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
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史盼盼;周园园【摘要】渤海海域新近系是最重要的勘探层系,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深层汇聚脊、基底形态、斜坡产状等共同控制了浅层的油气富集.本文主要依据洼中隆起型汇聚脊特征及其与斜坡产状的关系,结合基底形态将渤中凹陷区斜坡划分为14个二级斜坡带.不同类型斜坡带的浅层成藏模式、成藏特征分化性较大,其中顺脊斜坡区运移条件好,油气在高凸起区大规模聚集成藏,斜坡区难以大规模成藏,但是在切脊断裂强发育区可以形成中小型商业聚集;横向脊宽缓斜坡区是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具有多个交叉脊成排成带富集的特征;挠曲坡折晚期断裂相对不发育,深层沉积砂体发育,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一部分可以侧向运移在斜坡高部位馆陶组成藏,但规模相对较小.勘探实践表明,斜坡类型及其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渤海海域斜坡区勘探,指明下步方向,并为类似的断陷盆地浅层勘探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10页(P9-18)【关键词】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斜坡类型;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汇聚脊【作者】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史盼盼;周园园【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区主要指从深部洼陷带向凸起区的缓慢过渡带,其分布面积占凹陷总面积的50%~70%,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一直是勘探的重要领域[1-4]。
近年来已相继在渤海海域临近陆区的辽河坳陷西斜坡、济阳坳陷东营南斜坡、岐口凹陷斜坡、冀中坳陷文安和蠡县斜坡等获得大规模发现,地质储量超15×108t油当量[5-6],但多集中在古近系,特别是沙河街组。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油气源与成藏特征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油气源与成藏特征郭瑞超1,李延钧1,王廷栋1,宋国奇2,李文涛2,尹长河2,刘臣1【摘要】摘要: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
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9(030)006【总页数】3【关键词】渤南洼陷;成藏期次;成藏特征;古近系蒂索提出在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油气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1]。
构造活动与圈闭形成的阶段性,使得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为非连续过程[2],因此圈闭常以分段捕获的形式聚集油气。
胜利油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部的主要产油层为沙三段和沙四段,目前对于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存在不同的认识。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油气来源和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1 油气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的1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分北部陡坡带、渤南深洼带、南部断阶带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3]。
渤南深洼带的油气比普遍偏低,渤深5井、义115井及义121井均为低产气井。
该区原油密度较低,均小于0.83 g/cm3;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为0.89~0.99,除渤深3井外均表现为干气。
南部断阶带的油气比相对较高,其中渤深4井、义17井、义160井、义170井及义172井均为获工业油流井。
该地区原油密度明显较高,为0.82~0.87 g/cm3,天然气干燥系数相对较低,为0.8~0.9,重烃含量多大于10%,属于原油伴生气。
2 渤南洼陷烃源岩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是渤南洼陷古近系主要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主要由富含藻类的油页岩、灰质油页岩和钙质泥岩组成,厚度约500 m,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大都为2.0%~6.0%,高值区位于渤南深洼带的渤深5井地区。
渤中凹陷西次洼浅层晚期快速充注成藏模式
第44卷第2期 2017年4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Vol.44 No. 2八pr. 2017DOI : 10. 3969/j. issn. 1671-9727. 2017. 02. 03[文章编号]167l-9727(2017)02-0149-09渤中凹陷西次洼浅层晚期快速充注成藏模式[摘要]渤中凹陷西次洼新近系油气资源丰富,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机理研究有待深入。
通过 烃源岩成熟度模拟、原油地球化学及油源关系分析、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结 合断层的封闭性能及疏导体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渤中西次洼存在沙三、沙一 一沙二与东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为优质烃源岩,成熟度高;该区原油成熟度普较高,为 烃源岩在生油高峰及后期生成的原油,主要与沙三段烃源岩相关;渤中8区新近系储层砂岩孔 隙烃与油气包裹体发蓝白色荧光,油气包裹体丰度(G O I)普遍较低,主要为一期包裹体,均一 温度表明油气主要充注期为3. 5M aB. P.、1.0 M aB. P .以后,为晚期快速充注成藏。
在新构造运动活动期,持续快速生烃、供烃能力强的烃源灶、高效的断裂输导格架,为晚期快速成藏的 主控因素;“高效供烃、主断控藏、浅层聚集”为该区油气成藏模式。
[关键词]烃源灶;包裹体;油气充注;晚期成藏;渤中凹陷 [分类号]TE122. 31[文献标志码]八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late stage rapid petroleum accumulationpattern in the western subsag of Bozhong depression,Bohai Bay, ChinaYAO Jia, CHEN Baozhu, ZHANG Xintao, XU Chunqiang, GUO RuiAbstract : Through the studies of maturity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nalysis of oil geochemistry and oil source relation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measurement of i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by fluid inclusions,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ccumulation elements, such as fault closure and pathway system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it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for Neogene reservoir in the western subsag of Bozhong depression in Bohai Bay are discussed. It reveals that there exist thre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y are the 1st Member and 3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3rd Member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3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s high quality and high maturity. The oil maturity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the area is generally high, and the crude oil is formed in the generation peak period and later period, mainly related to the 3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ydrocarbon in the pores of sand reservoir as well as petroleum inclusions in the No. 8 area of Bozhong display blue-white fluorescence color,[收稿日期]2016-05-11。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第32卷 第3期O IL&GAS GEO LOGY2011年6月 文章编号:0253-9985(2011)03-0342-10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王 祥1,2,王应斌3,吕修祥1,2,范秋海4(1.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4.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生储盖组合、圈闭及输导条件等方面对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研究表明,辽东湾坳陷烃源岩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展布,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一段、东营组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岩层段;储集体分为基岩储集体和碎屑岩储集体,储集条件优越;生储盖层组合方式主要有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新生古储式;输导系统以断层为主,同时断层把彼此不相接触、时空跨度较大的烃源岩与不整合面联系起来,构成断层-不整合输导系统;圈闭形成于古近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多为同沉积构造圈闭,单纯的岩性圈闭发现较少。
