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综合探究三 铸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基础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的过程。
2.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主体:。
②特点:、、。
③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①特点: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②突出表现:、、、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当前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求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华,把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重要保证)(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尺度。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抵制思想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化、化的政治图谋。
)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时代要求:立足于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涵义2、理解文化多样性与倡导主旋律的关系(二)能力目标辨识各种文化现象,正确进行文化选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健康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腐朽文化的消极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原因★知识梳理一、阳光下的阴影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危害。
置身于文化生活的海洋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就会陷入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二、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1、什么是落后文化含义表现态度2、什么是腐朽文化含义表现态度3、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首先,其次,最后,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4、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6、★课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情境创设:材料一:以“同姓一家亲”为由,通过祭祖、续家谱等方式,串联、壮大家族势力。
最近几年,社会上流行起为孩子出生选择“良辰吉日”的热潮,近一半的剖腹产手术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出生时间而进行的。
按迷信说法,男孩最好出生在农历的2、5、8日,女孩最好出生在农历的3、6、9日,孩子才会大吉大利。
材料二:宣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
鼓吹“全盘西化”,政治上主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思想上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法轮功”邪教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残害生命、践踏人权。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甚至对改革开放持怀疑、否定态度。
“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问题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其危害性是什么?如何对待上述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有什么危害?针对上述现象,应如何解决?合作探究2情景设置:今天,我们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
自1992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每年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哲学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用说明】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尝试完成合作探究。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4分钟完成。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
⑵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⑶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课前预习案】一、基础梳理(要求: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决定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__决定_______。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缺陷是: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把_____归结为__ ____,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_________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基本属性。
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情感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基础梳理一、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
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主观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
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不能因人而异。
(皇权、专家、权威的观点不可能永远正确)(3)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真理的特点:(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和,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理论与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__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5、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_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认识观:(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的。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明确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二、重点:(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难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预习案【温馨提示】:1.用课前2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100—103页,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做好标识。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构建起知识网络。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教材助读】一、培育“四有”公民1、,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1)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公民。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2)要求:①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1)地位:科学技术是。
(2)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建设;②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情参与,高效学习,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重点难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图表填空。
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基础梳理】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哲学与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________对整个________以及_______ _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哲学是关于_______ _的学问(但不能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C.反对把哲学简单化和把哲学神秘化的两种错误倾向。
2、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是人们用________作指导去________世界和________世界的________和________。
当人们用一定的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时,世界观就具有了________的意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有什么样的________,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
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
②哲学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具体科学知识包括知识、知识和知识。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自主学习】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__。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课标要求】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青年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情感目标:认识哲学不能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基础预习】(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哲学属于_____________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______________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_________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______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精神上的反映。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牢牢地把握住了______________,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总之,任何反应自己时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课堂合作探究】【课堂探究1】阅读教材p16第一框探究内容,思考:(1)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关系的理解。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自主学习】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 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________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___的物质。
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中,没有_______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_______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_________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_______ 与_________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分析诚实守信的时代意义,结合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说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知识梳理】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选择和判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_________ _ 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_____________修养和_______________修养,不断追求更高____________目标。
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1.科学文化修养:(1)含义: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
(2)重要内容: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含义:人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_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3.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_____________修养。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综合探究三铸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不同国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
【学习重点、难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二)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 为核心, 、 、 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发展 历程: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要见证 源远流长的原因: 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含义 包容性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博大精深 2.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 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 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 文化的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支撑,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见前面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必要性:(意义、作用)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
2、能够引援经典作家的言论,培养我们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分析思维与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明确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基础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注意:A、“思维”和“”相搭配,“意识”和“”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与的关系。
理解: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商品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计划方案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E.澳门回归祖国F.三个代表思想2、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3)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依据。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预习自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指()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
抚宁六中导学案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学科:政治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解: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 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阅读自学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哲学属于___________的范畴,_________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__________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__________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___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___在精神上的反映。
