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比:陈凯歌与张艺谋
同路“英雄”-陈凯歌和张艺谋一起走过的“黄土地”
![同路“英雄”-陈凯歌和张艺谋一起走过的“黄土地”](https://img.taocdn.com/s3/m/408ae63a27284b73f24250ef.png)
同路“英雄”-陈凯歌和张艺谋一起走过的“黄土地”同路“英雄”:陈凯歌和张艺谋一起走过的“黄土地”陈凯歌和张艺谋,是国内通称的“第五代”导演的扛旗人物,也都是在国际上为中国电影人争脸的大导演。
他们从“黄土地”出发,同路而行,共同走出了一条中国电影人的“英雄”之路。
1978年-1982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陈凯歌父亲陈怀皑,其执导的《杨门女将》和《铁弓缘》获得第一届和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还曾和导演崔嵬一起导演了影史名片《青春之歌》。
用出身电影世家,家学渊源来形容陈凯歌,一点都不过分。
他考入北影,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
但是西安人张艺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则经历了一番周折。
北影在西安招生的时候,张艺谋也报名了,但是他已经超龄整整6岁,这可难为了招生老师,虽然没有人否认张艺谋在摄影方面的天才,但规定在那儿摆着。
时任文化部长的黄镇下指示希望能够“破格录取”,但此举也遭到了摄影系老师的反感,后来摄影系老师妥协了,张艺谋虽然有惊但是无险地进入了北影。
陈凯歌和张艺谋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时,都是当时那一拨同学中的翘楚。
尤其是张艺谋,所有摄影系的同学都很佩服他。
但学习成绩是一回事,人缘又是另外一回事。
张艺谋比他们班的同学岁数大了一截,而且,家庭出身使他背负沉重的包袱,个性又比较沉默,所以他显得不太合群。
而陈凯歌就不一样了,他和田壮壮是导演系同学的核心。
毕业分配时,也能看出来,陈凯歌留在了北京,而张艺谋却只能远走广西――即使现在,张艺谋的身份证都是广西的。
1982年-1986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陈凯歌和张艺谋一起走入公众视野是因为《黄土地》。
那是1984年,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曾同在一个锅里吃饭。
《黄土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相信任何一个中国电影史家都不会反对这个观点。
影片一改过去传统中国电影的拍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影片获得包括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在内的三个国际电影节大奖,对于当时还相对封闭的中国社会环境来说,《黄土地》的获奖给中国停顿了十年的电影事业增添了信心。
十位艺术大师
![十位艺术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0e9eaa3631126edb6f1a109f.png)
谷建芬的创作对于中国大众音乐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同时,她也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了刘欢、毛阿敏、成方圆、那英、万山红、解晓东、孙楠、苏红、范琳琳、张迈、崔京浩等一批批优秀歌手,从而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谷建芬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大众音乐文化的市场建设,为中国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进行奔走。特别是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她多次上书或直接向中央领导呼吁,希望尽快把音著权保护向前推进。第三,谷建芬还是一个流行音乐活动家,她是多次流行音乐比赛的评委,为把内地流行音乐传达给海外听众作出努力。
郭兰英,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时代,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腔掉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歌唱特色。在民族歌剧舞台上,她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在表演艺术上善于运用刚强、柔和、深沉、甜润、清亮等不同的音色,演绎不同的人物感情,从声乐、表演台词上,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继承民族唱法和创新,为中国新歌剧艺术完整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同时,她还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承发扬,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等四位在新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她培养出的学生。
·我不认识他们,也不能评价谁。我早就把我演唱的那些歌曲的版权捐献给国家了,所以我没权利评价,也不可能评价。相信群众,群众自有公论。
关于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三位导演创作手法浅析
![关于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三位导演创作手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d36b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d.png)
导演风格比较:中国: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
张艺谋他是中国导演中视野最宽的一位。
电影题材是有层次之分的,张艺谋的视野聚焦在最低与最高的地方。
“低”是他的选材,张导最精彩的作品大多是反映最乡土的题材,如:“秋菊打官司”,“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包括后期的“千里走单骑”,风格都很质朴。
“高”是他的电影的影响力,张艺谋的优秀电影给人的震撼是心灵层面的,他总是努力在诠释关于生命的命题,这让他的电影的冲击力是直指人心的。
观众可能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是农村的老头老太,可能是城市的白领小资,甚至对于他电影中的场景闻所未闻的人,只要用心去看,都能从电影人物极为平凡又极为细腻的故事中触动感情,那种感情是超越背景超越身份的,它属于人性生来善的一面。
所以说张导属于责任感很强的导演,他的电影中充满最根本的人文关怀,而触到了生命最高的地方,这使他的乡村题材电影像一个怀抱,极具包容力。
一部电影拥有各种能触动心灵的刺点,使不同的人群都会为其中某一个理由而感动,这是他电影的包容力在观众身上的体现。
具体说来,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一片,农村观众会由鲜活的人物想到自己的青春过往,文艺小青年会开始又一个关于伟大爱情的思考,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者也可以从这个关于乡村教师的故事中得到安慰,海外市场里电影唯美的场景拍摄更是吃香。
总体来说,张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大气,不耍小聪明,也不失亲切感。
他的关怀“三枪拍案惊奇”。
是平起平坐而非居高临下的。
有两部争议比较大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就不多说了,导演也要吃饭的,每部片子都去考虑人文关怀未免也太累,就算为了票房去煮一顿视觉大餐,好吃没营养,也没什么不行,起码他弄得还是挺好吃的。
“三枪”,张导拍出这样的片确实让大家惊奇了好一阵,骂声震天。
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家都把这当一个大片来期待,但人家自始至终都没说这是个大片,“张艺谋”的标签给它贴了个太正统的期望值。
第五代导演介绍
