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刺客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3刺客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一、读准字音曩.者(nǎnɡ) 偻.(lǚ)行 扼.(è)腕 揕.其匈(zhèn) 自刭.(jǐnɡ) 樊於.期(wū) 淬.之(cuì) 瞋.目(chēn) 擿.秦王(zhì) 变徵.(zhǐ) 地图柙.(xiá) 惛.然(hūn) 蓟.(jì)城 矐.其目(huò) 二、识记通假(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惛”同“昏”,糊涂)(5)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7)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同“震”)(9)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10)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11)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投掷)(12)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用的人)(13)举筑朴秦皇帝(“朴”同“扑”,击)三、一词多义 (1)造⎩⎪⎨⎪⎧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动词,拜访)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制定)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动词,创造)因造.玉清宫(动词,建造)顾自民国肇造.(动词,建立)满清末造.(名词,年代)径造.庐访成(动词,往,到)(2)得⎩⎪⎪⎨⎪⎪⎧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动词,得到,获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名词,收获,心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戎之在得.(动词,贪得,不满足)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动词,实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形容词,得意,满足)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动词,可以,能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动词,感激) (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动词,解除,解救)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动词,缓解,宽释)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动词,剖开,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天下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动词,解开,脱去)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释,解答)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理解)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动词,能,会)太后之色少解.(动词,消释) (4)固⎩⎪⎪⎨⎪⎪⎧是固.丹命卒之时也(副词,本来)江山险固.(形容词,牢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要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安定)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固执)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动词,坚守,安守)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吾非固.欲负汝(副词,一定,必定)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副词,确实,诚然)(5)会⎩⎪⎪⎨⎪⎪⎧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动词,适逢,正赶上)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动词,会合,聚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动词,领会)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名词,时机,机会)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副词,一定)遂与秦王会.渑池(动词,会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动词,会见,见面) (6)私⎩⎪⎨⎪⎧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事,私利)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私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形容词,私人的,自己的)项王乃疑范曾与汉有私.(名词,隐秘之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 (7)图⎩⎪⎨⎪⎧请入图.之(动词,谋划)图.穷而匕首见(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动词,度,料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动词,贪图)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动词,绘图)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名词,图画) 四、词类活用(1)盖聂怒而目.之(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3)稍蚕.食诸侯(名词用作状语,像蚕一样) (4)太子丹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心) (5)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6)南有泾、渭之沃.(形容词用作名词,肥沃的土地) (7)擅巴、汉之饶.(形容词用作名词,富饶的土地) (8)请西.约三晋(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9)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10)北.购于单于(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1)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动词用作名词,结交的朋友) (12)夫行危.欲求安(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的举动)(13)膝.行流涕(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14)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15)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称臣)(16)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17)前.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18)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19)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缓)(20)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21)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五、古今异义(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
2019年高中语文 刺客列传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年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习目标展示1、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自主阅读导引《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文言现象梳理1、一词多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
跪:两膝着地。
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导学案2
【学习目标】1. 研习6-12节。
2.掌握有关重点实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
3.赏析荆轲刺秦王4.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暴虎冯河暴戾恣睢骨髓自刎揕其匈变徵瞋目二、研习6-12节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其后秦日.出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左关、崤之险.太子丹受而舍.之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夫行危.欲求安驽马先.之所善.荆卿可使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膝.行流涕非尽.天下之地南.伐楚,北.临魏臣.海内之王者太子前.顿首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於期乃前.曰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太子迟.之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其后秦日出山东以伐齐、楚、三晋奈何以见凌之怨然则何由北购于单于夫樊将军穷苦于天下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可与谋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是太子疑光也非节侠也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使得至前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而李信出太原、云中数困于兵窥以重利使悉反诸侯侵地因而刺杀之此丹之上愿此国之大事也固请毋让,然后许诺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报将军之仇者,何如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而为治行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待吾客与俱5.难句翻译【问题探究】一、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二、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三、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四、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五、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六、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七、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八、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学案【语言文字】正音: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荆轲嘿.而逃去秦王必说.见臣偻.行见荆轲荆轲和.而歌卒.起不意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拓展运用(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是否相同):佝偻./偻.指/伛偻.提携过称./称.量/称.呼/称.道/称.便/称.兵/称.职/称.愿/称.心如意/称.体裁衣/称.觞祝寿/称.孤道寡/称.兄道弟【文本研读】(一)、第1至4节文本探究: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其先.乃齐人:以术说.