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法 案例及答案

合集下载

支付结算法律案例(3篇)

支付结算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35岁,个体工商户被告:某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案由:支付结算纠纷二、案件背景张某在某商业银行开设有个人储蓄账户,并在此银行办理了网上银行服务。

2019年5月,张某通过网上银行向其客户李某支付货款人民币10万元。

由于操作失误,张某将款项划拨至了错误账户,即被告某商业银行的内部账户。

张某立即发现错误,并联系银行请求撤销该笔交易。

然而,银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张某的请求,导致张某的资金长时间被冻结,给其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争议焦点1. 被告某商业银行是否应承担因错误划拨资金给原告张某造成的损失;2. 被告某商业银行是否违反了支付结算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件事实1. 2019年5月,张某通过网上银行向李某支付货款人民币10万元,划拨至李某账户;2. 由于张某操作失误,将款项划拨至被告某商业银行的内部账户;3. 张某发现错误后,立即联系银行请求撤销该笔交易,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4. 被告某商业银行在收到张某的请求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导致张某的资金长时间被冻结;5. 张某的经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包括订单流失、客户信任度下降等。

五、法院判决1. 被告某商业银行赔偿原告张某因错误划拨资金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2. 被告某商业银行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六、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支付结算规定,确保支付结算的安全、准确、及时。

”3. 《支付结算办法》第二十二条:“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应当确保支付结算的安全、准确、及时,对因银行原因造成的错误支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七、案例分析本案中,被告某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结算服务提供者,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未能确保支付结算的安全、准确、及时,导致原告张某的资金被错误划拨,给张某的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银行信贷纠纷法律案例(3篇)

银行信贷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银行”)被告: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2018年3月,XX公司向XX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用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

XX 银行经审查,同意向XX公司发放贷款,并签订了《贷款合同》。

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4.35%,XX公司应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偿还本金及利息。

二、案件事实1. 贷款发放与使用XX银行按照合同约定,于2018年4月10日向XX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

XX 公司收到贷款后,按照约定的用途进行了投资。

2. 贷款逾期2019年4月10日,贷款到期。

但XX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XX 银行多次催收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诉讼过程XX银行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交了以下证据:(1)贷款合同原件,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合法的借贷关系。

(2)银行流水,证明贷款已发放至XX公司账户。

(3)催收记录,证明XX银行已尽到催收义务。

(4)证人证言,证明XX公司存在还款能力。

XX公司则辩称:(1)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2)贷款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导致投资失败。

(3)XX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法院判决当地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 XX银行与XX公司之间存在合法的借贷关系,贷款合同合法有效。

2. XX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构成违约。

3. XX公司辩称贷款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

4. XX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并无违规操作。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如下:1. XX公司应立即偿还XX银行贷款本金1000万元及利息。

2. XX公司应支付XX银行逾期还款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银行信贷纠纷,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 借贷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借贷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约定一方将一定数额的货币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偿还本金及利息的合同。

金融法案例

金融法案例

一、存单纠纷案件案例1:如何确定银行应否承担民事责任2004年2月24日,某送变电建设公司(以下简称送变电公司)从中国建设银行某分行A办事处开出500万元银行汇票到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B分理处(以下称B分理处)贴现,并于2004年2月25日将该款解付到送变电公司总会计师黎某在B分理处办理的活期存折上。

2004年2月27日,黎某到B分理处办理活期取款500万元手续,B分理处未支付现金,办理了转存手续,开出了存单号为1534521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该存单账号为04-521,存款金额为500万元,存款期限半年,从2004年2月27日至2004年8月27日,利息按年利率3%计付。

存单户名为某送变电公司。

B分理处虽承认出具过该存单,但称该存款单开出时,户名未填写,是空白的;在办理黎某活期取款500万元款项的同时,已经黎某同意同时办理了将这500万元存款转为吴某的活期存款手续,并同时办理了吴某的活期取款及定期存款手续;1534521号存款单是交给吴某的,该存款单在储蓄所底单上的户名为吴某。