![第五代导演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4c39bd480eb6294dd886cdc.png)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第五代导演”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其中张军钊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
而后陈凯歌接连拍出《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田壮壮拍出《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吴子牛呈上了《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1989年张艺谋捧出了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红高粱》,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北京电影学院演(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陈凯歌步张艺谋后尘?
![陈凯歌步张艺谋后尘?](https://img.taocdn.com/s3/m/bb3a52a3d1f34693daef3edb.png)
所 以不讳 有 张 艺谋 在先 而 答应 出任 总导 演 ,
大概 也是 觉得 心有 胜算 。 大 理在 文化 层 面 留给 公 众 最 为 广 泛 的 印 象,要 追 溯 到 影 响 一 个 时代 的 金 庸 小 说
们 想 象 中真 实存 在 的 美好 之 地 。 风 流倜 傥
的 “ 大理 段 誉 ” ,很 大程度 上 成 为 了大理 的
代 言人 。那 么 , 凯歌 导 演 的《 夷之 大理 》 陈 希 ,
很 有 可能成 为 继金 庸 之后 打 出的 又一 张 “ 大
理 名 片 ” 。
的确 ,假 如我 们 的 匆忙有助 于事情 的成 功 ,假如 我们 的 紧张 有益 于心 情 的好 转 ,那就 急吧 、 吼吧 、吵 吧 !也许 等 大 家都悟 出来这 个道 理 ,我们 才会 得之 泰 然 、等之 悠 然、 让之坦 然 。 一个从 国外 回来 的朋友 对 我说 ,这 不是 “ ”得 出来 的 ,要 靠 法 治 !在 英 国, 悟
等公 交 的乘客 ,看起 来就像 一尊 尊雕 塑 ,安安 静静 的
《 希夷之 大理 》除 了陈 凯歌 这 位 大牌 外 ,还 有 一位近 两年 常到 中
生活 节奏 的加 快 ,许 多事情 变化 、发展 的 过程便
开始 不 断被删 减 、被 省略 、被模 糊 ,与此 同时 ,我 们
应对 周边 环境 变化 的 耐心 也被挤 压 了 : 来 ,步行 时 本
代 ,我 们还有 安 步 当车、 闲庭信 步的从 容 ; 现在 ,“ 千 里 江 陵一 日还 ” 已成现 实,可是 车 子稍 有拥 堵 ,有人
的 男女 ,都 靠鸿雁 传 书 ,那周 期起 码 十天 半 个月 的 ,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资料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e9f661f7ec4afe04a1df5e.png)
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 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 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 巨大的冲击波。
陈凯歌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 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 《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 《风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 有的在戛纳等重要电影节获大奖。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 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 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 非人道的人性弱点。 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 状态的关切与响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 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 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 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 •
1984年 《一个和八个》
导演:张军钊
《黄土地》
1985年
导演:陈凯歌
摄影:张艺谋
导演:冯小刚
《 不见不散》
导演:张艺谋
摄影:张艺谋
《大阅兵》
1987年
导演:陈凯歌
1998年
导演:冯小刚
《 有话好好说》
导演:张艺谋
《甲方乙方》
1997年
导演:陈凯歌
《红高粱》
导演:张艺谋
《孩子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张艺谋
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 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 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 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1003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3.png)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7b6a3e14791711cc791794.png)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作者:王亚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张艺谋及他的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研究方面的一大热门,但大多数人集中在探讨其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本文将以《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三部电影为例,研究其电影早期人物性格的变化。
关键词:张艺谋;人物性格;《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91-04张艺谋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电影创造者;一位在艺术上永远不甘寂寞的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突出人物。
第五代导演们作为一个令人困惑而又振奋的文化群体,无可置疑地占据了新中国电影史上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以他们的优秀作品加入了80年代席卷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反思运动,而且使中国电影开始为世界所注目,真正得以与世界电影平等对话。
如果说陈凯歌是一直固执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不能自拔的艺术家,那么张艺谋则是不断探索、勇于突破自我和追求新奇独特的开掘者。
他曾明确宣称:“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研究张艺谋和张艺谋电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研究方面的一大热门。
但是许多人在研究张艺谋电影的时候,大都集中在探讨张艺谋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忽视了张艺谋电影本身在叙事方法和人物性格方面的突破。
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导演要在‘写人’上补课。
无论拍什么样的电影都要过好这一关。
我们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刻画人的功夫。
