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影响
哪些人易患开角型青光眼_眼病
2.年龄: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于50岁以上老人,但也见于30~40甚至十几岁青少年,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3.性别:4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的眼压较男性高,但多数人认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
4.遗传:开角型青光眼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家族史和遗传性的疾病。青光眼患者直系亲属中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至少高15倍。其确切的遗传方式尚有争论,近亲中患病率显著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几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每一种基因都对增加患病率起一份作用。
6.高度近视:在对高眼压者的追踪观察发现,伴有近视者,有1/3后来出现青光眼的视野改变,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正常人为1/20,伴有远视者为1/40。由于高度近视眼的眼壁硬度较低,压陷眼压计的读数常在正常范围内。此外,高度近视眼的视盘颜色因近视性萎缩弧度存在显得较淡,容易影响青光眼性视盘的观察。因此,对于成年人中有高度近视并且不断加深者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开角型青光眼的存在。
哪些人易患开角型青光眼_眼病
青光眼的预防在于对高危人群作早期诊断和治疗。除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以外,很多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无明显症状,哪些人容易患开角型青光眼呢?
1.种族:我国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较闭角型青光眼少,其比例大约为1:5。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最高的是黑人。黑人与白人的发病人数之比为7:1~8:1,这是由于黑人的视盘杯盘比大等结构特点所致。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年视野缺损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稿日期 (Date of reception):2020–08–31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张纯,Email: zhangc1@ 基金项目 (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670851)。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81670851).
426
doi: 10.3978/j.issn.1000-4432.2021.06.12 View this article at: /10.3978/j.issn.1000-4432.2021.06.12
眼科学报 Yan Ke Xue Bao
2021, 36(6)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原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是其中的重要类型。POAG以特征性的视神 经结构和功能改变伴房角开放为特征,即视盘沿 变窄、神经纤维层丢失与视野缺损 。 [1-4] POAG的治 疗以降眼压为主[5-6],通过将眼压降至目标眼压范 围可使大部分POAG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 有部分患者视野缺损持续进展[7]。既往研究[8-10]显 示:较高的基线眼压、高龄、女性等因素可能与 POAG患者视野缺损进展有关,但仍不能解释所有 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年视野缺损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
孟素坤1,付玮2,刘擘2,李佳孟1,薛灿灿1,洪颖1,张纯1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摘 要] [关键词]
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
・
临床 研 究 ・
近视与 发性开角型青 原 光眼的 性研究 相关
李 威
( 孝感市第一人 民医院五官科 , 湖北孝感 4 20 ) 3 10 [ 摘要】目的 探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 眼压变化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
[ 关键词】 近视 ; 青光眼 ; 型 开角
【 中图分类号】17 . 1 1 7 . 【 1 81 ; 7 5 文献标识码】A 【 7 1 2 文章编号】1 7 - 7 12 1 )5 2 — 2 6 3 9 0 (0 0 2 — 3 0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 高、 不可逆转的严重眼病Ⅲ 。近年来 , 近 视 特别是高度 近视人 群 中发 现 的原 发性 开角 型青光 眼( r r p may i o e nl g u o ,O G) p na g l cmaP A 患者不 断增 加圆 已引起 眼科 界 的高 e a , 度重视 。P A O G早期病情进展极为缓慢 , 明显症状 , 无 不易诊断 。
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群 中近视情况 , 比较它们与眼压 的关系。 并 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 青光 眼患者 中近视率达 7 . %, 8 2 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6 . %( 0 10 , 7 2 2 P= . 4 )近视率差异只要由高度近视 引起 ( 2 0 P=0 0 6 , . 5 ) 中 0 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在两组间的分布并无差异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5眼中有 5眼眼压未增高。结论 高度近 视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 对于眼压正常的高度近视者不能忽视对其可能并发 P A O G的相关检测。
isgeo青光眼的分类
isgeo青光眼的分类青光眼是一种导致视神经受损的眼部疾病,主要由于眼内房水排出不畅造成眼压升高而引起。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青光眼可以被分类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青光眼的分类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分类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 基于疾病原因的分类2. 基于病理特征的分类3. 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分类方法。
一、基于疾病原因的分类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多数情况下由于眼前房角度较狭窄而造成房水循环受阻。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发病较缓慢,通常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出现视力减退以及视野缺损等症状。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由于前房角度过窄而导致房水循环完全阻塞所致。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发病较急性,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眼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严重下降等症状。
紧急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扩张瞳孔以及进行激光或手术疏通狭窄的前房角。
