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第2课时)》教学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_(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2)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0-9,并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但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字,对数字0-9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0-9,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0-9,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在古代计数方法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器等)、古代计数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器等)、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0-9,并讲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如:数字“1”表示一个单位,“10”表示十个单位,“100”表示一百个单位,以此类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进行计数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持有数字卡片,另一人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计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古人计数(2)教案含反思
第5课时可爱的小猫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计数器。
(2)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
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方法一:3-1=2 3-2=1 3-3=03条鱼吃了1条鱼剩下2条鱼; 3条鱼吃了2条鱼剩下1条鱼; 3条鱼吃了3条鱼剩下0条鱼。
方法二:3-1=2 2-1=1 1-1=03条鱼吃了1条鱼剩下2条鱼; 2条鱼吃了1条鱼剩下1条鱼; 1条鱼吃了1条鱼剩下0条鱼。
(3)小练习:看图列式。
小结:在计算减法时,从原来的总数中去掉和它同样多的部分,结果用0表示,即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是0。
2.拨一拨,填一填。
(1)出示计数器,老师在计数器上进行拨珠演示,先数出5个,然后拨去1个,问:还剩下几个?学生会列式5-1=4,再让学生根据算式回顾拨珠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当前计数器,写出对应的加法算式4+1=5或1+4=5。
(2)模仿拨一拨,算一算。
要求学生像刚才那样,先拨好5个珠子,再拨去2个、3个、4个,并列出相应的减法和加法算式。
(3)小练习:先拨好5个珠子,再去掉5个,问: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小结:同一幅图既可以列出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减法算式。
0与任何数相加减,还得这个数。
4.想一想,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问题三的情境图。
问: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一共有4个圈,套中了1个,有3个没有套中。
(2)想一想,该怎样列加法和减法算式?1+3=4 3+1=4 4-1=3 4-3=1(3)小练习: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可能套中几个?又能列出哪些算式呢?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用石子、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的产生和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古人用石子进行计数的方法,对于新的计数方法会感到好奇和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用其他物品进行计数的。
2.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数的产生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产生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从而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木棍或者小物品,用于学生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用于展示不同的计数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代人没有数字,他们是怎样计数的呢?”让学生思考并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古代人用石子、小木棍等进行计数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计数方法和我们现在的计数方法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计数方法,用准备好的小木棍或小物品进行计数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刚才的计数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计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石子、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还有没有其他的计数方法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古代人没有数字,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计数方法,也能很好地进行计数。
第2课时 古人计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古人计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和记忆;2.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基本口诀和操作方法;3.进一步提高学生数的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忆古人计数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古人计数法快速计算数字的数量。
难点1.古人计数法的口诀记忆;2.古人计数法的运用方法掌握。
三、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古人计数方法。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口诀和运用方法。
3.演绎法:通过给出数字和计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古人计数方法求解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利用幼儿园中常见的珠子计数法引入古人计数法。
•展示一个有7颗珠子的珠串,引导学生用古人计数法来计数。
•引入古人计数法的口诀:“一二三四,十百千”,让学生趁热打铁记忆口诀。
2. 讲解古人计数法(1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记数工具“算盘”,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计数法的发展历程。
•讲解古人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口诀:“一二三四,十百千”。
•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猜数字的方式熟悉古人计数法的读法和运用方法。
3. 练习古人计数法(20分钟)•将班级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其他成员为组员。
•组长发一组数字,组员用古人计数法来计数,组长根据组员计数的正确性进行评分。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最终决出获胜组。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字问题,并利用古人计数法进行计算。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古人计数法的口诀和用法。
•强化学生对古人计数法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堂评价1. 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改进和提高。
2. 学生评价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对于检查课堂效果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帮助。
六、板书设计古人计数法口诀:“一二三四,十百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古人计数法,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人计数法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效果比较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更多的古人计数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加与减(二)”的第二课时“古人计数(2)”。
我们将详细学习古人如何通过实物和工具进行计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将这些技巧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则是如何将计数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供随堂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的工具和实物,如算盘、秤等,并让学生们尝试猜测这些工具的用途。
