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仪器分析课件2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π→π* trasnsition: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lvent polarity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N=16(tR/W)2 =5.54(tR/W)2
4、分离度resolution (R) 分离度亦称分辨率。是指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
.
30
例12:若用He为载气,Van Deemeter 方程中, A=0.08cm,B=0.024cm2s-1,C=0.04s试求:
(1)最小塔板高度
(2)最佳线速
H m iA n 2 B 0 C .0 8 2 0 .0 0 0 2 .04 4 0 .10 4
.
27
二、色谱图中一些重要参数
1.基线 (操作条件稳定后,无样品通过时的响应信号。) 2.保留时间(死时间t0 、保留时间tR、调整保留时间tR’ ) 3.峰宽(半峰宽、峰底宽、标准偏差)
.
28
三、色谱分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1、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α) 亦称选择性因 α= t ' R2/ t ' R1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仪器分析》课程PPT课件
中红外光谱分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
20
二、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与条件
条件一: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 需能量相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必须有耦合作用 (偶极矩发生变化)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值。
A值可以取任意. 的正数值。
12
2. 多组分普通的分光光度法
A1c1l2c2l
(nm)
Co Ni
510 3.64×104 5.52×103
656 1.24×103 1.75×104
将0.376g土壤样品溶解后定容至50ml,取25ml试液进行处理,以除 去干扰元素,显色后定容至50ml,用1cm吸收池在510nm处和656nm 处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67和0.374,计算土壤样品中钴和镍的质量分数 。
π→π* trasnsition: red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lvent polarity
.
8
例题3: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1)乙烯;(2)1,3,5-已三烯;(3)1,3-丁二烯
例题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的λmax 最长? (1)CH4;(2)CH3I;(3)CH2I2
0.463 7 .6 4140 cCo 5.5 213c 0Ni
0.371 4 .2 413c 01.7 5140 c
Co
Ni
.
1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AAS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分析技术 第五节:干扰和消除
.
14
一. 基本原理
例6: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仪器分析》课件

《仪器分析》课件

汇报人:
样品保存: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如冷藏、冷冻、真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 清洗、干燥、粉碎等
样品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安全和完整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 剂、样品 等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 规程进行 操作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 实验数据、 现象和结 果
实验分析: 对实验数 据进行分 析和解释
PART SIX
实验结果的图形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 实验结果的解释:如误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应用:如预测、决策等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前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关键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是解读实验结果的基础 实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得出结论
声学原理:声波、声 速、声压等
电磁学原理:电磁场、 电磁波、电磁感应等
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 换等
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值计算: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等
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分布、参数估 计等
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
PART FOUR
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样品,确保 其代表性和完整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 测:检测食品中 的农药残留含量
药物成分分析:确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药物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药物与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环境监测: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 食品检测: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药物分析:分析药物成分、药效、副作用等 材料科学:分析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等

第二章 仪器分析技术ppt课件

第二章  仪器分析技术ppt课件

0.0112 3.95 0.9993 0.175
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为y=0.242 0.242=0.038+3.95x 所以x=0.052µg 故求出样品中含Mn为0.052µg
14
对照品比较法
C供=(A供/A对)C对
供试的含量(%)=
C供×D供× V
W供
×100%
对照品、样品:各配制两份 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
22
有关数据
A对=0.454,A样=0.445 C对=9.976µg/ml 20片总重量2.050g 称取量0.1021g 量瓶体积50.0ml 标示量为0.5mg/片 药品标准规定每片含环维黄杨星D (C26H46N2O),应为标示量的90.0%~ 110%
计算
药品标准规定每片含黄杨宁以环维黄杨星D (C26H46N2O)计算,应为标示量的90.0%~ 110.0%。 标示量%=
21
测定法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ml,分别置分 液漏斗中,各精密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取溴麝 香草酚蓝18mg,置250ml量瓶中,加甲醇5ml使溶 解,加0.0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至刻度,摇匀, 即得)5ml,摇匀,立即分别精密加入氯仿10ml, 振摇2分钟,静置1.5小时,分取氯仿层,置含0.5g 无水硫酸钠的具塞试管中,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照分光光度法在410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对 =0.454,A样=0.445),计算,即得。药品标准规 定每片含环维黄杨星D(C26H46N2O),应为标示 量的90.0%~110%
2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标示量为0.5mg/片),精密称定 (2.050g),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黄杨宁 0.5mg)(称取0.1021g),置50ml量瓶中,加 0.0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至近刻度,80℃水浴恒 温1.5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0.05mol/L磷酸 二氢钠缓冲液至刻度,摇匀,离心6分钟(3000转/ 分),取上清液,即可 若标示量为1mg/片,其他数值不变,试求取样范围?

