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导学案教师

廉颇蔺相如导学案教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汉•司马迁教学目的一、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于祖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等。

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要结合语境弄清楚,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词语。

古今异义词:指示,约束;名词活用动词:刃、衣、舍、以、之;被动句和判断句等,1阅读长江作业本背景及作者介绍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

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

自此发愤著《史记》。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吾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的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体通史(不间断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事件)。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3 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

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横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本课发生在: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2.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3.背诵课文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背诵课文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

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1、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内容理解“廉蔺合欢”: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1】:“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明确] 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问题2】、为了告诉读者廉颇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形象特征?可以根据蔺廉交欢这段故事分析。

提示:个性化语言描写——妄自尊大,胸襟狭隘。

对比手法(蔺廉性格对比;廉对蔺态度的前后对比)——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

【问题3】、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那些品质特征?完璧归赵——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师公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给下列单字或加点字注音:蔺(lìn)袒(tǎn)瑕(xiá)睨(nì)镬(huó)渑(miǎn)缶(fǒu)驽(nú)刎(wěn)倨(jùn)佯.狂(yáng)列观.(guàng)臣愿奉.璧往使(pěn g)缪.贤舍人(mīào )使其从者衣.褐(yì)引车避匿(nì)臣等不肖(xiào)卒相.与欢(xiān g)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参照文下注解读懂课文,叙述故事。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3、布衣..之交平民(借代)4、请指示..王指出,给...看5、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6、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二)比比句子翻译谁最快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教材分析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适用对象:初中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 1. 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品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2. 掌握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感品质二、教学内容1.作品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由清朝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篇小说,属于《红楼梦》的外篇。

小说描写了廉颇、蔺相如等两位历史传奇人物的故事。

通过阅读本篇小说,学生能够了解到战争年代的风雨历程,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潮流。

2.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两大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层级,但却都有着不屈不挠、忠诚勇敢的人格品质。

廉颇是一个勇猛无畏、爱国捍卫的英雄人物,而蔺相如则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毫不动摇、坚守原则的智谋人物。

通过深入了解和描写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学习者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格德行。

3.情节剖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史诗般的作品,情节曲折起伏,扣人心弦。

小说中既有战争与官场的阳刚之气,又有家国情怀和情感羁绊的细腻描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结构布局,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读书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剖析,使学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2.朗读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小说中的经典语句,提高朗读能力,加深对语文的理解。

3.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情节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分析法:逐步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5.辩证法:引导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冲突,提高思想品质和情感品质。

四、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该小说,加深对其的理解。

2.引导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如注重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等,提高思维品质和审美品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师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自身的不幸遭遇,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老师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老师用)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2、文中故事的素材积累和应用
一、导入
二、知识点检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翻译第6-8段,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结合课下注解口头翻译课文第6—8段,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跟踪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示赵弱而怯也(显露,显出)与王诀曰(诀别)秦王饮酒酣(饮酒尽兴)左右皆靡(倒退)秦王不译(喜悦高兴)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相如引车避匿(拉)臣等不肖(没有才德,无用)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A.阿母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8.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三、重难点探究:
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班级:姓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导】[知识链接]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全文2、自己解决本课的生字、生词,写在积累本上。

课上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3、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是纪传体史书。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3)“前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等。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4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4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第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版)课型:精讲课使用时间:第周学时编写:刘彦刚审核:任和平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
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咼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
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
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咼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
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
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
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教师版

语文必修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教师版)自我检测答案(一)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6.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7. 臣等不肖..,请辞去。

古义:不才;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8.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卑贱的人;今义:不自重,下贱的人。

(二)通假字1.拜送书于庭(同“廷”)2.召有司案图(同“按”,审查、查看)3.臣愿奉璧往使(同“捧”)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三)一词多义1、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做,引申为“演奏”,动词)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动词)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变成,动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做,引申为“立下”)拜为上卿(担当,动词)2、使使人遗赵王书(派、派遣)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见)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4、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5、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跟随)臣从其计(听从)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由、自,介词)6、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幸亏,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幸可广问讯(表示的希望语气)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7、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动词的使动用法)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违背)秦贪,负其强(倚仗)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败)负债(欠)8、乃今君乃亡赵走燕(竟、却)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教师版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教师版(一)【教学流程】:【学习目标】1、初步梳理文本,记住常见文言实词“负”“使”“引”“顾”的意义,辨析常见文言虚词“以”“因”“于”“之”词义和用法。

