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拔针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一例股静脉置管拔管后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一例股静脉置管拔管后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一例股静脉置管拔管后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1-26T15:34:38.3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张宁[导读]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了解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总结股静脉置管后及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是成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摘要:了解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总结股静脉置管后及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是成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血栓;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部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由静脉血液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因素所致,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静脉插管、恶性肿瘤等患者。

如得不到有效地治疗,急性期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而危机患者的生命。

此外,该病后期常遗留下肢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后遗症。

我科在2013年8月发生了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拔管后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为男性,50岁,于2013年8月27日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收住我科。

于8月30日08:22行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术,9月2日14:10遵医嘱拔除股静脉置管,9月3日21:00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呈紫红色,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请外院专家会诊,诊为下肢静脉栓塞急转外院手术治疗。

2临床表现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着色变为紫、皮肤温度升高。

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股静脉血栓形成3原因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

【1】 3.1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流滞缓增加了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的接触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若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膜,则血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理
落实情况
这些措施在医院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落实,医护人员接受了相关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执行 。
效果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落实,该医院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 和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
案例二:护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原有护理方法
改进措施
在某医院,原有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存在 一些问题,例如未定期更换敷料、未及时检 查回血等。
预防措施、改进护理方法等。
02
应用情况
这些综合措施在医院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落实,医护人员接受了相关
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执行。
03
效果
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该医院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发生率明显降
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和服
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2023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 的预防和护理》
汇报人:XXX
目 录
•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概述 • 预防措施 • 护理方法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概述
定义与危害
定义
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是指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影响输液效 果和进程。
02
对于不同年龄、病情和治疗方法的患者,其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预防和护 理措施尚待进一步探讨。
03
未来研究应关注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护理提供 更为精准的建议。
THANK YOU.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诱发血栓形 成。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关于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措施

关于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措施

关于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措施一、引言静脉留置针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技术,但是由于它的使用范围较广,存在着很多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

因此,了解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措施,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 静脉留置时间过长。

静脉留置时间越长,患者罹患血栓的风险就越大。

这是因为静脉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易促进血凝块的形成。

2. 血管损伤。

静脉留置针插入后,由于插管操作等不当造成的局部损伤,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进而形成血栓。

3. 血流受阻。

当静脉留置针位于静脉内时,特别是在低血压和血液滞留的情况下,血流速度减缓,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容易聚集在针头附近,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4. 患者自身疾病因素。

患者本身存在某些疾病因素,如高脂血症、高凝状态、其他血管疾病等,可能会加速血栓的形成。

三、静脉留置针血栓的预防措施1. 减少留置时间。

尽可能减少留置时间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的发生率。

建议医生对患者进行定期内窥镜检查,及时拔除已不必要的留置针。

2. 及时更换静脉留置针位置。

对于已经超过规定时间的静脉留置针,应及时更换位置,避免针头对静脉造成持续的压迫和损伤。

3. 定期评估患者风险。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医生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血栓预防措施,如适当使用抗凝剂等。

4. 加强护理。

对于留置静脉针的患者,应加强护理,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外部污染;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因错误使用而引起并发症。

四、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静脉留置针血栓的并发症。

了解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措施,有助于医生掌握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7个并发症详细总结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7个并发症详细总结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7个并发症详细总结静脉输液作为重要的药物输入手段,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来说,如肿瘤患者,长期反复的静脉穿刺,不仅会对静脉造成较大损伤,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后期也会扎针困难,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静脉留置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又称套管针,具有套管柔软、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对血管损伤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其毕竟属于侵入操作,而且需长期留在患者体内,因此,也会相应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置管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感染1、发生原因(1)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灭菌不彻底、操作不规范、(2)患者免疫能力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感染轻者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可全是临床表现:寒颤、高热等3、预防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规范操作,及时更换(2)嘱患者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锻炼,以增强体质;(3)一旦出现感染,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另选血管穿刺;重者可遵医嘱选用抗生素等对症处理。

皮下血肿1、发生原因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导致,主要与穿刺血管选择不当、操作技术不熟练,动作过快,操作不稳,患者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局部肿胀,患者感觉穿刺部位疼痛。

