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地球运动的概念:第二部分简述了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部分简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这部分内容是为下一节地球的公转运动的铺垫,也是为高中地理的地球运动鉴定了基础。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地轴、方向和周期等基本特点。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立体空间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昼夜交替现象。

3、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2、解释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大,因为学生思维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形成空间抽象思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生只能借助自然现象解释地理意义和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作出归纳。

三、教学方法演示、阶梯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准备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我们这里现在是白天而美国是夜晚?(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承转,关于地球运动人类历史上认识有一个过程:有”地心说”和”日心说”,是“天动”还是“地动”?展示视频地心说和日心说视频.。

学生阅读老师讲述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堂。

教学新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过度:地球的运动有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今天先学习地球的自传运动。

那什么是地球的自传运动?展示视频(观察什么叫地球的自传运动?)问:1、什么叫地球的自传运动?生:地球环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更替、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方面的影响,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引发他们对地球运动奥秘的探究兴趣。
3.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教师强调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观察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案例分析,联系实际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时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理意义。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运动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较为关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图片和图表,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运动;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4.实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地球运动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XXX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XXX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研究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分歧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透露表现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工夫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会商、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征象发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何?如果地球仪是透亮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理》的第二个课题《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可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同时呈现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交通运输等。

教师学生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第二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2.准备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意义。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演示地球的自转,描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2.并用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事实说明地球自转。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自转方向:演示。

2.观察演示自转所形成的地理现象:地球仪静止不动时用手电筒照射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同一地点的昼夜变化➝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射观察不同地点时差的形成。

层层递进,容易理解。

3.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演示地球自转,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为今后更好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对认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概念、方向和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新课讲解: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心说,日心说认识正确吗?启发: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同学分组讨论分析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我们就通过本节的学习来验证它。

一、活动一:地球的自转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演示:教师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板书: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使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演示自转方向。

板书:方向:自西向东讲述: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时。

二、活动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演示:(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只能照亮一半是昼半球,没有照亮的是夜半球?讲述:可见,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黑夜提问并板书: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不透明)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使用。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对于地球仪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于地球运动的细节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各有差异,这对于理解地球运动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观察,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

同时,我会使用地球仪、图片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地球仪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

2.讲解: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3.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可以使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地球的运动部分,教材主要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同时,教材还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地球运动这样的抽象概念,仍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太阳东升西落、季节变化等,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地球运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运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地球仪,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运动。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相关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教学难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四季和五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地理意义,使学生对地球运动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时差对国际旅行和通讯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运动。

2、讲授新课(1)地球自转①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②结合动画演示,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称为一个恒星日;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课时:1【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的运动规律;2、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时差知识。

【教学重、难点】1.自转的基本运动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1-13页。

重点图幅:图1.14、图1.17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P7课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14,昼与夜。

图1.13,时间差异理解完成随堂学练。

3、巩固记忆(10分钟)1. 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的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周期出现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1天①昼夜更替;②时间差异2. 自转方向 3.昼夜情况【教学后记】【教学目标】1、掌握二分二至日时,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了解四季的变化。

2、掌握地球五带的位置及范围,并说明各带的热量差异。

【教学重、难点】2.公转的基本运动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地图册。

【教学过程】4、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3-14页。

重点图幅:图1.18、图1.195、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P9课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1.19,地球上的五带完成随堂学练。

6、巩固记忆(10分钟)1. 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的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周期出现的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年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地球的公转运动示意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3. 五带的划分:【教学后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将地球运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地球仪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3.观察与实践: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运动的重要性和地理意义,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特点,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课下,同学们可对其多做些了解。
畅所欲言
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2
课堂检测练习
1、太阳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周期是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检测课堂学习成果。
5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
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提高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热爱科学和用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讲授法、
小组探究法、
演示操作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其中的奥妙:
1.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怎么形成的?
2.我们这儿太阳能热水器几乎都是朝着南面,为什么?
3.每次南极科考,南极大陆总是冰天雪地,为什么?
对问题稍作思考后回答自己是否知道,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演示完毕后,回答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8
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2
课堂小结
总结与展望:
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时还要与错误势力作斗争,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时,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十分可贵。然而太阳仍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系也只不过浩瀚宇宙银河系的一小分子。下节课,我们学习
1、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的运动。
2、用记号笔标注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
3、用原点粘贴在地球仪上表示我们所在的位置。
4、观察地球自转对于我们所在的位置来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地理现象。
5、讨论并记录观察的结果。
加强学生思考问题多面性、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
10
情感拓展
科学史教育
大屏幕呈现课本9~10页的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巡视学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并提出问题:
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2、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3、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
4、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则用经纬网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
讲授新课
探究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巡视学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并提出问题: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公转周期是一年)
3
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感性认识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
观看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概括总结能力
2
小组探究
探究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及方向
在播放“地球的公转”课件时,突出地轴的方向、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
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模仿演示地球的公转。最终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为,自西向东。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其中的奥妙:
1、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
2、太阳会从西边升起么?
3、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时候,中国球迷们为什么总是半夜起床看现场直播?
对问题稍作思考后回答自己是否知道,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标题的答案已不言而喻,但是听完这篇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材料,并说出读后的感想。
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
3
归纳小结与检测
总结归纳
教师小结: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
学生朗读:
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以及正视地球三个方向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
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模仿演示地球的运动,并从不同方向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最终总结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
讲授新课
探究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思考下列问题:
1、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3、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3
对地球的运动状态建立整体感性认识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
观看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概括总结能力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轴的方向、地球的自转,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运动》


2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