(精品文档)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谱图解析演示文档

(精品文档)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谱图解析演示文档
.
M 1 % 9 M 1 %9 9..9 9 M 1 % 9 M 1 % .. nn 9 99 n
c c cc
第三节 质谱分析法
某未知物
-分子式的测定
m/z 相对强度 151(M) 100 152(M+1) 10.4 153(M+2) 32.1 解:①因(M+2)%=32.1,M:(M+2)3:1 知分子中含一个氯
至于R为正丙基还是异丙基由这就要求酸部分为 正丙基。则该酯结构为CH3CH2CH2COOC2H5.
.
例5: 由元素分析测得某化合物的组成式为C8H8O2,其 质谱图如图,确定化合物结构式:
该化合物分子量 M=136
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由于不饱和度为5,而且质谱中存在m/z 77,39,51等峰,可以推断 该化合物中含有苯环。 高质量端质谱峰m/z105是m/z 136失去质 量为31的碎片(-CH2OH或-OCH3)产生的,m/z 77(苯基)是m/z 105失去质量为28的碎片(-CO或-C2H4)产生的。因为质谱中没有 m/z 91离子,所以m/z77对应的是 105失去CO,而不是105失去 . C2H4。
.
• 例1:试判断质谱图5-53、5-54分别是2-戊酮还是3-戊酮的质 谱图。写出谱图中主要离子的形成过程。m/z57和m/z29很强,且丰度相当。m/z86 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比附近最大的碎片离子m/z57大29u,该质 量差属合理丢失,且与碎片结构C2H5相符合。据此可判断图5 -53是3-戊酮的质谱,m/z57由α 裂解产生,m/z29由i裂解产 生。图5-54是2-戊酮的质谱,图中的基峰为m/z43,其他离 子的丰度都很低,这是2-戊酮进行α 裂解和i裂解所产生的两种 离子质量相同的结果。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
Fundamentals of potentiometry (基本原理) Reference electrodes(参比电极) Indicator and ion selective electrodes (指示电极及离子选择电极)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ell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最常用的参比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
构造: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一定浓度
的KCl溶液中即构成了银-氯化银电极(表2-2)。
Indicator electrode——指示电极 指示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的电极。 要求: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浓度或活度关系符合
Nernst方程
指示电极的种类
Electrode of the first kind (第一类电极) Electrode of the second kind
应用:可作为一些与电极离子产生难溶盐或稳定配合物的
阴离子的指示电极; 该类电极最为重要的应用是作参比
电极。
汞电极(第三类电极)
金属汞浸入含有少量Hg2+-EDTA配合物及被测
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所组成。根据溶液中同时存
在的Hg2+和Mn+与EDTA间的两个配位平衡,
可以导出以下关系式:
E(Hg22+/Hg )= E (Hg22+/Hg )- 0.059lgaMn+
3.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在恒电流或控制电位的条件下,使 被测物质在电极上析出,实现定量分离测定目 的的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析出的物 质量通常可以用称重的方法来确定。 库仑分析法: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由电解过 程中电极上通过的电量来确定电极上析出的物 质量的分析方法。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仪器分析6精品PPT课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仪器分析6精品PPT课件