3、预防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应选择走向直、弹性好、脉络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把握好进针角度,穿刺时应轻、稳、准,尽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一旦出现血肿,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做好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液体渗漏1、发生原因(1)护理人员选择血管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频繁躁动、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穿刺部位肿胀,皮肤温度降低。

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缩血管药物渗出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血管及进针角度,妥善固定导管,穿刺成功后及时观察患者有无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

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形成原因以预防处理

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形成原因以预防处理

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及处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新型输液方式,特点为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相对钢针操作更方便、安全;相对于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更短、更快捷。

外周静脉导管是使用最广泛的医疗设备,留置针的便利及相关感染的风险,其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静脉血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所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甚至致残。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手术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危害1.1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血栓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造成的堵管现象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留置针套管堵塞血管、血管内血液反流至套管内、肢体制动及局部粘贴透明贴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变缓,内皮细胞结构破坏,蛋白质吸附并覆盖于留置针外部套管表层,同时留置针损伤血管壁,使血小板被迅速激活,而发生聚集、活化、启动凝血功能,从而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1.2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

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常粘附在血管壁、留置针导管内或套管尖端,进而常造成导管堵塞;当管道不通畅时,致使抽取血标本困难,若用力抽取极易造成溶血,同时,导管堵塞后拔管,缩短了留置针留置时间。

如果一旦栓子脱落,会随血液运行至组织或重要脏器,而引起组织器官栓塞、坏死,若脱落栓子进入肺动脉,会导致肺栓塞,脱落栓子还可引发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甚至发生DIC、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穿刺部位因人而异,穿刺前应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

原则上应该选择弹性较好,粗、直的血管,以免输液速度减慢形成血栓。

穿刺技术不熟练。

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由于穿刺熟练度较差、所用导管过粗或者进行穿刺时反复穿刺同一条静脉以及穿刺手法粗暴等均会加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预防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堵管及血栓形成

预防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堵管及血栓形成
施静脉 留置针护理措施 。 1 . 2 护理 干预 对照组采用一般 静脉 留置 针护理方 法 : 在穿刺 前, 选择适合静脉 留置针的血管 进行穿刺 。在穿刺部 位上 方 1 0
能做到有条 不紊 。( 4 ) 操作时 , 要 注意几个方 面 : 避免靠 近关键 部位 的血管 , 如靠近神 经 、 韧带 、 关节 的血管 。选择 血管是 要考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4年 l O月一 2 0 1 5年 1 0月采用 静脉 留置针
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 , 保 证操 作绝对 安全 。( 3 ) 首先要 提高 护 士
的心理 素质 , 确保他们 在操作过 程 中, 即使是遇 到突发情况 , 也
静脉输 液患者 9 2例 , 其 中对 照组 4 6例 , 观察 组 4 6例 , 对 照组实
Hale Waihona Puke 静脉输 液患者 9 2例 , 其 中对 照 组 4 6例 , 观察组 4 6例 , 对 照组 采 用 一般 静 脉 留置 针 护 理 方 法 , 观 察 纽 实施 专 门静 脉 留 置 针 护 理 措 施 。
分别记 录下两组在输液期 间并发 症的发生情 况。结 果 观 察组 穿刺失败 、 局部渗 漏肿胀 、 套 管针 阻塞 、 静脉血栓 形成 的发 生率低 于
当代 护 士 2 0 1 7年 7月 下 旬 刊
・ l 3 5・
预 防静 脉 留置 针使 用 过 程 中堵 管 及 血栓 形 成
张 彩 丽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 干预 对静脉 留置针 常见 并发 症预防 的效果。方 法 选择 本 院 2 0 1 4年 1 0月一 2 0 1 5年 1 0月采 用静脉 留置针
进行 专 门的静脉 留置针护理措 施 不仅 可以有效预 防其 并发症 , 还 可提 高其使 用效

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目的探讨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收治的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形成因素加以分析,对防治措施加以探讨。

结果病例1的血栓明显缩小,未死亡。

病例2拔除PICC置管后,疼痛消失,病例3血栓未明显改善,血流通畅,手臂肿胀消失,这两例患者均因基础疾病死亡。

结论应当重视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的效果。

标签: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预防措施PICC置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植入方法[1],因具有操作简单、保护血管、减轻痛苦、造成的创伤小等优势,而受到护患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不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PICC置管的过程中也会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有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甚至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

