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与点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
学与点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是由改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图书,旨在通过多个维度和层次,将中国园林艺术传承至全球,宣传国外知名园林艺术文化和风景名胜,以园林艺术文化为媒介,展示出涵盖竹林、花园、公园等多种园林艺术风格的丰富空间构筑方式,挖掘中西园林艺术的历史文化底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以中外传统园林艺术和新兴园林理念为主线,涉及景观学、植物学、风景会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景观建筑等全方位面向,主要从园林空间、材料色彩、建筑物等几个要素出发,讲授各种非常经典的园林艺术技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内容,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由衷感受园林艺术深刻的内涵。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是以混合性美学理论为蓝本,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西方现代园林思想有机结合,以空间景观的层次建立起全新的园林艺术交流体系,既发挥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播作用,又促进了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对提高园林艺术院校学生艺术水平、深入探讨园林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观察不同园林艺术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各国园林特色就体会到了。
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板书: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则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们从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文化美三个角度来欣赏。
中国组回答。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欣赏的图片都是什么样的场景。都发现了什么?
这些建筑是用来居住的吗?花园是用来做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温暖的春天,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回答:是不同的
中国的园林,
欧洲的园林,
伊斯兰风格的园林。
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把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中国为世界造园三大体系之首。
分出中国组,欧洲组,西亚组。各组观察图片并讨论,本组园林的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是受到什么影响呢?
欣赏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探讨并体验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认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第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 2、空间美之二:空间的分割。
框景、分景、借景。 3、活动活动:考一考。
设计意图 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测试活动两部分
相结合,把较为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有序、科学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测 试活动加以巩固。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牡丹亭》的昆曲选段。听 曲、读词和赏乐之后,教师提问:说说这 是哪里的地方戏曲?
设计意图:
由昆曲《牡丹亭》导入,不仅是因为昆曲 与园林存在着殊途同归的传统文化内涵,更重 要的是这段《牡丹亭》所唱的“不到园林怎知 春色如许”“朝飞暮卷,云霞翠轩,云丝风片, 烟波画船”正是本课的课题和书中110页的文字 内容,由此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课题的 出处和由来。本课的题目应用这个名句,也是 想表达昆曲与园林相融的特殊意味。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了解其异同点。 2、从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三个方面深
入领会中国苏州园林的艺术精髓,理解 园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艺术。
(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比较中外园林异同点(中外对
比,浏览图片)。 第二部分:重点赏析中国苏州园林(自然
美、空间美、人文美三条线路层层深入 进行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点评:一、精良的音画合璧,营造优雅的艺术氛围。 二、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追求细腻的情感
交流。 三、丰富的内涵底蕴,创设耐人寻味的文化
情境。
第四讲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 步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美术
鉴赏》实验教科书第19课。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
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首先展示一段中外园林艺术图片,法国《凡尔赛宫》、法国《维页府邸花园)》、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日本《金阁寺》、中国《颐和园》《苏州园林》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了解过那些园林?然后再展示一组同学们非常了解的本地园林景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思考引出园林的概念,从而导入本课。
学生活动: 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背景及历史变迁。
浓厚的文化气息、南北园林渊源深远、皇家园林深受苏州园林的影响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讲述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著名皇家园林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南北两派B、它们在艺术特点上有何不同之处三、以昆曲带入,侧重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历程,苏州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风格? 有那些典型代表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水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四、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造园要素的讲述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苏州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教师活动:1、通过分析苏州园林造园手段中障景、框景、漏景、借景、点景让学生领会空间之美2、展示不同建筑造园艺术当中的人文之美,如何寄托园主人志向与审美情趣学生活动:1、件随多媒体展示,欣赏中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思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2.参考根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最后以北方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一段修复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升华:爱护我们的古典艺术作品;落后就要挨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它的独特魅力五、板书设计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学情分析知识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基础知识,对于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接受更高层面文化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感方面: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效果分析1、课堂导入效果分析课堂采用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度,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但是问题的难度较小,学生能够较容易的完成对问题的思考;紧接着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出“园林的概念”。
通过以上课堂的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课堂的学习了。
2、具体知识的学习效果分析对于这样一节有一定抽象性的知识来说,如何让课堂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是这节课达到效果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我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设计制作园林来实现的。
这节课的多个具体知识点,主要围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线来完成的,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园林实践体验活动的的效果分析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用实践,而实践又是对知识的再理解,所以设置了实践体验环节。
通过实践体验,同学们既能对刚学习的知识加深了认识,又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18课中外建筑艺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
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苏版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与建筑艺术观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能够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能够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同时相关于建筑而言能够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那个地方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关心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情愿在自己的人工生活环境中引入自然的元素,或在自然环境中加以人工的雕琢,创造赏心悦目的游憩空间,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达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