吴某于2004年3月2日到B分理处办理1534521号存款单的挂失手续,B分理处受理后,于2004年3月12日给吴某办理了500万元的挂失转存活期储蓄存折。

吴某于2004年3月12日起分批将500万元款项取走。

送变电公司持B分理处开出的1534521号存单于存款期届满后到B分理处取款未果,遂诉至法院。

分析方法与思路1、首先弄清案件基本事实,注意区分背景性事实与基本事实(如本案中的开具汇票、票据贴现即为背景性事实,交付现金500万元则为基本事实)。

本案的基本事实应归纳为:送变电公司以票据贴现方式向银行实际交付现金500万元,并以现金转存方式取得B分理处编号为1534521的整存整取储蓄存单一张。

2、根据案件基本事实理清相关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本案中送变电公司作为原告,其与被告B分理处之间的关系为存款关系。

除此之外,送变电公司的总会计师黎某与B分理处之间的关系,吴某与黎某、送变电公司之间的关系,吴某与B分理处之间的关系,均与本案诉讼无关。

信贷法律案例(3篇)

信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5岁,某公司职员。

2015年5月,李某在某银行申请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信用额度为10万元。

李某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消费需求,经常进行透支消费。

然而,由于李某未能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卡透支额度逐渐增加。

2017年3月,李某信用卡透支额度已达15万元,其中逾期金额为5万元。

某银行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催收,但李某仍未还款。

某银行遂于2017年4月向李某发出书面催收通知,要求其在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归还逾期款项。

然而,李某仍未采取任何还款措施。

2017年5月,某银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归还信用卡透支本金15万元及逾期利息、滞纳金等。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信用卡透支行为是否合法?2. 某银行是否已尽到催收义务?3. 李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三、法院审理过程1. 证据审查某银行向法院提交了以下证据:(1)李某与某银行签订的信用卡合同;(2)李某信用卡透支明细;(3)某银行发出的催收通知;(4)李某信用卡透支逾期记录。

李某对以上证据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其收入有限,无力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

2. 法院认定事实法院经审理查明:(1)李某与某银行签订的信用卡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2)李某在信用卡透支期间,未按时还款,构成信用卡透支逾期;(3)某银行已通过电话、短信、书面催收等方式向李某催收逾期款项,尽到了催收义务;(4)李某在收到催收通知后,仍未采取还款措施,具有过错。

3. 法院判决根据以上事实和证据,法院认为:(1)李某的信用卡透支行为合法;(2)某银行已尽到催收义务;(3)李某应承担还款责任。

法院判决李某向某银行归还信用卡透支本金15万元及逾期利息、滞纳金等。

四、案例分析1. 信用卡透支行为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信用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

李某与某银行签订的信用卡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李某的信用卡透支行为合法。

银行业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银行业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我国某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涉嫌违规操作,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经调查,该行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违规行为:1. 未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审查。

该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查,导致部分信用不良的借款人获得贷款。

2. 违规发放贷款。

该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贷款审批流程进行,部分贷款未经审批直接发放,存在违规操作。

3. 未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该行在发放贷款后,未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导致贷款风险控制不到位。

二、案例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依法开展业务,加强风险管理,保障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审查,违反了该条规定。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第十四条规定:“贷款人发放贷款,应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本案中,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贷款审批流程进行,部分贷款未经审批直接发放,违反了该条规定。

3. 违反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本案中,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未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导致贷款风险控制不到位,违反了该条规定。

三、案例分析结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该商业银行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2. 信贷管理整改该商业银行被要求加强信贷管理,完善贷款审批流程,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审查,确保贷款发放的合规性。

3. 内部责任追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商业银行法案例集锦

商业银行法案例集锦

商业银行法案例集锦1、A公司因经营房地产业务急需资金,向其开户银行Y申请贷款。

Y银行由于信贷规模有限,无法满足A公司的要求。

A公司经理李某与Y银行行长王某有近亲属关系。

李某提议王某向X 银行办理同业拆借,用同业拆借拆入的钱贷给A公司。

Y银行于是就从X银行拆入了为期3个月的资金。

Y银行又将拆入的资金贷给A公司用于房地产开发,且未要求A公司提供担保。

请回答:Y银行在给A公司的贷款中有哪些行为违法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答:Y银行的以下行为违反了《商业银行法》:首先,《商业银行法》禁止利用拆人资金发放房地产贷款或者投资,而Y银行却将拆人的资金用于发放房地产贷款。