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共987例,其中因PICC置管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患者共3例。

为了对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现结合这3例因PICC置管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ICC 置管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加以分析,总结预防措施。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为年龄63岁的男性患者,因“右上肺鳞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本院接受治疗;病例2为年龄82岁的男性患者,因“胆结石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本院接受治疗;病例3为年龄58岁的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并感染、病毒性脑炎及高血压、尿毒症”在本院接受治疗。

三位患者均因病情需要而进行PICC置管。

置管后,患者均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

1.2治疗方法将导管拔出,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通过2例PICC置管后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病例,经积极正确救治,患者痊愈出院,研究探讨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如何减少及及早发现PICC置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以及一旦发生后的治疗及护理对策,以确保PICC 留置的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使其发挥最大价值,更好为临床服务。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成为癌症患者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危重患者抢救等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但也会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加以维护,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下面就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原因;护理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4 例置管病例中,2 例发生静脉血栓,例1,男,32岁。

食道癌术后,于2013.4.6行PIC置管,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经左上肢贵要静脉,置入长度为52cm,常规行X线摄片,提示导管头端位于第7胸椎左缘,7天后出现左上臂肿胀,测臂围较前增加3cm,左上肢血管行B超提示左上肢肱静脉血栓形成。

例2,女,49岁。

左乳腺癌术后,于2013.8.9行PICC置管,评估血管后选择右侧头静脉,置入长度为49cm,行X线摄片提示导管位置在第6胸椎右缘,一个月后出现右上臂及肩胛处疼痛伴肢体肿胀,血管B超检查提示腋静脉及肱静脉血栓形成。

1.2 原因分析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3 个方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迟缓(1)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导管有关。

如穿刺及维护操作不规范可损伤血管内膜,同时留置的导管作为体内异物不利于血液回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栓形成。

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当代 护士 2018年 2月第 25卷第 6期 (下旬 )
·173·
1例 外周 静 脉 留置 针致 静 脉血 栓 的原 因分 析
关 键 词 :静 脉 留 置针 :静 脉 血 栓 :原 因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R472
文 献 标 识 码 :B
王 发 玉
文章 编 号 :1006-641 1(2018)06-0173-02
患 者 血 脂 血 糖 高 ,血 黏 度 大 ,当不 溶 性 微 粒 进 入 静 脉 血 管 时 , 使 血液 中 的 脂 质 以 不 溶 性 微 粒 为 核 心 ,不 断包 裹 形 成 血 栓 病 灶 。 护 士在输液 前配药的准备工作 中可 能存在操作 不规 范现象 ,致 输入液体被 不溶 性微粒体即非代谢性颗粒污染 ,如切割安瓿 、开 瓶塞 ,加药过程 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 。 2.1.4 静脉血流迟缓 患者 因突发 昏迷 、抽 搐急诊 入 院后 病情
患者 男 ,60岁 ,因 2型糖尿病 史 l4年 ,高血压 病史 5年 ,伴 昏迷有抽 搐 2 h于 2016年 7月 29日人 院 。人 院查 :T:36.1℃ , P:93 分 ,R:20 分 ;BP:168/98mmHg,静 脉 血 糖 :33.65 mmol/L;血 脂 :甘 油 血 脂 6.24 mmol/L,总 胆 固 醇 8.12 mmol/L,糖 化血红蛋 白 16%,血 常规 、肝 肾功能与 血 电解 质等 大致正 常 ,尿 检 :尿 酮 体 阴性 ,尿 糖 强 阳 性 ,尿 蛋 白 阳性 ,入 院 后 立 即 抢 救 ,遵 医 嘱 行 右 手 背 表 浅 静 脉 处 给 予 静 脉 留 置针 穿 刺 ,静 滴 丹 参 、舒 血 宁 、胰 岛素 、10%氯化钾 、10%氯化钠针剂 等药 物治疗 ,患 者病情 好转 ,神 志转清 。后连续 4 d输注上述高 浓度刺激 药物等 .观察 其皮肤无 明显红肿 、硬结及条 索状 物。于 8月 1日患 者输 液结 束后拔除静脉 留置 针 ,无 明显异 常。8月 3日患 者突然 发 现右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静脉留置针是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被逐渐普及和使用的。