”可见张艺谋对在电影中刻画人物是非常重视的。
在他早期的电影《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才促使张艺谋的电影获得极大地成功。
不会忘记三部电影给我们所带来的象征符号的震撼:在《红高粱》中,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那野性弥漫的绿色向我们张扬着自然和生命;在《菊豆》中,不会忘记视觉中反复出现的那杨家染坊里自房粱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而红色却预示血腥和死亡,那布条更是给人束缚和限制的联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更不会忘记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红灯笼让人想到青楼和挑逗而灰色的高墙则象征着幽闭和囚禁。
张艺谋与陈凯歌风格比较
![张艺谋与陈凯歌风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ca45619227916888486d77b.png)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他曾经执导过十几部电影,若按照风格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形式主义风格,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有话好好说》等;一类是唯美式风格,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等;一类是写实主义风格,《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千里走单骑》等。
如果对其电影风格进行分析探究,大致有六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情结电影《千里走单骑》是张艺谋在《英雄》,《十面埋伏》之后,重新重视电影故事性的一部新作,并由他心仪已久的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担纲主演。
电影中高仓健饰演的父亲在电话中得知儿子已经去世,他在雪域高原上停下车子,独自面对群山,群山无言;父亲回到日本,来到海边,独自面对大海,波涛无语。
开场五分钟,影片巧妙地把父子之间的矛盾成因化为背景悬念,于是高田一次次被不着痕迹地放置到拍摄傩戏的两难境地。
健一知道后,希望父亲快点回来,亲情和责任感驱使高田带着扬扬上了路等情节设置,展现了张艺谋丰富的镜头捕捉力,所有的情感都含而不发,但又处处显得温馨动人。
第二,悲剧的重复悲剧的力量就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安排而有着叠加和累计的效果,让观众震撼至深。
电影《菊豆》中杨金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他丧失了身为男人基本的能力,将二房妻子折磨至死都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而悲剧亦在菊豆身上延续着。
天青是一个“老实人”形象。
他习惯了逆来顺受,即使是因为愤怒砍在楼梯上的刀,在面对金山问话的时候仍旧装做毫不知情的样子问:“婶婶没有事吧,是不是病了”。
虽然也有和菊豆厮守的时候,但他的身份终究是不见天日的,对着自己亲生骨肉也只能以兄弟相称。
菊豆这个角色由巩利来演绎非常合适,她有着对生活的反抗精神。
所以当她无法忍受金山非人的虐待时她将求助的手伸向了天青,对于男性的依靠,使她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天青和天白身上,觉得他们的存在会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
但是当她目睹了天白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打死在染池中,世界的壁垒瞬间崩塌。
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对比
![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74144f9c8d376eeaeaa317d.png)
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对比摘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电影界,也开始了一场宏大的变革。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电影的舞台上给人们献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大片,进入九十年代后,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悄悄进入电影观众的视线,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影响着观众,影响着电影的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两代电影导演,在电影的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双方势均力敌,又互不忍让,都在走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力图找到电影的至高点,在此,我们有必要对两代电影导演进行一次简要的分析比较,从中或许能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第五代导演指以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为主体的一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吴子牛、黄建新、田壮壮等。
他们的作品有:《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日》、《荆轲刺秦王》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五代”导演及其影视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代言人。
因为他们共同的努力,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
“第五代”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艺术作品中透漏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状态的拷问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
我们不能否定,在那个年代,即便是简单的,不完全的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也是相当有力的。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导演风格的比较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导演风格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255b41cf84b9d528ea7a4d.png)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导演风格的比较影坛旗帜——张艺谋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顶尖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也是中国影坛的一面旗帜。
他初期的作品中的写实风格是他作品中的主流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构图、色彩均十分讲究,文化气息十足,象征意味浓厚,虽然被一些影评人批评为“伪民俗”,仍受到广泛欢迎。
1992年:导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张艺谋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1997年:导演影片《有话好好说》,这是一部都市轻喜剧,京味十足,诙谐幽默.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影片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张艺谋唯一一部完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作品,真挚感人。