3. 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
例如,眼外伤、眼内炎症、眼部肿瘤、角膜疾病、眼部手术以及糖尿病等都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
根据具体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二、基于病理特征的分类1. 开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主要由于眼前房角度较小或房水循环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
此类型的青光眼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述已有详细说明。
2. 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出现闭合而导致前房角度狭窄,最终引起房水循环堵塞。
此类型的青光眼也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述已有详细说明。
3. 低眼压型青光眼:低眼压型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力常低于正常范围。
然而,虽然眼内压力低,但仍然会导致视神经受损。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一般较难诊断,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的眼底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三、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1.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发病较为缓慢,患者常没有任何症状,直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时才寻求医疗帮助。
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写在课前的话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文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POAG)诊断标准1.至少1只眼的眼压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排除继发因素;3.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和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方可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诊断标准1.眼压从未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3.青光眼性视野和/或青光眼性视盘损害;4.排除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其他因素,尤其要排除因颅内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4项,方可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二、眼压由于眼压有日内波动及长期波动,因此用药前的定24小时眼压曲线或日内曲线对于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极为重要。
即使门诊数次测量眼压均小于21mmHg,也不能否定本症。
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值为准,参考非接触眼压计及修氏眼压计值。
测量眼压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刻和患者用药情况。
三、房角每一例POAG的诊断均必须检查房角。
浅前房不一定都是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是伴有窄前方的开角型青光眼;同样前房不浅也不一定都是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观察中央前方和周边前方。
因此高眼压状态下的确认房角是否开放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四、视神经损害眼压并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诊断该症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有无视神经的损伤。
(一)视盘检查工具上图为常用视盘检查工具,从左向右依次为直接眼底镜,+90D间接眼底镜和房角镜1.直接眼底镜:放大倍数大,利于观察细节;缺点是图像为平面像,不立体。
2.房角镜:立体像,可同时检查房角。
3.+90D间接眼底镜:立体像,但须扩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视 网膜厚度分析仪
文 章 编 号 :10.91 (08 2 090 0703 20 )0 - 0 . 0 2
Co a ai e S u y 01 Reia h c n s e we n P mp r t t d 1 v t lT i es b t e r n k
s s c e Gluc m u pe td a o a
一
种 自动化 电子 计算 机控制 的裂隙 灯生物显 微镜 系统 ,利
汪晓宇 莫建锋 严 家勋 王小恩 卢红 郦惠燕
【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可疑青光限患者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之问的差
异。方法 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 1 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 1 例高度近视可疑青 光跟患者 的后 极部视 7 8
原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 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间平均视 网膜 神经纤维层 网膜厚度进行了分析 比较。结果
A a zr( T )i anwe] i l t e c f m r pnag aem . n ye R A s e ayda o i m t do a oe— l n o a l l  ̄ sc h y n e
【 e rs ei l e'f e l e i ns; l cm ;1ams ;Hg oi K ywod 】R ta nn bra rhc es Ga o a )  ̄ i i myp n ei y t k u i s h a
厚度差异有 显著性意 义,而后极部及中心 凹周 围最薄的视 网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为原发性 开角型青光跟 的早期诊断提供 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
关 键 词 :说 网膜 神 经 纤 维层 厚 度 ;青 光 跟 ;诊 断 ;高 度 近 视 中 图分 类 号 :A 7 . 752A 文献 标 识 码 :A
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时雪静,郑天烁,王强.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4,44(5):415 420.doi:10.13389/j.cnki.rao.2024.0081【文献综述】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时雪静 郑天烁 王 强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时雪静,(ORCID:00090008 9348 3238),女,1998年3月出生,山东滨州人,硕士。
研究方向:青光眼。
E mail:1097029467@qq.com通信作者:王强(ORCID:0000 0003 0534 5000),男,1965年6月出生,山东东阿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青光眼。