今天它已成为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输液工具。

由于它具有使用方便,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痛苦,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利于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针对其在使用中出现的并发症,笔者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2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2.1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化学性及感染性三种。

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

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滑、无弹性。

原因:①留置针的型号:如果留置针较粗,充塞于血管中,增加了血管壁的机械摩擦及损伤;②血管因素:血管越细,产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反应的时间越早;③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刺激性越大(药物PH<4.1或PH>8.0,渗透压>500mmol/L),留置针的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④操作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反复穿刺等。

2.2 导管堵塞与输注高渗性、高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技术不熟练,封管液的种类、量及推注速度不合理,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有关。

2.3 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原因:①选择血管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动作不稳,致使针头刺破血管壁形成;②进针角度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与血管壁接触面太大;③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等自身因素。

2.4 静脉血栓形成与反复穿刺同一血管导致血管壁损伤,长期卧床者血管内血流缓慢,以及某些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有关。

3 预防措施3.1 规范静脉穿刺服务标准,做好病人留置针前教育,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让患者有充分地思想准备,自愿接受治疗,共同制定输液计划,包括方法、部位、时间等,协助其取合适的体位,留针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护理知识,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告诫病人不能自行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等。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深静脉血栓是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以下是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的相关内容:1.高凝状态:肿瘤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抗癌治疗等原因,往往具有高凝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2.血管损伤: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异物刺激:静脉内插管会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静脉回流障碍:置管后,管腔内径较大,可造成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血流减慢,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护理上,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病人病情:定期检查病人血液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早期发现异常指标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定期更换管道:定期更换或修复管道,及时发现存在漏血、局部浮肿、红斑等问题,避免血管损伤和感染,减少静脉血栓的可能。

3.提供适当的抗凝药物:对高凝状态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4.给予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在PICC置管的切口上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局部的感染,并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5.加强病人的康复护理:鼓励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帮助恢复静脉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风险。

6.定期评估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肿瘤负荷增加、病情恶化等,及时与治疗医师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总之,对于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病人,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从监测病情到提供抗凝药物,以及加强康复护理和定期评估观察,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

静脉留置针拔针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静脉留置针拔针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2 . 2 . 1 穿 刺 时未使 用 清洁 手套 :静 脉 治疗 护理 技术 操 作规 范 痛 的 目的,炎症 早期 不可 使用 。也可 利用 红外 线 、超 短波 良好 的
( 以下简称 规范 )… 上要 求置入 P V C 宜使 用清洁 手套 。 碘 伏进 行消 毒 ,且只 消毒 了 1 遍 。规范 要求 穿刺 及维 护 时应选 择 合格 的皮肤 消 毒剂 ,消毒 时应 以穿 刺点 为中心 擦拭 ,至 少消 毒两 参考文 献 遍或遵 循消毒剂 使用说 明书 ,待 自然干 燥后方 可穿刺 。 血管 内膜损伤 , 易发 生静脉 炎而形成 血栓 。
栓 ,经外涂 喜辽妥 , 口服迈 之灵 后治愈 。
1 . 3 某 男 ,6 7岁 ,诊 断右下 肢大隐 静脉 曲张 ,右手 背 2 2 G直 入刺激 性较 强 的药物 时 ,应尽 量选用 粗 血管 ,防止 因药物 刺激 使 行 留置针 ,保 留时间为 7 2 小 时,通过 留置针输 入药 品为喜 炎平 苦 血管压 力升高 ,导致静 脉回流 受阻 。 碟 子 ,拔针后 3 天发现 血栓 ,患者 穿刺点红肿 胀痛 ,面积 1 X2 平
栓 形成 的患者资料进 行 回顾 性分析 ,现报 告如下 。
1 临床案例
。抗 生素 与止 血
药 也有 引起 血栓 性静脉炎 的危 险。
2 . 4微粒 因素 :各 种输液微 粒 、细 菌、输 液中添加 药物较 多 ,
3 预 防
1 . 1 某 男,5 1 岁 ,诊 断右侧 睾丸鞘 膜积液 ,左手 腕部 2 0 G直 致 输液 中污染的 微粒大增 加 。 行 留置针 ,保 留时间为 l 3 小 时,通过 留置针输 入药 品为海西丁 、 地 佐辛 、咪 唑、欧贝 、邦亭 、泮卫 平、转化糖 、天 兴、止血芳酸 、 左肘 部瘙痒 不 适,彩 超显 示左 侧头 静脉近 心端 血栓 形成 ,经 药物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 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 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 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 置管期间护理 、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 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 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 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 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 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 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 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 防止意外发生。
用胶带将导管中轴和动物腿环绕在一起 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用棉球擦去穿刺部位的血迹 在导管插入皮肤处,涂少量抗生素软膏,并用消毒纱布垫覆盖 用纱布绷带和胶带包扎腿部。仅仅露出注射帽 未输液时,每8-12小时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一次 解除绷带并每48小时检查腿部一次,当静脉内输液不顺利或动物 插管后明显表现腿的疼痛症状时,要立即解除绷带 如持续输液,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和针头,使用70%酒精清洁 注射帽 撤出导管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导管插入后,然后用准备好的绷 带包扎
4、 输液前后的护理 、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 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 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 在 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 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 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4、导管尺寸选择 、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江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330006 喻燕敏摘要:目的 结合三例病例分析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对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 回顾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PICC置管987例,3例发生不同程度锁骨下静脉血栓,介绍处理方法并随访。

