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周练9种群和群落 - 副本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
()【答案】√【解析】植物不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而且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更多的生态位,所以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考点】群落结构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错误;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值偏小,C正确;取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答案是C。
【考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知识拓展: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①随机取样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3.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属于()A.化学防治B.机械防治C.生物防治D.无法判断【解析】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其中用器械捕捉属于机械防治;用杀虫剂属于化学防治;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处理属于生物防治,包括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
性引诱剂属于信息素,使用性引诱剂能专一性杀害某种性别的昆虫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D错误.【考点】动物丰富度5.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由A到D,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点时降为0,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AB错误;影响A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较小,影响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环境资源有限,C正确;B点对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的K/2,此时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
.“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
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
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若B种群数量在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其中表示热带雨林.厌氧池中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氧化塘中的主要成分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缓解种间竞争,促进种间互助.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树木A、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条食物链个营养级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甲和戊中浓度最高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土壤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0 种群和群落(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20 种群和群落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20·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月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答案】A【分析】S型曲线中,K值时对应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调查草鱼种群密度应该选用标志重捕法,若M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地区的鳙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m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有M:N=m:n。
【详解】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变小,即M、m、n都会变小,但是m:n 比值基本不变,故计算出的N会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含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不会影响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检测,A错误。
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使结果偏大,B错误。
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增加,从而使鲤鱼的数量偏小,C正确。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静止的上清液,因此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使估测值偏大,D错误。
2020届高考生物热点猜押练一 热点练9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含解析)
猜押练一致胜高考必须掌握的11个热点热点练9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森林边缘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的生物多样性极高,在交错区内,单位面积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交错区内物种数较多,生物多样性较高,食物网关系较复杂B.森林和草原的交错区内,只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C.发育较好的群落交错区,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还可能有其特有的物种D.边缘区域群落的演替可能向相邻的两个群落发展,也可能发展成特有的群落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弃耕后的农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一个群落中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不属于演替过程C.顶极群落的形成由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D.人类活动一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渔业捕捞应该在C点左右开始进行捕捞B.曲线乙为“S”型增长,E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D.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4.下列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的B.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5.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从而减轻温室效应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分解者只能通过有氧呼吸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B.图示 A中的碳,主要通过燃烧回到大气中C.空气中的 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7.(新高考预测:不定项选择)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等生态因子,A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不占A种群能量的10%~20%,B错误;E和F是不同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以D种群为食物的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2.在弃耕农田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弃耕农田演变-过程为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将越来越大直至发展到顶级生态群落,达到动态的平衡,所以A错误;总光合产量,将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大,植物种类的增多,数量的增大而使总光合产量逐渐的增大直至动态平衡,所以B正确;在演变-过程中总光合产量逐渐的增大直至动态平衡,则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与其成正比,所以C错误;在弃耕农田演变-过程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则其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小,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图像的能力。
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数量比1975年下降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多,所以1972年生存斗争程度高,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时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减少量接近100株,所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要保留原始数据,否则会使误差增大,C错误;由图中种群数量变化可知,5年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呈S型,D错误。
高中生物知识点-稳态与调控-种群和群落-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的其他实例
(1)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类。
在资源利用性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
例如,两种达尔文雀(勇地雀和仙人掌地雀)之间的竞争。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小岛上,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一次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两种雀都在干旱中存活了下来,但食物改变了,勇地雀集中去采食小的仙人掌种子,而仙人掌地雀选择较大的种子。
相互干涉性竞争也很常见。
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
(2)捕食
对捕食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捕食包括以下几类:典型捕食,指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或其他动物,如狮吃斑马,猫吃老鼠(狭义的捕食就是指这一类);食草,指食草动物采食绿色植物,如羊吃草,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不一定全部被吃掉;寄生,指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一般不杀死宿主。
(3)偏利共生
两个不同物种个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对一方有利的现象称为偏利共生。
例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
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
几种高度特化的鱼类,其头顶的前背鳍转化为卵形吸盘,借以牢固地吸附在鲨鱼和其他大型鱼类的身上,随之移动并获取食物,也是偏利共生的典型例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属于模型假设[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而跳蝻是蝗虫的若虫,蝗虫还有成虫,故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J”型曲线的模型假设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D正确。
2.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衍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对于活动能力强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D.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该种群增长率为λ-1[解析] 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只能调查其中大鱼的数量,因此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A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错误;K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不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为λ-1,D正确。
