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案

合集下载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精华】永生的眼睛教案四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过程与方法: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感悟生命的美妙,培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舒缓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轻轻触摸身边的物品。

此时此刻,你最渴望什么?〔一双亮堂的眼睛〕是呀!假如有一双亮堂的眼睛,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是啊!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轮读课文,考虑:谁捐献了眼角膜?〔母亲父亲女儿〕三把握重点,细读课文1 师导入: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怎么样?学生默读,勾画。

老师出示幻灯片: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地对待妈妈!妈妈完好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好地离去!导读:当世界上最挚爱你的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叮咛,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哀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局部时,你会怎样?〔很气愤,竭力反对〕那么,就请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吧!〔生自由朗读,师相机范读,指名读〕2 师导入:读得真好!琳达失去亲人的强烈悲哀使他难以承受____。

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什么让她改变的?〔父亲的话〕划出这句话,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是的,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让我们这句话吧!出示幻灯片:一个人所能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局部。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5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5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5篇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生动细致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探永生(2分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

指读课题。

这里的“永生”是什么意思?(永远存在,永远也不会死的。

)永远存在好不好?陈老师也想永远存在,长生不老,可以吗?看来人是不能永远存在的,那人身上的器官就更不能了,对不对?那文章的题目叫“永生的眼睛”,我们要在脑海中打一个问号的,是吧?看我们学了课文,这个问号能不能解决。

二、整体感知现话题(8分钟)1、课前大家已经做过预习,是吧?你读过几遍?(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呢?(你也是爱学习的孩子。

)你知道老师读了多少遍吗?(20遍)同学们,读书切戒太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请再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还要注意把生字词读正确。

2、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都认识了吗?看这个词:角膜,(知道什么是角膜吗?它有什么作用呢?)第二个,挚爱;你挚爱的人是谁?这个词儿跟热爱有什么区别?第三个,给予,(给,是一个多音字。

)第四个,天壤之别,它是什么意思?3、好,字词掌握的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课文读完了,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自由说)概括起来说,就是父亲、琳达、女儿围绕捐献角膜发生的事。

那么,在捐献角膜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态度一样吗?(不一样)就琳达自己来说,前后的态度一样吗?(也不一样)同学们,他们的态度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用刚认识的一个词儿来说,这就是“天壤之别”。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教案:《永生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永生的眼睛》。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母亲在去世后捐献眼睛角膜,让两个年幼的孩子重见光明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器官捐献的过程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器官捐献的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进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永生的眼睛》。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器官捐献的过程及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捐献眼睛角膜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器官捐献给两个孩子带来的光明。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永生的眼睛母亲去世捐献眼睛角膜两个孩子重见光明器官捐献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永生的眼睛》两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以及作品主题。

1.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恩、关爱和奉献的精神。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6.1 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分享一些与课文《永生的眼睛》相关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6.2 观看相关影片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体会作品所传达的关爱与感恩之情。

七、课堂互动7.1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作品情节,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7.2 讨论与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进一步挖掘课文内涵。

八、实践环节8.1 编写感悟8.2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器官捐赠和感恩主题的宣传海报,提高宣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九、课堂小结9.2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宣传海报制作过程,展示课堂学习成果。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知识的学习。

3. 小组讨论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器官捐赠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器官捐赠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3. 器官捐赠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概念、意义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器官捐赠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小组报告:各小组依次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课堂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

九、课后辅导: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2. 组织课后讨论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

2023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及教学理念《永生的眼睛》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眼睛”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一家人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得美好,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说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法及手段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接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课中我主要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文所表达的深厚情意,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质。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升华。

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2.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捐献器官的资料,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欧洲谚语:“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筵席。

”正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人间处处显真情。

可见,善良和爱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我们领略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和受众人爱戴的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这都源于他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源于他们对世人的一种大爱的精神境界。

今天,让我们带着一颗温润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琳达一家,领略他们一家三代无私而伟大的爱。

二、读通课文1.初读课文。

提示:a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次,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b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检查词语捐赠角膜给予重见天日不假思索平静热泪盈眶3.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角膜”以及对“角膜”的认识及其捐献角膜的意义。

三、理解课文1.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2.琳达,琳达的父母亲,还有琳达的女儿温迪,她们对捐献眼角膜的态度一样不一样?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下面是我收集的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供大家品鉴。