结果 2例使用贝朗257型和358型45CM 长PICC导管,尖端不能到达上腔静脉和1例不能顺利送管至上腔静脉;2例伴有多种疾病如病毒性脑炎、高血压、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等,预后差。

随访3例,2例因基础病死亡;1例半月后血栓消失,随访15月,一般状况良好。

结论 3例PICC置管由于导管尖端不能达到上腔静脉而留置锁骨下静脉区域,是形成锁骨下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原因; 防治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

自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共行987例PICC置管,发生3例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及锁骨下静脉血栓。

经过及时的诊治,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对象: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因各种病因接受PICC置管患者987例,发生锁骨下相关静脉血栓3例。

其中男性2例,1例年龄为63岁,诊断为右上肺鳞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82岁,诊断为胆结石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女性1例年龄58岁,诊断为带状疱疹并感染,病毒性脑炎及高血压,尿毒症。

所有患者置管前均签署深静脉穿刺知情同意书。

3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2例使用贝朗公司产257型和358型导管,1例使用BD公司产4FrPICC导管。

3例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均在锁骨下静脉区域,未能达到上腔静脉(贝朗置管长度均为45cm,BD1例只送入38cm)。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1例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1例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1例发表时间:2012-08-10T16:16:54.4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邵正荣刘文华张朝霞原巧玲[导读] 疼痛患者可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肢体的卧位舒适及适当给予止痛药物等方法,以缓解患者疼痛。

邵正荣刘文华张朝霞原巧玲(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141-02【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血栓患者男,45岁,因左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于2009年3月23日入院。

入院后在左前臂肘下10cm贵要静脉处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静滴20%甘露醇、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药物治疗。

3月24日检查血浆D-二聚体高达1643mg/L,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500U皮下注射。

3月27日晨交接班时患者自诉昨晚睡觉时不小心将留置针脱落,已扔掉,观察其皮肤无红肿硬结及条索状物。

3月30日血浆D-二聚体降至正常水平,在股加坐骨神经麻醉下进行左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

4月10日患者突然发现左前臂贵要静脉原穿刺部位出现一约5~6cm长的条索状硬物,活动度小,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无红肿疼痛,彩超示探及约5.0×0.4cm长条形肿块,考虑为静脉血栓。

但患者强调是静脉留置针软管断裂所致,而且当晚留置针脱出时只看见针柄部分,没有看见软管部分。

因当时未有护±看到脱落的留置针,考虑到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与患者协商在局麻下行血管切开取出异物。

术中发现异物为一约5cm长的静脉血栓,并没有留置针的软管部分。

患者无异议,于4月14日出院。

讨论1.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栓形成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肢体浅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上肢的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其发生原因主要有:(1)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的液体。

