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84dcf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阅读能力不高: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也难以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2. 缺乏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只是简单地理解故事情节,而无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文学技巧等。
3. 缺乏兴趣: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并不感兴趣,缺乏主动阅读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对策:1. 提高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文本的主旨,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深度。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讲解或指导,引导学生从中领会作者的用心、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朗诵、讲解、分析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踊跃参与。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启发。
4.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开小组讨论、设计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
5.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推广活动,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
家庭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6. 注重阅读实践:还要强调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指导,更要在日常中多读、多想、多写,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8a4d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b.png)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实施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一、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语文知识和文本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展示课文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三、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和思考中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分配一篇文章给学生小组阅读,要求他们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并就文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交流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语言现象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古诗词,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分析诗句和背景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五、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55b6e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6.png)
浅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高中语文教育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针对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阅读。
相对于片段阅读,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2.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为了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整本书阅读策略: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精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从而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泛读则是为了把握整体结构和脉络,把握全文的基本情节和思想。
2. 注意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理解作品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社会的了解,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需要重视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
3.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和风格特点,学生需要通过整本阅读来把握作品的结构和风格,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4. 多角度分析作品。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比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语言的运用等,这样有助于全面理解作品。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dff2b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f.png)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策略
在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是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
过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
效率。
下面将介绍几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要只关
注细节,而是要先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来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再深入细节部分。
其次,要善于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方法。
排比和对比是文章中常
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作
者使用的排比和对比结构,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再次,要注重关键词的把握。
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关键词和
关键句,这些词语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可以
通过标记关键词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要多做阅读练习。
阅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只
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
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阅读训练班或
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通过以上几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的运用,相信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高中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8dd8a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7.png)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高中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它们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呢?本文将从积极阅读、扩充知识储备、细节把握、多角度思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阅读首先,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进行大量的积极阅读。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专业书籍等,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培养更广泛的视野和阅读思维。
在阅读时,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观点,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内容,还需要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同时,在积极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涉猎更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貌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的阅读经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扩充知识储备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科的知识面涉及广泛,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因此,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历史背景、文化符号等,要加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只有在知识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章。
三、细节把握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细节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
往往一个小细节,可能是理解整个文章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重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是重点描述,对于作者的构思和意图进行合理推测。
另外,在细节把握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篇章结构的思考。
比如,了解文章的开头环境、中间转折、结尾总结等结构特点,这样有助于整体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7f549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素养提升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就很难让他们主动去进行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读一些与个人兴趣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比如组织阅读分享会、进行阅读比赛等等。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读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需要老师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天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提倡一本好书可以读上百遍的思想,鼓励学生对好文学作品进行多次阅读。
三、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如快速阅读、细致阅读、归纳总结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对所读的文章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
四、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阅读,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时事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历史材料或哲学著作,让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思想精髓。
五、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85c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9.png)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方面,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让他们主动去进行课外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要灌输给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
要告诉学生,阅读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活动,不一定局限在课堂之中。
而且,阅读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知道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规定,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阅读。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推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要通过一些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项目,比如每学期末对阅读量最大的几名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或者每月评选出一本最受欢迎的图书,然后赠送给献书最多的学生等。
二、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阅读任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一些建议。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
阅读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等。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思考和回答,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
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科普类图书、社会类图书的阅读。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28f0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教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个性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下面,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高中生的文学作品赏析教案范本,以供教师们参考和使用。
首先,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文学作品赏析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通过深入阅读,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风格和语言特色,同时能够对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行合理推断。
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文体的独特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接着,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作品时,应考虑到文本的难易程度、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确保所选材料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失教育意义。
