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十二条心理现象,你的思维会变得更清晰,思考也更理性

合集下载

25种人类出现的心理学现象

25种人类出现的心理学现象

25种人类出现的心理学现象导语:人类作为复杂的心理生物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25种常见的人类心理学现象,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

1. 选择偏差: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受到情绪、个人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

比如,社交媒体上的滤波器永远只会显示给人们他们想看的内容,形成信息的选择性。

2. 羊群心理:人们倾向于追随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以避免与主流观点不符合或被孤立的感觉。

这种心理现象在消费、投资和政治等方面有明显体现。

3. 定义陷阱:人们在讨论问题或争论时,常常陷入定义不清晰的陷阱中,争论的焦点转向对术语的理解,而忽略了问题本身。

4. 短期满足心理:人们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而忽视长期利益。

这种心理现象在购物、饮食和金钱管理等方面很常见。

5. 自我实现预言:人们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结果,并使他们的预言成为现实。

这一现象在教育和领导力中具有重要影响。

6. 认知失调:人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时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他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7. 社会认同:人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为了符合社会期望,他们可能压抑自己的独特性和追求。

8. 心理适应:人们倾向于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境,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压力。

9. 集体无意识:人们在群体行为中往往追随无意识的规则和信念,这使得群体行为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10. 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容易受到已有信息的影响,往往会过分依赖起始点或锚点,而无法灵活地考虑其他因素。

11. 投射:人们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12. 合作与竞争:人们既有合作的倾向,又有竞争的需求,这取决于情境和个体的目标。

13. 自我确认: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认知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以维护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当我们开始关注心理现象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心智的复杂和多样性。

心理现象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包括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

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这种自我认识的提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成熟、理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其次,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而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以让我们更加敏感地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种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此外,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而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心理素养的提升可以使我们更加坚韧、乐观、积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总的来说,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开始,积极关注心理现象,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使自己更加成熟、理性、积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

十二种基本正向情绪

十二种基本正向情绪

十二种基本正向情绪在你阅读以下十二种基本正向情绪(根据「人类情绪等级表」)的说明时,请仔细想想以现阶段的人生而言,每一种情绪可能对你有何帮助,并试着抛开任何可能会让你抗拒调高特定情绪音量的想法。

以下这些感觉都非常有益,但是其中最强而有力的,就是包含所有感觉的情绪,也就是「爱」。

一、爱爱曾经被形容为摧毁黑暗的一道明亮白光,使我们从内在散发出光芒。

当我们允许爱的光芒向外照耀时,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振奋了他人的人生。

向苦恼或失意的人表达关心,在这些受到激励、调高自己命运开关上爱的音量的时候,你可以观察那股神奇的效果。

这种情绪使我们感觉有活力、充满生气、无畏且满怀希望--即使黑暗包围我们的时候也一样。

一点点的爱鼓励我们将一切转换成爱,因为我们知道爱的感觉有多惊人,而且感受到爱的强大力量。

爱之所以拥有如此难以置信的力量,原因之一在于:爱很迅速且很容易以倍数成长。

当你本身创造出爱的感觉时,其它人会受到激励,也同时转换到爱的轨道上。

他们的爱会影响与其互动的人,然后这种情绪会持续散布。

爱可以协助你克服任何逆境,因为它带来宽恕和同情的力量。

爱让你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帮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

同时,爱也让你宽恕自己。

当你体验爱的时候,尽管有任何障碍,你都能够继续下去,因为爱替你加油。

它就像是世界上最营养的食物,让你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正向的能量和慈悲。

爱会治疗并激励每一个接触爱的人--而这个世界需要治疗。

因此,连那些你并不是非常喜欢的人也要爱护,就显得相当重要。

调高爱的开关,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出现,因为你愿意接受每一个正向的可能性。

创造力源自于内心神圣的爱。

二、信心信心是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是一种信念,是某种即使没有明确证据却相信确实存在的东西。

信心有许多种,包括对上帝的信心,怀抱信心正向看待某一情境的结果,或者对你人生的某项大计画有信心,从那计划可以了解你必须忍受的艰苦。

你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也就是自信,我们在本章稍后会探讨这个观念),或是对他人有信心。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

50 条不可不知的心理小常识1. 心理应激反应:人在面临重大压力或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2. 沉没成本效应:人们往往因为已经投入了很多而不愿意放弃,即使继续下去可能是不理智的。

3. 峰终定律:人们对一段经历的记忆主要取决于高峰(最强烈的时刻)和结束时的感受。

4. 禀赋效应:当拥有一件物品后,会高估它的价值。

5.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未完成的任务往往比已完成的任务更让人印象深刻。

6. 鸡尾酒会效应:在嘈杂的环境中,仍能专注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7. 延迟满足:能够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而放弃即时的满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

