划分为5种类型,即:
1、 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
(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相对优越性
一致性(兼容性) 复杂性 可试验性
可观察性
二、农民对创新的采用
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 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 理、行为变化过程。
商业 机构
买卖商品,职业性服务和 技术指导,在采用阶段 用大。
双向沟通或间接接触,内容有买卖 给予信息,指 情况而定,与各自的经济利益有关。 导行为改变。
(许无惧《农业推广学》)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
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的采用 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 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 用的过程。
跟随阶段
自我推动阶段
从众阶段 “后期多数”+“落后者”=从众者
①突破阶段;
②紧要阶段(关键阶段);
③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④从众阶段(浪峰减退阶段)
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 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推广 中应用时间的有限性,使农业创新的扩散 呈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新成果 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山区 45.25 7.78 丘陵 80.76 0.84 平原 62.15 1.12 平均 71.03 1.63
4.22 35.22 7.25 100 3.60 13.24 1.56 100 16.02 19.34 1.36 100 7.78 17.47 2.10 100
注:唐永金等(1998)在四川省的调查
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
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 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设法延缓其衰 退的速度。
因此,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
断决策,进入示范期;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 从早期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期,让其在“青壮年”时 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 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重点及难点
创新的采用过程各阶段农民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创 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推广方法的选择、农业创新扩散S理论 及其在推广中的应用。
一、创新的概念
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 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传 播学角度)
熊彼得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 率P=f(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 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 生产体系。(经济学角度)
1.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征性变化,可把其 分为4个不同时期即:
投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试验示范期
发展期
推广期
创新引进 示范成功
推广面积 增加
出现衰退现象
衰退阶段 交替期 推广面积下降
一项农业创新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
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更新在交替期。
Q4.2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
户(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他们的影响力是巨 大的,可以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一般不考 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这项创新可能 面临淘汰。
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的影响
表 1-3 农民采用创新的信息来源(%) 地区 乡镇推广站 大众媒介 集市贸易 亲朋邻居 外地带回 合计
表 1-4 农村不同行业农民采用创新的信息来源(%) 行业类型 乡镇推广站 大众媒介 集市贸易 亲朋邻居 外地带回 合计
种植业
81.86 0.47 2.20 13.18 2.21 100
养殖业
24.01 12.25 59.93 19.54 0.83 100
外出打工 3.69 4.36 9.06 81.21 1.68 100
Q1.5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
的各方面成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知识、信息等的统称。
农业推广学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得知,
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Q2.2 五个阶段。
认识阶段
兴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