2、电解时间的控制 电流随着时间增长而不断减小。
3、特点及应用范围 : 选择性好。 该法既可作定量测定,又可广泛地用作分离技
术,常用于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的某一种离子 含量的测定。 (三)汞阴极电解法
主要用作分离手段,又称为汞阴极分离法。 主要用于提纯试剂 ;分离和富集微量元素。
第二节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E(2O /H 2O)1.23 0.045l9g[O 2] [ H]41.70 (V)
理论分解电压 Ud=-E=1.23-0.345=0.885V
实际Ud =(1.22+0.47)-(0.345-0)=1.35(V)
二、电解分析方法和应用 (一)恒电流电解法(电重量法):
利用电解将被测组分从 一定体积溶液中完全沉积在 阴极上,通过称量阴极增重 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待测离 子的浓度。
1、基本装置(如图)
2、阴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保持电流在2-5A之间恒定,必 须增大外加电压,使阴极电位更 负,最终稳定在H2的析出电位。 3、特点及应用范围 :
电解效率高,分析速度快 ,但选择性差。
此法只能用于溶液中只有一种可还原金属 离子的定量分析(铜合金的标准分析方法);本 法用于分离金属活动顺序氢两侧的金属元素。
m MQ M• it 9648n7 n 96487
第一节 控制电位电解法
一、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施加直流 电压,溶液中有电流通过,使物质在 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质分 解的过程称为电解。
电解液为1mol·L-1AgSO4、
1mol·L-1CuSO4溶液
产生超电位的原因:电极极化 浓差极化:
电流流过电极,表面形成 浓度梯度。使正极电位增大, 负极电位减小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三章 气相色谱(2)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第三章 气相色谱(2)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 柱长 获得足够分离的合适长度 柱长L 理论塔板数N 峰宽W 分离时间t 2. 载气及流速选择 速率理论:H=A+B/u+Cu 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 3. 柱温: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考虑固定液的最高 使用温度。采用程序升温。 4. 进样量:色谱柱越粗、越长、固定液含量越高, 容许进样量越大。 5. 载体粒度选择:粒度越小,填装越均匀,柱效越 高,但也要考虑阻力和柱压。
P58-59
3
热导检测器构造
接在色谱柱前
接在色谱柱后
1. 测量臂
2. 参考臂
检测原理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 后,两臂电阻值: R参=R测 ; R1=R2 则 R参 R2 =R测R1
进样后,载气携带试样组分流过测量臂, 而这时参考臂流 过的仍是纯载气,使测量臂的温度改变,引起电阻的变化, 测量臂和参考臂的电阻值不等,产生电阻差, R参≠R测 ,则:R参R2≠R测R1 这时电桥失去平衡,a、b两端存在着电位差,有电压信 号输出。信号与组分浓度相关。记录仪记录下组分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峰状图形。
N2 :载气携带试样组分;
H2 :为燃气; 空气:助燃气。 使用时需要调整三者的比例 关系,检测器灵敏度达到最佳。
8
氢火焰检测器的原理
1.当含有机物 CnHm的载气由喷嘴喷出进入
火焰时,在C层发生裂解反应产生自由基
CnHm ──→ · CH 2.产生的自由基在D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
来的激发态原子氧或分子氧发生如下反应
F
29
气相色谱分析典型步骤
4. 注 射 器 及 检 测 器 温 度 设 定 , 一 般 比 柱 温 高 10~25℃, 100℃以下使用时注意水分;

《仪器分析》幻灯片PPT

《仪器分析》幻灯片PPT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辐射光通过某物体时〔气、液、固〕。
其中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吸收, Io I , 即局部辐射能被转移到了物质的原子或分 子上,从而使这些粒子的能级发生跃迁〔基 态 激发态〕。
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必须符合:
因为不同物质,分子构造不同,跃迁时 能级差不同,决定了其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激发态的分子〔原子〕不稳定〔瞬间〕,
吸收光谱法
分子吸收光谱法:物质分子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部能 级发生跃迁,产生分子吸收光谱,据此建立的分析方法。 〔UV、 VIS 、 IR)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下对 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而进展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金属元 素〕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外磁场作用下,用10—100m无线电波 照射分子,可引起分子中某种核的能级跃迁,使原子核从 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核磁共振,且在某些特定磁场强 度处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以吸收信号频率对信号强 度作图---NMR波谱图--- NMR 法〕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一〕电磁辐射
光为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是宇宙间的一 种能量形式,以极高速度通过空间传播〔 无线电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 子性。
波动性:
其中 : 波数〔cm-1)
例 计算 =200nm
=?
=?
粒子性:
一个光子具有的能量
h: planck (6.626×10-34 J·S; 6.626 ×10-27 erg ·S) 1eV=1.602 ×10-12 erg = 1.602 ×10-19 J 由上式知,光子越短,越高,E越大
解:
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条件
1.单色光〔复色光失效〕 2.稀溶液 3.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 4.气体、液体、透明均质固体 5.吸收值具有加合性,如溶液中有2种或2种以上组 分共存且不互相影响性质,此定律仍然适用,那么: A总=A1 +A2 +…+An 这是测定混合物的依据。