2. 知识点讲解:我会详细讲解古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和实物进行计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古代的数学题目,并利用古人计数的技巧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利用古人计数的技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答案:略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随堂练习中,学生们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_试一试(古人计数2)》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让学生感受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和探索计数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计数经验,他们能够数数、识数,但对于古人计数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操作、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计数棒、小石头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套计数棒、小石头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猴开店”的故事,引出古人计数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用石头、小棍等物品进行计数。
同时,展示古人计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计数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计数棒、小石头等物品进行计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计数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古人计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课《古人计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7单元第1课《古人计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了解古人表示一个数的方法。
2. 经历直尺上数数、比较数大小、用图或符号表示数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学习难点】建立十进制的数位概念。
【学习流程】一、导入1.教师:上节课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11~15)谁能按顺序数一数?(出示带有动物的数字头饰让生边说边排队)A: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B:反过来让学生倒着数一次。
2.说一说比13大的数有哪些?比16小的数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人计数》的另一个数学百花园,想不想去呀?一起来吧!设计意图:学生在顺着数、倒着数的过程中体会11~15数的顺序,理解数的意义和大小。
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说一说,读一读。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75页的第1个绿点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上直尺的刻度从刻度()到刻度()。
2.从刻度10数到刻度15,可以依次这样数(),从刻度15到20,可以依次这样数();3.从刻度20倒着数到15,可以这样数();从刻度15数到刻度10,可以这样数();第二步:互学要求同桌交流,互相正着或倒着说一说10~20或20~10。
第三步:展学要求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1)从11数到17;(2)像13、15、17、这样数到19;(3)从17倒着数到12;(4)像18、15、这样数到6。
挑出一行或一列同学数数,正着或倒着数。
(5)男生:从刻度10数到20,();女生:从刻度20倒着数到10,()。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正着数、倒着数10~20,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
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说一说,摆一摆。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第75页的第2个绿点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人是如何计数的,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
2. 了解数学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古人是如何计数的,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计数方法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
2. 准备一些实际的计数工具,如算盘、结绳等,以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计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古人是怎么用它们来计数的呢?”2. 新课: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计数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计数方法进行计算,例如,用石子计数来计算5+3。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下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其他的计数方法,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会发明这些计数方法?2. 学生分享: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我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2. 同伴评价:你认为他/她今天表现得怎么样?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是否理解掌握?3.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九、课后作业:1. 调查我国古代的其他计数方法,下节课分享。
2. 练习使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算。
十、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文化周”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 古人计数(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古人计数(2)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计数方法;2.掌握古人计数方法;3.发现数的规律;4.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人计数方法;2.发现数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课件;2.黑板、彩色粉笔;3.数字牌;4.计数器;5.果干、豆子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计数的方法。
同学们看过历史书没有?在古代,人们不像我们现在用数字来计数,而是用物品来计数。
如使用竹签、豆子、石子、花瓣等。
用不同的物品组合在一起,达到计数的效果。
因为没有数字的概念,当数量大的时候会使人产生一种模糊感觉。
那么我们如何体会古人计数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每一组用相同的物品组成一个数。
4.2 观察规律我们来看一看,用一个物品,可以排列出多少个数字呢?使用两个、三个、四个……分别又可以排列出多少个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让同学们动手尝试,使用相同的物品,每一组都来演示一下。
我们来看一下最多可以排几个数字。
同学们发现了吗?随着物品的数量增加,可以排列出的数字也越来越多。
4.3 设计活动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项活动。
请每位同学拿来一百个果干(也可以用豆子等其他物品),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这些果干来计数。
记录一下你们使用的果干数目和计数方法。
时间设置为5分钟。
4.4 活动讨论同学们做完了吗?好了,我们将同学们的计数方法都拿出来讨论一下。
请同学们从中挑选出一位同学,按照他/她的方法,重新计数一下。
然后,让其他同学检查其计数方法是否正确。
如果有错误的话,我们要及时指正,使得我们的计数结果更加准确。
4.5 讨论结果同学们的计数方法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上面提到过,随着物品的数量增加,可以排列出的数字也越来越多。
请同学们思考,使用100个果干可以排列出多少数字?4.6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人如何计数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了数的规律。
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同时体现了数和形的关系,即数量与形状的对应。
《古人计数(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侯慧颖(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王永(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教研室)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74-76页“古人计数”。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从这一节“古人计数”开始的。
首先要把数的范围从10以内拓展到20以内,数扩充了,却不需要增加表示数的符号。
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的数,是古人奇妙的发明和了不起的智慧。
“古人计数”(第1课时)的情境问题串有三个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1:通过摆小棒数羊的活动,认识比10多1的数,就是10的后继数“11”。
(如下图。
)数学活动2:经历先后用小棒、计数器和符号表示“10”和“11”的过程,学习古人发明的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通过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操作,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十”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知道数“10”与计数单位“十”的区别。
