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国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6234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e.png)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古韵华章》第二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欣赏并学唱《高山流水》曲子,探索音乐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感受音乐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联系。
2. 学习古琴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和学唱《高山流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对《高山流水》曲子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感受音乐与家国情怀的关系,学唱《高山流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琴、音响、PPT、黑板。
学具:古琴、乐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音乐与家国情怀的思考。
2. 新课内容:(1)介绍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2)欣赏《高山流水》曲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家国情怀。
(3)学唱《高山流水》,分组练习,相互指导,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古琴演奏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高山流水》曲子的结构,讲解音乐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高山流水志家国》2. 内容:(1)背景故事(2)古琴演奏技巧(3)音乐与家国情怀(4)曲子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高山流水》并录制视频,结合背景故事,谈谈你对音乐与家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身感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高山流水》曲子的理解和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具有家国情怀的音乐作品,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分享。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553cda02d276a200292ec4.png)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一、说课标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志之高山流水志家国,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乐之首的古琴,根据课标要求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音乐文化种独具特色的瑰宝。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节课我将围绕古琴曲和古琴文化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二、说教材本节课主要通过两首古琴曲来了解中国古琴的相关知识点。
其中两首古琴曲都是我国古代经典名曲,这两首古琴曲中,可将《流水》作为欣赏的重点。
《流水》只要是通过古琴的各种技巧来生动的表现各种流水的形态。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了解、体验古琴音乐的风格2、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点3、教学重点、难点《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流水》,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1、情景创设法: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
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
乐曲《流水》顾名思义,乐曲表现的是各种流水的情景,如果让学生只是去聆听,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
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2、故事引导法:通过作品相关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问题预设法:在欣赏时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五、教学过程课标要求:音乐鉴赏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听到音乐。
引入:欣赏古琴片段的表演,采用问题预设法设置了两个问题1、片中的乐器叫什么,2、其音色有何特点,引出古琴。
内容一、古琴相关知识点1、问题:古琴形制如何,有哪些演奏方式,带着以上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c25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4.png)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的魅力》第二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详细内容包括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乐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感受其音乐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琴曲《高山流水》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乐曲的历史背景、音乐鉴赏方法以及家国情怀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古琴模型。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2. 讲解新课(1)介绍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
(2)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3)讲解乐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位擅长古琴的同学现场演奏《高山流水》。
(2)让学生跟随音乐,体验乐曲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分析《高山流水》中的主题旋律,并说明其表现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乐谱,分析主题旋律的特点。
(3)讲解主题旋律所表现的家国情怀。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请用音乐术语描述《高山流水》中的情感变化。
”(2)邀请部分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进行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高山流水志家国》2. 内容:(1)古琴曲《高山流水》历史背景(2)音乐结构:主题、变奏、尾声(3)演奏技巧:滑音、泛音、揉音(4)家国情怀:友谊、忠诚、奉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以《高山流水志家国》为题,写一篇音乐鉴赏文章。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https://img.taocdn.com/s3/m/eaeb48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b.png)