2、找出文中出现的各种特殊句式,通假和词类活用现象。

3、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实虚词等文言知识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预习案】1、熟读全文,疏通文意。

2、记录疑难点。

(一)相关文学常识(1)《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内容又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8篇,表10篇五个体裁类型。

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上,《史记》都有伟大的学习价值。

被称为“二十四史之第一部”。

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二)时代背景简介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三)、初读文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睥睨(pìnì)镬(huò)嘻( xī)觑( qù)刎颈之交(wěn )遗赵王(wèi )缪公(mù)缪贤(miào)汤镬(huò)肉袒(tǎn )盆缶(fǒu ) 案图(àn )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诈佯(yáng )列观(guàn )皆靡(mǐ )传舍(zhuàn )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hè)避匿.(nì)睨.柱(nì)2、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背景,复习《史记》和司马迁相关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合作探究全文三个故事如何划分段落。

预习案1、认真阅读“文本辅读”中的相关资料,熟读文本。

Ⅰ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司马迁:(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二、了解作品:《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130篇)。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史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知识链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三、课文阅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臣等不肖(xiào)刎颈之交(wénjǐng)广成传舍( zhuàn)缪贤舍人(miào)见臣列观(guàn )相如虽驽(nǔ)臣语曰(yù)使人遗赵王书(wèi)睨柱(nì)秦王不怿(yì)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通史 130 书表本纪世家列传黄帝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2011-2012学年语文科目主备人:石勇审阅人:日期:2012-5《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文本内容,勾画疑难点。

2.所有同学完成自主学习;B层完成拓展延伸之外的题目;A层全部完成并形成文字答案,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课文注释进行整理、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缪.()贤肉袒.()可予不.()列观.()甚倨.()睨.()柱缪.()公汤镬.()盆缻.()渑.()池皆靡.()不怿.()避匿.()虽驽.()舍相如广成传.()3.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1 1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批阅人: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三、拓展训练“弱国无外交”是古今中外的常规,但蔺相如却在秦强赵弱的情况下“使不辱于诸侯”,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五、课外练习完成《语文习题册》题六、学后反思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自主学习】
一、基础积累
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师公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给下列单字或加点字注音:
蔺(lìn)袒(tǎn)瑕(xiá)睨(nì)镬(huó)渑(miǎn)缶(fǒu)驽(nú)刎(wěn)倨(jùn)佯.狂(yáng)列观.(guàng)臣愿奉.璧往使(pěn g)缪.贤舍人(mīào )使其从者衣.褐(yì)引车避匿(nì)臣等不肖(xiào)卒相.与欢(xiān g)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参照文下注解读懂课文,叙述故事。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一、基础积累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布衣
..之交平民(借代)
4、请指示
..王指出,给...看
5、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6、于是相如前进
..缶上前,进献
7、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8、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二)比比句子翻译谁最快
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三)比比故事情节谁最熟悉
1、本文叙述了几个故事?
明确:三个。

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
2、下面,请同学们来讲这三个故事。

这三个故事,“完璧归赵”写得很详细,由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完成,第一组同学讲到“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这句止,第二组同学由这句开始讲。

第三组同学讲“渑池会”,第四组讲“将相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归纳重点词、句。

二、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基础积累
(一)归纳通假字
⑴可予不(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
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
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熟,仔细)
(二)归纳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1、璧有瑕,请指示
..王(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
令)
2、于是相如前进
..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走)
3、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4、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5、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三)归纳几组常用的词类活用形式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④相如前进缶走向前
2、名词作状语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②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
③怒发上冲冠向上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撞破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四)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的倒装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3、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省略句: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之)以(之)
(2)大王见臣列观。

臣(于)列观
(3)遂与秦王会渑池。

会(于)渑池
(4)不如因而厚遇之。

(我们)不如
(五)一词多义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则幸得脱矣(侥幸)
③而君亦幸赦臣(幸而,幸好)

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