3.图Z12-1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图Z12-1A.a曲线表示该种群的生存环境理想,没有其他生物和该种群生活在一起,没有竞争和天敌B.b曲线表示该种群生活在现实环境中,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是天敌C.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原因是种内斗争,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D.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解析] 曲线a表示“J”型曲线,条件是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但存在其他生物,A错误;曲线b表示“S”型曲线,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影响该种群个体的生存,B错误;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C错误;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如水葫芦等,D正确。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试卷含答案 答题卡 精校打印版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3.下列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5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B.群落C.个体 D.种群6下列哪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最激烈:A.狮子和斑马B.羊和狼C.小麦与杂草 D.蛇和蛙7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 D.A~C三项8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水分 C.温度D.海拔高度9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10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捕捞呢)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强化练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1.(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过程2.(2020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二上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多C.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3.(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中,)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4.(2020湖北四校联考高二上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C.“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5.(2020河南焦作高三三模,)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答案是C。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名师】技巧点拨:对“λ”的理解Nt =N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B.C.D.【答案】B【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4.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下图。
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课时作业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八)1.A(解析)甲、乙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丁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的含义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大小。
2.D(解析) A、B、C项均为种群密度的描述,皆为种群的数量特征。
D项描述的是种群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故选D。
3.D(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不等于零,A项错误。
K值是环境容纳量,其大小与环境有关,也与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有关,B项错误。
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受天敌、气候、食物、传染病等的限制,C项错误。
自然状况下种群的生活资源有限,数量不可能永远呈“J”型增长,D项正确。
4.B(解析)t2~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B正确;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C错误;t4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防治害虫效果不好,D错误。
5.D(解析)取样调查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A项正确。
样方法中计数要统计样方内该物种的所有个体,所以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B项正确。
由于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有很多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个体,所以不宜选择作为调查的对象,C项正确。
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D项错误。
6.D(解析)台盼蓝大分子染料一般不能进入活细胞,可用于鉴别该细胞的死活,所以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A正确;由于一定的培养条件下,K值基本不变,所以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B正确;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酵母菌会因高温而失活,C正确;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会改变培养液的pH,从而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D错误。
期末整合期末优选高二人教生物必修单元练习:第章 种群和群落 含答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1.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C.即使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也不一定能形成森林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5.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和t2时种群数量相等B.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种群数量为2N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7.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死亡率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火灾后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间关系都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10.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一组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1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1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2)迁入率和迁出率:①概念: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年龄组成:①类型。
②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3.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和“S”型曲线6.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用丰富度表示(2)群落的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7.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高二必修3生物第四章试题汇编解析:种群和群落
高二必修3生物第四章试题汇编解析:种群和群落种群是退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一切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小编预备了高二必修3生物第四章试题汇编解析,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新课标Ⅰ卷)6.某种植物病毒V是经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达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添加可增加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稻田中青蛙添加抑制病毒传达,缘由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应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浙江卷)4.以下关于环境容纳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理要素不会改动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要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植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答案】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能够超越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假定改动,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动,而内源性调理要素不会改动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 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夏季植食植物的食物增加,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
(广东卷)6、在一动摇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动摇B、幼虫摄食改动了落叶松的丰厚度C、可应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动摇,故A正确,,丰厚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动落叶松的丰厚度,故B错;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才干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说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成绩
XX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周练
高二年级生物周练九
命题人:XX 总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12分)
1.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4.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种群结构太复杂
5.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6.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二、非选择题(38分)
1.(6分)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
线图,据图回答(1)~(5)题。
(6分)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
的。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
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5分)
(1)植物——样方法。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
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
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
是。
(2)动物——标志重捕法。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3)细菌——显微记数法。
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
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
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次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
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每次捕获
数(Y)
72 135 179 211 234 251 267 282
捕获积累
数(X)
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只/平方米。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3.(16分) 下图的A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B图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C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______,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 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A图_______所示的类型。
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A图________所示。
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人口的
____________政策。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鱼的年龄组成为A图________所示类型。
(3)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B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B中______曲线。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4)若C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
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
法)、。
4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 ____
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闰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 ____和_______
____。
(4)当我们迁人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 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分)
1.B 2.C 3.A 4.A 5 C 6 D
二、非选择题(38分)
1.(6分)(1)d (2)b (3)2 (4)S (5)d b
2(5分)(1)8株(2)3 200尾(3)1 (4)①3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3(16分)(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2)增长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越来越小丙甲计划生育甲
(3)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 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4) 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
4.(11分) (1) a 过度繁殖
(2) 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2分)
(4)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容纳 a(或J型) b(或S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