永生的眼睛教案1执教思路:《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作者刻画的形象让人终身难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醒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令人敬佩。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琳达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围绕“永生”将本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搜集信息,铺垫情感。

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器官捐献的背景学生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根本不了解,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做好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的人对角膜捐献的看法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深感受到来源远远不能满足于器官捐献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环节:以信入境,质疑永生,启动情感。

共同阅读课文最后的那封信。

理解“角膜移植”一词,顺势呈现出角膜捐献调查结果汇总表,同时补充相关资料。

通过器官捐献在社会上难以被人们接受的现状与琳达一家主动捐献角膜的对比,引出课题《永生的眼睛》并板书。

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围绕“永生”一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而启动学生的情感。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激发情感。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琳达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

并随机板书:琳达母亲父亲温迪。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课文中谁的眼睛永生了?”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母亲或父亲或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

这些猜测不定的答案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义。

而琳达的情感态度变化是贯穿其中的。

从母亲捐献时的坚决反对到父亲捐献时的遵从遗愿到捐献温迪角膜时的主动,最后收到来信时的骄傲。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展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化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____”的资料或者故事。

2.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详细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妙,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

假如她能有一双亮堂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

那么盲人的生活终究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学生闭眼感受)师:回忆你刚刚的感觉,说说假设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亮堂的眼睛啊!(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亮堂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络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生命的宝贵和无常。

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观看《永生的眼睛》短片,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生死经历。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亲情的珍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亲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亲情的意义和如何珍惜亲情。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力量和支持作用。

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友谊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表现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友情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友情故事。

教师引导讨论友情的力量和如何珍惜友谊。

第四章:生命的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传承和延续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表现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传承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传承的具体表现。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分享自己对生命传承的理解。

教师引导讨论生命的传承的意义和如何尊重生命。

第五章:生命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的心态。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永生的眼睛》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生命的意义。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永生的眼睛》中生命的意义的表现。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并讨论主要人物和情节。

分析故事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情节。

分组讨论和分享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思考。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3.3 教学方法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和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文学价值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价值。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5.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最新8篇】-最新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最新8篇】-最新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最新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捐献亲人眼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学习难点: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从故事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赠的正确观念。

一、课题质疑1、师: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拥有它就拥有光明,拥有美好的人生。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永生的眼睛》。

2、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吗?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看到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二、学习新课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4、全班交流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言导入:《触摸春天》一课中,盲女孩安静用双手去触摸春天,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她对生命的热爱令我们感动,如果她能重见光明,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2、读课文阅读提示,把握阅读内容和要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交流查字典理解不懂词语的情况。

2、组内合作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概括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1、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重点研读:(1)文中几处用到“骄傲” 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2)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③你能读出其中的骄傲吗?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回答。

四、质疑深入,延伸情感1、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4 教学步骤朗读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的珍贵和意义。

第二章:亲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个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对个人的重要性。

第三章:亲情的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3.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亲情的表现。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表现的理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情的表现。

第四章:亲情的传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是如何在家庭中传递的。

4.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传递的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传递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观察和记录亲情的传递。

第五章:亲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体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体现方式。

5.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在生活中的体现。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这些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使用白板,进行书写和展示。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使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永生的眼睛》。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兴趣。

5.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3 课文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母爱的伟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或影片推荐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母爱或其他亲情的文章、故事或影片。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观看或阅读,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6.2 亲子活动建议向学生和家长提出一些亲子活动的建议,如一起做饭、一起散步等。

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大意。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造句。

3.2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培养。

家长签名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回家作业和课堂练习。

5.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评价标准:积极参与、态度认真、合作能力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标准:字迹清晰、回答准确、思维活跃。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朗读与理解: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七章:课文解析7.1 课文主题: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珍贵和无私。

让学生思考眼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捐赠眼睛的意义。

7.2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六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六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合集六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教学内容】《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眼睛”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进《永生的眼睛》,看看温迪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的三位亲人去世后捐赠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评析:课初,赵老师以获得器官捐献者写下的一首感谢诗导入新课,再配之教师深情的朗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和阅读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6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
1 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 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板书:母亲捐献角膜
父亲捐献角膜眼睛(爱)永生
我也要捐献角膜 ̄
课后反思:学生能通过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对生命的勇气。

18 生命生命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 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 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 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 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 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 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 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 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 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 积累名言
4 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板书:飞娥求生——砖缝中的小瓜苗——倾听心跳
用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