E mail:bywq001@126.com收稿日期:2023 05 15修回日期:2023 08 15本文编辑:盛丽娜作者单位:264199 山东省烟台市,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摘要】 高度近视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病理性近视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一大病因。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灌注减少,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高度近视对眼底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青光眼易感性增加及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的发生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并发症的特点对于减缓高度近视进展、遏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高度近视眼底灌注、视野缺损以及高度近视并发症等方面详细介绍高度近视的危害性,指导临床医师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从而减少高度近视患病率及致盲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底微循环;视野缺损;高度近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78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电子设备普及,近视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高度近视(HM)可对眼底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已成为全球中度或重度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下定义:近视为任何一只眼的等效球镜度≤-0.50D,HM为任何一只眼的等效球镜度≤-5.00D[2],而Flitcroft等[3]基于各项研究共识建议将HM定义为调节松弛时眼睛的等效球镜度≤-6.00D,以及眼轴长度超过26mm。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孙伟
开角型青光眼注意事项:
1、注意补充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喝酒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另外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心情舒畅、劳逸结合,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3、有糖尿病、低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以及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后眼压升高等情况时,须注意罹患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应定期找眼科医生检查,以免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误诊。
4、可以通过合理、慎重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来加以预防。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通过上面的相关介绍,大家都知道了吧。希望能给患者朋友们带来帮助。
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尽可能延缓其进展,使病人在存活期间能保持好的视力,大多数病例可通过降低眼压达到此目的。因为病人的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力不同,因而不可能规定一种眼压水平可保持病情稳定,有的病人眼压在15mmHg 而损害仍在进展,而另一些患者眼压达30mmHg 尚可耐受相当长时间而不出现损害。一般讲,眼压愈高,可能发生进行性损害的危险愈大。减缓视神经或视野的损害进展则应加强治疗,进一步降低眼压。所选用治疗应尽量减少给病人造成的不便和并发症,以便病人能遵嘱用药。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很多患者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人们得了某种疾病,在治疗前,首先都会想要对疾病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得到最好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出现。今天,就跟随眼科专家来了解下什么事开角型青光眼吧。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护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护理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青光眼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青光眼的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及时了解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的用法、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药物达到最大疗效,预防和减少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护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其定义是:高眼压为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的慢性视神经萎缩,前房角开放,并无眼部或全身原因造成此高眼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都在老年后开始显现体征,一般在55岁以上,越老患病率赿高,40岁左右者甚少。
发病隐袭,两眼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发展至视功能障碍,由于先是视野缺损,故不易唤起病人注意,只能从普查及常规检查眼压及视盘时发现[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以局部用药为主,开始应以低浓度,若不能达到目的,则逐步增加浓度或附加其它药物[2]。
1 局部药物治疗1.1局部药物治疗的目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使眼压降到安全眼压范围。
安全眼压是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某个高度就不会损害神经节细胞,此某个高度的眼压就是安全眼压的最高限度。
此安全眼压在文献上称靶眼压。
理想的靶压因人而异,不可能确定一个数目适用于每个患者。
药物作用的机制是降低房水生成量,或者是增加房水排出(传统途径或巩膜葡萄膜途径)。
原则是,根据眼压, 视盘和视野的状况用尽量少的药物达到靶压,以保证和预防其视系统不再有进一步的损害。
1.2近几年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局部药物第一线药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贝他根(左旋丁萘酮心胺)、美替洛尔、美开朗(盐酸卡替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尔等。
第二线药前列腺素:适力达(拉坦前列腺素)、苏为坦(曲伏前列腺素)、卢美根(贝美前列腺素);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阿法根(溴莫尼定);蕈毒碱:匹罗卡品第三线药0.5%噻吗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2%多佐胺(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可速普特(马来酸噻吗洛尔);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阿泊拉可乐定;碳酸酐酶抑制剂:舒净露(多佐胺)、派立明(布林佐胺);拟交感神经药:地匹福林。
【优秀文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
很多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很陌生,它的病发原因有很多种,那么引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有哪些呢?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大家了解多少呢?临床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病因
