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工业区位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15
四、杜能区位论的评价 (一)理论缺陷 1、地租取决于运费大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地租取决于运费大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3、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4、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 、 作用制约变小; 作用制约变小; 5、没有考虑到城郊的城乡土地利用矛盾;(如图 城乡土地利用矛盾;(如图3.4) 、没有考虑到城郊的城乡土地利用矛盾;(如图 6、假设条件过多,没有考虑土质、生产者行为决策差异, 、假设条件过多,没有考虑土质、生产者行为决策差异, 这些因素可能使杜能环增大或尖灭。 这些因素可能使杜能环增大或尖灭。
2010-11-23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结论——随着离市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由耕作地向畜 随着离市场距离增加, 结论 随着离市场距离增加 牧地、荒地过渡;集约程度逐步降低; 牧地、荒地过渡;集约程度逐步降低;谷物比重逐步减 休闲地随之增加。 少,休闲地随之增加。
三、杜能区位论的应用研究(自学了解) 杜能区位论的应用研究(自学了解) 1、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如图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如图3.2)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 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划分出七大地带。 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2010-11-23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6
斜率表示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某种 耕作方式的收益随其距城市中心 的距离变化而变化。斜率( 的距离变化而变化。斜率(绝对 则收益变化大, 值)大,则收益变化大,应布局 在近郊;反之,则布局在远郊。 在近郊;反之,则布局在远郊。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2、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为 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开辟了 道路,至今仍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3、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 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 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六、其他因素对杜能圈的影响
1、若孤立国内有一条可 以通航的河流,则同心圆 模式成为沿着河流伸展的 狭长型分布模式。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区位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 义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早期区位论思想 二、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成为区 位论的奠基著作。 2.工业区位论 劳舍发表了《决定工业诸部门适当区位的自 然法则的研究》,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 工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 论》,标志着经典区位论的建立。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 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1、自由式农业圈,生产容易腐 烂、难以运输的农产品。 2、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3、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 把土地分为六个区。 4、谷草式农业圈,为七区轮作。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提出运费和劳动费两个 一般区域性因子,再加上集 聚因子和分散因子,就构成 了由运费、劳动费、集聚 (分散)三个区位因子组成 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行为主义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行为主义

经济地理学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1.假设前提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一致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一致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各地劳动力的
成本是固定的,且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 限供应
韦伯 工业区位论
2.韦伯分析了如下区位因子 (1)一般因子 在一般成本因素中(相关场所土地费、固定资产、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 动力成本、物品运输费、资本利率、固定资产折旧率)提炼出3个一般区位因子: 原料燃料费、劳动力成本、运费 (2)特殊因子 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水质。 (3)积聚因子和分散因子 它们决定了工业区位格局的偏移
概念: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原料指数是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盛昌单位 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量/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整个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它等于生产每 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
多自给型农业 (3)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局限性 (4)现代交通技术和保鲜技术使运输距离的制约变小 (5)在孤立国中只考虑的农业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城市周围
土地的其他利用方式
杜能 农业区位论概念
7.评述其意义 (1)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对农业区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同时还提出了两个重 要原理: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二是距离市场越近,布局单位 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2)在经济学上的意义 1)杜能在研究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现 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 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2)工业区位内容

工业生产布局条件和因素的定量定性分析 工业布局变化趋势分析 中观、微观规划与分布 全国与区域宏观规划与发展战略论证 全球和跨国总体演变态势研究。
(3)工业布局区位因子
①自然因子
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合理开发可以
永续利用。 矿产资源[种类、储量、品位、埋藏条件、开发环境]:有限 性,不可再生性,集约化利用。 水资源:数量、分布、品质
运费与运距、重量呈正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 同 ③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的最大化的 合理活动
(2)区位地租(地租收入):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 (P-C-Kt)Q。R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场
价格,C为农产品的生产费, Q为农产品的生产量(等
同于销售量),K为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为农产 品的运费率。
化的一定空间规律性,运费包括原料运费与产
品运费。
依据原料指数、区位重量对工业进行分析,
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的原料指向、市场指向、
自由指向、重心指向决策。

