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生本教育

合集下载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体系‛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郭思乐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8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套‚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教育方法,她从教材、教法、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全面改革了师本教育的做法。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妞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

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儿童在某种考虑其天性的教育条件下,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他们在学习中如此兴奋不疲,他们不让老师下课,为的是要让他有机会讲述从书上看到的故事。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蒙塔古‚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克莱恩两种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互相牵制,如果你想在教法改革的某一个阶段有所成就,就必须牵动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及评价,进而指向人的观念的更新。

‛‚生本教育体系就有这样几个特点:1。

它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为具有彻底性;2。

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此前的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鲜明性。

3。

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较有可操作性。

‛‚‘为教师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吗?......为教师的设计忽视学生的生命实在,因而进行的是虚体设计,而不是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的实体设计。

‛‚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吗?‛‚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反思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反思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反思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

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把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在课堂中,用新奇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答应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爱好。

成长在前、成绩在后。

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

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

”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

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

郭思乐升本教育学后感

郭思乐升本教育学后感

郭思乐升本教育学后感良杖子小学白雪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升本教育理念,现在我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浅显的学后感一、生本教育的主要观点: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或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

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十年来,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行为,把原来师本的、考本的、本本的教育,坚决地转变为生本的教育,把追求短期指标的课堂转变为追求人的发展的课堂,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富有生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教师的、嚣张的和区域的教育大转变,实现了“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的理想。

依托生本,达成梦想

依托生本,达成梦想

依托生本,达成梦想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其中,《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郭思乐教授对其生本教育思想的理解,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本人对生本教育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本教育的若干理念,全书对生本教育的介绍都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因而理解和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理解和贯彻生本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怀揣着对生本教育的梦想,本人曾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全国首批骨干英语教师培训,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贯彻。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多以“教育——教学——课堂——知识点——考点”,即“教育=教考点”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而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则打破了中国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今社会较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现在教育主流方式之一,其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

它是一种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更是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面对如此优越的教育模式,怎么才能把这一模式运用到一个新的教育环境中来便成为了我们诸多一线教师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1)生命是有能量的。

生本教育提出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散发出无穷的能量,能真正适应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

(2)依靠教转变成依靠学。

传统的课堂基本可以归纳为“教师先教后学,师讲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的这一行为往往主宰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他们将来的人生走向,应该说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教育模式。

生本教育则强调“先学后教,以學定教,科学自主,不教而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到的知识的这一过程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应该学到的东西。

(3)把课堂塞满转变成把课堂做空。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

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

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郭思乐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儿童不可限量。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 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

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

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教育走向生本》书本介绍

《教育走向生本》书本介绍

总的来说,《教育走向生 本》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 实践指导价值的著作。通过阅读 这本书,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和认识。生本教育以学 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 体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我相信, 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实践, 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 好的明天。
我们要感谢郭思乐教授的 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他的生本 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 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 育的美好愿景,为人类的未来发 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我认为生本教 育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 化的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而生 本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 途径。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在实践中,生本教育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例如,利 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可 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探 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最后,生本教育需要建立科学、 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以考试成 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本教 育的需求。我们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自我评价等, 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和能力发展。同时,评价标准也应该多 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鼓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 探究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本教育的环境中,学生需要 自己寻找答案,通过探究、尝试 和思考,发现新的知识和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 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

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

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郭思乐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生本教育理念

一、生本教育是什么?1、是一个在研课题。

"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1年,涉及100多所学校27个省市,是一个整体改革项目)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过去老师一些苦教不果的东西.在某种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条件下使儿童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每个事实都在彰显孩子们的潜能无限,都在呈现着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我们过去当然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何不妥.但是,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研究,在"九五"期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十五"期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进行研究.2、是一个理论体系。

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已生命为本。

它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

(师本、考本、本本我们统称为师本教育休系)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天性:好奇、求知、渴望得到认同)关于两种教育体系(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的区别)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靠着过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生本教育

什么是生本教育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育专家,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苏联教育科学院。

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特聘国家级专家,全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思乐教授从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经过10年的实践和发展,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主要由三本专著体现:《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聆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三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⑴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

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学生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⑵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感悟生本之2

感悟生本之2

感悟生本之“前置性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就是教学的起点即进行前置性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做好了生本课堂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如工匠有了精良的工具,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样。

