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范本
采区设计正文2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1、井田位置和顺东盛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和顺县城东北,直距4km的李阳镇后峪村附近,行政区划属李阳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32″-113°37′40″,北纬37°20′26″-37°21′33″。
批准开采3、8、15号煤层,批准井田范围由7个坐标点圈定,矿区面积3.0259km2,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
2、交通条件区内有乡镇公路直通和顺县城,从和顺至榆次、阳泉、左权等有干线公路相通,区东侧有阳(泉)-涉(县)铁路通过,东侧1.5km 处阳(泉)-黎(城)207国道通过。
和顺县泊里煤站距本井田约2.5km。
二、地质勘探程度1958年原煤炭部119队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间地质普查工作,并于同年12月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昔阳—左权间地质普查报告书》,该次勘探在井田北侧施工有一个钻孔(15号孔)仅收集到该钻孔的8号、15号煤层厚度资料,但未收集到煤层质量验收评级资料。
1959年下半年—1960年6月,119队相继在李阳、三奇、泊里井田进行精查勘探、施工钻孔29个,进尺8045.0m。
1980年前后,原山西省水文一队在和顺县先后施工有牛川N-81号孔、泊里K8孔和蔡家庄6号孔,其中泊里K8孔位于本井田北侧约2km,其抽水试验资料可供利用。
1981年煤炭部西安航次大队对和顺去进行航空摄影,1982年-1983年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进行了外业调绘,1984年煤炭部西安航测大队内业成图,提交有1:5000地形图。
1987年由山西煤田地质勘探队148队对包括井田在内的和顺勘探区进行普查勘探,1988年8月结束野外施工,1989年提交普查报告,共施工钻孔19个,进尺19485.18m。
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山西煤炭地质勘探队对本矿井田范围内进行了精查勘探,2010年12月结束野外施工,共施工钻孔15个,进尺7500m。
煤矿采区设计
工程编号:建设规模:15万t/a项目负责人:王小飞XXX煤矿(盖章):矿长:凃光才总工程师:李镜明二OO九年5月参与设计人员名单XXX煤矿425下山采区设计前言XXX煤矿位于昭阳区县城北20°方向,距离约30km,行政区划属昭阳区小龙洞乡宁边村。
该矿于2004年建矿,2006年正式投产,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9 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8.0万t/a。
长约1.25 km,南北宽约0.60km,矿权总面积为0.7217km2,许可开采标高+2900~+2400m,许可开采M1、M2、M4、M7煤层。
倒马坎多家煤矿矿界长期发生纠纷,开采煤炭处于无政府主义,乱挖乱采,我矿自身的资源被相邻煤矿开采,我矿又被迫长期在矿界外开采,致使我矿的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采区开采无正常次序,更无正规生产系统。
为加强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我矿的矿井生产能力,于2009 年五月对我矿区东面的资源进行研究,决定对我矿区东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并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第一章设计编写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6、昭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7、《煤矿安全规程》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0、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昭煤发〔2007〕19号);11、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行管[2008]2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12、设计单位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采区概况 (1)1.2采区地质概况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2.1储量 (2)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4.1采煤方法 (5)4.2回采工艺 (6)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5.1、液压支架 (8)5.2、采煤机 (8)5.3、刮板输送 (8)5.4、转载机 (9)5.5、破碎机 (9)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5.7、乳化液泵 (9)5.8、回柱绞车 (10)5.9、水泵 (10)5.10、移动变电站 (10)6、通风与安全 (10)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6.4、采区总需风量 (12)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7.1、煤层运煤平巷 (14)7.2、煤层运料平巷 (15)7.3、阶段运输斜巷 (15)7.4、阶段回风斜巷 (16)7.5、采区煤仓 (17)8、采区生产系统 (18)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1.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
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
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
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
采区设计及巷道布置方案
采区及工作面布置方案第一章采区概述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工作面位于副井运输巷1790水平北翼,北为矿井边界(1、2号矿拐点中段),南边为1790南运输巷(新主井与主井联络巷),1830水平以上为22煤六班采区,南东边为未采区,地面为荒山小灌木丛林,无任何建筑物,掘进对地面无影响。
根据历年来的实际生产和瓦斯等级鉴定,区域内瓦斯相对涌出量在25m3/吨以上;煤层不具有爆炸性;根据煤样鉴定结果,K17煤属不易自燃,K22煤属容易自燃。
区域内无采空区和积水,偶有二号副井1830水平22煤采区巷道积水渗透至采区巷道。
