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方案-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实践证明,跨国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方式方法,跨国经营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一:了解文化背景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所要跨足的市场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宗教、习俗等等。
了解市场文化特点,可让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对策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本地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翻译团队和文化交流平台,以此来加深和本地市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问题二:法律与法规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阻碍。
对策一:加强法律咨询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应及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对策二:实施内部培训企业内部法律培训的推展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们掌握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企业税务及工商法律合规能力。
问题三:政治风险跨国企业经营在政治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大,这可以是政治情况动荡、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冲突和战争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被接管、员工安全等问题。
对策一:尽量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应该减少政治风险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注重捕捉这类情况并逐渐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
对策二:稳健设出战略企业在制定跨国战略时,应考虑市场前景和政治因素,尽量避免进入政治不稳定地区的市场,或计划获得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还应该稳定和合法地向外扩张,采取合理的企业政策,建立健全的运营机制。
问题四:品牌习惯和风险管理在本土市场,企业通过的营销手段不一定适用于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调整营销策略。
对策一:品牌策略的重新评估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应重新评估其品牌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品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广大企业开始积极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为了使得企业跨国经营能够更加平稳和成功,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问题的实质并提出相应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中,不同的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是企业跨国经营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文化差异包括言语、礼节、信仰、法律等等多种方面,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产品和服务、品牌传播、市场拓展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对策一: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差异,而在管理方面,则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并进行为人们和文化差异方面的培训以了解当地文化。
问题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在国际上经营中,在政治方面受到的不利影响。
这包括政策改变,战争和冲突,行业法规和税收政策等等因素。
应对政治风险,企业必须确保自身的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当地社会的需要。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当地政治事件,以便掌握相应的政治信息,并可采取必要措施。
问题三:市场需求的单一性由于国内市场的规模较大,企业在国内的经营上,往往很难针对不同的市场和消费群体,灵活地开展生产和服务。
跨国经营企业有可能面临相似的挑战。
在跨国经营中,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的需要和特点,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
针对不同的消费和市场群体,采取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战略,增加市场的多样性。
问题四:合作关系的管理和维护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在跨国经营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当地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运营和项目合作。
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合作关系管理和维护可能会成为一个难题。
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需要进行充足的尽职调查,选择有良好信用和声誉的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企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合作方提供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支持。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董晓雪作者简介:董晓雪(1994.12—),女,汉,河南安阳人,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费与跨境电商。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更好的实现跨国经营。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全面的考察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日益扩大由图1可看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净额便不断扩大,但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2015年的1456.7亿美元基本持平,排名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
总体来看,201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是2002年的51.7倍,年均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翻倍,从2012年的17.6%不断上涨为2016年的34.65%。
图12011—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占世界投资比重不断增大由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世界比重来看,11年仅4.8%,从16年开始超过10%,到2018年已经达到14.1%。
自2003年公布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排名上不断前进,2018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全球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多元化发展由图2可知,2009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并不均匀,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显偏多,占比将近7成;其它地区中当属拉非地区和欧美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14.29%和13.11%。
总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趋于多元化,但主要地域分布仍高度集中,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总额的91.7%,主要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亚洲。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
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
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
“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
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这可能导致沟通和合作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理解力。
企业可以雇佣当地的员工或顾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
第二个问题是法律和政策的差异。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和政策,这对中国企业的运营和市场准入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应当了解和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确保自己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认可,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
第三个问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当地企业和其他国际企业的激烈竞争。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思维,寻找差异化竞争的机会,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个问题是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在跨国经营中,中国企业需要吸引和留住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
企业应该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员工为企业的跨国经营贡献智慧和才能。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问题还包括语言障碍、风险管理等。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中国企业可以加强员工的外语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与外国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能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对跨国经营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文化差异、法律和政策差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招聘和培养、语言障碍和风险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培训员工,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和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吸引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语言学习和风险管理等。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法律对策
的 占有率 。 当今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盛行 , 关税壁 垒和 贸易壁垒 、 非
意识 .应 充分认识到双方在合 同中不仅在 法律地位上是平等 的 ,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 建立劳动关系时 .必须具有强烈的签 约 集团成员国的歧视性政策 .对 国内企业 出口进行限制。因此 ,企 业要想加大对这些国家 的产品出 口,就必 须利用跨 国经 营策略 .