工业最优区位,即运费最小点,可利用数学
求导法、几何中心法在现实中选择最优区位。
①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时的质量 转换状况。
的点上。
②工业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2)假设条件:原料地、市场已知,劳动力固定且
充足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 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3)工业区位论构建: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 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 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 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 移。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一节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加深的产物。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生产地也是消费者的居住地,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以手工业为主),这个时期没有探讨区位论的需要和可能。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因此工厂企业最佳区位选择就成为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区位论就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

(一)早期区位思想的产生早在18世纪,区位论思想就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并广泛传播。

如法国的康提伦(R. Cantillon)于1775年在他的著作《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出城市谷价决定农民的土地用途,指出城市谷价运费的多少与距离城市的远近,都影响农业各部门的区位。

他还以同样的观点论述了工业、矿业和林业的区位。

这是后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发展的先驱。

(二)静态区位论的研究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为静态区位论研究阶段,是典型的静态模式时期,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以英国为主,以抽象距离因素研究区位论以德国为主。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集团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垄断集团内部也在追求个别企业的“合理性”,这就大大推动了区位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从工业和农业两个侧面探讨经济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在农业区位论研究方面,最早是苗勒(A. Muller)在1812年专门探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形态的分布。

杜能(J. H. von Thunen,1783—1850)在1826年发表《孤立国》一书,成为农业区位论的代表。

该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农产品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

其理由是:农业发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如产地与市场距离加大,运费就增加,农产品中谷物的原价必须减少,所以远离市场的农场,以粗放经营方式才可以获利。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标背景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目的是获取的地租最多。

二.理论概要1.前提假设杜能提出了假设的孤立国,以及孤立国成立的6个前提条件:P60㊣ 2.形成机制在以上的条件下,所有假定农产品的运费与运输距离和其重量成正比。

农产品活动以追求地租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

杜能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率。

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笔记本有推算式。

3.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P61的杜能圈形成机制杜能圈:在孤立国的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在一平原,以一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

㊣4杜能区位理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他提出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并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领域,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磨擦(距离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 5 理论的局限性见书P65-661.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

河流因素的干扰,杜能圈沿着河流方向分布。

土质因素影响为随着土质恶劣,单产下降,谷作业农业圈系那个城市方向缩小,畜牧圈范围扩大。

谷物价格。

随其价格的降低,商业谷物种植范围向城市范围缩小,畜牧圈扩大。

2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在杜能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距离因素制约趋于变小。

3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使该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

逆杜能圈: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三.杜能研理论的方法1.明确目标-获取最多地租2假定前提3律化因子(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确定)4锁定于一5清化关系(在单一变量的条件下研究)6依次展开7形成体系3-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的二.理论概要(一)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古典区位论三大法则

古典区位论三大法则

古典区位论三大法则
古典区位论主要是指成本决定论和利润决定论,它们都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单个厂商的最优区位决策。

以下是古典区位论三大法则的介绍:
1. 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是古典区位论的重要法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该理论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最终产品,还可以是中间产品,并且产品具有部分可运输性,从而可以寻找其生产的最佳区位。

2. 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基础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该理论认为,工业生产要考虑运费、劳动费和集聚因素,选择运输成本最低、劳动成本最低或集聚效益最高的地点作为工业企业的最佳区位。

3. 运输区位论:运输区位论的理论基础是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该理论认为,商品销售范围取决于商品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大小,应尽可能地接近消费市场,减少运输费用,提高利润。