《仪器分析工科》课件

《仪器分析工科》课件
数据采集:使用仪器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 结论等
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实验结果:描述 实验过程中获得 的数据、图表、 图像等
数据分析:对实 验数据进行统计、 处理和分析,得 出结论

实验实例三:生物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检测 生物样品中的蛋 白质、核酸等生 物分子
实验仪器:荧光 定量PCR仪、蛋 白质电泳仪等
实验步骤:样品 制备、荧光定量 PCR、蛋白质电 泳等
实验结果:检测 到生物样品中的 蛋白质、核酸等 生物分子,并分 析其含量和性质
实验实例四:环境监测实验
实验目的:监测 环境污染物,如 CO2、NOx、 SO2等
汇报人:
实验仪器:气体 分析仪、水质分 析仪等
实验步骤:采集 样品、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 环境污染物的浓 度和分布,为环 境治理提供依据
06
仪器分析工科的未来发展
仪器分析工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微型 化
挑战:技术更新快,需要不断学习 和掌握新技术
发展趋势:绿色环保,节能减排
仪器分析工科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操作失误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04
仪器分析工科的实验技术
仪器分析工科的应用领域
化学分析:分析化学成分、结构、性质 等
材料分析:分析材料成分、结构、性 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其分离原理是
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脱附( 气固色谱)和分配(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因此可 将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 吸附——脱吸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只适于
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分的分离分析。
气液色谱: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
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溶解-挥
发)原理实现分离。
1.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nstant, K): 描述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过程或 吸附-脱附过程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K 只与固定相和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柱管 特性和所用仪器无关。
1、色谱峰:当某组分从色谱柱中流出时,检测器对
该组分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线。
2、基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 入检测器时,检测器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为水平直线。图中CD所示。 3、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的距离。以h表示,图
中AB。
4、区域宽度:用于衡量柱效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 下的动力学因素。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图中
温度变化不敏感。
温度变化直接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五、记录系统 记录仪是一种能自动记录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 号的装置,是重要的附属设备。实际是一种电子电 位差计。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一、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并注
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物 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气
一、色谱法简介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Mikhail Tswett )最先发明。
在色谱法中,将装填在玻璃或金 属管内固定不动的物质称为固定相 (碳酸钙),在管内自上而下连续 流动的液体或气体称为流动相(石 油醚),装填有固定相的玻璃管或
金属管称为色谱柱。
色谱法分离原理: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 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各组分 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就使性质或结构不同 的各组分产生了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顺序 流出色谱柱。根据色谱流出曲线给出的各种信息,
在一定色谱体系和操作条件下,任何一种化合物
都有一个确定的保留时间,这是色谱定性的依据。 3) 调整保留时间 t '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 是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图中A'B所示,即 t 'R=tR- tM t 'R 反映了组分在色谱过程中,与固定相相互作用所 消耗的时间,是各组分产生差速迁移的物理化学基础。
1)吸附色谱:不同组份在固定相的吸附作用不同;
2)分配色谱:不同组份在固定相上的溶解能力不同;
3)按其它作用原理: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尺寸
排阻色谱)等。
三、色谱法的特点 1. 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10-11~10-9克的物质,适于作痕量分析。 需要的样品量极少,一般以微克计,有时仅以纳克计。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一、概述 色谱法简介、分类、特点 二、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离过程及相关术语、色谱理论基础、分离度
及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
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色谱法的分类、特点。 2、掌握色谱分离法基本原理及有关术语的含义和物 理意义。 3、理解塔板理论、速率理论;掌握分配系数、分配 比的物理意义。掌握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 法;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色谱分离的指导意义。
记 录 系 统
H2,N2 或Ar 分离系统
一、气路系统(Carrier gas supply)
作用: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包括压力
计、流量计及气体净化装置。
要求:密封性好、流速稳定、流速控制方便和
测量准确等。
载气:要求化学惰性,不与有关物质反应。
净化器:可除去水、氧气以及其它杂质。
压力表:多为两级压力指示:钢瓶压力;柱头压力
二、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1. 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1952年,Martin等人提出。 用塔板概念来描述组分在柱中 的分配行为。塔板是从精馏塔中借 用的,是一种半经验理论,但它成 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 布。
设某组分k=1,塔板数n=5,m=1,则该组 分的分布可计算如下:
的重要特性。对填充柱, =6~35;对毛细管柱,
=50~1500。
结论
• 1.分配系数是浓度之比,分配比是质量之比。 • 2.分配系数与体积无关,分配比会随固定相 的量而改变。 • 3.k值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 4.流动相线速度为u,则组分的线速度为us, 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s(retardation factor)。 us/u Rs
柱温按预定的程序由低向高逐渐变化。使用程序
升温法可以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在各自的最佳柱温
下流出,从而改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 。
四、检测系统
将各分离组分及其浓度的变化以易于测量的电
信号显示出来,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占有重
要地位 。
理想的检测器要求:响应快、灵敏度高、噪声
低、线性范围宽,对各种物质均有响应,对流速和
1)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如空气、
甲烷)从进样到出现其色谱蜂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图 中O'A'所示。 tM也是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据 tM可求出流动相平均流速
柱长 L u 死时间 t M
2) 保留时间tR:指某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即试
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图中O'B所示。
K值表明了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的大小。K值
大,说明组分与固定相的亲和力大,即组分在柱中
滞留的时间长,移动速度慢。
2. 分配比(Retention factor or capacity factor, 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 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重要信息 ):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 指标;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 依据。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气路系统 进样 系统 检 测 系 统
可对各组分进行分析和测定。两ຫໍສະໝຸດ 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
二、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 1)气相色谱:气—固色谱(GSC)、气—液色谱(GLC) 2)液相色谱:液—固色谱(LSC)、液—液色谱(LLC) 3)超临界流体色谱
2、 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1) 柱色谱: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2)平板色谱:薄层色谱、 纸色谱 3、 按组份在固定相上的分离机理分类
4、掌握分离度的含义、计算及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 谱参数。
5、掌握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 概

