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美国CDC-SSI,1999 10
SSI的诊断标准(CDC)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切口浅部组 织感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 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SSI的诊断标准(CDC)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年以内发生 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
手术切口类别
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 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Ⅰ类 切口 A
C
Ⅲ类 切口 B
D Ⅳ类 切口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 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 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SSI(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的分类
01
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分类
02
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 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 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PPT精选文档
各类手术预防用药选择
头颈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甲硝唑 心脏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神经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曲松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乳房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腹外疝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 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 金属、关节置换)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 胃十二指肠手术 头孢呋辛;头孢美唑 胆道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阑尾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泌尿外科手术 头孢呋辛;环丙沙星 妇产科手术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 部无炎症、 无损伤,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 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 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 瘤切除术等。
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情况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 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 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 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不同切口感染概率
按上述方法分类,据Cruse统计不同切口的感 染率有显著不同: 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 清洁~污染切口为7%; 污染切口为20%; 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 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 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与管理
1
两个概念
• 围手术期 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
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
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 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
•
手术部位感染(SSI) 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
6
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3.
有脓肿。
SSI诊断标准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 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 1年内)、
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
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
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3.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
7
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
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 胸部:乳腺脓肿,乳腺炎,纵隔炎,肺脓肿,脓胸, 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
腹部: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
生殖道:子宫内膜炎
骨关节:骨髓炎,关节或滑囊感染,椎间隙感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血症等。
10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 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用药指
征者未用抗菌药物预防等。
11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 (>3h) 、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 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 在死腔和 / 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 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 菌不彻底等。
预防性应用与管理
1
两个概念
• 围手术期 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
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
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 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
•
手术部位感染(SSI) 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
6
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3.
有脓肿。
SSI诊断标准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 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 1年内)、
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
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
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3.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
7
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
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 胸部:乳腺脓肿,乳腺炎,纵隔炎,肺脓肿,脓胸, 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
腹部: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
生殖道:子宫内膜炎
骨关节:骨髓炎,关节或滑囊感染,椎间隙感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血症等。
10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 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用药指
征者未用抗菌药物预防等。
11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 (>3h) 、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 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 在死腔和 / 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 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 菌不彻底等。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单环类:氨曲南
• 特点:窄谱,对G-杆菌有强大活性
• 交叉过敏少
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米诺
二代和三代头孢特点 + 抗厌氧菌
• 耐受超广谱-内酰胺酶 (ESBLs)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等。
主要作用于G+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阿奇霉素:抗菌谱较广,组织中浓度高(肺、扁桃体、 前列腺),半衰期>41h。
2016/6/6
27
抗菌药物的选择
①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
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
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②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 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 ③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一代头孢: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β 内酰胺类
二代头孢: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头孢菌素类 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非典型β 内 酰胺类
单环类:氨曲南 碳青霉烯类:泰能、美罗培南
青霉素类
• 青霉素、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球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强
•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不抗绿脓 • 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 较强作用
各代头孢特点
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抗G+球菌 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克洛抗G+、G-杆菌 头孢呋辛钠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钠 抗铜绿假 头孢曲松 单胞菌 头孢哌酮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用要有针对性,并根据手术部位常见 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型、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 虑。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课件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 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 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 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 (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
• 4、年龄大于70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 •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
• 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 • 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追加一次剂量 (根据药物半衰期)。各科应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 提前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操作程序同上)。若 术中未用,手术结束后随病人带回病房。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管理规定和流程
预防用药操作流程 及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一、预防用药目的
•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 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 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 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 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 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 (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
• 4、年龄大于70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 •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