开角青光眼=病理性高眼压+视野损害,或者=病理性高眼压+眼底改变。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在眼压增高时,房角不关闭,仍然是开放状态。
房水与小梁表面虽能充分接触,但房水不能排出,而使眼压增高。
眼压增高原因可能由于下列几情况。
1.小梁组织的变异
小梁组织硬化,变性,网眼缩小,小梁板层变为不规则甚至遭受破坏,内皮细胞增大,胶原纤维变性,弹力纤维退变,小梁网状结构间隙变窄。
2.施莱姆管及其输出管或外集液管的排液功能减退
3.静脉压增高
血管神经不稳定,周期性交感神经紧张,毛细管静脉压上升,上巩膜静脉压升高,致房水排出困难。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组变性眼病,表现为小梁网变性,视乳头变性,供应筛板前和筛板后的小动脉变性,所以眼压尽管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视功能仍可呈进行性恶化。
4.关于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规律
现代遗传学特别是药理遗传学-激素诱导基因变异和免疫遗传学HLA系统对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遗传学说有两派。
多数认为开角型青光眼是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青光眼的三种测量参数一眼压、C值、C/D比例都是数量参数。
数量参数通常是由多对基因决定的。
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选取3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控制眼压,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治疗后视力17眼有所提高,眼压下降5例,视野和视杯无继续扩大和加深。
结论:药物治疗为主,局部滴用缩瞳剂、肾上腺素或β-受体阻滞剂。
全身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当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虽能控制眼压而视神经和视野继续发生损害时,可行滤过性手术。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滤过手术【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30-02开角型青光眼传统上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持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
目前本病病因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由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变性、房水外流受阻所致,房角为宽角,前房深浅正常,房角开放,眼底视乳头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或视乳头颞侧上下方局限性盘沿变窄,形成切迹[1]。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4眼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4眼,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28岁,平均年龄13岁,其中左24眼,右10眼。
视力0.1~0.5者16眼,0.6以上18眼。
眼压25.8~52.3 mmHg,平均37 mmHg, 77.1%并发近视眼。
1.2 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以导致视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最终失明。
过去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
这样会延误病情,使其加重。
随着眼显微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一些学者主张只要诊断明确,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已有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的病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讲解
局限性的盘沿(rim)变窄以及视乳头杯凹 的切迹(notch,视杯内缘局限性小缺损) 有限可表现为视乳头表面或其附近小线状 或片状的出血 病程的继续进展,视乳头的杯凹逐步扩展, 最终导致杯/盘壁(C/D)的增加。开角型 青光眼的晚期,视乳头呈盂状凹陷,整个 视乳头色泽淡白,凹陷直达乳头的边缘, 视网膜中央血管再越过视乳头边缘处呈屈 膝或爬坡状,类似中断一样。
眼压
开角型青光眼的最早期表现为眼压的不稳 定性,眼压波动幅度增大。眼压可有昼夜 波动和季节波动,其规律性可以不同于生 理性的眼压波动。季节中冬天较夏天的要 高些 随着病程发展,眼压水平逐步升高,多在 中等水平,少有超过60mmHg的
视功能
视功能的改变时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 重要指标之一。青光眼的视功能改变主要 表现为视野损害和缺损 一般来说,视野改变与视乳头的凹陷等体 征的严重程度相对应,根据视野的变化, 也可以估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结果。
中心视野的损害
早期改变最常见的是旁中心暗点,出现率高达 80%,在注视点周围10°以内范围,以鼻上方为 最多见 鼻侧阶梯也是一种视野损害的早期表现,出现率 可高达70%,是指鼻侧视野水平分界线附近等视 线的上、下错位或压陷。 随着病程进展,旁中心暗点逐渐扩大,多个暗点 相互融合形成典型的弓形暗点(Bjerrum氏暗点)。 这种视野损害可以延伸至鼻侧的中央水平分界线, 形成大的鼻侧阶梯,如有上、下方的弓形暗点相 接形成环形暗点
主要学说
小梁后阻滞,即房水流经小梁组织后的S chlemm管到集液管和房水静脉部位 的病变,包括巩膜内集合管周围细胞外基 质异常和表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等
主要学说
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写在课前的话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文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POAG)诊断标准1.至少1只眼的眼压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排除继发因素;3.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和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方可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诊断标准1.眼压从未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3.青光眼性视野和/或青光眼性视盘损害;4.排除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其他因素,尤其要排除因颅内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4项,方可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二、眼压由于眼压有日内波动及长期波动,因此用药前的定24小时眼压曲线或日内曲线对于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极为重要。
即使门诊数次测量眼压均小于21mmHg,也不能否定本症。
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值为准,参考非接触眼压计及修氏眼压计值。
测量眼压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刻和患者用药情况。
三、房角每一例POAG的诊断均必须检查房角。
浅前房不一定都是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是伴有窄前方的开角型青光眼;同样前房不浅也不一定都是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观察中央前方和周边前方。
因此高眼压状态下的确认房角是否开放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四、视神经损害眼压并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诊断该症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有无视神经的损伤。