(2)长期留置静脉留置针。

(3)静脉血流迟缓。

(4)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6-03-07T15:38:01.16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罗洁[导读]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610041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概率较高, 临床应引起重视,术后积极进行相关护理,结合超声检查,避免血栓形成.罗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置管术后4周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分析其形成因素并制定护理策略.结果208例行股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周围血栓共9例,占4.32%,静脉管腔内血栓充填共8例,占3.84%,静脉管腔壁血栓共8例,占3.84%,静脉血栓形成伴狭窄共7例,占3.36%,股静脉血栓形成共32例,占15.38%,股静脉血栓未形成占176例;32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主要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因素共11例,占34.38%,血清胆固醇高共10例,占31.25%,共5例,血浆白蛋白低占15.63%,导管感染共4例,占12.5%,无肝素或肝素减量透析者2例,占6.24%,以上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概率较高,其中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因素有管留置时间长、血清胆固醇高、低蛋白血症、导管感染、无肝素后肝素减量透析等.临床应引起重视,术后积极进行相关护理,结合超声检查,避免血栓形成. 【关键词】血液透析; 股静脉置管; 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emoralveincatheter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thrombosisrelatedfactors,andputforwardthenursingstrategy.Methods:theresearchobjectisrandomlyselectedfrom May2012toApril2014treated208casesofhemodialysispatients,lineoffemoralveincatheterafter4weekstoobservetheultrasonicdiagnosis,anditcanbedividedintothrombosisandthrombosisgroup,analyzestheformingfactorsandnursingstrategy.Results:208routinevenipuncturesurgery,catheterthrombosissurroundingatotalof9cases,accountedfor4.32%,8casesofvenouslumenthrombosisinfilling,accounGtedfor3.84%,8casesofvenouslumenatherothrombosis,accountedfor3.84%,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stenosisinall7cases,accountedfor3.36%,femoralveinthrombosis,atotalof32cases,accountedfor15.38%,accountedfor176casesoffemoralvenousthrombosisdidnotformation;32casesofpostoperGativevenousthrombosispatients,themainfactorsforcatheterindwellingtimeislong,atotalof11cases,accountingfor34.38%,serumcholesterollevels,atoGtalof10cases(31.25%),andatotalof5cases,lowplasmaalbumin(15.63%),catheterinfectionin4cases,accountedfor12.5%,withoutheparinorheparinondialysisin2cases,factorsaccountedformorethan6.24%,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femoralveincatheterthrombosisprobabilityishigher,thecausingfactorsofpostoperativethrombosishavelongtubein 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linical,positivelyrelatedtonursin【kgeycarweor,dpso】stoperativecombinedwithultrasound,preventthrombosis. hemodialysis;Venipuncture;Bloodclots.Riskfactors;Nurs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12-01本研究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抽取20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并治疗的208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共112例,女性共96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66~85岁,平均年龄为(68.5±1.24)岁.患者的透析病程分布范围为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5.5±1.42)年.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对象在年龄、身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病情严重情况、置管肢体位置(左侧或右侧)等因素上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均行股静脉置管术.采用arrow16cm 股静脉双腔导管,seldinger穿刺法,参照王质刚主编?血液净化学?第三版.术后4周采用PL-6018I便携式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频线阵R40工作频率7.5MHz,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肢静脉置管处肢体,二维超声观察颈内静脉管径、管壁、管腔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分析其形成因素并制定护理策略.术后仔细观察患者观察沿穿刺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症的症状[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临床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了解股静脉置管术的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和有可能的并发症,帮助患者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以免刺激血管内壁.可指导患者做肢体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运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叮嘱患者适量饮水.如有不适,立即报告临床护理人员,以便对症治疗[2].1.3统计学数据处理本次试验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全部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和组间数据资料对比分别应用卡方值和t值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检验值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2.1患者术后4周股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208例行股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周围血栓共9例,占4.32%,静脉管腔内血栓充填共8例,占3.84%,静脉管腔壁血栓共8例,占3.84%,静脉血栓形成伴狭窄共7例,占3.36%,股静脉血栓形成共32例,占15.38%,股静脉血栓未形成占176例,股静脉血栓形成比例较高.表1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2.2分析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分析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结果如表2所示.导管留置时间分为≤2周及>2周两组,其中前者共158例,发生血栓21例,形成率13.29%,后者共50例,发生血栓11例,形成率22.00%;血清胆固醇水平分为两组,其中≥6.0mmol/L 者32例,发生血栓10例,形成率31.25%,<6.0mmol/L者176例,发生血栓22例,形成率12.50%. 血浆白蛋白≤25g/L者共22例,发生血栓5例,形成率22.70%,>25g/L 者186例,发生血栓27例,形成率14.51%;导管感染者共16例,发生血栓4例, 形成率25.00%,未发生感染者192例,发生血栓28例,形成率14.58%;长期无肝素或肝素减量透析者共8例,发生血栓2例,形成率25.00%,常规剂量肝素透析者196例,发生血栓30例,形成率15.31%3讨论临床研究表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为股静脉置管术[4].一些临床报道显示,股静脉置管术易导致股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相关的并发症[5].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6-7].本研究分析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发现,32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主要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因素共11例,占34.38%,血清胆固醇高共10例,占31.25%,血浆白蛋白低共5例,占15.63%,导管感染共4例,占12.5%,无肝素或肝素减量透析者共2例,占6.24%.首先,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易引起血流滞缓、淤滞加重,从而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害,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其次本研究发现血栓组的血清胆固醇高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胆固醇水平过高,使得血液过于粘稠,流动不畅,使得血液淤滞,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浆白蛋白低,加速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及血脂,使得血液粘滞度,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导管感染后易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改变血流动力学,且菌栓的形成更一步减慢血液流速及流体力学,导致血栓形成;另外,一些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无肝素或肝素减量方案透析,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促使血栓形成.总之,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概率较高, 临床应引起重视,术后积极进行相关护理,结合超声检查,避免血栓形成.表2分析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分析参考文献[1] 孙岩,张十一,刘洋等.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DVT[J].山东医药,2011,51(38):51-52. [2] 官云彪,陈幸生,薛明等.B超引导下穿刺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46(4):283-286. [3] 牛秀峰,高林,倪家连等.脾切除断流术后经脾静脉抗凝治疗预防早期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1):27-29. [4] 许丙辉,邢宏利,李恒力等.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875[ -877.5] 李文忠,宋艳晖,卢志坚等.抢救非甾体抗炎药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过程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7):504. [6] 聂中林,高涌,孙勇等.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解剖与临床,2013,18(3):223-227. [7] 陈柯文,李明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溶栓疗效的评估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1):795-797.。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的研究进展刘江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的研究进展刘江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的研究进展刘江发布时间:2023-06-09T03:39:14.852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5期作者:刘江[导读] 目的:就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月在收治的静脉留针拔针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0 例),对其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操作者因素等是导致血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目的:就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10 月在收治的静脉留针拔针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0 例),对其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操作者因素等是导致血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论:在临床中,应重视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新型输液方式,特点为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相对钢针操作更方便、安全;相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更短、更快捷。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静脉血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所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甚至致残。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手术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现对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的认识,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收治的静脉留针拔针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0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14例,年龄在41至62岁之间。