卫元君: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曩者目.摄之: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荆轲嘿.而逃去: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解释、区别“道”的含义:争道.: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吾师道.也(《师说》):夜趋高邮,迷失道.(《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指南录后序》):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1.“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2.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二)、第5至7节文本探究: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尽与其贤豪长者..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相结:燕之处士稍蚕食..诸侯:擅.巴、汉之铙:民众而士厉..之怨:..:奈何以见陵欲批.其逆鳞哉:太子丹受而舍.之:足为寒心..: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不可拯救: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北购.于单于:心惛然..:乃造.焉:步骤二:阅读探讨,感悟内涵:1.从第5段看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2.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三)、第8至9节文本探究: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却行为异..:....:跪而蔽席子避席..而请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趋.出:偻行..见荆卿: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非节侠..也:明.不言也: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臣.海内之王者: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必入臣..:..:莫敢合从窥.以重利: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请毋让.: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解释、区别“趋”的含义:趋.出:常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夜趋.高邮(《指南录后序》):背本而趋.末: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请简述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并就其可行性,简要评论。
[学习资料]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3苏教版《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第3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14-18节积累文言实词:资、谢、遗、度、就;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预学案【预学内容】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箕踞..()提.()卒.起()蓟.城()厚遗.()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2.不敢举兵以逆.军吏3.比.诸侯之列 4.唯.大王命之5.愿大王稍假借..之 6.卒.起不意7.尽失其度.()8.断其左股.9.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10.轲自知事不就.11.秦王不怡.者良久12.丹匿.衍水中13.乃矐.其目14.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15.群臣怪.之16.其称太子丹之命.17.使使以闻.大王18.荆轲顾.笑舞阳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图穷而匕首见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高渐离变姓名为人庸保举筑朴秦皇帝卒起不意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燕王拜送于庭2.见燕使者咸阳宫3.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4.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五、翻译下列句子1.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2.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3.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4.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六、整体感知14—18段写了哪几件事?【问题生成】探究案【重点学习】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检测案【达标检测】1.下列各句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2.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C.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函:信件、信函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②秦舞阳色变振恐③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⑤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高中语文8刺客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刺客列传班级:学生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词和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学习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中重要的字词句。
2.通过本文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荆轲在危亡关头不甘失败、背水一战的奋斗精神。
自学检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解析A“振”同“震”;C“卒”同“猝”;D“匈”同“胸”。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解析C.造:拜访。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解析C项为助词,无实义。
ABD为动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解析A指“困窘,走投无路”;B指“放在心上”;C指“消除……的借口”。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解析A“蚕”名词作状语;B“闻”使动用法;D“迟”意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史记》选读-《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4、掌握通假字:淬、决、卒;
5、掌握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3、掌握通假字:淬、决、卒;
4、掌握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教学方法:讨论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战国策》,导入新课
1.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
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
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人物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阅读“预习明确”,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淬(cuì)怜(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五专题《刺客列传》Word版含答案
《刺客列传》教学案(教师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
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1、了解《史记》中通过刻画人物来表述历史过程的叙事特点,了解人物的具体事迹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和叙述历史进程的作用。
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在刻画不同人物和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时,采用的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可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表面矛盾而实际上更高层面统一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本文目标:了解司马迁给人物立传的意义以及本文场面铺排,气氛渲染等特有的写法。
教时设置:4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疏通部分课文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第4篇《刺客列传》,进一步体会《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
原文分别写了四个刺客,本文节选的是其中荆轲刺秦王的部分。
另外三个刺客是:专诸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
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
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3篇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一)教材: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时:5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作者以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刺客列传》的作者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龙应台,并简要介绍其作品特点。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独孤九剑》,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1. 复习第一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二章《武当派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三课时:1. 复习第二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三章《射雕大侠杨康》,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四课时:1. 复习第三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四章《锦衣卫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五课时:1. 复习第四章的内容,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写作,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讲义,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和作品特点。
2. 学生需要阅读《刺客列传》的电子版或纸质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情节发展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中,学生对一个人物或情节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刺客列传》的其他章节。
