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和课堂实录
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教师控制电脑。先保持物体质量为200g不变,测出拉力分别为0.05N,0.10N,0.15N和0.20N时的加速度,填入表中和a-F图上,显示投影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得出a∝F的结论。然后再保持拉力为0.10N不变,测出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00g,282g,332g和382g时的加速度,填入表中和a-m图上。在a-m图上可看到随m的增大a逐渐减小,但它们的关系不明确。引导学生大胆猜测a与m成反比,再画出 a-1/m图,得到结论a∝1/m。
6.总结
告诉学生我们本节课学的牛顿第二定律是把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的桥梁,是我们解决许多力学乃至整个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武器,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点,要求大家很好地理解,掌握,应用它。而这节课所用的电脑辅助的实验归纳法是人们研究自然,社会的一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和图象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我们还学了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希望大家熟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以电脑辅助演示实验为主的,知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相结合的“同步调控”模式。
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功能原理,整体功能要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物理的知识,方法,能力,科学态度等都是教学的要素,如果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则物理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步调控”模式中,没有单纯地就方法讲方法,而是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原理考虑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1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教法学法
情景 教学法
+
问题
驱动法
教法学法
目的
乐学 会学 善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太空中如何测 量物体质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
图像拟合
文字表达
数学推导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图像拟合
1 学生自主
思考
2 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3 互相补充
4 教师点评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图像拟合
1.为什么不过原点? 2.为什么要化曲为直? 利用多媒体,处理数据,强调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文字表达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的跟物体受到的作用 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 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数学推导
(三染)色牛体顿变第异二-定--多律倍的体理解
小组活动
情景提取 理论分析
吹乒乓球模拟足球比赛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小组活动
提取情景
F1
a
F2
F
a
a
F1
F2
理论分析
因果性
矢量性
瞬时性
同一性
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生活化
课堂练习 检测效果
解答导入问题
课堂练习
【例题1】 在平直路面上,质量为1100kg的
汽车在进行研发的测试,当速度达到 100km/h时取消动力,经过70s停了下 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重新起 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 速度是多少?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 到的阻力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核心地位基础性作用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它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
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
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新课程的特色:教材上:更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更有利于教师灵活处理教材。
理念上:更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3、我的理解:经历“一个过程”:经历一次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渗透“两种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发展“三种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疑问: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加速度到底和力、质量有什么关系?说明:学生的这个疑问是打破旧的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究什么”(目的)“怎么探究”(过程)3、我的解决方案: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评价。
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加强师生对话和反思。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归纳总结牛顿第二定律。
(2)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能发展学生观察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并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
(2)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的体验,感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2017国考行测备考:日期问题的归类及常见问题对于日期问题,常见的发问方式就是问今天是星期几?几号?那么要解决日期问题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什么是闰年?什么是平年?大小月的分布和区别等。
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闰年就是能够被4整除但是不能够被100整除的年份就叫做闰年,除了闰年的就是平年。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就在于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一共有366天,平年一共有365天。
大月有31天,这样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小月有30天,这样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当然一个星期有7天大家肯定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日期问题会怎么考呢?【例1】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200天后是星期几?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六D、星期四【中公解析】本题就是典型的日期问题,昨天是星期一,那么不难推出今天就是星期二,过7天又是星期二,过14天又是星期二,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规律,200天能够过多少个7天,对剩余的天数再往后退,200除以7能够得到余数是4,那么往后数就是星期三、四、五、六,所以答案为星期六。
选C。
【例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份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号可能是:( )A、周一或周三B、周三或周日C、周一或周四D、周四或周日【中公解析】本题中提到了8月份,那么我们需要回顾8月份的特点是大月,也就是有31天,既然有22个工作日,那么就会有9个休息日,那么我们又可以根据常识知道休息日一般情况下是周六和周天,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既然出现了9,说明在有4对休息日后要么只具备周六,要么只包含了周天,包含周天又不包含周六的情况就是8月1号是周天,所以派出了A、C。
第二种情况就是只包含周六,那么必定8月31号就是周六,周天成了下个月的1号,8月31号是周六,那么往前推4个星期,也是3号,即8月3号就是周六,则不难推出8月1号就是周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加速度和力以及质量的定量关系。
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能让学生运用本节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运动感的现象。
更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所以本节无论在知识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②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③知道在国际单位中“牛顿”是怎样定义的;④了解研究某一物理量同时跟多个物理量有关的定量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表达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的有用性,培养关注生活的态度。
②通过渗透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并能活学活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总结,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因此,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安排如下: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是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以及质量的关系。
二、说学生本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喜欢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o学生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包括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o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理解,以及如何利用它解决复杂问题;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
-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滑轮、细绳、砝码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相关视频、动画模拟软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二)、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说课(14张PPT)
学
&
方
法
教
学
程
序
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等资料.
