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时练+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时练+答案

第一篇: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时间与位移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时间与位移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时间与位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时间与位移问题。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时间与位移的概念、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时间与位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和讲解。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时间与位移的示意图、物理实验视频等。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以进行的实验有关键时刻的标记、位移的测量等,所需器材包括尺子、计时器、标记笔等。
⑩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运动与力的关系:如何运用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运动与能量的关系:如何运用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完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第17页至第21页的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关于时间与位移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运动现象,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篇1)一、指导思想本届学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该大纲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三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高中的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学生的复习,我们定了《三维设计》一书,作为本学年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学期拟完成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二章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这届高三学生的特殊性,首先这届学生是高中扩招后的学生,因此从全县学生的整体来看,这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校或同一教学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比以往高三学习的差异大一些。

另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受省示范验收的影响,这必将使得他们进入高三时的学科能力基础和学习状态较以往高三学生要差一些。

基于以上的客观原因,本届高三的物理复习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搞好高三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抓好三基,培养能力高三年级物理属理工科选修课,同时本届学生要参加3+X模式的高考,物理属于综合理科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我一定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高三的复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整个高三阶段,对所有学生都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要求的基本体现。

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高三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因此对于课堂例题与学生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多、求全、求难。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设计本章内容是让学生结合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步认识描述运动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等),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所以,本章首先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接着说明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指出矢量和标量的区别,然后主要研究直线运动中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本章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注意了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认识运动开始到如何描述运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所以本章通过质点的学习,逐步掌握和运用理想化模型代替实际事物的研究方法,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培养对实际事物进行简化的抽象思维能力.质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运动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要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这一点教材充分体现了内容的基础性.教材通过速度、加速度的学习,突出了变化率的概念,理解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过程,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实验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如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本章注意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对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所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设计方案(一)整体设计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物理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模型,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是初步的.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又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所以本教学设计是逐步展开的.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在教学中创设多样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的概念;二是合作探究引入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参考系和坐标系,然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让学生了解信息,拓展视野.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2.坐标系的建立.时间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课前准备1.自制课件、羽毛、竹蜻蜓.2.课前观察各种物体的实际运动,并能粗略描述它们的运动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如图1-1-1所示,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图1-1-1故事导入某天,上海市某出租车公司经理正在办公室忙碌着.突然,本公司司机小赵急匆匆赶来报告,说他驾驶的汽车在昨夜被盗.公司经理听完汇报后,及时报警.警方询问后得知该车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迅速采取了应急预案,由技术部启动全球定位追踪系统,马上发现该车位置在“N29°59.913′,E116°23.505′”附近.警方根据该信息迅速布置警力,警察仿佛从天而降,使犯罪分子转眼间落入法网.这主要还是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功劳.那什么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对它的工作原理有个简单的认识.影片导入(课件展示)特技跳伞运动员在某次高空特技表演中的精彩片断,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同学们激动不已.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为什么其中的一名运动员看身边的队员,好像没有下落;可当他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为什么?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推进新课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出羽毛的下落情况: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教师演示2:教师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得到结果: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教师点评:自然界物体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详细而准确地描述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根据刚才的演示实验思考,描述物体运动的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能不能克服这些麻烦呢?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就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教师点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一些问题的描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忽略,如教练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要领;裁判根据田亮在空中翻滚的动作打分时,大小和形状就起了关键作用.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创设情景(大屏幕播放)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视频)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合作讨论:在情景一中研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情景二中研究轮船的位置坐标;情景三中研究木块的运动;情景四研究火车全程所用的时间.在以上四种情景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学生合作讨论后得到结论:在以上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看来,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是能忽略掉物体的质量吗?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那么,对实际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的运动描述.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问题:沿一个方向推动桌面上的书(如图1-1-3),如果测量书本移动的距离,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如果测量桌面上的书经过桌面上A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图1-1-3结论:可见,将一个物体看作质点是有条件的.同样是一本书的运动,在研究不同的问题时,前者可以看作质点,后者就不能看作质点.教师设疑: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如情景三中物块的下滑属于物体的平动,平动时物体上各点的运动特征都是相同的,故有:1.