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材料2010下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内容

教育学复习内容

1、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或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存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贯穿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中其他矛盾或关系都是由此派生出去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中的,派生出的规律是具体的规律、微观的规律。

2、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是什么?学记》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全文只有1200多字,论述的教育思想却十分丰富,包括很多后世教育学业理论的基本要素,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教育目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的学校教育制度,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尊师严师、豫时孙摩的人师标准等论学、论教和求学之法,既是当今教育学仍然传诵的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先哲奉献给全世界的原创教育智慧,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3、什么是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样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趋势?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总称。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其中既包括各级肿类教育管理机构与组织所构成的系统,又包括各级各类施教机构与组织,如学业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由这些机构组成的教育系统等;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章程条例等。

一般而言,通论性的教育学教科书主要关注前者中的施教机构与组织所构成的系统。

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改革实际,深刻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和新新举措,并结合党和政府之前的教育改革政策,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动向: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大力发展高待教育;6、加快发展成人继续教育;7、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教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教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教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4、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5、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6、显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

它具有外显性和计划性。

7、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潜在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

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他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实而又完整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学生间相互激发、相互鼓励、共同进步;5、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能启发学生思维、丰富想象能力及提高学习热情。

缺点:1、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5、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6、他缺乏真正的集体性二、如何进行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的准备和具体安排。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第二章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复习: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②人力资本理论。

3、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同时又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①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科学技术教育对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6、信息技术与教育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7、简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②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③传统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教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教育的概念1.“教”的左边是个“孝”字,试从加强德育实效性的角度谈谈“孝”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材料】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

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

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背景的学科。

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复习和回顾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活动,通过它个体在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参与。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一般来说,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层面。

个体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社会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育目标。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案例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教育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界刺激对行为的条件反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控制,认为教学应当以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2010教育学章节重点(小抄完整)2010教育学小抄(教育学重点、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10

2010教育学章节重点(小抄完整)2010教育学小抄(教育学重点、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1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章(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概念界说?(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全册复习内容

教育学全册复习内容

教育学全册复习内容目录目录 1绪论 3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4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4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5第四节教育的历史形态 5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6第一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6第二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7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8第一节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 8第二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8第四章教育目的 9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9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10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2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2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3第三节教育行政体制 14第六章课程 14第一节课程的基本理论 14第二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16第七章教学(上) 17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7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18第三节教学过程的规律 20第八章教学(中) 21第四节教学原则 21第五节教学方法 22第九章教学(下) 23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23第七节教学评价 26第十章电化教学 28第一节电化教学概述 28第二节电化教学媒体 29第三节电化教学的一般模式和方法 30第十一章德育(上) 30第一节德育概述 30第二节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31第十二章德育(下) 32第三节德育的过程 32第四节德育的原则 34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35第十三章美育 36第一节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36第二节美育的过程和原则 36第三节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37第十四章体育 37第一节体育 37第二节卫生 38第十五章劳动技术教育 39第一节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内容 39第二节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和原则 39第三节劳动技术教育和途径和方法 40第十六章课外活动 40第一节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任务 40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41第十七章学校与家庭 41第一节家庭教育的作用 41第二节家庭教育的任务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 41 第三节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1第十八章班主任 42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42第二节如何将班级培养成为班集体 42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43第十九章教师和学生 44第一节教师 44第二节学生 45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6第二十章学校管理 46第一节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46第二节学校管理过程和原则 47第三节学校管理工作及其方法 47赏析 48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2010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2010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正式讲述高等教育问题之前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研究的阶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动因、学科体系、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大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它曾走过了19 世纪末以前漫长的成长阶段,度过了20 世纪的扩张时期,现已跨入了21 世纪的门槛。

2、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3、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除主体动因外,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

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4、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 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5、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西方为古希腊时代;在中国为春秋战国时代。

6、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古埃及也有“寺庙学校”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7、“七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四艺)。

8、中国在殷商时期,便有“右学” 、“辟雍”、“泮宫”等高层次的学问传授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9、高等教育萌芽阶段的显著特点:①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②专业教育性质模糊,③学生年龄参差不齐,④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⑤这时的高等教育不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是相对于当时的知识水平而言的,故后人将其表述为“高级学问”(higher learning )。