可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

郭思乐教授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学后教’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

“先学它就是预习,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又与以往的课前预习截然不同。

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在上学期几个月的生本实验期间,我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我几乎每天都有前置性作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课堂上学生无精打彩的汇报很多同学也是心不在焉的倾听,情急之下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太多而且要求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导致第二天的课堂汇报交流抓不住重点,知识点的突破就更谈不上了。

再者,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的课前先学留于形式,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一、网上学习到的关于前置学习的内涵带着自己的困惑上网学习了前置学习的内涵: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前置作业的合理,科学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也关系到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守望数学课堂的“生本教育”

守望数学课堂的“生本教育”

小学科学下半月刊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理念”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爱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展露自己的阳光生命?笔者在学习“生本教育”中,边学习边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孩子想偏了——引一引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例时,比较1/2和1/4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由涂色,表示出自己想要的几分之一。

这次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目的就是借助学生表示出的分数,比较大小。

学生操作以后,我选择了表示1/2、1/4、1/8的几个同学到前面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并把自己表示的分数贴在黑板上。

师:1/2、1/4、1/8这几个分数,哪一个分数大,哪一个分数小呢?说出你的想法。

生1:1/2大,1/8小,从涂色部分可以看出。

师:哦,从涂色部分可以直观地比较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生2:1/2大,1/8小,但我不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生2:1/2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1/4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1/8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所以1/2大。

师:我觉得这种折法很创新,你能联系一张纸来比较,真好。

生3:老师,我觉得不一定。

1/2不一定比1/4大,也不一定比1/8大,1/2大于1/4错了。

(我没想到生3会说出这样的想法,忽的愣了一下,但是马上想到正好借生3的想法,当成这节课最有利的资源。

其他同学这时也在那大喊:怎么可能错啊?)师: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的具体实践案例
案例三:某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本教育实践
某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他 们设计了富有创意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同时,他们还 引入了科技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交互式的学习 体验。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和优势。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推 动生本教育的完善和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此创新的教育模式
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本教育的理念和优势,让更多的教师和 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接受这一模式。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研修项目,提高教 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鼓励创新和实践
鼓励践经验的积累 和分享,推动生本教育的不断完善
此外,我也深刻认识到生本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社会中, 这些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我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 性思维的人才
最后,生本教育也让我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我意识 到我之前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可 能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因此,我应该根据生本教育的理 念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 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 环境
生本教育的具体实践案例
案例二:某中学的生本教育实践
某中学在推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辅导。学校为每个学生制定了 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们通过观察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 系,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通过生本教育的实践,这所中学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学 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成为当地的教育示范学校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杨旸王薇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大陆、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院校、幼儿园等进行广泛实验,成效显著。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起源生本教育思想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

过去我们也承认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几乎没有指向体系本身。

如果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一番反思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教师为本的体系,也就是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郭思乐教授称这种教育为“师本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的、单向式的传输形态,整个教育是为了教师的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教师的好教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服务的。

在这一教育体系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的,根本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人们也时常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但很多研究表明,两者并不能划上等号,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把过去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为整个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

这样,就提出了与传统师本教育相区别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

二、生本教育思想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有必要简单概括一下生本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这对于人们认识生本教育的精神内涵是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生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认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1《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一切为了儿童的价值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完全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没有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能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把教师的教育设计误认为是为儿童设计的,教师的意志误认为是儿童的意志,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儿童的兴趣。

现在,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而我们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备课,以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揣度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是有所欠缺的,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就是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

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调动孩子的快乐情绪,运用能激发孩子快乐情绪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地去学习。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在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

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儿童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儿童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儿童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儿童进行打磨。

郭思乐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郭思乐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郭思乐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郭思乐生本教育类似于中国的教育机会之路,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接下来就是我对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首先,它启迪了我对未来的思考,使我更加理解国内外招生政策和选校的相关知识。

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我常常感到无助,不知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且每一次阅读招生简章时,都感觉一头雾水。

但是,在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和专业优势,使我拥有了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和针对所选专业的优化方向。

同时,在具体的测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更加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明确。

其次,郭思乐生本教育强调了探究性学习,促进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总是在焦虑中徘徊,很少有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仅仅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熟悉知识点和理解方法。

但是,郭思乐生本教育不仅提供了相关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注重启发我们的思维和引导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我帮助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思考、探究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其实现细节,并处理好由于注重各种信息的碎片化而带来的复杂性。