其次,《商业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由于A公司经理李某和Y银行行长王某是近亲属关系,因此李某以及李某担任经理的A公司都是Y银行的关系人,而Y银行给A 公司发放信用贷款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2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额为20亿元,总资产已经达到100多亿元。

因开展业务需要,现欲在江苏无锡、苏州、广东惠州等五个城市同时设立分支机构。

拨付资本金13亿元,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批准时,拨付资本金违反法律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纠正后,取得经营许可证,并领取了营业执照。

1999年,该行设在无锡的分支机构在办理结算业务中,甲公司委托无锡分支机构将一笔款项划转到乙公司,但该分支机构错误地划到丙公司账户。

由于乙公司没有及时收到预付款,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为此,甲公司的损失达20万元。

甲公司将无锡分支机构告上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问:1.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时那些方面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2.无锡分支机构能否独立承担责任?为什么?答:1.按照《商业银行法》第19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

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60%。

上述案例中的行为不符合本条的规定。

银行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银行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是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2018年6月,甲公司向乙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扩大其进出口业务。

乙银行经审查后,同意向甲公司发放一笔金额为1000万元的贷款,贷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5%。

甲公司为保证贷款的偿还,向乙银行提供了其名下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物。

2018年7月,甲公司收到乙银行的贷款,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了该笔资金。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甲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出现了严重亏损,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2019年6月,乙银行向甲公司发出贷款到期还款通知,但甲公司仍未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2019年7月,乙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1000万元及利息50万元,并要求法院依法拍卖甲公司抵押的房产以实现抵押权。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当偿还乙银行的贷款本金及利息?2. 乙银行是否有权要求法院拍卖甲公司抵押的房产?3. 如果甲公司无力偿还贷款,乙银行是否可以免除其抵押物的担保责任?三、法律分析(一)甲公司是否应当偿还乙银行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未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加倍支付逾期利息。

”以及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逾期利息。

”本案中,甲公司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

因此,甲公司应当偿还乙银行的贷款本金及利息。

乙银行有权要求甲公司履行还款义务,甲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偿还。

(二)乙银行是否有权要求法院拍卖甲公司抵押的房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以及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前清偿债务,也可以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依法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并从所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

银行金融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银行金融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2018年,甲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向乙银行申请了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

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5%,贷款用途为流动资金。

合同中明确约定,甲公司需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偿还本金及利息。

2019年,甲公司因市场环境变化,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乙银行多次催收未果,遂于2020年5月向甲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担逾期还款的违约金。

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提出以下抗辩意见:1. 甲公司认为,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故该部分利息应予以扣除。

2. 甲公司声称,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乙银行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未告知其贷款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限制,导致甲公司未能合理使用贷款,故乙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

3. 甲公司提出,乙银行在贷款期间对甲公司的经营状况未进行有效监控,导致甲公司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故乙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

二、法律分析1. 关于利率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利息,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

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超出部分无效。

”本案中,甲公司认为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要求扣除超出部分利息。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主张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利息无效的,应当证明其主张的事实。

”甲公司需提供证据证明乙银行约定的利率超过国家规定利率。

若甲公司不能提供有效证据,则法院不会支持其关于扣除超出部分利息的请求。

2. 关于乙银行的告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银行法律案例题(3篇)

银行法律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甲银行(以下简称“甲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推出了一项名为“便捷贷”的贷款业务,该业务主要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家从事服装销售的企业,急需资金周转,于是向甲银行申请了“便捷贷”业务。

二、案件经过1. 贷款申请乙公司向甲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并提供了包括营业执照、财务报表、合同等在内的相关材料。

甲银行在审查乙公司提供的材料后,认为乙公司符合贷款条件,于是批准了乙公司的贷款申请。

2. 贷款发放甲银行按照乙公司的申请,将贷款金额100万元发放至乙公司账户。

乙公司收到贷款后,承诺按照合同约定按期还款。

3. 贷款逾期贷款到期后,乙公司未按期还款。

甲银行多次催收无果,于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4. 调查取证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乙公司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乙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实际资产远低于申报金额;(2)乙公司提供的合同存在伪造痕迹,部分合同为乙公司自行编制;(3)乙公司负责人丁某承认,其为了骗取贷款,伪造了部分材料。