1例静脉留置针在MRI增强后致浅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及护理

1例静脉留置针在MRI增强后致浅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及护理

1例静脉留置针在MRI增强后致浅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及护理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优点被广大护理人员所认知。

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快捷。

和传统的头皮钢针相比,不仅能消除患者因反复扎针而带来的痛苦,还能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之操作简单,适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MRI检查前5~10min留置好静脉针,一方面可节省检查时间,另一方面对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可静脉注入镇静药物;检查后有过敏和需抢救的患者可静脉直接给药,无一人出现渗漏情况而影响检查效果。

在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和提高图像清晰度方面3.0T磁共振的增强效果更佳[1]。

但该输液方式也存在缺点,那就是临床上由静脉留置针引起患者浅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形成血栓处的静脉细短且面积较小,所以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但如果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输液治疗的话,浅静脉血栓就会阻碍患者的输液进程,为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

现将报道一例病例如下:患者唐某,女,40岁,“右乳癌8周期化疗后15天”,入院,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第二天,主诉4日前行MRI检查,在左上肢通过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造影注射后,未及时拔出留置针,至第二天患者诉穿刺点周围肿胀,导管回少量血,待检查结束后及时拔出留置针。

至第四日患者诉肿胀明显伴疼痛,查体:左上肢皮温色泽正常,浅表动脉脉搏正常,前臂手部肿胀,无张力水泡,急查左上肢血管B超示:左上肢贵要静脉附壁异常条状中等回声,性质待查。