再次,郭思乐生本教育注重拓宽人际交往圈和情感沟通。

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居住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极其重要。

然而,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常常没有时间去主动思考交流方式,缺乏深入的沟通。

但是,在郭思乐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体味其他人的角度和观点,这个过程可以强化感性认知,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后,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方式更为直观,同时也支持MI、情商、行为结果和自我激励等多角度测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整体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相信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坚持这种学习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同学们通过郭思乐生本教育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身能力,迸发出更多的个人潜力。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郭思乐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些天,我一直都和其他教师一样,在认真的学习郭思乐教授所写的生本教育这篇文章,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长长的文章。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

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

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

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两年前我校在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到黑板上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

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难重重。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转载)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大陆、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院校、幼儿园等进行广泛实验,成效显著。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起源
生本教育思想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

过去我们也承认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几乎没有指向体系本身。

如果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一番反思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教师为本的体系,也就是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郭思乐教授称这种教育为“师本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的、单向式的传输形态,整个教育是为了教师的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教师的好教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服务的。

在这一教育体系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的,根本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人们也时常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但很多研究表明,两者并不能划上等号,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把过去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为整个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

这样,就提出了与传统师本教育相区别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

二、生本教育思想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有必要简单概括一下生本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这对于人们认识生本教育的精神内涵是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生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
生本教育认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以学习为基调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3)课后的刨根问底。

其中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内容,更强调学习的方法。

比如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以及对别人的质疑提出反驳等。

第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生本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小组学习。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不等,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以探究为归旨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与拓展。

三、生本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学生观:起点非零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从而导致人们在内心里总是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完成的学习任务,总是担心学生完成不了似的。

生本教育认为,我们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几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

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儿童不可限量。

如此,我们认为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

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
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以至儿童所展露出的这种学习本能和天性有时被人们予以无情地扼杀。

生本教育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二)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生本教育教学中,学生当然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处于辅助性地位。

整体来说,教师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生本教育取代师本教育就是对教师生命活动的最大关注,把教师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像牧者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丰富的地方,让他们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来了,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等等。

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

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

在这种体系下,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一种符合人性的态度去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从属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创造与提升的关系”,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平等关系。

总之,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代替者。

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生涯变得美好而有意义。

(三)教学观:教皈依学
简单而言,过去的教学可以归结为“我教你”三个字。

我们为教师的教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帮助教师制定参考书、组织教师的教学竞赛等,这些工作不能说是无意义的,但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忽视学生的学。

忽视学生的学,也就忽视学生本身。

生本教育明确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

人们一直以来所追逐的教育的秘密实际上就隐藏在学生身上,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因此,教学要从“教”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学”,让学习成为儿童成长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

(四)德育观:儿童美好的学习生活学校的德育要使儿童处于良好的学习生活中,具有个体性、根本性,形成德育自动机制。

这就像一条离开水的鱼,除了把它放回到水中之外,无任何办法可以让它和谐自在地发展自己。

多年的生本实践表明,生本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氛围的根本改变,形成了最坚实的德育基础。

教学氛围由过去的压抑和僵化变为了如今的创造和发展。

在这一教学氛围中,学生逐步养成了热爱学习、热爱文化、热爱学校和同学的习惯,为整个德育及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五)评价观: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
为了削弱传统评价的比较功能,保留其诊断的功能,我们在生本教育研究中把评价改为“评研”。

如在评研试卷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互评试卷,评后进行讨论,接着,由学生自己再出一套题目进行测试,再评研一次。

通过这样“两评两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积累更为充分和扎实,不会产生传统评价中的控制效应,却使他们在创造的氛围中得到激扬,并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不放心的问题和学生需要练习的问题等。

通过“评研”,评价的主体由外部(如教师)变为内部自身(学生自己);评价的方式由可比较的(成绩)变为可研究的(讨论);评价的功能由控制(压抑生命)变为激扬(创造生命)。

“评研”活动实际上表现了对儿童人格的极大尊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我们的这一工作使很多人认识到,对儿童业已形成的自主学习采取放手的态度,尽可能减少外部评价,让学生积极、快乐、主动地学习,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高质高效。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并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适应现在社会评价、择才方式的要求,可见,生本教育是值得推广给大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