5.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信用证、票据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件处理1. 刑事处罚根据案件事实,公安机关以涉嫌贷款诈骗罪对丁某依法刑事拘留。

经法院审理,丁某犯贷款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 民事责任甲银行作为受害者,有权要求乙公司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经法院判决,乙公司需返还甲银行贷款本金100万元及利息。

3. 银行内部责任甲银行在贷款审查过程中存在疏忽,导致贷款被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贷款审查制度,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典型商业银行法案例及解析

典型商业银行法案例及解析
金融科技应用更加广泛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银行业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手段,同 时也将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议
加强合规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业务开展符合法律 法规和监管要求。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建立完善的风险 管理机制。
严格信贷审批流程,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 估和还款能力分析,降低信贷风险。
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和 操作行为,减少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要素,确保 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用语规范
使用法言法语,表述准确、简练, 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语言。
格式统一
遵循裁判文书的格式规范,统一使 用法院规定的格式和排版要求。
06 总结与展望
商业银行法案例特点总结
涉及面广
商业银行法案例涵盖了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如贷款、存 款、投资、担保等,反映了银行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法律关系复杂
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合同关系、担保关系、信托关 系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法律关系的交织和影响。
变卖等方式实现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解决
03
当担保物权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
同约定进行处理。
票据权利与义务问题
票据种类与性质
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涉及的票 据种类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等 ,应明确各种票据的性质和权利
义务关系。
票据行为效力
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应严格遵守 票据法规定的行为规则,确保票据 行为的效力。

典型商业银行法案例及解析

典型商业银行法案例及解析

法律体系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 导致跨境金融业务中法律冲突和适用 难题。
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挑战
跨境金融业务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 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相关法律法 规对此有严格要求。
监管政策不一
各国监管政策不同,对跨境金融业务 的监管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增加 了合规风险和操作难度。
解决跨境金融业务中法律问险管理 体系,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 控制各类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安 全。
加强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 度,规范业务流程,防范操作风
险和内部欺诈行为。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法发展趋势
监管更加严格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商业银行需 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及时调整 经营策略。
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案件背景
该银行内部发生一起涉 及高层管理人员和交易 员的丑闻案件,引发社 会广泛关注。
违规行为
涉案人员利用内幕信息 进行违规交易,牟取巨
额利益。
法律后果
涉案人员因内幕交易等 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 任,银行因此遭受声誉
损失和巨额罚款。
案件启示
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和 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 制机制,防范类似内部 交易丑闻的发生。同时, 加强员工合规意识和职 业道德教育,提高整体
商业银行法基本原则
分业经营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遵循分业经营的原则,不 得从事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以 确保金融安全。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安全性、流 动性、效益性的原则,保障资产安全,保持 合理流动性,追求经济效益。

法律金融案例(3篇)

法律金融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35岁,某市居民。

2019年,张某在某商业银行开设了一笔个人储蓄账户,并存入了一定金额的资金。

同年5月,张某发现银行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账户内的资金用于购买了银行推荐的某金融产品。

张某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银行的行为侵犯了他的金融消费者权益,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二、案件事实1. 事实一:张某在2019年3月,在某商业银行开设了个人储蓄账户,并存入10万元人民币。

2. 事实二: 2019年5月,张某通过银行APP查询账户余额时,发现账户内余额不足,经核实,发现银行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账户内的资金用于购买了银行推荐的某金融产品。

3. 事实三:张某联系银行客服,要求退还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但银行以张某在开户时已同意银行代为投资为由拒绝退还。

4. 事实四:张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银行退还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争议焦点1. 银行在张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账户内的资金用于购买金融产品,是否侵犯了张某的金融消费者权益?2. 银行是否应退还张某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强行推销或者变相推销金融产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有权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风险、费用等信息。

五、案例分析1. 银行在张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账户内的资金用于购买金融产品,侵犯了张某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2. 银行在张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账户内的资金用于购买金融产品,属于强行推销金融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银行业典型案例法律分析(3篇)

银行业典型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风险问题。

本文将以某银行涉嫌违规放贷案为例,对银行业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银行在2015年至2017年间,涉嫌违规放贷,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经调查,该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贷款审批流程不规范,未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相关规定。