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低凸起构造带是油气主要富集带;纵向上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变新,埋藏深度变浅的特点。
关键词:成藏条件;油气分布;辽东湾坳陷;渤海海域中图分类号:TE121.1 文献标识码:AH ydrocarbon accu m ulati on conditi ons and d istri bution patternsi n the L iaodong Bay D epression,the Boha i SeaW ang X i a ng1,2,W ang Y i n gb i n3,L X iux iang1,2and Fan Q iuha i4(1 Research C enter of Basin and Reservoir,China U ni ver sity of P etroleu m,Beijing102249,China;2 S t ate K ey Laboratory of P etro leu m Resources and Prosp ecti ng,China U ni ver sity of P etroleu m,Beijing102249,China;3 CNOOC T i anj i n C o mpany,T ianjin300452,Ch i na;4 Exp lorati on and D evelopm ent R esearc h Institute,P etroChina Tari m O ilfiel d Comp any,X injiang841000,China)Abst ract:A study on hydrocarbon accu m u lati o n conditi o ns in the L iaodong B ay depression is perfor m ed based on ana l y sis o f source rock,reservo irs,reservo ir-seal asse m blage,traps and carrier syste m s.The results sho w t h at t h ere are three sets of source roc ks,i n c l u d i n g the3rd and1st m e m ber of the Shahejie Fo r m ation and the3rd m e m ber of the Dongy ing For m ati o n.Am ong the m,the3rd m e m ber of the Shahejie For m ati o n is the m a j o r source rock.Bo t h base m en t and c lastic reservo irs ex ist and are of h i g h quality.The m a i n types of source-reservo ir-cap rock asse m blages i n cl u de i n d i g enous generation and accumu lation,,l o w er-generati o n and upper-accu m u lati o n and generation-i n-the-ne w and accumu lation-in-the-o ld.Faults do m inate the carr i e r syste m and connect source rocks and unconfor m ities wh ich are separate i n ti m e and space,for m i n g a faul-t unconfor m ity carrier syste m. Trapsw ere m ai n ly developed duri n g the deposition of the Pa leogene Shehejie and Dongy i n g For m ati o ns.They are m ostl y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al traps and are rarely pure litho l o g ic traps.H orizonta ll y,o il and gas pools d istri b-u te a l o ng the T an-Lu Fau lt zone and are feat u red by zonati o n i n N-S d irection and segm entati o n i n E-W direc-ti o n.Lo w salient str uctures are rich in o il and gas.V ertically,o il/gas-bearing layers beco m e younger and shallo-w er fro m north to south.K ey w ords:hydrocar bon accumu lation cond ition,hydr ocar bon d i s tribution,L iaodong Bay Depressi o n,Bohai Sea 收稿日期:2010-07-20;修订日期:2011-04-30。
《2024年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范文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篇一一、引言渤中凹陷位于中国东部大陆架的重要位置,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东营组烃源岩作为渤中凹陷西南洼的代表性烃源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环境对于理解油气资源的生成、运移及保存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
二、区域地质背景渤中凹陷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凹陷,位于中国渤海中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地质演化。
其中,东营组是渤中凹陷西南洼的重要烃源岩层位,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变化对烃源岩的生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三、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 岩石学特征:东营组烃源岩主要由泥岩、页岩和碳质泥岩组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生油潜力。
2. 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泥型,成熟度较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
3. 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通过有机碳含量、氢指数、氯仿沥青“A”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揭示了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
四、地球化学特征分析1.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泥型有机质,这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生油潜力评价:根据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是渤中凹陷重要的油气来源。
3. 成熟度评价: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碳同位素等指标分析,表明东营组烃源岩已达到较高的成熟度,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五、环境指示意义1. 沉积环境:东营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湖泊和沼泽环境,这为有机质的保存和油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古气候指示:通过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可以推断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为研究区域古气候演变提供依据。
3. 油气勘探意义: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指导油气田的布局和开发。
六、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指示意义。
烃源岩排流体特征及对近源油藏成藏的影响——以东营凹陷北部砂砾岩体为例