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张艺谋一部唯美、深情、感人的爱情片,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现实与回忆相交错,现实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本片是章子怡的第一部电影,被誉为“世纪末的爱情绝唱”,作曲家三宝的配乐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张艺谋是学摄影的出身,因此比较注重画面美和色彩的搭配。
他对画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的电影构图美,镜头美,色彩美,并多以红色为主打色。
张艺谋早期作品多以农村故事为题材,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说,他初期的电影比较关注民生。
都是小市民或农村题材。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的女主角都是巩俐。
再好的主题也要有好的演员把它表现出来。
“谋女郎”这一名词,也显现出张艺谋的导演风格。
另外,近几年他的作品走上了商业大片的道路。
从《英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到近期的《三枪拍案惊奇》,这些商业片使得影片的现实价值大打折扣,影片本身的故事性的缺陷也成了众多影评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浅析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格
![浅析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945fdaf700abb68a982fb9e.png)
浅析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格如果要评选中国导演里面的文人,陈凯歌必须是第一位,同班同学张艺谋曾经如此评价陈凯歌:“82届中文学修养最高,文笔出众,以理性、思辩见长。
”作为中国大陆第五代领军人物导演陈凯歌,一直被人当作富有精英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学气息的导演。
既能写得一手好字,也能习一手好文。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同样如此,这部电影还在1993年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第一部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电影,为华语电影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总的来说,他的电影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哲理性:在第五代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事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电影充满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
像《黄土地》、《孩子王》、《边走边唱》,都展示了“特定的时期历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思索已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使其作品对现实的审视跃入较高的哲理层次”。
从这一点上看,陈凯歌更像一个电影哲人,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优的艺术精品。
题材多样性:他以驾驭历史题材见长,也偶有涉足当代题材、玄幻类型,作者风格明显,充满人文情怀。
他立足于中国人的主体性,思考中国人的现代性转型。
他的思考使他获得了“电影哲人”的称号。
他曾在访谈中说,“拍一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投射我的内心活动”,他一以贯之地在电影中真诚地剖析自己,将自己的世界观有所表达。
文化性: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
陈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
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网上有一句话这样形容陈凯歌和张艺谋,张艺谋是杜甫,陈凯歌是李白,李白身上永远带着一股浪漫气息,这样形容陈凯歌的电影风格还是比较贴切的。
叙事独特性:陈凯歌的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
职业丑人沉浮记演员表
![职业丑人沉浮记演员表](https://img.taocdn.com/s3/m/987a5a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f.png)
职业丑人沉浮记演员表一、导演1. 张艺谋•张艺谋是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
•他曾执导过多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如《红高粱》、《活着》和《一个都不能少》等。
•张艺谋对于职业丑人沉浮的主题有深入的理解,他的导演才华将为电影带来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主要演员1. 陈凯歌•陈凯歌是中国著名导演和演员,曾执导过《霸王别姬》等经典电影。
•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主角,将展现出他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陈凯歌的表演风格独特,将为电影增添一份魅力。
2. 张国立•张国立是中国著名演员,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陈凯歌的好友。
•张国立的演技精湛,能够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和陈凯歌的默契配合将为电影增添笑点和温情。
3. 周迅•周迅是中国当代著名女演员,她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陈凯歌的妻子。
•周迅的演技出色,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
•她将为电影带来女性的温柔和坚强。
4. 周润发•周润发是中国香港著名演员,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反派角色。
•周润发的表演风格独特,能够将反派的阴险和狡诈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出色演技将为电影增添一份紧张和刺激。
三、配角演员1. 郭富城•郭富城是中国著名演员和歌手,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陈凯歌的助手。
•郭富城的表演风格活泼可爱,能够为角色带来一份轻松和幽默。
•他的出色演技将为电影增添一份喜剧色彩。
2. 周星驰•周星驰是中国著名喜剧演员和导演,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一个搞笑角色。
•周星驰擅长喜剧表演,他的幽默和搞笑将为电影带来一份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他的参与将为电影增添一份喜剧色彩。
3. 姜文•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和演员,他在职业丑人沉浮记中饰演一个神秘的角色。
•姜文的表演风格独特,能够将角色的神秘和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出色演技将为电影增添一份神秘和悬疑的氛围。
四、总结职业丑人沉浮记是一部集结了众多优秀演员的电影作品。
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职业丑人的沉浮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是否看过与“酱来”有关的任何中国电影导演的作品?