8. 旁观者效应: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帮助他人的意愿会降低。

9.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的进步。

10. 道德许可效应:在做了一件好事后,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

11. 变色龙效应: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和语言。

12. 门面效应:先提出一个大的、可能被拒绝的请求,再提出一个小的请求,小请求被答应的可能性增加。

13. 鸟笼逻辑:如果有一个鸟笼,人们就会倾向于买一只鸟放进去。

14. 自我实现预言:相信自己能成功,往往更容易成功。

15. 羊群效应:盲目跟随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16. 出丑效应:偶尔犯点小错的优秀者,比完美无缺的人更受欢迎。

17. 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多人承担时比一人承担时,个体的责任感更弱。

18. 晕轮扩展效应:对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的认知会扩散到其他方面。

19. 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否认、投射等,是人们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

20. 酸葡萄心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说它不好。

21. 甜柠檬心理:拥有的东西不好,却硬说它好。

22. 刻板印象威胁:担心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对所属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从而影响表现。

23. 社会懈怠:群体一起工作时,个人的努力程度会降低。

2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界的阻力越大,恋人之间的感情越深。

28 15条心理学知识,手把手教你读心术

28   15条心理学知识,手把手教你读心术

15条心理学知识,手把手教你读心术1,交谈时十指交叉多为自信者,有肯定与理解之意。

2,主动地轻微的肢体接触,表示对方对你有好感。

3,无意间女生对你撩头发,并对你微笑,表示她想吸引你。

4,想吸引对方的人已经被对方吸引了。

5,感觉是大脑通过综合判断反馈给你的信息。

他是个什么人,你的大脑已经告诉你了,这种感觉多为准确,如果一个人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尽快远离。

6,一个人越吹嘘什么,往往越缺少什么。

7,喜欢背后讨论别人不是人的,一律拉黑吧。

当有人评价一个人不足的时候,他总是保持沉默,那么这人品还是不错的。

8,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

9,一个人如果具备以下特征,基本上可以判定为INTJ。

善于分析,总结,判断。

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喜欢追根究底,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

对文字,语言敏感。

抽象思维能力强,能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善于将事情概念化,善于从中推论出原则或预测趋势。

擅长策略性思维。

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把它当作针对个人的问题。

10,喜欢独来独往,情感淡漠,并不一定是孤僻,多半是有着重要的事情要做,或者思想深度高于周围的人。

11,独来独往,计划狂,思想异常成熟,善于伪装各种性格混迹人群,是INTJ最大的特征,发现成熟的INTJ不易被发现。

12,做事情喜欢推卸责任,不是想如何做好而是喜欢单纯地发泄不满的人,很大可能有些家庭缺陷,这种习惯往往是父母影响而来的。

13,爱冒险的人最怕无聊,喜欢平静的人生活中多半是在坐火车。

14,看一个人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一个人在宣布做某件事时反应了他不经常做某事,例如:我明天要好好学习,今天我要泡一天的图书馆。

15,性格冷漠,孤僻的人多半受过情感的创伤,以此来保护自己。

但是如果得到这类人的肯定就会掏心掏肺地对你好。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这些现象就像是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魔鬼,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又奇妙的心理现象吧!1. 心理现象概述1.1. 定义和作用心理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思考、感觉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各种模式。

它们就像是大脑的幕后工作者,让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反应。

比如,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早睡,但一到晚上就忍不住刷手机?这就是心理现象在作怪啦!1.2. 影响这些现象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左右我们的决策和情感。

例如,购物时看到打折信息,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非买不可?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心理学原理呢。

2. 常见的心理现象2.1. 从众效应你有没有发现,大家都在做的事,你也会忍不住去做?比如,朋友们都在推荐某个新开的餐厅,你就想去尝尝。

这个现象叫“从众效应”。

人们往往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觉得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没错,从而跟风。

2.2. 确认偏误有时候,我们会只关注自己已经相信的东西,忽略与之相反的信息。

这就像是你心里已经决定某个明星很有才华,哪怕看到别人对他评价不高,你也会选择性忽略。

这种心理现象叫“确认偏误”。

简单来说,就是“心里有谱”的结果。

2.3. 选择性记忆是不是觉得有些事情记得特别清楚,有些事情却完全忘了?这其实是“选择性记忆”的作用。

我们往往会记住那些对自己有利或令人愉快的事情,而把不愉快的记得更模糊。

就像是你能记得生日派对上的美好时光,却总是忘记那一大堆未完成的工作。

3. 如何应对这些心理现象3.1. 自我觉察认识到这些心理现象的存在是第一步。

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因为从众效应而做出决策时,可以多问自己几次:我真的需要这样做吗?这能帮助你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3.2. 调整心态面对选择性记忆,试着保持客观。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妨多去寻找其中的积极面,这样能帮助你平衡记忆,保持心理健康。