(一)视盘检查工具上图为常用视盘检查工具,从左向右依次为直接眼底镜,+90D间接眼底镜和房角镜1.直接眼底镜:放大倍数大,利于观察细节;缺点是图像为平面像,不立体。
2.房角镜:立体像,可同时检查房角。
3.+90D间接眼底镜:立体像,但须扩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范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以视网膜视神经病变为特征、可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的慢性眼病。
由于其对个体和群体的长期影响,关于POAG的研究成为眼科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特别是近期的遗传学研究,已经揭示了POAG的遗传基础和潜在的遗传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POAG的遗传学背景POAG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
尽管其确切的遗传模式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POAG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表明其具有遗传易感性。
遗传学研究已经证实,某些基因变异会增加患POAG的风险。
三、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研究POAG的遗传学方面,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家族研究、连锁分析、关联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家族研究和连锁分析通过分析家系数据,识别与POAG相关的染色体区域。
关联研究则通过比较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变异,寻找与POAG 发病风险相关的特定基因。
GWAS则是利用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发现与POAG相关的多个基因位点。
四、研究进展近年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变异与POAG的发病风险相关。
其中,一些基因如OPTN、MYOC、WDR36等已被证实与POAG的发病密切相关。
此外,GWAS的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多个与POAG相关的基因位点,为进一步研究POAG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未来研究方向未来,对于POAG的遗传学研究将更加深入。
首先,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确认已知的基因变异与POAG的关系,并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在POA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其次,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与POAG相关的基因将被发现。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POAG的遗传基础和发病机制。
最后,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开发出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POAG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六、结论总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观看
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在发现时已出现 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
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年龄、 眼压等因素有关。
家族史、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均为危险因素。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
在全球范围内,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 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如患者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痛、头痛等情况, 应及时就医。
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或并发症的征兆。
何时寻求帮助?
用药反应
如患者对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应立即咨 询医生。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何时寻求帮助?
心理支持
如患者感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寻求心理 咨询帮助。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提供用药记录表,帮助患者跟踪用药情况。
如何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定期运动 、健康饮食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眼压和改善整体健康 。
谁负责护理?
谁负责护理? 医疗团队
由眼科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医 疗团队共同负责患者的护理。
团队合作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如何进行护理? 4. 谁负责护理? 5. 何时寻求帮助?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定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主要特征 为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
为什么需要护理?
预防并发症
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 估和预防。
开角型青光眼的科普知识
手术可创造新的排水通道,帮助房水排出。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早期发现有助于预防视力丧失。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增加体育锻炼,避免吸烟和过量 饮酒。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青光眼风险。
何时就诊?
何时就诊?
初期症状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需要警 惕视野逐渐缩小。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何时就诊?
严重症状
如果出现眼痛、视力模糊或头痛等症状,应尽快 就医。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减缓病情进展。
何时就诊?
定期检查
即使没有症状,也应按计划进行眼压检查和视野 测试。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控制相关疾病
管理好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降低并发症风险 。
定期随访医生,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谢谢观看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
主要是眼内液体排出受阻,导致房水积聚。
遗传因素、年龄增长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 病)都可能增加风险。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Nhomakorabea全球范围内,约有7000万人受到青光眼影响,其 中大部分为开角型青光眼。
谁容易得开角型青光眼?