2. 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虚假贷款、挪用贷款等违法行为。

3. 贷款审批人员存在利益输送,为亲朋好友提供便利,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4. 贷款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部分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高风险领域。

三、法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健全贷款审批制度,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 案例中银行违规放贷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章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3. 案例中银行违规放贷的法律救济(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银行法律法规风险案例(3篇)

银行法律法规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风险。

本文将以某商业银行违规放贷事件为例,分析银行在法律法规风险防范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该行”)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家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近年来,该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导致一起严重的违规放贷事件。

二、案例经过1. 违规放贷行为2018年,该行某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在办理一笔贷款业务时,未严格执行贷款审批程序,违规向一家企业发放了3000万元的贷款。

该企业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资产负债率极高,且存在多项不良信用记录。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分行相关人员未认真核实企业资料,也未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地考察。

2. 发现违规行为2019年,监管部门在对该行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了分行违规放贷的行为。

经调查,该行在2018年至2019年间,共违规放贷10余笔,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

这些违规放贷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处理结果监管部门对该行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暂停部分业务等。

同时,该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包括撤职、调离岗位等。

此外,该行还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原因(1)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该行部分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审批程序。

(2)内部管理不善:该行在贷款审批、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违规放贷行为发生。

(3)利益驱动:部分员工为了追求业绩,忽视法律法规,违规放贷。

2. 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审批、风险控制等环节的管理,确保业务合规。

(3)强化责任追究:对违规放贷行为严肃处理,形成震慑作用。

商业银行法背景案例

商业银行法背景案例

金融监管背景案例:广国投事件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国投)1980年7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国投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有外汇经营权,1989年,广国投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借款窗口,被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窗口公司。

80年代末期广国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逐渐从单一经营信托业务,发展成为以金融和实业投资为主的企业集团。

但长期以来广国投的经营管理极其混乱,大量高息缆存,帐外经营,乱拆借,乱投资,各种违规经营活动导致其无法支付巨额到期境内外债务,严重资不抵债。

1998年
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广国投进行关闭清算,初步查明:广国投的自从总额为214亿元,负债总额为36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68%。

1999年1月,广国投及全资深圳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公司和广信企业发展公司等分别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依法受理。

请问:
1、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2、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目标、措施
3、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目标、
措施。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银行消费权益保护案例,我们将对该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案例简介:张先生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笔个人贷款业务,贷款金额为50万元,期限为5年。

在贷款合同中,张先生发现银行收取了一定的贷款利息,同时还有一笔贷款保险费用。

张先生认为这笔保险费用不合理,遂向银行提出质疑。

银行方面则表示,根据贷款合同约定,贷款保险是必须购买的,否则无法办理贷款。

张先生不服,认为银行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于是,张先生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银行退还保险费用。

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认为银行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银行退还张先生的保险费用。

二、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商业银行法》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

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张先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违法行为。

首先,银行未充分告知张先生保险产品的性质、费用、退保条件等信息,导致张先生无法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

其次,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侵犯了张先生的选择权。

银行典型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银行典型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乙银行作为甲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于2010年为甲公司提供了一笔5000万元的贷款。

贷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

贷款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按月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

然而,由于甲公司经营不善,自2012年起开始出现财务困难,未能按时偿还乙银行的贷款本金及利息。

乙银行多次催收无果,遂于2013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支付逾期利息及罚息。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银行能否主张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2. 甲公司是否应承担逾期利息及罚息?3. 甲公司能否以自身经营困难为由免除还款责任?三、案例分析1. 乙银行能否主张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债务人未按照约定支付利息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支付利息。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贷款合同中约定了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支付方式,甲公司未能按照约定支付利息,构成违约。

因此,乙银行有权根据贷款合同约定,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2. 甲公司是否应承担逾期利息及罚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承担逾期利息及罚息。

因此,乙银行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逾期利息及罚息。

3. 甲公司能否以自身经营困难为由免除还款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本案中,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并非因不可抗力导致,而是由于自身经营困难。

