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合集下载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活动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环绕《功》这篇课文展开说课,通过对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1.1 《功》是一篇现代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1.2 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启示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3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思量成功的条件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功》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意义。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主体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4.3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或者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预讨论等方面。

5.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对《功》说课稿的详细介绍,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力学-功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的单位和性质;
3.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功?你们平常在生活中有哪些体会?”
2. 小议论,激发学生对功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计算公式为:\[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2. 讲解功的单位和性质,强调功与距离、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几个实例,让他们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2.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功计算问题,并就解题思路进行交流。

四、总结(10分钟)
1. 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师做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要概念。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督促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取了导入-讲授-练习-总结-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功》说课稿1【设计思想】以物理组推出“八环节,三落实”教学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即老师教学八环节:“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引导探究,展现评价,梳理归纳,课堂检测,拓展延长”。

同学学习三落实:“温习稳固,当日检测,达标测评”,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背景分析与教学对策的制定】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的第6节学问,是前面两节内容的连续,本节内容是寻求动能表达式的试验探究过程,下节内容是寻求动能表达式的理论探究过程,为下节内容的理论探究奠定了一个实践熟悉基础,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同学已具有肯定的试验方案设计力量、试验动手操作力量及试验数据处理的力量,具有肯定的试验基础。

但同学以前接触的力都是恒力做功,而这一节牵涉到变力做功问题,这是一个思维台阶,通过启发同学理解及感悟将做功增倍,代替求详细功的奇妙之处。

教学对策:老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然后再层层递进,引导同学商量、试验、观看、分析,让同学充分参加学习和探究过程。

通过动手探究功与物体速度改变的关系,使同学经受讨论过程,体验讨论方法。

1、学问与技能〔1〕知道探究中需测定功与速度这两个物理量。

〔2〕知道橡皮筋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体会取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为单位来简化问题的方法。

〔3〕把握试验方案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4〕会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进行速度计算,能依据试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试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领悟教科书所给试验方案中的探究过程。

〔2〕用打点计时器与纸带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体验探究过程中的物理学讨论方法。

〔3〕通过数据处理体会并查找做功与速度改变的关系。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领悟探究变力做功的奇异方法,感受探究功与速度改变关系的方法,享受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1、试验方案的设计;2、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查找功与速度改变的关系。

高中功说课稿

高中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加以详细地说明。

【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具体把握,所以,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功是选自教科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考常考概念,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能量的相关知识,本节主要内容是功的概念以及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整个功能关系的教学中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抽象思维正在形成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已初步接触过功的概念,具备矢量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存在的不足:抽象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合对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能阐述功的概念、归纳出做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计算力与位移成一定角度的情况下的功。

(2)通过功的学习,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3)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要素,运用功的公式的计算教学难点:正功、负功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为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提倡学习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复习引入通过复习功的定义和功能关系,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积极性环节二新课讲授这个环节将分为三个要点来实施(1)探究力做功的必要因素(2)推导功的表达式(3)学习正功和负功通过过此环节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后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物理问题环节三巩固练习设计讲练结合,练习题的精心设置,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有不同的发展。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板书用粉笔,示范用斜面和滑块。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的场景,提问学生: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运动的?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新课:(1)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讲解功的正负,以及不同情况下的能量转化。

3.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力的作用移动一段距离的功。

(2)判断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介绍物理学中与功相关的其他概念,如动能、势能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在教学内容部分,应详细描述功的概念、计算公式、性质以及与能的关系。

物理 功说课稿

物理 功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我今天所说模拟课的标题为《功》。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达成以下目标。

(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3)知道功的原理。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在养成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践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课件是用电子白板软件设计的,所有的视频、动画、声音等媒体资源都已内嵌在白板中,根据教学实践,这样就避免了白板和课件之间不断的切换,可节省教学时间。

基于信息技术优势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整合:首先在新课的引入上,我是利用神州十号发射的视频在落实情感目标,引发兴趣的基础上,由神十工作人员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立了功,让学生谈论生活中的功的含义。

进而提问学生那么物理学中的功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初步归纳出物理学中吸取了贡献的意思,凡是一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这样由生活走向物理,使知识顺利迁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第二环节就是讲授新课,第一个知识点功的含义和两个必要因素的讲解上我是这样安排的。

利用上面的三个动画提问:以上三个动画中有的力对物体做了功,有的力没对物体做功,对物体做了功的力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在动态的物理情景中,更便于引发学生思考,阐述他们对功的含义和必要因素的理解。

然后通过动画和视频的讲解,得出物理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落实知识目标。

接着利用课件,依次出示各种动画实例,让学生练习并分析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不动无功2、不劳无功3、劳而无功。