左上肢肘正中静脉尺侧分支内径增宽,局部膨大,其内异常中等稍低回声填塞,并向远端延伸,多考虑浅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请血管外科会诊,会诊诊断左上肢浅静脉血栓,处理意见:(1)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4100u皮下注射q12h*7天,(2)改善回流,嘱患者抬高患肢口服迈之灵300mg每日两次,(3)局部红肿部位给予“喜辽妥”软膏外用,患者第二日诉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一周后复查彩超患肢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患肢活动正常,血栓基本消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拔针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静脉留置针若操作不当,易引起拔针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标签:静脉留置针;静脉血栓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又称套管针,目前是临床上较普遍的输液方法。

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但静脉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现将3例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案例
1.1 某男,51岁,诊断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左手腕部20G直行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3小时,通过留置针输入药品为海西丁、地佐辛、咪唑、欧贝、邦亭、泮卫平、转化糖、天兴、止血芳酸、洛安命、维生素C,拔针后15天发现血栓,患者抽烟饮酒后感到左肘部瘙痒不适,彩超显示左侧头静脉近心端血栓形成,经药物溶栓后治愈。

1.2 某男,59岁,诊断右肾结石,左手前臂内侧24G Y型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5小时,通过留置针输入药品为抗炎止血护胃,拔针后44天发现血栓,患者拔针当天穿刺上方红肿,外敷金黄散好转。

44天后触摸到绿豆大小硬结,彩超显示左手前臂浅静脉血栓,经外涂喜辽妥,口服迈之灵后治愈。

1.3 某男,67岁,诊断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右手背22G直行留置针,保留时间为72小时,通过留置针输入药品为喜炎平苦碟子,拔针后3天发现血栓,患者穿刺点红肿胀痛,面积1×2平方厘米,彩超显示右手背浅静脉血栓,前期用活力碘、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外敷,后期用喜辽妥及如意金黄散交替外敷,并辅以微波照射后治愈。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男性,有抽烟喝酒史,血液出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且因外伤、手术刺激、精神紧张等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血液粘度增高。

2.2 操作者因素
2.2.1穿刺时未使用清洁手套: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上要求置入PVC宜使用清洁手套。

2.2.2 未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上述3例均使用0.25%的碘伏进行消毒,且只消毒了1遍。

规范要求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2.2.3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造成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易发生静脉炎而形成血栓。

2.2.3 特殊药物使用后未充分冲管,规范上要求给药前后应选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导管,冲洗时有阻力感或无回血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采用强力冲洗导管,保证导管的通畅性。

2.2.4 宣教不足:责任护士穿刺时未明确告知患者穿刺的注意事项,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2.5 拔针后静脉炎处理:拔针后患者已有主诉,处理不及时,用药不规范。

2.3 药物因素:高浓度、高刺激性的麻醉药物快速注射,使静脉压与血管壁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进入血管的药物不能够及时得到血液稀释,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使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供应,易增加静脉炎概率[2-3]。

抗生素与止血药也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2.4 微粒因素:各种输液微粒、细菌、输液中添加药物较多,致输液中污染的微粒大增加。

3 预防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3.2 提高穿刺技术:加强责任护士穿刺技能训练,力争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确保针头的稳固性,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经常换注射部位。

3.3 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以避免因药物因素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3.4 严格按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防止因药物刺激使血管压力升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4 处理措施
发现静脉炎,应拔除静脉留置针,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可给予喜辽妥外涂,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吸收渗液,治愈水肿及浮肿。

施药后,能迅速消除患处的痛楚和压迫感觉,缓解肿胀,吸去渗出液体,促进机体组织的复原。

选用50%硫酸镁湿敷,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性,减少组织水肿,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达到消炎去肿的功效。

75%酒精湿敷可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金黄散外敷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瘀、散结、消肿、止痛的目的,炎症早期不可使用。

也可利用红外线、超短波良好的热力渗透作用,改善血液流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循环障碍,改善新陈代谢,杀菌消炎镇痛,加速组织的生长修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5.
[2]徐玉玲,张琳,陈丹.下肢静脉留置针留置后致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的诱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4(13):360.
[3]Martinod,K.,Demers,M.,Fuchs,T.A. et al.Neutrophil histone modification by 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 is critical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mi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21):8674-86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