商业银行法-案例及答案

商业银行法-案例及答案

商业银行法三、商业银行与客户(一)商业银行客户的含义1、2006年初,胡某和母亲钟老太原先居住的常熟路房屋进行了动迁,除了分配到房屋以外,母子俩还获得了一笔100万元的动迁费. 2006年3月29日下午6点左右,80多岁的钟老太突然发现锁在抽屉里的存折连同自己的身份证都不见了踪影。

老太的小女儿得知此情况后,于第二天赶去母亲暂住地附近的银行进行查询,却发现存单中的款项已被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哥哥胡某在29日下午以现金的方式全部支取。

上午10点,当老太的家人回到家中时却发现胡某将自己反锁在屋内,已经死亡,其取出的100万元钱款也不知去向。

按照我国银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以上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

法律还规定,银行只需核实取款人的身份证,而不需审核取款人和存款人的身份是否一致。

可见,如果胡某当时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还出示其母亲的身份证,银行的审核任务就已经完成.至于钟老太存款被冒领,究其原因是她没有保管好存折和密码所致.反之,银行则应该为审核不严承担责任,双方下一步可能会围绕这一焦点补充相关证据。

至于胡某的精神病,因银行不是医疗机构,其难以辨别并非过错。

3、子女压岁钱如何分割2003年,7岁的小张华父母经法院调解离婚。

在小张华父母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小张华的父母以小张华的名字在中国银行开了一个户头,陆续存入了5000余元钱.离婚后,小张华判给了母亲,财产经小张华父母双方协商,法院依法做出了判决,可是对于小张华名下的这笔钱法院因为不知情,而没有列入财产分割范围。

离婚后第三个月,小张华的父亲从银行里将小张华户头里的5000元取走,事先并没有征得小张华母亲的同意。

“这笔钱是以张华的名字开户存的,这钱是多年来亲戚朋友给张华的压岁钱和我们平时为张华存的钱,所有权系张华所有。

张华的父亲私自将存折上的钱取走,其行为侵犯了张华的合法权益"。

张华的母亲认为,钱是张华的,前夫无权使用,故让张华作为原告,一纸诉状将张华的父亲告上法庭.4、夫妻双方离婚前为子女存入的教育费可否在离婚时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2001年,张某(13岁)的父母以张某的姓名在工商银行存款10万元,并告知张某作为他今后的教育费用.2001年11月,张某起诉法院要求离婚,并以张某名下的10万元存款属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平均分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法三、商业银行与客户(一)商业银行客户的含义1、2006年初,胡某和母亲钟老太原先居住的常熟路房屋进行了动迁,除了分配到房屋以外,母子俩还获得了一笔100万元的动迁费。

2006年3月29日下午6点左右,80多岁的钟老太突然发现锁在抽屉里的存折连同自己的身份证都不见了踪影。

老太的小女儿得知此情况后,于第二天赶去母亲暂住地附近的银行进行查询,却发现存单中的款项已被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哥哥胡某在29日下午以现金的方式全部支取。

上午10点,当老太的家人回到家中时却发现胡某将自己反锁在屋内,已经死亡,其取出的100万元钱款也不知去向。

按照我国银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以上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

法律还规定,银行只需核实取款人的身份证,而不需审核取款人和存款人的身份是否一致。

可见,如果胡某当时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还出示其母亲的身份证,银行的审核任务就已经完成。

至于钟老太存款被冒领,究其原因是她没有保管好存折和密码所致。

反之,银行则应该为审核不严承担责任,双方下一步可能会围绕这一焦点补充相关证据。

至于胡某的精神病,因银行不是医疗机构,其难以辨别并非过错。

3、子女压岁钱如何分割2003年,7岁的小张华父母经法院调解离婚。

在小张华父母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小张华的父母以小张华的名字在中国银行开了一个户头,陆续存入了5000余元钱。

离婚后,小张华判给了母亲,财产经小张华父母双方协商,法院依法做出了判决,可是对于小张华名下的这笔钱法院因为不知情,而没有列入财产分割范围。

离婚后第三个月,小张华的父亲从银行里将小张华户头里的5000元取走,事先并没有征得小张华母亲的同意。

“这笔钱是以张华的名字开户存的,这钱是多年来亲戚朋友给张华的压岁钱和我们平时为张华存的钱,所有权系张华所有。

张华的父亲私自将存折上的钱取走,其行为侵犯了张华的合法权益”。

张华的母亲认为,钱是张华的,前夫无权使用,故让张华作为原告,一纸诉状将张华的父亲告上法庭。

4、夫妻双方离婚前为子女存入的教育费可否在离婚时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2001年,张某(13岁)的父母以张某的姓名在工商银行存款10万元,并告知张某作为他今后的教育费用。