谁容易得开角型青光眼? 高风险人群
家族史、年龄超过40岁、近视患者等。
特别是有亲属患有青光眼的人,应定期检查 眼压。
谁容易得开角型青光眼? 相关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流不足,从而影响视神 经健康。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临床分析
的 患 病 率 为 4 .3 r 。但 在 临 床 上 , 于 HM 的 某些 特殊 性 , 6 9 1 ] 由 这种 P G 不 易 被 患 者 本 人 觉 察 。临 床 医 师 若 对 之 缺 乏 应 有 OA 的认 识 和 高 度 警 惕 , 发 生 漏 诊 或 误 诊 , 致 患 者 视 力 不 同 程 常 导
者 之 视 功 能 损 害 归 因 于 高 度 近 视 眼 本 身 或 高 度 近 视 眼 并 发 的 核 性 白 内障 、 璃 体 混 浊 、 斑 病 变 等 , 忽 略 了原 发 性 开 角 型 玻 黄 而 青 光 眼 的 存 在 ; 至 已 经 发 生 了 视 神 经 损 害 和 视 野 缺 损 , 未 甚 仍
压 差 > 1 0 9 k a 8mmHg 而 确 诊 。 . 3 P ( )
有 青 光 眼发 病 时 , 杯 才会 出 现 显 著 变 化 。而 对 高 度 近 视 患 者 视 眼 底异 常 的 具 体 演 变 过 程 却 知 之 甚 少 。过 去 认 为 高 度 近 视 合
并 原 发 性 开 角 型 青 光 眼 患 者 视 乳 头 无 典 型 的 视 杯 改 变 。而 现
6 5岁 , 均 4 岁 ; 者 主 诉 视 力 呈 渐 进 性 下 降 或 近 视 度 数 增 加 平 3 患 较快 者 1 7例 , 有 轻 度 眼胀 , 力 疲 劳 和 头 痛 者 6 。 伴 视 例
12 视 力 . 最佳矫 正视 力<0 0 . 5者 1 8眼 , . 5 0 3者 2 00~ . 2
度 受 损 , 至 丧 失 。本 院 1 9 甚 9 9年 1 2月 一 2 0 0 5年 1 2月 共 诊 治
高 度 近 视 是 一 种 特殊 类 型 的 屈 光 性 眼病 , 者 不 仅 具 有 严 患 重 的屈 光 异 常 , 且 伴 有 眼 底 进 行 性 、 行 性 改 变 。 其 眼 底 病 而 退
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开角型青光眼发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方感觉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所致。
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
视野随之缩小,消失而失明。
整个病程中外眼无明显体征,仅在晚期瞳孔有轻度扩大,虹膜萎缩。
常见症状有如下几种:1、视力逐渐下降验光配镜视力矫正不到1.0(对数视力表为5.0),尤其高度近视者,戴适度的眼镜后仍常有头痛眼胀感。
由于高度近视的巩膜(眼白部分)变长,弹性明显下降。
所以出现高眼压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患者容易疏忽,而视力却在悄悄损失,医生也往往易漏诊。
2、平时喝水较多一次喝水超过300毫升时出现头痛。
这是因为饮水速度快,量多,可使血液稀释引起渗透压降低,进入眼内的房水就会增多,从而引起眼压升高。
患者常在饮水后15~30分钟出现眼胀头痛。
3、早晨起床后看书报较吃力易出现鼻梁根部酸胀和眼眶前额胀痛。
因为正常人的眼压有昼夜波动的规律,一般清晨偏高,夜间较低。
青光眼患者24小时的眼压波动幅度更大,故早晨眼压就更高,就会出现症状。
4、眼睛胀痛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如看电影、电视或在暗室工作),便有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眼前如同有一层云雾,这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突然进入急性大发作期。
5、眼内炎症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6、房角撕裂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适应疾病带来的心 理压力。
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来增强患者的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
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眼 压。
谁需要关注青光眼护理?
谁需要关注青光眼护理?
高危人群
有家族青光眼史、糖尿病、近视及高血压患者应 特别关注。
这些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建立监护档案 。
谁需要关注青光眼护理? 老年人群
在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到3%的人患有此病 。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眼压和视神经健康 ,以确保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视神经损伤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
为什么需要护理?