10、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主要指形成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

11、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开始的。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行动研究法:是以教师作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以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教育活动的改进为研究目的的实践反思活动。

3、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给教育下定义,也不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呈现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4、校本研究法: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既注重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又关注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研究。

5、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教育即学校教育,即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了人才培养总的质量规格。

7、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8、课程: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等的规划和设计,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其进程的总和。

9、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在光与课程基础上,为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统一性,可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科组织教材,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素有组织的进行传授,能够让人系统的掌握文化遗产。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他认为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10、学科教程标准:学科教程标准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中的地位,规范性地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是对课程的总体设计,也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质量测评的依据。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他,他强调的“三中心”是“教育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把教育功能划分为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个体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派生功能是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5.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情境熏陶法。

1.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文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中小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

4.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普及性和义务性的特点。

5.“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教学相长。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5.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自己教育自己的基层集体。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教育者和学习者等方面内容。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基础学科。

它以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等。

教育学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教育学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对传统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科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阶段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科学体系,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实证研究。

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3. 应用教育阶段应用教育阶段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的研究开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4. 软科学教育阶段软科学教育阶段是教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开始注重对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育学基本理论: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2010年中学教师考编之《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填空)

2010年中学教师考编之《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填空)

教育学整册填空题(含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6、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7、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六艺:________。

(礼、乐、射、御、书、数)9、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私学)10、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教育学2010级复习资料

教育学2010级复习资料

10级《教育学》相关考试资料绪论1.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3.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阐述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5.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斯宾塞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代表作《教育论》。

7.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杜威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8.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9.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育与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产生: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地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事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3.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一)学校教育普及(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4.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5.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发展:①广义,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②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2.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整体性。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和教育学概念教育:广义,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时代、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教育事实和问题,揭示学校教育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化功能2、教育的选择和分配功能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教育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教育的内部联系的规律四、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列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本身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双重特性。

其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其三,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育的反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其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2、教育与成产关系教育与生产关系:首先,教育有提高个人或家庭储蓄的作用。

其次,教育有提高公司储蓄的作用。

其三,教育有提高国家储蓄的作用。

五、什么是教学目的及其内容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学要的人的总要求。

内容:1、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2、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3、“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六、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受教育者在道德、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七、教师的作用、地位、特点、任务、素质任务:1、教好功课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作用:1、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2、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素质: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2、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4、教师的业务素质5、教师的能力素养价值:1、教师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教师劳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3、八、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特点?1、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九、教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特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 :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 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 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 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 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 ,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 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 有明显的保守性 . 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 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终身化 , 社会化 , 生产化 , 民主化 , 国际化 , 现代化 , 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 : ⑴具有鲜明生产 . 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 . 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 :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 ,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 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 . 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 ; ②叫定义 ; 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 , 自己得出结论 . 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 卢梭《爱弥尔》 .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 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 , 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 他主张绅士教育 .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 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 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 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 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 教育学研究方法 :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 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 : 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 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 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 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 ).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 . 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 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 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 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 . 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 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 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 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 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 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 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 : 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 . 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 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成因 : 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⑵同伴群体的影响 . ⑶师生的交互作用 . 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⑸社区的影响 .12.学生文化的特征 . 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 , 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为 : 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 :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 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 : 中国的孟子 ;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荀子 ; 美国的华生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⑴不平衡性 .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 ⑵顺序性 . 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 ⑶阶段性 .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 ⑷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⑸互补性.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6.遗传的意义 . 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 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 但也不能夸大 .7.成熟 :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 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四、论述题(共15分)五、分析题(共15分)复习材料:“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杜威的观点。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观点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一般来说,在教学进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一般来说,在学期、学年或教程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李小林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的反映,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道德意志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发展过程。

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大教学论》是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著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课程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的总和。

我国中小学的三类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教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能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措施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教育机智。

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观点被称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是班集体组织建立的首要原则。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无目的论。

教学过程包含的三对基本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智能和个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直观性原则。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

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为教育对象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是指向未来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学校教育——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客观世界是与智能、体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个性的形成相伴而行的。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课程——课程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简单说就是课业及其进程。

课程在教育的构成要素中属于教育影响部分。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教育目的的实现都必须以课程为媒介。