第二节地质特征矿区内受浸蚀切割,形成高原低山地形,海拔一般在1850-2100米之间,井田内沟谷发育,多陡坡,地表相对高差250米,山脉走向北东向(40-60度),与区域构造线走向一致。
矿区为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山脉走向为北东向,与区域构线方向一致,近似南北及北东向冲沟发育,矿区南部段地势高,为北东小的分水岭,分水岭南东冲沟水流入北干溪,分水岭北西冲沟水流入大舍溪,小北干溪在矿区北东外1km与大舍溪汇合,汇口处标高为1850米。
矿区范围外北300米有一条大舍溪,自南西向北东流,流量为0.6L/s-1100L/s,区内多为近似南北的季节性小溪,依地势向北注入大舍溪,由于矿区内山高坡陡,排泄条件好,地表水对井下开采无影响。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历年来的开采情况分析,矿区内地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无泉水出露,雨季时地形地貌处形成暂时渗流,富水性弱,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下三选统、上二选统宣威煤系至峨眉山玄武岩,现将矿区地层由新至老叙述于下:1、第四系(Q)主要是砂砾层、泥炭层、粘土、亚粘土层组成,分布在1-8勘探线Ⅰ煤段之上,厚度约20米左右。
2、下三选统飞仙关组(T1f1-T1f4)飞仙关组厚400-430米,岩性单一,以紫-灰紫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T1f1与下伏煤系为假整合接触。
煤矿采区设计范文
煤矿采区设计范文煤矿采区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煤层地质条件。
煤层的厚度、倾角、赋存形式等影响了开采方法和设备的选择,需要进行先期的地质勘察和详细的地质勘探。
对于倾斜煤层,可采用长壁采场或短壁联采的方式进行开采;对于厚煤层,可采用分层开采或综放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
其次,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矿井布置。
矿井的布置应尽量满足煤层开采的要求,同时与地面交通和运输条件相协调,减少开采成本和安全风险。
一般可采用垂直井和斜井相结合的方式,垂直井用于主要出、入口,斜井用于矿井内部巷道和煤层工作面的开挖。
矿井布置还要考虑矿井的井筒及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井口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此外,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矿井巷道的设计。
巷道的设计包括巷道的断面尺寸、巷道间距、巷道支护形式等。
巷道一般包括主辅运输巷道、通风巷道、供水排水巷道等。
巷道的断面尺寸决定了能够通过的设备和物资的尺寸,巷道间距决定了巷道的开挖工序和巷道的支护形式。
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工作面的设计。
工作面是煤矿开采的主体,是矿井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
工作面的设计一般包括工作面长度、工作面设计厚度、工作面支护形式、工作面设备等。
工作面的长度和设计厚度决定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决定了工作面的安全和支护成本,工作面的设备决定了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在煤矿采区设计中,还要考虑爆破、通风、排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的布置。
爆破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合理安全,以提高爆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通风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保证矿井空气的流通,为矿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排水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保证井下水的及时排出,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供电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满足井下设备和照明的用电需求。
总之,煤矿采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矿井布置、巷道设计、工作面设计和设施设备的布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煤矿开采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营。
采区方案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1 采区概况1.1采区位置及范围西二二区位于杏花煤矿井田范围的西部,为城F60、DF19、F108断层所夹地块。
西二二区北部为西二中部层,由F108断层所隔。
东部为西二三区,由DF19断层所隔。
西为城山煤矿,以城F60断层为界。
西二二区平均走向长在675米,平均倾斜长在1300米。
西二二区范围内共有8个钻孔,有4个钻孔将煤层全部揭露。
通过钻孔资料来看,该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6#、37#、39#、48#、54#共计5层,地质储量 411.7万吨,可采储量349.9万吨。
上部层23#煤层已开采完毕,采区正在回采28#、30#煤层。
地表标高在246米-200米。
1.2地质构造状况从开采23#、28#煤层来看,采区内地质构造状况较简约。
在采区中上部发育FA、FB两条断层,该断层均为实见断层。
在实际揭露中,断层均无淋水和瓦斯突涌现象。
断层面较完整。
2 采区设计方案依据西二二区〔36#、37#、39#、48#、52#、54#〕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点及现有生产系统等,采区三条道布置在DF19断层右侧,单翼开采。
拟定三套设计方案〔详见图1〕,其设计方案如下:2.1方案Ⅰ: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由二区30#层皮带到最低点施工下山皮带道,反倾斜穿层找36#、37#、38#、39#、48#煤,利用30#层皮带道及二区煤仓,反倾斜皮带道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联合布置〔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2.2方案Ⅱ: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重新施工采区装车站及采区煤仓,由采区煤仓上口施工下山皮带道找36#、37#、38#、39#、48#煤,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采区设计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一、采区所处井田位置、采区边界及邻区情况1、采区所处井田位置及边界2、邻区情况(1)、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2)、采掘情况:二、地面情况1、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除靠近付12805、付12802、付12605孔一线发育一山沟外,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