与建筑艺术同样,形形色色的园林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
对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介绍,能够为大伙打开一扇窗,从中窥见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其中异同的比较与分析,也将是特别有味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的特别地位。
假如说中国的建筑在古代被视为“匠人之学”,没有被列入高雅艺术的范畴,同时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叠石理水的造园艺术,却被历代文人视为与琴棋书画同样高雅的艺术追求和修养。
他们亲自进行设计、创造,借园林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感悟,达到了特别高的艺术水平;不仅在诗词歌赋中留有大量关于园林的记述,还流传下一些关于造园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述。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有味的是,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那么同时在列。
事实上这并非巧合,它们二者都集中地表达着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教学设计导入:展示三个别墅的图片,由于各个别墅的园林绿化效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居所,学生的选择是通过直观感性的审美标准来判断的。
新授:一、明确概念:园林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了一个供人们观赏、休憩和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艺术学习1、中国的园林艺术(1)、从江南园林入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取法自然,讲究“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建筑与花木融合为一体,景色与意蕴因四时而迥异,或银装素裹或绿茵蔽日,各有一番情趣。
在中国古代造园被认为是同书法、绘画一般的艺术,深得文人学士钟爱。
因此园林艺术始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的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的影响,处处步移境迁,使人入园如入画图之中。
并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以及其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中间穿插学生对图像识别和问题判断的讨论和回答。
(2)、对比小巧玲珑、以小见大的江南园林,重点介绍皇家园林中的规模最大的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的西苑,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
颐和园是人工创造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它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00 多亩,其中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湖泊——昆明湖。
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 余间。
山水。
花木,亭阁,桥榭融为一体,和谐自然。
2.日本——枯山水园林(1)与中国园林的渊源——早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精巧,诗意(2)发展演变——枯山水庭院多布置于寺院中,微缩景观有僧侣设计,具有恬淡的气氛。
将禅宗语园林艺术结合,把写意,抽象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这时日本园林的成就。
(3)意大利——人文主义受古罗马思想影响“美来源于和谐” 园林广阔,开敞,与周围自然景物相互渗透,是人工美自然美的结合的典范。
(4)法国——驯服自然有组织、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
大自然仿佛被驯服,风景成为人工艺术品如凡尔塞宫整座花园雄浑的气度和雍容华贵的景观另法国骄傲。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园林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3)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1)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2. 外国园林艺术概述(1)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艺术;(2)中世纪欧洲园林艺术;(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园林艺术;(4)现代欧洲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外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3)园林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审美标准;(2)外国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观察:通过展示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园林艺术的特点;2. 实例分析:以具体园林作品为例,讲解园林艺术的设计原理和审美标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识和感受;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园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5.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3. 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特点4. 中外园林艺术的比较与欣赏5. 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难点: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和欣赏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
3. 园林艺术作品集:展示各类园林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园林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园林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别讲解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
3. 分析: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造园手法和设计理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参与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如绘制园林平面图、制作园林模型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合肥38中学李正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阐述了不同国家的园林艺术特色,如:中国园林艺术是“写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枯山水”艺术风格;意大利古典园林的“人文主义”思想,等等。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园林往往比建筑物更多地表现出造园者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对内心情怀的抒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教材中对园林艺术的介绍分成以下几部分:★园林艺术的形式、性质、功能及文化内涵等,在这部分中学生要对园林艺术的美感有一个综合性认识。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
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园林艺术。
这部分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东方园林艺术,学生可以比一比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艺术有那些区别。
★欧洲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
学生们可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中了解欧洲园林艺术的特点,从而认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
★现代景观园林艺术。
欣赏现代园林艺术,引导学生发现,东西方及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在不断地交融、互补。
世界园林艺术正向多样化发展。
2、元教学内容在本模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学习正是上一单元内容的深化。
上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中外建筑艺术,对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一定了解。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芭。
从鉴赏模块的内容来看,中外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生活实际来看,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空间。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不同风格园林艺术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开阔眼界,重视多元文化,提高对园林艺术的审美品味,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园林艺术的定义,介绍园林艺术的分类及特点。
2. 中国园林艺术讲述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西方园林艺术介绍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阐述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4. 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分析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展示中外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5. 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园林艺术。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园林艺术的教材或资料。
