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合集下载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功》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功》

高一物理教案:《功》

高一物理教案:《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分;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把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同学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把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简单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同学对负功的意义有所熟悉,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学校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学问,今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学问,绝不是简洁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熟悉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学校学过的与功的概念亲密相关的如下两个

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假如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商量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感谢您的一次阅读。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20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教学难点

1.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

2.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功

1.基本知识

(1)功的定义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因素

①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功的公式

①力F与位移l同向时:W=Fl.

②力F与位移l有夹角α时:W=Flcos_α,其中F、l、cosα分别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

③各物理量的单位: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W的单位是N·m,即J.

(4)正功、负功

(5)合力的功

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物理《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

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附说课步骤方法要求)北京市市级名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的概念与计算》说课稿

(附说课步骤方法要求)北京市市级名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的概念与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的概念与计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是《研究功与功率》第一课时——功的概念与计算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 及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但对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功是陌生的,这里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初中关于功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二: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功的概念与计算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上节课学习了动能定理,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2.1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会计算恒力的功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

4.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2.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功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力学-功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的单位和性质;

3.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功?你们平常在生活中有哪些体会?”

2. 小议论,激发学生对功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计算公式为:\[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2. 讲解功的单位和性质,强调功与距离、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几个实例,让他们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2.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功计算问题,并就解题思路进行交流。

四、总结(10分钟)

1. 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师做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要概念。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督促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取了导入-讲授-练习-总结-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

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的单位;

3. 功的正负;

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

5.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功的计算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

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学中的功;

2. 新课讲解: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的性质,通过示例讲解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主要包括:

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的单位;

3. 功的正负;

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

5. 功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a. 一个人用10N的力提起了1kg的水,高度为2m;

b. 一个人用6N的力推了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0m。

2. 答案:

a. 功= F × s = 10N × 2m = 20J;

b. 功= F × s = 6N × 10m = 60J。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功》。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板书用粉笔,示范用斜面和滑块。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的场景,提问学生: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运动的?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新课:

(1)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讲解功的正负,以及不同情况下的能量

转化。

3.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

及时给予反馈。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功的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

3. 功的性质

4.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力的作用移动一段距离的功。

(2)判断不同情况下功的正负。

2.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

物理课《功》说课稿

物理课《功》说课稿

物理课《功》说课稿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精心准备的高中物理功率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说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能量局部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根底,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学会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前的活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表达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高中物理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功》

高中物理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功》
分析: S=0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 不可”
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 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F=0 分析: S≠0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 不可” 3.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
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S N

例题: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 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 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 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 解: 马拉车所用的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 F=f=800N • 马移动的距离 • S=3000m • 所以马做的功是 • W=FS=800N×3000m=2.4×106J
即学即练
1.某同学一次将5块砖从地面 举高到0.8 m高的汽车上,如 果每块砖重20 N,他一次做 的功是多少?
2.重50牛的物体,在20牛顿的 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 前进了0.5 m,试问拉力、重力 各做了多少功?
1、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什 么好处? 2、使用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或省距离, 同时也能省功吗?
1、某人用动滑轮提起重100N的物体,若忽略摩擦和 动滑轮重,把物体提起2m,人对绳做了多少功?人对绳的 拉力是多少?
因忽略摩擦和滑轮重,人对绳做的功等于不 用滑轮直接用手所做的功W1=W2 即Gh=Fs

《功》高中物理的教案

《功》高中物理的教案

《功》高中物理的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时数:1小时

教学内容:功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功的公式;

3. 能够应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功的概念和定义;

2. 计算功的公式。

教学难点:

1. 功的公式的应用;

2. 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小车、轨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功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10分钟)

1. 介绍功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如何计算功的公式及其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小车在轨道上往返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中所涉及的功的问题。

四、操练(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一些功相关的问题,如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加速度等。

五、总结(10分钟)

以小结的形式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并展示一些相关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答。

六、拓展(5分钟)

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功的相关习题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案例导入,配合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应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应用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物理《功与功率》精品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与功率》精品说课稿

《功与功率》说课稿

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功与功率》,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任何人类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们发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且能量的转化与功的概念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如果在一个过程中存在做功的现象,就必然存在能量变化的现象,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及能量的变化提供分析的基础。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功、正功和负功、功率。教材一开始以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时应当怎样计算功;紧接着分析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讲述了力做功的几种情况——不做功、正功和负功;最后教材讲解了做功快慢的表示方法——功率。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机械能知识,对能量守恒定律有了较多的认识。但本节是更深层次、系统的学习,旨在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能量守恒的观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维。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老师进一步耐心培养。老师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功和功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功、功率概念的含义。