平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在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时,虽然地球是转动的,但不影响周期时间,故有: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已变成次要因素,可以看作质点.特别提醒:并不是很大的物体就不能当作质点,也不是很小的物体就一定能看作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物体的运动中是否为次要因素,或判断物体做怎样的运动,能否选一个点来代替.视野拓展(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课题:质点与理想化模型内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在物理的研究中,“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化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化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化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研究“理想化模型”的结果直接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104 km)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08km)小得多,可以把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看作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特别地,高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能够简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训练有人说:“当一列客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时,(如图1-1-4所示)就可以把这列车看成质点.”这种说法正确吗?图1-1-4解析:这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一,研究的问题没有明确.第二,在没有明确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之前就把这列车的大小和形状当成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而不考虑是错误的.如果研究这列车在整个路段的运行速度或运行时间,这个人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研究这列车能运送多少旅客或研究通过某一站牌所用的时间,就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了.二、参考系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1-1-5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B.(不计阻力)图1-1-5同样的苹果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学生分组积极思考讨论:是因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即观察角度不同.师生活动: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该同学回答:“老师是运动的.”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我是运动的吗?”该生回答:“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教师设疑: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学生合作讨论后回答: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总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课堂交流: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课件展示问题:1.2004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继美国宇航局的两台火星探险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之后,欧洲的火星快车飞船已顺利地将“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车投放至火星表面.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过程中,若要研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参考答案:前者为地球,后者为火箭.2.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受灾的地区空投救灾物资.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作为参考系,他看到投下的物体是沿什么路线下落的?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又是沿着什么路线下落的?参考答案:前者为竖直直线,后者为曲线(抛物线).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 000米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请根据上述信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注意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与运动的相对性.(1)子弹飞得那么快(一般为几百米每秒),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手打穿?体会一下,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相同吗?(2)受类似现象的启发,人们实现了飞机在飞行途中进行空中加油,在航天飞行中,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和正在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站实行空中对接.实现“空中加油”和“空中对接”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1)因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发射子弹的枪而言,子弹的初速度虽然为几百米每秒,但相对于其他以不同方向和速度运动着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就会有明显不同.当子弹和飞机的速度大小方向相同,则子弹相对于飞机静止,即出现上述情况.(2)除了飞行员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外,相对于同一参考系时两个“物体”的速度要相同,即二者相对速度为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可完成.拓展延伸: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参考答案: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是以自己作参考系,即以跳伞运动员为标准,它们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直升机静止在空中不动;(2)直升机向上升;(3)直升机下落,但速度比跳伞运动员慢.以上三种情况都能使跳伞运动员与直升机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因此,跳伞运动员无法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断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三、坐标系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图1-1-6问题:如图1-1-6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 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总结归纳: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课堂探究创设一个实例让学生思考,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选取相应的例子.参考示例:如图1-1-7所示,一辆汽车从天安门沿长安街驶向西单、南菜园方向,思考汽车的位置随时间怎样变化.问题:1.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3.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图1-1-7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点概念的建立,能够看作质点的条件判断;参考系及坐标系的建立.本节课不仅对运动的描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确立了物理模型的思想.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质点的概念;2.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判断;3.参考系;4.坐标系.布置作业1.教材第11页第1、2、3题.2.了解并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记录显示屏中关于你所在地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活动与探究课题:了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内容:让学生课下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等方式,了解讨论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参考资料:应用领域有交通管理、测量、海洋调查、海洋捕捞、辅助农业和林业的大面积作业(除虫、播种)、资源开发等,今后世界各国的飞机、船舶、火车、汽车、便携式个人电脑、手持电话、都将安装GPS接收机,将使GPS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巨大经济效益正日渐显现.南京大学善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开发出北京、江苏、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卫星车载导航系统,并走向应用.车载GPS定位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打印设备、电台组成的实时监控中心,另一部分是由接收机、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发射机组成的移动终端,两部分用无线电通信联系,监控中心通信电台既接收车辆的定位信息,并在数字化电子地图上显示,又将监控中心的命令发送给受监控的车辆实施管理和指挥.“出车前,只要指定目的地和必经地点,车载定位系统就能帮助你选择一条最佳路线,既省钱、又省时、又能绕开交通堵塞的地方;不熟悉道路,它随时告诉你怎样走,在离交叉路口300 m处显示路口示意图,并用语言提示你往哪拐;你去某单位,不知道地点,用单位名称或电话号码即可确定电子地图上的位置;没有汽油了,它会告诉你最近的加油站在哪;沿途它可提示经过的商店,风景名胜……”显示了车载定位系统的先进功能.军用领域可为飞机、舰船、坦克、导弹作实时导航和制导,为目标提供精确定位,提高中、远程武器的命中率.美国国防部认为,研制GPS系统虽耗资130多亿美元,历时20年,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湾战争中的收益已超过全部投资.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和联合国军队,大约使用了7 000台GPS接收机,帮助空军飞行员与前线指挥机构保持联系,在沙漠中寻找道路,并成为战场上精确指挥控制、中远程精确打击和精确兵力投送的关键设备.习题详解1.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 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2.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3.解答:x a=-0.44 m,x b=0.36 m设计点评本节内容是运动描述的入门篇,而质点模型的建立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所以本设计通过实例说明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分析困难的原因,并逐步指出建立质点概念的必要性,继而分析条件判断,本设计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思维的方法.本教学设计通过实例解决,突破了坐标系的建立这一教学重点.新课引入和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将所学和所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高中展示单元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及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