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
定? (通过实际总是及现象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复习回顾:1,质量一定时,加速 度与所受外力的关系?2所受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 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当m一定时, 当F一定时, F∝a m∝a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 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3、教学目的的确 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 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 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 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 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 一。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定律的内 容与公式;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意义 及相互联系;知道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 是怎么定义的;会用此定律的公式进行 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 度跟质量和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1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讲解,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二、核心内容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
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会越大;相同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来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而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车辆行驶时的加速和制动过程。
当我们踩下油门时,引擎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加速;而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制动系统施加的力会使车辆减速。
同样地,牛顿第二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斜面上的滑动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分析。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施加在它上面的力为10牛顿。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为5米/秒²。
这意味着物体每秒钟的速度将增加5米。
四、注意事项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单位的选择:在计算时,我们需要保持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²(m/s²)。
2.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合成,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
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密切相关。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设计万载中学兰时康一、说教材1、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联系力学与运动学的桥梁,它通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质量和受力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前四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力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常用于热学、电学等问题的研究中。
因此本节教材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新课程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由实验总结归纳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加以应用。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实现;认识到根据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误差处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二定律F=ma这个表达式所具有的简洁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审美观念,促使他们象科学家那样对美有着和谐、简洁的追求。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
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
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
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
提出我的问题:例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
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
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4.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说课流程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渗透教学评价与反思→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课时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
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教学目标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计划引出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有关计算②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初步认识牛顿第二定律依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决定的。
突破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来突破。
②难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比列式引出数学表达式以及K的取值依据: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是学生弱点。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来突破。
二、说学生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定性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一关系呢?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以探究式为主,引导、讲解法为辅说明:现代教育对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来学,我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我计划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要求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学习方法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本堂课能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且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引言《牛顿第二定律》作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经典力学的关键。
本说课稿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含义和应用,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将能够准确地陈述牛顿第二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知识点的解释和分析2.1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简称为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具体而言,当物体受到合外力时,它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数学表述,是分析物体运动的关键工具。
2.2 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根据第二定律的表述,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如果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大,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而如果物体的质量增大,加速度则会减小。
这一定律是描述力学系统中物体运动行为的重要规律。
2.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物理问题中。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力学问题。
比如,计算物体受力后的加速度、计算物体受力后的速度和位移等。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可以解决静止物体的力学问题,还可以解决运动物体的力学问题,是力学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明确F=ma的含义;2.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3.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4.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含义;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其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老师说课稿人教版
高中物理老师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核心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本次说课将依据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内容将涵盖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等方面。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5. 力的合成与分解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单元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增强感性认识。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和运动的基础知识,为学生铺垫新课内容。
-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门、拉车等,引出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一定需要力的作用?2. 讲解新知- 详细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加速度、力的大小等,巩固理论知识。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与拓展-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二)、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
学生很自然地就存在这样的疑问“加速度、力、质量是不是有具体的数量关系?”并急于得到解答,但是学生受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在心理层次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按照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加强学生同伴互助,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结合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高一学生年龄特点,我会采取直观演示法、指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三法结合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过渡语)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我将采用观察与提问相结合,实验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再适时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完成抽象思维的两个进程,引导学生完成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根据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进行适当讲解,并在辨析,讨论,纠错,应用中,对定律的物理内涵加以深化。
五、说教学程序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的作用。
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本节我以电影视频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太极张三丰》和《新版守株待兔》两则视频,并配以解说:此为电影《太极张三丰》片段:大反派飞起一脚,应该有千钧之力,只见大师张三丰顺势缩肚子,将其化解于无形!太极功夫很神奇吧,其实是大师物理学得好!再看《新版守株待兔》,
狮子是语文学的好,活学活用,守株待鹿!言归正传,两个例子都是两物相撞,为何结果大相径庭?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下面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问题,学习新知
展示上节课实验结果a-m图像和a-1/m图像,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表示什么?表达式中的各物理量单位是什么?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74页,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总结出表达式:F=k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k为比例系数。
)”
接着,复习力的单位牛顿,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探讨1牛顿的物理意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由k=F/ma,k=1N/1kg.1m/s2,规定1N=1kg.m/s2,则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F=ma,从而得出“一单位的力”的物理意义。
设置这个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敢想敢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体会物理学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习题演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因为对公式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我将通过书本的两道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题1比较简单,是对公式的直接应用,我会叫两位同学上来做题,做完题之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同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问题。
例题2难度较大,我会先帮学生分析清楚,然后让他们尝试做题。
通过这两道题目,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公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想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畅谈,总结归纳
对于本节课的归纳,我会采用学生畅谈收获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五)、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我布置书后问题与练习的2、3、5题为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对学生具有提示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
因此我将采用重点式板书方式,这种板书方式条理清晰,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ma
二、力的单位:牛顿1N=1kg.m/s2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