2.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能正确计算功和功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功和功率。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五、说教法

讲授、讨论、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高中物理新课标《功》的教学设计全面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功》的教学设计全面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中功的的确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臣”。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学情分析

对于功这个概念,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求功的两个要素以及求功的简单公式w=FS,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主动学着去探究一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的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明确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

稿模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学》第三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能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

式进行恒力做功的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理解动能定理,并能运用动

能定理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

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恒力做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力推动小车,小车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出功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

(1)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2)讲解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举例演示;

(3)讲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

(4)讲解功能关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板书,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

1.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 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

说课稿 人教版 物理 高中 必修二 《功》

说课稿 人教版 物理 高中 必修二 《功》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功》

物理说课稿招教产品中心

《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物理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 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加深对功的深入理解。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对正、负功比较难于理解。因此在对功的学习中,我会采取合理方法给予引导。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

《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说课稿1

大家好!我是来自谢河镇庙山中心学校的赵国辉,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一节。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力的知识,本节课是对“力”与”功和能“知识的一个衔接和升华。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量”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 W=F·S (特殊情况),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W=F·SCosα(普遍情况),最后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功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Cosα

难点:负功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W=F·SCosα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

进而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生活例子、能的形式的复习引入新课。(5分钟)

考虑到初中已学过一些功的初步知识,所以在开始引入阶段,不妨步子大一点,例如可以这样引入:尽管对人来说,手提重物不动和把物体往上提都会感

到“吃力”,但一般来说两种情况是不同的。前者可以不“消耗”什么东西(例如,只要用一根绳子就可以代替人把重物挂起来,要多久就多久),而后者却必须“消耗”一些什么东西,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物理量,以反映物体受力并运动的效应,这就必须引入“功”这一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之所以这样做,理由有二,一是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目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引入功的概念,既呼应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对于思维特点已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种引入法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感到“已经学过了,没有新鲜感”而带来的懈怠感,使思维一下子就进入兴奋、积极的状态,急切希望知晓“下文”。

(二)新课教学:

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10分钟)

⑴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举例说明,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受到起重机和钢绳的拉力作用发生一段位移,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列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作用发生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

⑵提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一:人用一个向前的推力推一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有力但没有发生位移,推力没做功,“劳而无功”。)

例二: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木块,各力做功如何?(物体受力也有位移,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做功为零,水平方向虽有位移,但没有力的作用,做功也为零,“不劳无功”。)

例三:一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重力有没有做功。(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重力有做功。)

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例:某同学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走了4米,然后提到3米高的二楼,该同

学对水桶做功如何?

设计意图:以教师提问将教学环节紧紧相扣,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2.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SCosα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

施:(15分钟)

⑴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如何计算?

⑵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矢量的分解知识,自己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SCos α。

教材上方法是将力分解成平行于位移S的分力FCosα和垂直于位移的分力F Sinα,后一分力做功为0,所以W=F·SCosα。

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S分解成

平行于和垂直于力F的分位移SCosα和S Sinα,同样可以得出W=F·SCoxα,

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对开阔学生思路,摒弃“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意义非凡,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⑶公式W=F·SCosα各量意义。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例:一同学用如图示中的力F=20N推一个箱子,把箱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S =10m,求推力所做的功。(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解答W=F·SCosα=20×10×1/ 2=100J)

⑷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W=F·SCosα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必须及早向学生指出。经验表明,如果教师不向学生指明,学生很少会独自“悟”出来。至于指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写出公式后马上开列“注意点”,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快很方便,但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并掌握,只是死记硬背。另一种方法是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即借助启发式教学。

[例1]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受-10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动,运动8m时突然将此力反向,但大小不变,一直把物体推回原处(即全过程总位移为0),能否用W=F·SCos α算出此力在全过程中做的功等于零?总功为多少?

通过将运动分成如图的AB、BC、CA几个阶段,可以得出全过程中推力做功W=160J而不等于0,从而明白

W=F·SCosα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

不变”的恒力做功,同时还初步学会处

理“变力”做功的方法之一,将运动分段,使每段都可以看作是“恒力”。

⑸在讨论公式时不要让学生单纯从数学形式上就α=0°、90°、180°得出结论,应启发学生从力做的功等于为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S的乘积来分析几个特殊情况的意义,要让学生体会到:α=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S;α=90°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α=180°时,物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反,力做的功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