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态复习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1.与传统的经典生态学不同,环境生态学侧重于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
1.Gaia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
2.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阳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地植物。
3.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4.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竞争的主要方式有两类: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
6.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通常包括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7.生态系统管理中的“3S技术”是指 RS(遥感)、 GIS(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
1.“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 A )中首次提出的。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只有一个地球》C.《人口炸弹》D.《增长的极限》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越高级,则越不容易( D )A. 保护B. 恢复C. 维护D. 破坏3.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 C )A. 越高B. 越强C. 越低D. 越弱4.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系的关系是( C )A. 寄生B. 偏利共生C. 互利共生D. 没关系5.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对环境影响大的生态系统是( A )A. 森林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湖泊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6.一个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的物种是( B )A. 顶位种B. 中位种C. 基位种D. 关键种7.用来表示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C”是指( D )50A. 绝对致死剂量B. 绝对致死浓度C. 半数致死剂量D. 半数致死浓度8.农业生产是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的( A )A. 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价值C. 潜在使用价值D. 存在价值9.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B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天无敌10.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D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CA 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12.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D 。
生态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态学(任晓丹)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驯化: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4.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基因型适应和表型适应两类,后者又包括可逆适应和不可逆适应,如桦尺蠖在污染地区的色型变化。
5.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6.光周期现象: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7.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特性也同样由于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8.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9.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得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10.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内,通过形态的和生理的特征可以相互区别的不同种群。
11.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
12.性选择:在自然界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异性个体之间是有选择性的,包括对异性的体形、颜色、行为等方面的选择。
13.利他行为:动物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14.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求偶行为、交配行为、繁殖行为、双亲行为等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以及领域行为、社会等级等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的行为。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察、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察包含:野外观察、定位长久观察、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含:资料的概括和剖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摹拟。
4.间接作用是经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色:空间特色——即种群拥有必然的分布地区;数目特色——每单位面积(或者空间)上的个体数目(即密度)是随时间而改动的;遗传特色——种群拥有必然的基因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差别于其余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检查方法:总数目检查法、取样检查法(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详细计算书P67 )9.成群分布是最常有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由有:①资源分布不平均;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 初级种群参数包含: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 次级种群参数包含:性比、年纪构造和种群增添比。
12. 年纪椎体三种种类:书P70 、PPT 第三章33.13. 种群增添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 内源性自动调理学说:书P88 。
15. 生活史的要点组分包含: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 选择和K 选择:书P106 、PPT 三104 (要点)书P109CSR17. 主要的种间关系包含: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 个空或者(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共同进化、附生)—— 5个空18. 种内竞争的种类:负竞争、分摊竞争、抢夺竞争。
19. 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品、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者育幼场所。
20.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21. 影响群落构成和构造的因素:生物因素、扰乱、空间异质性、岛屿。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测、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括:资料的归纳和分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模拟。
4.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随时间而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调查方法:总数量调查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具体计算书P67)9.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因有:①资源分布不均匀;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比。
12.年龄椎体三种类型:书P70、PPT第三章33.13.种群增长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书P88。
15.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选择和K选择:书P106、PPT三104(重点)书P109CSR17.主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个空或(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协同进化、附生)——5个空18.种内竞争的类型:负竞争、分摊竞争、争夺竞争。
19.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物、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育幼场所。
20.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21.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干扰、空间异质性、岛屿。
22.按演替的时间可分为快速演替、世纪演替、长期演替。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复习资料
绪论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典型的巢寄生生态学的4个组织层次:由小到大,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种: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原地观测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考察,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和原地实验生态学的发展态势:由野外转向室内,从定性到定量有机体与环境物种: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元和功能单位,是由生殖、遗传、行为和生理等内在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成,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份,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有时也称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是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在一定情况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的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而获得相应的生态效应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利比希定律只有在严格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体现,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1 生态学定义及生态学研究包括那几个空间尺度定义: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空间尺度:局域尺度:个体在这一尺度内完成取食和繁殖等活动。