![你是否看过与“酱来”有关的任何中国电影导演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3416e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2.png)
你是否看过与“酱来”有关的任何中国电影导演的作品?酱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形象,他深情厚意,机智聪慧,广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电影导演们通过创作,将这一形象融入作品中,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以下是几位中国电影导演与“酱来”有关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一、陈凯歌:《酱来酱往》陈凯歌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他的作品《酱来酱往》以酱来为主角,讲述了一个机警聪明的酱来在纷繁世间与各种困难斗智斗勇的故事。
影片深入人心,不仅展现了陈凯歌导演的独特才华,也带给观众许多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思考。
二、张艺谋:《酱来的胜利》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酱来的胜利》以酱来的形象为灵感,讲述了一位聪明勇敢的酱来在困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张艺谋导演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影像美学,将酱来的形象描绘得生动活泼,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三、冯小刚:《酱来追击》冯小刚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他的作品《酱来追击》以酱来为主角,讲述了酱来在追击犯罪分子的过程中,通过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抓获罪犯的故事。
冯小刚导演巧妙运用影像语言和剧情设计,展现了酱来的机智和冷静,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和思维体验。
四、王家卫:《酱来的旅程》王家卫是中国香港电影界的代表性导演,他的作品《酱来的旅程》以酱来的形象为线索,讲述了酱来通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王家卫导演运用了流畅的镜头语言和精心构思的剧情,将酱来的形象与人生的意义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五、张艺凡:《酱来的天空》张艺凡是中国新锐导演,他的作品《酱来的天空》以酱来为灵感,讲述了一个年轻酱来通过自我努力和智慧,最终翱翔于天空的故事。
张艺凡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和精良的技术,将酱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惊喜。
通过以上几位中国电影导演与“酱来”有关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们的才华和智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解读。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张艺谋例子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张艺谋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c958bb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9.png)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张艺谋例子当年拍摄《黄土地》时,张艺谋还只是个摄影师,衣着极其简单,拍戏两个月,就穿一双军用胶鞋。
这双胶鞋为他跑前跑后,忙前忙后,为拍出好片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拍完最后一组镜头后,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人急欲回北京冲洗,他们从早上7时出发,天黑了才走入山西地界,当时山西全境修公路,他们的车走走停停,午夜时分,天降大雨,走不通了,他们只有调头直取太原。
调头后,前面公路好走多了。
在眼看大功告成之际,张艺谋急令停车,见他下车脱下那双陪着他拍片的胶鞋,恭恭敬敬地摆在公路中央,口中念念有词:“兄弟,你跟我不易呀,现在戏拍完了,我要感谢你,我把你留在这里了。
”
这可不是偶然的作秀,曾担任《十面埋伏》武打替身演员的成都英雄特技队队长丁涛也看到过这一幕。
在拍《十面埋伏》时,张艺谋在片场总穿球鞋,丁涛说:“拍张艺谋的戏最大特点就是累,张艺谋累,他身边的人也累。
每次在片场我都看见他忙忙碌碌,紧锁眉头和工作人员不断地交流。
那时他好像身体不太好,随身带了一堆药。
但每次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摇头。
”当片子好不容易拍完后,张艺谋也举行了一个向自己鞋子的道别仪式:向那双旧球鞋鞠躬告别!
一双鞋,包含着各种艰辛磨难,见证了脚下的路,承载了张艺谋走过的风风雨雨。
张艺谋对鞋鞠躬,既是对自己努力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感恩。
九零年代有哪些著名的电视剧?