古典区位论三大法则对于现代区位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 第四步,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可将原
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 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 运费和劳动费。
► 2.特殊区位因子
►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 3.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
► 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
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 设施共享等); 分散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避 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如 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二)理论前提
► 1.假定条件 ►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
动;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并且,在 这种劳动力成本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 应。
► 2.工业区位理论构建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
► 第二阶段: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
向论 ► 第三阶段: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 集聚指向论
►(三)
理论重点
► 1.运费指向论
►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
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 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遍在原料 原料 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 纯原料
►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
隔绝; ►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 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 前提条件。
►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 (1)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理学]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理学]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15
四、杜能区位论的评价
(一)理论缺陷
1、地租取决于运费大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3、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4、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 作用制约变小;
5、没有考虑到城郊的城乡土地利用矛盾;(如图3.4) 6、假设条件过多,没有考虑土质、生产者行为决策差异, 这些因素可能使杜能环增大或尖灭。
14
3、纳瓦佛等人的农村聚落环研究(如图3.3)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 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3.3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
2020/8/19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评价
2020/8/19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1
第三节 其他区位论
➢ 初期阶段——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集约; ➢ 高级阶段——以资本的大量投入为主的集约。
二、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通航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其他自然条件
也是匀质的);
2020/8/19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三章区位理论的内涵本章内容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亨利茨·冯·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他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这本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理论前提(二)形成机制(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理论前提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一)理论前提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条件成立,是否存在农作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业地域配置原则是否与距城市的距离相关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3.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土质、肥力、河流等)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也就是不考虑所有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只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二)形成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简化公式:地租(利润)= 农产品的市场价- 生产费- 运费(二)形成机制2.地租曲线❑R = P - C - Kt▪P、C 一定,Kt = 0,农作物在市场点,地租收入最大。

▪相反,R = 0,则说明某农作物距市场点的距离越远,即使技术上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2.1 研究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经 济的活跃,资本家为了在自由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 开始提出工业区位选择问题。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使生 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进一步加剧。工业区位的合理 选择在你死我活的资本竞争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状况
•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意义
• 杜能农业区位论存在的理论局限性
a
30
2. 工业区位论
• 2.1 研究背景 • 2.2 韦伯及其思想观点 • 2.3 研究步骤 • 2.4 主要理论假设 • 2.5 运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 • 2.6 劳动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 • 2.7 集聚影响下的a 工业区位决策 31
• 运费率和集约程度比轮作a农业圈低
19
三莆式农业圈
• 位置:谷草式农业圈外的第五圈
• 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和少量谷物
• 特征:
• 按“谷物-牧草-休耕”3区3年轮作
• 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投入更少,
集约化程度更低
• 单位面积产值比谷草式农业圈低
• 运费率比谷草式农业圈低a
20
畜牧圈
• 位置:三莆式农业圈外的第六圈
a
5
1.1 杜能简介
• 杜能:Johan Heinrich v
on Thunen,1783-1850,德 国农业经济学家
• 代表作:《孤立国同农业
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
a
6
1.1.1 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
• 典型农业国: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
但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仍然是一个典型农业国
a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dP ' dC ' dT ' 0, dQ dQ dQ
可见,边际成本和追加运费越低,边际产量本身 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越大, 这些分析从理论上道出城市附近农业较远郊集 约的本质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距离消费市场的
远近对农作物布局有重大的影响,据此他计算 处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的分界线,并将他设 想的孤立国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层。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2、第二圈——林业圈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6、第六圈——畜牧业圈
乌有:R=0
区域经济学
(二)不同急跃程度,单一产品的区位地租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取决于一定土地上
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即总投入量 I,每追 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土地上 产量会有相应的增加,这部分增加的产量 成为编辑产量,到一定程度,虽然土地的 总产量仍在增加,但边际产量会处于不断 下降,即土地收益递减律。
重量=原料指数+1
区域经济学
2、最小运费原理 (1)仅使用遍地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 范力农构架
区域经济学
如何确定运费最小点的工业区位,他把原料、燃 料和消费地的分布,作为决定工厂区位的基本 图形,分以下几种情况:
区域经济学
五、理论与现实——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局限: ✓ 1、他将运费是距离和重量的函数,并且成比
例地增加,而现实找你嘎的运费制度则是区段 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率往往因原料、 产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不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 统一的运价体系;同时,交通网以及运输线路 的地形条件不同也影响运费;运输方式不同, 即使是运输同样的物品,运价体系也不同 ✓ 2、韦伯的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也是不现 实的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运费折算--运费主要取决于物品的重量和运输距离,其他因素可以转化为重量和距离。
运输主要包括原料和产成品,原料分为:(1)遍地存在的;(2)分布在少数特定区。另外原料加工成产成品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失重。韦伯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01
03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艾萨德的区位指向论
01
艾萨德引入了“输送投入”,即指单位重量移动每单位距离的必要投入。他假定产品和原料都可运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产品和原料运输的合计成本最低的区位,即输送投入最小的地点,应是最合理的企业区位。
01
四、行为区位理论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分析 如果把韦伯空间费用曲线和廖什的空间收入曲线结合,能画出收益的空间界限。通过收益空间边界分析,可以找到最佳、接近最佳、次最佳的区位。
02
运输工具的改善会降低运输费率,劳动费供给地指向会加强;机械化程度提高,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产品劳动费用,会导致劳动供给地布局的工业转向消费地或原料地。
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多数为已有相当产业发展基础,工业企业已有一定集聚度的地方,或是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很好,并预期会形成集聚的区域。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廖什市场区位论是以最大利润原则代替了韦伯的最低费用原则为主要特点,廖什认为:价格、需求和区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廖什市场区位论的假定条件: 在均质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生产必需的原料充足,且能够均等分布。 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 平原中的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除了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他因素都可不考虑。
01

