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793f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5.png)
b.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有何影响?
c.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3.分享: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d.拓展延伸: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等概念,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应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美妙与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c.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学内容组织:
a.导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b.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等基本概念,结合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c.习题讲解:针对本章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b901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1.png)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蒸发、沸腾、扩散等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分子运动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这些现象都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等基本概念。
2.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分子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蒸发、沸腾、扩散等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分子运动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运动的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分子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如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bc76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f.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酒的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扩散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难点之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9f494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6.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规律,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内能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与学具,包括温度计、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们观察两杯水之间的热量传递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然后,我会利用显微镜等教具,向学生们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规律。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分子热运动的现象,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将其设定为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运动的规律,是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对于分子的热运动,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概念。
在我的教案中,我通过拿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来引导学生观察热量传递现象。
这个实例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然而,仅仅通过观察是不够的,我还会利用显微镜等教具向学生们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实际过程。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分子运动的规律,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我注重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内能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分子热运动的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4160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f.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热胀冷缩、热水冷却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的精彩画面,如分子热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对分子热运动产生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部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提高学科认同感。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分子热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分子热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奥妙,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团队协作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d464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5.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颜料等,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运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4.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分析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子热运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简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研究分子热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d873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7.png)
4.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2.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释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的例,如热水壶冒出的蒸汽、热气球升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意图,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3.实验探究,培养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性、应用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683ad5856a561252d36f89.png)
B.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
之间只有斥力。
6.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学
7.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的距离
都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
分子热运动
课题 备课日期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教 学 过
程
13.1 分子热运动
设计者
使用日期
使用者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
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练习: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过
程
3
K12最新资料
巩固训练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
还能够在( )中发生。
5、物体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
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程
教学反思:4K12最新源自料分子( )。分子之间存在(
)。
(3)固体的扩散现象。
教
活动三:出示课件实验: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室内放置五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1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e09892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b.png)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明白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说明。
3.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明白分子之间存在彼此作使劲。
【进程与方式】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
3.通过演示实验和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能够熟悉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看、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看、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露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实验法【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师】咱们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直径约为10-10m,那么咱们怎么明白分子是运动仍是静止的?(一个学生打开香水,学生慢慢闻到香味,引导学生回答。
)【生】借助电子显微镜观看。
【师】你们有无闻到教室里有一股香味,哪些同窗闻到了?(现在有些同窗还未闻到香味,成心识引导学生注意到同窗闻到香味的前后顺序,这时那个打开香水的学生出来示意是他打开了香水瓶)【师】什么缘故他打开香水,咱们会闻到香味呢?【生】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跑出来,运动到咱们周围,因此咱们会闻到香味。
【师】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做运动。
(二)、开始新课板书:“16.1、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师】(举例让学生更深刻熟悉扩散现象)1915年,中国带着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去参加万国展览会,可外国人对中国酒全然嗤之以鼻,一名中国官员情急之下,摔碎瓦罐,马上酒香四溢。
而茅台酒也一举拿下万国展览会的金奖。
酒香扑鼻是一种如何的物理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05001c2af90242a895e538.png)
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我们打开香皂的包装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我们为什么能闻到香味?想要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就需要认真地学习本节有关内容。
自研互学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物质的构成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常见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观察分子用什么工具?一般分子的直径是多少?答:分子、原子;电子显微镜;10-10 m。
知识板块二分子热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3~4,独立思考并完成:2.什么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你知道的有哪些物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4.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答:有用:腌菜等;有害:吸“二手烟”等。
知识板块三分子间的作用力自主阅读教材P4~5,独立思考并完成。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为什么?答: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6.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什么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作用力表现为什么力?答:拉伸时,表现为引力;压缩时,表现为斥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7426f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c.png)
教案1: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分子间的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扩散现象,并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两块铅块、酒精、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的水滴、扩散的香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两块铅块紧密接触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蒸发、扩散等现象的原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7. 板书设计:板书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8.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作业,如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分子热运动是指_________的宏观表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c251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a.png)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时的香气、冰块融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在厨房烹饪时,香气四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来解释这些现象。”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与热运动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分子热运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5.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等环境中观察分子热运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13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分子热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现象: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香水扩散等。
2.选做题:
(1)查阅资料,了解分子热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半导体技术等,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fe773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0.png)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如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表现为引力;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提问空气中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2.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
3.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作用力: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这两种力的存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胀冷缩、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等。
6.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 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存在间隙,引力和斥力。
3. 作用力:固体引力,气体斥力。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热胀冷缩?(2)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3)为什么固体难以被拉伸?答案:(1)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物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间隙变小,物体体积收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16c2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png)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综合性的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设计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在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探讨分子热运动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干燥、混合等。
5.拓展阅读题:
-阅读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分子热运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生物科学等。
-撰写一篇关于分子热运动的科普短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条理清晰。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注重思考和实践。
-观察并记录家中常见物质的扩散现象,如盐在水中的溶解、色素在酒精中的扩散等,分析分子热运动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
3.计算题:
-根据给定的物质,计算其分子质量、分子直径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计算两种不同物质的扩散速率,并分析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4.分析与应用题:
-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的影响,举例说明。
2.分子间作用力: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如范德华力、氢键等),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
3.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质量、分子直径:讲解这些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扩散现象:分析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无规则运动在扩散过程中的作用。
4.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69ab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b.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0390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在设计这一节分子热运动的教学活动时,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
其中,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热水、冷水、染料、显微镜等。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关注孩子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的能力。
在课后,我会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分子热运动是微观现象,孩子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例如,我可以准备热水和冷水,让孩子们观察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更加剧烈,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孩子们需要理解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我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染料加入热水中,观察染料分子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更快,从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0cc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5.png)
教案:初中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间歇以及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分子间歇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无规则运动: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特点。
4. 分子间歇: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歇与温度的关系。
5. 温度依赖性:讲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与温度相关的现象。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歇3. 温度依赖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并说明其与温度的关系。
4.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为什么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
答案:1. 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b0df4569524de518964b7d95.png)
分子热运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辅导材料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提测评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入: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哪儿去了?一、物质由分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径一般在10-10m左右,物体内含有的分子数目一般很多(2)讲解、举例(3)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二、分子的运动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1)演示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2)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3)演示实验: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新课小结练习板书设计教师解释原因模拟演示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计算机模拟演示扩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讲解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完成本节课的学案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生观察实验,发散思维教学后记。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1分子热运动》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1分子热运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fd2d7856a561253d36f23.png)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1)、定义:启发引导:(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2)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了?其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要把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行不行?为什么?[说明]: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扩散现象。
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刚才的现象给扩散下个定义呢?教师总结出扩散的定义:[总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讲解、举例
(3)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
二、分子的运动
分子总在做不停的 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 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
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
完成本节课的学案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生观察实验,发散思维
教学
后记
(1)演示NO 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
(2)演示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
(3)演示实 验: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
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进行新课
小结
练习
板书设计
教师解释原因
模拟演示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计算机模拟演示 扩散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讲解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辅导
材料 与手段
教 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提测评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入:
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哪儿去了?
一、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热运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 方法,培 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 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