全区被黄土覆盖,有树木、村庄。
2、地面水系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
3、地面建筑、设施等地表对应的村庄有:孟家门、晋家门、孙家沟等。
4、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采掘将造成地面塌陷或产生裂隙,影响以上村庄,使房屋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2.采区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二、煤层及煤质特征本采区主要可采煤层为太原群底部的一1煤和山西组的二1煤,其间距为平均为80.22m 。
一1煤厚为0~3.29m,平均1.19m,为远景开发煤层,暂不开采。
二1煤厚为0~10.81m,平均5.21m,煤层倾角12.5°~30.0°,平均21.0°,为本采区主要开采对象。
根据本采区钻孔资料分析,煤层可采性指数K m=0.88,煤厚变异系数r=62.6%,煤厚变化大,属不稳定煤层。
在南北向应力的作用下,受滑动构造的影响,本区煤层厚度变化呈如下规律分布:1、形成当前呈东西轴向厚薄相间的条带分布。
如;薄煤带分布在补6孔~补7孔一线附近及付12803钻孔~12802钻孔一线附近。
厚煤带分布在12806钻孔~付12606钻孔一线附近。
2、在告F7、告F21正断层与滑动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告F7、告F21正断层上盘较下盘煤层厚,且断层下盘形成煤厚小于0.8m的薄(无)煤带。
另外受滑动构造的铲蚀,在采区内F Z13正断层下盘补7孔附近也形成一块薄(无)煤带,因此本采区薄(无)煤带总面积为59460m2。
三、水文地质采区涌水量预测:采用“大井法”计算,煤层顶板涌水量计算公式为:Q=1.366K(2HM-M2)/(lgR-lgr);煤层底板涌水量计算公式为:Q=1.366K(2HM-M2-h2)/(lgR-lgr)。
煤矿采区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二章设计采区地质概况一、采区位置+2343m水平南翼采区位于矿井运输下山车场以南, +2359水平以下,阶段高度16m。
从井田中央车场(2365水平车场)南翼采区总走向长度为380米,煤层平均水平厚度34米,南翼采区内煤层沿走向煤层倾角有变化,从运输上山位置算向南翼走向270米倾角为14°,从270米至采区边界煤层倾角约为20-23°。
采区与地面的垂深为78米。
二、采区邻近关系及老窑和采空区+2359水平南翼采区上部为+2365水平南翼采区,两个采区之间的高差6米,2004年6月25日已采完封闭,回采范围为走向从+2365水平井田南边界到+2365水平南翼采区第一煤门以南10米处,共329米,回风水平标高+2386,阶段高度21米。
+2365水平北翼采区范围为走向从+2365水平井底车场算起向北153米。
+2365水平井底车场永久煤柱为86米。
+2365水平和+2359水平南北翼采区范围内无小窑开采破坏区,但上部+2365水平南翼采区采空区与+2359水平南翼采区有重叠现象。
因+2365水平以上(包括+2365水平)都为仓储式开采,有阶段煤柱和仓间煤柱,采空区顶板没有完全垮落,采空区的火、水、顶板等灾害对+2359水平的影响较大,采区布置过程中要做好探放水工作,并采区投产前要做好采空区灭火和预先放顶工作。
矿井南部有原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小东沟(东来顺)煤矿立井,开采最底水平标高为+2357米(一说+2337m),北翼采区走向长度为102米。
原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小东沟煤矿北翼采区与我矿南翼采区边界之间有40米的边界煤柱。
三、采区地质煤层顶底板A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含泥质成份,不稳定,易冒落,属软弱岩石。
A号煤层底板为泥岩,厚2.0m。
全区稳定发育,遇水软化或膨胀。
该泥岩极不稳定,开采时一般都留有护底煤柱,不揭露该底板,A号煤层底板为软弱岩石,曾经发生过因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煤矿采区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2)第一节采区概况 (2)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3)第三节采区储量 (5)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7)第二节采区服务年限 (8)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及采区参数选择计算 (9)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9)第二节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11)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选择 (14)第二节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15)第三节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16)第四节开采顺序 (17)第五节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17)第五章回采工艺 (19)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19)第一节回采工艺的确定 (21)第三节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2)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宏杰煤矿四采区位于井田南翼二水平,上(浅部)以+14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与一水平二采区相接;下(深部)以+1200m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以井田边界为界,北与二水平5采区为界。
二、与邻近采区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含煤地层为龙潭组,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基本可采煤层3层,厚度8.40m;三采区可采煤三层,见表1-2-2。