用药管理
遵循医嘱,按时使用降眼压药物,并监测药 物的副作用及疗效。
不少患者因用药不规律而导致病情加重,需 加强用药教育。
如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头痛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病情加重或并发症的出现 。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药物反应
如在用药后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及时联系 医生进行调整。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需谨慎使 用。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复查
遵循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眼部复查,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护理 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谁需要关注青光眼护理? 4.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5.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护理?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徐亮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1(015)004
【摘要】综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研究的新概念、新技术。
认为:眼压对诊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眼压高不一定都是青光眼的最初征象。
视野检查,尤其是采用电脑视野计进行检查,虽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最重要的检查,但它不易查出青光眼早期的弥漫性损害。
强调:视乳头的改变是探查青光眼及其进展情况的唯一客观指征。
指出: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或面积仪测量盘沿面积,并通过随诊监测视神经的改变,是解决早期弥漫性损害不易发现这一青光限早期诊断难题的根本出路。
【总页数】6页(P198-203)
【作者】徐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5.204
【相关文献】
1.高度近视患者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 [J], 吾尔尼沙·喀哈尔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海鸥;郭莉;郭春霞;崔志利
3.OC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价值 [J], 席桂荣; 张秀艳; 齐美华
4.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 [J], 张恒丽;李树宁;闫晓伟;耿玉磊;马丽华;李凡;唐广贤
5.视觉诱发电位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 [J], 张恒丽;闫晓伟;耿玉磊;马丽华;李凡;唐广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影响[摘要]: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危险因素,且近视人群易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表明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性。
而且临床上这两类疾病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大量研究证明近视对POAG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会更加复杂。
本文从流行病学特征、解剖及相关病理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方面阐述了近视对POAG的影响,以期提高对近视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认识及对两者关联性的重视,减少由于近视导致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联性The effects of myopia on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Abstract]:Myopia is a risk factor for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and myopia population is susceptible to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may be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And the two types of diseases are also related in clinical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the impact of myopia on POAG is multifaceted, so when two diseases are pres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ll be more complicat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myopia on POAG from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tomy and relate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a purpose to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yopia and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reducing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caused by myopia.[Key words]: Myopia;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correlation近视是由于眼睛的屈光状态异常而导致的良性病变。
而屈光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变量,它是由角膜、晶状体以及眼轴长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1]。
研究表明[2],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它的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可逆地丢失,导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逐渐变薄[3]。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最常见的形式[4]。
1 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表明[5],近视通常与青光眼的开角型有关,但是近视人群中仍有少部分人会患有闭角型青光眼。
据统计,东亚近视率空前上升,世界其他各地的近视率也急剧增加,有研究估计,到2020年末,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25亿人)可能会受到近视的影响[6]。
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而且近视与青光眼的关联涵盖了大多数种族[5]。
在2013年,全世界40-80岁的人患有青光眼的约有6430万,到2020年可能会增加到7600万,到2040年将会达到1.118亿[7]。
而2014年POAG的全球患病率约是3.05%,大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的6倍[7]。
2 解剖及相关病理机制2.1视神经病变相关所有类型的青光眼都有常见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其特征是神经视网膜边缘丧失和视盘中视杯变宽,而与青光眼神经元丧失有关的主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4]。
