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信”即诚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是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
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活动:“引经据典话诚信”“环顾身边思诚信”“班级演讲说诚信”,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信”的含义,提升诚信意识,践行弘扬诚信美德,做有诚信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品质,形成正确审美意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
3.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看图识成语、说故事、仿句成诗、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审美水平,理解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内涵。
四、活动准备全班同学根据所选择的不同任务分为五组,分别为:资料组、表演组、诗歌创作组、演讲组、徽章设计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诚信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讲到:“诚,信也。
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是真诚、诚实、有信,反对弄虚作假。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去探诚信、说诚信、宣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二、引经据典觅诚信(资料组成员上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向大家展示成果)(一)按图索骥识别成语生:同学们,请观察图片,说出有关诚信的故事与成语。
(PPT 展示图片: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二)腹有诗书,上下联句生:同学们,请大家调动学习知识积累,补全名言,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PPT展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背信则”)(三)日积月累典故接龙生:请一列同学接龙你积累的有关诚信的典故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研究教学设计主题:普通的人伟大的爱【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6.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主题研究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爱”和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从而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
2.研究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注意品味描写的作用,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性。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线索,经由过程对重点语句和语段的研读,提高观赏能力。
4.把握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把握描写人物的技巧,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学情份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阅读深入的指导,在基本把握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体悟写作手法。
学生对“爱”和一些不同环境中的人的善良理解不深刻,需要通过丛书的许多篇章结合学生的体验进行渗透。
【突破措施】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分清详略,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丛书相关篇章的阅读、梳理、提要的方式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经典片段,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对描写、抒情等语句进行品味,再放手让学生对丛书中的一系列文章片段进行自主品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3.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勾画叙述、描写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适当做批注。
【研究内容】第二单位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语文主题研究”丛书:《一路走来一路歌》【单位设想说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5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一、单元整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
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枣核》人一离开故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怀乡的梦,却永久如影随行。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化为血肉饱满的经历,始终萦绕在天涯游子的心头……《枣核》一文,借几颗枣核,书写了一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侨越到晚年,思乡越切的情怀,字里行间洋溢着炎黄子孙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
《最后一》那个地址有恪尽职守的教师,有稚气未脱的小孩,也有饱经沧桑的老人,他们的神色凝重、悲忿,或目光专注地倾听……这是出此刻一堂不同寻常的法语上的动人情景。
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阿尔萨斯沦陷于普鲁士,并被屈辱地终止法语的教学,阿尔萨斯的一群一般的法国人怀着酷爱祖国语言、招架外来入侵、保护国家尊严的饱满激情,在最后一堂法语上,一起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始终爱恋着自己的祖国》19年9月17日,在太平洋上,一艘轮船搭载着一家四口从大洋彼岸驶向东方。
而30年后的198年月18日,一样在太平洋上,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取得圆满成功,震惊世界。
将这两个历史性的时刻联接起来的确实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闻名科学家钱学森。
在那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幻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像出来的独特经历,专门是他那时为了离开美国回到祖国怀抱而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中的某些句子,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望》表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篇”。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文章,写了不同的人,有老师,有母亲,有作家,有科学家,表现了形形色色的“爱”。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单元目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成就和写作风格等内容。
2. 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3. 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藤野先生》2课时《回忆我的母亲》2课时《列夫·托尔斯泰》1课时《美丽的颜色》1课时《综合学习与写作》3课时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藤野先生》作为写人篇示例,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回忆我的母亲》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美丽的颜色》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引号的作用,学习居里夫妇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
五、单元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以“情”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单元教学过程1、快速浏览本单元相关阅读篇章,了解相关篇章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2、快速浏览单元重难点及本单元写作训练目标,了解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揣摩作者所要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提高阅读写人文章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为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体裁。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赏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存在;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诗歌鉴赏:通过朗诵、品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2. 散文鉴赏: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结构,理解散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 小说鉴赏: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4.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课堂演讲、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互动。
四、教学步骤与评估1. 准备阶段:介绍单元主题,分配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2. 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3. 评估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
评估方法包括:作业批改、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等。