集合种群尺度:在该尺度内,扩散个体在不同的局域种群之间迁移。
地理尺度:一个物种所占据的整个地理区域,一般个体不会扩散出该区域。
2生物圈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即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
3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野外研究:野外直接观察,但不易重复数据收集、处理实验室研究:重复性强,但与外界真实环境相差太远。
理论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与客观实际相差太远。
4生态学的特点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特点: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环境学科的基础,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不带有政治色彩。
意义:生态学的研究,将使人们从世界范围,从整个生物圈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进一步认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设法恢复和保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为合理开发自然、建设国土提供指导。
5生态因子的定义,生态因子作用特点及分类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气体、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作用特点:(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分类:1根据性质把生态因子归纳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2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3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因子与变动因子4按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因子6 生态幅的定义,生态型的定义,生活型定义,环境定义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最低耐受值和一个最高耐受值(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们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3.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5.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6.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
7.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3.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决定的,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据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4.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5.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米以内的气候。
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
6.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7.生境:指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8.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9.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10.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也称短板理论。
12.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0.绪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的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数学模型研究)。
生态学研究的逻辑结构:观察、预测、假设、检验。
第1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落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群落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按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群落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值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作用因子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比希最小值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耐受调整的形式:驯化、休眠、周期性变化、内稳态和适度组合。
第2章能量环境光的三个因素对生物产生影响: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
阳性植物:生长在阳光充足、开阔栖息地为特征的植物。
阴性植物:生长在遮阴栖息地为特征的植物。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植物可分为四种类型:1.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及牛蒡。
2.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3.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生态学复习要点
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例如:温度、湿度、食物、O、C O、其他相关生物等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4.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最小因子: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最小因子不是绝对的)耐性定律:一直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5.生态幅每一种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6.指示生物例:水藻多→富营养化,桃花水母→水很干净7.植物对光的适应性阳地植物:适应于在阳光地区生活耐阳植物:一般在强光环境下生长,能承受一定弱光阴地植物:适应于在弱光地区生活8.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生理机制。
9.土壤: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三章1.生物种形态相似个体的集合,可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单体生物形态结构一致(受精卵)、构件生物(有不同数量的树枝的树,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是单体生物)4.种群的年龄锥体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5.存活曲线(斜率表死亡率)I型(凸:人)Ⅱ型(对角线:麻雀)Ⅲ型(凹:海龟)6.种群的增长模型J形与S型7.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环境、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8.种群爆发例:蝗灾、赤潮、地球人9.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气息和繁衍的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发展。
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型。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命表: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
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比如森里群落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成为建群种。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在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学复习重点
生态学复习重点1. 生物世界的等级结构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系统→生态圈。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表现为生态系统由(1)生物成分和(2)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表现为(3)物质流和(4)能量流。
3.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分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
4. 依能量的来源可将生物分为(1)自养生物和(2)异养生物,其中(1)自养生物包括(3)光能自养和(4)化能自养;(2)异养生物包括(5)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腐生物5. 食物链包括(1)草木食物链腐生食物链两种类型。
6.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包括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三种类型。
7. 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沉积循环包括气象途径生物途径地质水文途径三种途径。
8. C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分别有植物光合作用碳酸氢根离子含碳岩石风化物8. C离开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分别有(1)呼吸作用释放co2 通过食物链由异养生物呼吸作用以CO2、CH4返回大气8. 有机N降解包括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其中氨化作用是将(1)氨基酸变成(2)NH3或铵盐___的过程,硝化作用是将(3)有机氮_____变成(4)__无机氮___的过程。