《高山流水致家国》教学目标:1、学生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2、通过欣赏体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3、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二、讲授新课:1、展示课件:古琴图片,简介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最常用的定弦方法被称之为“正调”,如果我们用唱名来说的话,应是这样:Sol、La、Do、Re、Mi、Sol、La。
古琴采用的是独特的记谱方法,称作“减字谱”。
所谓“减字”,就是将古琴的演奏技法术语所用的字加以简化,比如弹琴时右手的“勾、剔、抹、挑”,就变成了“勹、易、木、乚”;左手的“吟、猱、绰、注”,就变成了“亽、犭、丄、氵”;再加上弦数、徽位的提示,就形成了减字谱。
2、欣赏作品《流水》(重点)(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2)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
(3)作品欣赏: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
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
第三部分由六、七两段组成,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https://img.taocdn.com/s3/m/1e8a94e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6.png)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教材第十四单元中有两节课来介绍中国民族音乐。
《高山流水志家国》是第一节。
让学生从古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音乐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主要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使其主动地感受古代音乐,挖掘其特点和身后的历史底蕴,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和进步。
作品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十大古乐器曲之一。
作品通过对涓涓山泉的描绘和对奔腾江河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人类一种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
《流水》这部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段落节拍较为自由,旋律不甚明显。
几个八度大跳,隐约奏出乐曲的主题,这部分展示了水的整体图像。
第二部分运用语音和同音装饰的手法,让音乐跳跃的个性创作出流水自由流转的场面。
第三部分则是全曲高潮,演奏者精湛的演技可让听众明显感受到切分节奏和模进带来的水的生气,滚拂疏落有序,使音色华丽而层次清晰,出色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急转的景象。
不协和音响更是增添了水的冲击力,而短小的泛音则让人联想到流水一路碰撞,继而汇流成河,最终自由流淌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欢跃和释然。
本部分与第一节形成呼应,音调沉着自信,加深了歌唱旋律,滚拂的再度使用,强调了流水的特征。
收尾处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生动描绘了流水由动转静,从穿越急流险滩到自由流淌,气氛由紧张过渡到安稳,人的神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油然生出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惬意。
学情分析:这些孩子是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要把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4单元第2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课件%28共30张PPT%29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4单元第2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 课件%28共30张PPT%29](https://img.taocdn.com/s3/m/941c755ad0d233d4b04e695e.png)
“正声”第十段:
经过第九段的过渡,第十段 中正声主调发展成一个急促的低 音模进,出现了第二次转折。
“正声”第十三段:
再经过两个过渡乐段,第十三段又出现了 第三次转折。开始有一段华彩性的泛音导 入后接着是一段壮阔而豪迈的音调,它是 根据第八段的材料衍化出来的,大有不畏 强暴、宁死不屈的气概。
❖ 其二,于尘市不弹。
❖ 其三,对俗子不弹。
❖ 其四,不坐不弹。
❖ 其五,衣冠不整不弹。
琴谱——文字谱
❖ 《碣石调·幽兰》是 今天唯一所见的保存 于文字谱上的乐谱。
❖ 十九世纪末,杨守敬 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 的时候,发现了这首 琴曲该曲琴谱。
琴谱 ——减字谱
古琴的传说
❖ 诸葛亮:空城计 ❖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与子期
缶
埙
编磬
木鱼
八音分类:
古代乐种根据制作材料分为:
金、土、石、木、革、竹、匏、丝
八音和鸣
欣赏: 唐乐《瑞鹧鸪》
课后练一练:
❖搜集有关古琴、编钟、埙的相关文 字、音响资料,在班内进行相互交 流,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谢谢
八音分类:
古代乐种根据制作材料分为:
金、土、石、木、革、竹、匏、丝
古筝
瑟
中国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广陵散》 《渔樵问答》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八音分类:
古代乐种根据制作材料分为:
金、土、石、木、革、竹、匏、丝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b87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a.png)
3.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家国情怀。
难点:理解音乐与文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山水情怀》,详细内容为第一章“高山流水志家国”。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中寄情山水、抒发家国情怀的代表作——《高山流水》,掌握其音乐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及其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3.课堂实践环节,注意观察学生的进度,灵活调整时间分配。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
3.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教学内容的充实性:课后评估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需要补充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课堂氛围的营造:思考如何更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1.反思: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检查学生对《高山流水》的了解程度,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高山流水志家国》PPT课件
![《高山流水志家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2d2f411711cc7931b71676.png)
•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
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
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
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
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
虚虚实实、 其韵 眩神移, 于古调
若隐若现 扬扬 惊心动 希声
悠
魄...... 中......
悠...
...