劳动者 的职 业素质高低是决 定劳动关 系是 否稳 定的重 要砝 手段就是搞好对外直接投资并创建 国际经营地 ,积极地开展跨 国 码。劳动 者必须努 力提高职 业素质 ,在企业 文化 中树立诚信意 经营 .投身到全球市场上 。 2跨国经营有利于我 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对世界市场 识 、兢 业意识 .增 强竞争意识 ,才能做 到认真 、积极 地履行 劳
7进一步完善劳动立法体 系
不仅可 以使企业N/产 品品种 . J U 确立 以 《 劳动法》 为母法 ,配套以相关领域 的法律法规 ,如 更多的定单 不断扩 大生产规模 。 社会保险法 . 就业法 、工资法 、劳动监察法等。劳动行政部门要 以满足不同国家市场 的消费需求 .而且可 以使各种产 品的产量达
到侵害及时的去维护。由于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尚未建立工 然趋势 ,但是 目前仍 然存在着管理体制和 产权制度 不明晰、进入 会组织 ,严重制约 着工会职能的发挥 .因此要加强工会组织的建 海外市场的障碍 、海外投 资风 险保 障不足等方 面的问题 。本文针
设工作 , 各级党委 、 政府有关部 门应本着 ” 三个代表” 的精神 , 在 对上述 问题进行 了分析 ,从 法律 的角度对 企业设立 方式的选择 、 本土 化 、 海 外投 资 的保 护 等问 题 的 解 决提 出 了建 议 。 工会组建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关注。不断充实工会组织 的力量 . [ 关键词]跨 国经 营 法律 对策 配备必要人 员.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组 织机构 。个别工会受用人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跨国公司带来了资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且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这给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了解中国市场对国外投资者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环境,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营销活动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一、中国市场环境的新变化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认为中国市场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
许多跨国大公司都认为不去争夺这一市场,就会失去一次最好的获利机会。
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上。
跨国公司正逐渐失去他们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因为国内的企业已经部分地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出现了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市场上,跨国公司的产品性价比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边际利润的降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有可能使企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损害企业的市场价值。
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必须开发新产品,有所创新,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这样的竞争环境迫使跨国公司给与他们的产品更好的定位、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其他的市场因素。
这给跨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显著变化。
9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实力相当,竞争更加激烈,他们将其垄断竞争手段引入中国,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压垮对手,使竞争进入“白热化”垄断竞争阶段。
2、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市场营销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文化将影响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投资方式和市场运营方式。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挑战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挑战。
在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往往会遇到本土企业的竞争。
这些本土企业熟悉当地市场,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在价格、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以增强自身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
二、文化差异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法律法规、商业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给中国企业的经营带来隐患。
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可能会在商业活动中犯下严重的错误,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重视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培养员工的跨文化能力,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建立符合当地法规和商业礼仪的经营方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经营风险跨国经营中的经营风险也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由于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往往会面临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多种风险。
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中国企业可能会在跨国经营中受到损失。
对策: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
通过投保、外汇套期保值、合约条款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
四、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品牌建设的挑战。
中国企业的品牌在国外市场往往会面临认知度低、信誉不佳等问题,这会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成因,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跨国公司的竞争。
但是,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500强企业,绝大部分处于产品出口阶段,进行海外投资的极少,能够利用全球性资源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生产销售、具备全球性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的企业更少,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要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研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对培育中国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跨国经营与竞争优势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经营是两个不同的企业经营学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企业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现象。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企业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生产要素的企业,面对许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生产要素的竞争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企业成长的一般方式。
企业面临的已经不是能否跨国经营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赢得优势的问题。
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凭借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跨国经营比之于国内经营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优势的发挥,克服国际市场的分割性和不完全性,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相对于本国国内企业、东道国和第三国企业所具有的生产、营销、组织、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跨国经营优势必定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更为迅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跨国经营的开展,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不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不够:一是企业家本身忽略了金融资本运作本身也是一个产业的事实,本能地将金融资本贴上“过度投机和不务正业”的标签;二是企业家坚信实业才是最重要的,不善于从金融角度发动和组织跨国经营的行动;三是即使产业界认识到了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服务不完善的限制,也难满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
2、跨国经营人才不足。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些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具有单一的外语专长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度、利益集团等等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国经营的业务往来中,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国外的一些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且有时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3、投资规模小,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投资规模较小,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还不够。
从单项投资额来看,中国跨国企业投资规模也较小。
据统计,2005年我国海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占到90%,500万美元以下的只占到2.3%,平均每家的投资额才100万美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融入这一洪流。
企业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的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其核心是无歧视的公平的自由竞争,是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加速运动,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冲破国界的限制,实现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是多边经济贸易规则和惯例的不断发展和健全。
经济全球化以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强为特点,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的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的实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经济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真正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国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动,根据自己面对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积极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步骤,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同时,主动打入国际市场,才能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式下争取有利的地位。
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跨国经营将由企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变为企业的一般要求,这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外在动力。
随着中国加入WTC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局面,它将迫使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获取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跨国经营的问题,例如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政治风险等,这些问题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不断扩张,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往往需要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给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诸多挑战。
企业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产品推广、营销活动、员工管理等方面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
政治风险。
各国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经济形势等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给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政治风险。
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正常经营活动,甚至因政治原因导致企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一些国家还存在着较高的经济风险,包括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市场营销限制等问题,这些风险都会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营销策略不当。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往往面临着市场推广的挑战,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不足或者市场推广策略不当,导致产品在当地无法获得足够的认可与销售。
一些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采取的营销策略可能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导致市场推广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对策建议:一、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亚要内容。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提出战略对策无疑有着童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一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迅速发展。
但是,从中国这样大的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我国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
而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口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将会在国际市场中处子干分不利的境地。
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原因是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它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为向国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
在跨国公司扩张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也更加显著,它使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搞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
本文拟就跨国经营问题作一概略的分析。
一、九十年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能带来的机会是:第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格局从两霸对峙转入多极化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重新分化组合,给我国以较大回旋余地。
世界许多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不久前对亚洲和美欧20。
多家大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联盟,今后十年经济将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6%,是美国的2.5倍。
因此,日本企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日本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欧美企业经济政策调整后,也把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亚太地区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很有活力。