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一般厚2.10~3.20m,可采平均厚2.65m,容重为1.4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属特低硫中灰煤,煤层硫份在0.82%,灰份平均16.23%,可选性好。
顶板条件:1号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厚3.50m左右,具水平层理,节理较发育。
底板条件: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较软,无夹矸,吸水性较强。
2、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部,一般厚2.40~3.10m,可采平均厚2.75m,容重为1.56t/m3。
全区可采,煤层稳定。
顶板条件:9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4.0m左右,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具水平微波状层理。
采区设计
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本采区位于某矿井第二采区,采区上部标高-300m,下部标高为-650m,本采区沿走向南面为已采第一采区,北面邻尚未开采的第三采区。
1.2采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区内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区内涌水较小,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好。
煤层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1.3采区煤层赋存情况采区内有两层煤,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属于厚煤层。
煤层无瓦斯突出,顶底板稳定。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
煤层倾角约为20o左右,采区走向长约为2500m,倾斜长度为1030m。
运输大巷布置在-650水平,回风巷布置在-286,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2.1采区储量2.1.1采区工业储量Zg=2500⨯1030⨯8⨯1.35=27810000T2.1.2采区设计储量Zs=Zg-P1(P1为永久煤柱损失)P1包括断层保护煤柱、井田境界煤柱、阶段保护煤柱、采区边界煤柱。
采区边界煤柱:(1030-40)⨯40⨯8⨯1.35=427680T阶段保护煤柱:2500⨯40⨯8⨯1.35=1080000TZs=Zg-P1=27810000-(427680+1080000) =26302320T2.1.3采区可采储量Zk=(Zs-P2)⨯75%(P2为暂时煤柱损失)P2包括上山保护煤柱、区段保护煤柱。
上山保护煤柱:(1030-40)⨯60⨯8⨯1.35=641520T区段保护煤柱:2500⨯30⨯8⨯1.35=810000TZk=(Zs-P2)⨯75%=[26302320-(641520+810000)]⨯75%=24850800⨯75% =18638100T2.1.4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实际采区的/采区工业储量η=24850800/27810000⨯100%=89.36%>75%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工作制度:本矿井设计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半生产,一班检修。
采区设计
本区蒸发量大,约为降水量的一倍以上,湿润系数0.616。年均蒸发量为2825mm。年平均气温为15℃。常年风向多为北西和北东,以北西风速最大,风速达24m/s。最大积雪厚度为16cm,冻土深度为22cm,历年最早初冻日期为10月14日(1962年),最晚解冻日期为次年4月18日(1962年),最长冰冻期为170天。
三、主要河流及水体
该区段无有地表水体,仅有两条季节性冲沟从区内通过。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井田南部边缘的乌江河水及灌溉农田的红旗渠。
四、区内小煤矿开采情况
区内开采的小煤矿有:新华四矿,谢庄煤矿,安兴煤矿,据调查了解,这三个小煤矿都开采戊组煤层,距庚组煤层较远,不影响庚一下山采区的开采。
五、气象与地震
2、在开发庚一下山采区之前,必须对原**矿-225m水平水泵房、水仓及变电所进行核算,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扩容或扩建。
3、在形成采面之前,应先打区段泄水巷(兼作下区段的回风顺槽)泄水,以保证采面的回采安全。
4、应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职工培训,熟悉避灾路线。
5、本采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尤其是断层的走向延伸长度及摆动幅度有待查明。
8、F8逆断层
F8逆断层与F7逆断层基本一致,由43-17、43′-37、43′-38孔控制,在采区内走向延伸长度约900米,走向NW-SE方向,倾向NE43°左右,倾角60°左右,落差约35米。它与F7断层在43勘探线以东交会后向东延伸到七矿井田范围内,称之为焦店三号逆断层。
设计附图目录
顺序
采区设计
XX煤矿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XX煤矿年月XX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建设规模: kt/a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XX煤矿年月参审设计人员名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 (5)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10)第二章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 (13)第一节水平及采区划分 (13)第二节采区尺寸、采区巷道布置 (13)第三节采煤方法及机械配备 (14)第四节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6)第五节巷道掘进 (18)第六节采区建设工期 (19)第三章通风系统 (20)第一节概况 (20)第二节采区风量计算 (21)第三节采区风量分配 (22)第四节矿井等积孔 (22)第四章供电系统 (23)第一节采区电力负荷 (23)第二节采区供配电 (24)第三节监测监控系统 (26)第五章提升及运输系统 (27)第一节提升系统 (27)第二节运输系统 (31)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XX位于东南部,距区 32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4°12′43″-104°13′21″,北纬26°06′34″-26°07′40″之间。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矿区西北8千米处的鸡田公路相接,距运距62千米,至曲靖市130千米,交通方便。