大量的研究表明[8],近视是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样视野缺损的高危因素。
台湾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轻度近视的眼睛组视野丧失进展的发生率为15.1%,中度近视组为10.5%,高度近视组为34.4%,近视度数大于-9 D的38.9%,而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来说,高度近视患者的视野丧失进展更快。
高度近视常伴有眼底进行性改变,如视盘变形、视网膜变薄和眼轴变长等[10]。
而且高度近视时巩膜变薄会进一步降低巩膜和视神经对眼内压(IOP)升高的耐受性,从而导致眼轴进一步延长和视神经损伤[10]。
因近视的眼睛具有更长的眼轴长度和更深的玻璃体腔,而眼轴长度增加的眼睛似乎具有更强的筛板变形能力,这可能会使青光眼性视盘改变的敏感性增高[11]。
2.2 眼压相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前房角是开放的,眼压升高是由于小梁途径的房水排出系统发生病变所致。
而眼压的变化与巩膜硬度的变化及眼轴长度有关,近视的眼睛的巩膜硬度与眼轴长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会导致眼压的波动[12]。
进而对POAG的眼压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眼压测量结果发生偏差。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相关性,并且对于进一步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3 诊断POAG包括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高眼压性青光眼,而近视也会对眼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青光眼的诊断。
因此,临床上不能单单根据眼压升高确诊青光眼,还需要其他辅助检查帮助确诊。
而且近视也会发生相应的眼底改变,如黄斑变性,脉络膜萎缩,视盘扩大变异等, 容易与青光眼的眼底改变混淆。
当高度近视伴有青光眼时,由于巩膜后葡萄肿的存在遮盖了一些其他的眼底改变,使青光眼的诊断更加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诊断,尽早确诊,结合多方面的检查和结果,避免相应的漏诊和误诊。
3.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3.1.1 临床上一般根据眼压升高、视野损害、视盘的特征性改变以及房角的开放来确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但是由于近年来,大量近视人群的影响,青光眼的诊断需要更多有力的依据。
近年来,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spectral domain option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似乎已经成为诊疗青光眼的新工具[13]。
在对于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评估中,SD-OCT主要用于成像以下3种结构:(1)视神经(optic nerve),(2)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3)黄斑(macula)[14]。
最常研究的青光眼OCT参数是RNFL参数,其次是黄斑参数,最后是视神经参数[14]。
需要注意的是,SD-OCT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的青光眼患者均能用此检查确诊。
3.1.2青光眼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视神经病变,而这一病理变化最终会导致视网膜视神经损害,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进而影响青光眼的病程进展。
青光眼视神经的特征性损害如视盘边沿变窄及RNFL缺损等通常在颞上和颞下象限较明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on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有助于青光眼的诊疗,因为它可以直接测量和定量RNFL的厚度[15]。
但近视和青光眼均会发生相应的视盘病变,这就导致视乳头周围RNFL 的相关检查可能出现误差。
研究表明[16],RNFL光学纹理分析(RNFL optical texture analysis,ROTA)可以定位常规RNFL厚度分析可能会遗漏的RNFL异常,此外,ROTA还能识别晚期青光眼中不同程度的RNFL的损伤,而这是常规RNFL厚度无法完成的。
有研究表明[17],在SD-OCT的所有参数中,颞下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最适合近视性临床前期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在研究的SD-OCT的所有参数中,如RNFL、视神经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和神经节细胞复合物(ganglion cell complex,GCC)等,GCC可以区分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同时,GCC还是诊断高度近视伴青光眼的有效方法[18]。
3.2 视野青光眼有进行性的视野损害,但是临床上的视野检查属于主观检查,会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因此,视野检查结果不能确诊青光眼,需要其他检查的辅助。
3.3分子生物学诊断基于相关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可以更早地筛查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易感者。
据研究[19],睫状体分泌的房水是目前监测青光眼神经变性的候选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最佳靶点,而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水中已经发现了很多的青光眼分子生物标志物,如炎症蛋白和一些其他的蛋白质。
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因此,建议青光眼患者做定期的视力检查,以免因近视的加重加速青光眼的进展,从而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
从人文医学的角度出发,确诊青光眼具有重要的意义,漏诊可能会使患者病程进展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误诊则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因此,临床工作中应谨慎对待青光眼的诊断,特别是那些近视的患者,应给予重视,确保不会漏诊误诊。
4 治疗青光眼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目前,临床上的各种治疗方法就是尽量延缓青光眼的病程进展,确保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近视患者的眼轴会变长,且眼压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临床上青光眼伴发近视的治疗更加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格外重视。
由于多种因素均能影响POAG,所以POAG的治疗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的治疗手段以降眼压、保护视神经为主。
4.1 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IOP)是青光眼病程进展的重要的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9],因此,大多治疗方法都致力于降眼压。
但是治疗前要注意患者的基线眼压,因POAG包括正常眼压性和高眼压性两种类别的青光眼。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夜间眼压控制对延缓青光眼病程进展的重要性[20]。
因此,监测患者24小时的眼压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降眼压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线药物前列腺素类似物、二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三线药物碳酸酐酶抑制剂或α受体激动剂[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