不可不知的73条心理定律

不可不知的73条心理定律

不可不知的73条心理定律1. 墨菲定律。

-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比如你担心上班迟到,结果一路遇到各种小状况最终真的迟到了。

2. 蝴蝶效应。

-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说明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3. 破窗理论。

-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4. 帕金森定律。

-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例如一个臃肿的部门,大家都在忙碌但成果寥寥。

5. 晕轮效应。

-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就像看到一个人长得好看,就会觉得他其他方面也都优秀。

6. 霍桑效应。

- 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

比如员工知道老板在观察自己工作时,会表现得更努力。

7. 习得性无助实验。

- 经过训练,狗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助感。

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后也可能产生类似的习得性无助心理。

8.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有潜力,这些学生往往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9. 马太效应。

-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在社会中,资源往往会向已经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或群体聚集。

比如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10. 鲶鱼效应。

- 在一群沙丁鱼中放入鲶鱼,沙丁鱼会因为鲶鱼的搅动而保持活力。

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就像放入鲶鱼,可以激发员工的活力。

11. 责任分散效应。

- 当群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减弱。

十大心理定律

十大心理定律

十大心理定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其中有许多心理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十大心理定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

一、洞察力定律洞察力定律指出,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洞察力常常发生在我们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之前。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不断地处理信息,然后突然产生一个解决方案。

因此,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让大脑自由思考,不要过早下结论。

二、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模糊而广泛适用的描述,认为这些描述与他们自身有很高的相关性。

这一定律揭示了人们对于赞美和称赞的渴望,即使这些赞美并不准确或不具体。

三、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行为和信念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冲突,当行为与信念不一致时,会产生不适感。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人们往往会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例如改变信念或行为。

这一定律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进行自我合理化。

四、忠诚度定律忠诚度定律指出,顾客对于自己曾经做过购买的品牌或产品会产生一种忠诚度。

这种忠诚度使得顾客更倾向于继续购买同一品牌或产品,即使存在更好的替代品。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以保持长期竞争力。

五、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的自我认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社会互动而形成的。

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这一定律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追求社会认同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六、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已有信息的影响,产生一种倾向性。

例如,当我们面临购买决策时,第一个价格通常会成为我们后续决策的锚点。

因此,销售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定律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七、埃克曼面孔定律埃克曼面孔定律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具有普遍性,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无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七种基本情绪:愤怒、恶心、恐惧、快乐、悲伤、惊讶和蔑视。

这一定律为情绪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2个心理学冷门知识

12个心理学冷门知识

12个心理学冷门知识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考、感觉、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着人们内心的奥秘。

以下是12个有趣的心理学冷门知识,让我们一探究竟。

1. 意念运动:大脑想象运动,也可以激活同样的肌肉神经,产生类似于真实运动的效果。

2. 精神分裂症与创造性思维:虽然精神分裂症会对患者的思维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都被认为患有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创作天赋也常常得以保留。

3. 声音的感知:人类可以听到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听力范围。

4. 妄想症与控制妄想:妄想症患者会因为认为自己在被控制而产生极大的焦虑和恐慌。

5. 梦的作用:梦不仅是短暂的思维活动,同样也在睡眠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记忆和情绪处理。

6. 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人脑已经被证实可以不受任何损害地移除其30%的海马区和周边结构,但当海马全部移除后,记忆将彻底消失。

7. 失语症与大脑重建: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会因为大脑损伤而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大脑可以通过重建神经回路来恢复语言能力。

8. 幻觉:幻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但是人们也可以通过艺术和设计来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幻觉效果。

9. 抑郁症与社交媒体:研究表明,使用社交媒体时间长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10. 恐惧感受:相对较小的动物和物品,比如蜘蛛和蛇,通常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感受。

11. 偏执狂与控制妄想:偏执狂患者常常因无法控制周围环境而产生控制妄想。

12. 长时记忆:人的长时记忆存储在大脑内不同的区域,数据的保存往往需要不断加强,这也是不断强化记忆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冷门知识,它们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复杂性。

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世界。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以及行为的科学领域,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一、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当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或经历时,出现与已有的信念、价值观或自我形象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会给人带来不适感,使我们感到不安或困惑。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我们会采取一些策略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例如重新解释情况,改变行为或降低心理紧张。

认知失调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当一个吸烟者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时,却仍然继续吸烟,这就是一种认知失调。

二、选择困难选择困难是指当人们面临多个选项时,很难作出决策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选择,如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职业选择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职位。

这种选择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各种选项存在过高的期望,同时也担心做出错误的决策。

选择困难常常导致我们犹豫不决、拖延决策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为了克服选择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明确目标、优先级和权衡利弊等。