行政区划隶属东山镇管辖。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如下二、矿井开拓方式XX为平硐、斜井联合开拓,主井筒铺设DTL80胶带运输机,配用电机KBY-55,主要作运输原煤、铺设电缆、管子、进风用,兼作行人;平硐及材料上山铺设8Kg/m轨道,安设XX绞车配XX KW电机,用作矸石提升、下放材料、敷设管线、进风、行人。
三、矿井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安设FBCZNO11(2台)、DCFNO9(2台)主通风机配30KW、15 KW电机作机械抽出式通风。
四、矿井能力矿井设计能力为9万t/a,核定能力为6万t/a。
第二节矿井开采现状一、矿井开拓矿井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边界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的交通位置、开采范围及周边情况。
湘东八矿矿井位于永兴县马田镇内。
东西走向长3.53km,南北倾向宽1.56km,面积约5.06 km2。
开采上限标高为+236m,下限标高为-400,现已开采至-180水平。
地理坐标:东经117°”,北纬27°”。
铁路有京广线、公路有107国道、矿区内有矿用窄轨铁路,往西经马田矿业公司矿部直抵马田煤业公司集中煤仓,往东经高泉塘可达新星,湘东八矿距京珠高速公路马田出口只有2km,距107国道有5km,本井田交通十分方便。
二、矿区自然地理、水源和电源、区域经济和建设材料矿井地形属丘陵地形北高南低, 地表水系较发育,从北流向南,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增大,旱季减少,大气降水和老窑水是矿井涌水的主要补给源。
区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降雨量最大为1870.90mm,最小为906.9mm历年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7.7℃,年平均气温+16.1~18.2℃,适宜植物、农作物生长。
矿井水源、电源条件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生产建设用材料供应方便,当地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三、矿井开拓部署概述矿井采用底板斜井开拓。
在井田中央布置一条主井和一条副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信网方式。
矿井共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开采标高为+236m~±0,共布置11、12、13三个采区;二水平开采标高为±0~-200m,共布置21、22、23三个采区;三水平开采标高为-200~-400m,共布置31、32两个采区。
一水平已开采完毕,二水平已采至-180m。
三水平为接替水平,目前正在开拓准备中。
四、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矿井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37年。
第二章采区位置、范围、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一、采区名称与位置本设计采区为湘东八矿三水平的第一个采区,即32采区。
煤矿采区设计范本12页word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一、交通位置能源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
矿区位于XX县城南东方向,公路里程56千米处(简易公路),地理坐标:东经104°25′00″—104°26′00″,北纬25°32′15—25°33′15″,面积2.39平方千米。
省级公路从大河西部通过,大河镇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里程约26千米,富源至曲靖65千米(二级路面),贵成线支线经过富源县城,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
二、矿井情况该矿井位于××矿一水平右翼,东以矿井边界为界,西与六采区相临,东翼1950等高线为界,西翼1700m等高线为界,走向平均长度1200m,采区平均倾斜长800m,采区面积为0.45Km2。
采区可开采煤层为K9一层煤,K9平均厚度2 m,煤层的倾角平均为170,一层煤均为主焦煤,煤的密度均为1.4t/m3。
能源煤矿矿区属低—中山区,地势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地形切割剧烈。
区内最高点为北东区无名山梁,海拔标高+2181.72米,最低点为南部小溪沟,海拔标高为+1823米,最大相对高差358.72米。
第 1 页第二节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一、煤层顶底板情况煤层伪顶为粘土岩及砂质泥岩。
粘土岩厚0.05~0.2m,鲮片状,松软易土脱落;砂质泥K9岩厚0.2m~0.4m,灰黑色、厚状、质硬。
直接顶为厚0.05m~0.15m等间距互层的层状、似层状菱铁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为6m~10m,基本顶为中等稳定顶板。
伪底为厚0.1m~0.3m的碎屑状粉砂质粘土岩,水侵呈粘糊状,易膨胀。
直接底为透境状、藕节状菱铁质粉砂岩包裹于泥质粉砂岩中。
厚度为4m~5m。
二采区地质构造采区内为向斜构造,向斜两翼为单斜构造。
单斜产状:左翼213°NE∠17°右翼1°SE∠17°在开采时可沿向斜轴布置上山巷道。
精编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精编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一、煤矿概况镇雄县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该煤矿采区设计的目标是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该煤矿的基本情况:1.煤矿类型:地下煤矿2.矿区面积:500平方公里3.矿井类型:立井4.煤矿产量:年产煤量200万吨5.煤矿设备:拥有全自动采煤设备、通风设备、运输设备等二、煤矿采区设计方案1.采区规划:根据煤矿资源分布情况,采用分层开采方式,合理确定采煤界限和矿井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采区布置:按照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将矿井分布在矿区不同地带,将煤矿设施和生活设施分开,减少设备互相干扰,提高生产效率。
3.通风设计:煤矿通风设计是煤矿采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新鲜,降低瓦斯浓度和粉尘含量,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风系统应该包括主风机、通风巷道、通风井等设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
