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史上的“四”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1]原因分析文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三古七段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

以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

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不容忽视的。

[2]基本信息上古期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公元3世纪以前)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文史典籍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文史考试题及答案

文史考试题及答案

文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奥赛罗》D. 《麦克白》答案:B2.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以下哪四部经典?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D. 《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答案:B二、填空题3. 唐朝诗人杜甫被誉为“______”,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答案:诗圣4.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中国的______时期。

答案:宋朝三、简答题5.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具有多面性。

一方面,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她多愁善感、敏感脆弱,对于感情有着极高的要求,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恋爱的渴望。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选拔制度,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积极作用:- 科举制度为广大平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打破了世袭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

-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强调文学和经学知识,忽视了实用技术和科学教育,影响了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

- 考试内容过于偏重经典文献的记诵,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科举制度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如买官卖官、考试舞弊等,损害了制度的公正性。

五、作文题7. 以“历史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撰写)考试结束,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古代文史

古代文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4)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4)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说解字义、字形、字音的字典,并首创了部首检字法,分540部首,共收字9353个和1163个重文。

对后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影响十分深远。

《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的《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

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 种之多。

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

《说文通训定声》:清代朱骏声著。

该书对每个字的解释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说文”,列出许书的说解,有时作补充或订正;二是“通训”,朱氏称为“转注”与“假借”,“转注”其实是词义引申,“假借”其实是古音通假;三是“定声”,是以《诗经》、《楚辞》的用韵说明词的古韵,所列“古韵”是指同韵相押,“转音”是指邻韵相押。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在青铜器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

作为一个时代独具风格的字体,这里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

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也称秦篆。

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型而总结出来的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认为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分化字: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担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于是人们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词职能,其中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被称为分化字,原有兼多个记录职能的字被称为源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导读:【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精选:文化典籍】1.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2.文学常识古代文史典籍3.小学文学常识文史典籍大全4.2015语文文学常识精选:文化常识5.古代文学常识文史典籍6.关于文史典籍的文学常识7.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8.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上文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

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

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文史常识-天地四时与职官天地四时与职官远古之时,职官的名称、含义,与天地四时有联系,举例说明如下:黄帝黄帝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部落联盟的领袖。

据传他所设的职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据裴駰《史记集解》引应韵,见《史记·五帝本纪》)少皥一作少昊,传说中的黄帝之子。

他“以九息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

”(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见《左传》昭公17年)官名和职务是:“命春息以耕稼,召夏肩以耘锄,秋息所以收敛,冬息于焉盖藏。

”(《晋书·食货志》)颛顼传说中的黄帝之孙。

他以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据《左传》昭公17年服虔注,见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尧传说中的炎黄联盟首领。

他“既分阴阳四时,又命四子为之官。

掌四时者,……掌天地者,……是有六官。

”(据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周《周礼》有《天官家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

(《冬官司空》早佚)六官的名称、含义、职务,大略是:天官家宰“治官之职”。

“象天所立之官。

”“天者,统理万物。

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

”地官司徒“教官之职”。

“象地所立之官。

”“地者,载养万物。

天子立司徒,掌邦教,亦所以安抚万民。

”春官宗伯“礼官之职”。

“象春所立之官。

”“春者,出生万物。

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报本反始。

”夏官司马“政官之职”。

“象夏所立之官。

”“夏者,整齐万物。

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

”秋官司寇“刑官之职”。

“象秋所立之官。

”“秋者,遒也,如秋乂杀,收聚敛藏于万物也。

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

”冬官司空“口官之职”。

“象冬所立之官。

”“冬,闭藏万物。

天子立司空,使掌邦事,亦所以富立家,使民无空者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四书 五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四书 五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九、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

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

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

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

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

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

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

文史要览试题2006-2007

文史要览试题2006-2007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试题一、专业词语解释(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先秦寓言2、乡土文学3、井田制4、倭寇5、《十日谈》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空、15分)1、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作家。

他的第一个小说集(《》),主要是描绘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作品。

其中(《》),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通过塑造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的形象,提出了启发农民的民主主义觉悟的严重课题。

(《》)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及回忆,描写旧中国农村急速破产的萧索、凄凉的生活图景;透过描述闰土怎样由生机焕发的小英雄变成精神麻木的人,控斥糟蹋农民和农村的各种黑暗社会势力,发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呐喊,期待被迫害者醒悟过来开辟自己的生活道路。

第二个小说集(《》)中的《祝福》描写了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悲惨的一生,揭露封建主义的极端野蛮性和残酷性。

此外,还有()、()(这两处无固定答案)等许多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种种悲惨遭遇。

(4分)2、有位现代学者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家出现三个知名文学家的只有三例,即三国魏的()和曹丕、曹植父子,北宋的苏洵和()、()父子,以及明代的公安“三袁”即袁宗道、()和袁中道兄弟。

(2分)3、“春秋五霸”究竟指哪五人?古代史上有四种不同的记载,涉及八个人,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越王勾践。