对于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人们通常从直接观察入手。

在确定的时刻或时间内明确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而要想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量,就必须先从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内容开始。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基础,同时本章学习的内容也是在为以后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1 质点》是机械运动的铺垫,它明确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质点),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描述(参考系);《1.2 时间位移》从位置变化的角度认识新的物理量——位移,这就包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某时刻位置变化和某段时间位移的变化情况;《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和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认识变化率的概念,从位移变化率的认识速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以及如何测定速度;《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速度变化率的角度认识加速度,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理解矢量。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1节质点参考系1课时第2节时间位移2课时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第 4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5.学习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参考系的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案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一、机械运动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教案1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教案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并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实际选取参考系时的原则;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能在具体问题中分辨出参考系是何物体;没特别说明时,参考系就是指地球或大地(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知道并能够运用坐标系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探究体验,使之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3)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后续)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判断及相应的思想方法;运动相对性题目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攻克难点三、教学过程(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活动与交流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讨论交流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实例分析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A 远洋航行的巨轮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C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D 转动中的砂轮E 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F 火车从车站开出通过站口的时间G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二)参考系(reference frame)1参考系(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一个物体(2)几点提醒问题1 课本P12 图1.1-4a.描述同一个物体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问题2在空中,“空姐”热情为旅客服务,为了描述“空姐”的运动情况,应选下列哪个物体为参考系A 飞机场 B 飞机C 沿航线的山,树或云彩D 都可以b.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c.应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唯物辨证思想.问题分析“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辆火车开动了,此时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实际上,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这句话中,所选则的参考系有多少?(三)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1.实例分析:一辆小轿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使,怎样描述不同时刻车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2.坐标系(1)建立思想:a.如何选则坐标轴和正方向b.如何选坐标原点c.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2)建立原则a.对直线运动的质点,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b.对于曲线运动的质点,可建立二维、三维或多维坐标系.3.全球定位系统(GPS)随堂训练1、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CFG)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表演精彩芭蕾舞演员E.参加一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在冲刺过程中F.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的箱子G.计算子弹从枪口到靶心的飞行时间H.测量子弹船过一张薄纸的时间。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及变化(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①在物理知识方面:②在物理技能方面: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作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③在物理思想方法方面: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初步理解图像法(2)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在内容上的变化2.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专业术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4.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二、与本章的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1.本章教学要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①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本章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原有知识上的发展②降低台阶,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注重对比初、高中物理对同一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层次的差异,注重对比不同概念间的差异。

2.重视物理学方法的教学本章中涉及了建立理想模型、极限、图像等重要的物理方法,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增加对它们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方法意识。