• 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 • 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追加一次剂量 (根据药物半衰期)。各科应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 提前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操作程序同上)。若 术中未用,手术结束后随病人带回病房。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管理规定和流程
预防用药操作流程 及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一、预防用药目的
•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流程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 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 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围手术期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一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 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 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使用指征、选药、用药时机、疗程 1 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征:
I类切口原则上不需要预防用药,只有以下情况需要预防使用:手术范围大, 或持续时间长(一般是超过2小时,或者是超过该手术一般的手术时间); 涉及重要脏器,如:大血管、头颅、眼部、心脏等;异物植入术;高龄 (>70);糖尿病、肿瘤、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等。 II类切口,以及部分III类切口(涉及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 术)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 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38号文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 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但是在医疗实践中,手术预防用药经常无适应证而用药, 这种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增加了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机会, 也提高了发生ADR的可能性和促成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 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 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
二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使用指征、选药、用药时机、疗程
预防用药不能选择: 青霉素类[引起过敏性休克]、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保护头霉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 氨基糖苷类[毒副作用大,具有耳、肾毒性] 、 喹诺酮类(泌尿外科选择环丙沙星除外) [变态反应大]等抗菌药物 在头孢菌素中.一代头孢对葡萄球菌具有最强的杀菌活性.但对于 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则其杀菌活性不如二代头孢.更不如三代头孢。 因此,预防头、颈、四肢手术后切口感染,宜选用一代头孢 (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在预防胸、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时,则广泛使用二代头孢(头 孢呋辛等)。在复杂、有污染的大手术也可以使用三代头孢(头孢曲松 等);四代头孢一般不用于预防。 下消化道手术(或创伤)且有明显污染时.预防用药应当覆盖常见的厌 氧菌.一般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关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_【PPT课件】
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
★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 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 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白内障手 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 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瓣膜植入、永久性以及起 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检查指标:使用疗程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外科患者在术后24小时 停用,心脏外科、脑外科、 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 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 小时,停止使用。“12类 手术” 中的择期手术在 结束后24、48、72小时 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的 比例,该指标持续改善。
氨基糖苷类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检查指标:用药时机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12类手术” 中I类切口手 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术前1 小时内使用,比例持续改 善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 时机:术前30分钟-2 小时
合理率100% 15分 合理率91~99% 13分 合理率81~90% 10分 合理率60~80% 5分 合理率<60% 0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 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9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 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 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 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 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
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 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 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 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围手工术期心抗菌药脏物合瓣理使膜用 、人工血管、人13工
➢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 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 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 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7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 选择相对广谱(能覆盖大多数SSI病原菌)、 有效(杀菌剂)、安全、价廉的药物
➢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剂 量:头孢唑林1—2g,头孢拉定1—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
0.5g
3.对 -内酰胺酶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
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预防革兰氏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9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 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 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 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 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
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 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 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 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围手工术期心抗菌药脏物合瓣理使膜用 、人工血管、人13工
➢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 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 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 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7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 选择相对广谱(能覆盖大多数SSI病原菌)、 有效(杀菌剂)、安全、价廉的药物
➢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剂 量:头孢唑林1—2g,头孢拉定1—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
0.5g
3.对 -内酰胺酶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
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预防革兰氏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24
结 语
观念----更新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
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28
给药疗程
杨志英 等, 腹部手术应用短程抗生素预防手术区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10):770-772
21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22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1
3.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针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给药途径
18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
结 语
观念----更新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
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28
给药疗程
杨志英 等, 腹部手术应用短程抗生素预防手术区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10):770-772
21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22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1
3.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针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给药途径
18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
围手术期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pt课件
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
17
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LINE——S. 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18
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LINE——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
(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 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1
围手术期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切口感染
• 手术涉及的器官或 腔隙的感染
2
.
SSI感染率: 清洁伤口 2.1%; 1.5% 清洁-污染伤口 3.3%;5-10% 污染伤口 7.1% >10%
清洁手术SSI的 40%~60%是可以预防的。
3
.
某省2012年现患调查结果
I类切口0.72%;II类切口0.87%;III类切口4.51%;IV类切口3.89%
,不易迅速清除
机制是:G-菌菌毛;G+菌胞壁上的磷壁酸;细
菌表面的糖蛋白和多糖复合物;组织细胞表面的
★ SSI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手术部位感染SSI
• 浅表切口 • 深部切口
表皮 皮下组织
• 器官和腔隙 深部软组织
17
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LINE——S. 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18
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LINE——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
(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 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1
围手术期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切口感染
• 手术涉及的器官或 腔隙的感染
2
.
SSI感染率: 清洁伤口 2.1%; 1.5% 清洁-污染伤口 3.3%;5-10% 污染伤口 7.1% >10%
清洁手术SSI的 40%~60%是可以预防的。
3
.