![九零年代有哪些著名的电视剧?](https://img.taocdn.com/s3/m/6bf186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f.png)
九零年代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导演?一、张艺谋张艺谋是中国九零年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
他的作品类型多样,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活着》,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二、陈凯歌陈凯歌是九零年代中国电影界的另一位重要导演。
他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优美的画面风格而著名。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该片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还获得了许多国际电影节的奖项。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以其极致的细节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而打动了观众。
三、侯孝贤侯孝贤是九零年代台湾电影界最杰出的导演之一。
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悲情城市》被誉为亚洲电影的瑰宝,该片以其精致的画面和对人性的微妙描绘而打动了无数观众。
侯孝贤的电影作品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台湾九零年代社会的独特风貌。
四、王家卫王家卫是九零年代中国香港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他以其富有诗意的视觉效果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他的电影作品以其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能力而著称,通过对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索,展现了九零年代香港社会的独特魅力。
五、李安李安是九零年代华人导演中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一位。
他凭借电影作品《饮食男女》和《喜宴》成为华人导演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导演。
李安的电影作品以其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对情感以及人生的思考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卧虎藏龙》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安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创作了许多让观众深感触动的电影作品。
九零年代中国电影导演无一不是良师益友,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艺谋 陈凯歌
简 介
张艺谋,1950年11月14日生于陕西
西安,中国著名电影导演,2008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总导 演。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 物之一。早期他以执导充满中国传 统文化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 节的逼真和色彩浪漫的相互映照。 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英雄》 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及题 材广泛。
04
艺 术 风 格
张艺谋更情愿从生活、从直觉出发来拍 电影。从《秋菊打官司》到《一个都不能少》, 他都在靠向纪实性,宁可落下来再落下来,素材 能承载到什么分量就到什么分量。陈凯歌、田 壮壮也都下过乡,但张艺谋的下乡和当工人还 是跟他们不同,他的少年经历已经是平民得不 能再平民了,是不可能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他 同周围的普通人打成一片的能力,几乎是与生 俱来的。他又是拿照相机出身,习惯面对具体 的东西,所以做作品不是往上提,而是不断地往 土壤里靠。
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2 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2 获奖:2 香港电影节金像奖 提名:2 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1 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1 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1 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1 戛纳电影节 提名:4 获奖:2
Your company
THANKS
CONTENTS
01 · 出身 02 · 选角 03 · 营销 04 ·艺术风格 05 · 获奖次数
01
出 身
二人为同班同学,张艺谋是陕西工人,陈 凯歌出生于艺术家家庭。在电影学院期间 陈凯歌势力远大于张艺谋。陈凯歌拍电影 的时候,张艺谋还在做摄影,电影得奖上陈 凯歌也比张艺谋早,后来,张艺谋改行做了 导演,那时,两个人拍电影都是走的文艺片 路数。彼时,陈凯歌的势头高于张艺谋。 而在陈凯歌《霸王别姬》到达创作的顶峰 之后,电影就成了张艺谋的天下。
倪震,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任张艺谋与陈 凯歌老师。他对二人评价如下:
04
艺 术 风 格
陈凯歌有经常把诗歌和哲学放在脑 子里思考再思考的习惯。天性和优点,这 是《霸王别姬》思想丰厚、容量大的缘由。 陈凯歌钟情于中国历史。一方面,读书的 嗜好和家庭的熏陶带给他文学和历史的知 识基础。另一方面,他抱负甚高。无论做 任何作品,都想站在极高的水准上用宏大 的视野去包容,希望它能够渗透出很多的 哲学与历史的思考。
上一直有独到之处, 远远胜过陈凯歌。他带给演员的感悟力, 用谁谁就能火,巩俐、章子怡的成功是 很好的例证。张艺谋的电影,要么用的 都是大明星,要么延续一贯倾向使用对 非职业演员的使用。
谋女郎
谋男郎
03
营 销
张艺谋的《英雄》首开先河,把中国电 影带入电影的营销时代。他在中国所开 创的好莱坞商业运作模式,不仅注重首 映礼的大投入宣传,还加上广告大势宣 传,张艺谋的商业大片给中国电影提供 了成功的商业营销个案,这个个案对于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 可资借鉴的经验。陈凯歌的《无极》延 续了张艺谋痕迹——明星阵容宣传炒作, 跟《英雄》、《十面埋伏》极其类似。
05
获 奖 次 数
张艺谋:(27部电影) 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3次 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2 获奖:3 戛纳电影节 提名:3 获奖:1 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3 获奖:3 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1 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1 获奖:2 中国电影节金鸡奖 提名:4 获奖:6
陈凯歌:(17部电影)
05
获 奖 次 数
陈凯歌,1952年生于北京,著名导
演,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 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的华人导演。他执导的《黄土地》 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 影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电 影充满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 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作品都展 示了特定的时期历史的延续性和变 革性,对现实的审美具有较高的哲 理层次。