(如下图。
)摆小棒表示数、拨计数器表示数、用符号表示数,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数必须经历的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分析水平逐步提高的标志。
数学活动3:通过用小棒、计数器和数字表示“19”和“比19多1”的数,理解20是紧跟在19后面的那个数(简称20是19的后继数),并了解“满十进1”(即较小的计数单位累计到10个就用一个较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征。
(如下图。
)本课第一次用计数器表示数。
计数器是十进位值表示数的直观模型,也是运用十进位制(用计数器计数)的计数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认识11必须以认识10为基础,认识了11就能通过迁移知识12~19中的任何一个数;认识20必须以认识19为基础,认识了20就为今后认识30~90中的任何一个整十数打好基础。
试一试(第2课时)也有三个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1:读数,顺读或倒读10~20的数,感受数的语音模式,以及顺读与倒读的区别(顺读越读越大,倒读越读越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 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二)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古人计数方法识别数字,并且对于0~10的数字进行正确的写法体现。
2.能够了解古人计数的奥秘,知道古代孩子们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3.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练习,并且根据近似算法,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人计数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使用古人计数法。
教学准备1.黑色板书笔、白板。
2.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解上课内容是“古人计数第2节”,回顾上一节内容到底讲了什么,做了什么样的练习?•引出本节内容,告诉孩子们这节课将学习到什么知识。
二、呈现1.在黑板上书写古人计数法1、2、3、4、5、6、7、8、9、0,然后让孩子们自由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听取孩子们的思考结果,在黑板上述说孩子们的思路,一边敲打黑板,一边诙谐优美地表述对于数字0-9有如此多种写法的现象。
2.教师可以用某个数字(如5)为例,让孩子们使用古人计数法数数,如: 邦、扮、拜、搬、遍、瓣、半、绊、颁……然后,让孩子们动手,想想这个数字5的具体写法。
三、实践让孩子们利用古人计数法完成练习册上有关练习,老师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这种计数方式。
四、总结归纳•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夸奖好学生,鼓励不足等等。
总结在教学中,通过这个古人计数法的学习,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字的来龙去脉,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昔日中华的文化精髓。
同时,本节课也启示孩子们,数学是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希望孩子们以这种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用数学思维看待世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
教材的第2课时,我们将学习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数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2. 讲解古人计数方法(10分钟)讲解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包括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古人计数方法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人计数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七、作业设计(1)5颗星星,每颗星星有3个角,一共有几个角?答案:15个角。
(2)8只小鸟,每只小鸟有2只翅膀,一共有几只翅膀?答案:16只翅膀。
2. 思考题:古人计数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古人计数方法。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古人计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人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方法。
2. 学习数的产生,理解数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难点: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石头、小木棍等物品。
2.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石头、小木棍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产生。
5.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古人是如何用其他物品进行计数的。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石头、小木棍等物品,古人还可以用什么进行计数。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古人计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改进。
十、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古代文明的计数方法。
2.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现代计数方法与古代计数方法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石头、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017—2018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2(精品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内容,交流意图,提出为题,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10根捆一捆)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在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把一捆当做十根用。
二、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活动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74页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2、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试11,即10+1=11。
10和11,十位上都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为1,就是11。
3、15、19、20的位数可重点检查。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
1、看图写数,做一做P75页练一练。
2、填一填P76页3~5题。
3、完成P76页练一练6~9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古人计数》|北师大版(2023秋)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算盘和计数棒时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熟悉和掌握这些计数工具的使用。
举例: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5比3大”。
(4)将计数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情境,如分水果、排列队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举例: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学会从1数到10,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学会使用简单的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进行基本的计数操作。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算盘进行计数,理解算盘中每个珠子所代表的数值,并能运用算盘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举例:通过拼搭、分组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3可以由1和2组成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的顺序和计数工具的使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逆向数数和数的组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计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算盘、计数棒等工具进行实际的计数操作,演示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2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难点
关 键
教学资源
课件新课标第一网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8’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5’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5’
四、小结:
2’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③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4、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根据师的指令在计数器上拨数。
指名回答所拨数字的含义及拨法。
与教师对口令。
学生按顺序读数。11、12、13、14^20.