其中一致的只有两人,即()和();其余六人都曾经称霸一方,如()主要称霸西戎,阖闾、夫差父子和勾践先后称霸吴、越,而()除控制长江中游两岸以外还曾经一度成为中原的霸主。

(2分)4、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变化:西汉开始实行地方官员举荐加考试的()制,同时以征辟的方式——由皇帝()或地方主要官员出面征聘知名人士出任某种官职。

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历法是一门很专门的学问,是古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天文、数学、物理等各个科学领域。

学习中国古代文史的人,只学一点中国古代历法与文史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可能也无必要搞得很深。

(1)年、岁和岁实在中国古代历法和古代史书中,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

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

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

《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改作“岁三百六十六日”,说明期就是一岁。

年和岁都是历法术语,是时间的计算单位,是用整日、整月进位的,不等于回归年的长度。

回归年的长度,在古代历法中叫“岁实”。

不过由于测量技术的落后,当时各种历法所定的“岁实”都大于回归年的实际长度。

历法一年或一岁都必须用整日、整月计算,使用时才方便,这就不可能同回归年的日数完全相符,所以历法只要求若干历法年的平均日数同回归年接近就行了。

(2)置闰法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历法和今天的农历,都属于阴阳合历系统,即调合阴、阳历矛盾的历法。

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本来就不能配合,阴阳合历又如何去调合呢?然而我国古代历法用十分巧妙的方法把二者调和得非常协调,这个方法就是置闰法。

《尚书·尧典》说明:“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左传》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就是说的置闰法。

中国古代历法的月,同朔望月基本符合,两个月一大一小共59日,这一点与阴历完全相同。

但如果完全按照阴历安排一年12个月,354日,历法月虽然同朔望月基本符合,可是一年比回归年却少了11日多,三年就少了一个月多,过十六七年就会在三伏天里过新年,历法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就乱套了。

为了既使历法月同朔望月符合,又使历法年同回归年符合,就用置闰的方法来补足这每年11日多的差额。

闰者多余也,就是到一定时候增加一个多余的月,不致使历法年同回归年完全脱节。

文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文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文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文学和历史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文史高考必背的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文学1.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左传》、《国语》等,了解其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汉赋与诗歌:如《史记》、《汉书》中的赋,以及《古诗十九首》等,掌握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3.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了解其生平、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4. 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掌握其词风和艺术成就。

5. 元曲:关汉卿、白朴等人的元曲作品,了解其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

6.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掌握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1. 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其背景、主要人物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2. 现代诗歌: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诗歌,掌握其风格和主题。

3. 现代小说: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小说,了解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4. 现代戏剧:曹禺、老舍等人的戏剧作品,掌握其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

中国历史1. 古代史:夏、商、周、秦、汉等朝代的更替,重要事件和人物。

2.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隋唐五代:隋唐的统一与繁荣,五代十国的动荡。

4. 宋元明清:宋朝的科技与文化,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的封建制度和对外交流。

5. 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以及近代思想的变革。

6. 现代史: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节点。

世界文学1. 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悲剧和喜剧,了解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掌握其文学成就和思想内容。

3.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等人的思想和作品,了解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4. 现代文学:卡夫卡、海明威、加缪等作家的作品,了解其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特点。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学习的四部,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从而达到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先说经典子集的四部分类法。

经部“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

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

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库全书的“经部”共分十类,计695部,10214卷。

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书的《宋二体石经》,《宋高宗石经》,唐文宗二年郑覃的《十二经》(无《孟子》),明嘉靖年间至善堂《九经》,明崇祯年间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经古注》,清嘉庆年间计树园《十一经》(无《论语》、《孟子》)等。

经部还包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时代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汉代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等。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帝变法、王安⽯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严刑峻法,成就强秦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故称为卫鞅,⼜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称之商鞅。

在位执政⼗九年,秦国⼤治,史称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它的成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前350年,⼤规模地推⾏过两次变法。

第⼀次是在孝公六年:奖励耕织,⽣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连坐法。

第⼆次是在孝公⼗⼆年:合并乡⾢为三⼗⼀县(⼀说四⼗⼀县);废除井⽥制,准许⼟地买卖;创⽴按丁男征服办法,规定⼀户有两个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服;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度量衡制。

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秦国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由于商鞅在推⾏新法时⼿段过于严酷,得罪了部分守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即被贵族迫害,遭车裂酷刑⽽死,以⾝殉法。

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1.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政治上,⽂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决⼼变法图强。

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在孝公的⽀持下,商鞅开始进⾏变法。

改⾰内容如下:第⼀、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国⼈“勇于公战,怯于私⽃”。

)第⼆、实⾏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

第三、废井⽥,开阡陌,承认私⼈占有⼟地的合法性,允许⾃由买卖⼟地。

这⼀法令正式废除了井⽥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五、建⽴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统⼀度量衡。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
◎八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 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 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 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 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
◎一 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 1.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 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 宋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等。 2.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的称号,朝 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 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如周武王、周厉王、周幽 王、汉武帝、隋炀帝等。
文史常识
4.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颂扬 皇帝、皇后、皇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 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 帝。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 皇”“圣神皇帝”等。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 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至明清, 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 称。
文史常识
特殊方法——参照物法:这只适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 支纪年供参考的情况。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纪年,可以 1894年(甲午战争)作为参照物,“甲”的后面是“乙”, “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教 材中可当参照物的还有:1898年(戊戌年),1901年(辛丑 年),1911年(辛亥年)等。 3.民国纪年:利用国号纪年的一种方法,是把中华 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民国纪年 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 +(民国n年-1),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n。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