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的原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____________,牢牢地把握住了______________,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更新______________,解放______________。
2、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____________,提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3、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_____________,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_____________。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综合探究三 筑牢中华民族精神
面对未来的选择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 培育民 族精神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发展中国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 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回顾历史的教训
• 视点1:表明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文化选择日益呈现出多样性,中国民间文 化受到一定的冲击。 • 视点2、3、4: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重视文化 遗产的继承。 • 视点5: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在我 们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 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面对未来的选择
回顾历史的教训
第一段引用了邓小平的论述,指出了旧中 国闭关自守,误国误民。 第二段引用了江泽民的论述,概要回顾了 清朝的历史,说明闭关锁国的深刻历史教 训。 第三段引用了胡锦涛的论述,说明善于学 习世界各国的长处、加快发展自己。
回顾历史的教训
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014.8.18
环顾世界的沉思
材料一:表明许多国家大力强 化国家精神或民族精神 材料二:表明我们党把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 为重要的任务
环顾世界的沉思
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能力目标: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课前预习案】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有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③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___________,其中主要是_____ ____和___ ______。
【知识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反映了哲学和时代的关系,反映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反映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产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___________,坚持从________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
第一次实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有机结合,____________与______ _______的有机统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重要提示: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于每一个特征的理解,应分别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方面来把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 _____ _____和____ ________。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5.1意识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
5.1 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了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意识本质的分析,使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2、能够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三个方面说明意识的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确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意识的本质;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知识梳理】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物质无机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人反应形式举例岩石风化葵花向日警犬缉毒苹果与万有引力意识是___________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人的意识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_____________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___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_____________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结论: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或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意识是_____________的机能。
没有_______________,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3)人的意识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____________。
意识是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六课《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征(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感悟和体会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和观念。
二、学习重点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学习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自我预习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实践具有。
这首先是由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
其二,实践具有。
实践是一种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其三,实践具有。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发展的。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的产物。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一是,二是,三是。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产生,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3)实践是检验。
只有把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成长。
事物(shìwù)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道路是
曲折的
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考
验。
第六页,共26页。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 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吃饱,又吃 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 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就吃,吃到一 半,觉得饱了。这个(zhè ge)人非常 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 面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 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是白白 地浪费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 就会吃饱,我应该先吃这半个就好 了。"
微信自二 三 四 五、、、、2微新01可图输移信事1年片入发动物是1压状送 即月缩态语 时21传实音 通日输时, 信推②力 ③ 比,显视 ,出具拟具和节示频楼到有的有省,,层远今优旧流带更式强大年越事量给灵消大前10。您活息物性月生途手、对无2命4机智话可日聊能更,无,让用极且人新事物户速节 们超新省的过体资聊6亿验费天途是光明,。简。活洁跃方用便持促 其户。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第八页,共26页。
探究(tànjiū)与共 享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之一,同 时也被公认(gōngrèn)为是世界上草质最好、草原环 境最好的大草原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100多个 小煤窑开采煤矿,经过十几年后,一个个塌陷大坑 出现,形似月球上的陨石坑,昔日美丽的草原面目 全非。
问题3:当地煤矿开采能立即(lìjí) 引起草原变成沙漠吗?这体现了什么 哲学道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要(bìyào)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第十二页,共26页。
二、事物(shìwù)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学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学习流程】知识点一:唯物主义【探究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
家住深山里。
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请你就“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者,追求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者”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内容)不同意。
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知识归纳】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形态观点举例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二: 唯心主义 【知识归纳】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形态基 本 观 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知识点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探究4】(1)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什么之间的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及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一:唯物主义1.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 .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B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C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 .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 .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 .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3.(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十页,共24页。
辨析: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wéi yī) 力量
思路:1.哲学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2.是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3.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lì liɑng)是不是只有哲学?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回答:
(1)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zhǐmíng)社会 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 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因 此,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但是,哲学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反映时代要求的哲学, 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另外, 哲学只有被人们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现实力 量。 (3)科学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他科学知识也 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认为哲学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注意:
世界是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
辩证法:全面、联系、发展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
第二页,共24页。
1、时代精神的总结(zǒngjié)和升华
材料(cáiliào):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争,是一个战 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却是 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特 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确实是 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中国历史 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形成(xíngchéng)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宁六中学案
学 科 :政治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8.18
班级 姓 名 学号: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1、结合不同国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固本强基的历史使命。
【学习重点、难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二)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发展 历程:源远流长: 中华文
化的基
本特
征 重要见证 源远流长的原因:
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含义 包容性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博大精深 2.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 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 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 文化的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为核心,、
、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支撑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要性:(见前面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必要性:(意义、作用)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的要求。
④是坚持的需要。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
③必须正确对待。
④必须与弘扬相结合。
⑤立足于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⑥主体:人民群众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注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结合课本81页材料一、材料二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探究二:根据P82材料三~六,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探究三: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探究四:根据P82-83视点一~五的材料,思考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巩固提升】
选择题
(1)(2010年高考·天津卷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2)(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4)(2011年高考文综福建卷第27题)“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治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