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合集下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班杜拉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来进行动物实验,以此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

他们观察动物是如何走迷津或逃出迷津的,这对于研究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的行为来说,没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班杜拉强调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而不是从动物那裡获得第一手材料。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他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裡研究人的行为。

事实上,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透过过观察和模仿学到很多行为。

(施良方,民90)在班杜拉看来,任何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个体是怎样在社会情境中习得一种新的反应的?」行为主义者,如赫尔(Hull)与斯金纳(Skinner)认为,是由于个体在作出反应时得到了奖励。

儘管证据表明,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塑造程序,可以形成各种社会行为,但研究也表明,个体也可以只是透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

用班杜拉的术语来说,这些他人即楷模(models)或称榜样,透过这种观察而习得反应,即称为楷模作用(modeling)。

为了说明楷模作用效果,班杜拉和他助手们进行一系列实验。

在一项典型观察学习的实验中(Bandura,et al.,1963),班杜拉分别就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这三类成人榜样都同样会导致儿童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

在另一项实验中(Bandura,1965),班杜拉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延伸。

他要了解两个主要问题:(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裡习得攻击性行为?(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在实验中,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

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冠军。

」);而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成人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概述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举世公认的“社会学习理论巨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理论。

自我调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我调节,指人们给自已制定行为标准,用自己能够控制向奖赏或惩罚来加强、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

狭义的自我调节,实际上指自我强化,即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设想,班杜拉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实验。

班杜拉和克波(Kapers)做了一个“自我奖励标准”的实验:榜样从事某一活动时采用较高或较低的自我奖励标准。

采用较高的自我奖励标准者,只有在达到或超过自己满意的成绩时,才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在没有达到自己提出的标准时,他们则不让自己随意拿取奖励,反而进行自我批评。

采用较低的自我评价标准者,在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标准时,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让儿童观察上述两种榜样的行为,并在观察之后单独做其中一种行为,同时记录他们给自己奖赏或惩罚的行为水平。

结果发观,儿童倾向于采用被示范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那个标准判断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给予自己强化。

看到榜样采用高标准的儿童,只是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给自己奖赏,而看到榜样采用低标准的儿童,则在低水平的时候就给自己强化。

这个实验说明,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建立起儿童相应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儿童的行为是受他们已经形成的自我奖励标准调节的,这种自我调节,决定着他们自我奖赏的水平。

班杜拉还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儿童分为四组。

让儿童做手工劳动,做的越多,则得分越多,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行为的标准,在达到标准时,则给自己一种可换来奖品的奖励。

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

这组的儿童在其它地方与自我奖赏的儿童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标准是由别人设立的。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一、本文概述自我概念研究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个体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自己。

这个概念涉及到了个体对自身特性、能力、价值观、目标以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等。

本文将对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概述。

我们将回顾自我概念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将介绍自我概念的主要理论,包括自我认知理论、自我发展理论以及自我调节理论等,以便读者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接着,我们将概述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质性研究等,以及这些方法在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自我概念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组织管理等,以展示自我概念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自我概念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掌握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了解自我概念研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这对于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自我概念的理论基础自我概念的研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自我概念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认知加工过程形成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不断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外界环境。

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则进一步指出,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个体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决策。

社会认知理论则更侧重于社会环境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交互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反思形成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A.Bandura)不同意华生和斯金纳的外界刺激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赏,人们正是根据这种信息的预期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应的。

同时,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有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

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必须主动学习。

但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

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在一个经典研究中,班杜拉(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

在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娃娃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

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

奖励攻击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

惩罚攻击组的儿童看到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

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就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

结果,三组孩子(包括惩罚攻击组的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

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即儿童已学习了攻击的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

(1)注意过程。

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与计划来控制和管理行为的学习方式。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自我调节学习可被视为一种活动/过程,其特征是自我组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它主要依赖学习者自身能力激发、调节和监控学习过程,起到实现自身学习目标的作用。

这种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是依赖于学习者的事先知识(领悟条件)、学习情境(激励涌现)和基础自身调节能力(引发机制激活)。

领悟条件包括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期望以及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概念等;激励涌现指学习者面对某学习任务时出现的“学习渴望”,可能是对某个特定的学习活动的看重以及希望实现的好的学习结果;基础自身调节能力则指学习者拥有的基本的自我调节性能力,包括记忆力、情绪平衡、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因此,要实现这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者需要不断根据当前学习环境而进行认知控制,实现相应的自调节能力。

学习者不同的认知调节策略可以分为规划、监控、推理和改变。

规划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以及采取什么步骤来实现这一目标;监控行为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调查自身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推理是指学习者根据自我监控的信息,对自身学习情况做出判断,这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学会运用合适的策略;改变是指学习者根据认知,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使之更适应学习任务的要求。

总之,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出了以认知能力为发动机的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需要学习者自身激励、自我调节控制以及学习任务的解释分析等,以实现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