20、19、18、17、16…11.
多种形式比较。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
独立计算。
明确“相邻”的概念。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增强趣味性。
通过数数和摆小棒等活动方式,帮助
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巩固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板
书
设
计
古人计数
12 ○14
12 < 14
课
后
反
思
学生只要讲明依据,合理,即要给予学生肯定。
1、练习:(口算)新|课|标|第|一|网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2、填、读尺子上的数.
【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古人计数(二)》(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古人计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掌握口算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打下基础。
3、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十加几及相应减法。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计算【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2、易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
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学生分类)8+1 10+1 2+6 7-3 8+10 11-10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二、新知教学1、实物出示实物出示一捆小棒和三根小棒。
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四个算式吗?动笔写一写。
汇报:10+3=13 3+10=1313-10=3 13-3=10观察思考:这些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小结: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2、拨数。
学生齐声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拨几颗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课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10+5= 18-10= 6+10= 17-7= 11+3= 14-2=3、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3 + 10 = 13 13 - 3 = 1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
三、巩固练习1、听写算式。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2、在○里填>、<或=。
10+3○12 13-10○35+10○18 11+2○14四、课堂总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古人计数12 14 2<4 12<1410+3=13 6+10=16。
第2课时 古人计数(第二课时)(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古人计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计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
- 古人计数工具的认识: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数的工具,如算盘、算珠等,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古人计数的乐趣。
- 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计数。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古人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如算盘、算珠等。
- 学具:纸、笔、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古人计数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古人计数的乐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计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内容:- 古人计数的方法: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 古人计数工具的认识:算盘、算珠等- 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联系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人计数的实践操作,并记录下来。
- 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古人计数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古人计数(2)》精品教案(word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些数在直尺上如何表示呢?一起来比拟两个数之间的大小?都有什么方法呢? (三)、引导探究,进行比拟1、数一数,看一看通过用直尺来表示数字发现:10-20各数从前往后数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
0-20各数从后往前数是20,19,18,17,16,15,14,13,12,11,10。
10-20各数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还有什么比拟方法呢?可以通过用小棒的方法来进行比拟,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比12多出了2根小棒,从而比拟出两个数的大小。
2.尝试模仿,表现数字古人是这样表现12这个数字的,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试着模仿来表达13,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一块大石头表示的是10,个位的数则是用小石头来表达,从而推出13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开展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对两位数字表示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三、生活交流〔四〕开放练习,提高认识学生完成课后练习76页第三题,用直尺来表示数字,填上空缺的数。
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比拟两位数的大小,完成第四题的练习。
第七题,数一数,填一填,发现数字的规律进行填数。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大家来说一说五、教学板书我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10-20各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越往后的数越大。
六、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和大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开展。
3拨一拨工程内容1.填空。
(1)一百一百地数,七百后面依次是(),(),()。
(2)一千一千地数,七千后面依次是(),(),()。
2.看一看,写一写。
分析与解答:写数时,从()写起,按照数位顺序来写。
(1)三百二十七,在百位写3,十位写2,个位写7,则这个数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根据师的指令在计数器上拨数。
指名回答所拨数字的含义及拨法。
与教师对口令。
学生按顺序读数。11、12、13、14^20.
20、19、18、17、16…11.
多种形式比较。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
独立计算。
明确“相邻”的概念。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一)读一读
出示一把尺子图,指名学生读出上面的数字。
试着:正着读一读,倒着再读一读。
男女生交替读数,正着读,倒着读。
(二)比一比,谁大?谁小?
师随机抽出两个数:12、14(以此为例),比一比,这两个数谁大?谁小?说说你的比较依据。
学生只要讲明依据,合理,即要给予学生肯定。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8’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5’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5’
四、小结:
2’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课时教学设计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古人计数
课型
新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会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顺序和大小。
1、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2、填、读尺子上的数.
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3、教师提问
①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②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③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4、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增强趣味性。
通过数数和摆小棒等活动方式,帮助
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巩固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板
书
设
计
古人计数
12○14
12 < 14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