三、关注偏差关注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倾向于更关注突出的、引人注目的信息,并忽视其他不太引人注意的信息。

关注偏差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当某个事件引起公众关注时,媒体会更倾向于报道相关的话题,而忽视其他同样重要但相对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内容。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受到关注偏差的影响,容易在选择时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从而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或决策因素。

了解关注偏差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四、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在面临决策时,倾向于跟随主流意见或大多数人的行为。

这种现象源于人类的社会性,我们往往倾向于追随其他人的行为,以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

羊群效应在投资、购物、投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股市上涨时,更多的人会加入购买股票的行列,而当股市下跌时,则会产生抛售的冲动。

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

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

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包括情感、思维、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情感方面1. 情绪化: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

2. 焦虑: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危险而感到紧张和担忧。

3. 抑郁: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失去重要事物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消沉。

4. 恐惧: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的害怕、紧张和不安。

5. 嫉妒:对他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感到羡慕和嫉妒。

6. 爱恨交加:同时存在着爱和恨两种情感,如对亲人或伴侣的爱与恨。

7. 幸福感:对自己生活状态满意,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愉悦感受。

8. 感恩:对他人给予自己帮助或关爱表示感激和回报。

二、思维方面9. 记忆:对过去的经历和知识进行存储和回忆。

10. 学习:通过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11. 推理: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判断。

12. 决策:在面对选择时,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做出最佳决策。

13. 创造力:通过创造性思维来产生新的想法、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

14. 智商:智力水平的表现,包括语言、数学、空间等方面的能力。

15. 情商:情感智力水平的表现,包括自我认知、情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16. 直觉:凭借直觉感受来做出决策或行动。

17. 逆向思维:采用与常规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三、意识方面18. 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和独立性的认知和体验。

19. 知觉:通过感官接收外部环境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意识体验。

20. 意识流:一种连续而无序的心理体验,包括思维、感觉和想象等。

21. 意识分裂: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意识的分裂和混乱。

22. 梦境:在睡眠时产生的虚幻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和情感等方面。

23. 神经网络:大脑中神经元之间形成的复杂网络,负责信息处理和传递。

24. 催眠状态:通过催眠师的引导,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常识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常识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常识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常识1.望远镜效应:人们往往倾向于把长远未来的问题看得更加模糊,而将眼前的事情看得特别清晰。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望远镜效应。

2.权力反应:权力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拥有权力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冷漠、自私和不敏感的行为。

3.压力与性能: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或学习的表现,但过度的压力会对个人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4.非言语沟通:人们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如姿态、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5.群体心理:在群体中,人们往往会受到集体思维和从众行为的影响。

6.注意力: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往往只能集中在一小部分信息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忽略周围的细节。

7.认知失调理论:当个人的态度、信念或行为与自身目标或价值观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引发不适感。

8.暗示性心理学:暗示性词语、符号或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感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9.近朱者赤:人们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周围有积极交往的人更容易拥有积极的心态。

10.学习曲线:学习新技能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曲线,最初的学习进展很快,之后逐渐变缓,直至达到一定的水平。

11.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体的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态度会对其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12.强化: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法。

正面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负面强化则是通过避开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

13.选择困难:当面对过多的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惑和犹豫,难以做出决策。

14.刻板印象:人们往往会根据一些外在特征,如种族、性别和职业等,快速形成关于他人的判断和印象。

15.当代社会的焦虑: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16.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感知和追求,对他人是否公平地对待自己具有重要影响。

17.增强自尊:提高自尊感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18.心理暗示:通过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

师生沟通中的14个心理效应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对话(语言)进行的。

对话的质量,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

不同的班主任沟通能力的差别是巨大的,有的老师似乎天生就会和学生打交道,既有亲和力,又有一定的谈话技巧,说出的话让人感觉很温暖、舒服,学生很容易听进去;而有的老师明明是想帮助学生,但是三句话就能把人说得跳起来,好心被完全曲解,不仅没有达到教育效果,反而让师生之间的误会、隔阂变得更深。

因此,熟知并运用一些与沟通有关的心理效应就显得很有必要。

如果我们能对曾经取得成功的精彩案例做一些理性的整理和反思,之后有意识地把这些心理效应用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这将有助于我们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以下我选出与沟通关系较为密切的14种心理效应,结合一些案例,逐一加以分析。

第一个效应: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把自己和对方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自己人效应”是指听者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无论是个别谈心还是在全班讲话),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和教师用人称加以区别,特别是在说到一些不良现象时,习惯于说“你们怎么会这样……”“我要求你们……”。

这样的说法可能是下意识的,但是学生听了之后感觉很不好,仿佛学生和教师是对立的双方。

因此,在与学生说话时,班主任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少用或不用“你们”,实在需要特指学生时,也尽量改用“大家”这样委婉的称呼。