深度/ 沙三下亚段 含油饱 和度,%
m
沙 四上亚段 含 油 饱 和 度 /%
排 出流体 含油特征
0
5O
100 0
50
10O 0
50
1O0
●
。
。
。
1 500
, r
I
2000 ●
『 I ●
2 500 ●
● ·● ● Ⅱ
3 000 ’
3 500 一 ● m ··
由于泥 页岩 含油饱 和度 难 以直 接测 定 ,因此本 研 究 根 据 氯仿 沥 青 “A”分 析 测 试 资 料 ,对 数 据 进 行 轻 烃 恢 复校 正 E81.计 算 出 总含 油量 ,再 结 合烃 源岩 孔 隙度 数 据 .计 算 出东 营 凹陷主 力烃 源岩 (古 近系 沙河 街组 沙 三 下亚 段 和沙 四上亚 段烃 源 岩 )的含油 饱 和度 变化 剖 面 。 烃源 岩含 油饱 和度 不仅 反 映烃 源岩 内 累积烃 量 ,也 受 控 于烃源 岩排 出流 体 的特征 ,是 烃 源岩 排 出流体 特 征 的综 合反 映 。结 合前 人 研 究成 果 l3 ],根 据 东 营 凹陷 烃 源岩 内含 油饱 和度 变化 特点 ,推 测 出烃 源岩 整体 排 出 流体 中含 油饱 和度 变化 特征 (见 图 1)。
1 地 质 概 况
东 营 凹 陷是 济 阳坳 陷 中 的一个 次级 构 造 单元 ,是 在 古 生 界 基 岩 古 地 形 背 景 上 经 构 造 运 动 发 育起 来 的 中 、新 生 代断 陷一坳 陷盆地 。北 部 近东 西 向和北 东 向边 界 断层 断裂 活动强 ,控 制 了整个 凹陷的沉 积 演化 ,使 盆 地 总体上 呈现 “北 断南 超 、北 深南 浅 ”的箕 状结 构 _2]。
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
30045第9“)一。十作E三者m五简ai”l介国:lil:家o李n科g龙6技@,重c男n大o,o工专c程.项co师“m渤,.硕c海n士海。,域从勘事探油新气领成域藏及方关面键的技综术合研研究究(编。号地:2址01:6天ZX津05市02滨4海00新3)区”部海分川研路究21成21果。号渤海石油研究院(邮编:
28
中国海上油气
2019年8月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主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 寻找后备储量,对渤中西洼区(渤中凹陷西部)进行
20世纪末以来,在源控论、晚期成藏等理论指导下, 了精细构造解释、圈闭梳理及油气成藏深化研究,取
以新近系为主要目的层,坚持以富生烃凹陷及周边凸 得了重大发现,形成了曹妃甸64、曹妃甸126—渤
第230119卷年 8第月4期
中国海上油气
CHINAOFFSHOREOIFra bibliotekANDGASVoAl.u3g1. 20N19o.4
文章编号:1673?1506(2019)04?0027?09
DOI:1011935/j.issn.1673?1506.2019.04.004
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
犖犲狅犵犲狀犲犺狔犱狉犪狅犮犮犮犪狌狉犿犫狅狌犾狀犪狊狋犻犱狅犻狊狀狋狉犿犻犫狅狌犱狋犲犻狅犻狀狀犮狑犺犲犪狊狉狋犪犲犮狉狋狀犲狉犻犅狊狋狅犻狕犮犺狊狅犪狀狀犵犱狊犪“狉犵犻犱,犅犵犲狅犺犳犪犪犻狌犾狊狋犲”犪犼狅犻狀狋犮狅狀狋狉狅犾
LILong ZHANGXintao XUChunqiang ZHANGZhen LIUTeng
(犆犖犗犗犆犆犺犻狀犪犔犻犿犻狋犲犱,犜犻犪狀犼犻狀犅狉犪狀犮犺,犜犻犪狀犼犻狀300459,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BozhongsagisoneofthemainhydrocarbonrichsagsintheBohaisea.Thispapersummarizes theexplorationresultsofwesternBozhongsag,andfocuseson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ccumulation mechanismsandcontrolfactorsofhydrocarbonsaccumulation.Thedistributionofoilandgasinwestern Bozhongsagisuneven;theyaremainlydistributedintheNeogeneMinghuazhenandGuantaoFormationsver tically,andareconcentratedintheactivefaultzoneontheplane;thescaleoftheancienttectonicridgeandthe faultmorphologyjointlycontroltheNeogenehydrocarbonsmigration/accumulationandspatialdistribution, andtheeffectiveconfigurationofthesetwoelementsdeterminetheformationoflargescalereservoirsinthis area.The“ridgefault”jointcontrolaccumulationmodeofwesternBozhongsagwasestablished,andtwo typesof“ridgefault”configurationrelationshipsandthreeverticalcombinationmodesweredivided.There searchresultsofthispaperareof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deepeningtheunderstandingonhydrocar bonsaccumulationinBozhongsagandseekingthefavorableexplorationtarget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westernBozhongsag;Neogene;hydrocarbon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ridgefault”joint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谢玉洪1 罗小平2,3 王德英1 徐春强1 徐云龙2,3 侯明才2,4 陈安清2,4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4.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摘 要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
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三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三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西次洼 中生代 古潜山 油气复式成藏 油源对比 浅层油气藏 配置关系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05.002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composite-buried hill reservoirs inthe western subsag of Bozhong Sag, Bohai Bay Basin Xie Yuhong1, Luo Xiaoping2,3, Wang Deying1, Xu Chunqiang1, Xu Yunlong2,3, Hou Mingcai2,4 & Chen Anqing2,4 (1.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Beijing 100010,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3. 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4. 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NATUR. GAS IND. VOLUME 39, ISSUE 5, pp.15-24, 5/25/2019.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There are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subsag of Bozhong sag in the Bohai Bay Basin, where oil–gas dis-coveries have been made in those shallow Neogene and Paleogene reservoirs and deep Mesozoic buried hill reservoirs, but no better understandings have yet been achieved in terms of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buried hill reservoirs and the allocation of shallow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source rocks and basin modeling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volu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 and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source biomarker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is study area was resumed based upon the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1) There are 3 sets of source rocks in the third and first mem-bers of Paleogene Shahejie Fm, and the second lower member of Paleogene Dongying Fm; the reservoirs in the peripheral uplift zones includ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rchean