评估标准包括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 互联网:互联网上提供了大量的文学资源,包括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教学视频等;3. 参考书籍:参考书籍为本单元所选课文的解读和赏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4.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联网技术为本单元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单元总结与展望本单元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体裁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传记的基本概念,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传记的写作。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传记这一文种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对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把握不清,写作技巧运用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实例,分析传记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记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传记的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传记作品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前置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置知识,如散文、小说等文种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传记的定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传记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传记的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传记的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确定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独立完成一篇传记的写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
1. 单元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包含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如散文、小说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温情。
2.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 学习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的把握,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的分析等。
- 了解抒情方式,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恰当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探究文章主题等。
-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文中的爱与温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虽然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可放在对阿长形象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背影”为线索,描写了父亲在火车站为儿子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背影”的段落,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同时学习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小说以农民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大半生心血为故事主线,刻画了一个勤劳、坚韧、渴望被尊重的父亲形象。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之间的关系。
杨绛的这篇散文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展现了老王穷苦、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也体现了作者的自省精神。
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愧怍”之情的内涵。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课文文本。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价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勤劳简朴 宽厚仁慈 目光犀利 情感丰富 精神世界深邃
居里夫人
法国女物理学家、放 母女 射化学家
坚韧执着 献身科学
第二课段 理层次 析形象
任务一:通读《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 泰》、《美丽的颜色》四课文。 任务二:梳理每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任务三:通过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
《美丽的颜色》“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 夫在棚屋里专心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 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了居里夫妇在科研中注重 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居里夫人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居里夫人对实验的专注,她热爱科学、用于为科学献身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性的光辉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一 二
单元设计理念 单元目标
三
单元教材解读
四
课时安排
3
一 单元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
课 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 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
传记文学属于文学范 围,多用形象化方法, 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 生活经历、精神面貌 及历史背景,以史实 为根据,但不排斥文 学描写。
13
1.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 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写 作
学写传
记
(1课时)
2.传记要求真实可信。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 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 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比如茨威格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单元通过学生们熟悉《范进中举》这个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评功行赏的内容,培养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等情况,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素质。
二、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
2.了解评功行赏的具体内容,了解传统文化中涉及此类内容的发展。
3.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拓宽学生们的思路。
三、教学难点1.评功行赏的内容,包括礼仪,器物,语言等方式的奖励、惩罚的理解。
2.理解文章中的方言词汇,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通过学生自身的行为举例子,让学生体会被奖赏和惩罚的感受。
• 2.学习范文《范进中举》让学生分组阅读,自己了解文章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并模仿朗读。
• 3.初步探究方言词汇教师对一些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相应的意思。
• 4.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主要内容的笔记。
第二课时• 1.复习课前学习内容让学生口述范文的大致内容和方言词汇的讲解。
• 2.分享笔记学生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并加以讨论和补充,增加互动。
• 3.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范文中出现的评奖方式,自己探究评奖的具体内容,然后做相关的小报告。
• 4.汇报展示让学生来展示小组的小报告,让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完成自我评价。
第三课时• 1.回顾课前内容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学生中,进行“评功行赏”互评,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应用和发展。
• 2.再次阅读整篇文章的朗读和背诵,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入。
• 3.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表演范文,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4.评价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给其他人,再次探讨文中所涉及到的事情。
五、课后作业• 1.课文阅读理解题练习。
• 2.自己研究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来分享给其他同学。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2篇)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一、教学目标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总之,叙情言事的课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四、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二)一、指导思想二、现状分析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陆续进入总复习阶段。
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3、自身方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
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习,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
没有初三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三、措施和设想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
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
“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设计背景托尔斯泰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看,都与“生活回忆”“重要他人”有关,选编的四篇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前两篇是回忆性散文,后两篇是人物小传。
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
但在人物刻画上,这几篇文章又各具特色。
其中《藤野先生》中刻画多起典型事件,双线并诉,《列夫.托尔斯泰》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忆我的母亲》语言风格平实质朴,《美丽的颜色》中大量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及传主日记,均为后文单元核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经典指导。
结合这些共同点及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学写传记》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布置‘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的任务。
通过“搜集名人主题馆资料”学习选取典型物件和具体事例来凸显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布置名人主题馆”学习将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写出人物平凡中的伟大和伟大中的平凡;通过“举办‘重要他人’人物主题馆”在实践运用中掌握本单元选材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要义。