要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3.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①本章内容与生活、技术、社会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代科技②创设多种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联想,积极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③贯彻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资源综合使用实验室实验与视频资料、网络等教学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三、本章学时计划本章分九节,共用13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课时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课时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1课时5.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课时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课时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2课时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 1课时复习总结 1课时检测练习 1课时评价:作者对本章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既立足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本章的教学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又结合各部分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6 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的是物体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为长度单位。

(2)位移指的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的大小: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注:规定正方向的情况下,与正方向相同的位移取正值,与正 方向相反的位移取负值,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比较两个位移大小时,只比较两个位移的绝对值。

位移不可能等于路程,但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在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否则,路程的总是大于位移的大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运算符合矢量运算法则。

像位移,力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运算遵从算数法则。

像温度,质量等。

例9.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就是路程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C 、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不可能为零例10. 小球从离地3m 高处落向地面,紧接着弹回到2m 高处被手接住,小球通过的路程是 m ,位移大小是 m ,方向向 。

例11,.如图1-2-2所示,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C 点,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

7.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为矢量。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

常用单位km/h(2)平均速度:tx v ,它是用一个匀速运动等效替代变速运动,可用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某时刻或某位置时的速度。

平均速率: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速率。

例12 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50m 处的速度是7.5m/s ,16秒末到达终点时间的速度是6.0m/s ,则他在整个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13 物体在一段路程上作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1v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v ,那么它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前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v ,后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v ,那么它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8.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例14.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在20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甲>V 乙=V 丙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甲> V 丙> VC .平均速度V 甲>V 乙>V 丙;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大小均相等10.加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2)定义式:=a t v v ∆-0,(速度的变化率),单位2/s m ,是矢量.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4)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5)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本概念》教案 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本概念》教案 人教版必修1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
2、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设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港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航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间隔,“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3、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规定的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位移
路程
二、例题与练习
例1、下列各物体中,可看作质点的有()
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B.远洋航行的巨轮
C.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D.研究转动的砂轮
例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的“桥流”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例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1)机械运动
(2)参考系
(3)坐标系
3、时间与时刻
4、位移与路程
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3)速率
学生回答梳理
时刻
时间间隔
区别
(1)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2)对应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
(1)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2)对应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
联系
两个时刻的差即为时间间隔

高中物理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物理教案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教学方法:探究、讲解、讨论、练习教学手段: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电视片《科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就图 1.1-4 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小学 +初中 + 高中 + 努力 = 大学

小学 +初中 + 高中 + 努力 = 大学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 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这种忽略次要因素、 突出主要因素 (质量)
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
110m 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
、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
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 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 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
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
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高一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备课组成员:雷晓强杨爱兰刘旭乾张亚强2011.8.27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一、机械运动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学习活动设计(一)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学习活动设计(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学习活动设计一: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课堂教学:【任务情景】小华的手机软件上记录了他某一次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

你认为通过这个轨迹能否判断出他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如果能,请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不能,请你思考:生成这样的轨迹与所选择的交通工具有关吗?将小华和交通工具看成一个“点”,手机软件记录了这个“点”的运动轨迹。

那么,在研究其它物体的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能将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点呢?【学习任务一】建立质点模型,理解质点概念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情景一:将一块小石头从高处释放,石头下落。

在下落过程,可以认为石头上的每一点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

提问1:在研究“石头下落的时间”问题时,研究石头上的任意一点,和研究整个石头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预测学生回答:一样。

因为石头上每点运动都相同,所以任意一点从高空下落的时间都认为是一样的,可以用任意一点的运动反映石头下落的运动情况。

提问2:这个“点”和数学中学过的点一样吗?预测学生回答:不一样。

将石头的质量全部赋予到这个点上,这是有质量的点。

提问3:若研究“石头的形状”问题时,能否将石头看成质点?预测学生回答:不能。

将石头看成质点,是忽略了石头的大小和形状的,所以质点模型不能研究与大小和形状有关的问题。

学生讨论总结: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把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简化成质点,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的,能否看成质点是有条件的。

【学习任务二】讨论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情景二: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同时又在自转,因此地球各部分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

但是地球的直径约为1.3×104 km,公转轨道半径约为1.5×108km,二者相差将近10000倍。

提问1:在研究地球公转的运行轨迹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预测学生回答:能看成质点。