所谓“自己人”,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是自己人,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和学生是自己人。

下面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感觉的例句。

①好孩子,你是我的骄傲!②你喜欢××(某歌星或某作家的名字)?真巧,我也很喜欢……③我们居然是同一个星座的……④你真像我女儿(儿子)……⑤我们一起来渡过这个难关……第二个效应:以心换心——角色置换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

50个常见心理现象的概述

50个常见心理现象的概述

50个常见心理现象的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领域,而心理现象则是指在人类思维和行为中常见的表现和特征。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概述50个常见心理现象,帮助您了解更多关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现象和特点。

1. 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长时间的决策过程会消耗人的意志力和大脑资源,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2.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 人们在面临压力时,身体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心率加快、焦虑等。

3. 幻觉(Illusion)- 感知的错误解释或扭曲,使人误以为看到或感受到了不存在的事物或情境。

4. 预期效应(Expectation effect)- 当人们对某种结果有预期时,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会受到这种预期的影响,可能导致自我实现预言。

5. 偏见(Bias)- 人们在思考和决策时会被自身的信念、偏好和经验影响,导致主观性和片面性。

6.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当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之间存在冲突时,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和不稳定。

7.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卡尔·荣格提出的概念,指人类共有的无意识心理结构,包括原型和神话符号等。

8. 追逐奖赏(Chasing rewards)- 人们倾向于追求奖励和满足感,这种追逐行为可能导致过度努力或沉迷。

9. 反射(Reflex)- 在面临刺激时,人们会出现自动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不需要经过思考。

10. 情感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 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可以通过非语言和语言的方式传递给他人,相互影响。

11. 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 人们试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效率降低。

12. 记忆回忆(Memory recall)- 人们在回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记忆瑕疵、遗忘或虚构。

13. 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当人们相信某种情况或结果时,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以一种方式来实现这种预期。

10大心理定律。

10大心理定律。

10大心理定律。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定律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下面将介绍10大心理定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

1. 赫尔曼定律:也称为“赫尔曼效应”,它指的是人们对于一个整体的感知受到各个部分的影响。

赫尔曼定律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感知不仅仅取决于它的整体形象,还受到其中各个部分的影响。

2. 洞察力定律:洞察力定律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常会通过重新组织和重组信息来获得新的洞察力。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或者放松一下,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3. 形象定律:形象定律也称为“形象效应”,它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个形象或符号的感知和理解往往受到其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影响。

形象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来设计形象和符号,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4.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而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应该考虑到其个人特质和环境因素。

5. 权威定律:权威定律认为,人们倾向于遵从权威的指令和建议。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权威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该警惕权威的滥用和盲目的从众行为。

6. 社会认知定律:社会认知定律指出,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使用心理学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比如说“相似性原则”、“互惠原则”等。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普遍规律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

7. 心理对比定律:心理对比定律指出,人们往往通过将事物与其相邻事物进行比较,来评估和判断事物的价值和特性。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考虑到相邻事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8.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从而产生不适感。

生活中常见心理学现象及心理分析

生活中常见心理学现象及心理分析

生活中常见心理学现象及心理分析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领域,我们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都受到心理学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本文将就这些现象进行心理分析。

一、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面对心理压力和不适应环境时常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回避、否认、压抑和投射等。

比如,在面对一次失败时,有的人会选择回避失败的事实,逃离现实;有的人会否认失败的存在,找各种借口来解释;有的人会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来掩饰失败的伤痛;还有的人会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他人,投射自己的不满情绪。

这些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但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积累。

二、焦虑与压力焦虑和压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而且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

焦虑是指对未来的担忧、不安和恐惧感,而压力是指由外界环境或内部因素造成的身心负担。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很容易导致焦虑和压力。

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比如积极的思维、放松训练、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减轻焦虑和压力的影响。

三、认知偏差人的认知经常受到一些偏差的影响,使我们对外界事物产生误解。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选择性注意、过度概括和心理投射等。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往往更容易注意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过度概括是指我们会根据个别的经历或观察来推断普遍规律,以为某个事物的特例适用于所有情况。

心理投射是指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推断给他人。

这些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思考方式,尽量避免这些偏差的影响。

四、团队合作与领导力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在工作场所尤为重要。

在团队中,有的人可能表现出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而有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和竞争。

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个体的心理特点,比如个体对权力的需求、对成就的追求、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等。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不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与人打交道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沟通的要领,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8种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1. 情感智能情感智能主要关注情感的表达和接受。

情感智能高的人对他人的情感变化更加敏感,能够清晰地感知对方的情感信息。

他们也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交流中的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2. 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群体中的互动关系。

如果您想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伙伴,这是您需要学习的科目。

社交心理学教导了您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克服个人情绪,提高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的能力。