现在常常提“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是怎样理解的?答:(自由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请说明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请简要说明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2、榜样示范法,用具体典型的正面形象教育影响学生;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气氛和作风的教育因素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4、修养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意志信念,引导学生自我认识;5、实际锻炼法,通过实践活动把道德认识付诸行动,锻炼意志培养习惯;6、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把握其思想品德发展方向。

请回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认知领域目标分类: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5、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6、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要求,主导儿童发展的方向与进程。

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育是自觉影响人的因素,它可以对环境进行调节选择。

3、教育活动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教师进行的。

请说明运用训练和实践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答:1、要先指导学生学习好与实践、训练内容相应的理论知识。

2、认真做好集体统一指导和个别具体指导工作。

3、要及时检查训练实践的成果,给出评定、小结。

论述题假如你被南海区的某间初中学校录取为教师,你会怎样做来融入学校的职业文化,提高工作效率?答:向老教师学习,多与他们相处,搞好关系,尽快的融入他们中去,看他们是如何工作和处理一些学校发生的事件的,这样就可以尽快的成为学校的一分子。

总而言之,入乡随俗,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传统和风气,新教师就是要接受学校的一些传统和潜在的习惯。

论述题请看以下的教学案例: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归结出画公鸡的7点要素:冠、嘴、颈、尾、脚、翅。

接着老师让4位同学上黑板画出4种不同的图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在这4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添加几笔,画出了栩栩如生的4只公鸡。

这使同学们为之一振,大大减少了对画公鸡的畏难情绪,都想一试身手。

于是,教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画公鸡。

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位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地对画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好的鸡剪下来,贴到黑板上一张画有养鸡场的大铅笔画纸上。

尽管画的质量不很高,但画的鸡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十分漂亮的作品。

最后,教师还别具匠心地设计出用铅笔和纸篓做成的立体鸡,背上开了一个洞,要学生变废为宝,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饲料喂鸡。

学生们争先恐后,一会儿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了。

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分析上面的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分析这位教师在这堂课中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

分析题请阅读以下短文,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对学校教育的状况畅所欲言,提倡以原创观点做答。

你的专业你做主有个孩子在国内上大一时被交换到美国的一所州立学校读半年书。

他来了后不想回国,决定申请在这所大学当正式学生。

他托熟人找到我,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选什么专业?”我则问:“你想上哪个大学?”他觉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则觉得他的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在国内考大学时,从来是大学和专业一块报。

在美国则完全不同。

你申请哈佛就是哈佛,耶鲁就是耶鲁,根本不用考虑什么专业。

选专业可以在大二决定,或者大三决定,甚至决定了以后还能改。

关键问题是你要挑个适合你的学校。

而大学挑的,也是你的综合素质,不是你的专业。

学文学的可以进医学院,学古典文献的可以进法学院,学历史的可以进商学院。

这在美国是正常的教育过程。

美国有许多大学可以选择,不过不是你想去哪里就一定会被录取。

既然来了,不妨多申请几个。

听他执意要讨论专业问题,我最终也就顺着他的话问他到底想学什么。

他说是管理或金融。

我马上说:“既然如此,你还是好好学数学,甚至可以进数学系,以后读研究院再申请管理或金融,比本科就开始读这些科目更有底气些。

”他马上说:“不行,我数学最差,既讨厌又害怕。

”我问:“既然数学太差,为什么要学管理或金融?”他告诉我他自己也没有主意,是他爸爸让他选的,说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

我哭笑不得,告诉他:“你现在才上大一,是在申请本科。

学校才不在乎你学什么专业呢。

专业也不能决定你日后是否好找工作。

关键在于你在学校是否表现突出。

你在这里仅半年的时间,想要一所学校录取你,就应该选你最喜欢的课,拿出看家本事去学。

人一般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表现得要好很多。

表现一好,老师就印象深刻,会给你写推荐信。

有了好的推荐信,你就前途光明了。

后来听朋友说,他没有被录取,很悲伤地回了国。

(文章来源:修改自《广州日报》2010年11月15日B6版,作者:薛涌)这件事情,让我感慨万千。

这种专业万能的信念,创造了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的精神,甚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误事我总是对这些学生说:“人关心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

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