经典的分离方法:沉淀、蒸馏和萃取;
现代分析中,大量采用色谱和电泳分离方法。迄 今为止,色谱方法是最为有效的现代分离分析手段!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将这种分离方
法与适当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 就是色谱分析法。
csV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 M cmVM
其中VM V0,Vs 为固定相体积。
3. K 与 k 的关系:
cs ms / Vs Vm K k k c m mm / Vm Vs
Vs 1 即:k K K β Vm
称为相比,它也是反映色谱柱柱型及其结构
指示;
流量计:柱头前使用转子流量计(Rotometer),但不
太准确。通常在柱后,以皂膜流量计(Soap-bubble meter)测流速(现代有电子流量计,并以计算机控 制其流速保持不变)。
二、进样系统(Sample injection system)
作用:把试样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以
便进行分离。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三、分离系统 心脏部分。包括色谱柱、色谱炉(柱箱)和温度 控制装置。 色谱柱:填充柱和开管柱(或毛细管柱)。 柱材料:金属、玻璃、融熔石英等。
填充柱:U形或螺旋形,内径2~4mm,长1~3m,内
填固定相; 开管柱:分为涂壁、多孔层和涂载体开管柱。内径 0.1~0.5mm,长达几十至100m。通常弯成直径10~ 30cm的螺旋状。
色谱过程是多组分混合物在流动相带动下通 过色谱固定相,实现各组分分离的。 基本特点: 1、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柱内产生差速迁移——提 供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 2、同种组分分子沿柱子的扩散分布(开始时的一 条很窄的线逐渐展宽)——不利于实现不同组分之 间的分离。
(二)色谱常用术语 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曲线,即色 谱流出曲线,也称色谱图 。
进样要求:进样量或体积适宜;“塞子”式进样。
一般柱分离进样体积在十分之几至20L,对毛
细管柱,体积约为~10-3 L,此时应采用分流进
样装置来实现。
气化室的作用:将液体或固体试样迅速、完 全气化,以保证色谱峰有较小的宽度(汽化室温 度比样品中最易蒸发的物质的沸点高约50oC )。 对气化室的要求:密封性好、体积小、热容 量大、对样品无催化效应。 进样量、进样速度和试样的气化速度都影响 色谱的分离效率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特点:开管柱:分离效率高(n可达106)、分析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