2. 图片:收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代表作品图片。
3. 设计软件:准备园林设计相关软件,如CAD、SketchUp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设计作品:评价学生设计的园林作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园林艺术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外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园林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及园林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中国园林艺术(4课时)西方园林艺术(4课时)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与影响(3课时)园林艺术的欣赏与创新(5课时)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园林作品(10课时)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高中美术_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昆曲《牡丹园》片段欣赏】品味昆曲的曲调特点和唱词对园林的概括描述【园林图片集锦欣赏】概括园林概念【中西古典园林对比】概括对比中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文化思想的影响的不同【精讲点拨】概括讲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重点讲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概括园林形式】概括心目中的园林形式皇家园林、日本枯山水、意大利台地园、英国自然山水园林【作业设计】搜集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品味中外造园艺术的不同?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园林知识的欠缺,请他们在网络上报纸图书上,搜集相关园林的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人文资料,以深化学习理解。
其次,高中生已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独立认识、理解分析能力,借助视频资料以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经验。
【自学探究】1、园林的概念和分类?2、中西古典园林的对比?3、关于园林的古诗词收集4、图片资料的收集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能了解园林的艺术形式和不同园林风格2、借助所学知识,欣赏园林给人带来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学目标】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影响中国园林文化的因素。
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园林的概念?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形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苏州园林的所采用的造景手法有(框景、分景、借景、障景)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采用的造景手法中的(C)A 、借景B、分景C、障景D、框景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外园林艺术,是美术鉴赏中最能体现学生鉴赏水平的一节课。
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思考回答问题
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苏州园林,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苏州园林的幻灯片。
听讲
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
观察“台地园”总结台地园特点。
分组讨论
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去过的园林。
2’
3’
5’
2’
2’
3’
2’
4’
5’
10’
引起学生好奇心,乐曲与园林有何联系?
培养学生兴趣
文章和图片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更全面。
3、意大利的“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继承了古希腊人“美来自于和谐”的观点,这里遍布着花园别墅,大多建造在景色秀丽的丘陵山坡上,以便更好的饱览美景,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地园,里面种植了黄杨等植物,布满了精雕细琢的花木,园中的景物远近错落周围的自然景物与园林互相渗透,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结合的典范。
引起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总
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外以及我们身边的园林,从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与积极的发言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园林艺术的热情,对园林艺术的喜爱也就是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发现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追求美。
听讲
1’
德育目标
客观的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一、中国苏州园林特点:移步异景,绝不讲究对称。
二、法国古典园林与英国古典园林在艺术手法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性,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了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能够分析并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的认识;(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隐形”等概念的理解;(2)西方园林艺术中“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艺术;(2)学生分享对园林艺术的认知和感受。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讲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借景”、“隐形”等概念;(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3)教师讲解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对称”、“浪漫主义”等特点;(4)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西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中外园林艺术的异同;(6)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生展示自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互动的情况;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的掌握情况;3. 创作能力: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图片;2. 视频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视频介绍;3. 实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实例;4. 教材或教辅:关于园林艺术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高中美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8余金霞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执教者余金霞课时3课时所属教材目录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前一节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的延伸。
2.本课分为3个课时: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园林、现代园林。
本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
3.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感受古典园林南北方的不同风格,理解并欣赏古典园林,领悟古典园林艺术的美。
学情分析1.优势: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与欣赏一定水平的人文历史景观,能够感受古典园林中比较浅显的建筑山水的特点。
2.不足:学生对古典园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感受不深,缺少对于古典园林南北方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南方与北方古典园林中的差异,领悟古典园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析和归纳,比较与评价、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古典园林中各种美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欣赏江南私家园林。
2.北方与南方古典园林的异同。
难点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体会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也是今天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中国文化。
1.在教学中应当从中国人文历史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把古典园林的知识点设计的通俗易懂。
2.运用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法,比如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高中美术_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切领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拓宽眼界,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掌握园林的定义,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了解园林的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三)、学习过程:1、导入:(1)让同学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视觉感受园林美景(4副园林图景);(2)学生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2、教学内容:(1)看图理解园林的构成元素、功能等,得出园林的定义。