20个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干地支到二十四史应有尽有

20个中国历史⽂化常识,四书五经天⼲地⽀到⼆⼗四史应有尽有中华⽂明源远流长,⽂化博⼤精深。

进⼊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化的交融与冲突,国⼈对于本民族的⽂化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化⾃觉⾃信成为全社会的共知,越来越多的⼈希望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提升⽂化品位,以此修养⾝⼼。

为此,了解⼀些基本的历史⽂化常识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

现在,就来了解⼀下20个历史⽂化常识,顺便考⼀下⾃⼰!⼀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四书”是:《⼤学》、《中庸》、《论语》、《孟⼦》(《学》、《庸》都是从《礼记》中独⽴出来的);“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 、儒家⼗三经“⼗三经”是在南宋时期最终确⽴的⼗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

三 、天⼲地⽀“⼲⽀”⽤于天⽂历法。

⼗天⼲:甲、⼄、丙、丁、戊、⼰、庚、⾟、壬、癸;⼗⼆地⽀:⼦、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另⼗⼆属相⽤于搭配相应的⼗⼆地⽀:⼦(⿏)、丑(⽜)、寅(虎)、卯(兔)、⾠(龙)、巳(蛇)、午(马)、未(⽺)、申(猴)、⾣(鸡)、戌(狗)、亥(猪)。

将天⼲地⽀搭配后,可⽤于记年、⽉、⽇、时,其循环周期为60年,为“⼀甲⼦”。

四、 诸⼦百家“诸⼦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中最为⼴泛的是儒家(孔⼦孟⼦)、道家(⽼⼦庄⼦)、墨家(墨⼦)、法家(韩⾮⼦)、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说家、纵横家(⿁⾕⼦)、兵家(孙⼦)、医家。

五、 ⼋卦见于《周易》,每⼀卦代表⼀种⾃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离代表⽕,⾉(gèn)代表⼭,兑代表泽。

六 、 三皇五帝“三皇”和“五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较流⾏的版本是:“三皇”:庖牺⽒(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一)经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xx》“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xx、子、集《诗经》六义:风、xx、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xx、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同“酷”音)、唐尧、虞舜(三)地理:“xx”: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xx、方丈、xx“xx”: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xx、xx”xx:指东汉后分裂xx、蜀、xxxxxx:古代以xx、水北为阳,以xx、水南为阴(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稻、黍(同“属”音)、稷(同“纪”音)、麦、菽(同“书”音))3.五味:指酸、甜、苦、辣、xx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xx、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xxxx:xx、xx、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xx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10.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同“指”音)、羽11.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2.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13.《xx》: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4.“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1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16.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俗称叩头。

17.稽首:古代的拜礼。

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古代文史哲名篇比较阅读

古代文史哲名篇比较阅读

古代文史哲名篇比较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一直以来都是博大精深,在四书五经的指导下,很多古代经典都诞生了。

古代的文学作品不仅涉及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民族风俗等各种话题,而且集文学、哲学、政治、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特色于一身,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和智慧性,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古代,最著名的文史哲名篇有《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

其中,《论语》是孔子的精神继承者们,并经过多年的革新,深受中国古代的文化影响;《大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道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庸》的内容涉及到道德、礼仪、行政管理等,是讲求中庸之道的权威著作;《孟子》则着重于道义、行为和思想的宣扬,对儒家礼义学说有着极高的价值。

以上这四部名篇,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核心,并不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因此,对古代文史哲名篇的研究,一直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很为重视的课题。

如果要对这些名篇进行比较阅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结构组成:无论是《论语》、《大学》、《中庸》,还是《孟子》,它们都是由许多不同的论述和案例组成的,并循序渐进地表达出来,有着独特的结构组成。

二、文字风格:这些名篇都是以各自特有的文字风格表达出来的,有些中间代表着诗意的古典文字风格,有些则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出来,有着相当的鲜明的特点。

三、内容主题:这些名篇在表述上各有特色,《论语》和《孟子》主要是论述道德和道义,而《大学》和《中庸》则更多的涉及到政治、宗教、礼仪等内容。

四、语言特点:这四部名篇的语言特点也大不相同,《论语》以诗词的古典风格表达,《大学》和《中庸》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而《孟子》则偏向于调侃机智的文字表达。

总之,古代文史哲名篇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最佳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活力和魅力的最美写照。

因此,对古代文史哲名篇的比较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古代文史上的“四”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古代兄弟四排行:伯、仲、叔、季。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唐)、柳公权(唐)、欧阳询(唐)、赵孟兆页(元)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北宋“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明代“吴门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