metamorphic rocks, and Paleogene–Neogene delta–fluvial porous sandstones. Hydrocarbon generated in this sag migrated along the fault unconformity surface to the slope before accumulated in the peripheral tectonic zones, resulting in 3 sets of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s form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in compou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ones. (2) The stratum in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m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3) The above three assemblages went through four periods of generating process during the geological time of 11–1 Ma. Vertically hydrocarbon sources first filled in the deep Mesozoic and Archean reservoirs, then migrated and accumulated in the shallow Neogene and Paleogene reservoirs, where multiple shore-term rapid filling of high-temperature fluids led to this typical oil and gas pooling mode.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Western subsag of Bozhong sag; Mesozoic; Buried-hill; Composite hydrocarbon reservoir; Oil source correlation; Shallow oil and gas reservoir; Allocation relationship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潜山成藏综合研究与有利勘探方向”(编号:2016ZX05024-003-01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渤海海域潜山石油地质特征、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编号:CCL2014TJXZSS0870)。
渤海海域东部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分析
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东三段源汇体系定量表征
第30卷第5期2018年10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0No.5Oct.2018文章编号:1673-8926(2018)05-0001-10DOI:10.12108/yxyqc.20180501引用:杜晓峰,王清斌,庞小军,等.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东三段源汇体系定量表征.岩性油气藏,2018,30(5):1-10.Cite:DU X F,WANG Q B,PANG X J,et al.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ource-sink system of E d3in Shinan steep slope zone,Bozhong Depression.Lithologic Reservoirs,2018,30(5):1-10.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东三段源汇体系定量表征杜晓峰,王清斌,庞小军,代黎明,张参(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9)摘要:为解决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东三段砂砾岩储层分布等问题,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东三段源汇体系中形成砂砾岩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定量表征。
结果表明:①东三段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其物源区母岩岩性多样,南部母岩主要为中生界火山岩;西北部母岩为火山岩、碳酸盐岩和花岗岩。
②物源区发育5个面积大、延伸远的陡坡沟谷体系,输送了大量的砂砾岩沉积物。
③东三段的沉积古地形以断槽型为主,由西向东,断层呈分段式活动,造成了物源和沉积区的差异升降。
④砂砾岩的延伸距离与湖平面的升降呈此消彼长的关系,湖平面离物源越近,砂砾岩延伸越近;反之,砂砾岩延伸距离越远。
该认识可为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砂砾岩;源汇体系;沟谷体系;东营组;渤中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志码:A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ource-sink system of E d3in Shinan steep slope zone,Bozhong DepressionDU Xiaofeng,WANG Qingbin,PANG Xiaojun,DAI Liming,ZHANG Can(Bohai Oilfield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Branch of CNOOC Ltd.,Tianjin300459,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glutenit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the third member of Paleogene Dongying For-mation(E d3)in the Shinan steep slope zone of Bozhong Depression,using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drilling,experimental data,the key factors(parent rock,valley system,fault active rate,sedimentary paleo-terrain,lake-level change)in the source-sink system wer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1)The reservoirs in the E d3are mainly fan delta facies.The lithologies of their parent rock are composed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uth and volcanic rocks,carbonate rocks and granites in the northwest.(2)Five large and long valley systems are identified,which carry larger volume of glutenite from the provenance zone to the sink zone.(3)The E d3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is dominated by faults,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egmented activities.The difference in activity result s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sink zone.(4)The extension distance of the gravel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slop.The closer the lake surface is to the source,the shorter the gultenite extends;conversely,the longer the glutenite extends.The scale of the glutenite is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source system,fault activity and lake level.The erosion of the source and the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sink zone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activity.This ru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glute-收稿日期:2018-03-01;修回日期:2018-04-02;网络发表日期:2018-04-24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渤海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6ZX05024003)资助作者简介:杜晓峰(197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与勘探综合研究工作。