古琴
• 乐器介绍
•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 纪初才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 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 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 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 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 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 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 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 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 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时至今日, 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 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 音”。
《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
![《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618e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文化传承
• 文化传承: 是指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各种方式将前人的文化成果传递给后人 ,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 传统文化的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制度、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等。
• 文化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这可以通 过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引入新的表现形式等方式实现,使传统文化更加符合现 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高山流水志家国》ppt课 件
目录
• 引言 • 高山流水:自然之美 • 志家国:人文之韵 • 音乐与家国情怀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概括
本课件的主题为《高山流水志家 国》,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 高山流水与家国情怀的关联。
主题重要性
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 典曲目,它所蕴含的意境深远, 能够引发人们对自然、家园和国 家的思考。
传统音乐中的家国情怀常常通过古筝、琵琶、笛子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来表达,这些 乐器所演奏的曲目大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传统音乐中的家国情怀也体现在歌词中,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经典曲 目,歌词中充满了对祖国和家园的热爱与眷恋。
现代音乐中的家国情怀
现代音乐中的家国情怀通常表现为对 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高山流水作为传统音乐的代表,反映了古代人 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家园的热爱。
社会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国的情感逐渐淡薄。本课件希望通过探讨高 山流水与家国情怀的关联,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家国的情感。
高中音乐《太古移音—高山流水志家国》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太古移音—高山流水志家国》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973ca14028915f814dc214.png)
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空城计》。
走进古琴,走进古琴音乐。
一、认识古琴1、古琴渊源图片:古琴在我国古代称为“琴”,又叫七弦琴、瑶琴、玉琴、丝桐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记载琴的文字就见于《诗经》,大家比较熟悉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被视为“圣人之器”、“八音之首”,古琴音乐被称为“太古移音”。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文人乐器——琴”,图片延伸:古琴位列古代文人所必修的“四艺”之首(哪四艺,琴棋书画,古代文人标志。
),可见,古琴与我国古代文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2、古琴构造图片古琴的整体形状是依凤凰形而制,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以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额、颈、项、肩、腰、尾、足。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四寸,象征一年四季。
琴面弧形琴背相平,有“天圆地方”之说。
(1)、琴弦,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下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因此它便有了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第六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加了一根弦,所以又称“文武七弦琴”。
(2)、“琴徽”,是用贝壳或玉石做成的,按住琴徽来使旋律发生变化。
(3)、“岳山” 象征着东岳泰山。
(4)、“龙池”龙居住的地方,长八寸,以通八风,小的“凤沼”四寸以合四气,(5)、还有两个固定琴弦的装置,叫“雁足”,大雁的足。
3、古琴音色“泛音”清脆高远,宛若天籁,故泛音象征天。
“散音”深沉浑厚如同大地般坚实,故散音象征地,“按音”,富于变化,婉转抒情,故按音象征人。
“天、地、人”,三种音色相呼应,由此体现了在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那就是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解说《流水》1、故事背景播放古琴《流水》解说。
当知音不在的时候,伯牙把琴摔的粉碎,从此不再弹琴,所以说《流水》这首曲子能够流传千古啊,不仅仅是因为这首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友谊,它见证了咱们中华民族珍视友谊的这样一种精神。
《第十七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
![《第十七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https://img.taocdn.com/s3/m/2d2f4a4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c.png)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高山流水》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通过欣赏和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家国情怀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演奏表达这种情感;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家国情怀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作品《高山流水》的音频和视频素材;2. 准备乐器(如钢琴、古筝等)以及相关演奏设备;3.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 欣赏歌曲:通过播放《高山流水志家国》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要素,同时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同时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可分组练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拓展延伸:通过播放古筝名曲以及祖国各地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历史、特点、演奏技巧等,同时介绍古筝在祖国各地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筝演奏练习,提高学生对古筝的掌握水平。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歌曲的要点和难点,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些要点和难点,学生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和审美能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提高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
![《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e580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4.png)