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的对比

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的对比
背景和目的
背景:普鲁士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背景;德国在经历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目的:说明与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机制
理论前提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区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力系数高或者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靠单纯劳动可进行生产的企集聚指向理论的应用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走向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如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带区位理论的意义1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市场区位
c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自由区位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则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向劳动力指向
3:集聚指向论
当集聚节约额大于因运费或劳动力成本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便产生集聚
应用研究
1:宏观尺度上,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个带

2:最大特点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3: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有指导意义
理论的局限性
1: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2:河流干扰要素的存在
3:谷物的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的影响
1: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且成比例增加与现实不符
2: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是不现实的
2:中观尺度上,对北京和上海周围的农业利用情况划分了分圈层形态
3:微观尺度上,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
1:运费指向理论的应用
a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原料地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和工业区位理论
一、区位理论
1、区位:“区位”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的。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
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3、区位因子
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称为区位因子。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也称为“区位因素”(哈特向)或“区位
力量”(艾萨德)。

经济因子(成本与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如决策者行为、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简介:德国的农业经济学家,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之后,这一理论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到20世纪60年代由阿朗索发展到最高水平。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

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交通)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
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运费由农业生产者负担;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在这里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即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远近的关系。

(二) 形成机制
根据假设条件,杜能首先给出一般(纯收入)地租收入公式:
R=PQ-CQ-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Q——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等同于销售总量); K——生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由地租收入公式,对于同一种作物,随着与市场的距离增加而地租收入在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

由市场(运费为零)点和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杜能对所有的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地租曲线。

理性的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2下部)。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1)自由式农业—距市场最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

2)林业区—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层生产建筑用材。

3)轮作式农业—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

4)谷草式农业—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

5)三圃式农业——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

6)畜牧业圈——距城市远,运费高,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养活畜,谷物只能自给。

以外则为无人荒地。

杜能带的分布说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谷物比重等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结论——土地利用由耕作地向畜牧地、荒地过渡;集约程度逐步降低;谷物比重逐步减少,休闲
地随之增加。

配置的基本原理: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笨重而体积大因而相对于其价格而言运费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宏观: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中观: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五个圈。

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

微观: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

图2.3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上海市郊区圈层结构(1980年)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另外,提出了两个原理:
(1)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2)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二) 经济学上的意义
采用了科学的抽象法,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假设条件过多,而放宽这些因素可能使杜能环增大或尖灭。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决定性作用距离因素的制约变小;
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等。

工业区位论就是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规律的理论。

工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受众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特定场所的组合构成区位引力场,工业企业依据一定原则选定其最佳区位,从而实现其经济目标(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或其它既定目标)。

工业区位论即研究这些区位因素对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过程,及工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原则。

现代工业区位理论创建人德国韦伯于1909年完成了专著《工业区位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工业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输费用,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被称为“最低成本学派”。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并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域间人口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极为显著。

目的:通过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说明与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