园林: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休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看图认识中国园林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看图说明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看图说明现存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
寺观园林:川峨眉山、四川青城山等。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
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
(让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2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
a、苏州园林形式美的运用(看图说明)(1)亭台轩榭的布局(2)假山池沼的配合(3)花草树木的映衬(4)近景远景的层次b、学生边欣赏边回答苏州园林“景”的塑造。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
漫步中外园林教案教案标题:漫步中外园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中外园林的文化背景和设计特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与资源准备:1. 照片、视频和书籍,展示中外园林的设计特点和风格。
2. 学生活动手册,用于记录学生对园林的观察和思考。
3. 园林模型或建筑图纸,用于学生的分析与设计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中外园林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园林的美和功能,激发学生对园林的审美和观察能力。
学习中外园林的文化背景(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中外园林进行研究。
2. 学生小组自行查找和整理该园林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设计风格,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讨论中外园林的设计特点(20分钟):1. 学生观看展示过的中外园林照片,讨论园林的设计特点和风格。
2. 教师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园林的布局、景观、建筑等要素。
园林观察与思考(30分钟):1. 学生分组到校园附近的公园或其他园林进行观察和考察。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园林特点、美丽之处以及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3. 学生小组选择一处中外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并整理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园林设计与呈现(30分钟):1. 学生分组依据所学园林知识和观察结果,设计一处理想的园林。
2. 学生使用手绘或制作园林模型等方式,将设计方案呈现给全班。
3.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议改进的意见。
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根据之前记录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对自己园林设计方案的总结。
2. 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和总结,与全班进行分享与交流。
3.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园林,加深对园林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研究中外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观点和审美意识。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
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
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
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12学生:教师:教师: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
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1、认识中国园林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
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高中美术_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的开始用昆曲《牡丹亭》中的一段唱词引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和热情,有效地开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部分运用讲授、问答的教学方法,讲述园林的概念、功能及文化内涵。
或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各具特色的外国园林艺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还课堂给学生。
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促进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能。
通过不同民族、国家的园林艺术的了解和对比,让学生寻找不同国家园林形成的原因,看到它们背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
3、第三部分运用视频,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通过一个个前后连贯、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艺术特点: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把学生的欣赏过程化为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历代文人的艺术情趣。
4、第四部分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身周围形形色色的现代园林,进一步感受园林艺术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用温家宝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结,引申到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环保问题。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学情分析高一是整个中学阶段教学学习的一个转折和关键的时期。
第一,这个年龄层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所以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释放引导不能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第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针对每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三,学生不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高中美术课堂划分了很多技法和创作模块,如果结合自己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
鉴赏课不仅仅是美术作品的鉴赏,更是学生实践创作的作品。
鉴赏和实践结合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漫步中国古典园林》效果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
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
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
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广场。
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
”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
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
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分小组自选一国课题合作探究。
教师:请同学们针对本组研究的国家园林特点,运用绘画来描绘相应的居住环境。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派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大家做的很好,我们可以看出中外特色的民居都很追求自然美。
二者又都应用到了借景,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日本园林相对来说更注重意境。
教师:对,法国园林呢?是不是很宏伟,很有序列呢?
学生通过不同的认识,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利用模型实践展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教师:大家谈得很好。
中国的园林自古就被视为高雅艺术,文人布置园林,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出现了大批造园专着,连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也唱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可以看出,园林和文学、音乐、绘画都有密切联系。
如果同学们在中式风格民居中加入这些元素,是否会更诗情画意?
教师:刚才大家描绘了寄托自己审美追求的居住环境,真实的居住环境又呈现什么面貌呢?
学生:楼多,拥挤。
教师:分小组调查研究。
考察当地或具体地区实际居住环境,探讨如何建设城市园林,营造出一种实用和精神追求并存的居住环境?以考察报告或模型展示的方式完成。
时间一周。
自由结合学习小组。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绘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自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
1、在学习内容的生活性上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术。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生活环境”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创设的愿望。
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上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
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各国园林特色就体会到了。
3、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上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发现各国园林的特色区别,从而得知艺术作品表面和背后传统、审美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