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并有效地运用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努力实现自身学习目标。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拓展
未来,班杜拉的理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研究,如神经科学、人
工智能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观察学习的内在机制
和影响因素。
02
量化研究与实证支持积累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对班杜拉理论的量化研究将更加丰富
和精确。通过大样本、多方法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拓展班杜
给予学生及时、准确、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实践
创设成功体验
通过降低任务难度、提供支持和 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鼓励自我比较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步和成长, 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增强自
我效能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学习资 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可以组织员工观察优秀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 学习和进步。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来访者观察他人的良 好行为,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班杜拉的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观察学习,学生可以模仿他人的良好 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教育者也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学习。
在当今社会中推广和应用前景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优秀者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学习机会。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籍此谈谈榜样教育的作用和策略一、社会学习理论(又称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1、交互决定观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2、学习与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别开,强调知识的获得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人所知道的要比表现出来的多,外在强化或学习者对于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而不是学习3、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那些导致成功后果的行为被保留下来,而导致失败后果的行为则被舍弃。

参与性学习的后果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激励,是在建立预期,影响动机并塑造信念,是学习者的认知而非行为的后果影响了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人类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速度,还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二、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

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应从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和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三方面考虑。

三方面中,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

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

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分析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分析
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应感理论
导入 假如同学们都拥有一辆汽车。这时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在公路上开车应如何 控制汽车的速度(也就是应该开多快)?
情景一: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开着车,这时车上的速度计显 示为每小时70公里。几秒钟之后,你听到了警车的警报声。下一次你一看到 速度计显示为时速70公里是,你就产生了条件反应:紧张。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 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题:(1)榜样攻击行 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2)儿 童是否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 行为。 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 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 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 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 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 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 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 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 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 素。
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 心理学和人 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 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 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着重强调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很大,如武术,游泳的 学习过程等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 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 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 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 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 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包括其核心理念、发展脉络、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

班杜拉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其自我调节理论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其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该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包括自我调节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其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关系。

通过梳理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分析该理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以及其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职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分析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展望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其可能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的基本内容、发展历程和应用实践,同时也可以对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展望。

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班杜拉社会认知观概述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了人的认知过程、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得,更多的是通过观察他人(即模仿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过程来实现。

他主张人的认知过程具有主动性,能够指导和调节人的行为,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观中,自我调节理论是一个核心部分。

自我调节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主动的调整和控制。

这种调节过程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应三个主要阶段。

个体通过自我观察来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目标和价值观;根据评估结果,个体进行自我评价,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个体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Albert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学习原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自然背景中的学习寻求解释。

与实验室背景下的学习不同,个体通过榜样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在社会坏境中得到大量习得复杂技能的机会。

一、基本假设社会认知理论的假设论述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和学习结果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的性质社会认知理论对观察学习的定义,是在确认了以前的各种模仿学习观点的缺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1)关于模仿学习的其他观点学习者模仿一个榜样行为,该行为因受到模仿而巩固,过后,学习者就会重复这一行为。

各种理论已经提出多种机制来解释反社会行为,其中一种机制认为挫折刺激了一种“挫折内驱力”,因而产生了攻击行为。

(2)关于学习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习得的关键机制是观察和决策过程。

班杜拉认为行为(B),环境(E)和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内部事件(P)三者之间存在着三维连锁关系,也叫相互决定论。

(二)学习的结果个体习得了行为的内部编码后,可能表现出来也可能不表现出来。

学习和操作是两个单独的事件。

学习的定义是习得能指导将来行为的符号特征,这种符号特征的形式可能是言语的,也可能是视觉的。

视觉编码包括对事件具体特征的概括,不仅仅是心理的复制。

事件的具体特征包括活动、地点和对象。

视觉和言语两种符号编码都很重要,它们以一种很容易的方式存储了大量的信息。

二、学习成分学习的主要元素包括:(1)行为的榜样;(2)榜样行为的结果;(3)学习者的内部过程;(4)自我效能感。

(一)行为榜样1、榜样的作用(1)榜样行为是提示他人作出类似行为的一种社会性提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行为学习理论,即个体通过社会交往中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新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基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详细的探讨,重点介绍该理论的特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他对动物学习的研究。

他认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刺激和回报的影响,即刺激-反应机制。

然而,人类的行为是更加复杂和灵活的。

人类表现出一种更高级别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社交学习来获取新的行为和技能。

人类的社交学习主要依赖社会认知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意图和动机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发生的。

也就是说,个体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然后模仿他们的行为来实现的。

2. 学习不仅是基于明确的奖惩机制,而是基于内在的强化机制。

也就是说,个体内在地决定什么是正确和有价值的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3. 学习过程涉及很多认知过程,例如注意、记忆、评价和自我监控等,而这些过程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4. 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部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环境和社会因素可以对人类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学习过程不仅依赖于个体内在的动机和目标,还依赖于个体对具体情境的理解和评价。

基于以上特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强调了社会因素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为了证实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一个典型的实验范例是博卡洛夫老鼠实验。