渤南洼陷沙三段页岩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渤南洼陷沙三段页岩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摘要:渤南洼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部沾化凹陷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发现该区沙一段、沙三下、沙四上发育三套陆相湖相页岩层段,其中沙三下湖盆规模最大,页岩层段最为发育,钻井油气显示最为活跃。
前人研究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适中、地层厚度大、页岩油勘探开发条件优越,有望成为胜利油田未来油气资源接替主阵地。
该区域沙三下页岩油段在多口井见到工业油气流,但是囿于目前勘探实践的发展与认识,该地区沙三段控制页岩油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仍不清,制约了本地区页岩油的进一步勘探。
因此,本文对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其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对该区域页岩油的进一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接替;渤南洼陷;沙三段;页岩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渤南洼陷沙河街组由于埋深较大,对其认识与研究程度较为薄弱,对该区页岩油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其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从而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研究认为,渤南地区沙三段页岩油富集成藏主要受到页岩岩相、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异常高压、裂缝-断裂等因素的综合控制。
页岩岩相决定了页岩油的生成与储集,是页岩油富集的基础,同时影响到后期压裂开发;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决定了油气的生成总量与相态;异常高压发育层段影响游离烃的富集,其中由于压力释放在页岩压力封存箱压力较低的过渡带是页岩油汇聚的靶向区域;裂缝影响了页岩油储层的物性以及保存条件。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三段页岩油资源丰富,有望成为该地区未来油气资源接替主阵地。
1 地质概况渤南洼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部沾化凹陷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勘探面积约600km2。
西接义和庄凸起,东接孤岛凸起,北接埕东凸起,南接陈家庄凸起。
区内由北向南可以分为北部陡坡带、渤南深洼带、渤深4断阶带与南部缓坡带。
本区发育陆相湖相沉积的沙河街组地层,埋深介于2800~4000m,下伏地层为孔店组,上覆地层为东营组,本段自下而上可细分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与沙一段,其中沙三段可以划分为沙三上与沙三下,沙三段泥页岩全区发育,为半咸水-微咸水湖相沉积,浮游生物发育,有机质富集,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1%~10%,生烃潜量(S1+S2)介于 6~60mg/g,干酪根为以I型为主的腐泥型,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7%~0.9%之间,属于有机质大量生烃的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
《2024年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范文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篇一一、引言渤中凹陷是华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西南洼东营组作为渤中凹陷内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其环境指示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渤中凹陷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具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西南洼东营组是渤中凹陷内一个重要的沉积层序,包含了丰富的烃源岩。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该区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成机理和形成环境。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 岩石类型与组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主要由泥岩、页岩和碳质泥岩等组成。
这些岩石类型富含有机质,是生成烃类物质的基础。
2. 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通过分析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可以了解其生成烃类物质的潜力和演化阶段。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殖-腐泥型,成熟度较高,表明其已经进入了油气生成的高峰期。
3. 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通过分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如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地球化学特征。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TOC含量和丰富的烃类物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
四、环境指示意义1. 沉积环境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和三角洲等环境。
通过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水深等环境因素,为恢复古代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 石油勘探指示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为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该区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提高勘探成功率。
3. 全球气候变化指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对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黄河口凹陷渤中34-A构造成藏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101黄河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成功发现了渤中34-1、渤中29-4、渤中28-2S、渤中26-3、垦利3-2油田、渤中34-6/7油田及渤中35-2油田,目的层位主要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并形成了浅层晚期快速成藏理论[1-5]。
2012年在黄河口凹陷南斜坡带发现渤中34-A含油气构造,新近系和古近系多层系成藏,具有复式成藏的特征。
渤中34-A含油气构造是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成岩下油气藏[6-7],打开了黄河口凹陷浅层和中深层勘探新局面,但是各井区油气分布差异大,呈现出斜坡带油气成藏的复杂性。
本文以渤中34-A含油气构造为研究区,剖析本区新近系和古近系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研究斜坡带油气成藏规律,为黄河口凹陷斜坡带滚动勘探及围区同类型探区勘探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南斜坡带上,且紧邻郯庐断裂中支,构造活动强烈,构造主体区为受中部一组大断层控制的复杂断块构造。
在明化镇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形成了大型复杂断块圈闭群。
目标构造有多个断块、多个高点的特征,走向以近东西向、北东向为主,倾向以北东、北西、南西向为主。
按照不同断块主要分为:1/5井区、2井区、3井区、4井区、6/8Sa井区、7井区和E-1井区。
BZ34-A构造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明下段、东三段和沙一、二段,具有“复式成藏”的特点。
明下段主要发育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沉积亚相以三角洲平原为主,沉积微相主要为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相对不发育。
东三段和沙河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西南方向的垦东凸起。
沉积亚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
东一段和东二段广泛发育的火山岩控制着古近系油气成藏与保存。
2 油气成藏差异性BZ34-A构造新近系明下段油层纵向上主要分黄河口凹陷渤中34-A构造成藏差异性及主控因素袁亚东1 谭忠健2 苑仁国1 罗鹏1 曹军2 李鹏飞2 杨占许11.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 300452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9摘要:为厘清本区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基于钻井、三维地震及地质资料对渤中34-A含油气构造区域构造、储层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系统性分析了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活动性及断砂耦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
