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课文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廖仲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雨,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像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亦与此意相接近。

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zǐ)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前33年),昭君被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yé)单于(chányú),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尚:还。

紫台:皇宫的别称。

连:联姻。

朔漠:北方的大漠。

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传说当地多白草,而只有昭君墓上长满青草,故名。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时,昭君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很丑。

当时皇帝纳妃主要靠宫廷画师的画像,因此很多宫女都去贿赂毛延寿。

昭君因为自告奋勇去匈奴,让毛延寿东窗事发,而被斩首。

省识:未仔细辨认。

环珮(pèi):古代女子的配饰,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千年。

胡语: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

怨恨:愁怨和遗憾的心情。

【大意】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就再也没有回来。

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咏yǒnɡ 怀huái 古ɡǔ迹jì ·其qí 三sān 唐tán ɡ :杜dù 甫fǔ群qún 山shān 万wàn 壑hè 赴fù 荆jīnɡ 门mén,生shēnɡ 长zhǎnɡ 明mín ɡ 妃fēi 尚shàn ɡ 有yǒu 村cūn 。

一yí 去qù 紫zǐ 台tái 连lián 朔shuò 漠mò ,独dú 留liú 青qīnɡ 冢zhǒnɡ 向xiàn ɡ 黄huán ɡ 昏hūn, 画huà 图tú 省xǐnɡ 识shí 春chūn 风fēnɡ 面miàn,环huán 佩pèi 空kōnɡ 归ɡuī 月yuè 夜yè 魂hún 。

千qiān 载zǎi 琵pí 琶pá 作zuò 胡hú 语yǔ ,分fēn 明mín ɡ 怨yuàn 恨hèn 曲qǔ 中zhōnɡ 论lùn。

注zhù 解jiě1、明mín ɡ 妃fēi :即jí 王wán ɡ 嫱qián ɡ 、王wán ɡ 昭zhāo 君jūn ,汉hàn 元yuán 帝dì 宫ɡōnɡ 人rén ,晋jìn 时shí 因yīn 避bì 司sī 马mǎ 昭zhāo 讳huì 改ɡǎi 称chēnɡ 明mín ɡ 君jūn ,后hòu 人rén 又yòu 称chēnɡ 明mín ɡ 妃fēi 。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高中语文必修2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2杜甫诗三首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弄清史实
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 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 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 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 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 刎。
❖ [内容述评]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 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 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 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 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 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
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
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
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1.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 “丛菊”回应了诗题中
情。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昭君出塞图 油画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 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 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 “青冢”之称。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文 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 分 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原文: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赏析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没有叱咤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
的意境,仍能使我们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拓展探究 讨论探究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 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 昭君身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讨论探究二:昭君在汉宫尚未
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 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 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皇后), 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5.前人在评论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王昭君乃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 离汉宫,嫁与匈奴,后身死异国,环珮空归;表达了她 的千载之怨。 杜甫才华横溢,入朝后被他人
嫉妒,皇上又不分忠佞,使他无辜
要是什么?
【提示】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空念故乡。
2.本诗主要写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
的怨恨,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 【提示】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
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其中的“赴”字
用了拟人的手法,把 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 了,既有飞动之势, 又有变幻之姿。 这样写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从 侧面烘托昭君 的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 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 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 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 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 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 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 三) 》最为深刻感人,并被
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
风凛凛,然而诗歌中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独留青冢向黄昏
治 者
远葬他乡
环佩空归夜月魂
的 昏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庸 对画师的无耻
行为怨恨
一怨 :有倾国倾城之色,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怨 :远嫁异域,怀念故土 而永不能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 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 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5、思想感情:叹朝代兴亡 变化 ,感慨盛衰无常;感 慨岁月流逝、壮志难酬;感 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 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 侈淫逸。
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 含蓄沉郁
8、艺术特色:借古讽今、 对比刘禹锡的《乌衣巷》李 白的《越中览古》、用典、 寓情于景 、以景衬情 、侧 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 城》)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也就是公元766年,与《秋兴八 首》写于同一年,这一时期正 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写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 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 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 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构想出了群山 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 壮丽的图景。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的对象王昭君。 从“地灵则人杰”角度看,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 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历史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绝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 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山川般坚强性格的奇 伟女性。 总之,诗人借雄伟山川来侧面烘托王昭君这位“窈窕红 颜”,把她写得惊天动地,这是借江山之奇绝引出佳人 之奇美。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诗词鉴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诗词鉴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诗词鉴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鉴赏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课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课件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 积累与应用】(课本ຫໍສະໝຸດ 32页)课外阅读宋代王安石 《明妃曲》,并与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相比较,看看这两首诗给 “王昭君”的故事各自赋 予了什么意义?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为千古绝唱。 人生失意无南北。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歌属于体裁,从内容上看属于题材。

(2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七言律诗,咏史诗。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写出了昭君远嫁他乡,独葬异乡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写出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写出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

总之,昭君悲剧的根源怨恨的根源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赏析:《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

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1.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2。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5.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6。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2。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3。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5。

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6。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鉴赏】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翻译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文解释: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

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

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

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解释: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大沙漠。

1.此首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对王昭君的伤吊之情,也流露诗人对自己的隐隐哀伤。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对峙。

这句是描述夔州到荆门这一带的山川气势,长江两岸干山万壑连绵不断,如顺水而下奔赴荆门。

2.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

村:指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

3.紫台:即紫宫或云紫禁,天子的宫廷。

连:此处犹言继而、接下来。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将宫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5.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中宫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选,于是就按画像召见。

因此宫女都贿赂画工。

昭君不肯,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得不到召见。

后来匈奴使者来朝,元帝就遣嫁昭君。

临行前,昭君被召见,元帝才发现她是后宫第一美人,后悔不及,就把画工毛延寿杀掉了。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

6.环佩:古代妇女佩带的装饰品。

这里代指王昭君。

空归月夜魂:昭君只能在死后魂归故国了。

7.琵琶:原是胡人的一种弹拨乐器。

胡语:胡人的乐曲和语言。

8.这句说乐曲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一个人离开了汉宫,来到广阔的沙漠;到头来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寂寞地对着日落西山的黄昏。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唐诗之《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即《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

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千山万壑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教材简说: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译文: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