2001年11月,张某起诉法院要求离婚,并以张某名下的10万元存款属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平均分割。

张某知道后不同意分割其名下的存款。

请问:这10万元是张某父母共同财产还是张某个人财产张某的父母要求分割这10万元存款,张某怎么办10万元是张某父母的共同财产.本案中张某父母为其存入的10万元教育费用,不是一种赠与行为。

赠与是指赠与人把自己的财物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予以接受的合同。

赠与合同是一种转移财物所有权的合同。

虽然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不得以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主张无效。

但本案中,张某与其父母之间不存在着赠与法律关系。

在实践中,父母为未成年子女预先存留教育费用,是在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的情况下为之。

从家庭职能来看,假如在教育费用尚未使用而出现家庭危机情况下,教育费用仍应作为家庭救济之用。

预先进行教育存款,只是一种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预先存留教育费用的受鼓励的行为。

固然父母有保障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并无预先存留教育费用的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在离婚时共同处理。

因此,法院审理查明并判决10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合法合理的。

至于张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应父母离婚而改变。

张某与父母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仍然存在,他们的权利义务仍受法律的保护与约束。

张某父母仍有抚养义务,并保障张某受教育的权利及张某合法权益。

张某的生活费及教育费用的负担,由父母共同承担5、原告陆某(17周岁,在校学生)按其母亲丁某的嘱咐,持外币至被告银行的某储蓄所,并以原告户名在储蓄存款凭条上填写了存期2年,金额1500元(美元)后,连同现金交给该所接柜员刘某,之后刘将铜牌一枚发交给原告,原告即持铜牌等候。

当原告听见刘呼叫自己所持的铜牌号时,便将铜牌交给刘,刘将钱款退还原告并告知此款比原告在存款凭条上所填金额少300美元。

原告清点后回家告知父母,并随丁某前往交涉,但与刘未能达成一致。

遂诉至法院,要求返还300美元。

1.本案中,陆某持外币前往存款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1>.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行为,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有权为之2.本案中,陆某清点钱款后离开是否意味着默认刘某所言款项仅为1200美元为什么<2>.不能视为默认。

默示行为的效力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习惯允许的情况下才发生效力。

3.如何理解被告发放铜牌的行为本案应如何处理第一,对于默示行为,法律之所以规定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者习惯允许才具有效力,涉及到当事人权利的丧失和取得问题。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继承法》规定,对于放弃遗赠可采用默示的方式,以及《合同法》关于试用买卖可采用默示的方式,其他尚未规定默示行为的效力。

对于习惯允许的默示行为的效力,主要见于商事行为中。

本案中,行为人拿走款项1200美元,并不表明他放弃300美元的请求权。

对该请求权,只要不超过诉讼时效,均不丧失。

第二,本案存款人陆某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进行存款,但在接柜员告知其缺少300美元,并将款项退回的情况下,就原告的年龄和智力而言,应认为不能理解这些行为的意义,又未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故不能认为其接受退回的款项就表明同意款项短少的认定。

且其法定代理人和存款人陆某又立即予以追偿,表明其未放弃对300美元的请求权。

<3>.被告发放铜牌表明:(1)货币所有权转移;(2)储蓄合同生效。

被告应退回原告300美元。

被告发放铜牌是对原告存款要约的承诺,不仅意味着认可了原告的存款行为,而且意味着收到了原告与存款凭条上所填金额相符的现金。

按银行操作规程,原告填写存款凭条和交纳存款现金,被告银行应予以清点,只有清点核实存款现金与存款凭条相符的情况下,被告银行才发给原告存款人铜牌。

因此,发放铜牌既表明货币所有权已经转移,又表明储蓄合同生效,被告银行应退回原告300美元。

(三)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种类6、原告钦先生,今年49岁,一直在银行工作。

据他讲,2006年8月30日,他到被告中国银行郑州淮河路支行处办理1万美元的活期储蓄,被告未向其提出任何要求并给其办理了一个活期存折。

次日,钦先生因家中有事急需用钱,就到被告处取款,被告要求原告按照取款金额的千分之一交纳手续费,否则只能三天后取款。

原告钦先生向被告提出质疑,但被告工作人员却拿出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颁发的《豫中银资[2005]53号》文件,声称“储户在三日内取款将加收1‰的手续费”完全是“照章办事”,坚持要求钦先生交纳手续费,否则不予办理取款手续。