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
黄河口东洼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油田,以其高硫重质原油而闻名。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过程和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对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样品分析,确定了黄河口东洼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研究表明,黄河口东洼沉积环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沿海等,沉积相以泥质沉积相为主。
这种复杂的沉积环境为高硫重质原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我们对黄河口东洼的沉积岩石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口东洼的原油属于高硫重质原油,硫含量较高,达到了2.5%左右。
同时,该地区的原油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黏度,属于典型的重质原油。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还表明,该地区原油的烃类组成复杂,主要由藿烷、萜烯和苯系化合物等组成。
最后,我们结合地质构造和热演化模拟,对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该地区原油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热演化过程的影响。
在古近纪时期,黄河口东洼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和适宜的成藏条件。
随后,地壳运动和热演化过程使得原油在地下逐渐成熟、聚集。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成藏过程与地质背景的关系。
这对于深入了解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地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渤中凹陷西次洼陡坡带精细油源对比
渤中凹陷西次洼陡坡带精细油源对比齐玉民;郝鹏;王渝;佟朝晖;李志勇;王岩岩【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8(025)002【摘要】文中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渤中凹陷西次洼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三段)和东营组(东三段、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主力烃源岩和各套烃源岩在沉积环境和母源输入方面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渤中凹陷西次洼陷陡坡带原油进行了详细地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生烃潜力高于东营组,东三段陆源有机质输入高,沙一段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富含伽马蜡烷,沙三段低等水生生物十分发育.依据C24/C26(S+R)、C29 S/(R+S)、4MSI及γ蜡烷指数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可以区分各套烃源岩.研究区原油东营组烃源岩的贡献不明显,主要具有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来源于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沙一型原油”和来源于2套烃源岩的“混合型原油”.其中,“混合型原油”为主要类型,在东、西部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均有分布,“沙三型原油”和“沙一型原油”分布于陡坡带东部的古近系储层.陡坡带西部深、浅层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一致,由同一套沙河街组烃源岩供烃,陡坡带东部原油垂向上差异性大,具有多源多次充注的成藏特征.【总页数】6页(P151-156)【作者】齐玉民;郝鹏;王渝;佟朝晖;李志勇;王岩岩【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5【相关文献】1.渤中凹陷西次洼断裂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J], 张震;徐春强;张志强;杨传超;赵家琳;李虹2.渤中凹陷西次洼陡坡带427地区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识别研究 [J], 杨波;徐长贵;王丽君;吴昊明;王改卫3.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 [J], 谢玉洪;罗小平;王德英;徐春强;徐云龙;侯明才;陈安清4.渤中凹陷西次洼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郝鹏; 臧春艳; 王波; 罗程飞; 李阔; 曹洁5.渤中凹陷西次洼断层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 [J], 赵家琳; 李瑾; 张震; 杨传超; 张笑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
渤中凹陷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及“脊-断”联控成藏模式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摘要】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主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总结了渤中西洼区(渤中凹陷西部)近年勘探成果,重点剖析了油气分布特征、成藏机制及成藏控制因素.渤中西洼区油气分布不均衡,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活动性断裂带;古构造脊的规模和断层的形态共同控制了新近系油气运聚和空间分布,二者的有效配置决定了该区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条件.建立了渤中西洼区“脊断”联控成藏模式,划分出2类“脊-断”配置关系、3种垂向组合模式.本文研究成果对深化环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和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9页(P27-35)【关键词】渤中西洼区;新近系;油气分布特征;“脊-断”联控成藏模式【作者】李龙;张新涛;徐春强;张震;刘腾【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主要的富油气凹陷之一。
20世纪末以来,在源控论、晚期成藏等理论指导下,以新近系为主要目的层,坚持以富生烃凹陷及周边凸起区为主要勘探方向,先后在渤中凹陷周边的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渤南凸起发现了秦皇岛32-6、南堡35-2、曹妃甸11/16、蓬莱19-3等亿吨级油田,累计发现1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累计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7×108m3。
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和勘探难度增大,目前已进入深浅层立体勘探阶段,勘探领域从凸起稳定区转向凸起周边活动断裂带。
在该阶段,活动断裂带控藏理论、源-汇时空耦合富砂机理、湖盆萎缩期新近系极浅水三角洲等理论的提出为新近系构造-岩性油藏、古近系构造-地层油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指导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高产优质油气藏[1-15]。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吴伟;蒋有录;王康宁;张亚军【摘要】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的手段,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三段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成藏要素、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等条件进行详细解剖,根据各要素对成藏贡献的大小分配权值,利用加权求和建立定量评价系统,以此对成藏动力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达到了对各油气聚集带综合评价的目的.得出了油源、输导体系、成藏动力条件均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时认为洼陷中心、南部和北部地区是油气聚集最有利的部位,而洼陷东部、西部为油气聚集相对较差的部位,为研究区沙三段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0(017)001【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成藏动力;输导体系;流体势;综合评价【作者】吴伟;蒋有录;王康宁;张亚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83;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83;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近年来,国内关于油气成藏动力学的定义很多[1-5],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广义成藏动力学和狭义成藏动力学2大类。