例如,可以选择经典短篇小说、现代诗歌、戏剧片段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上,建议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展示一个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2. 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鼓励他们边读边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疑问、感悟或是对某些段落的理解。
3. 讨论:分组或全班讨论,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等要素,并讨论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时代环境,以此揭示作品深层的意义。
5. 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包括喜欢的部分和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延伸:提供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或活动,如相关历史文献、作者的其他作品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评论文章、研究作者的生平或其他作品等,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5a85de28ea81c758f578ec.png)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坚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要不断挑战自我,大胆创新,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与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实施阅读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针对高中语文现行教材的主要特点,对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从教材入手,挖掘范例实施教学教材是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的主要材料,也是基本材料,其中包含诸多文学名篇,闪耀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认识。
例如:《边城》这篇文章,作者沈从文创作出了被神性之光包围的理想人物,即包含人性庄严、美丽、健康、虔诚的一面,也反映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并存的柔美情怀;《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描写了荷塘美景,实则寄予了作者朱自清在大革命失败时期“偷来”的片刻安宁与淡淡的喜悦之情;《故都的秋》和《再别康桥》也是旷世佳作,从这些文章入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鉴赏之路。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取探究式阅读、体悟式阅读、问题式阅读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艺术形象。
1.探究式阅读所谓探究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自主探寻问题答案。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引发学生迫切得到问题答案的求知欲。
2.体悟式阅读所谓体悟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悟来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
如:《文心雕龙》中有所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文学语言曼妙无穷、美轮美奂,只要学生体会到位,就能从中感悟到作者所指的美妙意境,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高中语文课阅读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课阅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705c5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4.png)
高中语文课阅读教学计划一、引言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长知识。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课阅读教学,提出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内容1. 文学名著阅读-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深入阅读和探讨。
-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随笔等形式的作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2. 现代文阅读-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 培养学生从现代文中提取信息、分析思考、评价价值的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对现代文化现象的思考和探究。
3. 新闻阅读- 教授学生新闻报道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抓住重点、理清逻辑关系等。
- 让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提高综合素养。
- 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立场和价值观,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4. 阅读策略训练- 教授学生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如解读诗歌、分析小说结构等。
-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包括识别关键词、理解上下文、推理阅读等。
-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传记等,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导入-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阅读。
2. 小组合作-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倡导学生互相辅导和帮助,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3. 教师讲解与指导- 教师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9f595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a.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教育的进步,如何改善并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对于现代文的教学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对现代文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够。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现代文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魅力有所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现代文学。
二、采用情境教学法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建具有时代背景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文本,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接近真实生活,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
通过分析和评价文本,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点和观点,进一步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文本的背景信息,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五、鼓励深度阅读和理解教师应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入手,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自己的观念和视角。
六、增强课堂互动性课堂互动性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重要方式。
教师需积极创建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听取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七、提升写作能力写作为现代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欣赏具有关键作用。
教师应通过提供写作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并着重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八、注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浅议高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a31867859eef8c75fbfb3b2.png)
浅议高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陶佳仪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摘 要:文学鉴赏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主旨及方法进行欣赏了解的一种能力。
学生对文学作品有着怎样的审美认识,将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中,为了能够开拓视野,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使自身的文学素质得到提升,高中生应该重视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文学鉴赏对于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其升学及日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将对提升高中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文学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文学作品鉴赏;必要性;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64-02一、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性分析1.陶冶情操,开拓眼界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讲求上课速度的快餐式学习模式依旧存在。
从学生视角探究其中的原因可能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有关。
例如,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教师会将作品整体分成多个部分,之后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结构以及发展情节等开展逐一的分析和解读,缺乏对作品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
这样,就会致使我无法得到情感的认知以及意境的感知等[1]。
因此,为了走出这一学习窘境,我认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则显得极为必要。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能够对作品蕴含的情感以及内涵有更加深刻的品味,获得文化知识的熏陶,并对文学鉴赏的热情有所体会,进而能够使学生喜欢上文学鉴赏,并使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开拓。
2.带动学习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写作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
在课堂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教师通常会采取固定写作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能力的激发和发展。
2024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课程大纲
![2024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f9433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d.png)
2024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课程大纲引言:2024年高中语文课程大纲对于文学鉴赏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概述2024年高中语文文学鉴赏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国际文学的经典作品,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想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学习《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学习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了解现代文学的主题与风格,培养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3. 国际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学习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国际文学经典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增加对国际文学作品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4. 文学流派与文学形式鉴赏。
学习不同的文学流派,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了解各个文学流派的特点与发展,培养对不同文学形式作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浅议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c4a5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c.png)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浅议1. 引言1.1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性。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和文化。
小说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丰富情感世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学修养。
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2000字】2. 正文2.1 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类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类文本的兴趣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小说作为教学材料。
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选取结构巧妙、情节紧凑的小说,能够让学生沉浸忘却时间。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朗读比赛、举办小说分享会、开展文学讨论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阅读任务。
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小说,并设定相关的阅读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类文本的兴趣需要教师在选择材料、设计活动和设置任务时多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