阐述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 义,分析其对个人、家庭、社
会的影响。
目的与意义
01
02目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意义明确《高山流水志家国》ppt课件的目的,如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优 秀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等。
阐述该课件的意义,如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和 谐发展等。
02
高山流水:自然之美
山川景色的描绘
家国情怀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诗词歌赋
古代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对家国的描 绘和赞美,如杜甫的《春望》、陆游 的《示儿》等。
传统艺术
传统艺术如绘画、戏曲等也经常表现 家国情怀,如《岳阳楼记》、《赤壁 赋》等作品。
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民族凝聚力
家国情怀能够激发民族自 豪感和凝聚力,促进民族 团结和发展。
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强调个人对家庭 、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有 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
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05
结语:高山流水的启示
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总结词
自然与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和人文特色。
详细描述
在《高山流水志家国》的结语部分,强调了自然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的完美结合。通 过描绘山水之美、历史之厚重,展现了自然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化的 内涵,也使得自然景观更具魅力。
山峦叠嶂
描绘山峰连绵起伏,展现大自然的壮 丽景色。
江河奔流
湖泊静谧
描绘湖泊宁静清澈,展现水面的静态 美。
描绘河流湍急,展现水流的动态美。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03
生态平衡
2016年安徽教师资格面试技巧:《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2016年安徽教师资格面试技巧:《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8863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3.png)
2016年安徽教师资格面试技巧:《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第一篇:2016年安徽教师资格面试技巧:《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安徽教师资格面试技巧:《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
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雅、朴素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高尚品质【过程与方法】了解、感受和分辨古琴的三种音色。
认识文字谱和减字谱,并了解减字谱的记法。
【知识与技能】泛音、散音、按音的演奏方法和勾和挑的基本的演奏技巧。
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流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分辨古琴的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和对减字谱记法的了解。
【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古琴、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分解古代文字“樂”,得出丝弦放在木头上,然后用拨子或手弹奏美妙的声音是弹拨乐器。
(二)逐步探知,新课教授 1.听两段音乐辨别乐器。
老师设置问题:这两段分别是什么乐器?能听出来是什么乐曲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第二段是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
2.播放音乐,初步接触泛音3.感受古琴韵味(1)老师弹奏古琴旋律,学生哼唱旋律;1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播放古琴音乐旋律,学生默唱主题旋律。
老师设置问题: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一种景致和这个音色相呼应,你们会想到什么?在这段旋律里我们发现他有什么特殊性?上面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想到很多的景色,比如竹林、山泉等是通过泛音来呈现的,我们看旋律上面有很多小圆圈,泛音的记录就是用旋律上面的圆圈记录的。
(3)老师弹奏古琴旋律。
学生观察弹奏泛音时的技巧(右手拨琴,左手压琴,然后轻轻的放掉)。
(4)引出古琴。
①讲解仲尼式古琴的形状: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上有七根琴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琴弦,代表宫商角徵羽,周代文王和武王各加了一个弦,所以称之为文武七弦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2947.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2947.](https://img.taocdn.com/s3/m/6a13cc3d700abb68a982fbd6.png)
四种流水
流水 速 度 力 度 节 奏
音区
山泉 中速 较弱
宽松
高音区
小溪
渐快 中 强 较密集
中高音区
江河 越来越快 强 非常密集 音区内滚动
湖海 渐 慢 减 弱
宽松
中高音区
古琴的形制
琴长 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 琴面 弧形,代表“天”, 琴底 为平,象征 “地”,为“天圆地方” 之说。 13个徽 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编磬
梅花三弄
• 中国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 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 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 为你的生活、学习增添色彩。
•
• 本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 谢大家!
古琴音色
古琴音色: 泛音(天音)、散弦(地音) 按音(人音)
泛音: 音色清越、透明、玲珑剔透
散音:深沉、悠长、浑厚。 按音:好像人在吟唱
主要指法介绍
右手:劈、拖、抹、挑、勾、剔、打、 摘、滚、拂等
左手:绰,注、进、 退、吟、揉等
欣赏
高 山 流 水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古琴) 《梅花三弄》(古琴) 《夕阳箫鼓》(琵琶) 《汉宫秋月》(琵琶、筝) 《阳春白雪》(古琴) 《渔樵问答》(古琴) 《胡茄十八拍》(古琴) 《广陵散》 (古琴) 《平沙落雁》(古琴) 《十面埋伏》(琵琶)
古琴图
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 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 余年,据《史记》载,琴 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 “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 台上的古老乐器。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https://img.taocdn.com/s3/m/dfe9ab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8.png)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今天这个时代,虽然各种现代科技已经风起云涌,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基石和核心,也是我们国家繁荣和兴旺的重要保障。
为了不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我们必须让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其与民族精神的联系与发展。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古曲——《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早在唐代就流传开来,这也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
《高山流水》虽然单调而且简单,但是它是一首重要的古曲,同时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之一。
《高山流水》意指高山、流水,是由中国浩瀚山脉和古老的文明河流构成的中国地域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向往与热爱。
从传统文化来看,《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是记录了中国古代贤士琴瑟和鸣的历史传说中天下第一高山楚山和金鸡泊水的传奇故事,而这首曲子在利用显著的模拟手法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旋律上也是以一个高、一个低的形式来模仿高山流水的样子。
这种民族精神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传递着对历史的回眸和对未来的向往。