广义成藏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保存等过程,并可细分为生烃动力学、油气运聚动力学、油气藏破坏 -保存动力学等分支;而狭义成藏动力学则主要是对油气运聚的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进行研究。
狭义成藏动力学是建立在有机成因理论之上,以成熟烃源岩评价为基础,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分析输导格架和流体运动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并最终确定油气运聚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随着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成藏动力学研究已经成为油气成藏研究和油田增产稳产的必要手段,该文以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三段为例进行油气成藏动力学评价。
渤中坳陷油气成藏规律
渤中坳陷油气成藏规律李荣西;李秀芬;李金宝【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1(023)001【摘要】渤海坳陷下第三系砂岩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它们分别记录了本区两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
次生油气包裹体个体大、分布广、含量明显高于原生油气包裹体,其主要充填分布在次生溶蚀孔隙和裂隙中。
均一温度测量、包裹体成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综合表明,次生油气包裹体记录的第二次油气运移是区内最主要的一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其油气来源于下第三系湖相泥质烃源岩。
本区次生溶蚀孔隙是在早第三纪晚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由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形成的。
结合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渤中坳陷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浅部下第三系地层,而不是深部其他地层。
早第三纪晚期构造运动、沉积%Two types of oil-gas inclusions,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were recognized in the Tertiary clastic rocks in Bozho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wan Basin in Northeastern coastal area of China. These oil-gas inclusions recorded two stages of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solution pores and fractures, filled with abundant secondary oil-gas inclusions,are dissolution pores formed by the eluviation due to the uplift of the region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Tertiary. Data fro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to compositions together with biomarks of the oil-gas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 oil trapped in secondary porosity and fractures originatedfrom the lower Tertiary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and the oil accumulation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Tertiary tectonics and diagene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argets for oil exploration in the region should focus on the Tertiary sediments rather than the Pre-Teriary depositions. Tectonics, sedimentary discontinuity between lower and upper Tertiary and reservoir prediction are the key subjects for oil prospecting in the region.【总页数】6页(P6-10,29)【作者】李荣西;李秀芬;李金宝【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中国海洋石油局渤海公司,;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7【相关文献】1.渤中坳陷活跃烃源岩分布特征及其对PL19-3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胡建武;郝芳;邹华耀;陈斌2.渤南低凸起西段构造成因机制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J], 吕丁友;侯东梅;杨庆红;彭文绪;牛洪彬3.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 [J], 李荣西;金奎励;周雯雯;杨建业4.渤中坳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特点及其聚集规律 [J], 米立军;段吉利5.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J], 赵贤正;蒋有录;金凤鸣;刘华;杨德相;王鑫;赵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江涛;李慧勇;胡安文;王明春;赵书铮【摘要】渤中西洼东营组烃源岩埋深较浅、成熟度相对较低,其生烃潜力一直未受重视.为了明确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对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油源对比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认为: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在埋深大于3500m的东三段有机质成熟度Ro>1.0%,达到了生油高峰,是渤中西洼重要的烃源层系.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东三段烃源岩原油主要环绕渤中西洼主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断层、砂体是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有效的输导体系要素,主要发育烃源岩-断层、烃源岩-砂体、烃源岩-砂体-断层复合接触型3种油气高效输导类型.根据烃源岩的发育特征,结合输导体系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研究,认为东三段主要为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在渤中西洼的北部,东营组烃源岩可以作为浅层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油气主要通过沟通东营组烃源岩的大断裂垂向运移至浅层成藏,因而浅层油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东三段烃源岩生排烃能力及油气成藏模式的重新认识,对该区深化勘探及目标区的优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The source rocks in Dong3 Member of west Bozhong Sag is featured by shallow buried depth and relatively low matur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has been neglected inthe past.The effects of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type,maturity and oil-source are researched to characterize the source rocks in Dongying Member and identify their correlation with hydrocarbonaccunulation.