3.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沟通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语言是最强大也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非言语沟通却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这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

学习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4.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格差异和个体差异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体意识、人类普遍特质和个人未开发的潜能。

学习这个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劣势,更好地探索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5. 亲和力和吸引力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与许多人建立联系。

亲和力和吸引力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并更有效地与他人互动。

学习这门科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魅力,并建立更好的个人形象。

6. 异常心理学学习异常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普遍心理问题,例如:情绪障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支持他们。

同时,学习异常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7. 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生存的12条法则》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存的12条法则》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存的12條法則》经典读后感10篇《生存的12條法則》是一本由喬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著作,大家出版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1-5,特的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一):是人因都躲不开的法则扣微博翻到的视频,和前面有个朋友一样。

因为最近人格研究绘画心理疗愈,所以对认知科学专家的各类演讲学说都会更关注。

本来以为本来就是个十来秒钟的TED,结果一个多小时,就是部电影啊!为了知道这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到底演讲讲什么,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意犹未尽。

开始上网搜书,发现是台版的认筹,并且不便宜,可是我还是下单了。

为什么,因为这12个法则就是我最近狂啃心理书的一些积极治疗方法的总结,我有必要买回来细细看上好几遍才可以。

而且发现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心理治疗手法,最终还是需要让人自己从认可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改善和修复那些精神裂痕,积极快乐而平静的顺便生活。

这12个算是从各种实践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人能从中了解到那些奥义,生活在被打开的正常又积极的精神状态下,想来真是世界和平了啊!《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二):从宏观、微观理清 12 Rules皮特森的本书、其心理学课程讲座及论战,教会了我什么?见下。

(一)本书的逻辑本书一大部分都是谈怎么调整自己的行动。

同时,我发现rules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关联的。

因此,我对rules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梳理:1、【宏观】(做不做事做什么事)人,需要:(1)抬头挺胸、表达自我,努力显现“已整合必要攻击性的自我”;(2)敢于说话、不说谎话、精准说话,便于挖掘自己的快感、引出精准的目标、聚焦于有指导意义的事;(3)并通过“做事/执行”来“承担责任、获得意义”,以对抗当代弥漫的虚无主义的凝视。

2、【微观】(如何做事)就“如何做事”,进一步作了以下舒心建议:(1)在明白“投身于时间到社会工作”类似于“献祭”的基础上,善待自己、和自己比;(2)分解任务、耐心地起步(比如从吃饱早餐、规律作息及清理自己时间性的房间来迎头赶上);(3)注意结交好朋友,耐心聆听他人;(4)在辛苦工作之余还应活在当下,比如善待街上的流浪动物、忙里偷闲看看《辛普森之家》之类来调剂下。

心理现象名词解释

心理现象名词解释

心理现象名词解释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行为、感受和思维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于心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的心理规律和行为模式,对个体和社会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和理解。

心理现象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感受和思维过程,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心理现象及其解释:1. 健忘现象:健忘是指人们遗忘或无法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信息。

健忘现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信息存储不完全、信息检索失败、遗忘抑制等。

健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每个人都会有偶尔忘记事情的时候。

2. 注意力偏移现象:注意力偏移是指人们在注意某个事物或任务的过程中,突然被其他刺激或想法吸引而转移注意力的现象。

注意力偏移现象可能会对任务完成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提高注意力控制能力来减少注意力偏移。

3. 自我确认偏差:自我确认偏差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存在偏差的现象。

人们常常更倾向于接受和记住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和忘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观点持有负面偏见。

4. 可加回忆现象:可加回忆是指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学习同一信息或事物,能够增加对该信息或事物的记忆保持和回忆能力。

可加回忆现象说明了在记忆过程中,重复学习可以加强记忆的效果。

5. 情绪传染现象:情绪传染是指一种人与人之间情绪交流的现象,即一个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等方式感染他人,使他人产生类似的情绪。

情绪传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等方式发生,可以是积极的情绪,也可以是消极的情绪。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的简要解释,心理学研究领域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现象。

通过对心理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行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常识,常见的16个心里反应

常识,常见的16个心里反应

常识,常见的16个心里反应1.木桶效应: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

2.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5.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6.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7.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十二条心理现象,你的思维会变得更清晰,思考也更理性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聪明。

我们总会被一些既定的“心理幻觉”,导致自己的思考出现偏差;也会被外部信息的扰乱,导致我们的思维陷入错乱之中。

但是,这种情况,我们是可以避免的。

以下这十二条心理定律,是人类经常会遇到的心理现象。

只要我们知道其出现的机制,我们就懂得采取相应的方式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的思考,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聪明。

