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初中毕业生去向问题与对策分析孙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5期)

Total No .305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的回报机制问题研究学校教育管理成果,项目编号为:吉

教科文合字[2006]第51号

。收稿日期:2012—03—11

作者简介:孙中华(1979—),女,吉林梅河口人。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教育研究。

王云飞(1979—),男,吉林梅河口人。中国共青团长春市委,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教育研究。

吉林省农村初中毕业生去向问题与对策分析

孙中华1,

王云飞2

(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00;2.中国共青团长春市委,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前,在我国中学教育体系中,城乡差距较大,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学教育的整体水平。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尽力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关注不同水平学校学生在学习心理发展方面的差异,并努力缩短这些差异成为提升我国中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农村初中毕业生;学习心理;就业;升学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03—02

笔者在吉林省教育厅项目《我省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培训投入的回报机制问题研究》支持下,对吉林省S 区的两所农村初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毕业学生升学难和就业难的两难问题,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促进农村教育的政策研究,为农村教育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调查通过学生问卷和座谈的形式进行,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具体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及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升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

一、农村初中毕业生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模糊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价值选择的结果,是人们进行科学的价值选择的思想出发点和基本方法论。科学的教育价值选择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教育代价最小与教育效益最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对教育价值的问题认识模糊。6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

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24%的学生把学习当成考中专和大学的敲门砖,

1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好学生的事儿,自己和这个问题无关。此外,样本

中的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有明显的功利倾向。在农村初中生的心目中,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72%认为大学毕业生收入高,20%的学生认为中专及高中毕业生收入高,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收入高,只有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想法。选择专业时,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社会需求,片面地追求劳动强度低(75%)、专业名声好(69%)、待遇高(90%)、出路广(60%)的职业。可见,由于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情制约等因素,即使在有了明确的教育价值选择后,同样会面临升学和就业的两难选择和困惑。

(二)学习兴趣不高,多半学习在父母压力和外界压力下进行

我们从学习热情的角度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状

态进行了调查,

20%的学生热爱学习,50%的学生没有什么明显的兴趣,

30%左右的学生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值得重视的是,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数占较大份额。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明显的偏科现象。学生厌烦学习或讨厌学习,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能调动学生学

3

01

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课程本身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70%左右的学生对与农村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应用性强的数学、语文、化学、物理、劳技、音体美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历史、地理、英语不感兴趣。在初三的学习中,对劳技和音体美等课程的省略,直接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学习是跟“在监狱中生活”没有区别。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

只选普通高中,不愿参加职业培训。调查显示,60%的父母一味地要求子女“升入普高”,根本不考虑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哪怕是初中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或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的学生。60%以上的学生“顺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读普通高中。结果是不少学生升学无望,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回家种田或者外出打工,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种。就目前来看,“升重点高中”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和家长也把“考高中”看做是“改变命运”的资本。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这种状况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对“考重点”有正确的认识,其中,80%的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升学的希望渺茫,但是又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严格管理。

根据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学生们对于初中毕业后的选择,50%左右的学生选择升学,20%左右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

农村初中学生如何看待“务农”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大部分对务农认可度很低,并且对职业选择有明确的选择倾向。

二、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的两难心理分析

(一)农村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随着打工潮的出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出现很大变化,从生活环境、生产结构、到生产方式都有了很大改变。初中毕业生对于这些变化非常敏感,他们更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于是,在内心中,他们期待走出去,并且直接在城市中创造他们全新的生活。

除此之外,农村的信息渠道狭窄、信息少(对职业教育的了解程度表示“了解”的占30%,“不了解”的占70%),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家长对招生信息的了解基本上依靠人际传播,更不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只听说学什么专业能挣钱就选择什么专业,学生家长缺乏自主意识,随意决策,最终在学生职业选择的问题上不了了之。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将会为每个有追求的人提供可能,考大学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阶段出现的一些例如收费和就业的瓶颈,对农村初中毕业生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发现,30%左右的学生因为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70%左右的学生因为大学毕业后就业没有保障而动力不足,从而导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部分家长认识模糊,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90%的家长教育观念淡薄,大都沉溺于打牌、赌博,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管教孩子,然而他们的小农意识尤其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浓,他们对升学的选择非常随意和轻率,认为读完书,出来以后就能随便找个工作。

我们通过与学生家长访谈发现,很多家长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只要在学校没有道德或者纪律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这使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在内心上不重视自己的学业。

(三)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障碍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影响,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反对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学校过多的重视升学而忽视毕业生职业和生活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多层次目标无法满足,从而使学生的需求与学校的供给之间不一致。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影响,农村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指导问题一直是个瓶颈问题,很难解决。

三、解决农村初中毕业生两难选择的对策分析

(一)持续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建设素质教育中的薄弱学校

目前,农村初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更多地了解了社会发展的全貌,对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中高科技的状况也比较了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在虚拟环境中了解着这个世界。可是教学活动中,他们看到的是落后的、是简陋,这种对比会使他们油然而生出抵触的心理。所以,要建设薄弱学校,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图书馆、实验室、等方面与强校之间缩小差距,刺激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安排职业规划课程,及早的规划人生

尊重学生意愿,使之做出正确决策。正确的决策应以此为准则:教师和学生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

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