2. 学生可以拓展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魏公子列传》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情节和背景;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3. 学习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史记》选读——《刺客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总结与作业: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 业,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字词及句式特点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特 点进行解析和练习
重点字词: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析和练习,包括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
句式特点:对课文中的句式特点进行解析和练习,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写作: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刺客列传》的内容和主题 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手段:PPT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PPT演示:通过PPT展示《刺客列传》的背景、人物、情节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关于刺客或相关历史事件的问题,引发学生 的兴趣和思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背景介绍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及《刺客列传》的背景和意义, 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
讲解:教师对《刺客列传》的背景、内容、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刺客列传》中的主题、人物 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刺客列传》的语言风格和韵律,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1课项羽本纪Word版含解析
《史记》擅长把人物的活动放在强烈的矛盾矛盾之中,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使用各样手段“摹形传神”,细节之中突显各种人物的不一样性格特色,人物形象“ 千载如生”。
本专题由《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传记》《风趣传记》《刺客传记》四篇文章构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是对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英豪,又是一个性格暴戾、犹豫不决、只知用武、不谙计策的匹夫。
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惨剧英豪形象。
《廉颇蔺相如传记》记述了战国时代越国的重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选文以记述蔺相如为主,廉很是辅,不单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并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提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绘声绘色。
《风趣传记》主假如歌颂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的风趣人物“ 谈言微中,亦能够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
他们风趣多智、风趣风趣、寓庄于谐的性格特色,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刺客传记》记述了“ 荆轲剌秦王” 的故事。
故事波涛起伏,惊心动魄,情节环绕着一个“ 刺” 字睁开,人物性格也跟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情、动作的描绘和场面描绘等方面获得了绘声绘色的表现,为我们学习刻画人物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 11 课项羽本纪衣冠禽兽秦王朝消亡后,项羽见宫室残缺衰败,在与刘邦抢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自己又占着优势,于是就自傲自傲,想回家乡炫耀此时的出身。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 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饶,物产丰饶,并且地势险峻,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益于您确立霸业。
” 项羽本也有些心动,但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缺不堪,哪里还像个国都的样子?就更为故土,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乡去。
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假如富贵了,就应当回到故土去,让父同同乡知道你此刻是什么样子。
假如荣华了还不回故土,就仿佛是衣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研习13-18节。
2.掌握重点实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字音辨识:
戮没泾渭分明濡缕矐偏袒扼捥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
二、研习13-18节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而振.恐
图穷而匕首见.卒.起不意
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高渐离变名性为人庸.保
一坐.称善举筑朴.秦皇帝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皆白衣冠
...以送之又前.而为歌曰
函.封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群臣怪.之
前.谢曰箕.踞以骂曰
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宋子传客.之天雨.栗,马生角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
4.难句翻译
(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
【问题探讨]】
一、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第二层
第三层第四层
第五层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4.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够翻译疑难句子,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强暴、为达到刺杀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侠义精神,及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文言词汇、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识,历练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学习方法诵读、积累、研习和探讨课时安排:3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全文5000多字,单写荆轲就3000多字,表明荆轲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荆轲,赞扬了刺客们的见义勇为、扶弱救危、不畏强暴的精神。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六年。
当时,秦在公元前230年灭韩,接着灭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犯,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让秦王还回侵吞六国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打燕国,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预习要求1.为加点的字注音囊嗜酒和而歌雕鸷偻行揕淬濡染忤逆瞋目偏袒间进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1)荆轲嘿而逃去()(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3)秦王必说见臣()(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燕王诚振怖()(7)而秦舞阳奉地图柙()(8)图穷而匕首见()(9)卒起不意()(10)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11)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12)为人庸保()(13)吾囊者目摄之()(14)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15)偏袒扼惋而进曰()(16)举筑朴秦皇帝()3.参考注释并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滑稽列传导学案2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薄.”、“赍.”、“属.”、“贱.”等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现象。
2.分析优孟的形象,感悟优孟诙谐幽默的讽谏艺术。
一、自主学习,解释加点的字。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
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壙..(),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
选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3、积累文学常识:《战国策》
【知识链接】
1、《战国策》: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人物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3、背景介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
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
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理基础知识
1、借助工具书,正音正字
陛()拊()樊於()期夏无且()暴()虎冯河暴戾恣()睢()自刎()揕()其匈变徵()
戮()没泾()渭分明矐()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
2、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文中义: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则秦王未可亲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诸郎中执兵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难句翻译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5)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6)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7)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6、结构分析
第一段部分:自“秦将王翦破赵”至“遂发”,写
第二部分:自“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写
第三部分:自“既至秦”至“秦王目眩良久”,写
7、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4.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