问题提示:1.地球的直径相对于公转半径的长度来说有什么特点?预测学生回答:地球的直径相对于公转半径来说小得多,可以忽略。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基本概念,掌握物体运动描述的基本方法。

2. 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运用它们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1)质点的概念:忽略自身大小,只考虑质量的点。

(2)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用来假设不动的物体。

(3)坐标系:用相互垂直的轴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2)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物体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例子,引入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

2. 讲解与讨论: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物体运动,让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运用方法。

4. 练习与解答: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运动,教师进行解答与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理解,以及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图像法描述物体运动,让学生了解图像在物理中的应用。

2. 介绍物理中的相对论原理,让学生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七、课堂小结2. 强调位移、速度、加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二、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教学过程:1.机械运动:(1)概念: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动。

简称运动。

(2)分类:按照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方式可分为:平动和转动。

2.质点:(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有时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或形状,有时不需要)(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现实生活不存在。

(3)物体可以当做质点的条件:实际的物体,只有在它的形状或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时,才可当作质点处理。

(4)注意:①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的理想模型;② 物体本身大小不是能否看成质点的标准;③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可看作质点。

例1: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A. 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 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C.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D. 研究地球的自转3. 参考系:描述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考系的选取原则 是任意的,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习惯上以地面为参考系。

① 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②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③ 考察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习惯以地面为参考系。

例2: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一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问:“竹排江中游”和“青山两岸走”分别是以什么做为参考系的?例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飞虫,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 、飞行员反应快B 、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C 、子弹已经飞行的没劲了D 、飞行员有手劲 4. 坐标系: (1) 直线坐标系: (2) 平面直角坐标系(3)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坐标系三要素。

例4:如图所示,汽车沿X 轴做直线运动,从A 点运动到B 点,由图判断A 点坐标、B 点坐标和走过的路程。

X1y 1y1.2: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二、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过程:1.时刻和时间:(1)概念: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对应一个状态。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是一段时间。

对应一个过程(2)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时刻对应时间轴上一个点。

第一秒初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例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火车于13h35min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1997年7月1日0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某场足球赛开赛15min时甲队攻入一球2.位移和路程:(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是运动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

(3) 区别:① 路程的大小是实际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② 路程无方向,位移有方向,求解位移时明确大小的同时要明确其方向。

③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总小于路程。

例2: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为0,这种情况存在吗?3. 矢量和标量:(1)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

(2)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温度,长度,路程。

4.位置和位移:物体做直线运动,那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运动到“位置”x 2,那么,x = x 2-x 1就是物体的“位移”专题: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则称之为匀速直线运动 2. 理解:⑴ 匀速直线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⑵ “匀速”是指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3.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作一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位移s ,用描点法作出上表中的图线。

像这样,以纵轴表示位移s ,横轴表示时间t ,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

注意:1) 位移图象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

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④ 表示物体从距离位移0点为10m 的地方开始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⑤ 表示物体计时开始1s 后开始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⑥ 表示物体计时开始1s 后开始向负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⑦ 表示物体从距离位移0点-10m 的地方开始向负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⑧ 表示物体从距离位移0点40m 的地方开始向负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⑨ 表示物体从距离位移0点-40m 的地方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t/st/st/s t/st/s s s 123总结:位移为正表示物体位置在位移0点的正方向一侧,位移为负表示物体位置在位移0点的负方向一侧;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1:如图2-2-1所示,Ⅰ、Ⅱ分别做什么直线运动? 哪个物体运动较快?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吗?交点表示什么意思?二、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① ② ③ ④ ① 表示质点向正方向加速运动② 表示质点向正方向减速运动③ 表示质点向负方向加速运动④ 表示质点向负方向减速运动例2:如图表示质点作什么运动?三、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总结① 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② 在图象上的某一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③ 图线的斜率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表明物体运动越快。

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例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 图线,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时刻,则从图线上可看出( )A . 甲乙同时出发B . 乙比甲先出发C .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s 0处D .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例5:画出龟兔赛跑过程的s-t 图像。

t/s 0 2 4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速度:1. 定义: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花时间的比值。

2. 定义式:ts v =3. 单位m/s4. 物理意义: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