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source rocks in west Bozhong Sag is featured by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The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Ro) of source rocks with buried depth exceeding 3 500 mis greater than 1.0%,which has reached oil generation peak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rock series.Oil-sourc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the oil within Dong3 Member source rocks mainly distributes in a zonal pattern around the main subsag of west Bozhong Sag.Fault and sandbody are considered as the effective pathway systems in the Dong3 Member source rocks of west Bozhong Sag.There are three efficient pathway patterns,including source rock-fault,source rock-sandbody and source rock-sandbody-fault with conpound eontac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ong3 Member is self-generation and self-preservation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ource rocks and the configuration patterns between path system and source rocks.The source rocks of Dong3 Memb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west Bozhong Sag can be taken as effective source rocks for shallow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hydrocarbon mainly migrates from source rocks to shallow reservoirs vertically by large-scale faults,whieh results in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The re-understanding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expulsion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could provide certain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target-area selection.【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6【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烃源岩;成藏模式;勘探潜力;东三段;渤中西洼【作者】江涛;李慧勇;胡安文;王明春;赵书铮【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烃源岩是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的确定,对揭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富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渤中西洼广泛发育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烃源层[1-5],其中,沙三段、沙一段是主要的烃源层系,在勘探初期,认为东营组烃源岩埋深浅、成熟度低,忽略了东营组烃源岩对围区油气成藏的贡献。
渤中西洼发育多个洼槽,表现为洼隆相间,结构复杂,有关各洼槽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尚不明确,尤其是东三段烃源岩。
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渤中西洼周边发现了典型的以东营组烃源岩贡献为主的油藏,东营组烃源岩的生油意义逐渐被重视,但针对东营组烃源岩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成果较少。
尽管渤中西洼东营组地层埋深相对较浅,但烃源岩厚度大,东营组烃源岩能否作为渤中西洼主要的烃源岩,将对下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系统研究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成藏作用,以期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优选提供指导。
渤中西洼位于渤海海域西部,为渤中凹陷向西北延伸部分。
南北分别与沙垒田凸起和石臼坨凸起相邻。
内部可划分出石南洼槽、沙北洼槽和渤中西洼主洼槽3个亚二级构造单元(图1)。
地震资料和钻井揭示,渤中西洼新生界地层发育齐全,从下至上依次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东三段、东二段、东一段)、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平原组。
从区域构造演化来看,渤中凹陷新生代沉积以来经历了3期强烈裂陷作用,即第Ⅰ期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第Ⅱ期沙三段—沙一段沉积时期,第Ⅲ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东三段沉积受控于盆地构造演化裂陷Ⅲ期,该时期基底快速沉降,湖盆水域面积快速扩大,水体快速加深,使得优质湖相泥岩和湖盆周缘三角洲砂体同时发育,因此,东营组也是渤中凹陷重要的烃源层段和储集层段。
渤中凹陷东营组沉积期的沉降速率超过400 m/Ma,高于沙河街组沉积期的沉降速率,也高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同期的沉降速率,特别是东三段沉积时期,沉降速度最大[6-9]。
目前,研究区己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均获得较好油气发现。
在研究区及围区相继钻探50余口探井,发现了曹妃甸6-4、渤中2-1、曹妃甸6-2、曹妃甸12-6、渤中8-4等油田及含油气构造。
最新研究表明,东营组烃源岩对曹妃甸6-4油田、渤中2-1构造原油具有贡献。
因此,重点研究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此次研究采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布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定量评价规范[11-15],通过对渤中西洼4口井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TOC)和热解生烃潜量(S1+S2)这2个指标统计分析可知,东三段烃源岩TOC为0.59%~3.20%,平均为1.82%;S1+S2为0.72~18.89 mg/g,平均为8.68 mg/g(表1),东三段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
此外,钻探证实,渤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是优质烃源岩,沙一段、沙二段烃源岩也属于较好—好烃源岩,是渤中凹陷主要的烃源岩层系。
从东三段烃源岩指标类参数对比来看,东三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和热解生烃潜量这2个指标值同样较高,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是评价有机质质量的又一指标,是衡量有机质产烃能力的参数之一,不同干酪根类型的烃源岩,生烃能力差异很大。
此次研究采用干酪根元素组成法对渤中西洼东三段烃源岩7口井79个干酪根元素样品进行分析(图2)。
由图2可知,东三段烃源岩H、C原子比为0.89~1.34,O、C原子比为0.07~0.32,有机质类型总体以Ⅱ1和Ⅱ2型为主,即有机质类型以偏低等水生生物来源(Ⅱ1型)与偏陆源高等植物来源(Ⅱ2型)的混合类型为主,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
为精细刻画渤中西洼各洼槽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根据各构造区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绘制了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图(图3)。
总体来看,研究区石南洼槽、沙北洼槽和渤中西洼主洼槽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均不高,Ro基本上均小于0.7%或在0.7%左右,很少有达到1.0%的,东三段烃源岩总体处于低成熟阶段。
分析认为,研究区东三段有机质成熟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钻井主要在洼陷边缘部位,埋深较浅,同时受到了超压和富氢组分的抑制作用。
但从渤中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东三段地层展布情况来看,渤中西洼主洼槽东三段埋深大于3 500 m 时,Ro>1.0%,达到生油高峰。
为确定已发现原油与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分析了渤中西洼烃源岩特征。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围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其次是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