心理现象一:聚焦性幻觉你是否曾在云中看到一张脸,或者看到某个现象,而觉得这个世界聪明“灵性”呢?在晚上无意中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就认为夜晚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就会出现呢?相信你肯定有类似的经验,因为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我们的大脑在寻找模型和规则,而当它找不到模型和规则时,它便会将其虚构出来。

信号越模糊——比如录音带上的嘈杂声——对模型的阐释空间也就越大。

信号越清晰,阐述起来也就越困难。

我们的大脑在发现规律这件事情上,都表现得过于敏感,以至于习惯从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当中,用自己认为的规律去解释它们。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陷入了“聚焦性幻觉”之中,对一些不常规的信息进行常规的解读。

其实,如果你认为发现了某一规律,应该先把它看成是偶然。

如果确实认为很有规律,那就通过自信的分析、研究,把这个规律找出来,而不是单凭感觉得出结论。

只要这样,你才会变得冷静、聪慧。

心理现象二:选择性疲劳做决定是会让人疲惫的。

我们会在所有的比较、权衡和决定之后,感到精疲力竭。

这种心理现象,科学上称为“选择疲劳症”。

我们的意志力就像电池,在一段时间之后它就需要充电,通过休息、放松、吃东西等方式,以回复注意力。

宜家家具之所以会在自己的门店设置餐厅,是因为当消费者走过拥有一万件商品的通道后,就会出现“选择疲劳症”,当消费者能够在餐厅稍做短暂的休息,就会感到精力充沛,从而可以更好地决定选购哪件物品。

所以,不要让自己在疲劳的时候做出重要的选择,不要留给自己太多的选择,而导致自己出现“选择疲劳症”,降低做事的效率。

有时做的决定越少,效果就越好。

心理现象三:多样信息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收集更多信息的渴望。

但有时候一些信息不仅是多余,而且还害的。

心理学家向芝加哥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学生进行一项调查,问他们圣迭戈和圣安东尼奥这两座城市,哪个人口更多?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美国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圣迭戈,但德国学生则是100%全部答对。

原因是所有德国学生都听过圣迭戈这个城市,却没几个人听说过圣安东尼奥,但美国学生却听过说两个城市,他们有着更多的信息,从而容易产生出错。

这就说明,有时信息太多,就混淆我们的思维。

尤其当我们无法识别到信息的真伪时,这种被信息影响自身理智判断的情况,就更加明显。

所以,一定要懂得甄别我们接受到的任何信息,不要被这些还没被证实的信息,影响到我们的思维。

心理现象四:劳力辩证现象当你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力气之后,某件事终于被你完成,你会不会觉得没有人好像你这么努力?或者你对喜欢的人付出了很多爱之后,你是不是会觉得,你这辈子都不能没有对方?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此类情况都会持有肯定的答案。

但事实上,我们都是“劳力辩证现象”的受害者。

这一现象说明,我们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便会对结果期望过高,从而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因为即便我们很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比我们努力的人,也大有人在。

“劳力辩证现象”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你跟爱人吵架,爱人生气地咬了一口你的手臂,留下了印痕,那么这个印痕,就会无形中在你心里获得某些价值。

因为你在这件事上,付出了很多劳力。

了解“劳力辩证现象”,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清醒。

千万不要以为,一下子就付出了所有就了不起。

心理现象五:喜欢凭感觉做决定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纺织厂里5台机器生产5件衣服需要5分钟,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件衣服,需要多少时间?最先进入你大脑,或者你凭感觉得出来的答案,是不是要100分钟呢?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只需要5分钟。

因为既然机器增加了,那么生产衣服的时间自然不会变多。

思考比感觉更痛苦。

理智权衡比依赖感觉,需要更多的意志力。

这说明,当人们更倾向于依赖感觉去做决定时,也就会用更少的理智去研究问题了。

换句话说:依赖感觉的人,提出的问题较少。

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就从以怀疑的态度去面对最简单的逻辑开始,因为不是所有看上去可信的逻辑,都是正确的。

心理现象六:情绪轻易会影响到我们你如何看待转基因小麦?你喜欢这种食品还是讨厌这种食品呢?这是一个设计多个方面的话题,而你又不想草率地回答。

理智的做法,就是分析这一充满争议的技术的优缺点,加以权衡,然后计算相关的正负值——当然,我们不会这样做的。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把所有可能的优缺点罗列出来,我们能够想到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很少会超出我们的经验范围。

其次,一些小的可能性是无法计算出来的,因为很少发生的事情不会留下太多的资料。

最后,我们的大脑也不是为了做这种计算而进化的,我们是快速做决定人类的后代——我们的情绪会激发我们做出何种决定。

“情绪激发”,指的是一瞬间的感情迸发,你喜欢什么,就会相信其害处很少而益处很大,反之亦然。

你会依赖你的感情做出复杂的决定。

尽管你不会承认,但你至少应该要做到,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轻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心理现象七:我们很容易谣言被煽动任何看似随意的宣传,都会对我们的大脑发生作用。

