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

合集下载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1、科学的含义: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 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 设检验”的过程。
(3)从科学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关系来看,科学既是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 动。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实践力量。
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 究最基本的目的
(2)解释:即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 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作出说明。
(3)预测: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 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 应做出推断的过程。
1、什么是理论
(1)理论可以界定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 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 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 括性说明,是经过某些实践检验而被验证的一系列假说,因 此仍然是相对的真理。
一、理论及其与研之前,研究者提出的有关 现象或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
1、符合伦理性原则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2、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
3、由于某些方面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2、定义: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 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 也不能主观臆测。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概述PPT课件

文 献 查 阅 与 综 述
二、现象阶段
文 文献追索 献 元分析
仪器测量
测 量表测量

测验

实验室实验
验 自然实验
直接观察
观 察
间接观察
访问
调 个案

问卷
三、实体阶段
四、本质阶段
统计分析
资 料 分 析
逻辑分析 数学分析 系统科学分析
判 断 假 设
实 践 检
专 门 方 法






内容分析法具有系统性 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是一个系统
4、控制性 将研究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
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对具体心理现象的控制,对智力的研究 操作性定义
二、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科学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为整个自然界(无机、有机),
自然科学通常是客观的 。 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科学方法
哲学方法论 一般方法论 具体科学方法论
非科学方法
惯常法
---即习惯常用方法,因袭传统习惯,或先入为主的印象观 念,认为是真实方法 巫术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传染病来了 马上消毒
权威法
---认为权威者是金口,说过就是真理,是可相信的,按权 威者的话去做 医嘱 老师的指导 股市分析 明星代言奶粉
社会科学是有不同立场的 。
心理学属于? 研究方法 学科分支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
三、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1、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
是什么?
2、解释,即对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 化以及相互关系作出说明。 为什么?
梦,弗洛伊德认为是(两个外甥、一个恋人)? 荣格认为是?意识态度的反应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一)教育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在前人已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属性以及规律的活动。

教育研究就是对教育进行的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原则和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索、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规律的活动过程。

(二)教育研究的意义1.教育研究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

它有助于促进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2.教育研究具有理论功能。

它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3.教育研究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增强研究意识,在实践中增长研究知识,发展其研究技能,提高其专业素养4.教育研究有助于解决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根据内容和性质的不同: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①价值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

它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研究过程,属于应然研究,回答的是“应该怎么样”或“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事实研究。

教育事实研究是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而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的一类研究的总称,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把尊重客观实际放在首要位置,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属于实然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2.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①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新的学科认识,以发展、丰富或修订、完善教育理论为主旨的教育科学探索活动。

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以为改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而寻求教育对策、制定教育方案、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等为主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①定量研究。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选择)
心理学即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 ,但是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判断)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科学。
反对研究意识、研究行为;发对内省, 主张实验法
完形,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 理是一个整体 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 (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荣格、埃里
克森
异常行为、 无意识(冰
山理论)
流派介绍
释梦、联想、回溯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 正常人的人 以人为本,人的本质是善良
(第三势力) 杰斯
单选: 1、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2、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B、气质C、性格D、能力 多选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的结构
心理是脑
神经元 神经系统
细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神经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 脊髓
(二级单选、多选)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口诀:额顶枕颞,动感视听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教育心理学》章节梳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2、(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查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C.皮亚杰 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C.詹姆斯 D.桑代克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

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

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一章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一、科学研究及其价值(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科学是某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经历;科学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研究:人们探求事物真相、性质或规律以便发现新的事物、获得新信息的活动。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认识的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并不是以“教育科学”为对象的研究,而是以“教育”为对象,具体说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的科学研究。

展开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有何特性可以把科学研究的特征概括如下:1.问题性科学研究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过程,每一项科学研究,总是因某个某些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所引起,而每一个研究者(或研究者群体) 的研究思路的措施,又总是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没有真实的问题,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2.创造性科学研究是以求新为目的的人类实践,需要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知识、寻找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欲求新,就不可能因循守旧我得须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角度、方法、材料或结论上,向人类提供育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发现前人尚未检验过的识与实践成果。

3.历史继承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往往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前赴后继地努力。

4.规范性欲使科学研究得以准确地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克服随意性,从而保证全过程的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比如研究假说的表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结果的推论等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学术)界要求共同遵循的原则,其研究过程及其结果才会得到公认。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高级中学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宛如一阵春风,吹醒了我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愿望,这本书理论充分、实践性强、可操作性高,让人如获至宝,恍然大悟,有一种如同在雾中行走的人豁然开朗之感。

董教授在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篇首就说,掌握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学会做科学研究,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因此,这一章很关键,我首先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它。

这一章共计27页,内容丰富全面。

在通读全章的基础上,我重点研读了第一节《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进一步领悟了研究问题的特征、课题类型等知识,对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课题确定的程序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讨论研究课题的选择,首先应从研究问题说起。

书中指出科学研究问题的提出要有怀疑精神。

另外,研究问题具有以下特征:①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②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③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④研究问题应当客观、科学、求实。

其中,问题提出的形式给我很大启发,问题有三种形式: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这方面知识对于平时我教育学生提问题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研究课题的类型,也是确定研究课题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董教授认为,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根据研究的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选题正确与否,决定了研究方向是否恰当,决定了研究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成果的科学、社会、经济价值,决定了研究工作是否易于得到资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研究工作将采用的主要方法。

从自己的领域内发现、提出、筛选和最后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其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该书是董奇博士多年来在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而成的。

