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清历史人物李鸿章

合集下载

讲历史 评人物

讲历史 评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李鸿章的悲哀Fra bibliotek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 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然,十 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积极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率舰队赴台湾巡阅,并调驻防徐州的 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台湾。此事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年 (1879年)乘隙吞并了琉球。 在与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鸿章还分别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 条约》;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前者旨在保护华工;后者则是因“马嘉理案”导致的 中英间的严重交涉。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回决裂之局。在他建议下, 清政府派郭嵩焘赴英国道歉,郭氏遂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但条约也因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 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 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 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 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 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 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 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 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日方和谈代表伊藤 博文谓,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 皇帝同意签约,命令“即遵前旨与之定约”。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光绪二十七年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导语: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鸿章,本名叫李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因是安徽合肥人,也有人称其为李合肥。

李鸿章先祖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经过苦读,终于与考取了进士,而且还和曾国潘同年及进士第。

到了这个时候,李家才真正的成为名门望族。

李文安共有六子,李鸿章为次子,排行老二,生于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乡。

大哥李瀚章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这六个兄弟中,李鸿章的成就最大,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他是清朝汉族官员中,唯一一个在北京修建祠堂的人。

李鸿章作为中心之臣,在晚清之时,为清朝做了许多的贡献。

他一手创办了淮军、北洋水师,同时也带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清朝的继续衰亡。

他是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浅评李鸿章

浅评李鸿章

浅评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近代外交上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他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后是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通过介绍李鸿章的一生,来对其进行辩证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中国近代,人物评价正文:一、李鸿章简介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享年78岁。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学府被选为优贡,赴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后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弟子。

李鸿章25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金田起义爆发绿营军腐朽日甚,不堪一战。

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却屡建奇功,清廷于是又派了一些京官回乡“练勇”。

李鸿章表现的相当积极,认为这是一个报销军国,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当李鸿章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回庐州时,庐州已失守。

太平军分据近地,形成犄角之势,安徽巡抚福济数次欲收复庐州而不得,李鸿章建议他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

福济命他领兵前往,果将二县收复。

不久,庐州也被收复。

李鸿章善领兵作战的名声从此传开。

然而,李鸿章的战功却受到上级福济的猜忌。

受到排挤的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这是当年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他所没料到的。

因而情绪十分低落,闲赋在家是,他写了《明光村镇旅店题壁》一诗抒发胸中怨气:“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李鸿章(1823年-1901年)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民族英雄。

本文将从李鸿章的背景、政治才能、外交才华以及对现代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现他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价值。

一、背景介绍李鸿章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贫穷的书香世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积极进取。

正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培养了他坚持不懈追求现代化的信念。

二、政治才能李鸿章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学识。

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鸿章善于运用灵活的策略和智慧的谋划,成功化解了中国内外各种政治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三、外交才华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李鸿章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和智慧描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积极参与处理内外政治事务,并与西方列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不仅在朝廷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功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对现代化的贡献李鸿章深信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制度体系。

他发起并参与了多项现代化改革,如海军建设、洋务运动以及铁路修建等,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五、对国家统一的坚守在国家面临危机和分裂的时刻,李鸿章始终坚守着国家统一的信念。

他积极参与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的坚定立场和卓越领导能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安危。

六、对后世的影响李鸿章的思想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的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的近现代史铺下了基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他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智慧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李鸿章

浅谈李鸿章

浅谈李鸿章谈起中国近代史就不得不说李鸿章这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

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历来对其褒贬不一,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可以说李鸿章是晚清得以延续的功臣亦是葬送晚清的罪人。

晚清因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至于过早沉沦,也因他导致北洋覆灭加速灭亡。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写尽了李鸿章的浮华一世,年少功成、中年得意、晚年凄凉。

看李鸿章一生不得不佩服其的才略,同时又为其感到悲凉。

为官四十载,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稳如泰山,不起波澜,可见其智其才。

读过李鸿章的人都会对其的为官之道所拜服,无论对错在为官之上他是成功的。

个人认为其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全靠取悦上司、见风使舵、报喜不报忧。

虽说不是一个清官该做的,但时代的决定,让其只能独善其身,买国贼的帽子让他饱受骂名。

对于李鸿章所犯的错最让世人记住的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但仔细去看待历史就会发现李鸿章的可怜可悲。