我们会看到一篇观点强烈的文章而被激发情感,但这种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忘淡化。

但研究表明,宣传的鼓动效果却正好相反。

宣传的说服力,却会随着时间而增强。

这一现象称为“睡眠者效应”。

解释是,人类对目的来源的认知,要比对表达论据的认知减弱得更快。

换一种说法就是,大脑忘掉信息从哪里来(如信息被各种不实渠道散播)要比忘掉信息本身(某制度都是坏的)相对要快得多。

因此,一个信息就算是出自不值得信任的地方,但其散播出来的信息,也会渐渐赢得人们的信任;而这个被视为不值得信任的地方,比起信息内容本身,会被人们遗忘得更快。

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碰到很多谣言?只认知谣言本身,却从不深究谣言出自哪里?心理现象八:选择盲目症假设你的储蓄账户上有一些钱,你向投资顾问咨询意见,他推给你一种债券,利率为5%。

你的顾问说:“这笔1%的储蓄利率要好很多。

”买这种债卷有意义吗?我们对此很难确定,因为这种对比是不对的,只有将这种债卷跟其他相似的投资选择进行对比,然后选出最好的一种,这才是明知的做法。

这就是“选择盲目症”,即人们会自动忘记将其他可能的选项,与眼前最好的选择进行比较。

当我们以为当前的选择比较是最好,从而忽视其他更好的选择时,我们就会、患上这种“选择盲目症。

”例如今天你不想在家,只能去网吧玩游戏,将“待在家”跟“去网吧玩”放一起比较,但这种对比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跟看电影、逛书店、跟女朋友约会进行比较,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所以,你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不要陷入非此即彼的盲目选择当中。

心理现象九:依赖域现象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上面。

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这种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扩展。

这个现象就被称为“依赖域现象”。

哲学家纳西姆·塔勒布这样描述“依赖域现象”:棋手擅长解决棋局的问题,但仅限于这个领域。

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将能力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外一个领域,但实际上是不行的。

例如你跟学习金融的学生讲课,用一些经济方面的例子去说明思维错误,他们就会立刻明白,但如果用医学领域的案例去说明,他们就会一知半解。

将知识从职业领域延伸到私人生活中式尤其困难的,反之亦然。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你不满某些领域中的人的表现,换你去做会做得更好,说不定结果会更差。

心理现象十:群体内外偏见我们总有跟群体内的人,保持一致性的心理倾向,这是经过几千年进化而形式的行为模式。

因为群体意味着归属感,归属感在以前是生存的必须,从群体中被排除肯定意味着死亡。

而且个体与群体为敌时,通常个人一定会输。

个人假如群体,会被迫和群体做一样的事情。

谁不这样做,不仅在这一群体中没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所有的群体中都不会有,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导致我们患有“群体内外偏见“,对一个群体的认同感,会求取我们对事实的看法。

有时跟群体保持一致性,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自己,从中获得认同感。

但如果我们身处的这个群体,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为了免受影响,你最好尽早离开了。

心理现象十一:陷入僵化的书本知识你是否读了很多自我精进的文章,但生活依然毫无变化?你是否听了很多有价值的道理,却依然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知识有两种类型: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和非语言描述的知识。

而我们往往过度地重视了用语言描述的知识。

这会产生什么问题?原因有三个:第一,这类知识由于写得太清晰,没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内容,而现实生活是却很难有这种清晰存在的情况,以至于我们在运用该知识时,就会面临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第二,写书的人和从不写书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彼此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知识很难切合读者的需求;第三,文字会掩盖能力,以为看了就有能力。

重要的知识通过实践而获得,不要盯着书本上的知识,先做一些可能会失败的尝试。

从语言描述的知识当中,获取非语言描述的知识,以此提升自己的能力。

心理现象十二:适当跟着感觉走如果人们想得太多的话,就会阻碍大脑重感性的智慧。

因为感性和清晰的理性思维一样,都是由大脑产生。

感性对于理性来说,知识信息加工的另外一种方式——一种更加原始的方法,但却不一定比理性思维差,有时反而会比理性思维更好。

那什么时候思考要理性,什么时候要感性呢?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如果是很熟练,尤其是那些通过下意识就能够自动做出来的能力,那最好就不用去思考,思考会将直觉可以找到的解决方案不必要地破坏。

而对于一些你很少遇到过的情况,或者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就需要理智的思考,这时逻辑就要比直觉更有用。

我们不能被感觉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判断,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一些理智的问题上,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跟着感觉走吧!例如你不知道到底是上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既然对你来说差不多,就看看你感觉偏向哪间大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