9太阳辐射的波谱按波长自短至长分别由将(1)_伽马射线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10美国的霍普金斯(Hopkius)研究认为,在北美温带,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或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124米,植物在春天和初夏的物侯期将各(1)_延迟____4天,秋天的物侯期将(2)_提早____4天,这个规律被称为霍普金斯物侯定律。
11土壤有效含水量是(1)_田间持水量和(2)__凋萎系数___的差值。
12按照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中生植物三种类型。
13我国采用的干燥度指标计算公式为:K=0.16x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同期降水量14小集水区水量平衡公式为:Δw=P-(ts+Et+Qs+Qss) ts:树冠节流量P:降水量 Et:蒸散量 Qs:地表径流量 Qss:土壤径流量Δw:土壤含水增量(若用符号表示,须写出其含义)。
生态学复习要点
⽣态学复习要点2011-2012普通⽣态学复习要点绪论1.美国⽣态学家 E.Odum(1985)提出的定义是:⽣态学是研究⽣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著有《⽣态学基础》。
2.⽣态学的研究⽅法:野外(⽥间);实验;模型。
第⼀章1.⽣态因⼦: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物起作⽤的因⼦,如光照,温度,⽔分,氧⽓,⼆氧化碳,⾷物和其他⽣物等。
⽣存条件:在⽣态因⼦中,对⽣物⽣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
⽣态因⼦作⽤的⼏个特点:综合性:光照强度引起⼤⽓、⼟壤温度和湿度变化;主导因⼦作⽤:如池塘溶解氧鱼;阶段性作⽤:不同发育阶段,如繁殖期;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光照强度和⼆氧化碳;直接作⽤和间接作⽤。
2.利⽐希最⼩因⼦定律:低于某种⽣物需要的最⼩量的任何特定因⼦,是决定该种⽣物⽣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3.(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个⽣态因⼦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物衰退或者不能⽣存。
4.⽣态幅:每⼀种⽣物对每⼀种⽣态因⼦都有⼀个耐受范围,即有⼀个⽣态上的最低点和最⾼点,在最低点和最⾼点(或者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态幅,或⽣态价。
5.适应组合:⽣物对⾮⽣物环境表现出的⼀整套的协同适应特性。
例如:骆驼对炎热⼲燥的环境的适应;含露⽔的植物嫩叶,多汁的植物;脂肪代谢—代谢⽔;⾼温时失⽔:细胞和组织间液;红细胞的特殊结构。
6.协同进化:⽣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以及伴随的两种⽣物特有的形态、⽣理和⽣态的适应性特征,是通过⾃然选择,适者⽣存法则⽽形成的。
是⼀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进化,⽽后⼀个物种的这⼀性状⼜是作为前⼀个物种的反应⽽进化。
7.⽣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和⾓⾊。
是某⼀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物和⽣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境(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许多⽣态位并⽀持许多物种。
第⼆章1.发育阀温度:动植物的⽣长发育是在⼀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的,低于这个温度⽣物就不能发育,这个温度就称为发育阀温度,或称⽣物学零度。
生态学实验复习
生态学实验复习一、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
2、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NT=K 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
3、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则:N(T-C)=K,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4、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K1=N1(T1-C)K2=N2(T2-C) 所以C=(N2*T2-N1*T1)/(N2-N1)K1=K2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5、实验步骤:①催芽:种子的选取—饱满处理:a、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b、25℃恒温培养c、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d、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②播种: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
③观察并记录:a、温度b、生长情况(各生育期)c、经历的天数(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6、注意事项:①由于植物有光照发育才好,三角瓶应尽量放在光照培养箱靠玻璃的地方;②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对称的位置,排除光照的影响;③选芽播种时,芽的大小尽量一致,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最好选取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芽;④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浇透三角瓶中的土壤即可,不可水淹了芽,保证种子能够良好生长即可;⑤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⑥播种时,注意根(胚根)向下,芽向上,不要弄断了芽,三颗种子尽量均匀分布在三角瓶中;⑦判断真叶完全展开,可将前后两天的真叶生长照片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则前一天为真叶完全展开的日期。
生态学复习重点
1.生态因子(ecology factor):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某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3.趋同适应(convergent adaptation):不同种类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4.趋异适应(cladogenic adaptation):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5.适合度(fitness):生物个体生产能存活的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能力的指标。
6.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在环境理想的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所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7.最大产量恒定法则(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8.种群增长(Population growth):种群大小随时间而变动的过程。
9.-3/2自疏法则(self-thinning):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生长发育速度,也影响到存活率。
10.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指两种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1.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12.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13.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称为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又称为初生演替。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
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如恒温动物、合欢的昼开夜合.内稳态是提高耐性限度的一种重要机制,但不能完全摆脱环境制约。
)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耐性限度的驯化:内稳态机制外另一种调整生物耐性限度的方法。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物种: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国内外生态学领域的主要杂志3、生态学研究的途径?三个主要途径:理论的Theoretical、室内的Laboratory、野外的Field这三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复杂的生态学问题需要在不同尺度上进行研究,需要结合不同途径,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不同生态学家的团结合作。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耐受限度: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活(Survival),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
物种所能存活的环境因子的上下限即是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4、驯化:如果一个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直接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非常重要;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的阶段性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同,但各具重要性。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增加二氧化碳来补充。
第三章种群1、种群:特定空内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在生态学中,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2、年龄金字塔、年龄锥体或年龄结构: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
3、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r m),即内禀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 (四)如果写实验思路 • 1、实验思路与实验步骤的区别 • 2、需要包括的要点:
– 实验组如何处理 – 对照组如何处理 – 据指标统计结果 – 考虑用否预实验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结合拜尔、温特实验 讲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的区别
结合生长素的作用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那么它如何促生长? 要制装片观察,应当如何切片?
结合根的向地性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 B侧浓度高,但长得慢;A侧浓度低,但长 得快;那么A、B可能对应右图的那个点?
结合以下实验讲类比推理法
• 验证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
同酶不 同底物
鉴定试剂 是否可行 碘液 是 斐林试剂 是 碘液 否 斐林试剂 否 碘液 否 斐林试剂 是 碘液 否 斐林试剂 是
提炼总结:如何判断鉴定试剂可用与否?