由从对课文中名人写普通人(老师,母亲)和名人写名人(偶像,母亲)的学习,到由自己动手写心目中的重要他人的实践。
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生活体验;从对重要他人的布展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提升个人人格魅力。
各课段之间层层递进,从样例展示、方法指导逐步过渡至自主创作,直到完成单元作品。
02学习需要分析居里夫人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摘要:这篇摘要介绍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并培养学生的课文赏析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藤野先生》并理解文章大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本文主题的探究,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最后和其他同学的作文互评。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评价和小组展示的评价等。
通过实施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写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案例背景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回忆性散文。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回忆和叙述的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将其组织成学习任务群,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写作中借鉴运用。
3.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案例详情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回忆性散文。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回忆和叙述的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将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设计,以《藤野先生》为例。
1. 学习任务群任务一:阅读与理解任务二:情感表达和主题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任务四:欣赏与评价2.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活动一:首先,教师将引导学生阅读《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
学生可以先进行整体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
然后,教师可以分段逐段进行解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刻画和人物形象塑造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主备教师薛方刚使用教师朱大伟本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所选散文诗和寓言体散文,都是作者由事物引发的心灵之声。
《雪》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二者相比较,“朔方的雪”因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欣赏。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它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
《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寓言体散文,作者用不事雕琢的语言刻画了坚忍执著的百合形象。
《海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创作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
作者以“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雨之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奉献者”的赞美。
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3、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从而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5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课文的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赏析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从而感受散文诗诗化语言的风格。
3、在反复阅读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设想:1、本文几篇文章或为散文诗,或为戏剧,意蕴丰富,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感受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3、本单元诗化的语言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通过比较辨析,增删替换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凝炼与精美。
在语言的学习中要紧扣情感表达,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
4、散文诗和历史剧均富激情,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诵读。
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文章语言精美,用词精到,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词句及精彩段落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6、引导学生理解散文诗中象征、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雪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高朗读的质量。
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
教学目标①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
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然分外动人,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美文的源泉。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板书课题)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我们曾在他的文中感受过童年的活泼与可爱。
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课文《雪》,选自散文集《野草》。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体感知1、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又见刚健,美艳中更现壮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朗读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段,再请学生互相交流听后的感受,同时指导学生从语速、语气、重音、节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谈论,并在此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确定全文的朗读基调:江南:婉约、柔和、舒缓,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2、再请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朗读,读出感情。
(生自由读书)3、思考: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读、赏析:指名生读课文的南方的雪的画面,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明确:(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作者首先概括描写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接着用两个比喻让我们既感受到朦胧的美景,又感受到这雪里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银白的背景下,居然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腊梅,还有冷绿的杂草,这就是江南的雪,这又是多么绚丽的雪啊!(3)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明确: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这一“飞”一“闹”霎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4)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明确: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神、热闹、有趣。
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
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5)江南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作者特别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板书:南方的雪美艳有生机有活力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
2、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朗读课文1-3自然段,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揣摩赏析。
1、学生读课文的北方的雪的画面,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1)江南的雪是柔美的,而他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课文怎样表现朔方的雪的?它又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明确: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
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
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
这一部分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
(2)如何理解课文的主旨句?明确: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他们决不粘连,在文中还表现为死掉的雨,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表明了作者愿将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有向死而生的气概,突现了作者无私无畏、顽强不懈斗争的精神。
(3)北方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里包含作者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4)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明确:“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5)综观全文及我们对先生的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朔方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