4.采煤设备选择:在煤矿采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采煤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针对该煤矿的情况,应选用适应煤层厚度和倾角的全自动采煤设备,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安全监测设备,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5.采区安全:煤矿采区设计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在煤矿采区设计中,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严格执行安全标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三、经济效益预测根据该煤矿采区设计方案,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经济效益:1.年产煤量增加: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布置和设备选择,预计年产煤量将增加到300万吨以上,大幅提高煤矿生产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生产成本降低:采用全自动采煤设备和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煤炭产值。
3.环保效益提升: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设备选择,降低了瓦斯排放和粉尘含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煤矿的环保效益。
四、结语煤矿采区设计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煤矿高效、安全、环保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交通位置山西柳林凌志成家庄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柳林县城北12km的成家庄镇成家庄村一带。
行政区划隶属柳林县成家庄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32′34″—37°33′43″,东经110°52′21″—110°53′42″。
柳(县)—临(县)公路从井田东部经过,有简易公路与307国道和柳林县城相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低山区,黄土覆盖广泛,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以侵蚀性黄土梁、峁为主,井田地势总体西北低东南高,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脊梁上,海拔1097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沟谷,海拔820.40m,最大相对高差276.60m。
属中低山区。
三、河流水系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季节性排洪支叉冲沟,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分别汇集分叉冲沟,向西经各大沟谷流入黄河。
该区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地处山西黄土高原西部,吕梁山中部,属大陆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气温多变。
气温:年平均气温8.9℃,最高是7月份,平均约22.7℃,最低为1月份,平均约-10℃。
气温极端值:最高32.5℃,最低-26.1℃。
降水量与蒸发量:该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全年降水量为374.4-577.7mm,平均464.3mm。
其中7-9月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
降水量最少是一月份,约为15mm,仅占年降水量的3%左右。
年蒸发量为1482—1941 mm,平均为1711mm。
5-6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0%;最小是1月份,仅为全年蒸发量的0.5%。
全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左右,所以该区气候干旱。
无霜期:一般为当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全年无霜期125d。
冻结深度:最大冻土深度0.9m。
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为53-60%。
《某矿采区设计》word版
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的选择1、煤层赋存条件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批准开采的山西组3号和太原组8-2、15-1、15-3号煤层,现将各煤层分述如下:位于山西组下部的3号煤层,上距K8砂岩28.37~39.60m,平均33.47m。
下距K7砂岩3.83~20.03m,平均13.05m,下距8-2号煤层31.23~75.56m,平均54.39m。
煤层厚5.80~7.27m,平均厚6.64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层位、厚度均稳定,全井田可采(部分已采空)。
3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多为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
位于太原组三段下部的8-2号煤层,上距K5灰岩下10.45~17.78m,平均14.44m,下距K4灰岩10.13~19.91m,平均14.53m,上距3号煤层31.23~75.56m,平均54.39m,下距15-1号煤层46.59~64.19m,平均61.76m。
煤层厚0.50~2.42m,平均1.66m,局部含一层夹矸,层位较稳定。
对比可靠,全井田可采。
8-2号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
位于太原组一段上部的15-1号煤层,上距K2石灰岩2.67~6.96m,平均5.36m,上距8-2号煤层46.59~64.19m,平均61.76m;下距15-3号煤层2.45~5.37m,平均4.13m。
煤层厚0.74~1.37m,平均厚1.05m,无夹矸,层位、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
15-1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15-1号煤层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位于太原组一段下部的15-3号煤层,上距15-1号煤层2.45~5.37m,平均4.13m,下距K1砂岩1.73~4.59m,平均3.19m,煤层厚0.56~1.91m,平均1.46m。