不管人们把下一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还是“东亚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逐渐东移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分析这些策略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背景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将阐述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系统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其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市场特性等因素对本土化战略实施的影响。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的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最后是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发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策略,同时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二、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理论基础市场导向理论:市场导向理论认为,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经营时,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市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市场和经营模式。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8国贸(3)班 200810430304 王聪摘要:世界成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而这多极化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在这机遇中,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或者说的更准确些,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应当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的问题有哪些,其又应当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经营的未来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问题对策目录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0 -第一章引言 (2)一、跨国公司的界定 (2)二、中国跨国公司的现状 (2)第二章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5)一、经营格局和投资结构不合理 (5)二、跨国公司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5)三、我国大多数企业受企业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 (6)四、我国跨国公司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6)五、缺乏跨国公司经营方面的人才 (6)第三章中国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7)一、针对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微观政策 (7)二、加大政府支持,促进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宏观政策 (8)参考文献...................................................................... - 10 -第一章引言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被说过无数次,并且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或是已经形成。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无疑这是一个机遇,而在这机遇中跨国公司经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然而,如何使得跨国公司更好的发展、凸显实力与国家综合力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问题及其本土化策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问题及其本土化策略摘要: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扩大和加深,使得国际商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进行本土化研究,并提出对策,为推动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跨国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 跨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跨国管理;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跨国经营指以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为主体,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跨越国界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由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但是,近些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企业的跨国经营得到迅速发展。
第一,国有企业是主力军。
从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中国企业来看,国有企业拥有着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管理体系。
在202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包括香港)有124家企业,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上榜中国企业达到133家,其中48家央企、32家地方国企,28家民企。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中,国有企业占了将近75%,国有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是主力军。
第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增强,跨国指数稳步上升,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根据《2023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榜单及分析报告》,2023中国跨国平均跨国指数为16.10%,比2023年提高0.14%,比2023提高3.86%。
并且,腾讯、华为挺进前十强,足以见我国跨国企业不断崛起。
二、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和管理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优势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享受每个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许多国家逐渐放松了垄断行业的管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为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政府部门发布了《境外投资年度联合检查暂行办法》及有关文件,加强了对跨国投资企业的经营、监督和管理工作。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商业习惯,这给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困难。
对策之一是加强文化培训。
企业应该投入资源,在员工中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国文化。
企业还可以寻求当地的合作伙伴,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洞察力来帮助企业适应当地文化。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面临着法律和政策差异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各不相同,诸如税收政策、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策之一是加强法律事务团队。
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团队,深入研究当地法律和政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当地的商会和行业协会,通过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增加对当地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他们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资源,竞争力较强。
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建设的问题。
对策之一是加强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借助当地企业的品牌优势和销售网络,加快进入当地市场的步伐。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还面临着人才问题。
随着企业国际业务的拓展,对有跨文化经验和全球化视野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企业在跨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策之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有丰富跨国经验的高端人才,并制定相应的培养和发展规划。
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跨国经验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摘要:入世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是海外投资的立法滞后、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发展、跨国经营的信息不灵、国际知名品牌不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对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
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
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
一些投资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先天不足。
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率。
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
根据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会同国家计委审批。
境外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
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入和支付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
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此类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它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
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5类。
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
在这方面,中国跨国公司距离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产品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产品。
对策及建议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跨国经营,归根结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
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
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项目行业指导目录。
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弥补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
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
放宽对经商人员的出国管制,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
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近一段时间内,获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应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
其中,获取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在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
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同时又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制高点。
中国经济实力不强,科研投入有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为此,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新技术的资源。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
一是要遵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
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得到持久的开发。
二是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
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
同时可以保留对少数本国基础较好又具有或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必须严格****范围和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其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和充分发挥。
在技术方面,注重创新。
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
这种技术的变动过程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新的性质。
在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灵活、创新的要求与特点,组织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并随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
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
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
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
国际融资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
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
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对外借款融资方式的管理,如优化借款期限、品种结构和汇率结构等等;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如BOT、TOT和ABS等项目融资方式。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在人事上稳定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
首先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
同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
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
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高法规的透明度。
我国有关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
各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零散,且不配套,降低了管理效率。
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的审批、资金筹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在其发生、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取得“后发优势”而不得已举起的大旗,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不啻为一剂趋利避害的良方。
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当认真去考虑如何尽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问题,以便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相关文档·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5528字)·消费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4950字) ·浅析服务质量的国际化(3192字)·如何推进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3605字)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4142字)·谈文化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作用机制(4303字)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知识流控制及配置(5163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路径选择(3926字)·跨国公司R&D国际化及我国的对策研究(4909字)·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选择(4614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站长统计?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册数有所增加,但是其数量只占制造业注册数的约10%,投资总额约是制造业的6%。
2005年流通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也与制造业等相去甚远(详见表1)。
因此,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我国流通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