为了尽快取回现款,原告钦先生只好向被告交纳了手续费。

按照2006年8月31日的当日外币牌价,被告共收取原告钦先生手续费元。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第五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服务,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收取手续费。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规范银行系统的收费标准,专门出台了《支付结算办法》,其中列明了银行收费的范围。

而“3日内取款加收手续费”是不包括其中的。

钦先生认为,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的《豫中银资[2005]53号》文件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原则相抵触,应是无效文件,该银行的行为是以不正当手段“揽储”,严重侵害了储户的合法权益。

7、2000年7月31日,原告杨某的父亲杨某某在被告处以原告的名义存入定期存款人民币60万元,年利率为2.25%,期限为一年,2001年7月31日到期。

杨某某在存款凭证备注栏处留存了密码,约定凭密码支取。

被告即向杨某某出具了存单。

2001年1月11日,杨某某的妻子即原告的母亲蔡某持原告的户口簿、存单和其个人身份证,在没有提供密码,也没有办理密码挂失的情况下,通过支取、转存、再支取方式从被告处将上述款项全部支走。

存款到期后,杨某某因找不到存单便到被告处询问,才得知存款早已被其妻蔡某提走。

杨某某便向蔡某索要,因蔡某将所取款项全部借与他人未能收回。

杨某某遂于2003年7月21日与蔡某离婚(原告由杨某某抚养)。

离婚后,蔡某便下落不明。

后杨某某与被告交涉,未果,遂以原告名义将被告诉至法院。

诉讼中,杨某某称蔡某不知道该存单密码。

答: 在储户约定凭密码支取的情况下,储蓄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这一约定。

本案被告违反操作程序,在未要求蔡某提供密码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支取款手续,其行为已构成违约。

因为被告的违约行为,使蔡某得以将原告名下的存款取出。

从被告违约、蔡某冒领存款之时,原告的该笔存款的损失已经实际发生。

这种损失的发生尽管不是由被告直接造成,但是与被告的违约存在因果关系。

《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储蓄机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侵犯储户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在未要求蔡某提供密码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支取款业务,违反了有关金融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合同约定,给原告造成了重大损失,被告应当向原告承担赔偿责任。

8、原告吴卫明到被告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处办理个人外币储蓄手续时,得知存款额要高于5000美元;低于5000美元的,。

银行从事储蓄业务,是对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要约;储户持币开户,已构成承诺。

银行没有限制储户必须存款多少的权利。

被告利用优势地位以5000美元划线,强迫低于此数的储户接受其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实际是变相搭售,剥夺原告对金融服务的选择权,并以服务费方式变相剥夺储户获取利息的权利,有违诚实信用原则。

被告这种行为是对小额储户的歧视,给原告造成了一定心理伤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被告在缔约过程中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利,应当对因缔约过失给原告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请求判令被告赔礼道歉,赔偿原告为此次储蓄而支出的往返路费34元。

四存款合同(三)存款合同的法律特征9、李某长期以来一直在本市某银行储蓄所开户存款,储蓄所工作人员也经常上门服务,开展储蓄业务。

96年的3月14日,储蓄所工作人员登门收款时,分别在李某的存折上填写三笔存款,两笔8000元,1笔14300元。

在3月16日,该所工作人员对帐时发现前日给李某多记存款8000元,就找李某及其家属说明情况,要求将李某存折上的存款减去8000元,但双方协商未果。

19日,储蓄所工作人员将李某的存折要回,并在上面注:“冲去3月14日存款8000元。

”同时,将李某的存款余额231579元改为223579元,并将该存折加盖了“附件”章收回,更换了新存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