结构较复杂,局部夹2~3层夹矸,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全井田可采。
15-3号煤顶板多为泥岩,底板多为泥岩、铝质泥岩和细粒砂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区设计范本序论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该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在“井巷工程”、“采矿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认识实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区设计把所学的主干专业课程《采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随着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将有所改进和提高,其具体事宜要在专业课程设计大纲的基础上。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采区设计达到下列目的:1 系统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
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2 掌握采区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3 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文字编写、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设计说明书内容1 采区概况:叙述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寄与临近采区的关系,采区边界的确定等。
2采区地质概况:采区范围内煤层赋存条件、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数目、煤质、煤的自燃性、瓦斯等级、顶底板岩石厚度、岩性、采区地质构造、水纹地质条件等、计算采区储量。
3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内同采的工作面数目、工作面配产情况与接续情况,编制采区内回采工作面接替图表、掘进工作面接替图表、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4 选择各层煤层采煤方法,确定回采工艺方式、工作面支护形式和支护设备、采煤机和运输机类型。
确定工作面进刀方式、截割方式、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工作面推进度等。
5 划分区段或条带,确定工作面开采顺序。
6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采区巷道布置最优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
7 确定采区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矸、运料系统及通风系统。
列表说明采区设备主要参数。
8 选择采区上、中、下不车场形式,并附插图。
9 编制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采区走向长度、斜长、区段数目、采煤方法、采面长度,采区可采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采区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采掘面头数比等。
四、设计题目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采区设计生产能力120、150、180、200万吨1#煤层倾角20°,厚度3m,埋深400,采区面积1.5km×1km2#煤层厚度3m,层间距30m瓦斯:CH4含量在0-5.21ml/g间,平均1.83ml/g矿井涌水量:正常涌水量300m3/h,最大涌水量600m3/h直接顶板硬底板硬煤质硬第一章采区概况采区概况:叙述采区位置、开采范围、及与临近采区的关系,采区边界的确定等。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1#煤层和2#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以上综合柱状图。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米,煤层露头为-30米。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1#煤层底版下方25米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叙述采区范围内煤层赋存条件、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数目、煤质、煤的自燃性、瓦斯等级、顶底板岩石厚度、岩性、采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计算采区储量。
煤层地下开采近水平煤层〈8°缓斜煤层8~25°中斜煤层 25~45°急斜煤层〉45°所给条件煤层倾角为20°因此为缓斜煤层,煤层地下开采薄煤层〈1.3m中厚煤层 1.3~3.5m厚煤层>3.5m所给条件煤层厚度3m因此为中厚煤层。
瓦斯等级划分为三级: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以下;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以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指在采掘过程中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CH4含量在0-5.21ml/g间,平均1.83ml/g即平均在1.83m3/t,最高是5.21m3/t,所以为低瓦斯矿井。
该煤层赋存在地下400m,煤层倾角为20°,为低瓦斯矿井,煤质为无烟煤,颜色为钢灰色,条痕为深黑~灰黑色,似金属光泽,硬度和密度在煤中最大。
挥发分低,固定碳高,燃点高,不易自燃,火力耐久。
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1#煤层和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4,1#煤层和2#煤层属于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
1.确定采区走向长度因为井田走向无大的地质变化,采区走向长度应从技术上可能和经济上有利的原则来确定。
区段平巷布置在煤层底板的硬砂岩中,巷道容易维护,采区走向长度可以适当加长。
煤层平均倾角为20°,为缓斜煤层,开采条件较好,采掘机械化程度高,采区集中巷采用皮带运输机,生产能力较大的采区其走向长度为1000~1500,综采工作面单面布置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