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促进他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成长。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3313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5.png)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成为了语文教师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课外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需要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背景介绍完毕】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分析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经典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提升文字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dc4562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1.png)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预习+导读
预习和导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先决条件和核心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
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和导读方式。
通常情况下,预习应该包括作者背景、作
品主题、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能力。
而导读应该包括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同
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多维度的阅读方式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采用多维度的阅读方式,以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
在精读环
节中,教师应该通过发问、解读和诠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细节和内涵,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和钻研。
在泛读环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交
流和文化共鸣,不断拓展阅读视野和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评外,还应该加强
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述、书面表达和阅读反思的评价。
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报告、展板等形式,让学生展示阅读整本书的成果和感受,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之一。
教师应该在
教学中充分利用预习导读、多维度阅读和多元化评价等策略,帮助学生获取全面的语文素
养和文化背景,以适应新时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919e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e.png)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文是一门涉及认知能力、审美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从多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引入一些生活化、趣味化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问答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二、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需要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才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和审美情感。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内容,包括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也可以引导学生系统阅读报刊杂志、网站博客等现实生活中的文本,培养学生的现实阅读能力。
三、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技巧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包括速读、精读、推理、归纳等方面。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语言的修辞手法的讲解、信息的理解和思维的启发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四、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评价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笔记、阅读报告、阅读测评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进步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五、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c38b5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d.png)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文本互涉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浅谈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一、文本互涉理论概述文本互涉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文本的串连、延展与对比,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本互涉包括纵向互涉和横向互涉两个方面。
纵向互涉是指将阅读内容与其内在的背景、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横向互涉是指将同一时期、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多个文本进行对比研究。
文本互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文本。
二、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创设互涉背景在进行纵向互涉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引导,创设出互涉背景,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进行文本对比在进行横向互涉时,教师可以选择同一时期、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多个文本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时,可以选择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变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3.挖掘文本内涵基于文本互涉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细致观察和细读能力。
通过发现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细节之处,学生能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在教学小说《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细节,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推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4.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延伸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延伸。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e42ae5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d.png)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的策略
作者:牛思颖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6年第06期
[摘要]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那么,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本文探究了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策略
文學作品是文学家审美创造的结晶,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
因此,通过解读语言文字,让学生把握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认识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意义,以及感悟作者通过作品形象所抒发出来的感情,不仅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目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立足文本,品昧语言
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
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
(一)激发体验
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激发学生的相似体验。
《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怎么理解呢?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于是关于“浮”,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说:“我们家里没池塘,但是有农田,每天清晨、晚上,都会有一层白雾贴着农田飘在那里,要过很久,才会慢慢弥漫开。
我觉得这里用‘浮’最形象不过了。
”关于“青雾”,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雾是很薄的,所以是透明的,当时荷塘满是绿色的荷叶,所以雾也像是有了青色。
”这里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二)想象情境
文学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即未定点,读者逐句逐字阅读作品时,头脑里就流动着一连串的“语句思维”,不断地做出各种期待、预测和判断。
由于文学作品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和变化,读者头脑里就会产生种种疑问,于是就引起了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采取类似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段中李密以哀婉的笔调叙述了自己的悲惨境况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烘托了凄凉气氛,亦为后文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做了铺
垫。
他的世界只有他和年迈多病的祖母,他们相依为命,灰暗而苦涩。
这样的一番启发过后,再让学生读这段文字,学生就很投入,读得很动情。
二、比较联系,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进行比较,而且要适当增补一些新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如教学小说《药》,在分析华老栓这一人物形象时,可联系学生学过的鲁迅的同类作品做比较:《故乡》中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迂腐可笑,《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病态等等,这些都与华老栓一样同属于病态、不幸的人物。
并进一步引发,鲁迅正是通过这些不幸的人物来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这一点也正是鲁迅创作小说的主脉。
这样比较,既温故知新,又可让学生弄清作品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读懂其他的同类作品。
又如教学《长亭送别》(收尾)时,当读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车儿如何载得起”时,让学生背诵有关写“愁”的诗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背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学生背诵了一首一首的诗词,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这样就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
这样在比较时利用类比、对比迁移,合理的联想、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与审美情趣,拓展阅读空间,也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形成开放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挖掘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学生的这种个性释放提供了自由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或者全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气氛活跃。
如教学《项链》时,学生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认识不统一,有的学生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有的态度截然相反,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诚实守信、勤劳坚强的人。
此时,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学生找出根据,陈述理由,在辩论中把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出来。
又如在学习《雷雨》和《失街亭》时,可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情?失街亭是马谡之过,还是诸葛亮之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认识到各自看法的偏差,又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思维,深化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如果仅靠老师的分析,就会显得单调。
一些文字优美、意蕴深刻的文章,由于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无法在心理引起共鸣;一些人物由于生活年代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人物形象很难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能弥补以上的不足,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的综合运用,再现与课文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
教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播放歌曲《几多愁》的MTV画面,让学生陶醉于词的优美意境中;教学小说《宝玉挨打》《边城》和戏剧《雷雨》时,播放有关的影视片断,让学生领略人物的独特风采;教学元曲时,播放黄梅戏《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断,让学生感受曲词的优美韵调。
这样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的审美境界,学生情绪振奋,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从而深刻地体验到文学作品的内涵美。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品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探胜取宝的眼光,让学生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训练他们的人生感悟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