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_1601076874

合集下载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直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是被世人称为最富史学传统的国家,几千年的史籍赓 续不断,洋洋大观。那么,中国历史的主要经络又是什么呢? 有学者指出,中国“史”其实都是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等 都缺位,仅有的一本《中国科技史》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写的。 这是中国史学的先天不足。因为在中国历朝历代“修史”是掌 握在“史官”手中,是在史官“实录”的框架下写出来的,自 然多是帝王政治活动的记录。
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认为晚周的南史、 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 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而王沈写《魏书》,董统写《燕 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作者从传统 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谴责了“曲笔 阿世”“谀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 史。起到了总结上文,深化观点的作用。
明代张岱曾尖锐地指出:“第见有明一代,国史失诬, 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诬妄之世 界。”原因在于史官的乌纱帽碍了手脚。而张岱本人之所以 能秉笔直书,是因其家藏甚丰,无官俸之累,正如他自己所 说:“余幸不入仕版,既鲜恩仇,不顾世情,复无忌讳。事 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 勿书。”由此可见,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在史官手中,而广存 于民间乡野,流注于那些野史稗史话本笔记之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不仅能够让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还能健全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1.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细读教材提供的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进,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3.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化经典,理解古人的现实处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会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化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4.学习古代文化作品,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选文原则1.本教材主要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既展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书中各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第二单元以儒道发端,到第十单元的近代文化转型结束,大致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序列,反应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两条线索相互结合,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或者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接收能力,某些中国文化发展阶段上的重要著作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魏晋玄学的著作、清朝乾嘉时期的考据学著作等。

2.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阶段已接触过一些中国文化论著,本课程充分考虑了与必修课的衔接,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加深对经典论著和此前必修课所学相关课文的理解,使选修课成为必修课自然的延伸。

15—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5—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九页,共45页。
鹅湖盛会
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
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 ,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 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 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 二人辩论争持,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
H直是恁地用功
避免;弟子们 应该,应当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2)翻译句子
落实!
A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这(就要求)必须先明白事理,(然后)勇猛地
去践行。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 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
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2021/4/14 星期三
3
第三页,共45页。
走近作者
•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
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
“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第二十页,共45页。
研读第二则
1、学生自主翻译并详细批注文段。
2、教师检测重点文言知识。 (1)释义
落实!
A乃为人欲引去
却、竟然;被
B事已却悔
完毕
C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同“功夫”
D明知合行大路
应该
E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关键
F须大段着力
仔细
G吾知免夫,小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