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看入世与出世的选择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节奏、把握情感基调;借住注释,准确把握诗词大意、掌握重点字词;掌握《短歌行》中的比兴、借代、用典与《归园田居》中白描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感悟曹操希望在有生之年,招募更多人才,建功立业,实现大一统的志向。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短歌行》中比兴、用典与《归园田居》中白描等艺术手法运用的艺术美;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所共同传达出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短歌行》中所涉及《诗经·子衿》、《诗经·鹿鸣》、《管子》、《史记·鲁周公世家》篇目中相关语句;理解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在不同境遇下都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创意表达。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不同情感,理解比兴、用典、白描等手法的使用,体悟诗人独特的生命选择。

【学习过程】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魏晋时代沧海桑田,人生进退沉浮都化作了千古风韵,铸成了不朽诗魂,代代相传,永继不绝”,这里是“中国诗词大会”的“魏晋专场”活动现场,期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学习活动一:奇文共欣赏

“中国诗词大会”主办方举办了“奇文共欣赏”活动,主办方选出两篇魏晋时期的诗文代表作,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另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请您按照主办方的要求,从诗歌情感基调、行文思路、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1.读诗歌,明基调。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诵读指导:曹操的四言诗,二二节拍,多为忧思悲凉,亦有慷慨豪迈之声。陶渊明的五言诗,二二一或二一二拍,多为归家所见所闻,充满欢欣。

2.找诗眼,明思路。

苏轼曾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说:“道眼已尽诗眼在”。请找出两首诗的“诗眼”,并围绕“诗眼”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预设:

《短歌行》的诗眼“忧”。全文围绕一个“忧”字,以“为何而忧”为主线贯穿全文。

诗题诗眼行文思路

《短歌行》“忧” 为何而忧?忧时光易逝

忧贤才难得

忧功业未就

《归园田居》的诗眼“归”。全诗围绕一个“归”字,从“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行文。

诗题诗眼行文思路

《归园田居》“归”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3.析词句,赏情感。

狄德罗说“只有情感,并且是最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巨大的成果。”在《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隽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预设:

曹操《短歌行》:

第一、二章:诗人开篇八句,借歌与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扣准一个“忧”字,诗人既抒发个人之情,同时暗含对贤才的提醒: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逝,应抓住时机施展抱负。

第二、四章: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直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同时暗含“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之意,提醒贤才主动投奔自己,感情真挚而热烈。接着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尽欢的情景,虽未直接说明,但是求贤若渴之情已经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五、六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照应前文为求贤而愁,“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四句照应前文将贤才到来的欢乐场景。是前文内容的复现和变奏,让诗句呈现

短歌反复咏叹、微吟低徊的特点。

第七、八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写深意,启发如同乌鹊一般无枝可依的贤才,希望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里来。表明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而且能够让人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通过比喻有说服力的表现人才越多越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头八句,写诗人因鄙弃仕途而回归田园,其中暗含“为何而归”和“从何而归”两方面内容。前两句写诗人应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本性热爱丘山,同时“守拙”一词,都揭示出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同时从“误落尘网”“羁鸟”“池鱼”等词,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的思归之情,同时也看到其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否定。

后十二句写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和愉快的心情。暗含“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两方面内容。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描绘出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最后四句用“无尘杂”的“户庭”以及“有余闲”的“虚室”来衬托诗人恬淡的心境,抒发其回归田园后的欣喜之情。

学习活动二:手法共与析

曹操和陶渊明一起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诗词创作大赛,主办方评选过程中发现两人诗词的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请你代表其中一人来谈一谈自己在创作时运用到了哪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表达什么样的深刻意蕴。

1.《短歌行》手法赏析

李白写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写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清照写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诗词的国度,不同人在不同诗词中对愁的表达不同,让我们感受古韵忧愁,试着从手法角度去分析曹操之愁。

答案预设:

(1)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以明月起兴,指去哪里寻找人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起兴,指自己招募人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指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

(2)借代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杜康代指酒(3)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中是诗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