2.实验步骤、结果与结论
序 号 1 2 3 4
项
目
试管 1 2mL / 2mL 砖红色 2 / 2mL 2mL
无变化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结果现象
考纲要求
实 验 4-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要求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一轮复习
对考纲所要求的实验逐个进行复习。理解、掌
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结果分
析,并学会在其他类似情况条件下的应用。
实验复习
• • • •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二、实验复习指导思想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四、分散训练示例
• • • • •
二、酶作用具有专一性 (一)含义: (二)举例:淀粉酶、二肽酶 (三)实验: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 1.实验试剂:
– 淀粉、淀粉酶、蔗糖、蔗糖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以考虑的方案
思路
同底物 不同酶
组别
1 2 3 4
酶 淀粉酶 蔗糖酶 淀粉酶 蔗糖酶
淀粉酶 蔗糖酶
底物
淀粉 蔗糖 淀粉 蔗糖 淀粉 蔗糖
考纲对生态部分的要求
3-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Ⅱ 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纲对生态部分的要求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Ⅱ Ⅰ Ⅰ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 (一)考查课本穿插实验或基础实验 • 2012福建卷: • 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 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 • • • • • (一)考查课本穿插实验或基础实验 2012广东卷: 3.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三、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 1.酶需要适宜的温度 • 2.酶需要适宜的PH
1 过氧化氢酶溶液 1mL 1mL 蒸馏水 NaOH / HCl / 过氧化氢溶液 2mL 结果现象 大量气泡
项
目
试
管
3 1mL / / 1mL 2mL 无气泡
2 1mL / 1mL / 2mL 无气泡
植物激素调节
• 结合达尔文的实验讲如何推导实验结论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 (四)考查实验思路 • 2012浙江卷: • 31.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W对 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 预测实验结果。 • 实验材料:培养液、正常体细胞、癌细胞、W、胰 蛋白酶。 • (要求和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加入W后的体积变化 等误差。提供的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只进行原代 培养且培养条件适宜) • 请回答: • (1)实验思路: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 (二)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 1、首先要搞清课题性质,是探究型还是验证型。 其基本形式如下: • a.探究/验证某因变量与某自变量的关系 • 例: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b.探究与某因变量相关的自变量有哪些 • 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2、平时习题适当加此项目练习
生态专题 高频考点及应对策略
• 高频考点一:种间关系Ⅰ • (09.宁夏卷 ) • 32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 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 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 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 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生态专题 高频考点及应对策略
• 高频考点一:种间关系Ⅰ • 2010全国课标卷
二、实验复习指导思想
• 方法指导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 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 • 强化记忆与能力发展相结合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 • • • • • • (一)如何强化基础实验与课本穿插实验 1、总体安排 一轮复习:章节复习、小专题总结 二轮复习:播放实验录相、实验专项习题 2、具体措施: 知识卡片 课前提问
四、分散训练示例
• (一)酶作用的特性 • (二)植物激素调节(部分)
酶作用的特性
• • • • • 一、酶的高效性 实验课题:探究H2O2酶催化的高效性 1.实验原理: 2.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实验思路:
–实验组如何处理 –对照组如何处理溶液 –如何据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将H2O2溶液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 照组,其余三组分别做加热至90℃、加入FeCl3、加入 H2O2酶的处理,再观察几组气泡释放的速率。
重点复习找突破
河北衡水中学 生物中心教研室 叶丽娟
实验复习
考纲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 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 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 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 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 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 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 和修订。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 • • • • (三)如何写实验步骤 1、取材分组做标记 2、变量分别来处理 3、环境相同且适宜 4、观察结果做笔记
(三)如何写实验步骤
• • • • 1、取材分组做标记 (1)取材应当注意等量原则 (2)分组应当随机、均分 (3) 组数的确定
– 研究最适、佳值:至少为三组或四组 – 例: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 研究是不是、能不能、对不对等分或3组 –例1:验证生长素可以促进有机物的运输(2组) –例2:验证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3组)
考纲要求
实验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 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要求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 (二)确定研究课题
• (2007全国课标卷) • 28.Ⅱ.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 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 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 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 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要求写出课题的题目)。
一、实验题常考题型
• (三)考查实验步骤 • 2012湖南卷:
生物的新陈代谢 遗传变异 进化理论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与环境
6 6
13 18 0 21 11
12 0
6 19 0 30 8
18 0
25 8 0 12 12
0 12
11 10 0 28 14
选考
15
15
15
15
考纲对生态部分的要求
3-4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Ⅰ Ⅱ Ⅰ Ⅰ
生态部分复习安排
用时:四周
知识梳理课:7节
习题讲评课:7节
学生作业:10套( 7套配合7节 知识梳理课、3套生态综合)
生态专题 高频考点及应对策略
• 高频考点一:种间关系Ⅰ • 2011全国课标卷 • 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 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 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 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 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 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 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三、题型攻克方法指导
• (五)如何备考遗传实验 • 1、备考思路:
– 一轮复习:讲透各种题型,提高遗传题解 题能力; – 二轮复习:系统讲解遗传实验的八大题型
• 2、示例: • 遗传系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