这样整合的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大量有趣的小动画资源,加深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体现在乐中学的理念。

在功的计算这一知识目标的落实上,首先引导学生提问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出结论。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1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二)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学》第三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能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恒力做功的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理解动能定理,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恒力做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力推动小车,小车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出功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举例说明;(2)讲解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举例演示;(3)讲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4)讲解功能关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板书,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 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3.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4. 功能关系;5.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恒力对物体做功的题目;(2)运用动能定理解释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题目。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掌握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物理中关于功的研究,如能量守恒定律,量子力学中功的概念等。

苏教版物理《功》说课稿

苏教版物理《功》说课稿

苏教版物理《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苏教版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功》。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和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功的概念。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导入新课我们将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导入新课。

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帮助老师把一箱书从一楼搬到三楼,你会感到累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做功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过渡到功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功的定义: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即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W = F × d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力,d表示位移,θ表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功的计算:接着,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如何计算功。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用10牛顿的力把一个箱子水平移动了5米,那么他对箱子做了多少功?通过这样的例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功的单位:在讲解计算方法的同时,我会向学生介绍功的单位——焦耳(Joule)。

通过比较学生熟悉的能量单位,如卡路里,来帮助他们理解焦耳的大小和意义。

三、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比如,使用弹簧秤来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平和斜面上拉动时所需的力,然后让学生计算在不同情况下所做的功。

人教版功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功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功说课稿说课稿教学设计:《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功的物理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2. 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功的定义和必要条件(20分钟)2. 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0分钟)3. 功的单位和测量(10分钟)4. 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0分钟)5. 课堂练习与讨论(2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功的存在。

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骑自行车上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功。

- 提问学生对功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识- 定义功的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并解释各个变量的含义。

-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3. 课堂练习- 提供几个计算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 分析学生的答案,指出常见错误,并解释正确的解题思路。

4. 应用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例子,如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了解功的实际应用。

- 讨论功的单位(焦耳)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少功的消耗。

5. 课堂小结- 总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

- 强调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板书设计- - 概念:力× 距离× cosθ- 公式:W = F × d × cosθ- 单位:焦耳(J)- 应用:起重机、自行车上坡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互动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教师招聘高中物理说课稿:《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我将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按照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功》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功的概念。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

这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做功的两个条件。

本节课内容实在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后分情况讨论了功的意义。

二、说学情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接下来我谈谈对学情的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基于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我对学情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各物理量的含义。

2.能从计算的角度认识功是标量这一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当力与物体位移间不同夹角时力做功的情况,掌握分解力或分解位移的分析方法,得出功的计算公式,构建对功的计算公式的完整知识结构。

2.通过分析功的正负及公式的适用范围,深化对“功”概念的认识,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化难为简、化变力为恒力的物理思想,体会功能转化的关系,培养物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功的说课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说课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说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和量纲等内容。

2. 教学目标:
(1)掌握功的概念和公式;
(2)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3)能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位移的夹角对功的计算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动力》第二单元《功》课本;
2.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3. 教学环境:教室内设置黑板和教学台;
4.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实例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与学生讨论力和位移的关系,引出功的概念,并提出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功。

2. 讲解:
(1)讲解功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2)通过实验演示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设计一些计算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锻炼解题能力。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的方向对功的计算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理解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加油,掌握更深入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第三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和作用。

重点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动能定理的应用。

重点:功的定义,恒力做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车,弹簧测力计。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模型车在不同高度释放后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介绍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2)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分析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引入动能定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恒力做功变力做功3. 动能定理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

(2)分析一辆自行车在下坡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物体在非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强调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强调公式 W = F × s × cosθ 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夹角θ 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这一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教材分析《功》这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七章《力与运动》,位于力学单元的核心位置。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展开。

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如何做功,以及功如何转化为能量,进而为后续学习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恒力做功的方法,并能运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在非直线运动中功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章节的动能概念,引出功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首先,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力使物体移动的过程,并引出功的定义:“力在其作用方向上使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接着,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强调单位的换算。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情况下力做功的特点,如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等。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功”这一概念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功率、动能定理等知识的关键。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二节,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分析,引入功的概念,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和正负功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功的本质以及计算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W =Fs cosα,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知道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功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公式 W =Fs cosα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1)正功、负功的理解。

(2)合力做功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做功的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功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问题求解。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能够分析功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功的概念,例如:一个人推动一辆小车,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给出示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功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功的计算过程,增加课堂互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作业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力作用,沿直线运动了5米,力的大小为10N,求这个力做的功。

(2)一个人用50N的力斜向上提起一个重物,提起高度为2米,求这个人做的功。

答案:(1)50J(2)1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功现象,如:为什么上坡时要用力推车?如何计算这个过程中人做的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功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功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功”这一章节。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能够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难点: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区分有用功和额外功。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功的定义、功的计算以及功的分类。