通观全书,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

首先,作者在编写体例上以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为主线,从广义的角度讨论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视为包括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查阅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定性定量分析数据资料以及解释与呈现研究结果等等方法在内的完整统一体。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1、早在教育心理学创建之初,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心理学定义 为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种观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现在,目前仍有许多研究者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纯应用学科, 强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应用 性,是确切无疑的。但是注重应用会忽略对学科体系的探索, 教育心理学缺乏个性,或者附属于心理学,致使学科发展陷入 困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4、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建构主义兴起,1994年Bruner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四个方 面的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年由方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 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2、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 发展与曲折 3、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过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2、学习与教学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 个方面来影响学教过程: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 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堂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 教学材料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 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理 04 解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案例导入
Case of import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进行教育研究是提 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不仅是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 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 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 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但是,很多中小学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到底要做什么。他们认为,教育研究是神秘莫测和 高不可攀的东西,由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去做就行了,中小学教师理 论水平不高,根本没有能力做研究;中小学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管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工作;即使他们想做,也不知道如何开 展研究……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Types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cience
1. 探索性研究
(1)
(2)
(3)
全新型探索研究,即研究领 域本身比较新鲜,尚无人涉 足,这时的探索性研究往往
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兴趣型探索研究,即研究者对 准备型探索研究,即对某一研
某一领域虽然不太熟悉,但是 究领域无法由已知推出未知,
教第 育一 科章
学 研 究 概 述
目 录
CONTENTS
壹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贰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
一、研究及科学研究
研究:用系统的、客观的方法,探究自然与社会现象 的历程,以期获得客观以及可靠知识的过程或活动。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 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 发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活动。

⑥ ⑧


三、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一)主要优点 简便易行、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可纵贯分析教育现 象。 (二)主要缺点: 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 高,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



第二节、教育观察法的设计
一、确定观察内容
首先要解决“观察什么”的问题,合格的观察内容必 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准确地反映、体现观察目的; 能被操作。
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往往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境、人物、行为表现、频率及 持续时间。 该方法往往采用两种方式:日记描述法、秩事记录法。



二、无结构参与式观察
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是:确定观察的问题和对象,进入 观察情境,记录观察资料。


三、有结构非参与式时间取样观察
其实施步骤是:确定观察问题的结构,确定观察时间 段和观察对象,编制记录表。通常的评课指标体系即 为此法的运用之成果。


四、有结构非参与式事件取样观察
其步骤是:确定所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制定记录表 并实施观察和记录。
第四章: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历史发展
从一般教育实践中的试验到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科学的 教育实验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一 是得益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启示,二是得益于教育 实践活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最初的教育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入教育研究之中。德 国梅依曼于 1901 年首次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概念, 到50年代已渐趋成熟。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 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 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 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 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 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 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
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 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LOGO
•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
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 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 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 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 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 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 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 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 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 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LOGO
•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
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 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 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 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 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 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1.继承性 2.创新性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3.系统性
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 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 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归纳理论是从对研究数据的观察和分析 中发展出来的能够解释现象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性理论。 归纳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归纳推理,即从特殊到一般,从事实 到理论。 (二)演绎理论的建构
演绎理论是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对于某些特殊事件建立 的理论。演绎理论的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 从理论到特殊事件。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 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 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 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 的身心健康发展。 2.从现在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方 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 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 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
4.控制性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不同点:
1.不同的界定 2.研究和应用领域不同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相同点:
1.研究对象相同 2.研究方法相似
3.研究过程相同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是什么”)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建构演绎理论的一般步骤是,首先,选择研究课题,并 确定一般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确定研究的变量并 使之操作化;再次,收集和分析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命 题;最后,从命题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演绎理论。
四、评价理论的标准
(一)精确性 (二)可检验性
(三)概括能力
(四)简洁性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 3.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4.结合研究实例。谈谈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教育性 原则的认识?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 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
五、伦理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实验研究 时,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这 时就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 法,如欺骗被试,隐瞒研究目的,威胁恫吓以及可能造成研 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的方法。 在科学性与伦理性相矛盾时,应首先保证伦理性放弃研究 或采用其他不违伦理的方法。
第一节 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四节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建构
第一节 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一)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 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 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 从科学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关系来看,科学既是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二)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假设检验的过程,理论参与的作用是 不容忽视的。 1.从研究的起点——研究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来看,理论是 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的依据之一。 2.理论对于研究资料的处理分析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对研究 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如果缺乏理论背景,就难以确定定量 分析的正确维度和有效方法,也就不能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 归纳概括出合理的结论以检验假设和已有的理论。 3.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对研究是很重要的,同样,研究可 以用来检验和发展或修正理论。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与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 1.客观性 2.相对真理性 3.逻辑性 4.系统性 5.简单性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功能
1.指导研究的功能
2.整合已有知识的功能 3.解释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功能 4.预测心理与教育现象发展的功能
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
(一)归纳理论的建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主讲人:戴 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书目: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刘电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王重鸣 莫雷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
1.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 2.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 步和人类发展。 3.解决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利于个体的健 康和发展。
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这就决定 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不能像其他科学那样,只要具备研究对象就可进行研究。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 的特性。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 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因此在心里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 成熟因素的作用。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 7.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看,二者同属一类, 即研究者是人,被研究者也是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 的的人类活动。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 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 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 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要素的关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是辨证的统一。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 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只有在正确的心理与教育理论 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取得成效。
2.解释(“为什么”)
即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 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 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
4.控制
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 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第四节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建构
一、理论及其与研究的关系 (一)什么是理论
理论可以界定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 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性说明,是经过某些实验检 验而被验证的一列假说,因此,仍然是相对的真理。 假说是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提出的有关现象或变量之间可能存 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这种陈述主要有条件式、差异式、函数 式三种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