双面布置时,走向长度不小于2000m。
普采双面布置一般为1200~1500m。
因为采区走向长度为2000m,综采工作面双面布置,走向长度设计为2000m。
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防水煤柱,下部留30m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1000-60=940m的长度,走向长度1500-15×2=1470m。
2.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回采工作面长度采区倾斜长度为940m,走向长度为1470m。
采区划分为4个区段,每个区段倾斜长度为235m,区段斜长内一般设置一个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因此区段斜长就等于采煤工作面长度加上区段平巷宽度和护巷煤柱的宽度,护巷煤柱宽度根据矿山压力的大小和所采取的护巷方法分别为0~15m厚煤层有煤柱护巷时区段煤柱宽度可达20m。
护巷煤柱宽度取15m。
一般而言,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250m,巷道宽度为4m~4.5m,本采区选取4.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50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4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5米,两区段间留有较大煤柱,取30米。
故工作面长度为:L =(1000-30×2-5×4-8×4.5)/4=220m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①从煤层地质条件考虑该采区内的三层可采煤层的地质条件较好,无断层,煤层倾角为20°,煤层厚度适中,顶底板较稳定,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所以布置220米的工作面比较合适。
②从工作面生产能力考虑工作面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
正规循环每天进六刀,采煤机滚筒截深为600mm,所以1#煤层的工作面实际年生产能力为:330×0.6×3×3×3×220×1.4×0.95=156.4 (万吨)能够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一个工作面生产就能够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并且考虑到其他各个方面对生产的影响,工作面的长度确定的合理。
③从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角度考虑采区生产选用的设备均为国内先进的的生产设备,工作面选用的250米刮板输送机能够利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能够与时俱进的跟上技术的发展。
由于现在提倡管理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所以工作面长度为220米在管理上是毫无问题的。
④从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考虑该采区的顶板较稳定,工作面可以适当的加长,综采工作面的长度一般在180~250m,所以选择的工作面的长度为220米较合适。
另外,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较低,通风问题能够解决。
⑤从巷道布置角度考虑由于采区倾斜方向长为1000米,除去煤柱宽及巷道宽116米,剩余884米,把每个工作面长度定为220米,884÷220=4,正好为4工作面。
⑥经济合理的工作面工作面的长度与地质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关系十分的密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根据条件,以高产量、高效率为原则选择合理的工作面长度。
合理的工作面以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为目标。
尽量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减少巷道的维护时间,降低回采总成本,使设备、资源得到最高利用。
3、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回采工作面是沿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推进,采用走向长壁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N=(L-S0)/(l+l0)式中:L ----- 煤层倾斜方向长度(m);S0 ---- 采区边界煤柱宽度(m);l ----- 工作面长度(m);l0 ---- 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故l0取5(m)。
N=(1000-30×2)/(220+10) = 4.08,取4 .4、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1) 采区的工业储量Zg=H×L×(m1+m2)× γ式中: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H---- 采区倾斜长度,940m;L---- 采区走向长度,1470m;γ---- 煤的容重,1.40t/m3;m1---- 1#煤层煤的厚度,为3.0米;m2---- 2#煤层煤的厚度,为3.0米;Zg=1000×1500×(3.0+3.0)×1.4=1260万t/aZg1=Zg2=1000×1500×3.0×1.4=630万t(2) 设计可采储量ZK=(Zg-p)×C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本设计条件下取80%。
Pm1= Pm2= 30×2×1500×3.0×1.4+15×2×(1000-30×2)×3.0×1.4=48.8万tP---- 上下两端永久煤柱损失量,左右两边界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30m防水煤柱,下部留30m护巷煤柱。
ZK1= ZK2= ( Zg1-p1)× C1=(630-48.8)×0.80=464.96万t5、验算采区采出率C对于1#、2#厚煤层:C1=C2 =(Zg1-p1)/Zg1式中:C1-----采区采出率,% ;Zg1 ---- 1#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p1 ---- 1#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取Zg1×6% ;C1=(Zg1-p1)/Zg1 =(630-48.8)/630= 92.25% > 80%满足要求。
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内同采的工作面个数、工作面配产情况与接续情况,编制采区内回采工作面接替图表、掘进工作面接替图表、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