实验者将一群老鼠放在一个带有一定空间的圆形迷宫中,观察它们如何找到食物。

其中,每只老鼠都只有一次机会。

结果表明,当老鼠被放在一个新的迷宫中时,它们无法找到出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贡献
正文:
艾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班杜拉于1952年获得爱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74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77年,他荣获J·M·卡特尔奖以后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名誉奖,1980年又被选为美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学会的成员。自四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社会学习理论在世界产全了重大影响。他是以人可观察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大量的儿童社会性行为,吸收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内在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的自我观念在人类学习中的积极意义,进一步阐述了观察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决定人格的形成。下面将对班杜拉的主要理论做大体的介绍。
(2)学习不仅是亲自经验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通过观察进行的替代学习,个体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得到学习,而且可以通过言语的描述来重新别人的行为,模仿别人的举止,体验别人的情感和态度,他认为这是人类最大量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水平越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就发展越高。
(3)学习是自我调节的过程,学习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通过学习也能改变人的认知结果,整合人的认知体系。所以,人的学习不应受强化控制,强化只是一种因素,在没有强化物条件下,学习也能发生,在个体认知平衡的条件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因此,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中,自我强化的作用最大,这是一种自觉的高水平的强化。还是认识到学习的自我调节性,班杜拉提出了通过学习可以矫正失去的心理,达到心理的治疗的任务,他在应用社会学习论原理指导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取得较大进展,总之,在社会学习论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背记或内心的动作,也不单单是情感的激发而是日趋于科学化。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总结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总结
• • • • (1)、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 (2)、增加替代性经验 (3)、语言说服 (4)、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
Thank you !

(二). 步 3. 复制过程 • 4. 动机过程
1.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 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 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 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 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 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 察谁、观察什么。
2. 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 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 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 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3. 复制过程
•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 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 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 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 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 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 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 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但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 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 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 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发现,三组 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 所导致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对 攻击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 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和控制行为,并通过行为调控 影响行为结果 • (1).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 (2).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 • (3).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 • (4).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Bandura's theory ofself-regulation)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89年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于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心理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第一,自我调节的定义和内涵;第二,自我调节的过程;第三,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的应用和启示。

一、自我调节的定义和内涵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和压力时,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等手段,实现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有效调节和控制。

这种调节和控制不仅仅体现在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个体内在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上。

具体来说,自我调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

其中,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进行评价和比较,并且与自己的期望值进行比较;自我反馈是指个体对自己进行正向或者负向反馈,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

二、自我调节的过程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实现: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果评价阶段。

首先是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进行自我观察和记录,并且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目标的设置需要符合具体、可行和有挑战性的特征,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动力。

接下来是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

这些方法包括心理准备、情感调节、认知调节等。

个体需要不断探索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并且逐步加强自己的控制效果。

最后是结果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进行正向或者负向的自我反馈。

个体的评价依据主要包括自我效能、自我满意度和自我价值等指标。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综述。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整、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本文将首先介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本文将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在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应用情况,以及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早期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例如信息加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和监控,以及学习者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分支和理论模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主动选择、调整和控制自身行为,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这一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齐莫曼也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循环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齐莫曼认为,自我调节学习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和自我期待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

进入21世纪,随着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者开始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讨自我调节学习的机制,揭示了自我调节学习与大脑结构、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斯丁班杜拉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家之一,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也被称为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分析其对社会认知的贡献。

在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认为个体的学习和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从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了社会因素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在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认知理论着重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引入了社会模型的概念,这些社会模型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

通过观察社会模型的行为,个体形成了对于这些行为的知觉记忆,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和运用这些行为。

除了观察和模仿外,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了激励和反馈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励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正向的激励和积极的反馈会增强个体对于某种行为的学习和模仿,而负向的激励和消极的反馈则会减少个体对于某种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充当社会模型的角色,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向的激励和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

除了教育领域,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组织管理、领导力培养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组织中,通过培养正向的社会模型,可以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通过激励和反馈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需要指出的是,奥斯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在解释个体认知发展和行为习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乐国安;纪海英
【期刊名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近年来自我调节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因为自我调节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关键性的动机变量与自我过程.根据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的研究,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自我调节过程及其伴随的信念可分为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自我反省;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个体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机能的失调主要应归因于无效的预测和操作控制技术;自我调节技能呈现出多水平的层次发展.同时,自我调节技能的多水平层次还需要在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证实.
【总页数】9页(P118-125,134)
【作者】乐国安;纪海英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意义、关系、主题及展望 [J], 宋国恺
2.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国家经贸委青年理论研究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报告要点 [J], 陈洪隽
3.社会网络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张秀娥;张皓宣
4.一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点 [J], 李宗林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进展”研讨会综述 [J], 牛先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我调控学习的探究

自我调控学习的探究

自我调节学习的探究自我调节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来,人们对它的相关概念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一、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激励自己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陈琦,2005)。

Zimmerman( 1989)认为它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

周国韬( 1995)认为它是指学习者运用认知调节策略和动机策略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建构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学习环境的过程。

Ca rver和Scheier( 2000)认为它是指一个减少理想和期望行为之间差距的反馈回路。

此外, 建构主义者认为, 自我调节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

也就是说,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是一种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够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Pintrich,2000)。

自我调节学习者能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其它教育机构。

自我调节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 能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运用某些特殊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 学生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其中三个重要成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要做到:1、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2、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对自己学习的价值;3、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行为;4、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习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