从民族精神来看,《高山流水》所传递的情感虽然单一,但是它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悟,也是一种对欢聚的情感表达。
在这首曲子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度,更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勇往直前的气魄。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固根铸魂的力量,这就是传承与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对于《高山流水》这样的经典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喜爱它。
可以将这首曲子搬上舞台,用舞蹈、歌曲等来表现它,也可以将这首曲子制作成电子版的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它。
《第十七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作业设计方案
![《第十七节 高山流水志家国》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31a3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1.png)
《高山流水志家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与赏析:学生需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聆听并分析《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2)聆听并赏析《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韵味;(3)在听完完以上作品后,对所听音乐作品进行简短的分享和讨论。
2. 创编与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编排和表演。
(1)小组内部讨论,确定所选音乐作品及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奏等);(2)分工合作,进行音乐编创、排练和表演;(3)每组准备一个表演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学生需将作业成果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提交,并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2. 作业质量:要求作业内容完整、表演质量高,能够充分展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3. 团队协作:强调小组内部的协作和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3. 课堂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理解《高山流水》的音乐内涵,理解其表达的家国情怀,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5010e2fc4ffe473268ab3c.png)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1暑假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到阳江闸坡里放松心情。
闸坡的景色很美。
一粒粒沙子布满了大海的周围,像堆满黄金的宝库。
还有像昂首挺胸的士兵那样的椰子树,那么威武。
来到海边,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吹着舒服的风,脚下还有凉爽的海水,感觉好像在另一个世界里,享受着世界带来的欢乐。
我看见海里的人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跑向大海,扑进大海的怀抱。
踩着海里的沙子,踩久了,双脚好像陷进了沙子里。
我越走越远,海浪就越来越大。
这时,来了一个大浪,大浪快来到我这儿时,我一跳,还是跳不过大浪,反而我在水中翻了一个跟斗,爸爸一手把我提上来,还笑嘻嘻的说:“你怎么在水中翻跟斗啊?”我说:“那浪太大了,我跳不过去,还在水中喝了口海水,那海水咸的很苦,救生圈又掉了出来,如果不是你提我起来,我不知怎么样才好,太危险了。
”爸爸安慰我:“没事的,最重要是开心,我在后面保护着你呢!”我在水中玩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了有一种游戏更好玩,那就是摩托艇,于是,我拉着爸爸跑了过去。
一开始,我很害怕会掉进水里,驾驶摩托艇的叔叔对我说:“不用担心,如果你掉进海里,你千万不要害怕,只要抬起头就行了。
”在摩托艇刚开始在海上走动时,我很紧张,大喊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我就没那么紧张,但浪开始有点大,坐在后面的爸爸差点掉进海里。
太刺激了!临走时,我还依依不舍,回想起一望无际的`大海,舒服的海风,凉爽的海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2一、说教材《高山流水志家国》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的内容。
本课将主要对古琴曲《广陵散》、《流水》进行欣赏、学习。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琴曲的欣赏、聆听,激发学生们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作品、讨论探究等过程,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感受,思考、总结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https://img.taocdn.com/s3/m/3aa097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b.png)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设计: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作品:古琴曲《流水》,这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
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
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
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学唱作品,感受诗歌结合的意蕴。
教学内容:1、古琴曲《流水》2、古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了解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2、通过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歌曲《阳关三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等,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2、学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2、探究古曲中诗与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欣赏现代古风作品《卷珠帘》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2、播放红楼梦中宝、黛交流的场景,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导入课题《文人情致》。
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音色
泛音(天音) 散弦(地音) 按音(人音)
泛音: 音色清越、透明、玲珑剔透
散音:深沉、悠长、浑厚 按音:好像人在吟唱
古 琴 乐 谱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古琴) 2、阳春白雪(古琴) 3、广 陵 散 (古琴) 4、十面埋伏(琵琶) 5、梅花三弄(古琴) 6、胡笳十八拍(古琴) 7、汉宫秋月(琵琶、筝) 8、平沙落雁: (古琴) 9、渔樵问答: (古琴) 10、夕阳萧鼓:(琵琶)
同学们,四百年前的琴人用“韵多声少”的心境把琴乐的审美提升到极精 致的“清微淡远”境界。聆听古琴曲,话神谈韵,就要求宁静。有句话说 的好“声中求静耳,静中蔼醉心”这也是老子强调的“大音希声”之境界。 愿古人传世之音延绵今世之情……
-THE END-
山泉 小溪 江河 湖海
四种流水
流水 山泉 速 度 中速 渐快 越来越快 渐 慢 力 度 较弱 中强 强 减弱 节 奏 宽松 音 区 高音区 中高音区
小溪
江河 湖海
较密集
非常密集 音区内滚动
宽 松 中高音区
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 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 余年,据《史记》载,琴 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 “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 台上的古老乐器。
文人情致
高山流水志家国
高山流水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 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 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 隐身不复鼓
古琴曲流水赏析
问题:请同学们在聆听 这首古曲时,边听边 思考思考听到了几种 不同的流水形象。
古琴图
古
•
琴
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已有四千 多年的历史 。 最初有五根弦, 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又有:君、臣、民、事、物 之说, 后来文王、武王又增加了两弦,代表文武之 道。 所以古琴又称 "文武七弦琴"。
古琴的形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琴长: 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 琴面: 弧形,代表“天”, 琴底: 为平,象征 “地”,为“天圆地方”之说。 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