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光绪、慈溪昏庸,白白葬送国力,致使日本侵犯。

倘若国力强盛,谁会去签卖国条约,再说满朝文武百官谁敢站出来、谁又有能力签定马关条约,所以说李鸿章不仅是大清当权者的替罪羊,亦是拯救晚清的功臣,所以李鸿章可悲的挂上卖国贼的骂名。

李鸿章也是很有思想的革命家,在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的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

太平天国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

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鹯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

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藏书成就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 “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 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 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 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 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 18000册。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 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叁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 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 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 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晚清名臣
—李鸿章






















壹 人物生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 生”。

历史趣谈: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历史趣谈: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鸿章简介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导语: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显露出他与大清国所有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

当淮军在两岸布满太平军营垒的水道上成功地进行了大穿越进至上海,从而一举扫平了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后,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于1863年左右创办了中国第二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第一个是曾国藩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1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无异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生活常识分享。

唯物主义评价李鸿章历史人物

唯物主义评价李鸿章历史人物

李鸿章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只好 答非所问:“好吃多吃!”谁知这一下歪打 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 (hotchpotch)发音相近。此后洋人吃中 餐,每宴必点此菜,不过再不是残菜混合, 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了。因为此菜 肇自李鸿章,所以称之为“李鸿章杂烩”。 今天,有些饭店,特别是经营安徽菜的饭 店,仍然保留着这一道菜。
-----------




面成
人 物
与 败 并

李鸿章(1823-1901年) 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 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字子黻、渐甫,号少荃,晚年自 号仪叟。安徽合肥人。著有《李 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
在近代社会的负面影响
-----各种条约
•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 • 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 • 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 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 • 同年6月,《中法新约》; •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 • 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 • 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 同年6月,《中俄密约》; •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功 过
《马关条约》的背后故事:
• 在谈判桌上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 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 《马关条约》: 为2亿两,李鸿章口干舌燥地 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不行,又说减少二 千万两,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 看在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 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
李 鸿 章 与 甲 午 中 日 海 战
在开战前夕,慈禧太后过生辰, 耗费大量经费,延误战机,这 也是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 因!!!

历史人物点评之李鸿章

历史人物点评之李鸿章

评价李鸿章提到近代历史人物,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他就是李鸿章。

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功过也难以一概而论。

我们看李鸿章,其实也是在看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对于这么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他,辩证的评价他。

他对中国当时社会是顶梁柱,对于社会是千人唾骂卖国贼,但是一句话: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在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

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毋庸置疑,对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和经手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劣迹,加以抨击和批判是理所应当的。

必须指出,就镇压农民起义而言,这是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敌视人民这一点上,一切封建统治者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和史可法,在阶级矛盾激化时,都曾主张并执行了镇压农民的政策。

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虽是个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但为了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他竟不顾病体之难,做了第一任“剿匪总司令”。

地主阶级士大夫是这样,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何尝不是如此。

马建忠百般仇视太平军,目之为,“残忍嗜杀”的“流寇”。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

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

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

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

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

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

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

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

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爱国、帝国主义、外交人物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正文:前言: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1840年,英国对清帝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外国资本的流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关于如何评价李鸿章,我想先从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入手,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他也承认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我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人物分析: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人物分析:李鸿章
1.生平简介 2.历史背景 3.功与过 4.历史评价 5.个人观点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 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 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 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 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 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 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 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 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 《李文忠公全集》。
19世纪初,英、法、美等西方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已 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海 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适行闭关锁国,拒 绝接受西方蛮夷文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与英 国签订《南京条约》,赔款割地。也正是 鸦片战争让其他资本主义强国看到了清政 府的无能与软弱!随后的一系列战争促使 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 于是,清朝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
正面: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 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 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 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 半个。)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 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 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梁启超则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 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 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 二之代表人也”
负面: 清朝和法国的战争结束 后,李签订条约放弃对越宗 主权,左宗棠评价李鸿章是: “对清朝而言,十个法国将 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 事”;“李鸿章误尽苍生, 将落个千古骂名”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功绩:李鸿章在清朝的现代化和西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推动
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清朝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这些条约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与西方的关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局限性:然而,李鸿章也有其局限性。

他在处理一些外交事件时表现
出了一定的妥协性和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

此外,他在推动现代化改革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3.影响:尽管如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
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和行动也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李鸿章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李鸿章是一个很重视生活品质和精神兴趣的人,喜欢尝试西方先进科技和外来事物。

因为他是清政府对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权,很多外来科技在进入中国之后一般都是他先使用,进行评判一番后推广给友人亲朋。