某省2012年现患调查结果
I类切口0.72%;II类切口0.87%;III类切口4.51%;IV类切口3.89%
,不易迅速清除
机制是:G-菌菌毛;G+菌胞壁上的磷壁酸;细
菌表面的糖蛋白和多糖复合物;组织细胞表面的
★ SSI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手术部位感染SSI
• 浅表切口 • 深部切口
表皮 皮下组织
• 器官和腔隙 深部软组织
围手术期用药PPT课件
<3hr
0.85%
0.85%
1.7%
>3hr
6.1%*
1.3%
1.3%
*与其它两组相比,p<0.05 #半衰期 1.5~1.9hr ##半衰期 3.5~4hr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 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 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 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部位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外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心脏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神经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乳房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Classen的研究结果
病例数 2847
用药时间 术前2-24h
病例数 369
术后感染率(%) 3.8
术前2h
1708
0.6
术前2h内
282
1.4
切口后3-24h
488
3.3
总计
2846
1.5
术前2h及2h内预防用药,术后感染率最低
SSI发生过程
★细菌(内源性,外源性)污染:早期容易清除 ★定植: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
泌尿外科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妇产科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1
13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 手术操作,一般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 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 后果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脾切除 术等; (三)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腹外疝人 工材料修补术、人工瓣膜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 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营养不良等;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SSI: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 在切口浅部或切口深部或器官或腔隙的感 染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5 Company Logo
SSI诊断标准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切口浅部感染
术 后 30 天内 发生 、 仅 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 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 情况之一者: 1 .切口浅层有脓性分 泌物 2 .切口浅层分泌物培 养出细菌 3 .具有下列症状体征 之一:疼痛或压痛、肿 胀、红热、因而医师将 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 性则不算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 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 染
14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2.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 (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3.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
15
各类切口感染率——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
类 别 标 准 感染率(%) Ⅰ类(清洁) 切口 Ⅱ类(清洁-污 染) 切口 无急性炎症,或者未进入消化道、 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胆道;未 <2 违反无菌操作;创口一期愈合 选择性的、可控制的消化道、呼 吸道、胆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开放, < 10 并且没有显著的液体溢出;清洁 伤口,且为无菌操作 贯通伤(<4h);较大技术失误; 较多液体从消化道溢出;急性、 15~20 非感染性炎症 贯通伤(>4h);化脓或者脓肿 (活动性感染);内脏手术前穿 30~40 孔
16
Ⅲ类(污染) 切口 Ⅳ类(脏的) 切口
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LINE——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
17
卫生部《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 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 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问题医嘱举例 小结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依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8月19日发布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2004年发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 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2009年3月23日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 评” 2010年2月10日发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011年4月18日发布
术开始前在手术室即时剃毛。
10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术中及术后操作
1、严格遵守手术中 的无菌原则,细致操 作,爱护组织, 彻底止血; 流物尽量不放;能用 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 放式引流;不起作用 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2、可放可不放的引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纠正当前过 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作者 Cruse Martone 杨 武 刘一新 黎沾良 报告时间 增加住院时间(d) 1980 1992 1998 2002 2003 10 7.2 17.82 10 15 增加费用 $ 2000 $ 3152 ¥3232 ¥3368 ¥1176
7
医生的困惑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怎样减少SSI?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天内(如有人工 植入物则术后 1 年内) 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 膜及肌层的感染: 1. 从切口深部流脓 2.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 由医师主动打开:①体 温> 38℃;②局部疼痛 或压痛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 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 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 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 部感染
6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 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 内)、发生在手术曾 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 隙的感染,通过手术 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 1. 放置于器官 / 腔隙 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 物 2. 器官 / 腔隙的液体 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 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 腔隙有脓肿
SSI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11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怎样减少SSI?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预防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1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 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 药物预防感染的重要依据
3
Company Logo
一.围手术期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的困惑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怎样减少SSI?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预防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4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预防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8
怎样减少SSI?
1 手术操作
2
围手术期合理预防 用抗菌药物
9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预防SSI的措施
术前准备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
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
在毛发稀疏部位无须剃毛,在毛发稠密区应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