首先,我会通过实例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功的物理意义。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得出功的计算公式。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知识。

2. 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骑自行车上坡,引入功的概念。

- 提问学生:为什么上坡比下坡费劲?引出功与力和距离的关系。

2. 探究新知- 实验演示:展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3. 知识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减少额外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4. 总结提升- 总结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类。

- 强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

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

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 W=F·S (特殊情况),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W=F·SCosα(普遍情况),最后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功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Cosα
难点:负功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W=F·SCosα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
进而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生活例子、能的形式的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考虑到初中已学过一些功的初步知识,所以在开始引入阶段,不妨步子大一点,例如可以这样引入:尽管对人来说,手提重物不动和把物体往上提都会感
到“吃力”,但一般来说两种情况是不同的。

前者可以不“消耗”什么东西(例如,只要用一根绳子就可以代替人把重物挂起来,要多久就多久),而后者却必须“消耗”一些什么东西,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物理量,以反映物体受力并运动的效应,这就必须引入“功”这一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之所以这样做,理由有二,一是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目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引入功的概念,既呼应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对于思维特点已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种引入法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

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感到“已经学过了,没有新鲜感”而带来的懈怠感,使思维一下子就进入兴奋、积极的状态,急切希望知晓“下文”。

(二)新课教学:
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10分钟)
⑴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举例说明,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受到起重机和钢绳的拉力作用发生一段位移,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列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作用发生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

⑵提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一:人用一个向前的推力推一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

(有力但没有发生位移,推力没做功,“劳而无功”。


例二: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木块,各力做功如何?(物体受力也有位移,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做功为零,水平方向虽有位移,但没有力的作用,做功也为零,“不劳无功”。


例三:一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重力有没有做功。

(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重力有做功。


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例:某同学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走了4米,然后提到3米高的二楼,该同
学对水桶做功如何?
设计意图:以教师提问将教学环节紧紧相扣,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2.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SCosα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
施:(15分钟)
⑴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如何计算?
⑵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矢量的分解知识,自己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SCos α。

教材上方法是将力分解成平行于位移S的分力FCosα和垂直于位移的分力F Sinα,后一分力做功为0,所以W=F·SCosα。

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S分解成
平行于和垂直于力F的分位移SCosα和S Sinα,同样可以得出W=F·SCoxα,
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对开阔学生思路,摒弃“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意义非凡,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⑶公式W=F·SCosα各量意义。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例:一同学用如图示中的力F=20N推一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S =10m,求推力所做的功。

(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解答W=F·SCosα=20×10×1/ 2=100J)
⑷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W=F·SCosα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必须及早向学生指出。

经验表明,如果教师不向学生指明,学生很少会独自“悟”出来。

至于指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写出公式后马上开列“注意点”,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快很方便,但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并掌握,只是死记硬背。

另一种方法是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即借助启发式教学。

[例1]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受-10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动,运动8m时突然将此力反向,但大小不变,一直把物体推回原处(即全过程总位移为0),能否用W=F·SCos α算出此力在全过程中做的功等于零?总功为多少?
通过将运动分成如图的AB、BC、CA几个阶段,可以得出全过程中推力做功W=160J而不等于0,从而明白
W=F·SCosα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
不变”的恒力做功,同时还初步学会处
理“变力”做功的方法之一,将运动分段,使每段都可以看作是“恒力”。

⑸在讨论公式时不要让学生单纯从数学形式上就α=0°、90°、180°得出结论,应启发学生从力做的功等于为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S的乘积来分析几个特殊情况的意义,要让学生体会到:α=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S;α=9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α=180°时,物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力做的功为负。

设计意图:教师精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题讲解巩固知识,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点。

3.如何突破“负功”这一难点。

(10分钟)
⑴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从公式上看α>90°时,Cosα<0,W<0 ,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⑵因为前几章的学习中,对“负”号我们已强调是表示方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只反映力是动力时使物体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时使物体速度减小,不说明功具有方向性,并且明确指出:力F做负功-FS克服力F做功F·S。

⑶通过力做负功的例子再加以强化。

例:一同学竖直上抛一物体,请问在上升、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如何?
(三)巩固本节学习的新知识。

(5分钟)
通过多媒体演示练习。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功的计算式:
⑴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W=F·S。

⑵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W=F·SCosα。

讨论:a.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力对物体起推动作用。

b.当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c.当90°<α≤180°,力对物体做负功,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⑶注意点:a.功是标量 b.公式中各物理量意义 c.公式的适用条件4.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符号J。

1J=1N×1m1J=1N×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