李鸿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古董的收藏家,对金石器物颇有研究。

他在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值得学习,接触西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自身传统文学的学习,并未如同后来的国人一样迷失学习方向。

李经述(李鸿章幼子)曾说李鸿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鸿章对于袁世凯极为看重,认同袁世凯编练新军。

李鸿章看透了袁世凯的为人,却并未看透袁世凯的野心。

袁世凯在民国后对李鸿章后人极为优容,却也依然叛清自立。

李鸿章晚年对维新派和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谈。

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不以理想主义而改变信仰。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务改革理想的破灭所致,随后李鸿章在晚年期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抵触朝廷的任命,不断远离清政府的政治斗争,转而向两广地带繁荣地方,通过沿海地区试图继续洋务运动未尽之事。

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频频失误,最终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这项罪名却又加诸在他身上。

李鸿章杀降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晚清时期,这场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几乎要颠覆清政府的统治,可后来这场运动覆灭于清政府和列强军队的剿杀。

参与这次剿杀的中方统领是李鸿章,李鸿章带领淮军和常胜军对太平天国军进行剿杀,叛乱平复后李鸿章在苏州杀降的事曝光,清朝上下一片哗然对李鸿章进行批判。

苏州杀降发生在1863年,民间传言杀降事件是李鸿章一手指导,当年李鸿章带领军队在苏州围剿太平天国军,由于太平天国军无力抵抗李鸿章军队的进攻,所以当时的太平天国军头领郜永宽向李鸿章传达愿意投降,为了表达投降意志的坚定,郜永宽杀了谭绍光并将谭绍光的首级献给李鸿章。

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的一生李中堂是晚清第一军政重臣,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并不少,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一、“一生秋风糊裱匠”1、为官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

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等等。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

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默然。

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

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的区别。

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

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1000字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历经起伏,涉及到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

因此,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受过熏陶的他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努力尽忠职守。

他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自强运动,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其次,李鸿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他在外交领域陆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度支矿务局指派,与英国达成《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解决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纠纷,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还成功地让德国,法国等国家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清代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军事家。

在他担任大元帅时,与众将士一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退了太平天主洪秀全以及他的军队,在践行了故国忠诚的同时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的外交谈判,成功让列强停火,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不过,人无完人。

李鸿章虽然在近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还是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忠于清朝封建政权的反动派。

他与列强达成的一些协议,有的对中国是不利的。

此外,他一些行为被视为过度跟随外国势力,蔑视民众的期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

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发人深思。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谥号文忠。

道光三年(1823)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现属肥东县)。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

虽然他维护了封建统治,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可是我们再想想,作为当时清政府官员的他能怎么办,站在清政府是我角度里看,李鸿章的行为也是属于一种爱国的表现。

再说当时的太平军真的能代表中国先进领导吗,答案是显然的,也是肯定不能的,不然太平军也不会失败。

李鸿章的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

因为他在清政府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很多的事情不得不,也很无奈。

所以他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因为了解了他就等于了解近代史的中国清政府的一部分。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还建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洋。

他办洋务的初始动机是办军工企业,造出枪炮、弹药、机器、舰船和水雷,主要用来对付捻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晚清历史人物李鸿章
说起晚清,第一个想到的是当时的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

有人认为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称他为卖国贼。

而我则认为,李鸿章是一位功臣。

在部分人的眼里,他的过失主要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和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但是,这些过失又岂是李鸿章想做的,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除去这些已经无法改变的,在其他方面,李鸿章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开办洋务运动。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军工企业的发展。

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开始。

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他还积极创见中国的海防,筹划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尽管站在现在看过去,对于洋务派多有贬低之词,但回到历史现实去考虑,洋务派在工业、商业、军事以及文化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已属不易。

而无论是办机器局,招商局,设电报,修铁路,还是派留学生和陆军海军的近代化,这些大事件,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另外,在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件事上,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

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看待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不无夸张的说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历史,他们两个人的悲剧不完全是个人造成的,是历史的悲剧,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在后来着看来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其实我认为对他们不能轻下结论。

我们不会忘记李鸿章的历史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人物的重要代表,但中国近代史上所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他也难拖干系,李鸿章是忠臣,自古忠臣就没有完人。

李鸿章是一个有着优良品格又有着严重缺点的人物。

历史就是一种探索,作为后来人我们没有资格把他定性为”卖国贼”。

历史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对于他的功绩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失败我们引以为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